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书虫百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围城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接触围城个时好像是初中还是高中了
  看了几页
  觉得看不下去
  。
  现在回想一下,
  当初的自己是那么的幼稚。
  今年升大三了,
  大二的暑假 再次翻看这本书。
  感觉就是生活的写照。
  
  关于学业
  
  身边有人出国读书,
  花了时间,金钱,但和收获不成正比的。
  混个文凭回来,或买或骗。千古的中国人,
  到今天依然是这样的耍流氓。
  朋友买了个中国驾驶证在加拿大混,
  而事实两边都无车牌。
  对于出国  一直是一个头痛得很的问题
  有看见别人 出国后的自信 乐观 学有所成
  也有 和华人混在一堆。
  妈一语道破我,说我怕辛苦,不想出去读书
  对于留学这个梦,
  时而幻想着 时而恐惧着。
  但不逼一下自己 又怎么知道自己潜力有多少了。
  
  关于婚姻
  
  曾经有个人说 他现在的老婆 不是真正相知相爱相恋 逼于家庭压力草率结的婚。
  但,结婚无须太伟大的爱情。
  最近哥哥 准备结婚
  为婚礼准备着。
  有刻 真的觉得 结婚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
  他的喜与悲 牵动着整家人的心。
  门当户对  其实很有道理。才幸福
  我觉得最理想的人生 便是毕业后一年两结婚。
  但这只是憧憬。
  
  围城  墙内的人想出去 墙外的人想进去。
  婚姻 工作 学业 也如此。人看你好你看人好。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本来想好的书评,被一顿五花肉挤没了,这书读的仿佛没有高潮,像是坐在车上看外边变换的风景,知道一切相似,却又期待下面该是什么,知道一切不同。
  不知道是不是能引起共鸣的书最好,看了一半时便知自己看早了,某些对话还不够段数理解,越是感觉好越是不敢看,像焦急地等待盘子里的五花肉,想吃又怕腌不到时候。
  文字平铺直叙地流畅,没有要抢内容风头的意思,但有些文字游戏很不错,比如“廉耻并不廉,许多人维持它不起”像说书人的评判,恰到好处。对白很精彩,像是钱先生在窥视主角的生活一般,太写实,太精彩了,特别是几处前后有逻辑关系的地方,如果没有原型,真不知道怎样写出来的,方鸿渐和妻子对骂,方说妻子靠娘家,是姑姑的狗,孙小姐对道,方每次工作都是赵先生举荐尔尔,还有最后钟声的描写和感叹,才知道前面方老爷子把钟搬过来不只是陪衬的情节。
  读的时候,感到和《一地鸡毛》表达的“无奈”有重合,又像张爱玲写的故事,人情世故写的透彻(人物对话的尖刻和精彩尤其像),又像红楼梦,对白和见闻可以带读者回到书中的年代,对人物生活和历史背景的还原像是照片一般,作者并不卖弄,甘当记录者。
  关于书名和内容,本来觉得不搭的,读后个人的理解是,一个堂堂留学生,本该没有许多下层人民的辛酸的,却也只是旁的人不知道罢了,但境遇也未单为难他一人,书中所有的人,都有各自的丑陋和委屈,方鸿渐就很好么?学业不精,嫌弃未婚妻,与多个女人关系暧昧,等等。这城也有他围的一份,他构成了别人的生活,别人构成了他的无奈。
  没有读过钱钟书别的书,这是第一本,老先生文化底蕴厚的很,古文中文英文都很好,韩寒的第一本书《三重门》跟这个文风太像了,不能再像了,差别是《三重门》还有编排的痕迹,为了讽刺来编内容,肉多菜少太腻,《围城》就很自然,就是主人公的所见所想,前后联系紧密,一气呵成,如果说小说往往没有生活那样精彩,我就只能说《围城》同生活本身一样精彩。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对于《围城》,我并没有迅速看完,而是每一天看一点。
  
