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动物凶猛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9-8 19:16
  • 签到天数: 2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他们逃课、泡妞、打群架,他们由于“不必学习那些后来注定要忘掉的无用的知识”而使自身的动物本能获得了空前的解放; 他们深知自己的未来已被框定于固定的范畴之内,所以他们一点也不担心自己的前程。“一切都无须争取,我只要等待,十八岁时自然会轮到我。”因此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就只剩下随处发泄的精力、四处寻找刺激的欲望、自以为是的狂傲、随波逐流漂泊不定的心灵。在“我”的世界里,高氏兄弟是山大王、汪若海是贰臣、于北蓓是狐狸精、米兰是交际花;在“我”的心中,家长令人厌恶、学校无聊乏味,而用钥匙入室窥私或顺手拿走不超过十元钱以上的物品,是一种兴趣爱好。也有发自内心的对异性的迷恋,但这种浪漫的感情最终还是被无法控制的兽欲所吞噬。

    作者简介
      王朔,1958年出生于南京。曾用名王岩。1965-1969年就读于北京翠微小学。1971年就读于北京东门仓小学。1972-1975年就读于北京164中学。1975年借读于太原5种。1976年毕业于东京44中学。1977-1980年在海军北海舰队服役。1977-1980年在海军北海豹舰队服役。1980-1983年在北京医药公司药品批发商店工作。1983年辞职从事自由写作至今。中篇小说:《空中小姐》1984个第2期《当代》,曾改编为电视剧。《浮出海面》1985年第6期《当代》,曾改编为电影。有意大利文译本。

    最新书评    共 6 条

    我上了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堪回首的往事 而总觉的 像长王朔这样 的 是没有道理 心会脆弱的 所以 他才会这样有勇气的去触摸那些过去      当然 这只是我的笑言      哪怕很多时候 主人公说的都是谎言 但创作过程中 肯定真真实实的与过往如镜会晤      所以才在很多时候 不直言述说 用前面的谎言与后面的自我揭穿真相作   为另一种意义上的峰回路转      事实上故事的曲折永远都比梦艰涩      那些豪言壮举没几分胆色 怎敢真刀真枪实施动作      起先看着文章的标题 立刻让我想起了茹毛饮血的时代 难不成是一本描述飞禽走兽的自然科学      之后一字一句的深入 才慢慢体悟到 我对文中主人公的厌恶 就像是对自己的自我厌恶 对人类原始形态的不认同 对肉体相博而取得的胜利      近乎扭曲变态似的热衷 对那种遇过往同仁 依旧下得了手的心狠手辣 反胃作呕      对性的探知甚至将这种探知表面上立为最值得一提的谈资将他奉至高   处 只是想压抑自身原始欲望的丑陋 体现在主人公 后期在对米兰臆想   里拳打脚踢 对她没有道理的满口恶言恶语      同样自身内心的阴暗欲望亦在蓬勃而生 导致最后他跟踪米兰直塌下了   结欲望的一幕      动物凶猛 便是这个意思     详情 发表于 2013-7-21 04:50
    正正正     我曾探着脑袋往窗外哭。    起初泪水奔泻如瀑,就像崩盘的水表的玻璃裂缝里往外蹿出的自来水珠子。    越哭越伤心,越伤心就越难以抑制情绪,鼻涕也哗嗒哗嗒向下坠;鼻涕体积大,又粘糊糊的看着结结实实,就像是尿黄的石头滑滚着掉下去。    那会儿爱开小差,越是认真越易走神,哭腻了我便以此为乐趣,鼻涕和黄痰一块往下使劲坠,落地时“啪”地将一记大耳光子沉甸甸地击在大地的脸上。    我转悲为喜,并且不用为己所不欲而恶施于人的违戒行为担负丝毫行事责任。    我更自诩地认为我有取之无尽吐之不竭的口水,我允着嘴往外喷射蓄力而出的雷电般迅捷的唾液。    而它却在抵触目标的半途中分解成毫无伤力的不计其数的小水沫,最终偏离设定好的准确袭降的位置。    接近成功的的落差灰败败地趴在黏滑的屎坑上伏地冲着我暗笑,我猛然一跃纵身向前踹他,让他尝尝我的小铁拳!    我揣着一肚子愤气恶狠狠地盯着它,它接着坏笑,悠悠忽忽地渐渐变得明亮起来,先是透明得让我看到外头照进的太阳,而后徐徐模糊,周围晕出一坨屎模子的形状。    它长得一双像我的眼睛,并且随着我的目光上下左右地移动。    隐约中它又对我使坏地笑,仿佛成了面镜子。    而我就是影象里的那坨粪屎,并且长不得一只手脚。一股浑水破镜而出,如同洪涝里从坡头涌下的河水,肆无忌惮地将我冲走。    我抽抽嗒嗒,边游边绝望地无声饮泣。        详情 发表于 2013-7-23 18:10
