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书虫百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围城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1#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忽然有种想穿越到民国的冲动,那个时代的作品总少不了香港和上海,那张爱玲的比喻手法和钱钟书比较,前者的是细腻柔和,又是生动的,赋有美感,钱的比喻贴近生活,易于感受到。。觉得方鸿渐其实不想结婚,只是迫于周围人的压力才和孙小姐结婚,爱情的成分总感觉欠缺。然后又想起了《倾城之恋》的范柳原和流苏,不也是因为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才结婚。两者的共同之处还存在于,爱情也是一场男女的博弈,只是《围城》没有具体的描写,后者对流苏的心理描写比较多。。看完这本小说,不禁感慨,爱情也是一场博弈,是不是耍点手段是必须的?又想起社会学老师说,婚姻不仅是两个人之间的结合,更是两个家庭之间的结合。方和孙在结婚之前,没有对彼此家庭深入了解,婚后的争吵也是由于两个家庭的不满,与其这样,不如不结。。两个家庭的认同很重要!
    民国时期,从上海到湖南的交通怎么不方便,向现代交通膜拜啊!
    小说中写到:“像咱们这种旅行,最试验出一个人的品性。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项毕现的时候。结合自己的经历,其实有时候很谈的来的朋友,在旅行中大家的差异就体现出来了。。寒假和初中的好友一起旅行,但是无形之中的消费观,饮食观,各种生活习惯的差异,认路的能力的差异,都体现出来了。。旅行,我希望同伴能和我一起探讨这个城市的建筑特色,这个城市和自己居住城市的差异,一路看风景,能有所交流。。不过也学习到了她的某些优良习惯。。如果想和一个人结婚,还是去一次旅行吧。。
    各种杂谈,貌似小说中有些语句有语病。。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2#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300多页,花了一周的时间终于读完了,最后一段结束的感觉有点仓促,也许这种戛然而止给人的想象空间更多吧.
  
  刚开始读,感觉锺书先生的比喻有点生涩娇柔,如开头这句,”夜仿佛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阳晚霞隐退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但后面如此般修辞真是数不胜数,虽然有些跟时代唔见有关,不能深切体会,但对锺书先生的笔力钦佩之至,作为一个工科学生,简直就是膜拜.
  
  
  作为一本被人津津乐道的书,即使没有读过,也会知道那句”城里的想出来,城外的想进去”,锺书先生竟然把婚姻视作城墙,可知杨绛女士的威力了.书中主人公方先生开场时风光无限,先是和鲍小姐卖弄风情,结果被耍了.接下来跟苏小姐玩暧昧,这段时间风光无限;直到伤了苏小姐的心,和唐小姐闹了误会,被周家请出门,美好的日子一去不返,接下来便是前往三闾大学的苦难之旅.幸好有个会做事的赵先生,主人公混了个副教授并且又和孙小姐暧昧起来.
  
  读到和唐小姐互取信件后,我觉得这和某些狗血的情感剧有些类似,唐小姐以后肯定会再出现,那时主人公应该有了新人女有.哪知后来只有苏小姐以市侩庸俗,趾高气扬的气质出来毁了形象,唐小姐根本没来搅局.杨绛女士的观点是锺书先生对唐小姐很是珍爱,不忍再来伤害她,也许是锺书先生的某个暗恋…
  
  对于孙小姐这段猜的还是比较准的,就这么一个女性,还同船渡,不好才怪了….可是结婚订婚还是挺突兀的,也许人经历了主人公那样的恋情,到了主人公那个年纪,如果能有一个那样处心积虑爱自己的人,是不能再错过了,毕竟婚姻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婚后的吵嘴拌嘴,婚后婆媳矛盾,丈人女婿之间的关系真是让人始料未及,差的不能再差了,简直是水火不容,难道真正的婚姻就是这个样子吗?有必要要求那么多吗,就不能好好的对新人表示祝福.也许拿了家里的钱就有义务让家里的人指指点点吧…
  
  对于夫妻间的吵架拌嘴,结合自己的一点经验,总结了几点:
  
  1.尽量不要问对方以前的感情史,那是以前的伤疤.
  