  钱老先生塑造人物形象时,颇费功夫,把握细节,把吝啬、虚伪、鄙夷等人性的弱点描写得淋漓尽致。
  
  开篇便是方鸿渐的情史。鸿渐被甩,接着,因为寂寞,主动对苏小姐示好,致使后来的局面不好收拾。
  
  中篇是方鸿渐和赵辛楣与其他人同去一所国立大学赴任,途中发生的点点滴滴事情,一个对鸿渐来说重要的人物诞生——孙小姐。但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这位相貌不及苏小姐,气质不及唐小姐的女子,会是和鸿渐有羁绊的人物。
  
  看中篇时,我有想弃书的念头。因为,不太喜欢几个大男人在勾心斗角的戏码。
  后来,想了想,这可是《围城》,老早就中外闻名的著作,都看了一大半,怎么也要继续往下。
  
  这样往下看,离开中篇,到了后篇时,觉得甚是有趣。
  有趣的是——方鸿渐竟然和那位他一开始一点都不在乎的孙小姐,产生羁绊。
  
  两人迅速来电,订婚,接着便是结婚。
  
  接下来——
  便是婚姻生活中的种种摩擦,小日子里在不断地重复着争吵,言和,争吵,言和。
  
  孙柔嘉与她的姑母,与她的娘家。
  方鸿渐与他的家庭。
  
  这样两个庞大的支系在不断地相互冲击着。
  
  孙柔嘉和方鸿渐的结合是一个错误。
  
  
  尾声部分,方鸿渐的愤然离去,究其原因是因为孙柔嘉。他们之所以产生羁绊,是因为孙柔嘉耍了心计,为一个男人耍心计,然后使两人在一起,如果孙柔嘉说,因为我喜欢他,所以这样做。好吧,如果是这样,那就应该珍惜。而不是一味地嫉妒,一味地瞧不起,一味地不信任。
  
  而方鸿渐呢?开篇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挺虚伪的男人,后篇呢,他俨然过渡成为疼爱妻子一个。
  
  可以看出,面对妻子的任性,他时时忍让。
  
  但依照方鸿渐的性子,这人让也是有限度的。
  
  加深两人矛盾的是孙柔嘉带来的奶妈。她是一个老实人,并且终于主仆关系——孙柔嘉和她之间。所以,她基本上是不把方鸿渐放在眼里,后来经过孙柔嘉的厉言斥责,才慢慢转变。但,骨子里头那股愚忠劲儿,在方鸿渐一个生气下推了孙柔嘉的胸口,使得孙柔嘉猝不及防地跌落时,她没看到这个经过,只看到结果——孙柔嘉委屈地哭泣。于是以为方鸿渐打妻子了。
  
  她把这丑事告诉了房东,叫房东打电话给孙柔嘉的姑母。
  方鸿渐和孙柔嘉两人都傻眼了。
  方鸿渐自尊心一上来,对孙柔嘉更加痛恨。
  孙柔嘉呢,认为方鸿渐退缩,也不当面斥责佣人。
  
  如此,方鸿渐离开了。
  那时,方鸿渐又变成一个极其落魄的人,身上一分钱都没有的落魄之人。
  在路上,他想,算了,还是回去吧,就算她姑母在,那感情好,打开天窗说亮话,也不怕她。
  
  但是,回去的路上,心里越来越忐忑。
  心里有一个可怕的念头在不断地叫嚣,想要从嗓子眼给跳脱出来,但方鸿渐略带侥幸的心理把它给深深压迫下去。
  
  后来呢。
  举目是混论的场面。
  箱子少了一个。
  房东太太解释孙柔嘉带着佣人回娘家暂住。
  
  方鸿渐一开始是懊悔不已,后来呢,只是无尽地感伤。
  尤其是看着墙上的老挂钟,追溯其几个小时前的状况。
  那时,尚有补救。
  只不过,一切都迟了。
  
  待我再掀开一页。
  已经是结局了。
  那时,我真有点莫名其妙。
  这就完了?
  