    Leelee    不得不说,王朔的文字魅力来自于他本人。全文毫无浮夸的讲述,像是王朔本人亲口对你娓娓道来。那些被藏在文字背后有关于青春的片段,掺杂着作者对年少轻狂的希冀跃然纸上。   或许在很多人的青年时代,都有那么一个叫做米兰的姑娘。开始你觉得她仙女般冰清玉洁遥不可及,后来你发现她只是擅用心机风流成性的小婊子。你无限鄙视她却又为她真实的存在而欢欣鼓舞。你成为了她最亲密的伙伴,甚至你想当然的以为自己看透了她,厌倦了她,却又发现她深不可测的背景和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终于有一天,她毫无征兆的转身消失在你的生活里,决绝无情却带走你的依依眷恋。   每一代人的青春里总是充斥着被压抑的反叛、暴力与性,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群无所事事的少年试图寻找释放的出口,上演出一幕幕疯狂的闹剧。青春的珍贵便在于当你意识到她的重要时她已悄然逝去,最美好的时光在虚度中彰显其价值。回忆便成了青春最好的凭吊。那些未完成的英雄梦想,那些手足无措青涩怯懦的囧样,一并在记忆里幻化成对青春的怀念。     详情 发表于 2013-7-28 22:54
    仰望ぜ    这不是书评,只是闲下来想发发牢骚。      老实说,前天半夜读完这本书,脑子晕晕乎乎的,总觉得这书跟《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套路一样一样的,一帮生机勃勃荷尔蒙旺盛劲儿没处使的小男生,一个漂亮又带点风骚的姑娘,发生点莫名其妙暗恋歪歪日后以便叼着烟斗拍着大腿摇头啧啧又带着点得意的故事。作为一个对五月天的歌没有任何共鸣,被某人吐槽“因为我没有青春”的人,好吧,我的确没有什么大起大落叛逆残酷的青春,也就初中经常叫嚣着“人不轻狂枉少年”,上课和人讲话传小纸条,一点不给爸爸的同事老师们面子,惹事被叫到办公室罚站还拼命逗周围同学们笑,让班主任气不打一处来。以至我娘现在还经常在我耳边絮叨“你初中班主任当时对你的评价就是,每天跟在做梦一样,不晓得你脑壳头在想些啥子。”然后这么一个我高中又光顾着死读书去了。于是一个战战兢兢好学生当了二十年的女生,看这种题材的小说,除了欣赏酣畅淋漓的文字,那种荷尔蒙的味道,也只是气若游丝了。      厚颜无耻的把这篇日记挂到这本小说后面,也只是今天想到的,也是小说里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我从来没见过像文字这么喜爱自我表现和撒谎成性的东西!”   他说:“我想说真话的愿望有多强烈,我所受到文字干扰便有多大。我悲哀地发现,从技术上我就无法还原真实。我所使用的每一个词语涵义都超过我想表述的具体感受,即便是最准确的一个形容词,在为我所用时也保留了它对其它事物的涵意,就像一个帽子,就算是按照你头的尺寸订制的,也总在你头上留下微小的缝隙。这些缝隙累积起来,便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空间,把我和事实本身远远隔开,自成一家天地。”      你指望通过文字去触摸一个人吗?一定是徒劳。   我曾经多么渴望被人理解,或者仅仅是了解也罢。那时把博客地址告知每一个关系好的人,并对每一个试图了解我的人说“想了解我?先去把我那几百篇日志翻完吧。”;我在博客主页黑漆漆的背景上用鲜红的字体居中显示了一段自我简介,短短十几行,每一句话都是两个极端的自我,我绞尽脑汁的把自己层层剖析,只求理解。   我成功了吗?他们向我诉说着对我的看法,我的内心却惊恐的尖叫,“不,那不是我。”又或者有人理解了那么一部分,我却又惴惴不安“你们看到的只是一个部分的我,我还有好多好多地方你们没有看到,怎么办?”   还好,现在的我早已经没有这个需求。         我在QQ空间和熟人分享生活,在tencent weibo发发牢骚,在豆瓣读读书看看电影,在点点说点真话。窃以为这是我的四个面,然而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立体的我了吗?      说到这里,又不得不提到《亲密关系》中关于“印象管理”的观点:“我们经常会试着控制别人得到的关于我们的信息。我们谨慎的选择词句、穿衣、所处的环境,甚至交友来体现某一种公众形象。我们经常以习惯性的、在过去能引起所想要的反应的方式行事。 