  2.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呈口舌之快,只是不成熟的表现.
  
  3.女人是非理性动物,男女终究不一样,不要指望男女平等.男人有时要多承受很多东西,当然女人也要理解男人的很多难处.
  
  4.好吧,男人动手就跟女人说男人没用一样愚蠢.
  
  5.如果能像恋爱时一样关心理解对方就最好了,最起码不要过度要求,虽然老公和老婆正如书中所说可以任意发脾气.
  
  围城的结局,让人意犹未尽,始料不及.但最后一段着实精彩,也佩服锺书先生所放始终的妙处.人生就是这样奇妙,上一秒还在琢磨美好的天堂,没准下一秒就已经在地狱了.人生最快乐没过热恋,结婚乃快乐之顶点.接下来的婚姻就是过度快乐所要付的代价,进入围城,处于吵架拌嘴之中,好吧,自己胡解.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3#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300多页,花了一周的时间终于读完了,最后一段结束的感觉有点仓促,也许这种戛然而止给人的想象空间更多吧.
  
  刚开始读,感觉锺书先生的比喻有点生涩娇柔,如开头这句,”夜仿佛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阳晚霞隐退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但后面如此般修辞真是数不胜数,虽然有些跟时代唔见有关,不能深切体会,但对锺书先生的笔力钦佩之至,作为一个工科学生,简直就是膜拜.
  
  
  作为一本被人津津乐道的书,即使没有读过,也会知道那句”城里的想出来,城外的想进去”,锺书先生竟然把婚姻视作城墙,可知杨绛女士的威力了.书中主人公方先生开场时风光无限,先是和鲍小姐卖弄风情,结果被耍了.接下来跟苏小姐玩暧昧,这段时间风光无限;直到伤了苏小姐的心,和唐小姐闹了误会,被周家请出门,美好的日子一去不返,接下来便是前往三闾大学的苦难之旅.幸好有个会做事的赵先生,主人公混了个副教授并且又和孙小姐暧昧起来.
  
  读到和唐小姐互取信件后,我觉得这和某些狗血的情感剧有些类似,唐小姐以后肯定会再出现,那时主人公应该有了新人女有.哪知后来只有苏小姐以市侩庸俗,趾高气扬的气质出来毁了形象,唐小姐根本没来搅局.杨绛女士的观点是锺书先生对唐小姐很是珍爱,不忍再来伤害她,也许是锺书先生的某个暗恋…
  
  对于孙小姐这段猜的还是比较准的,就这么一个女性,还同船渡,不好才怪了….可是结婚订婚还是挺突兀的,也许人经历了主人公那样的恋情,到了主人公那个年纪,如果能有一个那样处心积虑爱自己的人,是不能再错过了,毕竟婚姻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婚后的吵嘴拌嘴,婚后婆媳矛盾,丈人女婿之间的关系真是让人始料未及,差的不能再差了,简直是水火不容,难道真正的婚姻就是这个样子吗?有必要要求那么多吗,就不能好好的对新人表示祝福.也许拿了家里的钱就有义务让家里的人指指点点吧…
  
  对于夫妻间的吵架拌嘴,结合自己的一点经验,总结了几点:
  
  1.尽量不要问对方以前的感情史,那是以前的伤疤.
  
  2.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呈口舌之快,只是不成熟的表现.
  
  3.女人是非理性动物,男女终究不一样,不要指望男女平等.男人有时要多承受很多东西,当然女人也要理解男人的很多难处.
  
  4.好吧,男人动手就跟女人说男人没用一样愚蠢.
  
  5.如果能像恋爱时一样关心理解对方就最好了,最起码不要过度要求,虽然老公和老婆正如书中所说可以任意发脾气.
  
