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书虫百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围城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1#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谗,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古典学者看她说笑时露出的好牙齿,会诧异为什么古今中外诗人,都甘心变成女人头插的钗、腰束的带、身体睡的席,甚至脚下践踏的鞋袜,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的牙刷。她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  
  
  
  寥寥数笔,一个可爱动人的唐晓芙便跃然纸上。杨绛说,唐晓芙是钱钟书的梦中情人,《围城》里,也只有她最后还没结婚,大概是钱钟书不舍得让她走入围城,变成俗人。
  
  和唐小姐在一起的时光是恬静美好的。甜甜的笑,纯纯的情感,心有灵犀的默契,一拍即合的激动,祥和中不乏激情,欢笑里都是亮点,那时候的方鸿渐是轻松自在、童心未泯、活蹦乱跳的,可惜,也只有那时候的方鸿渐,才能真正开心、才能真正像个男人。娶了孙柔嘉,走进了围城,方鸿渐也只会变成“方先生”,再童稚的心也会被扭曲,再硬朗的脊椎也会被压垮,再儒雅的绅士也会破口大骂,再懦弱的书生也会摔门而出。还记得我当时看《围城》,每天只看十几页,细细体味民国时期那些年轻人忙碌、庸俗却也诙谐的生活,可是孙小姐出现后的后半本,我两天就匆匆翻完——索然无味、絮絮叨叨、磕磕碰碰。
  
  总感觉好好一本书,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孙小姐和方先生的结合,只是一种赌气式的机缘巧合,不得不为之扼腕叹息,方鸿渐不该是方先生,孙柔嘉更不该是方太太;后来长大了想,也没关系,两个人不合适的,在一起也不会长久,迟早也是分了好,尽管我相信方鸿渐出走了还是会回家,尽管我知道孙柔嘉回娘家再久也不得不回来,但两人要解脱终究只有分手。
  
  现在再回过头想,也罢。或许每个女人,每个人,走进围城都免不了变成孙柔嘉——细乱如麻的生活琐事,精打细算的家庭收支,还要时刻提防着伴侣不经意间的走神。许多人和事,远看都是圆乎乎,清新飘逸的唐晓芙,走到跟前,拥入怀中,也只不过是孙柔嘉的一身骨头。
  
  张爱玲说过,男人娶了红玫瑰,红玫瑰就变成蚊帐上的蚊子血,白玫瑰就变成一地白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玫瑰就变成一颗白饭粒,而红玫瑰,便成了心中的朱砂痣。
  
  也许这么想也该庆幸,美好的唐晓芙并没踏入这个轮回,保留一些无瑕疵的完美未尝不是一种美德: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唐晓芙啊唐晓芙,
  
  请别再对我微笑,
  
  你让我心旌摇曳,
  
  叫我如何好好过日子!
  
  
  
  唐晓芙啊唐晓芙,
  
  是的,我是多么的喜欢你,
  
  是的,我也知道你远不如我想象中那么美好,
  
  但我只要你,
  
  永远做我的白月光。
  
  
  
