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门下书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活着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1#
发表于 2012-9-28 20:39:42 | 只看该作者
  用半天时间读完了整本书,故事情节过于艺术,像是剧本,主角集各种不幸于一身,反映了生活的无奈,要是排成电影,估计通不过审核,太悲观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2#
发表于 2012-9-28 20:39:42 | 只看该作者
  当用自己的双手埋葬了父亲、母亲、妻子、儿子、女儿、女婿、孙子,是该轻生还是苟活。几十年艰苦挣扎。
  
  有人说死也要活着,死了;有人说不想死,死了;有人风风光光,死了;有人竭力求生,死了。
  
  也有人就算全家饿死也不把女儿送人,有人朝不保夕也愿耗尽最后一丝力气,有人自顾不暇也要拉人一把。
  
  在那个伏尸遍野、途有饿殍的年代里,我们看到的是一团团在狂风中明灭不定的黯淡火光,也看到了凌驾于生命之上的一种伟大的情感——爱,爱己,爱人。
  
  生命,当为存在而存在,也为他人而存在。
  
  当被命运的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活着。
  
  情爱或是仇恨,尊严或是穷困,当冰冷的刀刃被鲜血染红的刹那这些都是那么微不足道。这是亵渎。
  
  不需要站在一堆堆的小山丘前时才泪流满面地深刻感触到自己的每一次心跳是多么清晰有力;
  
  只需在每一次欢笑之余深刻铭记;每一片宁静星空下细细品味——瞧,那璀璨的星辰比流星的陨落更美好动人呵!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3#
发表于 2012-9-28 20:39:42 | 只看该作者
  余华发力让我哭了,好久没哭过。
  