  围城的结局,让人意犹未尽,始料不及.但最后一段着实精彩,也佩服锺书先生所放始终的妙处.人生就是这样奇妙,上一秒还在琢磨美好的天堂,没准下一秒就已经在地狱了.人生最快乐没过热恋,结婚乃快乐之顶点.接下来的婚姻就是过度快乐所要付的代价,进入围城,处于吵架拌嘴之中,好吧,自己胡解.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4#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读《围城》,想当年每天都会在午睡前读上一段,幽默的语言当成笑话,开解苦闷的生活。作者是一个聪明至极的旁观者,把各种人性的弱点和生活的残酷,都用极幽默的话一语道破。当时我也把自己当成是旁观者,把里面的人物和我周围的某些人当成是小丑,只是欣赏诙谐幽默,不时地佩服作者眼尖心明,和他偷笑。想来真是轻松,所以推荐给朋友,想要大家一起揶揄书里和身边的人物和生活。
  前几天又把手机里的《围城》打开,想要开解现在的苦闷生活,谁知道,一看就满头汗,再也不能轻松,一直读完。想想竟然有点害怕啦!为什么?因为我发现自己怎么越来越变成了里面的人物,那些被我曾经当成笑话的事情怎么也会发生在我自己的身上,难道我的生活也是这样一个笑话啦?想想都害怕啊!
  前面的情节还好,方鸿渐的自大和自我安慰也许是每个人的通病,(我也包括在内),但是独到孙柔嘉的时候,真的是一阵阵的倒吸冷气,怎么那个傲慢无礼斤斤计较的人就是自己?我自己的感情什么时候也变成了,“你家的彩礼少,我家的权势重?你的平庸无能,我的理想追求”;怨天怨地怨自己,仿佛是最可怜的人,就是没有想过感情和感恩满足?我要好好审视自己,怎么堕落成了这个样子。
  我不喜欢城里城外的理论,这样的人生就是一个狗和肉骨头的悲剧,(其实这样比喻是人侮辱了狗。狗如果得到了肉骨头会感到幸福的,只有人才会喜欢肉骨头的倒影)为什么不能再城外的享受野花漫地的美景,在城里的享受感情的温暖和满足?
  里面的女子好像只有唐晓芙是好的,其他的充满了虚伪了心计,呵呵,不想说作者是有意贬低女性,因为里面的男人也全部不是好东西。写了恶,就是让读者了解恶,我们真的应该避免这些东西,反正我是正面思考。
  方鸿渐的油嘴滑舌和夸夸其谈让人笑让人忧,女性缘好,觉得有点莫名其妙,不过看了陈道明的演艺,还真是觉得有点小可怜。里面的赵辛楣但是还不错,算是个现代社会定义的成功人士,但是他没有好姻缘,还是让人唏嘘。其他的就是各种的小丑了吧,说的严重了,因为这些不都是在你我身上的可悲之处?
  罢了,罢了,这不是笑话书了,这是我人性的照妖镜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5#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围城》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小说,之所以到今天才读,还是因为怕钱老是个老学究,而老学究的作品,就像很多有营养的食物一样,又无口感又无滋味,再有营养也不愿意去吃。读完以后,才觉得钱老实在是个很可爱幽默的人。这样可爱幽默的人,有一位可以同趣的内子——杨绛先生,组成一个充满乐趣的家庭,羡煞旁人。只可惜如今 “《我们仨》只剩我一个了”。
  
  再说读书笔记。从来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实在是觉得麻烦。本来大可把妙句感言注音注释都批在书页上,可是太爱惜书本,不愿意在书上留丑字,所以才搞个破本聊记几笔。说是读书笔记,摘小说里的话没办法说明前因后果,所以其实大多是妙语,还有些是笑话。(钱老怎么就这么会用比喻呢?)
  
