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浮生六记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1#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浮生六记》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首先浮生这个名字就好。然后文字恬淡安然,好。最好是它记录的这一段完美婚姻。
  
  古代婚姻里的夫妻,在大家庭里生活,仰公婆鼻息度日,在公共场合要举案齐眉,要严肃端庄,要相敬如宾,否则就是不成体统,结果是两人独处时反而像是在偷情,因而夫妻间也不乏羞怯,躲躲闪闪,担惊受怕。都说是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可是这样的夫妻关系,有着合法身份,却又不是偷情胜似偷情,实在是别有情趣,我看比现在的柴米油盐、鸡零狗碎、你检查我的钱包我查看你的手机的监控夫妻关系好太多了。
  
  “家庭之内,或暗室相逢,窄途邂逅,必握手问曰:何处去?私心忑忑,如恐旁人见之者。…芸或与人座谈,见余至必起立,偏挪其身,余就而并焉。彼此皆不觉其所以然者,始以为惭,继成不期然而然。”多么美。简直跟私奔一样美。
  
  《浮生六记》作者沈复,是个典型的古代文人。古代的文人,我看也比现在的好。古代男人穿长衫。长衫自然有一段风流的韵味不说,它还代表舒缓,温柔,细腻。张敞画眉这样的逸事我相信在古时闺中绝非特例,而是常有。这样的男人好像有点娘的嫌疑,然而一个人的风骨其实不是一袭长袍掩得住的。沈复十三岁认识妻子陈芸,两小无猜。喜欢她才思隽秀,又怕她福泽不深,跟他妈说:非陈芸不娶。就这样结了姻缘。古人结婚年龄都早,似乎性成熟也早,真是令人羡慕。成家立业,先成家后立业,多好的程序啊。
  
  他们夫妻俩一起去逛妓院,结果芸爱上了一个叫“憨园”的妓女,想以为丈夫纳妾的名义,跟这个姑娘厮守终身。李渔在《怜香伴》中写过一个类似的同性恋的故事,(有人说李渔“凭空结撰”出这些一“反常情”的情节,除了新人耳目之外,笠翁亦寓其“不妒”的微旨,简直就是臭男人左拥右抱梦想作祟下放的臭屁。)说的是范生的妻子崔笺云到佛堂进香,忽闻风中传来女子奇香,循香觅见少女曹语花,两人一见如故,(这个闻香识人是不是一种性吸引啊?)于是决定同事一夫,曹语花甘为范家侧室,其实是二人借此为掩护得以结合。曹语花一心要嫁范生为妾,却一直连范生是何等人物也没见过,她所心心念念的,只是崔笺云。所以她把嫁范生称为“再嫁”,因为心里已嫁了崔笺云了。而崔笺云则怕曹父不肯让女儿做妾,甘愿退居次室。两人情深意笃,以一种“寄生”的方式,“女同性爱依附在阳物异性恋下,以不惊扰寄主、甚至是让其愉悦(能多得一位美娇娘)的方式,吸取寄主的资源,完成女女情爱的实践。”而《浮生六记》里的芸则不必这么大费周折,因为她有个天底下最好的老公,一口答应帮她娶憨园,心甘情愿做她们的保护伞。一个有夫之妇搞同性恋,还是爱上一个妓女,老公还来帮忙,真是快意人生啊,比引刀成一快还要快的快意。可是最终老鸨为了得高价,将憨园卖给了富家,芸竟然因此而死。多年之后的病危之中,仍大叫:憨何负我!这个天下第一好老公不仅没有吃醋,反而只有怜惜。
  
  这样的女人自然是得不到公婆垂青的,公公搞外遇她没能及时给婆婆通风报信得罪了婆婆,婆婆搞监视公公又怀疑她从中帮忙,再加上想娶妓女回家等大逆不道的行为,一纸逐书,她终于被扫地出门。于是她的天下第一好老公陪着她也出了门。失去了经济来源,两人穷困潦倒,彼时是乾隆盛世,可一介穷书生,再也无力花前月下地玩物丧志小资情调了。两人携子带女,颠沛流离,终至一死。
  
  芸惨死后,沈复灰心地“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这是一种多么脆弱的哀伤。人因缺憾和失去而对美好产生怀疑,是最可悲哀最可伤感的脆弱。所谓恩爱夫妻不到头,要想白头偕老,必需彼此隔膜,或者如很多婚姻失败者的所谓经验之谈所说的,无爱的婚姻最稳固,其实都是一种令人伤感的脆弱。挫败就不敢坚信了吗?就不该坚信了吗?就不能坚信了吗?我不相信……
  
