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于丹趣品人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编辑推荐
  2011年金秋十月,于丹教授重登电视荧屏:一杯清茶,一杯淡酒,琴声绕梁,邀山水入镜。
  畅谈生活感悟,到底什么才是生活?
  财富并不是幸福的唯一途径。
  没有太多钱财,也可以拥有富足人生。
  清茶、淡酒, 五千年的文化传承,每个人都可以有的闲适。
  
  内容简介
  幸福在今天似乎变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很多成功者费尽心机拥有了财富、名誉、权势,却蓦然发现自己恰恰丢掉了幸福。缺少意趣与闲情的生活方式,往往会让我们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灵。
  我们今天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呢?于丹教授将带领我们体验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于闲适间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觉。悠闲的情趣与生活方式并非要让我们闲置大把的时光,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恰恰是要让我们在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
  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作者简介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传媒系主任,影视学博士,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现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1989年7月参加工作。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先后任系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等。现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视协高校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视协理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中央电视台研究处客座研究员、中国新闻研究会、中广学会主持人研究会、中广学会法制节目委员会常务评委、澳大利亚新闻集团首席顾问。出版《形象品牌 竞争力》等专著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现代传播》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十余万字。知名影视策划人和撰稿人。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今日说法》《艺术人生》等50个电视栏目进行策划,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申奥片策划,曾获1994年、1996年星光奖最佳撰稿奖,先后担任中央电视台《香港沧桑》等20余部大型专题片及《正大综艺》《中国报道》等栏目撰稿人。古典文化研究者和传播者。2006年“十一”黄金假日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心得,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还要接着讲《庄子》,讲《世说新语》,讲唐诗宋词。

最新书评    共 12 条

亮岚    于丹所要阐述的内容,还是一如既往。通过写山水、茶、酒、琴四大内容来表述希望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可以放慢一些再慢一些。文中的最后一章节,代后记,通过与泽道法师的对话方式,来对全书起到了一个总结的目的。当感觉自己节奏太快、戾气太重或者心浮气躁的时候,可以再慢慢品读一下这本书,我感觉效果也会不错的。  详情 发表于 2013-8-6 18:49
