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浮生六记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陈云的死让人很是伤心,以至于好长一段时间内不愿再拿起这本书。不理解为什么要给自己的丈夫找妾呢!难道真有一种爱能变的这般无私,难道真有这样一种理解是设身处地?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2#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不是不想写,也不是没的写,只是写了就要面对性格扭曲的自己,再确认一遍自己是个变态的事实,终究不是那么回事儿,所以能拖就拖。
  第一次读《浮生六记》,作者不是沈复,而是南康——一位同志。他把和男友交往的过程以片段的形式一一列举,那些生活的小细节,怎么说呢,很动人。可他最后死了,自杀,在他的男主角娶了老婆以后。很多人无法接受这个现实,说南康你是不说要等他到35岁么,怎么这么早就放弃了?可谁又能回答这个问题呢?
  当时我想,这样的想法多绝望啊。等到35岁,在这个过程中,两人不再相见,不再交谈,甚至不再有任何联系,逐渐淡出彼此的生活。但是其中一个人却紧紧抓住一个微小的希望不放,眼睁睁看着本就飘渺的希望越来越渺茫,这日子该怎么过啊。也许,南康已经意识到只有变化才是不变的这一真理,又不愿面对可能变化的自己或未来,才选择了这种极端的方式将一切定格在最坚定执着的时刻吧。让不变的痴情,凝固成爱情的神话,让可望而不可及的人们,留下仰望的眼泪,让他的灵魂,得到他所期望的安歇。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这句话最早出自沈复的《浮生六记》,却因南康的偏爱而变成每位同志、每位腐女心中的一道光,一个精神家园的栖息地。
  没有爱情一开始就是平淡的,只有经历了跌宕起伏,坎坷磨难,对平淡的渴望才是真实的。沈复和他的妻子芸娘,正是如此。
  江南才子沈三白性格直爽,落拓不羁,妻子芸娘贤良淑德,善解人意,更为难得的是,芸娘天资聪颖,能吟能诵,与沈三白几乎成了“灵魂伴侣”,这在那个时代是多么难能可贵啊!然而才子多清高,沈三白不善生计,致使生活窘迫,夫妻颠肺流离。最后芸娘的死,与这也不无关系。
  在他们畅游沧浪亭,对酒当歌,举杯邀月,吟诗作对,剪花裁叶之时,是何等的畅快淋漓,让人不得不感叹“神仙眷侣”不过如此!此时的他们,会有“岁月静好,现实安稳”的希望吗?还是渴望着更多滚烫炙热、潇洒人间的快感?
  读《浮生六记》,我可以很投入,跟作者同喜同悲,却始终带着疑惑。沈三白去讨债,一路饥寒交迫,要不是遇到熟人,真有可能死在路上。我看得直想掉眼泪,恨不得钻进书里替他把钱讨回来。但同时又在心里狂骂:“你TM是废物吗?不会张嘴找人帮忙吗?怎么不冻死你啊!”。一句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贫贱夫妻百事哀”,在我看来,一点没错。我就是不相信,彼此相爱就能过一辈子。或者说,不管世事怎样变迁,两个人能一直相爱。
  “相濡以沫”,多美好的词。多少年我一直为这四个字感动,就在不久前,没文化的我才知道,这四个字后面,竟然是“不如相忘于江湖”。两条鱼与其在干涸的大地上紧紧相拥,嘲彼此身上吐吐沫,让彼此不会干死,不如各自分散,畅游于江湖。总会有天使替我爱你,所以我不怕分离。
  当然,这里面有个标准问题。那就是当事人觉不觉的苦。要么你根本就不觉得苦,要么你觉得苦,但你真心爱对方,所以你可以忍。但是,我不知道自己会是怎样的状况。
  沈三白在芸娘去世时,哀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但时过经年,也会反省当时的自己用情过深,导致心力交瘁,不够养生。这让我情何以堪啊!沈三白,我捧着书,等着看你的爱情童话屹立千年不倒。让我知道,自己做不到的事,有人做到了。给我一种可能,让我不致绝望。我失望了,但同时,也坦然了。不是非谁不可的感情才叫爱情,不是后半辈子靠着回忆度日才叫爱情真伟大。
  爱情,就是如果爱,请深爱。如果不爱了,也别死命拖着。爱的时候,同甘苦,共命运。不爱了的话,就挥一挥手,相忘于江湖,即使在一起时也没有“相濡以沫”那么惨。如果爱,却不能在一起。我也不太清楚该怎么办。烦,请大家具体情况自己分析。
  总之,我做好孤独终老的心理准备,但祝福大家。我也不指望你们能给我上演个爱情神话啥的,但希望你们都快乐。痛苦的时候(免不了的啊),记得有我负责讽刺嘲笑挖苦你,这就够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3#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从哪里知道这本书的?太久远已经忘记。读这本书也是断断续续,始终不能痛快一窥究竟。
