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70|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量子江湖·燕子坞(上)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11:05: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量子江湖》中,武功不再是幻想,而是可以理论化、量化、实验化的科学产物。支撑武学的理论基础就是“黄裳—张三丰理论体系”,但又存在着三个无法解释的强大武功:降龙掌法、六脉神剑与凌波微步。这足以撼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763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0 16:51:45 | 只看该作者
          《量子江湖之燕子坞》,陈怅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年10月第1版。
          传统武侠衰落已经是不争事实。尽管笑傲江湖还会一遍遍拍下去,但金古梁温黄只会留在我们这代人的情怀里。对新版的笑傲,新一代人不会去计较,我们也不会计较,但理由不同。
          但于传统之外另辟蹊径,却不妨碍延续武侠一脉。传统武学便如作者书中的黄裳-张三丰武学体系,已臻完备,若要再开天地,只有在体系之外。于是,便有了量子武学、相对武学这些别开生面之词。
      概念很重要,想象力则更重要。只有辅以引人情节,新概念才会活起来。按作者设定,量子江湖有七部,燕子坞只是第一部,而在落笔之时,结局已经无疑。若七部出齐,应在大陆新武侠中有一席之地吧。
      最近读的书好象很轻松。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0 23:10:48 | 只看该作者
  后金庸时代的武侠创新
  
      经历了金庸古龙时代的辉煌,武侠文学似乎渐归于沉寂。武侠迷不免会感慨,金庸等人已将这种小说类型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后人再难超越了。
      类型文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如果没有还珠楼主、王度庐的出现,武侠也许还跳不出清代侠义小说的格局;如果没有梁羽生、查良镛,也许就难以成就新武侠的繁荣。新武侠之后,武侠小说还有创新的空间吗?
      2012年,一部受到读者追捧的小说——陈怅的《量子江湖》——给出了一个乐观的回答。
      故事发生的时代大约是现当代,这时候的中国,虽然仍是皇朝统治,但社会却已过渡到了准现代形态:少林、武当等门派变成了体制化的高校,年轻人在不同科系里学习,选修“内力原理”、“招式优化概论”之类课程,平时读的是《武林日报》、《江湖周刊》等报刊。故事的主角周远是燕子坞武术学院一名平凡的男生,因为决定内力生成的“丹田通径”十分狭小,无法习练武功,无奈选择了武术理论系就读。在峨眉女校武术代表团前来燕子坞访问交流前夕,周远意外救了一个神秘的峨眉女生,由此发现了诸多秘密和阴谋,开始了一场千回百转的历险……这样的背景设置,令人耳目一新。
      小说的第二个创新之处是对武学世界的全新设置。北宋神宗年间,《九阴真经》的作者黄裳第一次对内力的本质作出了说明。元至正年间,张三丰发表了他划时代的巨著《武学原理》,书中提出的“三丰公式”可以解释几乎所有的武功现象。在“黄裳-张三丰理论体系”建立之后,武学已在托马斯库恩所谓的“常规科学”阶段发展了数百年,似乎一切问题已被穷尽(这类似于“牛顿力学”建立之后,物理学界的情形)。但有三种武功——降龙十八掌、六脉神剑与凌波微步——是现有理论无法解释的,它们被称为当代武学晴朗天空中的“三朵乌云”(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物理学史在20世纪初亦遭遇了“两朵乌云”——即经典物理学在解释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和黑体辐射问题时遇到了困难)。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很显然,“武学革命”(就像“科学革命”)即将爆发,“相对武学”和“量子武学”将创立。至于周远是因为少时读了长篇报告文学《张三丰猜想——武学皇冠上的明珠》,才萌发研究武学理论之志的,显然对应于科学史上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周远在布郎屋观察到灰尘在空气中的“布郎运动”而顿悟到量子概念,则对应于科学史上“布朗运动”的发现……就这样,《量子江湖》通过对科学史的戏仿,重构了武学史,建立了新的武学体系,使书中的打斗场面新意十足,引人入胜。
      《量子江湖》不是凭空产生的,它至少受益于以下三者:一是金庸武侠系列(小说大量征引了金庸作品的典故),二是《哈利波特》(比如故事的学院背景),三是物理学史。第一个方面体现了它对传统的继承,第三个方面则体现了它的创新性。
      人们有时候不太看得起武侠小说这样的类型文学是有道理的。类型小说总是用程式化的叙事手法和语言,讲述一个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的故事——就像食材和配方都已准备妥当,按部就班操作,总可以做出一桌不错的菜(虽然厨师厨艺的高下仍影响到饭菜的美味程度)。因此,任何一部类型小说,因袭、重复的成分总是占了绝大比例,而创新、出奇之处是很少的。但也正因此,创新格外珍贵。借用陈平原的话就是:
     
