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门下书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活着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1#
发表于 2012-9-28 20:39:42 | 只看该作者
  看完电视剧《福贵》再回头看书,第一感觉是编剧不应该给电视剧改名。名字改了,意思就完全走味了,变成了单纯记录福贵的故事的一个单纯的故事,但事实上,这本书的意味并不单纯。
  活着,是艰难的,是痛苦的,但是,是必须的!
  书中没有一处出现“坚强”这个词,但是,却又处处能够看到福贵的坚强。
  赌博,丢了祖业,父亲没有顶住,走了。但福贵活着,并坦然面对着,向龙少爷租五亩地,继续生活。
  家珍走了,带着肚里的孩子,但福贵还生活着,努力生活。
  被抓去当兵,无数的人死了,但是福贵,还活着
  回家之后,女儿凤霞哑了,但是福贵还是坚强的面对,活着
  儿子在突发事故中死了,但是福贵,还是面对着,活着
  女儿刚过上好日子,又难产死了,但是福贵,还活着
  外孙也死了,但是,福贵,还活着
  他买头牛作伴,他唱着歌生活,在生活一次次备受打击,亲人一次次离开之后,他没有选择像春生一样上吊,而是坚强、甚至乐观的活着
  活着,这是一个很有很有意义的词,一个很难很难的词
  跟福贵比比,难道,自我不够福贵吗?那么,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生命,不好好活着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2#
发表于 2012-9-28 20:39:42 | 只看该作者
  可能是岁月和往事的折磨,让富贵和老牛已习惯了世事变迁,拥有了对一切事物淡然,对待生活坦然的平静之心。活着,究竟是讲了什么?是单纯就将一个饱受磨难的老人的经历让大家分享吗?我想应该是对那个时代的人坚韧的活着的态度的向往,也许这个社会和现实生活并不能让你如意,可就和富贵一样,你需要有一个安详平静的生活态度。
  我想人活着有时候就是单纯为了活着,因为你要活着。。。
                                                   ---2011/9/27
                                                                                              于宿舍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3#
发表于 2012-9-28 20:39:42 | 只看该作者
  曾过分在乎别人的一言一行,因为别人疏于给我的照顾而感到委屈,泪流满面,总觉得未来的路必然是繁花似锦的,岂料到这长路上也是有荆棘穿插着的,吃了苦头便不愿再前行。  开始奇怪于他在描述这些过往时竟没有一丝的不甘、愤怒和尴尬,后来才懂,因为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了,大概唯有自己才可永远相伴,这世上最不能放弃的是自己。  可恨的是记忆与想念似乎比我们的生命更长。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4#
发表于 2012-9-28 20:39:42 | 只看该作者
  这本小说比《兄弟》还要震撼
             
  
  
     
     
  我真的极力推荐。
  名字看似很积极,可是里面的人都先后死去了。
  很沧桑,很凄酸。
  我记得我是在上课的时候看的。
  真的看到我牛牛满面。
  强力推荐。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5#
发表于 2012-9-28 20:39:42 | 只看该作者
  书找不着了,最近看朋友在看。是脑中开始画面不停交叉翻转  记得我有好多朋友看过这本书,有小青年,有老师,有男有女    这样的一本书,年轻女子看见生命悲苦。年轻男子看见生命的无常。               体会过了熹微和光明。老人家只是微微笑,说很好。               原本就是活着,不如西方人说的,人活着就是为了找寻上帝。即使没有上帝,也要制造一个上帝出来。  这个世界的悲哀有很多种,鲁迅先生曾经的“浓黑的悲凉”是一个文人面对现实的无奈,面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悲哀;《活着》之类的小人物的命运在历史中的浮浮沉沉,在动荡岁月里,他们的悲哀被卷入了历史的尘埃;还有我们的感情,我们的偶尔的忧愁,我们的心境,我们经历的伤感,或许也不会被别人记起,除了自己。          不可能苛求每个人都能像鲁迅先生那样忧国忧民,也不可能每个人都只顾囿于自己哀怨的世界里自怨自艾。看看别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恼。这是人生的目的……          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仍然在活着。体味着活着的困惑与悲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6#
发表于 2012-9-28 20:39:42 | 只看该作者
       “小鸡长大了就是鹅,鹅长大了就是羊,羊长大了就是牛”“牛之后了呢?”“牛之后就是共产主义了。” 其实共产不共产都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依然能否每天和亲人在一起,不受到生命的、外人的威胁。。。
      命运无法摆脱时代的枷锁,生命就在满目苍夷中挣扎着,似乎只有温暖的亲情才是活下去的力量和理由,还有,是友情让我们变得宽容。不管环境多么艰苦,不管生活多么不如意,能够每天看见你们,就是最大的幸福。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7#
发表于 2012-9-28 20:39:42 | 只看该作者
  前部分是自作孽,不过再不济,也有良田五亩,好歹可以温饱;后部分是天作孽,就算再努力,也难逃家破和人亡。 本篇主题明确,立意耐人寻味,值得大家反思。不过单就表现方式而言,比起《兄弟》来,面相对较为单一,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也稍欠丰富。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8#
发表于 2012-9-28 20:39:42 | 只看该作者
  我是在十几天前看完余华的这本小说的。整本书并不长,我静静地坐在宿舍,一个下午就看完了。我还记得当时看这本书的时候心情特别地平静,余华的故事讲得也没有太多的波澜。富贵身边的亲人一个个地陆续死去,似乎也没能给我太大的震撼。这一切太平常不过了。
  