记忆的    “人生”是个艰难的命题,因为它太“形而上”,解题的人容易走上晦涩的路子,自己费劲,听众费解。在这方面,于丹老师似乎特别擅长:从讲《论语》、讲庄子再到这一部品人生,她总是能穿越时空,采撷祖先的智慧与情趣,给当下的我们注入精神、心灵的氧气和养分。      我们生活在一个“效率”、“速度”至上的时代,撇开自己不说,只看身边把不满一岁的婴儿送入早教班以期早慧于人(至少不落人后)的现象,就可知道如今的中国人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渴望成功,特别要“速成”。赶着鸭子上架,鸭子一定是焦虑的、烦躁的,是没有什么快乐和幸福感可言的。然而就在几十年前,旅居美国的林语堂先生将中国人享受生活的情趣用英文介绍给工业发达的西方世界,那时的美国人推崇逻辑极端和科学理性,心灵却无法安顿。于是,林语堂先生的《生活的艺术》一经出版就引起了轰动。时隔半个多世纪,我们自己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一方面是物质的富足,另一方面是精神的窘迫,这种反差已经越来越不容回避。         这么多年我们花了绝大部分精力去开眼看世界,却忽略了身后那些无数辈祖先用他们的生命积淀起来的人生智慧。在这个人人都“赶”时间的时代,看专著已成为一种奢侈,更遑论古人的专著。没有关系,于丹老师用她细腻又深刻的感受、浅显但唯美的语言,将历史上有关“茶”、“酒”、“琴”的一系列掌故娓娓道来,教我们如何在匆忙的路上稍作停顿,获得一种安心、一种从容。         普通人所理解的“懂”茶,大体是熟知茶的种类以及茶艺与茶道的程序与涵义,然而你可知道,小小一盏“茶”,能容纳十年陈梦、前世今生?能品出清醒、欢愉、忧伤、格调、力量与柔韧?        酒,原本是中国文化最醉人的景,而今却成了最令人头痛的“局”,抛开功利与算计,淡淡一壶酒,亦能喝出人生、兴亡、人心、清醒、从容、智慧和豪情。        关于“琴”,有的故事你我熟知,却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比如“对牛弹琴”有着怎样的深意?“高山流水遇知音”又有什么样的前传?看过此书,追本溯源,方知求学需甚解,方知中国文化之迷人。      (本书评版权归云中书城所有)  详情 发表于 2013-8-21 19:18
kago    听过几次于丹的百家讲坛, 非常有文采非常的渊博, 但是只能算是一个老师, 对那些古老智慧的解读并不能够太吸引我. 拿到这本书, 第一件事情就是将第二页于丹的照片撕掉扔掉, 我觉得她可能更想出写真集. 看了一下白岩松的推荐, 虽然他当前老百姓急功近利有抨击, 但是他却很在意什么是有用的事情什么是无用的事情. 生活有那么复杂吗,再说追求功利也没有错, 不是老百姓出了问题, 是管理百姓的阶层出了问题, 就责任归咎于百姓就好像妈妈骂一个4岁的小孩不懂事一样完全没道理的. 也对, 当你功成名就确实要考虑做什么有用做什么无用了. 再来说这本书吧, 全书文绉绉的, 倒是要参加高考的学生应该读读, 里面很都东西可以用来写论文作为据点, 这还是非常不错的.  详情 发表于 2013-8-26 12:31
Alexil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啃完了易中天的《中国智慧》,大概是相隔时间太短的关系,总喜欢把这两本放在一起做对比。同样是品评中国文化,同样是粗略的点到为止。恐怕我更喜欢易中天的表述方式,略带理性和逻辑,能把一个复杂的现象用很简单的方式解释清楚。让你由浅入深,更清楚当时的文化现象的形成。而于丹的书更像是玩票儿,不是说写得不好,打1星略显苛刻,毕竟人家的文学功底在,卖弄卖弄也是有看头的。3星只是说明这本书就是本修身养性,打发时间的闲书。排不到我书阁的最上乘,但送人也很体面,不丢脸。相较于丹的简单复杂化,我更倾向于易中天的化繁为简……  详情 发表于 2013-8-27 11:32
Timber    一人之茶,可品茶中乾坤;二人之茶,可谈茶中妙趣。今之喝茶者聚众数十,仅以其辅之麻将或润其口舌而已矣。   酒之上品,若实现太白举杯邀月;酒之中品,若五柳先生采菊东篱;酒之下品,若淳于琼嗜酒失乌巢。今之酒者,未见嗜酒而以酒会天下,是项庄舞剑而已矣。   伯牙摔琴为子期,蔡邕釜底抽焦尾。今之琴者却几何?   且停亭下且停停,人生不过酒茶琴。  详情 发表于 2013-9-5 11:36
JaneYa    白天的时候就着这书发了条微博:这书比教科书还难以下咽。马上就引来小姑的质疑:晕 我也在当当买了 还木有看。可是,这是大实话啊。   为什么?因为于丹她品的根本不是人生,而是在拼诗文啊。   从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到张潮的《幽梦影》(《幽梦影》是我超喜欢的一古文,读下来神清气爽,可是被于丹拼在这里了,我好难受);从苏轼到王维;从刘勰到王国维;从……总之,只要是写个东西抒个情表个愿希望过怎么样的人生的,基本都被于丹拼到这书里来了。   你说你品人生吧,那你就讲点自己的玩意儿啊,干嘛都是别人的呢?都是别人的怎么能叫品人生?   说实话,其实我一直都不怎么待见于丹的文字。于是你一定会问:不待见你还看?没办法,在某组织,这已经成为了任务:这书是发的,因为要每个季度上交一篇读书心得——当你中意的事变成了任务,那即便是最爱也会变得无趣。     详情 发表于 2013-9-10 09:27