  以下笔记摘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围城》。若版本统一,页码大约可以对应。
  
  -------------------------------------------------------------------
  
  P2
  
  假使她从帆布躺椅上站起来,会见得身段瘦削,也许轮廓的线条太硬,像方头钢笔划成的。
  
  形容人线条太硬,像是方头钢笔划成的。估计只有像钱老这种喜欢拿钢笔画小人的顽童想得到。钱老不仅自己画,还催着女儿帮他画……
  
  
  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活像报上讽刺画里中国人的脸。
  
  眉毛跟眼睛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通常眉眼较近的人显得多情些,那小孩长得确实很讽刺。
  
  
  P5
  
  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鲍小姐要是脑袋简单点,说不定还以为夸她呢。
  
  
  P7
  
  “……汝埋头攻读不暇,而有余闲照镜耶?……”
  
  儿子诉苦说自己面镜自窥,见形容憔悴。老爹回这么一句。
  
  
  P9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
  
  有些文凭确实只有这种功用。几十年前的讽喻,到今天依然得理。
  
  
  P11
  
  那时候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见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
  
  这句是顶有名的,常被“合理使用”。
  
  
  P18
  
  ……彼此再回的话也反复说了好几遍,仿佛这同舟之谊永远忘不掉似的。
  
  经常遇到类似这种情形,热情得让人心里拔凉。
  
  
  P31
  
  许多人谈婚姻,语气仿佛是同性恋爱,不是看中了女孩子本人,是羡慕她的老子或她的哥哥。
  
  在今天相过亲的人,最能体会罢?
  
  
  P45
  
  “花气薰人欲破禅”
  
  这句不算有感于钱老,但是每每想起北京植物园里玉兰的味道,就深有同感。闻那种花香闻到头疼,感觉就好像吃肉吃到恶心一样。(忽然想起二伯熏人的劣质香水,到底没问他是几块钱一吨的。)
  
  
  P47
  
  许多女人会笑得这样甜,但她们的笑容只是面目肌肉柔软操,仿佛有教练在喊口令:“一!”忽然满脸堆笑,“二!”忽然笑不知去向,只余个空脸,像电影开映前的布幕。
  
  其实这可不是女人的专利,男人也可以的哦……男人这样笑,更让人觉得他屁股都在开花。
  
  
  P70
  
  有个生脱发病的人去理发,那剃头的对他说不用剪发,等不了几天,头发压根儿全掉光了,大部分现代文学也同样不值得批评。
  
  确实,批评大多时候根本起不到生发素的作用。
  
  
  P75
  
  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小孩子出过痧痘,就可以安全长大,以后碰见这两种毛病,不怕传染。
  
  那看来痧痘我也算小出过一回。
  
  
  P87
  
  “……严格讲起来,他们不该叫哲学家philosophers,该叫‘哲学家学家’philophilosophers……”
  
  那是,就差把哲学家头像签名做成一副扑克牌来打了。不过大概没甚能耐的人,成不了“家”(包括我),都会期望自己成为“家学家”吧?小小的虚荣心理,钱老不要挖掘这么深嘛……
  
  
  P89
  
  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名句也。不过总还是有些人安于城里,或安于城外,不必太绝望。
  
  
  P105
  
  过些时,他才像从昏厥里醒过来,开始不住的心痛,就像因蜷曲而麻木的四肢,到伸直了血脉流通,就觉得刺痛。
  
  很恰当。
  
  
  P106
  
  有人失恋了,会把他们的伤心立刻像叫化子的烂腿,血淋淋地公开展览,博人怜悯,或者事过境迁,像战士的金疮旧斑,脱衣指示,使人惊佩。
  
  说得人好惶恐啊,以后还是不乱抒情得好。是不是一定要懂得“讳莫如深”啊?
  
  
  P147
  
  骂来骂去,只有一个意思:汽车夫愿意跟汽车的母亲和祖母发生肉体恋爱。
  
  司机大抵都是这样的。北京人喜欢骂“#你大爷”,小女孩也是这样骂。其实我大爷都六十多了,如果你不觉得吃亏的话,他应该蛮愿意的。
  
  
  P174
  
  孙小姐满以为“贵人”指的自己,早低着头,一阵红的消息在脸上透漏。后来听见这话全不相干,这红像暖天向玻璃上呵的气,没成晕就散了。
  
  真不知,脸红都可以由自己控制的?真牛,我怎么脸红不起来……
  
  
  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除非他是坏人,你要惩罚他。
  
  我好像经常这样惩罚坏丑人。
  
  
  P175
  
  这是暮秋天气,山深日短,云雾里露出一线月亮,宛如一只挤着的近视眼睛。
  
  景色本来是好的,居然被比喻得这么喜感。不走寻常路。
  
  
  P179
  
  拍马屁跟恋爱一样,不容许有第三者冷眼旁观。
  
  现在的马屁精,有没有第三者都无所谓了,就好像现在连肉体恋爱都可以玩双飞和3P一样。钱老在这方面果然有点out。
  
  
  P181
  
  这“老”字的位置非常为难,可以形容科学,也可以形容科学家。不幸的是,科学家跟科学大不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家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
  