  芸临终前道:“忆妾唱随二十三年,蒙君错爱,百凡体恤,不以顽劣见弃。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若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悠游泉石,如沧浪亭萧爽楼之处境,真成烟火神仙矣。”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悠游泉石,烟火神仙,这才是不枉此生。这几天常常念叨一首诗: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一向不喜欢以苦字修饰的词,什么苦命,苦恋,苦夜,太矫揉造作了,可是回想这对没能到头的恩爱夫妻的一生,真是甘苦合为一流,难品滋味。啊啊啊我又抒情了。打住,打住。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2#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在读的一本书。
  
  放在枕边,想起便翻上几页。
  
  平淡的生活,当三白遇上芸娘,再粗茶淡饭的日子,每分每秒也是快乐。
  
  几分随意,几分悠然,几分洒脱。
  
  借一首陶渊明的《饮酒》来表达一下我对《浮生六记》的读后感: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3#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那么认真生活的一对伉俪,也逃不掉生活的风霜雪雨。只是他们保持了姿态的优美。人的一生,何谓叹息,何谓绝唱?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4#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沈复《浮生六记》卷五佚文发现: http://www.kongfz.com/pl/index.php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5#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深夜读完,颇受感动。此书文情并茂,情感既深厚,叙事亦天然巧妙,值得反复阅读。只可惜篇幅太少。作者若将其身世写成小说也一定会很好。
      全书六卷,今存前四,我尤其喜欢三四卷“坎坷记愁”与“浪游记快”,读来不忍释卷。
      “闲情记趣”卷首文字曾收入中学课本或学习资料: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这段文字当时一眼看到即印象深刻,尤其是最后一句描写,读后感同身受,回想起童年在田野林间游玩时的情景,这样的记忆像一幅幅画面,让人念念不忘。
      俞平伯一九二三年在《重刊浮生六记序》中写道:
  
      我们可与一切外物相遇,不可着意,着意则滞;不可绝缘,绝缘则离。记得宋周美成的《玉楼春》里,有两句最好:“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这种况味正在不离不着之间。文心之妙亦复如是。
  即如这书,说它是信笔写出的,固然不像;说它是精心结撰的,又何以见得?这总是一半儿做着,一半儿写着的;虽有雕琢一样的完美,却不见一点斧凿痕。犹之佳山佳水,明明是天开的图画,然仿佛处处吻合人工的意匠!
  
      寥寥数语即道出了《浮生六记》之佳妙处,俞平伯此序亦可谓之曰“无酸语、赘语、道学语”,只可惜这样的书与序如今都快要绝迹了。
  
  〔附 录〕
    重刊浮生六记序(俞平伯)                                    
  
      重印《浮生六记》的因缘,容我略说。幼年在苏州,曾读过此书,当时只觉得可爱而已。自移家北去后,不但诵读时的残趣久荡为云烟,即书的名 字也难省忆。去秋在上海,与颉刚、伯祥两君结邻,偶然谈起此书,我始茫 茫然若有所领会。颉刚的《雁来红丛报》本,伯祥的《独悟庵丛钞》本,都被我借来了。既有这么一段前因,自然重读时更有滋味。且这书确也有眩人的力,我们想把这喜悦遍及于读者诸君,于是便把它校点重印。
      书共六篇,故名“六记”,今只存《闺房记乐》以下四篇,其五、六两篇已佚。此书虽不全,而今所存者似即其精英。《中山记历》当是记漫游琉球之事,或系日记体。《养生记道》,恐亦多道家修持妄说。就其存者言之,固不失为简洁生动的自传文字。
      作者沈复,字三白,苏州人,生于清乾隆二十八年,卒年无考,当在嘉庆十二年以后。可注意的,他是个习幕经商的人,不是什么斯文举子。偶然写几句诗文,也无所存心。上不为名山之业,下不为富贵的敲门砖,意兴所到,便濡毫伸纸,不必妆点,不知避忌。统观全书,无酸语、赘语、道学语,殆以此乎?
      文章事业的圆成,本有一个通例,就是“求之不必得,不求可自得”。这个通例,于小品文字的创作尤为显明。我们莫妙于学行云流水,莫妙于学春鸟秋虫,固不是有所为,却也未必就是无所为。这两种说法同伤于武断。 古人论文每每标一“机”字,概念的诠表虽病含混,我却赏其谈言微中。陆机《文赋》说:“故徒抚空怀而自惋,吾未识夫开塞之所由。”这是绝妙的文思描写。我们与一切外物相遇,不可着意,着意则滞;不可绝缘,绝缘则离。记得宋周美成的《玉楼春》里,有两句最好:“人如风后入江云,情 似雨余黏地絮”,这种况味正在不离不着之间。文心之妙亦复如是。
      即如这书,说它是信笔写出的,固然不象;说它是精心结撰的,又何以见得?这总是一半儿做着,一半儿写着的;虽有雕琢一样的完美,却不见一 点斧凿痕。犹之佳山佳水,明明是天开的图画,然仿佛处处吻合人工的意匠。 当此种境界,我们的分析推寻的技巧,原不免有穷时。此《记》所录所载, 妙肖不足奇,奇在全不着力而得妙肖;韶秀不足异,异在韶秀以外竟似无物。 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这所以不和寻常的日记相同,而有重行付印、令其传播得更久更远的价值。
      我岂不知这是小玩意儿,不值当作溢美的说法;然而我自信这种说法不至于是溢美。想读这书的,必有能辨别的罢。
      一九二三、二、二七、杭州城头巷。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6#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有人说,女人最高的三层境界:真实、通透和慈悲。芸娘完全能成为这种女人的典范,是我想象中的完美女人。
  