  如果有看客成功看完全文,谨记文章中任何意象没有代指任何具体人和事,只是舒文跟大噗噗提起我说过的“梦中情人”一说,差点给忘了,心生感慨缅怀一下曾经的少年情怀。
  
  对于《围城》,中考后曾经细细的读过两遍,如今却也基本全忘光了,只依稀想起曾经执着的唐晓芙情结。本想再好好重读一次再来写这篇文章,可惜真的没时间。
  
  也罢,我不过也是个行色匆匆的方鸿渐,不配拥有唐晓芙。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2#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第三次看围城了,现在已经工作两年,比起初中高中时囫囵吞枣,至少多了一点点感受。看了豆瓣中其他朋友的评论,手痒痒的,也写写试试吧,第一次写,不好的地方大家指正。关于围城主题啥的,大家都说得很多很好了,或许我从一些完全不对的角度来多说几句。
          文中文字是太优美了,不知道作者怎么就又那么多幽默的通感和文字艺术。将一些平淡无奇的东西写得那么漂亮。一定不能跟钱钟书先生吵架,不然他讽刺你一句你肯定是找不到下文回答的。
          以前看围城,看完之后对方鸿渐这人还是有好印象的。这次看,看到前书的一半的时候还是觉得方鸿渐不错,到后面渐渐不喜欢这个人了。男人一软弱起来就像是没有活力和生命力,让人替他心纠得慌。
      一旦觉得一个人不喜欢了,以前觉得他还可以接受的种种都会拿出来重新审视。那个年代还是有讲究治学的年代,他有出国机会,却毫无所学,买了一个克莱登大学的文凭。要知道,那个时代是中文人才辈出,社会混乱,需要大量知识来弥补中国社会中的各种迷惘的,他却浪费了这样一段大好时光。或许他晚生了几年罢,没有赶上最混乱的年代。虽然后来此人良心还算不错,一直不拿这个文凭去招摇,但是这难道不是另一种软弱的表现。
          跟苏文纨的相处更是软弱,莫名其妙kiss了对方之后才恍然大悟,写信告知,伤害了自己也伤害别人。多少“爱恨情愁”就是因为这一点点的误会造成的。跟唐小姐倒是有点骨气,却多数是那点剩下的自尊在捣乱,比其后来在三闾大学受的气,这点都是小挫折了。本来可以多争取一些却放弃了。书中写,一分钟后唐小姐就决定会下去叫它。这不是一分钟的问题,是一种轻微的放弃和妥协的代表,但是方鸿渐果断地走开了,选择了把自己保护起来。
          到底是性格的软弱决定了事情和爱情的失败,还是本来这些东西是相辅相成的,像个大酱缸一样,双方不停地磨合,浑然成一体。
         软弱不要紧,再加上中国特色的那一点点自尊,或是叫虚荣这就是麻烦事了。在家和夫人吵架是简单的,让别人看得起你是难的。想要就在家吵吵架,却让别人看得你这个男人,这是做梦。做梦醒了,跟现在有差距,就会有方鸿渐式的烦恼。文章讲到后面,回到了现实,把一些千古年来不变的话题又提了出来。可以发展到现在的“婆媳关系紧张”,“男人要有事情才能家庭”等等命题,都可以自由发挥。很多人更能从方鸿渐这部分人生身上找到周边人和自己的影子,因为生活就是这样,陷到里面,知道烦恼所在,但是却找不到路子解决,或者根本没有想到去解决。以前一个人苦闷,结婚后就变成了两个人的争吵。奇怪的是,像书中写的一样,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反而是更加高兴,因为有了人可以争吵。方鸿渐其实不是跟孙小姐争吵,而且把自己的境遇,自己的心理落差从自己的内心谴责改成了跟太太的斗嘴上了。为什么不去想根由,因为需要解决问题往往比争吵难上千倍吧。
          有时候看着看着觉得方鸿渐有点阿Q的意思,也有点我的意思。
          文中苏小姐嫁了一个苦闷的人,唐小姐看书中的意思也不会很好,方鸿渐和孙柔嘉这一对更是很糟糕了。唯一觉得婚姻生活可能还行的是赵辛楣两个人。还是有道理的,赵辛楣是围城里面敢爱敢恨,有点出息有点“用处”的人了。他的结局相对好一些不知道是不是作者刻意安排的,刚开始出来那个醋意很重的家伙到最后也不那么讨厌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3#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很早就听说过围城这本书,以及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这句话,可是直到最近重读这本书以后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女人的逻辑有时候就是无理取闹,男人的逻辑有时候在现实的压迫下也变成了毫无逻辑可言。
  以孙柔嘉为例,和方鸿渐结婚之前不是尖酸刻薄,可是结婚以后说话做事却总显得尖酸刻薄,对别人的话也总是以一种苛刻的态度去理解。人还是那个人,可是思想为什么就变化了呢。
  最近和女友谈这个事情,以及我们交往的一些事情,对围城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结婚是一个结人和结心的过程,有的人结婚后人过了门心却还在门外,有的人人过了门心也跟着过来了。两种不同的境地也决定了前后两种不同的思维和态度。