我们总是在进行着印象管理,试图影响别人对我们的印象。”   生活尚是如此,更何况文字,而且是互联网上,每一双不同的手通过冷冰冰的键盘敲出的整齐划一的方块字?   我一直相信,我能看到的,都是假象。如同那句著名的话“如果你听懂了我的每一句话,那你一定误解了我。”      很多时候想要做到绝对客观,绝对理性,评价一件事情,做一个决策,却忽略了一个事实:我所存在的这个世界,我的想法,我的一举一动,都被一些微不可见如同漂浮在空中的灰尘一样的因素牵制着。      还是以点点为例。刚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人写给自己看的呓语,三言两语也罢长篇流水账也罢,只要写出来总像是了了一桩心事。而之后萍水相逢的陌生人,虽然带来了不少愉悦,结交了朋友,但一旦有了观众,自己就无法脱掉戏服。我知道自己不需要在意别人的看法,但诸如“总是写自己的小情绪别人会不会厌烦?”“拍了好看的照片要不要分享一下?”这样的想法总是会冒出来。我知道别人根本不在意我,但却有一种想要“呈现某种样子的自我”的意愿,并且是无法控制的。所以当一个小朋友关心的发私信问我怎么很久不更新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我在慰藉之余更有小小的厌烦与懊恼:这原本是我一个人的事,为什么要根据别人的反应来行动?      “语言很多时候是假的。”他说,“一起经历过的事情才是真的。”   一切问题,都不能被文字解决。   如同以上文字,只是在一个难捱的夜晚,试图梳理逻辑却让之更为混乱的产物罢了。并且当我通读一遍,还是发现,每一句话都不是我想要表达的意思,或者说,仅仅是我想“表达”的意思。:)  详情 发表于 2013-7-29 18:48
    tadoo     这是第二次读了。有些地方,只看前几个字就想起了后面的事件,有些地方则很是陌生。还有初读此书时的种种情景、当时的想法和心情,一起闪现脑中。时光交错,很微妙的感觉。    在后面,作者颠覆了前面的故事,道出了另一种真相,然后又接着叙述。对于那一段对记忆的怀疑,我也很有体会,因为我的记忆中就有自己臆造的情景,虽然理智告诉我这是捏造的,可情感上却是那么生动真实、栩栩如生,犹如真的发生过一般。    哪个才是真的?有没有真实?真实的评判依据或者坐标是什么?我们真的可以触碰真实吗?    人是否是凭自身的独特经历而迥异于他人、成就自我的呢?如果失去了记忆,那我还是不是我?        详情 发表于 2013-8-2 13:06
    木木     曾经尤其是初中时候很以自己总是遵守学校纪律为荣,即使那样子是那么的死气沉沉。总带着那作为年级成绩第一的顾盼自雄的倜傥劲儿看着那些所谓的顽劣生。看了此书后,对那些敢于向老师挑衅,喝酒、抽烟的学生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那时的我被迫陷入和自己的志趣相冲突的庸碌无畏的生活,还自以为豪的认为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现在,我还是继续浪费着我的青春无计可施。    找借口是由于受到压力,本能选择妥协和顺从,宁肯采取阳奉阴违的手段也不敢挺身站出来说不!尤其是现在,唯唯诺诺和导师说着:是,恩。我也懒得去寻求他的理解,相安无事的唯一办法就是欺骗,然后我就毕业了。我在一种势力面前低了头,毕业后我还是会在其余势力面前低头的。我知道自己这样任其发展下去所谓的正经学业一定一事无成。但是也累了,那么多年做个乖乖的好学生样子。只是让我有难以排遣的寂寥心情和压抑不住无处发泄的激情。渐渐激情冷却,麻木产生,堕入乖戾的道路。手到之处,皆是一片温情脉脉的空虚。周围没有是沉甸甸、柔韧的存在,聚散无形,一把抓去,又眼睁睁看着它们从指缝中泄出,溜走。    “我”对米兰的感情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是他的真实与米兰的状况,和他想像的他们丰富的交往。看了作者描述长篇大幅都是假的,虚构出来的,但是这丝毫没有改变对这个小说的浓厚兴趣。不管米兰是否存在,是个过客匆匆路过作者人生,想象可以营造美好的一切。  详情 发表于 2013-8-15 22:21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10 07:45 , Processed in 0.242954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