  第一个感触是逆境人更会上进,小时候的福贵跟小时候的凤霞、有庆真不能比,看的时候我觉得有这样懂事听话的孩子牵住一片亲情让人永远不想断,爱常在,幸福就来源于此。
  
  第二个是生命坎坷无常,现在能做的就是珍惜眼前的人事,走了就真的走了(当时特别想我爸妈)。
  
  第三个是人性丑陋,饥荒中村里人的表现、有庆被抽血致死、文革等,都是在告诉我们社会底层的人们没有声音,一直在被压迫。这部分让我咬牙切齿。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4#
发表于 2012-9-28 20:39:42 | 只看该作者
  本来起了个大早,是为了做做四级听力的。但是不知怎的,就拿起了这本书,一口气把它读完了。一本沉重的书,但是十分写实。每个人都有坚强下去的理由,每个人都有活下去的理由。是的,无论主人公受到了多少的打击,多少挫折,他从来没有过轻生的念头。或者对他而说,活着就是一种幸福,能和自己珍惜的人一起生活,就是生命的最大的动力。或者是因为中国的家观念,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人都有责任,不能为自己活着而活着。家珍的做法或者很难让现在的人或者是外国人所理解,但这是那个时代的中国女人最真实的写照。这本书很好地反映了那个年代,中国最普通的老百姓的一生。或者有人说谁会在一生中遭受这么多的灾难,但每个人都会有不幸,不是么?它教给我们最多的是对命运的不屈服。这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态度。因为活在世上,不单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他人负责。我们就像在登山,谁也不能往后走,我们都有羁绊,对于别人来说,我们也是羁绊。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5#
发表于 2012-9-28 20:39:42 | 只看该作者
  富贵一家的命运是悲惨的,但家庭是成功的
  也看过都市小说,描述里面的感情,那里面的,和现实中也许相离最近。百转千回,但,总感觉,那不是自己所期待的。这点,到真觉得富贵是幸运的了。希望能碰到家珍那样的女孩,一起去面对未知的命运,无论是幸运,还是磨难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6#
发表于 2012-9-28 20:39:42 | 只看该作者
  其实看小说是因为张艺谋的那部同名电影,也是公认的张艺谋最好的作品。记得当时是跟我妈一起看的电影,娘俩依偎在一起守着电脑看完了两个小时,对于那个年代妈或多或少还有些记忆,因此很多细节如果不是妈解释我都看不懂。看的过程妈一直在叹气,有庆的死,凤霞的死,妈的叹气也一声比一声粗。这本是一个悲惨的电影,但我想这种悲惨给妈带来的冲击要远远大于我,即使结尾福贵和家珍和二喜和苦根围在一起吃着饭那样温暖的镜头也不能让妈有多好受。
  其实妈不知道,张艺谋已经改了小说的结尾,和小说相比,电影的结局是多么温馨。我想当年为了能过审张艺谋已经做了巨大的妥协,他已经舍弃了小说中太多的政治因素和黑暗因素,可他没想到这部电影还是被禁了。如果他早料到这个下场,他会不会更加忠于原著?那样的话那部电影会不会比现在还要经典?
  看完小说,那种无边的绝望和黑暗是远远比电影强烈的,因此我也没敢告诉妈小说里的结尾,我不知道如果我跟妈说最后家珍也死了二喜也死了苦根也死了只剩下一个老福贵和一头老黄牛她会怎么想。
  《活着》真的是在告诉我们,人其实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在经受了那样悲惨的一生之后福贵还在隐忍又无奈的活着,一生中来来去去了无数个人最终却只有一头老黄牛陪在身边,面对即将来临的黑夜,只能用粗哑的声音唱着“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你说一个人的精神韧性究竟有多大?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生下来就只能活下去,人生没那么多解释,正如余华想表达的: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7#
发表于 2012-9-28 20:39:42 | 只看该作者
  :终于看完了余华的《活着》,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我看完 了之后,脑海里就一直在浮现那句话,“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经历了这么多的富贵,面对生活还能如此乐观,反观现在的我们,到底是怎样活着的?面对生活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8#
发表于 2012-9-28 20:39:42 | 只看该作者
  一口气在宿舍读完《活着》,中间读到泪流,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没有哗众取宠的文字,让人有一种莫名的沉重,本来是个大地主家的儿子,自己的荒淫无度挥霍了家产,却让他在后来清算地主中免逃一难,逃过这一劫后面却有更多的磨难,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死去,那么无力,那么悲凉,却无法抗争。忽然想起那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么好的家庭背景,能活着已是一种幸运,为何芸芸众生还要对生命不断地索求,索求名利,索求优越,人们都在不断地追求幸福,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够永远轻松地活着?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9#
发表于 2012-9-28 20:39:42 | 只看该作者
  1、生产
      政治历史书总结的 关于社会化生产的 任何历史变迁和组织谋划 在现实的大众的小农民和小管理者那里 实现了完全不一样的过程和结果
  规划和科学预测的思想过程 转变成现实的人生经历 陡然变的让人生畏, 就像拿着手术刀的医生 为了治愈疾病 必须忘却感情,用完全理智和实验性质的心 来进行改革和尝试
      没有人说可以为实验负责,它真实的存在,远比对于个人的肉体实验影响深刻和潜移默化。
      只有在被实验者的生命 眼界 思考的角度才能深刻的明白 他们的无奈和所谓的 中国人的忍耐力
      依赖 仰仗 服从这样的懦弱和懒惰 伴随着 善良 忠诚 情意这样的美好和深厚的性格 造就了这样 半死不活 抑或称之为 伟大的生存的 真实存在
      投资与消费,管理与放权,高效与腐败,中间是我们所选择的现在的道路?抑或有另外的方式是我们都希望 并且不会造成失望 值得尝试 并且不会悲剧很多P民的实验。可是,在社会结构和管理体制剧烈动荡的时候,没有人能躲过英雄个人和利益纷争造成的悲剧和苦难。 即使寅吃卯粮,即使Q到任由大队长不投资只消费,有今天没明天的幻想等待未来的好日子,也愿意就这样怀着也许等待下去。这样的P民是他们,也是我们。又怎嘲笑那时的人们用开水煮钢铁 因为他们相信 并且愿意相信这就是对的 一如现在的我们
      无数的人为了如果走好道路 让经济在民主和法制的美好理想中生存 而前思后想 身体力行 而P民们还是呆呆痴痴的怀着期望和相信等待生 等待嫁 等待死 觉得这不过是生存
  2、生死
      阶级 权利 金钱 可以剥夺人的生命 尊严
      人为了生存 为了尊严 为了活着 是屈服还是站立 是俯首称臣还是拼命反抗
      在战场上卷钱逃跑的连长 立刻受到原先点头哈腰的士兵们的攻击 他们是聪敏还是愚钝 显而易见
      生 死 只在一线之间 就像当蝼蚁掏空了太平盛世 倾塌也只是在一线之间
  3、婚姻
     如果你是家珍 你会不会走 为什么。
     你想过你的丈夫夜不能归 想过你的丈夫窝囊并且会无能一辈子 你真心会不会走 你被打被骂 忍气吞声 为了什么
      你的爱  你的善良 你的怜悯 你的道德 你的情操
      都是什么样的没有人性的得过且过的懦弱
      你这辈子是为了什么 生儿育女 历经苦难 期待和憧憬的最后是那样的撕心裂肺和一无所有 你到底是为了什么 仅仅是为了经历?仅仅是因为爱?那是怎么样的爱 没有那样一个人你就活不了?没有那样一个人你就不能一会生命的美好和承载生活的苦难?
     你的女人永远都是你的
     那么你的男人他一直都是你的么
     你那么安定温暖的等待着他回来 不愿再做选择 你知道他一定会回来 但他其实没有那么爱 只是他无处可去 你可以等 可以爱 可以相信
  但需要明白 他并没有那么爱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0#
发表于 2012-9-28 20:39:42 | 只看该作者
  