  这一次也是断断续续地看的,理解不是很透彻,以后有时间再和大家分享。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4#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看围城是因为韩寒的缘故。他说对于他印象大的就属钱钟书的《围城》了。那时候怀着好奇去看去了解。刚开始觉得前辈写的真的是很直接很露骨的现实风气。但是一直不知道他要说怎麽样一个故事。搁浅了大半年。现在又从头至尾看一遍。关乎生活。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产生的琐碎事。内心,情感,嫉妒啊。虚荣。贫富差距。他说,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婚姻真的不需要伟大的爱情。只是彼此不讨厌能过过日子就可以结婚的。像古诗词说的,执子之手,与子谐老。两情相悦的爱情到最后碰到生活中的柴米油盐的琐碎还能到老麽。或许这份坚持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包容不是嘴上哄两句就能好好的。还得看两个人彼此的情感容让度。生活和婚姻不是一件很容易掌控的事。我们要开心着,就需要小心翼翼的去守护它。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5#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全书埋下一种假设句型:“如果方鸿渐没娶孙柔嘉会怎样?”这条假设里的镶嵌物可以被随时替换掉:“如果方鸿渐娶了苏文纨会怎样”“如果赵辛楣娶了苏文纨会怎样”“如果汪处厚没娶汪太太会怎么样”等等。《围城》里的角色,凡像方鸿渐恋爱结婚的,都被自问这个“如果”,而自答的内容偏像石头掉进深渊,回响遥遥无期。
        说“吃不到别人葡萄的人不一定觉得葡萄酸,还可能觉得比自己的甜”,在方鸿渐父辈那里是没有的。没有恋爱,直接成亲;拜了堂才知道对方的面目,婚姻是父母媒人打造的作品。到了方鸿渐一辈,恋爱已经有点空间,老父亲是清代读书人,他的姿态到了方鸿渐这个留洋博士处也强硬不了了。又说“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在过去,就没有“城外”,只有一个“城里”,城外葡萄树上的葡萄由不得你去挑,都是父母媒人出城去帮你挑好了送到你面前,好不好也没有比较。父母要看将来能不能攀一攀葡萄树的高枝,品相怎么样、水分饱不饱满只好放在其次,进了门或入了坠,过日子首当其冲,在“不认识”和“过日子”之间,完全是空白。男孩如此,女子亦然。恋爱的出现改变了现状,城堡的大门被打开了,春心浪漫的年轻人有机会成为挑选的人和被人挑选的葡萄,有时说成是异于“任何一种熟悉的情感”都不为过。这和上街买衣服是一个道理。书里说“或许婚姻是不需要爱情的”,方鸿渐娶了孙柔嘉,婚后三天一小闹,五天一大闹,再想起当初追求的唐晓芙,不禁这样感慨。也出于“恋爱”二字,方鸿渐、孙柔嘉、双方父母、亲友间的复杂关系也越来越不在一条路上。结了婚不比恋爱,至少算是立了盟约,方鸿渐这样的处境与其说跌进了婚姻的围城里,不如说跌进了婚姻的泥淖里。在城堡里尚可出去,跌进泥淖怕是怎么拉都拉不起来了。
        钱锺书先生说故事里的某个人写文章“皮里阳秋”堪称四个字,这《围城》也是“皮里阳秋”的。说不上大气,有些地方写得还生硬,却写得出一个时代一群人的一类情绪。方鸿渐呆过的就是四个地方:归国游轮、乡下老家、上海、湖南。“换个地方就像死了一次”,这话不假,游轮上和乡下老家完全是两个世界,回来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在游轮上盼着早些回去,怕战事起来,家庭变故,国家兴亡挂在心上,担心得不得了;好容易要下船了,又是叹息再也不会回到这个地方,舍不得走;真到乡下家中一看,一如四年前,失望得梦一场,仿若从未留过洋一样,一眼万年。离开老家到上海,离开上海去湖南,好容易到了湖南,从兴奋到安顿,再到疲于事故,仿佛和三闾大学的一遭婚姻走到了头,又取香港回了上海。出来求学的人多少都有这样的感受。读了《围城》,从一个维度上又想到罗曼罗兰有句话:“每一代人都得有一种美妙的理想让他们风靡”,也想到电影《美国往事》。
        再退一步说,时间和空间是最难逾越的。回到开头,对于方鸿渐等人的那个“如果”,再加上一个达成的时空条件“如果”的话,我要说,不管真是这样,或是作为读者装作读懂了变成这样,钱锺书先生在结尾借用家里那面每个钟头慢七分的挂钟和方鸿渐身处的几乎窒息的房间都抛出了一个回环:“那只祖传的老钟从容自在地打起来,仿佛积蓄了半天的时间,等夜深人静,搬出来一一细数:‘当、当、当、当、当、当’响了六下。六点钟是五个钟头以前,那时候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劝她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等鸿渐回来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伤感,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6#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宠着膜拜的心情去读围城的,读完之后心情也比较复杂。
  
