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书虫百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围城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钱老是男人
  方鸿渐也是男人
  
  相比之下,钱老太厉害了
  笔走内心
  秋毫不误
  
  一场五个人的劳顿舟车也可以那么惊心动魄精彩纷呈
  大大小小出场人物不算多也不算少
  浓墨重彩的方博士最招人眼球
  
  每个人物的描述个性十足
  就连嘴里蹦出来的最简单的感叹词也可以因人而异
  
  世界是变化的
  人的情感更是无时不刻不在做布朗运动
  
  看似毫无章法实则呢?是否也是随心所欲
  
  究其心理学来讲只能探讨大概发展趋势或者普遍发展方向
  
  具体的呢,完全随境而迁
  
  本来也对心理学非常有兴趣也是学心理学的
  所以呢
  觉得这本书很有必要好好多次读读
  钱钟书真是男女人的混合体
  因为在我看来,细腻貌似是女人的专利吧
  而且书里面描写的,看起来丝丝入境
  在看书的时候自己也把自己当成书中的人物
  去生活
  去说话去思考
  
  思维奔溢了,然后精分了
  因为有一种思维被洞悉感
  什么人有什么具体的思维套路都是赤裸裸变成文字呈现在白色的纸张上面
  
  走细腻
  走内心
  大环境的巨变
  小社会的纠缠过往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初看围城,真的就是觉得是名著,寻思咱这回也装装B,装装人吧。在学校宿舍的时候,每天在睡觉前没事的时候拿起这本书读几页。但,真的很没有意思,我曾经以为大家评价这本书,多么多么好,纯粹都是在装,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想法。然后,有一阵,我就到处跟别人说,我觉得围城这书特别破,没有任何意义。当时我候就觉得,我是个人咯,我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有一天,上床太早,手机又没电,就又拿起来读,忽然发现,一直觉得钱老爷子,比我们的想法超前很多。我是个想装文艺的二逼小青年,读不出钱老爷的终极想法,但我总觉得,这个故事在吸引我,各种矛盾冲突一点都不比现在的清穿啊,言情啊差,我觉得我的心在被老爷子创造的人物推动着。很多关于恋爱啊,结婚啊的观点,也都很有意义,很值得一读,觉得也是各位饱受各种感情折磨的已婚和未婚男女的必备武器,读着读着你就会对号入座,读着读着你也许就能为你的爱情,找到答案。到现在,我也依旧不明白这个小说会不会像高考的阅读题一样,有这个意义,那个意义的,以为我是没有读出来的。但是,读完小说,我就是觉得我这个二逼小青年瞬间文艺许多啊,要是你是个想装文艺的小青年的话~选择围城吧~!!要是你读出了什么更深刻的意义,告诉我吧~我想知道我能不能更文艺一点。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现在我只能给个“还行”的评价。围城 是我在老妈写的书单云云中找到的其中一本,还算薄一点、外表还算过得去的书。
  你说我看懂了吗,我肯定说没有。方鸿渐最后和柔嘉吵嘴,吵着吵着、翻着翻着,竟然就翻到最后一页,竟然就没有了,前面那些吵架字句还在脑海转悠,一下就结束了整部小说,只留下,方鸿渐夜晚在街角口袋没钱的一声郁闷,不解不解。还是留着,以后再看一遍吧。
  仔细一想,倒也应了那句上次“一战到底”考过的什么出自 围城 的那句,什么婚姻是一座城,然后什么进去了呢。嗨,不记得了。
  钱钟书的文笔真的看得有劲!吵架那几段,句句戳心眼,受不了受不了。然后是李梅亭这人的刻画,好玩极了。查了一下,电视剧的围城里李梅亭是葛优演的,哇!肯定厉害!还有前面苏文纨(挺好听的),暗暗的与赵辛楣斗劲……
  再读一遍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书中方鸿建及他在上海及三闾大学接触到的一切男人,无不是小鸡肚肠,热衷于小圈子中赚虚荣,猥琐之极。除了赵辛楣被苏小姐甩了之后形象一下正面起来。女人更是个个尖酸刻薄,在感情方面极富心计,在物质、家庭生活方面斤斤计较,个个都是控制狂。通篇下来,方鸿建也就是个靠了家里扶持在国外转了一圈回来的海带,极爱在女人面前拍马溜屁出风头,背后对别人非议起来用词之刻薄恶毒让人很难理解为什么书中三个女人都会倾心于他(钱老先生自恋本质?)。对于方孙婚后的生活描写看得人心头像有蚂蚁爬般焦躁,丈夫无奈被骄慢妻女步步克制。是否书中人物性格及婚姻生活就取材于钱先生本人的人生经历?否则真要佩服能创造出如此活灵活现让人闹心的人物形象及对白。还是因为我还没走进婚姻所以无法理解围城的真实本质?