  前段时间住院两周,趁此机会拿出来好好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喜欢芸娘与沈复的爱情,不仅仅是你侬我侬,还有他们彼此心领神会的默契。谈到诗词歌赋,虽然芸娘不如沈复,却仍旧可以就此交谈热烈。芸娘摈弃了古代女子的矫揉造作(也许说是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更确切),扮为男子与沈复同游。还不顾大家闺秀风范的与风尘女子姐妹相称,积极为沈复纳妾。拿到如今的社会,这样的女子也很惹人喜爱,更别提当时,对沈复应该有多么大吸引。这样可爱的女子,谁人不爱?
  可惜家庭的阻力让他们过着浮萍的生活,最终芸娘客死他乡。看到芸娘去世的那段,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的画面,仿佛触动了深处那根悲伤的弦,眼泪止不住的掉下来。
  那样一个可爱的女子,那么相爱的一对人,就这样别去。就差点连后面第四卷也都看不下去,伤心。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平时的生活是枯燥的两点一线,老公为了提升我的生活情趣,买来《浮生六记》让我读。开始是地铁上翻翻,后来越看越有兴致,索性上班时忙里偷闲拿出来看。点滴生活,细腻的描写,轻松又丰富。生活是需要仔细观察体会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读《浮生六记》有一种痛自持彻心扉的感觉,竟不能自持挥泪一番,现在想来也不明就里。谈芸娘遇上这般丈夫能厮守相伴,哀芸娘命薄福浅病损香消,如此蕙质兰心之人。沈复亦为性情中人,风雅无限,爱花惜花懂花,对芸娘也是一往情深。伉丽情深夫复何求?只是境况潦倒,沈复这文弱书生太迂腐。也罢!不知今后我的郎君又将是何样?能否相知相解?女人命中能选的太少,未知的未来让我惶恐。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我读的是中英对照版,语堂出品,绝对精品。
  据老林说:芸娘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  
  可爱-我觉得是谈不上的,应该说-大度?
  但是  牙刷和老公怎能和人分享?
  封建礼教害死人。。。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7#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特别欣赏芸娘的蕙质兰心,无论在怎样的条件下,她都善于发现、享受和创造生活中的美。他们夫妇的对子,“兽云吞落日,弓月弹流星'堪称绝对。他们的一生,虽然艰苦,却乐趣盎然,活出了他们的真性情。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8#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读是高一高二的时候,还没谈过恋爱,什么都不懂,看着书只是觉得理想的爱情应该是这样的,当时觉得麦田里的守望者里面说的爱情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糟粕。伟大住过的爱情都是平平淡淡,真真切切的。怀着期待和盼望的心情期待自己的爱恋。
  大学大二上大学的语文的时候再次拜读,还住了presentation。那时候正式初恋的时候,恋爱观世界观都还参照着这本书~还记得那时候傻傻的跟她说,我希望自己能找到一个这样的女孩。还去给她买了林语堂译的英文版来给她读,却是希望她能为我参照着书来做。
  世事浮沉,初恋悲催的结束了。三年的感情,说散酒散了。最终连好聚好散都没做到。正值毕业,和同学总是出去喝酒,聚会.....用时间来冲淡感情。这时候才知道,自己有多么傻。这么浮躁的年代,爱情,很廉价的。哪有多少女生还会像我想想的那样。
  所有的一切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
  我不想埋怨或鄙视什么,毕竟在这价值观多元化的年代,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路,选择高尚或者卑微,选择开放或者保守。
  而,不论什么时候,在你心情烦躁,对社会不堪的时候。可以来读读本书,看看那曾经存在过的爱恋。曾经,现在,以后都会感动人的爱恋,不管会不会再现。
  毕竟,芸,也许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女人了。
  芸,不可复制。
  这样的女孩,还会有么?
  我期待,我寻求。
  不过,即使不再,也无憾。
  还有其他的,属于我的爱恋。
  但愿。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这两天看《浮生六记》,初看《闺房记乐》,艳羡那样清淡可口的婚姻,总觉得芸真的是不可多得的一个伴侣,沈复有幸。芸既是红颜知己,又是浪漫情人,更可为贤妻良母,不说是中国男人的梦想了,恐怕也要是我等女子的梦想,何况她收获的爱情,在那样的时代,珍贵而奇崛。
  