  原以为围城整个只是讲婚姻,读过书才知道原来只有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才讲婚姻,中间部门讲的学校的种种。开始读时,感叹语言的细腻和比喻的形象,读到描写人物心理时才发现原来故事里的人和我一样有时有同样的心理,原以为我是个怪胎,哈。
  
  后面描写婚姻的部分让我有些害怕婚姻,我老安慰自己现代的爱情观进步了不少,会比30,40年代的爱情更为保鲜,化解矛盾的方式也会更多,应该是这样吧。只不过现代的爱情中充斥了小三、诱惑这种那个年代不会太流行的东西。总而言之,婚姻会比自己想的要复杂。
  
  故事后半部分描写的是贫贱夫妻面对两个大家庭,妯娌,朋友的态度和做法。现代虽然没有之前那么复杂,但是还是能看到原来那个时代的影子,所以一对新人能很好的处理两家的问题真是要小心翼翼,封建的残余思想在那边,更不能敬而远之,唯一的出路是能梳理出各种关系并做到不排斥。还有就是贫贱夫妻百事哀,没有了物质基础,也许会有爱情,婚姻确是很难。但是大户人家的夫妻肯定少了很多兴趣,所以还是中产的生活最好,坚定了我的态度哈。
  
  故事对语言和眼神都做了很好的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我却丝毫没有察觉这样的问题,可见人际交往任重而道远,也许真是太天真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7#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想必那句谁都知道围城里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那句话,我更偏爱这一句“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看过这部小说后,我不由得苦笑,觉得有时生活的安排太过荒谬,但是却能道出每件事发生必有原因。例如像婚姻这样重大的选择,那个选择的结果似乎不是我们经过深思熟虑,百般掂量而产生的,却是在某个特定时间地点,加上某种外因内因刺激的巧合而来。或许有的时候我们不能太较真,顺其自然会更好。免得像结局一样,抱着复合的心态却再次恶化了关系。这结局太妙了,方鸿惭的狼狈气愤,孙柔嘉的委屈慌乱,似乎总是会不定时的发生在我们身上。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8#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看完《围城》无非有以下几点感受:
  ①最爱的人往往都会爱另一个人,而他也不可能和他喜欢的人或者喜欢他的人有结果,最后和他一起的往往比二者都差。
  ②结婚不是刻意追求而来的,往往是不经意间,比如朋友的一句玩笑话。还有长期相处也可以最后走在一起。
  ③婚姻是不可能完全美满的,难免会有不如意。所以有了离婚。
  
  
  
  钱老写书的主线是比较单一的,我个人比较喜欢多主线的小说。
  
  
  ——————————
  做了朋友应当彼此爱见面;通个电话算接过了,可是面没有见,所说的话又不能像信那样留着反复看几遍。电话是偷懒人的拜访吝啬人的通信。最不够朋友!
  ——唐晓芙对电话与写信的看法。
  我没见过曹元朗,最初以为苏且赏识他,一定他比我强;我给人家比下去了,心上很难过。那天看见这样一个怪东西,苏小姐竟会看中他!老实说,眼光如此的女人就不配嫁我赵辛楣,我也不希罕她。
  ——赵辛楣与方鸿渐评曹元朗,让你想起一些事。
  汽车夫就破口臭骂,此刻骂得更利害了。骂来骂去,只有一个意思:汽车夫愿意跟汽车的母亲和祖母发生肉体恋爱。
  一天他辛楣散步,听见一个卖花生的小贩讲家乡话,问起来果然是同乡,逃难流落在此的。这小贩只淡淡说声住在本县城里那条街,并不向他诉苦经,借同乡盘缠,鸿渐又放心、又感慨道:“这人准碰过不知多少同乡的钉子,所以不再开口了。我真不敢想要历过多少挫折,才磨练到这种死心塌地的境界。
  ————————————————
  
