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门下书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活着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富贵的人生可以说是从家产败尽开始的,而此后的人生路线又经历了内战、大生产、文革等等动荡。可以说,在那个时代,想要活着是那么不容易。富贵的老爸因为不孝的自己不孝的儿子老来不得善终,在厕所中死去是何等凄凉;老妈也是享了大半辈子福的,最后却是在对儿子恶习难处的怀疑中死去;最心疼有庆,明明是助人的事情却活活折了性命,最大的幸福不过是能把羊养大,可是为了家庭的吃食还是把羊卖了,从来过的是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可连这样的生活也不肯多给他过上几天;凤霞虽说命苦,可是她也是过过好日子的,虽然不能说话,可是爸妈弟弟都疼她的,虽然死于生娃,可是她有了二喜有了孩子,人生也算完满了;二喜死的很惨,一辈子也是没过过什么好日子的人,可是对媳妇、对孩子、对丈人都还是非常好的,却轮到身首异处的下场,命运不公啊;家珍是里面最富性格的女人,她本可以继续过的衣食无忧,却为了富贵,为了家庭,干粗活脏活累活,即使是软骨病也没让她软弱下来,虽病痛缠绵却依旧坚强的活着,只是接二连三的死亡让她备受刺激;苦根也真是应了这个名字,从小亡母丧父,可以说连比有庆感受到的亲情都少很多很多,跟着外公过着漂泊的苦日子,很小就干活,很调皮爱捣蛋,也是小孩的天性了,却因为从小没吃过一顿饱食而撑死,是那么荒唐,却又忍不住的辛酸,他自己可能不觉得活着有多艰难,可是为什么不让他多活下去那么一点点;最后只留下一个孤独的老人和一头孤独的老牛,相依为命了此残生。这只是一部有关于活着的故事,充满着孤独、无奈、辛酸,不断抗争命运却永远无法挣脱命运的活着的故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潜伏良久,第一次在这里发声。
  阅历尚浅,也不热衷争辩。
  我们见解不同,便是不同了。你在我面前口水横飞二十四小时,我递给您一杯水,道声谢谢。是非对错,还要自己看。
  
  我不在那个时代,未经历,了解的也难辨真假。
  说不清这是真正的现实主义或者梦幻般的伪现实主义。
  
  书中所谓生活,是福贵的,也是那个时代的。与其说福贵活着,不如说那些个磕磕绊绊的时代挣扎的活着。
  而余华的成功,也不在于他技艺如何,至少不全是。大抵也是因为了笔下的时代。
  
  其实,哪个时代是简单的呢。
  
  我们天差地别或阴阳两界,但都是大同小异的活着。
  活着。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是不是只要我们活着,那些让人措手不及的苦难或幸福,终将被淡忘。那活着真正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当所爱的人一个接一个以如此惨烈的方式离开时,活着,于一个平凡的老农,究竟有什么意义??