  我一直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感情很丰富的人,可是那时候当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我居然没有天塌下来的感觉。虽然当时是哭得一塌糊涂,但我却不敢确定这样的感情是否真的是发自内心。我太不了解自己了。以至于在几天之后我不再特别悲伤的时候,常常就会晚上睡觉的时候感到深深的自责。那一段时间,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我还是会记得小时候,外婆的身体一直很好,而我当时在农村的时候也经常会往外婆家里跑,去柜子里翻出各种零食。长大后住在县城,回老家的次数少了起来,每次回家也都会看到外婆的身体越来越糟。可我还是不愿意相信,一个人就这样永远消失在这个世界,只能存在于记忆之中。有时候,我深深地闭上眼睛,努力地去回想外婆在世时每一次的颜容,竟然会变得如此模糊。哪怕让我再见最后一面,说上最后一句话也可以啊。可一切都不再可能,我也不知道这个世界何处是真何处是假。
  
  关于爷爷,我的记忆却很少。我也不太记得那时我是几岁,也许是五六岁,也许是七八岁。总之,那时的我还是不太懂事。爷爷是在一个夜里骑着摩托车,自己撞上一辆没有开尾灯、停在路边的卡车。家里几天始终等不到爷爷回家,最后是在一家报纸上得知消息的。然后我也知道爷爷不在了。我不怎么记得当时家里人的表情,我当时也不太清楚死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只是懵懵懂懂地想到我可能再也见不到爷爷了。在看爷爷的遗体的时候,爸爸突然双腿发软扑通跪下,然后就起不来了。最后是被两个人驾着双肩出来的。我当时就在想,如果有一天爸爸不在了,我是不是也会双腿软地站不起来。在爷爷去世的几年里,爸爸常常会带着我到爷爷的坟墓前,将墓碑四周的杂草拔光,然后深深叹口气,也不怎么说话。
  
  从此,我就会经常一个人去想死亡后的情景。我想到,一个人死后不能够再呼吸,能够受得了吗?我尝试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忍住呼吸,感受“死亡”的情景,越想越难受,常常会全身焦躁不安,然后大叫一声,默默地流泪。有时候也想,如果死了,能不能给我一个灵魂,让我四处游荡,至少不要让我彻底消失。哪怕所有的人都看不见我,听不到我的声音,至少我还是存在的,我还有思想,我还能“呼吸”,我还能感受到认识的人。我甚至愿意一个人孤独地守候在一个孤僻的角落,静静地等待,只要不让我彻底消失。但是,我从小就是不相信鬼怪的,对于我所幻想的一切,我自己也不能够相信。于是,我时常陷于一种狂乱的崩溃状态,尤其是在晚上。没有人能够感受到我的痛苦。这大概是我七八岁的时候,或者更小。
  