  看完得出以下结论:本人无文学赏析能力。非常不待见书中的人物。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围城》讲,男女彼此还不讨厌,就可以结婚了。现实中,包括身边也有,结婚之后才猛然发现,对方不是之前那个人,多年以后甚至后悔万分。书中的方鸿渐看得出来是比较幸运的,孙柔嘉虽然通过一些心计一步步把方鸿渐套牢,看完小说,觉得孙柔嘉其实还算个不错的老婆。性格决定命运,结婚后的方鸿渐不会愿意通过孙柔嘉的关系,获取到一个较稳定的工作。女方收入比他高,也是鸿渐心理的一个结,在男权社会,他这个所谓一家之主,对这个家似乎百无一用,甚至家里的老妈子也不把他当一回事,极其缺乏威信,男主人焦虑狂躁背后是深深的自卑。
      婚姻,是联系起了男女双方的2个大家族,婚姻很多时候,不单单是结婚双方的,更是一个各种矛盾的聚合体。其实,婚姻有时不怕女人略施心计将男人套牢,不怕女人装萌,就怕男人死要面子,活受罪,死要面子不要路子。爱你的女人难得,更难得是她还持家有方,为你想好出路,出好点子,这才是真正的贤内助。所以说怕老婆,听老婆话的男人更可爱,也更成功。男主人为了那如同睾丸不堪一击自己也扶不起的男权自尊而一意孤行,是不负责的,那不是真正的一家之主,那是愣头青。
     人有时实在太渺小了,男主角选择的道路,让人体察到必然会碰的头破血流。人生就是这样,选择了做过了,最后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什么,自己有多大的能力,能做好什么,才懂得珍惜。这就是所谓的围城效应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围城》起初第一遍的时候,为了知道大概情节,只是浏览一遍。越发觉的婚后的生活的苦闷,男主的平庸和滑稽。
  最近又重新细细的看了一遍。原来书中有趣的地方太多,各种比喻太恰到好处。钱老先生真是太幽默,太有才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昨天刚看完<围城>,感觉确实牛啊!
         最初看<围城>是因为英语老师说钱钟书博览群书,在清华上学时清华图书馆都是一架架的心一本不漏扫过去的。心里顿生仰慕之情,就跑去借了本他的传记<一代才子钱钟书>,看完后对他才气的折服自然是不用说的。然后就准备看选看<围城>和<写在人身边上>,但很懊恼的是这坑爹工科大学的小小二校区图书馆中,竟然没有找到这两本书,下了电子书来看,兴致大减,看得庸懒,就只是断续看了一点,就搁下了。
          那已是一两个月前的事了,最近图书馆改组,添了许多书,前两天突然看到了这本<围城>,如见老友,顿觉亲切,就差一个拥抱,外加一句“你让我找得好苦”了。自然是要借来看的!
          印刷本果然不一样,一拿起来就放不下了,这才是一本好小说的标志,不是吗?而除了言情小说外,电子书往往使书的这标志失了很多。
         讽刺性的幽默,比喻更是见血,叫人捧腹,这可能是<围城>,我也是如此,尤其是“谁知道从冷盘到咖啡,没有一样东西可口: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路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士兵,会长期伏在水里;除醋意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一段,大笑,敬佩之余,竟然还有几分亲切,后来终于记起,是假期大钊看时给我说过。还有方鸿渐他们一行五人赴三闾大学途中对老旧汽车的的描写一段,也让我印象特别深,当然,我说这两处的意思并不是说其他地方就不出彩,相反,它到处是彩,而图书馆的书显然不能随便乱画的,所以现在有自己买一本,在对起语言仔细研究的打算。
         只有那些幽默,这本书显然是不会畅销几十年的,之所以能成为名著,自然会有很深刻的社会意义。我市井小名,太肤浅,说不出那些深刻社会意义。只能说,觉得很真实,同样是虚构,有些小说读起来很爽,但总觉遥远,而有些你则能感觉很现实,每一步都有应该发生。<围城>自然是后者。而现实往往是很不堪的,所以你没有看到一个顶天立地,道德毫无瑕兹的完美主角方鸿渐,中途照例艰辛万苦,但也没有看到小说最后的大团圆,毕竟,那个时代,这样的市井小民是不可能有什么团圆美满到来的。
         至此,我似乎也能看到理想与现实的差别了。在唐晓芙走后,尽管知道现实里不可能,但我总觉得还会写到他两相遇,解除误会的,现在的电视电影也无一不这么拍,但这只是理想,我们的理想。他两不会相遇,也没有再相遇,这是现实。到最后时,我也综觉得鸿渐和柔嘉会因为因为某一件事而解除矛盾,幸福生活,这是理想;而最后俩人是以打架来结束,这是现实。
