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灯下看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秋水堂论金瓶梅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发表于 2012-9-26 09:23:12 | 只看该作者
  “读《金瓶梅》的读者必须有健壮的脾胃,健全的精神,成熟的头脑,才能够真正欣赏与理解它,才能够直面其中因为极端写实而格外惊心动魄的暴力——无论是语言的,还是身体的,还是感情的。”
      虽不敢自诩拥有了作者的上述读《金》的条件,但很庆幸,自己在这个年纪才动了读它的念头,更庆幸,有《秋水堂论金瓶梅》在侧。
      因为买宇文所安的《迷楼》、《追忆》,按我的八卦习惯,“带本他老婆的《秋水堂论金瓶梅》”(推荐的朋友的原话),不想它倒成了主角。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发表于 2012-9-26 09:23:12 | 只看该作者
  
  周末下午,在咖啡馆消磨。随手揣上两本书,一大一小,一厚一薄,都关于另一本书——《金瓶梅》。短短几小时,文字入眼有限,实在没有评说的资格,但感触已颇深。
  
  大且厚的一本是田晓菲的《秋水堂论<金瓶梅>》,按原书章节细描慢拆,逐字逐句对比词话本和绣像本的异同;小而薄的一册是孟超的《<金瓶梅>人物》,以人物分章作论,千余字里述尽平生,盖棺定论。
  大相径庭的不仅是切入点与形式,更是风格:田的一手学院派慢工细活,沁着女性特有的明慧,和西方文艺评论惯用的人性论点立意,把《金》里满目狼藉的穷山恶水,打磨得块块砖石温润如玉。经她拆解,原书里充斥漫溢的几乎已使人神共愤的滔天利欲和遍地污秽,簌簌摇落如枯叶,铅华后款款而出的,是女性秀致的发香和柔暖的指温,更是有容乃大极欲则衰的悲悯。在她眼中,各色人物拼力周转的热闹场面,不过是出丧时敲打的鼓锣铙钹;从她笔下,能看到作者在西门庆与六儿、金莲狂淫的间歇,插入将死的瓶儿落泪的凄楚,是何等深刻震撼的“罪与罚”,死亡与寂灭的预演。
  
  孟却如眼明手快的剑客,一股子老辣的姜味,凌凌厉厉抛出观点,爱憎果决,褒贬分明,实在是够“犀利”。着眼于人物各自的造化命数,却难得的平易,下笔活泼精辟,一剑挑被,即无传统文评的繁文缛节,更不似60年代的举目纲常。形容宋惠莲——“‘替夫报仇’不妨碍‘背夫偷汉’”;总结陈敬济——“西门庆是陈敬济得志之时,陈敬济是西门庆失意之日”。种种妙语,居然和年代相距久远的迈克,和应着隔洋跨海的异曲同调。
  
  历来对《金》的褒贬所指如出一辙——尽是黑暗,全无光明。荣也在此,辱也在此。其实各花入各眼,文字所投映的心理反射,不过是各人心中的色相万千。越觉不堪的,道德栅栏里的喘息和嘶啸便越是粗重。《红楼梦》中的贾瑞,命丧于妖娆丰姿背后的恐怖荒芜。《金》正是这样一面风月宝鉴。淫者见淫,佛眼见佛。心如只到色,色便只是色,而那镜面后的真相,痛苦、罪恶与死亡的深渊,千载轮回,在任何时代场景,不断不绝的上演。
  
  不过两文统一的气息还是确凿可嗅,那便是《金》的不朽。田认为《金》是佛眼低垂,孟则认为《金》是亘古神针。其实单从文学性看来,《金》的重要和成熟实在不容抹杀:前承《水浒》后接《红楼》,却又以大俗的客观写实和大雅的深刻悲悯,独立于二者之外。《金》用万丈红尘的滚滚烟粉嚣声,和恒河沙数般繁密交织的肉躯,供养并藏匿了书页间无色无味触手生凉的寂灭。而田与孟的文笔,钩沉声色,或利或绵,均直达那凉薄却永恒不绝的底色。
  
  孟超评说《金》:“怨毒已深,暗箭愈急”,市井现实里的情色翻涌,尽出此语。一路明枪暗箭针芒往来脚步慌忙奔向的,却是无止境的幽暗。
  
  读得痛快的当头,身边有人影晃过,走到前方一桌,坐下,两男两女。
  女人面对着我,年轻可人,妆容精致的面颊上尚有软软的绒毛。浓密的眼睫轻轻刷下,一层冰雪湖光一层玲珑脸色。午后三点微灼的阳光,斜斜辉映着眸里的赤彩和唇上的珠光。
  
  两个男人,中年身材,均给我背影,只看见沟壑纵横的脖颈和暗绿色镶金边的肩头,听到嘈嘈的说和切切的笑,还有手势。男人粗硕的手指间漏进女人粉白的脸,和流转的目光。
  
  便听见春梅朗朗的声音一路踏来:“从来旋的不圆斫的圆,各人裙带上的衣食,怎么料得定?”
  