  又说了“老”字。该死……
  
  
  P192
  
  鼻子短而阔,仿佛原有笔直下来的趋势,给人迎鼻孔打了一拳,阻止前进,这鼻子后退不迭,向两旁横溢。
  
  嘿!这不是说沙皮狗和波斯猫呢么。
  
  
  P195
  
  不轻易开口的人总使旁人想他满腹深藏着智慧,正像密封牢锁的箱子,一般人总以为里面结结实实都是宝贝。
  
  怪不得人家都觉得我浅可见底,看来是我话多了。以后学会缄口不言好了……
  
  
  P198
  
  中国人丑得像造物者偷工减料的结果,潦草塞责的丑;西洋人丑像造物者恶意的表现,存心跟脸上五官开玩笑,所以丑得有计划、有作用。
  
  的确西洋人长得更鲜明一些。所以西方作家的讽刺小说人物,丑脸上写满了丑性格。
  
  
  P201
  
  “显然我拒绝你们的力量比女同学吸引你们的力量都大。”
  
  大学课堂的确前排女生多一些。就是女生引力奇大无比的理工科院校,也还是改不了这个状况。
  
  
  P208
  
  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
  
  官员们,爬高别忘了穿裤衩……
  
  
  P218
  
  文人最喜欢有人死,可以有题目做哀悼的文章。棺材店和殡仪馆只做新死人的生意,文人会向一年、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陈死人身上生发。
  
  
  旁人尽管有文才,太太或丈夫只是你的,这是专利注册的题目。
  
  好吧,从今也不能哀悼了。要不然想起这句话肯定会难受。
  
  
  P263
  
  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为什么小时候放假总是先玩,到假期最后两三天才开始写作业呢。应该乐观却很悲观的人……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6#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家里催得急,总是问有没有找到女朋友,有点烦,但仔细一想,自己已经二十六岁了,仍旧没有谈过恋爱,好像世俗是不允许这样的吧?~
      其实一个人选择是否找一个异性(或同性)一起生活,主要是看自己一个人生活的益处和找一个伴侣一起生活的益处哪个更大。自己一个人可以不受限制,不负责任(这点很重要),想跟谁一起出去玩就跟谁,想一个人安静看书就宅着,不必考虑别人的感受;找一个伴侣的好处主要就是为了享受那份甜蜜吧,有了事情可以一起分享,心理的满足感会高很多,当然也有生理上的满足,毕竟大家都是人。
      但是看了这部《围城》,可能就会对婚姻产生一些想法。是不是婚姻真的是坟墓呢?正如方鸿渐说的:“老实说,不管你跟谁结婚,结婚以后,你总发现你娶的不是原来的人,换了另一个。早知道这样,结婚以前那种追求,恋爱等等,全可以省掉。相识相爱的时候,双方本相全收敛起来,到结婚还没有彼此认清,倒是老式婚姻干脆,索性结婚以前,谁也不认得谁。”其实不是换了一个人,科学上的解释是大脑中的一种好像叫“多巴胺”的激素只能维持一段时间,所以在恋爱中的人正是这种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候,结了婚,理性占了上风,两个人适合不适合就看出来了。只是中国人擅长忍耐,即使两人不适合一起生活,一辈子也就将就过去了(当然,现在人们更注重个人生活了,离婚率也就高了,有报道说现在中国已进入四成离婚率时代,我觉得夸张了,但是离婚率持续走高却是不争的事实。)
      前几天看九把刀的书《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沈佳怡有几句话印象挺深刻——恋爱最美好的时候就是暧昧的时候,等到真正在一起了,有很多感觉就消失了。
      突然想到一个很有哲学性的问题——婚姻制度是不是违背人性的呢?
      第一次在豆瓣发评论,写得太混乱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7#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本来几年前早想拜读但一直苦于没有一个契机。最近一时兴起就买本来看,读完不由的惊呼甚为好看,甚至有种一发不可收拾的思绪,从而必须写成文字来挥发这过剩的感慨。
     