  或许,活着,就只是活着;活着,就只因为远方有既定的死亡等待着,如此,何必急。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色子摇起又落下,账簿开启又关阖,醒目的签名又红印,无数次的失败又有一次的成功。。。告诉你,这就是人生,带给你无尽的失望,再带来少许的希望,总之不让你绝望。
          纨绔子弟的福贵,嗜赌如命,流连于赌场,弃爹娘妻儿于不顾,迫得贤妻领儿出走,输的故宅落入虎口,逼死爹,伤透娘,自己无助于路中央。从小的锦衣玉食转而瞬间的家破人亡,毫无预知,恍若晴天霹雳,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如何扛,看着福贵单薄瘦弱的身躯,我摇摇头,没了希望。福贵每天在街上靠变卖原有的器具为生,伸着手,讨着好。阴冷的天气,蜷缩着身体,无望的未来。
          偏偏在这最苦之时,家珍回来了,她领着凤霞,背着有庆,她没有抱怨,更没有怒斥,而是带来了活力,带来了好好生活下去的盼头。福贵借了牛二的皮影,靠到处巡演赚钱糊口,这也算找到了赚钱的行当,我心生阵阵暖意。
          冰冷的刺刀划破幕布,剧组所有人被拉去充当壮丁,燃起的希望火苗再次被无情熄灭。看着漫山遍野的尸体,刚刚还神气活现的的老全此时却与他们阴阳两隔,即将陷入绝望的福贵,下一画面却又唱起了皮影,引得解放军阵阵喝彩。福贵拿着解放军开的证明,迫不及待日夜兼程回家报喜,才知道那个勤快又爱笑的凤霞已经进入了无声的世界。。。暂且放平心态,乐观的过活,看着日子风风火火顺顺当当,凤霞和有庆长大了,机灵的小有庆,为保护姐姐和同伴大打出手,满满的放着辣子的面条扣于同伴头顶,坚强且执拗,聪慧且调皮的他给平淡的家庭添加了无尽趣味,我们满足于这种幸福,却有所担心。果然,噩耗传来,可怜的友庆被压在砖头下面,血肉模糊。。。时间依然流淌,日子仍旧继续,这家人依旧憧憬未来,凤霞找了个好老公二喜,手巧又实在,婚后不久,凤霞怀了孩子,一家子其乐融融,好不幸福~而我不敢继续看下去,幸福的开始同时预示着悲剧的酝酿,福贵一家的经历仿若波峰和波谷,这一刻幸福的波峰微微隆起,下一刻深陷的波谷迎面而来,报复性的冲击那稍许的幸福平静,变本加厉。
          凤霞死于大出血,孩子保住了。孩子取名为“馒头”,馒头长大了,养了小鸡崽儿,电影结束了,我继续猜想,馒头死了,小鸡崽儿长大了孵出了新的小鸡崽儿。
          人是坚强的动物,为了小小的曙光,再漆黑的夜晚也能挺过。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那是我们唯一可触摸的中国最黑暗的年代。时代印记在一个个小人物身上成为祸福难测的生命。只要活下来。活着就是福。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分不太清当代和现代,总觉得不能够完整的理解那些年代作者的文章,但是《活着》带给我的感动是绝对真切的。
    从一个家庭入手,来反应一个社会。语言自然随意,感情却能够切肤。以至于后来不敢看余华的其他文章,不想哭的那么惨。。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看了这么多书,这是最让我无话可说的小说,一切语言此刻感觉都是苍白与无力的。
        这本书的阅读是让人恐惧甚至窒息的。阅读中对主人公的美好生活燃起过一次又一次的希望却被作者不动声色的一次又一次的打破。余华所崇尚的只是叙述,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其实并不正常的故事。这,很可恨。仿佛一切与己无关又仿佛一切理所应当。可怜的福贵最终还是老无所依与一头老牛孤独终老,但经过一次次死亡的考验,老人以一种超脱的姿态活在世上,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寻死觅活,他心里的亲人没有死,都陪伴着他,他在回忆,继续有努力快乐地活着。他把他的一生,讲给作者听,竟然有些像一个哲人,但他的的确确是一个普通再也不能普通的农民。 福贵的命运昭示着人类苦苦追寻一切不过虚妄而已,结尾那个与福贵同行的老牛暗示一个另高贵的人难以接受的事实:其实人真的只是一种存在,它和万物一样并无意义。追寻,探究的本质不过是一个大笑话而已等等。人究竟为什么而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
         作为一个冷酷的作者,作者不动声色地让我们跟随他的冰冷笔调,目睹少爷福贵的荒诞、破产和艰难;继而又假惺惺地给我们一点点美好的希望,让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让凤霞嫁了人怀了孩子,让某些时刻有了温情脉脉,有了简陋的欢乐。然而就在我们以为噩梦不再萦绕他们的时候,余华丝毫没有犹疑,他铁青着脸让自己的角色们迅速以各种方式死去,毫无征兆,近乎残忍。他用冰冷的笔写尽了人生的悲哀,于是太多的苍凉过后反而有种彻底的平静了。他在青灰色的描述中不时又给些光亮,让我们以为峰回路转,熬过去就是天堂,然后又很快的打破我们的幻想,连疗伤的机会都没有。
  只留下我们错愕当场。
       活着,人究竟为什么而活着?