  昨天和妈妈通电话,妈妈告诉我前两天回老家,因为我们老家的一个邻居刚刚去世了。似乎死亡从来就是如此地平淡,只是一两句话的事情。我的这位邻居也就四十出头的样子吧,我小时候还经常到她家门口一起打牌。而死亡,就这样悄然降临,不给人丝毫喘息的机会。每年,村里都会有几个人悄然离去,或年迈,或年轻,或熟悉,或陌生。我以前是不会注意到这些的。直到现在离家远去,才会从妈妈的口中断断续续地得出谁谁谁又不在了的消息。记得小时候,常常会看到一些老人会一整天坐在家门口,等到有人路过的时候再打声招呼,没有人的时候就一个人也不会到处走动。一天一天就这样耗着,直至死去。谁也说不清这样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在我看来,一个人死后,不会再有任何的意识,就好象从此从这个世界蒸发一样;除了肉体,不再留丝毫痕迹。我不相信投胎转世,也不相信鬼魂幽灵;当一个人躺下之后,不论生前是多么地辉煌,抑或是多么地憋屈,都会变得毫无意义——名声和怀念对于一个死去的人来说没有任何的价值。因此,我也会这样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本身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但我们还是要这样活着。就像富贵一样。
  
  我知道,这样的死亡终会有一天发生在自己的亲人身上,最后也走向自己。不会有任何的犹豫和妥协。所以说,《活着》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就是真实描绘了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在中国生长着的最普通的人——一生最为平淡的命运。
  
  这让我想起了不久之前看过的一本雄伟恢弘的著作——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不同的是,这本书描绘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族数代人的命运;但不论是哪一个人,不论创造了怎样的辉煌战绩,也不论拥有多少的财富,都避免不了在孤独中走向灭亡的命运。
  
  活着,然后死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9#
发表于 2012-9-28 20:39:42 | 只看该作者
  读了这本书的大半,我突然想起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很久以前读《骆驼祥子》和《芙蓉镇》的感觉,这样我再一次发现我对那个时代背景下文学作品有一种很强烈的倾向感,也许是出于我自身成长环境的原因,就像我相比偶像剧更喜欢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因为这让我感觉到文章很亲切、内容很朴实。所以我的评述并不想从余华写这本书的真正目的出发,他的目的也许是想说即使人生再困难,也要找到活下去的希望,也要有活着下去的勇气。相反,我倒是更想知道那个背景下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的精神状态等等,更想挖掘那个时间段的历史故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0#
发表于 2012-9-28 20:39:42 | 只看该作者
         小说通过富贵的口,讲了他一生的经历。语气平和而又诚恳的讲述自己一生的故事。
         富贵从小长在富贵人家,继承了他老爹败家子的习气终于把诺大的家产就这样败没了。王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他是成名太早,早年基本没遭过什么罪,所以现在有什么不如意不顺心的都没有抱怨的资格。基于相同的心理,没了家产后整个人就如过了效力的蓝色小药丸,蔫了下来。好在这小子只是个财大志疏的纨绔子弟,除了吃喝嫖赌其他一概兴趣不大。也没祸害什么人家。
         败家之后的日子从此逆来顺受,脾气全无。除了得知儿子在医院被谄媚的庸医抽血抽死后,嚷了几句”我要杀了他,我要杀了他!“之外,在没有对外人发过脾气的时候了。
        再到女儿在同家医院产后大出血而死,也就说了句这医院跟我们家有仇。老婆家珍久病而亡。紧接着是好容易得来偏头好女婿二喜工地里死去,最后外孙苦根发烧夭折。最后孤苦伶仃买头老牛为伴。
         回头看富贵这一生熬过了战乱动荡的内战,躲过了轰轰烈烈的土改,就连饿殍遍野的三年自然灾害也挺了下来,最后经过荒唐亢奋的文革之后,终于等到了包产到户,却发现身边的亲人只剩下没有劳动力的老弱的爷孙俩,最终外孙也病残去了。套用句新近流行的话,“这个是个人间奇迹,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但广阔一点的看,和富贵同代的人,活下来的那个又不是人间奇迹呢。时代造就了这不容置疑的奇迹!
        余华在前言里说好的小说家不是向社会控诉,而应该向人展示高尚。对事物了解后的那种超然的高尚。大概应该指的就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那种境界。所以富贵讲故事的语气总是那样平和而又诚恳,好像跟自己无关但又确是自己实实在在的经历。 就像那头任劳任怨的老黄牛,也是小富即安的农民的生存状态一个缩影,在鲁迅看来却是麻木不仁。
         小说里有句主旨的句子人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不知道这是余华的人文关怀还是对时代的讽刺。而对于像有着富贵这样的经历的人来说,这自然是他一生总结出的终极奥义。但对于那些仍然在路上的奋斗者,是否绝情了些呢。活着要是真能那样简单的只为活着而活着,这个世界就没有这么复杂了。
         是啊,你如果从来没有想过像牲口那样的活过怎么能够理解为活着而活着呢!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9-21 16:18 , Processed in 0.04851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