  可是看到后面,颇感叹沈复的无力和软弱。都说是江南才子,性情落拓不羁,潇洒爽然,难得他对妻子兼情人可以一往情深、精心呵护,可是我看到的是他终因没有厚实的事业根基在支持家庭,又因不会处理复杂的大家庭关系使自己一家人陷入困境。芸的中道夭亡,痴情善感,固然是一病因,但我以为她的病因在于她太爱夫君,一切为他考虑、为他的家庭、为他的儿女考虑。又由于沈复无力解决的问题使得她的这些考量无法实现,形成矛盾,最终人愈抑郁愈心力交瘁,愈惨淡愈经不起一再变故而早亡。沈公子虽然一生清明坦荡,日子过得粗茶淡饭,但也伉俪情深,可他毕竟是那么无力的一介书生,又是个固守清贫的“自在人”(我的定义是:关注自我生活理想的实现,家国社会理想则放置一旁的读书人,从李敖先生清华演讲撷取的概念。),他不可能也不愿意去争取功名利禄从而给他的小家庭创造幸福的基础,只能从笔墨文章、清茶弄花的闲淡中去寻求精神的富足。难得的是,芸义无反顾地陪着他,照顾他的需求,并快乐着他的快乐。
  
  从我世俗的眼光看来,沈三白只给了芸爱情,却无法给她幸福,仅仅是那种平淡有序,老有所养的幸福都无法达到。虽然芸并不在意,依然认为自己很幸福,可是我觉得那是她执着于爱情理想的幸福,她甘于拿生活的幸福去赌去输。
  
  沈复的软弱在芸逝去后更加明显,他都不为自己,更不为儿女争取一下家庭里本该属于他的一点财产,只为了维持自尊和清高,可是我觉得堂弟就是在欺负沈复和他的子女,也挑拨离间母亲和沈复的关系,虽然母亲到后面已经认识到了,可是为时已晚,芸已经在几年颠沛流亡中不堪其累而死,沈复更是无所求,他甚至萌生弃家归隐的想法,后又被友劝说,我也认为那是十分不负责任的表现,一双儿女还未成家,留在这样复杂的大家庭中怎么求生?反而是懂事而隐忍的女儿青君为了爸爸的权益至少去拿了家里的行囊来,(我以为青君为人非常有芸的样子,她说爸爸的那番话虽然是不忍爸爸受委屈,可是多少也带着点哀怨吧)
  
  如果沈复有一点清醒自己的位置和能力,(比如他的幕僚生涯总觉得心不在焉地在混,比如他跟人去广东做生意,生意正经做了十余日,剩下几个月时间都跑去妓院,还拿芸做幌子,显得自己一往情深,只因那个女子很像芸。)他至少应该更有为心爱的人去承担自己并不爱的生活方式的勇气。芸对他的爱包容了这一切,她以为沧浪亭和萧爽楼的日子是“烟火神仙”,其实是因为她知道很多东西夫君无力给她,她也因爱而不介意,遂只剩下沈复唯一能给的爱情,她才能沉浸在这种纯粹神仙伴侣的美好之中,但愿长醉不复醒。
  
  说到底,还是那个时代读书人的悲剧。他们只能固守与自己家庭身份相符的生活方式,而一旦对既定的功名道路感到厌弃,便不作其他打算。沈复的从政之路可以看出是聊为生计,剩下的是未老先衰的干劲和沉湎于闲淡生活的雅致,从他最后“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的状态可以看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誓言终究不会弥久,才子还是要续弦的,事如春梦了无痕,他已经不复追求。
  
  有感而发,不是在指责沈复,就是替陈芸委屈。也给我自己一点思考:现代人或许有相同的困境,可是毕竟走出困境的方式已经多样化。我以为开放的胸襟和潇洒的态度是必须的,但生存之上才能生活亦要牢记。年轻如我,未备尝人世艰辛,但总懂得做点心理准备,为小生活理想而拼搏一番。至于大生活理想,让哲学之精神来解决这个矛盾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0#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难得的好文字,难得的真性情。一卷在手,常常令人恍惚,这竟是封建时代的文章?不见君君臣臣的伦常秩序,没有大丈夫建功立业的抱负,所述之事不过闺阁旧事,所遣之情不过儿女情长,然真情涌动,亦不落俗世旧谈。最难忘的,是芸娘男扮女装与丈夫出游一节,每读及此,才知后世戏剧小说常有的男扮女装剧情并不全是虚拟,算是见识了古代封建制的淫威和腐朽,尔后更觉沈复乃真丈夫也。全书浸染在芸娘已去的哀愁气氛中,叹浮生若梦,甚觉悲凉。
      文字清丽,无一字能去,无一言可添,读来干净流畅,堪称完美。淡淡哀愁与深深眷恋都藏在这字里行间,读罢掩卷不去,相思满怀。
      一本好书,如一个亲切的朋友,一杯清雅的绿茶,一壶香醇的好酒,能在风雨人生路中一起浅酌低唱这人世的种种悲凉。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13 03:12 , Processed in 0.05712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