  芸娘很真实。自幼家境贫寒,“娴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因此在满室鲜衣中,独通体素淡,人淡如菊;她并不很美,也不只是普通外貌,独其清秀而已。她所过的不过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既非富贵亦非奢侈,不过是很真实的人一个,一个活生生的人的人在过着平淡的日子。因为真实,她的赤子之心,她的深情真热挚亦表露无遗。林妹妹的悲秋伤月让我们感到怜惜,而芸娘的真实率真会让人觉得真实。在整本《浮生六记》,能感觉到真实的情趣,既无士大夫的矜持,亦无对女性的轻亵。夫妻的相处中,灯残人静,双双秉烛共读西厢的愉悦;新婚燕尔短暂离别别的惆怅,抵家重逢执手相问的恍惚无不令人感受俩人的真实情意。而沈陈二人的的伉俪情深,更直达只有真情实意而无浮夸做作浑然天成的境界。
  
  芸娘很通透。通透一个词,包括内容有很多,可以是可爱、豁达、大气、还可以是有着玲珑晶莹剔透的心。一个女人可以不美丽,可是她可爱,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有人感觉讨厌的。她是如此的可爱,在沈复腹饥索饵余嫌枣脯甜之际,芸娘暗牵衣袖,随至其室,捧出暖粥及小菜。温馨体贴;堂兄笑睨时,仍大窘避去。小女儿家的羞涩燕婉,可爱得让人微笑。婚后,可以与夫君在沧浪亭论古谈今,可以有品月评花的逸兴,更让人感受到芸娘有像如谢道韫般神情散朗,有林下风度,具有一种洒脱飘逸的气质美,一种才情与知性兼具的智慧美。
  
  慈悲是许多现代人所缺少的一种品质。有许多女人,即使已经狐裘加身,金珠玉叶,人生已经有足够的丰富物质,心底的渴望仍然像宇宙中无底的黑洞,贪婪地吞噬更多更多的物质。而有些女人,即使贫衣薄袜,节衣缩食,仍然会有一个丰盈的人生,那是因为她以爱为底子,得到欢乐、善意、关爱、帮助她都细细存诸起来,是点缀贫寒人生的星星,在黑暗中仍然可照亮生命。这些女人,她知道感激,懂得慈悲。纵然生命给她只是一个苍白的底子,她仍能在上面描出美丽的刺绣。在黯淡的日子里,以爱取暖,用慈悲铺路,这样的人生怎么会凄苦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7#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林语堂曾把陈芸称作“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人”,“像朋友家中遇见有风韵的丽人,与人伉俪情深,令人尽绝倾慕之念。也许古今各代都有这种女人,不过在陈芸身上,我们似乎看这样贤达的美德特别齐全, 生中不可多得。”
  
  在我看来,芸娘不仅是最可爱的人,也是最幸运的人。古今各代,都有这种女人,舍弃一切,献出一切,跟随夫君,不离不弃。然而男人到底又能否承担起这样的深情,又有几个能“任弱水三千,吾只取一瓢饮?”
  