      不客气的说,一直认为所谓的名人大家的小说看完都不过尔尔,那古今中外的名著读后也大呼坑爹。但《围城》可以算是我记事以来读过最好的一部小说,没有之一。
     
      其实本觉得只把《围城》只看了一遍是没有发言权的,但看完了这本小说后我那脑中休眠已久的想写小说的愿望不免蠢蠢欲动。         
       
        《围城》这小说读起来太过现实,以不免会想这到底是浪漫的纪实还是写实的虚构。怎么看来《围城》都像是作者本人自传体的小说或是小说体的自传。因为小说写的实在太过真切,读来实在太过生活,如生活般一如平凡,一如残酷。
     
      有时也很庆幸,因为觉得如果早几年读他我想很难参透其中的内涵,也当现在自己有了一定阅历和一定体会后才能大体读懂,有时也一下恍然发现读完一本小说真也可以成长不少。书中讲的主要是围绕着:爱情,婚姻,家庭,事业,社会来展开的,但我实在无法提及太多只能泛泛浅谈一点。
     
     先说的就是关于主人公方鸿渐的学习经历,和那买的假学历。读到这就不禁有点自嘲起来,也是只有这才会有深深的共鸣。如同鸿渐本人在读书时也觉得文凭如废纸,学得真才实学才真正重要,而事实上鸿渐是花钱向爱尔兰人买了一张假文凭而我却用青春换了一个如同废纸般的真文凭。当鸿渐留学归来时在船上对有无文凭不以为然,而到求职养家之时才方然后悔,然而喻为围城的何止婚姻其实大学也像个围城。大学里的人想早日出去一展宏图,到大学外后方却又悔之当年蹉跎了岁月渴望大学的过去。而文凭就像一张围城中的进城门票,当你在城里是浑然不知他的可贵当你漂泊在外渴望入城之时就知道一票难求的难得了。
     
       当然小说的中心还是围绕着爱情来展开的,但这一份份爱情不是童话里的风花雪月而是实实在在刻上了现实生活中残酷的烙印。方鸿渐在船上与鲍小姐的情感瓜葛本质上只是一种寂寞的闹剧,两个人互相消遣着对方的空虚,两个人互相预支着双方的孤独,然而他们所支付的只是各自的风流多情罢了。 方鸿渐和苏文執两个人的感情看来更像场闹剧,两人从根本上其实都不是互相的爱慕,而苏文執对鸿渐的情感说白了更像是一种潜意识里的对自己结婚的逼迫。有可能是因为在船上看到鸿渐与鲍小姐的缠绵而引起来的一种嫉妒心理作怪,所以他们的感情不过是满足自身虚荣心的一种方式和一种以自我膨胀下的一种心理慰藉。
     
       然而《围城》里算得上真正的爱情的,只能是方鸿渐对唐晓芙的一往而情深了。而恰恰唐晓芙也是我在小说中最喜爱的一个角色,当然从描写中也看的出钱钟书也对她偏爱有加。如果说鲍小姐是放荡自由,逢场作戏,苏文執是自大虚伪对爱情世俗般的占有,孙柔嘉是以婚姻为功利性的爱情,那唐晓芙所追求的就是一种纯粹,绝对率真的爱情。 其实唐晓芙就是一个我们心目中标准的恋人,纯真可爱的她,毫无修饰,对感情极为专一,对美好的爱情无限向往。或许她就是属于那类有着爱情洁癖的一种人,不慕荣利爱情至上但眼里却不揉丝毫沙子,也就这断送了她和方鸿渐的故事。
     