       作者余华说“活着,原本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能更好地继续活着,除此之外一切都是虚妄都是浮云。企图探究活着的意义注定只能成为一个笑话。人只是一种存在,它与天地万物一样并无意义。”毫无选择地,人来到了这世上。来了,就得活着,不管是出于生物本能还是社会之道,没有其它。“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我想生命的宽广应该让我们去坦然接受它赐予我们的一切,尽管这很难。正如你终于会明白,无论现时我们经历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悦,抑或是无可告人的艰辛苦难,只要继续活着,它们中的大多数细节和感受都将被我们和时间一一遗忘,只留下苍白的结果。那个结果对现时的我们毫发无伤。告诉我,谁还在不堪着高考的煎熬,失恋的痛苦,或者某个伤疤最初的鲜血淋漓?
  生命究竟有没有意义?没有?那我为什么要活着?可是没有意义就不能活着吗?活着只是为了履行义务?只是因为我必须活着,没得选择?
        如此,和蝼蚁有何区别?没有区别?或者说为什么要有区别?就为了体现人类的与众不同和高其一等?人类只是一棵会思考的芦苇?如此的脆弱和渺小?
       为什么要思考这些问题,多少年才能真的想明白,或者说要不要将其想明白?我们忘记了活着,我们似乎都很珍惜生命,但是他们珍惜生命是为了活得有意义,也就是为了意义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活着本身就有意义,不需要为活着寻找其他意义,不需要为了什么而活着,只是这个道理我们已经忘记了,活着本身被遮蔽。不过活着的意义不容易找,死去的理由却到处都是:因为饭堂的饭菜不可口,有的人会自杀;因为工作压力太大,有人跳楼了;失恋了就自挂东南枝;无颜见江东父老就乌江自刎……我们相信有一种死轻于鸿毛,有一种死重于泰山,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而有些人活着却死了,我们崇拜那些舍身取义的,宁为玉碎的,唾弃贪生怕死,苟且偷生,如果生命没有质量,那么也不需要数量。
        面对这些丑陋与阴暗,有的人舍身取义,宁为玉碎,企图抓住美好的事物;而有的人则在这些丑陋与阴暗面前丧失了活着的勇气,选择了轻生。只有活着才有意义啊。但是意义这些东西都是后来才有的啊,人是先活着然后才有这些意义,为什么这些意义后来竟然成为了否定活着的理由呢?我们什么时候关心过“活着”了?余华在前言中说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内心的愤怒渐渐平息,我开始意识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找的是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判断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我以为余华所说的真理就是这种活着,它排斥道德判断,超然于善恶。
    有人担心一旦取消了意义的追求,人就变得与禽兽无二。活着的伦理学应该如何构建我现在还不是很清楚,但是,一个以活着为目的的人的精神状态绝对不会比怀着意义的人的精神状态要差,余华说,这将是一种高尚。我们还是举广大骚年喜闻乐见的打炮为例,为打炮而打炮会使得打炮这件事变得索然无味吗?我不曾见过,我只见过广大的骚年在讨论这件事上如何的意气风发,如何的为追求更巅峰的一瞬而讨论各种奇淫技巧。为活着而活着的人,他会像怀着意义而生活的人那样去追求美好的生活,就像打炮的人要获得更高的高潮;而当他遇到挫折,看到现实的丑陋与阴暗的时候,又不会否定活着的意义。
     有时候觉得世上的人就像各种植物,有的是荒漠荆棘——艰难求生、有的是沙漠绿洲——今日虽好却不知末日是否就是明天、有的是藤蔓——攀附于参天大树、有的是胡杨——孤立于天地之间却将种子撒向四方、有的是高山古松——淡然望着脚下的灼灼人世、有的是大王花——身边围绕着蝇营狗苟、有的是浮萍——漂泊一生、有的是深海巨藻——不见天日。。。
     人们以各种姿态活着,想要以各种理由支撑起人生中的苦难、荒诞、无常、愚昧、黑暗、孤独和百无聊赖,于是有的人皈依宗教、有的人寻找真爱、有的人追名逐利、有的人自我了断、有的人耽于六欲、有的人追求真理,有意无意地、人们寻找一种叫做信仰的东西,以此来支撑着活下去。
     如果抛却了信仰,这些人能否坦然的面对生与死?能否坦然的面对苦与乐?能否坦然的面对得与失?植物没有信仰,它们坦然地向死而生,不需要信仰来支撑——本来具足、要信仰做什么?生命是有情的,然而天地无情。世界是奇妙的,然而奇妙不过如此!