  女人一辈子想的念的怨的恨的怪的,不外乎只是男人。可是无论是在两性战争还是在家庭婚姻中,或者是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一旦被社会舆论所怀疑和质疑的时候,男人就会迅速地抽身而去,跳上岸逃离是非地作无辜状,留下可怜的女人被伤害被侮辱被欺负被辜负,男人却始终不发一言,保持自己的金刚不坏身。
  
  卓文君弃家财不顾与司马相如私奔,自以为奔向一个山盟海誓的将来。几经曲折,在苦尽苦来之际,最后换来的是锦水汤汤,与君长决。最能到底没分开,是苟且偷生残存的一点情意还是卓文君的家势和社会舆论起了作用?更苦的是秦香莲,拖儿带女,供丈夫十年寒窗。一旦考取功名,女人所有的功劳苦劳名份亦被置之脑后。苦苦上京寻夫,最后负心的人身败名裂,被负的人也只能凄然独对空房,在怨恨交织的煎熬中白了头。最凄情的要数唐婉,与表哥陆游青梅竹马,婚后感情甚笃,却被陆母棒打鸳鸯,坚持要他休掉另娶。纵然他对她是如何的情深不悔,如何的满怀离索,也只能在日后相见中,惨然一笑,在“东风恶,欢情薄”中长叹一声:“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留下这许多追悔的诗篇,与其说是来用证明他的无奈与深情,勿若说只是证实他的无能与懦弱。
  
  芸娘是可爱的,同时也是幸运的。与夫君沈复是表兄妹,“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孩提时代就已经熟悉。镂心刻骨的爱恋开始。青梅竹马在古代的爱情中特别重要,就连紫鹃也曾对林黛玉说过:“一动不如一静。我们这里就算好人家,别的都容易,最难得的是从小儿一处长大,脾气情性都彼此知道的了。”正是因为彼此脾性都知道,从婚前芸娘藏粥待君的燕婉,沈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指缔姻,感情得到长辈的肯定,这是最初的幸运。婚后,夫妻情深不减,沈复远去受业,而恍如同林鸟失群,对景怀人。情深所致,先生知其情而遣他暂归。夫妻之间志趣投合,爱恋之情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
  
  好景不长,在家庭中司空见惯的闲言龃龉,芸娘失爱于姑,隧被斥逐。这个时代沈复表现出一个好男人好丈夫应有的气概和责任,他并没有像陆游那样痛苦地休掉妻子,自己继续过着富贵平稳的生活。他与芸娘双双从此踯躅行旅,天涯沦落,同甘共苦。一个痛苦由两个人分担,就只有半个痛苦了。我一直认为芸娘是幸运的,直至她客死异乡的那天刻,她仍然是深得丈夫的爱护。芸娘的“妄死君行,君必不忍;妄留君去,君必不舍。”以沈复则以“卿果中道相舍,断无再续之理。况‘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耳”。芸娘的幸运之处,在于她找对了自己爱的人,志同道合,在自己的感情倾覆而出之尽,亦等到了相等的回馈。
  