       也就是这一段方鸿渐与唐晓芙之间的纠缠是小说中我最钟爱的一个片段。鸿渐想进入唐小姐的城里,却最终失败。或者对于方鸿渐唐晓芙更像一个虚无缥缈的幻觉,是一个美轮美奂的梦境,尽管这份时光纯真,美好但终究成了生命中惊鸿一瞥的瞬间罢了。我有时候往往很觉得遗憾,自己幻想如果当时的鸿渐在漂泊的大雨里再多坚持一分钟的话会不会有另外一种结局的可能。但小说里不可能掺杂任何如果的,正如钱钟书想告诉我们的,像方鸿渐这种人是不配获得唐晓芙的爱情的,这份美丽的飘渺注定悲剧。
     
       说到婚姻,这似乎才是《围城》里一直铺垫的主题。如同书中苏文執的一句话:婚姻就是一个围城,城外的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方鸿渐和孙柔嘉的婚姻,看起来更像是一种现实法则的剧透。热衷追求浪漫的方鸿渐最终还是败给了现实,也告诉我们婚姻的成立不一定是必须要有爱情的奠基的。他和柔嘉两个人的结婚怎么看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也是孙柔嘉处心积虑的一个成果。其实我对孙柔嘉这个角色并不反感,她本身还是聪明贤惠的而且对鸿渐的感情十分真挚,但最后这份情还是败了,败给了时间,败给了这柴米油盐的生活里。
     
       看完这小说我就一直在想 ,钱钟书用诙谐幽默的文字勾勒出了一个沉重的悲剧故事。或许就是因为太沉重所以读后就对生活理解了更多。但我又对方鸿渐和唐晓芙最终没走在一起无法释怀,或许这就是生活本身的残酷。又或者钱钟书自己都怕把他们两人拼凑在一起,从而导致情投意合的爱情最后走向婚姻分裂散场的结局。可能这种对比太过强烈的反差作者如同读者一样都自我接受不了,也或许是因为钱钟书先生和杨绛女士就是真正爱情的结合所以他自己担心写出这种结局后,从而不慎一语成谶吧。当完美的爱情会走向婚姻的死亡,如果作者真的残酷的拉下这乌托邦里最后幻想的帷幕,我想这非 世间真正的悲剧 莫属了。
     
       如同品读小说一样 相对于喜剧我是更愿意接受悲剧,正因为喜剧只是作者臆造出来的泡沫,悲剧才是生活里更真实的污水。
       
            文末突然想起句话来:人是无法在快乐中成长的,快乐使人肤浅,我们在痛苦中成长,蜕变,才会更了解什么是人生。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我的第一篇书评,23岁看完围城,虽然未到结婚的年龄,但也有些许感悟。看到有些人说看了围城甚至对婚姻产生了恐惧,婚姻生活必然琐碎,也必然不会是童话中的“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但也不能全然否认婚姻是不能经营好的。至少我的家庭还是很和谐的。
        言归正传,读罢此书在对钱老学识的渊博惊叹之余(虽然偶尔显得有些过了),却也佩服钱老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的讽刺。说韩寒代笔我不信,但说韩寒的三重门脱胎于钱老的这本围城我信。
        这本书中点题的应该是这样两段。
       
       慎明道:“关于Bertie结婚离婚的事,我也和他谈过。他引一句英国古话,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结局。”
        苏小姐道:“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是说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fortresse assiégée,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鸿渐,是不是?”鸿渐摇头表示不知道。
  