  活诚然不痛快,死可也不容易;黑夜似乎够深了,光明依然看不见。悲剧里的恋爱大多数是崇高的浪漫,她也觉得结婚以前,非有伟大的心灵波折不可。
  ————————————————
  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从恋爱到白头偕老,好比一串葡萄,总有最好的一颗,最好的只有一颗,留着做希望,多么好?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9#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
  这句话算是对渐鸿恰到好处的描述,为什么是他呢?
  虽有小才却无甚大用,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迷人的气质,甚至少了一番男子汉气概。
  这是一个普通人的写照,虽然写在几十年前,但对这社会倒是没差别多少,读过书搏个文凭,相识的的人就免不了提及:某某某某学校,如何如何。
  那些肚里墨水少的不免就内心惶惶焉。
  这也是看现实小说的一些区别,不比武侠科幻,主角都是打不死的小强,不用吃饭不用油盐。
  告诫自己,不要做那全无用处之人。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0#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今昨两天连续奋战看完了钱钟书的《围城》并杨绛的注(姑且这么说),颇有感触,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特别是最后方鸿渐回家算账时,和他两个小侄儿相处的那段,为了哄俩小孩安静,他用言语威逼,用冰棒和糖利诱,他让俩小家伙安静的“野心”最终也没有实现;杨绛先生的注中,讲了钱老大大小小的趣事,并没有华盛顿砍樱桃树的童话般的距离,许多就是我们小时候做过的,甚觉亲切;而讲到他睡前往小女儿被窝里放东西逗着玩时,我又一次忍不住笑了,杨绛先生名之曰“痴”,我倒觉得这是人性的真实,更加喜欢钱老了。
  
      下面是摘的围城里一些句子,许多关于女人的,大约是切身的体验,不免真实了些,不过这正是它的可贵之处。
  
     
  
  1.       狗望见了家,气势顿涨,举动和声音也高亢好些。  P14
  
  2.       打消已起的念头,仿佛跟女人怀孕要打胎一样难受。  P15
  
  3.       许多人谈婚姻,语气仿佛是同性恋爱,不是看中了女孩子本人,而是羡慕她的老子或者她的哥哥。 P31
  
  4.       他记得《三国演义》里的名言:“妻子如衣服”,当然以为衣服也就等于妻子;他现在新添了件皮外套,损失个把老婆才不放在心上呢。
  
  5.       说女人有才学,就仿佛赞美一朵花,说它在天平上称起来有白菜番薯的斤两。 P76
  
  6.       鸿渐这时候只怕苏小姐会提起订婚结婚,跟自己讨论将来的计划。他不知道女人在恋爱胜利快乐的时候,全想不到那些事的,要有了疑惧,才会要求男人赶快订婚结婚,爱情好有保障。  P95
  
  7.       上海这地方比得上希腊神话里的魔女岛,好好一个人来了就会变成畜生。P127
  
  8.       中国式世界上最提倡科学的国家,没有旁的国家肯这样给科学家大官做的。外国科学进步,中国科学家进爵。P181
  
  9.       做官的人栽筋斗,宛如猫从高处掉下来,总能四角着地。P217
  
  10.   做媒和做母亲,是女人的两个基本欲望。P219
  
  11.   得学位是把论文哄过自己的先生;教书是把讲义哄过自己的学生。P251
  
  12.   离开一个地方就等于死一次,自知免不了一死,总希望人家表示愿意自己活下去。P266
  
  13.   女人真是天生的政治家,她们俩背后彼此诽谤,面子上却这样多情,两个政敌在香槟酒会上碰杯的一套功夫,怕也不过如此。P267
  
  14.   一个人应该得意,得意的人谈话都有精彩……自己这一年来,牢骚满腹,一触即发;因为一向不爱听人家发牢骚,料想人家也未必爱听自己,留心管制,像狗带了嘴罩,谈话都不痛快。P274
  
  15.   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的资本了。P274
  
  16.   一个人受马屁的容量,是没有底的。P302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7 02:10 , Processed in 0.05018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