     小时候读庄子,读到 “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 狂笑不止,心想丫就是一植物人,现在想来,小庄同学还是有点智慧的,至人不是不能感受外界、更不是不能看到内心,他只是有着植物的坦然。
    
   其它:
  余华这么说他写作的缘起——
      “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本质上,人活着本身除了活着以外,并无任何意义。那么如果一定要赋予意义的话,那么唯一可以算作意义的,恐怕只有活着本身了。《活着》的伟大感可能恰恰源于这里。
    也正因如此,《活着》就明确了一个内容,活着在一般理解上是一个过程,但是,活着本质上其实是一种静止的状态。
    余华想告诉读者: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余华 这是一部充满血泪的小说。通过一位中国农民的苦难生活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行走在生活中,若是没有金钱,权利,我们是否一样可以过得很好,余华《活着》里的主人公曾经是一位很有钱很有地位的人,若不是他的父亲输掉了他家的100亩土地,他们家还可以变得更加有钱,可是赌钱的坏习惯似乎可以遗传,到他了,他也将他家的最后100亩地输掉了,于是他们一家子被迫住到了村里的小茅屋里。从高处降落到谷底的感觉不好受,他们家的大房子也被旁人占了,但是就因为这样,他们才在文化大革命时逃过一劫,有时候什么都没有比什么都有强。
      主人公福贵在他这一生一次次看着他最爱的亲人从他身边死去,他无能为力,只是在每一次亲人的离别后都是他将他们亲手埋在土里。福贵在他富有的时候不懂得体恤父母,不懂得爱他的妻子,可是当他一无所有时,他明白了只有他的亲人才是他最值得爱的,人有的时候不逼到绝路上,是不能体会到什么才是自己应该珍惜的,什么才是自己应该抱在怀里的。任何的荣华富贵若不能让一个人了解什么是值得,那也没必要拥有。
      现今的社会充斥着明争暗斗,贪污腐败,有些官员由于贪污的很多,被抓到监狱,甚至直接枪毙,这又是何必呢,人总是应该给自己留一条后路的,总是应该满足的,若一味的索取,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可能在临死的那一刻才体悟出:活着比什么都好,即使什么都没有,可是我有一颗鲜红跳动的心脏,总有一天我可以创造出我的财富,我可以对我的亲人好,我可以怎样怎样,总之在这世界上的一切,我都可以享受到。
      其实,若没有经历过生死的人,是很难体会到那种死里逃生后对生命体现出一种敬畏之情的,因为他不知道活着究竟有多快乐。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珍惜生命,总是成天把死挂在嘴边,这样的人只是生活在阴暗面,他不了解今天的一切是多么美好,即使活在最底层那又怎样,只要活着就比什么都好。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看的余华作品,不管从哪方面看这都是一部沉甸甸的作品。和《许三关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并驾,形成了对于那个时代最沉痛的印象。文中的家珍和路遥《人生》中的巧珍形象鲜明的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孩的内心世界和地位特征。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余华的《活着》,我不喜欢看,一直都不喜欢。不是写的不好,而是因为写的太好太真实,让人毛骨悚然,简单的笔触刻画出生活阴暗残酷的全部。《活着》的主人公福贵被时代造就的环境刺了一刀又一刀,命运使劲的摁着他的脖子,不容他反抗,他只能不断的低头,直至将头埋进低到的不能再低的黄土里,他默默承受,而内心却发出困兽一般的低吼,这种震耳欲聋的吼声让人头皮发麻。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4 12:16 , Processed in 0.06497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