coral_     在此更正下先前的说法,与其说是给老年人看的,还不如说是给我们这种年轻人回顾《语文》课本的,里面对李白、白居易等古人都有详细的介绍,让我想起之前那些看着文言文头痛的日子,不过现在去品又是另外一般味道,淡淡的,有我想要的生活。  详情 发表于 2013-9-11 05:00
wangli    琴棋书画诗酒花 柴米油盐酱醋茶。把中国古代文化中茶、酒、琴有关的典故、诗词都串了一下,提出关于人生的感悟。没事情的时候看看不错。还可以吧。还是太短?还是太短?还是太短?还是太短?还是太短?还是太短?还是太短?还是太短?还是太短?还是太短?还是太短?还是太短?还是太短?还是太短?还是太短?还是太短?  详情 发表于 2013-9-21 02:14
FyFly    如果我先读这本书,就不会喜欢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但是不幸我先读了后者。于丹的文字很美,但是作品跟郎咸平一样,所有的书都是那一套东西,反复的用,很有一种江湖术士的做派,让人不得不对这种出版方式感到厌烦。这本书在内涵方面,照《重温最美古诗词》差得很远,仿佛为了写书而写书,没有了心灵上的提升,读完也就读完了。但是总体上对于丹的行为还是感到敬仰,毕竟是把古典文化推向一个新高度的人。  详情 发表于 2013-9-28 23:32
沉静的     看于丹这本书,一开始我真想戏称这本书应该叫做《如何让穷人不羡慕富人的生活》,我们生活在这个年代,这个国家,面临着这样的现实生活,你叫人如何慢,面对着种种不公你如何调整心态,面对着种种压力你又如何放松,人不是单独生活还有家人,这又如何放开呢。你会被生活不自觉的推着往前跑,直到精疲力竭为止,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    生活是残酷的,但我们应该享受生活种的美好,美好在哪里,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亲近大自然、品茶、饮酒、听音乐,这就是老百姓的生活之美,它对我们的生活之苦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    一、一山一水一世界    对于大自然我们要亲山临水听鸟鸣,要看见四季的表情,多出去走走,哪怕走的不远。    二、茶之味    茶从笔画构成上讲,就是人在草木之间,上有草,下有木,人在草木间,得以氤氲,吸收天地精华,是茶真正的秘密。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喝茶、饮酒,还是抚琴,求得自己心意畅快,自得其乐,就是人间好时节。喝茶时心里要能将琐事暂且放下。真正的品茶时抛开满脑子浮躁的思绪,保持心思的澄澈,让自己的内心油然升起一种草木滋润的怡然自得。喝茶需要安静,独饮得茶神,两三人得茶趣,七八人乃施茶耳,人多了反而就跟施舍茶一样了。    在日本一个人如果对生活抱有一种宁静宽容的态度,别人会称赞他肚子里有茶水,一个人如果表现得很暴躁,没有生活品位,别人就讥诮说此人肚子里显然没有茶水。中国人会用有没有墨水来评论一个人的知识,日本人却用有没有茶水来评价一个人的品性。    茶的历史悠久。唐代的茶做出来是茶饼,喝茶还要加调味品—盐。明清煮茶则是将散茶叶放在碗里直接泡开。既无唐人煎茶的程序,又没有宋人点茶的汤花。喝茶就是一种仪式,放松总归需要依托于一些仪式,在一泡又一泡缓缓释放的茶香中,心里的弓弦就不知不觉松下来了。    春夏饮绿茶,秋季是喝乌龙茶的季节,寒冬一片萧瑟时,最好就喝全发酵茶了,比如熟普洱,比如红茶。   茶是参悟,不如吃茶去。    三、酒之品    在漫长的农耕文明中,酒属于奢侈品。夏禹时期的仪狄或者杜康被认为是酒的发明者。酒的发现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纯的过程。早期的酒名为醪,其实是一种甜酒,制作过程很短,类似于现在的甜酒糟。元代开始普及蒸馏法以后,酒变得更清亮了,度数也就大大提高了。蒸馏酒出现之前,酒的最高度数不超过二十度。酒显性情,酒的故事和文化也是丰富多彩。    四、琴之趣    现在有谁还会弹琴,还会听琴,我引申一下,我们的生活需要音乐来调节,心静时品品茶、听听音乐不也是很好的事情吗。    于丹写的文章很优美,读来的确不错,不过文人味道太浓,似乎和生活有些远了。不过我们还是要向那种意境出发的,这四方面也的确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好的作用。等自己生活再好些再来品品此书吧。        详情 发表于 2013-9-29 23:57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6 20:23 , Processed in 0.319188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