  世人最大的幸运不是能享受强烈的狂欢和巨大的喜悦,而是没有任何剧痛地——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上——落下生命的帷幕,而在生命消逝的最后一刻,她仍然拥有自己爱人的爱。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8#
发表于 2012-9-25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沈复《浮生六记》,文学经典,海内外广为传诵;自清代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刊印前四卷至今,一百三十多年间,文化界、出版界中人一直都在努力搜求五、六两卷佚文。
  当今盛世,收藏大兴,梦想成真,卷五佚文发现!
  公元2008年6月17、18、21、24与25日的香港《文汇报》,连载完毕彭令先生所撰的文章《沈复<浮生六记>卷五佚文的发现及初步研究》,海内外喜爱《浮生六记》的读者兴奋不已,期待着先睹佚文为快。彭令先生现系山西省平遥县人,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
  彭令所发现的沈复《浮生六记》卷五佚文,为清代著名学者钱泳手录;佚文藏在《钱梅溪手稿》“杂记”部分之中。该“杂记”册,为竹纸本,经折装,每半叶高25厘米,宽15.5厘米,半叶12至14行不等,行29至36字不等,佚文共计18面,约6200余字;另有“浮生六记”笔记及其它条目资料10面,整部册子合计共28面。
  清代乾隆至道光间人沈复撰著的《浮生六记》一书,分作六卷,每卷题作一“记”,记其生活经历,在沈氏生前,未有刊本,至光绪时始有活字排印本行世。然而,当时所得传本,已经佚失其卷五、卷六两卷,“六记”中仅残存前四记。1935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美化文学名著丛刊》,收进所谓《浮生六记足本》,号称“首尾俱全”,包含有此前刊本所未见之卷五《中山记历》和卷六《养生记逍》。可是,后来经一些专家学者考证,指出世界书局本这两卷内容,应出自后人伪撰,并非沈氏原书。这一伪作的赝品虽然已被揭穿,但《浮生六记》后两卷的真实内容,今人不仅未能见到只言片语,甚至还有人怀疑沈复原书“只有四篇,后二篇系以沈三白自况之潘麟生所作”,乃是由潘氏始“并为六记”,意即《浮生六记》全书只有今传四卷内容,所谓第五、六两卷原本并不存在。因此,就连《浮生六记》的书名和基本构成,似乎都还有待进一步澄清;至于找寻佚失已久的五、六两卷内容,更是学术界和文化界期盼已久的事情。
  概括地说,钱泳摘录的《浮生六记》卷五佚文,内容包括有描写使团入琉球时琉球国迎接礼仪、册封琉球国王的过程;记述琉球国历史和地理状况、国王宫室与大臣的居所、国中使用的钱币、该国的刑罚、粮食、动物、酒类、民居、“女集场”、寺庙、冠服、交际礼仪以及语言文字等诸多内容,其中不乏奇风异俗。如“琉求国演戏”,所观之戏,依次有《三祝舞》、《扇舞》、《天缘奇》、《笠舞》、《君尔》、《羯鼓舞》和《淫女为魔》等;写琉球国红衣人(妓女),及其所居红衣馆(妓院),详细到红衣人的缠头费、穿戴、姿态、歌舞、身世及起居饮食诸项,红衣馆的结构、摆设、植物及通宵情形等,包罗万象,几乎应有尽有。
  据专家介绍,沈复《浮生六记》卷五钱泳抄件的发现,将成为文学界,特别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界的一件重大事情。
  附:另据悉,《浮生六记》卷五佚文钱泳抄件,内容皆为描述今日本琉球。日本汉学者格外重视文化典籍,更是深知,关于琉球的清人孤本旧籍在日本人民心中的份量,更何况是“虽有雕琢一样的完美,却不见一点斧凿痕”、“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的沈复手笔呢。其语言艺术高度,古往今来,难有人及。一些日本书商,近期已大概统计了一下,自1980年中国大陆重版《浮生六记》至2007年底,海内外共出版汉文简、繁体与英、法、德、俄、日、丹麦、瑞典、马来西文等多种文字版本实际达300万册以上;他们在北京仔细鉴定沈复《浮生六记》卷五钱泳抄件后,已不考虑其它,而是在思索,以卷五佚文为卖点的五卷本,在近30年内,其实际发行量将达多少?能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他们已开诚布公地与收藏者古渊先生初步协商,为避免中国法律的干预,维护其独家出版权,原件留中国大陆。日本出版商将公开“诚心”地重金购取佚文的全部清晰彩照,先在日本出版日文版五卷本《六记》,随后再直接由日文翻译为英、法、德、俄、丹麦、瑞典、马来西文等文字版本;并约定三十年内,收藏者必须保证将钱泳手录佚文原件深藏密锁,不得另交其它任何出版社出版,违约则须支付购买款三倍的违约金。此议若实现,何时出版《六记》卷五佚文中文版,将成为迷。将成为一个“合法卖国”的议题。稍有民族感情的中国人,都应该努力宣传此物,以争取大陆内有实力的出版社(商)尽快中文出版,以免日本人先用金钱合法地“打”我们的脸,随后大发中华文化遗产(文学经典)之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9#
发表于 2012-9-25 09:27:25 | 只看该作者
  想出人头地的和一帆风顺的人最好别看这本书,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这本书上。鉴于99%的人都无法出人头地,而100%的人都没有办法一帆风顺,所以在某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看看此书,顺便幻想一下可能的古代生活,到是挺有意思的。故事写得很好,所有的风雅跃然纸上,写的非常自然,有时候有点犯酸,但谁又不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0#
发表于 2012-9-25 09:27:25 | 只看该作者
  看到这个《浮生》便想起南康的《六记》,同是记述生活琐事,平凡而真挚的感情,就是父母给与我们的最大希望,幸福并不是那么遥远,只是很多人到失去了才开始想念那曾经近在咫尺触手可及的人或物。满足,平淡,真实,是这个喧嚣的城市无法给与我的东西。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7 11:36 , Processed in 0.05437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