         归结起来,其实还是小时名就已告诉我们的,围城,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里面的人想冲出来。我们总是把不曾拥有的东西想的很理想,而拥有了,又觉得很多不好,又想着其他的了。有人知道,一切还得回归现实,而我们,看到了现实,确仍然只愿意活在理想之中。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写实与虚构,读着读着感觉围城就是在写婚姻。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哈哈,以后我就骑墙得了!想进去就进去,想出来就翻墙!嘿嘿。还有一感想觉得老钱同志也是一平常人,平常中却透露着不简单!他是大大的书痴一个!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读《围城》还是在初二那会儿,在地摊上用10块钱买的盗版书,也是第一本文学书,那时候很好奇所谓真正的文学究竟如何,真正的知识分子又是如何,便在新年时买了下来。事实上很快就抛弃了,因为那时当中夹杂很多英文,且语法错误过多(盗版的缘故),实在是很难看下去,大概是隔了一两年才重新把方鸿渐和梅小姐看完了。
      作为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女,对方鸿渐的热情是不高的,倒是对《简爱》、《傲慢与偏见》这类小说兴致高昂,想来是渐生情愫的缘故了。一直到上大学,这本书都作为案头读物摆放在卧室的书房,后来不知怎么喜欢陈道明一段时间,迷恋得紧,便又拿出他的作品来看,才依稀记得小时候也是看过他的《围城》的,这样一来,对往昔的回忆又陇上心头,并因着年代久远而朦胧美好了。《围城》第三次被抽出来,不过换了本正版。
      我至今还记得看了二三十页后的惊讶,兴奋,直嚷道:“妙极,妙极,果真是此书一出,中国再无知识分子了。”这种兴奋,只有在碰见屠格涅夫、普希金这样的名家时才手舞足蹈。
      那种幽默的反讽,辛辣的笔触,无不令人大快朵颐,自此,《围城》作为十分心爱的书籍而摆在显眼位置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最近读的书是《围城》,看的电影是《教父》,电视剧是《花样男子》和《金粉世家》。之前一直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婚姻,叫人“城外的想进去,城里的想出来。”看完之后记下的却是另一句话“天生人是教他们孤独的……好像一只只刺猬,只好保持着彼此的距离,要亲密团结,不是你刺痛我的肉,就是我擦破你的皮。”原来网路上男默女泪的好对白,还有个这么久远的出处。不过放在钱教授的书里面,就没有那么浪漫了,讲出来也是些苦涩气。
          拼命写论文的日子多少有点孤单,有些微妙的情绪夹杂在“说了矫情,不说憋屈”之间,所以一时竟觉得格外能够理解这句话。你握着手机有多少个信赖的号码,却不知道另一端是不是刚好想要与你分享的心情。有个好朋友告诉我,其实至亲至近的关系,也未必亲密到毫无间隙,人总会在同行的路程中,揣一点属于自己的小目标,所以哪怕是夫妻母子,也并不总是绝对的诚恳与真实。一时间觉得这理论难以接受,回头细品却发现它很好用。真实的前提是谅解,诚恳的基础是认同。然而谅解与认同都是有成本的,有时候是时间,有时候是金钱,有时候还需要机缘。因为我们都是不同的人,来自不同的地方、经历不同的世事,相处不同的旅伴。漫长的人生路,来处与去处都不相同,又怎么奢望一路的脚印全都相同。
         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是不是人注定生来孤独。Same target常常是一句空话,不过是各人行程中的一段偶合。所以人们开始动用其他的方式,除了诚恳,除了谅解,除了认同,还有些更快的方式去促成别人的行动,人的心理与欲望都可被利用。所以人们谈判,人们威胁,人们诱导身边的人去做些什么。说来谁也不是一尘不染的莲花,这些行为小而被称作心计,大而被叫做谋略,都是成长的必修课。
          世界本来就不大同,人们拥有的不同,想要的不同,思维的方式也不相同。所以存一点虚伪,也许反而是秩序得以运转的推动力,仍像是刺猬,并不必每一次总要拔光彼此的刺,然后心无芥蒂地勾肩搭背。而在我看来这近乎无奈。《教父》里那些与你不同处来,与你不同处去的伙伴们,婚姻里那个与你不同处来,似应一同处去的共眠人,并不是茫茫天地间的另一个自己。改造他太辛苦,控制他又太冷漠,两种都不完美的方式逐渐替代,构成你能有的所有选择。
          所以变了味的并不是婚姻,会骗人的是人们自己对婚姻的幻想。那些进去了想出来、出来了又想进去的抱怨也不过是刺猬们注定的孤独在婚姻中的体现。而你能做的,不过是在疼痛和冷漠的逐渐替换中,做一个程度适合自己的选择。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6 08:27 , Processed in 0.06092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