  后来想了想,的确,这就完了,余下的,就各自想象去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对于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很早以前就听说过了,但是一直没有机会拜读!最近有点时间将此书看完了,发现没有很理解先生的本意,只是感觉第七章和最后两章,还有方鸿渐在三闾大学的段落比较精彩。也许一本好书是需要经历时间以后才能体会其中的味道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真是人生百态,尽在眼前。
  每个人都有着丑恶的一面。确是没有什么尽善尽美的人物。
  总是对自己不满意、不肯接纳自己。又是何苦为难自己呢、
  感觉自己却是比书中许多人高尚得多,
  有一份宽慰,有一种不一样的观人眼光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真是人生百态,尽在眼前。
  每个人都有着丑恶的一面。确是没有什么尽善尽美的人物。
  总是对自己不满意、不肯接纳自己。又是何苦为难自己呢、
  感觉自己却是比书中许多人高尚得多,
  有一份宽慰,有一种不一样的观人眼光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1 人始终要生活在纠缠之中,方鸿渐在自己的家族和他的第一任夫人的家族中间始终是受到纠缠和限制的,自己很不自由,虽然他能够看到很多的真相,但是还是在其中纠缠痛苦。
  2 荒谬:人是生活在荒谬之中,很多的事情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 这样想起来就感觉到很悲哀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读围城,大半的感觉是方鸿渐住在优雅的阁楼上和小姐们俏皮的说着英文,一脸的城府和傲慢。最近读了一遍发现印象中的故事完全变成了另外的状态。倘若没有恋爱过倘若没有结婚万万是不懂夫妻相处的种种困扰。
  
        
  
         爱情无非就是这个样子,要么被爱时傲慢的奢侈的浪费掉一个人的心,要么疯狂的自我毁灭般炙热地然烧掉,还有要么每日在争吵中看着感情消耗殆尽。。。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文字诙谐,形象生动,功底不凡呐。有好几处把我笑喷了。里面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批判至今都是适用的,中国人在外国喝点洋墨水回来,拿了个洋文凭,整个社会地位都变了;有钱的装矫情,写几首没人看得懂的歪诗,还有一大帮子人来捧场,这个世道以前是这样,现在也还是这样,从来没有改变过,中国人的劣根性就是这样。对外国人极尽奉承,对本国人任意践踏,这一点在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身上极尽明显,其实就是虚伪二字,越有钱有势的人越爱拿腔作调。这本书好似谈爱情,其实全然不是写爱情的庸俗小说,他表现的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社会现象。但爱情方面也写得让人心生悸动。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12-9-4 15:47:12 | 只看该作者
  昨晚熬夜读完了这本书,之后便后悔不迭,自认为怠慢了这本书。这本书情节不似网络小说——大喜大悲,关注情节才最有趣,先生之作,除巧妙的情节外,主人公的言行之后稍稍带过的议论也让人称妙,仿佛故事只是载体,先生字字珠玑的评论才称文章的精华,而情节又是骨干,与议论浑然天成,如同一个知识渊博、精通世事的说书人。
  早年,这本书早已随着文章中对于婚姻准确描述的妙句而家喻户晓,可是如小马过河一般依旧有人淌着婚姻的河过去,有人唏嘘,有人得意,婚姻倒也真落得钱先生所说的哲理里了。有时候看方孙二人的婚后生活,倒也忍不住猜疑,钱先生与杨先生也该有吵闹、怄气、和好、挑逗吧,也许两人也有着想逃出去的想法。呵呵,这些该是些猜忌的话。婚姻有时无需伟大的爱情,我很认同。与其看着浪漫亲切、辉煌灼目的婚姻变为一地鸡毛、柴米油盐,柔顺大方,甜美可爱的女友变为只知柴米、只事洗涮的主妇,还不如找一个适合结婚的人,没有前期的希望,更来不得后期的失望甚至绝望了。
  在角色上,本来不对任何角色抱有喜恶,因为仿佛都有缺憾,都有人性构造中该有的悲哀。鸿渐懦弱,辛楣事故,文纨虚荣,柔嘉庸俗,可是作者似乎偏爱唐晓芙,知识女性,聪明可爱,善解人意,可是在文中也仅出现了几章。可是这个人是真真的在鸿渐生命中留下重重一笔的女人。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6 02:14 , Processed in 0.14362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