        钱老说婚姻是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其实围城这个说法用在许多地方都合适。你可以说恋爱是围城,大学是围城,甚至可以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座围城。
        我现在觉得我与他人的生活就是一座座围城。由于考试空挡期,我现在闲在家里,每天可以晚睡晚起,生活就是看看电影,看看书,健健身。我跟朋友们说起这种生活其实很无聊的,其实很多时候会感到孤独。我的朋友们也无不例外的说我生在福中不知福,然后对他们现在工作生活的种种不快一通抱怨。我则会对他们每天可以与人交流,有各种频繁的社交活动,有自己的工资能够掌握表示羡慕。最终这些谈话都会无疾而终,因为我们都不知道到底他人既地狱,还是他人既天堂。
        这些是我现在最大的感悟。当然围城这本书的信息量是巨大的。我也不指望第一遍读就能理解深刻。或许5年后,10年后在捧起它又会是另一番天地。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上学的时候,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也曾翻阅过《围城》,但毕竟当时年龄小,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付,所以读的很肤浅。现在忽然又想看了,找来一本最新版的,细细的品一品,才发现钱老先生的书,每一句话都那么的有吸引力,几乎每一句都使用比喻,遣词造句简直是妙不可言!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0#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我是听着《围城》的名字长大的,以至于还不知婚姻为何物就知道“婚姻似围城”。那句“进来的想出去,出去的想进来”可以用来形容很多事情,屡试不爽。
  
  我对《围城》的好奇伴着对婚姻的恐惧,我不知道自己看过这本书会怎样,总杞人忧天的感觉看过就不想结婚了。所以一直在想看而没看的状态中。对钱钟书也是充满了敬仰之情,知道他很有学问。可很多时候,我是不喜欢看大学问家的东西的,他们的思想深奥或深刻,但语言往往晦涩而难读。每看一次都有精疲力尽之感,受益兼着煎熬。结果《围城》让我意外了。
  
  《围城》读着是轻松有趣的,没想到钱老也会有这样调侃的文笔。我一下就想到了韩寒,同样的调侃透着深刻,妙语不断。尤其是很多拟人化的比喻,让人眼前一亮。很多一向看不惯我们80后的专家、学者一定又要说荒谬了!怎能拿钱老和小韩同学比,那不是太抬举韩寒了!我也是那句话,批评也好,赞美也好,要评论先看看人家的作品再说话。说实话,这个发现改变了我对大师级作者的看法。原来能写出好东西的人都是一样的,他们有充沛的想象与好奇心,但实事求是,表达真实的想法与态度。文风与知识深浅无关,而与处世态度有关。我喜欢这样的人,无论是大师还是小人物。
  
  我在书中看到很多人性,钱老写的很好,抓住了人很多细微的表现来体现性格。我对这些有所体会,感同身受。印象比较深的片段是钱老说可以通过长途旅行来考察一个人,旅途事多繁杂,正好可以看出人的本性。所以蜜月是反的,应该在婚前进行,如果两人经过了这一关还不彼此厌烦就可以结婚。我记得以前曾看过一对情侣的访谈,他们就属于那种寄情山水的旅游族。有钱就去旅行,花完后打工为下次旅行攒钱。也说到这一点。我对此深信不疑,柴米油盐对人激情和亲密感的侵蚀是很大的。就像人可以装一天好人,但装上一辈子好脾气、谦让、懂得为对方付出牺牲就不可能。只有经过了繁琐才能检验对方是否真的爱你。山盟海誓、地久天长、浪漫心动的感情都是真的,但那只会是一时的情绪,下一秒会怎样不是说话之人能够决定的。
  
  看过《围城》,并没有真的让我惧怕婚姻,但却加深了从前就思考过的对婚姻的理解。婚姻就是要经营,要付出,没有一劳永逸。也许有争吵,也许激情会过去,但你多了一个亲人。如果某日厌倦了一成不变的生活,仅仅通过换人是不够的。换个人时间长了也会变,这不是某个人的问题。回想一下当初的热情,为啥当时就那么有想象力搞东搞西,因为渴望得到嘛!现在得到了,一个是要珍惜,一个就是重新运用想象力,通过适当的旅行或是活动增加新鲜感。婚姻也要有动态的平衡。
  
  从书尾附录的杨绛女士对《围城》和钱钟书的说明就可知当年这部书造成了多大的影响,以至于逼得钟书先生要拿鸡和蛋来应答。没办法,有趣的人大家都好奇,毕竟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乏味的,这就是娱乐产业的市场,民众有这个需求嘛!不知要是钟书先生生在当今的话,能否习惯?
  
  (写于2009-04-06)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6 08:35 , Processed in 0.05773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