     《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谊,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
                         ——余华写于新版《活着》封底第一句话
  
     最近是有点焦躁不安了。2012么?怎么可能。
     第一次听《老黑奴》是小学四年级,被老爸逼着学电子琴,后来自己却逐渐爱上了这手指间的舞蹈。当时还在想,这温暖的曲调为何是这样一个悲惨的名字,外国人对音乐的理解还真奇怪。直到今天再次提起,反复听了很多遍才理解出余华写在《活着》前面的话,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音符间接,跳跃,时而音调渐起渐落,一直是这样平缓优雅的节奏,像一个老人在缓缓叙述自己的一生。为了活着而活着。
  
     是,孤苦伶仃地看着亲人一个一个离我而去,每一次都是心头致命的伤,一夜白头又怎样,我无能为力。当我掬一捧黄土抱在胸前,对着他们欲哭无泪的时候,我只能告诉自己活下去,代替她们的份一起活着。余华说“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忍耐是滋长于中华大地上的人的优良品质,灾难击不倒,春风吹又生。生活给我们结实的脊梁,却一次又一次的把它压弯,人的忍耐力是无穷的。来吧,没有希望么,我们还可以自己制造希望。只要活着,好日子总会来的。挥霍光家产,还好有茅屋住的;去给母亲买药被抓壮丁,从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不还是活着回来了;妻子被领走,还是生了个娃娃给我;家里没有米,妻子从岳父那里要来了救命粮;有庆死了,最后凤霞嫁了个好男人就好……只要一点点就够了,一点点就满足了。生活只要给我们一点点甜头我们就可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怀念,就觉得很幸福了就觉得好日子就要来了。可事实的真相是——
  
      《活着》里的人纷纷在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里一一死去。从父亲、战友、母亲、儿子、妻子、女儿、女婿、外孙……我以为一家四口可以等到好日子的,我以为我的有庆可以等到我再次买牛给他的,我以为凤霞从此以后可以过上心心念念的幸福生活了,我以为我一定会比二喜先死,我以为我可以一个人把苦根抚养长大让他好好活着。生活抽丝剥茧没有把苦难一股脑全丢给福贵,而是一件一件凌迟处死。在让你看到所有世间的丑恶之后,让你一个人孤独地活下去。你别无选择,你必须要活下去,你无法抛弃你背负着所有人存在过哦的证据。
  
     记得以前看微博上调侃说,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有的人死了,有的人还活着。老福贵对老“福贵”说:“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缘,做鸡报晓,做女人织布,哪只牛不耕田?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呀,走呀。 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颇有些乐天知命的味道在里面。家珍在死之前说“福贵,我不想死,我想每天都能看到你们。”活着吧,好好活!
  
      记得作者在书的序里说“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我初读时甚至毫不怀疑地相信这是作者在田野边听来的故事,老人的往事历历在目,深刻又鲜活。作者说福贵这个老人是特别的,他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讲述自己。他是那种能够看到自己过去模样的人,他可以准确地看到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态,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对于此,我只能由衷地对这个老人表示敬意,他能够毫不退却地直面自己的苦难并且还能从容地与人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懂得一次一次地重度这样的人生是什么感觉。这才是生活的强者。
  
     为了活着!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6 21:57 , Processed in 0.06453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