  田晓菲著:《秋水堂论<金瓶梅>》,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39元。
  
  孟超著:《<金瓶梅>人物》,北京出版社,2003年1月,10元。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发表于 2012-9-26 09:23:12 | 只看该作者
  03年买的,当时就觉得是一本好书。读了之后,甚至跑到书店去找《金瓶梅》。可惜都是洁本,也就悻悻作罢。
  
  昨天在飞机上重新翻阅。还是情不自禁的陷进去,漫长的旅途觉得眨眼即过。
  
  慈悲,以平等的姿态,以人的角度去分析西门庆、潘金莲、瓶儿等,而不是以“奸夫淫妇”来看待他们的一言一行。
  
  甚至对里面的结了婚的丫环、下人、帮闲,都还原成一个活生生的人,不是红楼梦里个个结了婚的“充满男人气的老婆子”。
  
  是本好书。
  
  同样,Stephen Owen与本文作者的婚姻也吊起了我的好奇心。我google了一下Stephen Owen,看来与他重名的不少,有些政治家、演员也叫Stephen Owen。在哈佛大学的网站上,有我们Stephen Owen宇文所安的一些作品介绍。原谅我的八卦。http://www.hup.harvard.edu/catalog/OWEREA.html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发表于 2012-9-26 09:23:12 | 只看该作者
  王小波说过段话,一个人一辈子不必什么都知道,知道最好的就可以了。《金瓶梅》是这最好的之一。《秋水堂论金瓶梅》是这最好的解读之一。完全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什么主题的阐释,将文学的美,阅读的美,心中窃窃私语的喜写了出来。好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
发表于 2012-9-26 09:23:12 | 只看该作者
  “经典就是谁都说好但是没人会读的书,”当有人戏谑地说出这样后现代的观点,他大致说对了。
  然而,即使我们横下心来,真正翻开了经典,我们又看到了什么呢?
  如果有人问我,书中的主人公某一天在何处做了些什么事,我能说得上来么?艾柯在几篇文章里曾经说起过自己写作“傅柯摆”的经历,对时间、地点和情节的安排,简直如同酷吏治狱,“真实”(文学的真实)这个东西在他们心里、笔下,早已被拷问过无数遍。张承志也说过,梅里美的《嘉尔曼》(《卡门》)才是真正的小说,他曾经手中捏着一小册《嘉尔曼》,走遍了书中描写的每一处地方。老威甚至说他诗中的每一个标点,都是他反复推敲出来的。
  可是我们有时一不小心就辜负了作者经营小说的一片苦心。一个小说就是一个“可能世界”,作者是一位上帝般的创造者。在他们和他们创造的世界面前,我们应当谦虚,拿出酷吏治狱的劲头拷打文本,务必获得与“理想作者”内心深处相一致的定案口供。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发表于 2012-9-26 09:23:12 | 只看该作者
  在图书馆闲逛,发现了这本书。作者曾是北大的才女,八岁读红楼,云云(大意如此)。封二上是一个博士服的ppmm。在米国是搞比较文学的,这本书主线是比较绣像本与词话本(作者看重绣像本),所以应该算是专业著作。里面的分析比较独到,特别是挖掘出来的这个“慈悲”二字甚是不俗。因为书是按照《金瓶梅》的章回来对应评写的,所以,看此书便也差不多是在看一个故事。
  
  但是,本书毕竟是评论,评论的那么有趣,则原书定更有意思。况且ppmm都读得,我为什么读不得?于是载了电子版的绣像本,堂而皇之读了起来。
  
  老实说,因为看过《红楼梦》,而对那些少儿不宜的东东又不怎么感兴趣了,所以,读到50回也便打住,兴许以后再读。
  
  相较之下,反倒是这本评论更有意思一些,至少,多了个角度看淫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发表于 2012-9-26 09:23:12 | 只看该作者
  看完这本书,就想马上把红扔掉去细读金了,现在流行红学,不知道什么时候流行金学?
  看田的评论,真是细细掰开一一指点,感觉连红也是模仿的金而写的,太绝妙了;
  金是一本社会的小说,一本生活的小说,比红还要真实,比红还要慈悲;
  我不知道以前是为什么把金列进黄色小说里的,只有青春期的小孩和宗教徒才这么画地为牢
  金瓶梅,真是一本深刻的好小说
  这本金评,也真是一本深刻的好评论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
发表于 2012-9-26 09:23:12 | 只看该作者
  听秋水堂主点评,金莲、玉楼等人下棋,赢钱者去买了猪头,差丫鬟炖了吃。说是只是像清河县的西门家才会这样,一般士大夫家是不会这样的。此处最深得我心。猪头肉是所谓“活肉”,味道不错,又便宜,算是平民美味。喜欢这一段是因为里面的处理有意思,琴棋书画,本是雅事,但是赢了钱却请吃猪头,多么有烟火气啊。
  讲到西门庆,说他“并不因此而看破世态炎凉者,只因为自己就是炎凉中人”,妙极!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
发表于 2012-9-26 09:23:12 | 只看该作者
  把金瓶梅解到与红楼梦一样的高度.作者研究的功底,open minded慈悲态度,有趣的角度,写成这本书.
  田晓菲少年才女,是幼时知道的明星.
  宇文秋水与宇文所安,亦是这本书的花边新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
发表于 2012-9-26 09:23:12 | 只看该作者
  在<金瓶梅>作者笔下,生是一个巨大的,席卷一切的旋风,死是这个旋风寂寞的中心.全书在西门庆生前是彩色的,他死后,转为黑白.
  这本书评以作者的智慧看到了金瓶梅作者智慧的几分,让我这样的笨人也能体会些个中滋味.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14:57 , Processed in 0.11310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