      所谓具有开创意义的优秀作品,很可能不过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旧”,加上百分之一的“新”;可正是这百分之一的“新”改变了作品的质,实现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量子江湖》从物理学史受到启发,把虚幻的武功转化为可以用数学进行论证、用实验予以验证的“新科学”,在武侠框架下重演现代物理学发展史,就可以说是改变“作品的质”的“百分之一的‘新’”吧。——这百分之九十九与百分之一的关系,在我看来正是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不同于革命,革命需要砸烂传统,而创新不需要,相反,它需要在绝大程度上尊重传统。
      据说,《量子江湖》的作者陈怅在美国留学时学的是金融工程专业,毕业后从事金融业衍生品定价模型的研究验证工作。由于次贷危机的发生,他才有空闲去构思这部小说。我想这是好事,搞金融产品的创新可能会为祸甚烈,而搞武侠小说的创新至少是无害的。这也告诉世人,不是所有的创新都是好的。人类有些创新,假如没有发生也许更好呢。
      2012年我们还见证了另一部充满新意的武侠作品的出现,这就是新垣平的《剑桥倚天屠龙史》。从书名就可以看出,它是对“剑桥中国史系列”的戏仿。它征引《元史》、《明史》、《元代农民战争史料汇编》、《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陈垣学术论文集》等各种文献,还有很多子虚乌有、在谷歌都搜不到的著作,结合查良镛教授的《天之剑和龙之刀》(The Heaven Sword and Dragon Saber),不但勾勒出从南宋后期到明朝创立这一时期武林的历史(不是武林外传,而是江湖正史),而且颠覆了我们对那近两百年间的中国历史的认识。
      《量子江湖》的新意在于把物理学史转换为武侠小说,而《剑桥倚天屠龙史》的新意则在于把武侠小说转换为历史学专著。“再版后记”说该书是“一部伪装成学术论著的同人幻想小说”,则它伪装得太像了,其对汉学家口吻(包括翻译腔)惟妙惟肖的模仿让人忍俊不禁;又说它是“以解构主义方式书写虚构历史的尝试”,则它既解构了金庸的小说,也构成了对当代学术的反讽。
      这让人想起著名的“索卡尔事件”。1996年,美国纽约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艾伦索卡尔给后现代研究的重镇《社会文本》杂志写了一篇论文《超越界线︰走向量子引力的超形式的解释学》。据称,这是一篇讨论“后现代哲学以及20世纪物理学的政治蕴涵”的学术文章。该文形式上中规中矩,符合规范,参考文献、注释等一应俱全,《社会文本》的几位副主编一致认为它具有相当水准,并将其发表。不料索卡尔几周后在媒体上声明,该文是有意模仿后现代行话而炮制出来的一篇“伪装的”学术论文(所谓“诈文”),他这样做是为了揭露后现代学术乃是一种泡沫学术。“索卡尔事件”经《纽约时报》等媒体作为一起丑闻报道后,震惊了学界内外。虽然这一事件本身颇多争议,但其警示意义则非常明显。
      《剑桥倚天屠龙史》正是一个“索卡尔式”的文本,它通过武侠写作的创新告诉我们的或许是:我们今天的学术有多少是泡沫学术!我们所谓的学术创新有多少是伪创新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7-28 12:34:00 | 只看该作者
    虽然很久以前就看到过这一系书的名号(当时还看到有人将之与《剑桥倚天屠龙史》并称为两大奇书),但直到上周在书城里看到这套书(同时看到的还有传奇中的传奇《克苏鲁神话》上下两本,世界三大悬疑惊悚大师合力打造的传奇哦,几乎当今所有奇幻魔幻小说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出渊源,而且要论史诗巨作,现代所有史诗巨作在它面前都要下跪叩拜了吧),这才打算一睹其芳容。
    而要看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如若要将物理和武学结合,这件事本身就如同柔和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一般,充满了神秘感。
  
    当然了,要论物理和武学的结合,这本书绝对算不上是创新。要论这方面的鼻祖,大概可以追溯到我初中时候看的台湾国立科技大学理论物理系毕业生莫仁的《无元世纪》系列的《星战英雄》与《星路迷踪》这两部了吧——这一系列的一个重大意义在于,国内网络玄幻界,特别是修真一系,基本可以认为开创于斯,虽然整个大流脉更早可以追溯到黄易,但说莫仁是这方面的一面旗帜应该不为过。莫仁之后的嫡系,总喜欢用一套貌似很严谨的理论来解释何为修真,以至于莫仁自己在此后的无元世纪系列里都放弃了这一做法(不过在别的系列,比如异世系列,却还是在如此而作)。
    所以,在初看到《量子江湖》的介绍时,脑中所想的便是这样的一种修真书。
    尤其,当下网络里修真泛滥,现实里玄幻肆虐,所以自然而然会将这两者的种种缺点整合在一起,于是对这一量子武学的前景就不看好了。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其实很多书名都会不自觉地从眼前飞过。比如《蜀山传》(在某些事件上闪回到未来的大结局,这点是《蜀山传》系列的一个特点),比如《钢之炼金术师·动画版》(看到最后李天道的终极计划,一瞬间就想到了《钢炼》里的贤人之石,帮人造人们不断轮回),金庸的就不说了,特别是《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周远在某些程度上比张无忌还要木纳。张无忌至少知道什么时候不应该冒傻气,周远却能在赞美女主的时候提出并论证黄金分割率……),然后是很久以前看到的现代武侠小说(大概主要是从还珠楼主算起的吧)颠之不破的烂俗规律集(最著名的三条定律都被一一应验了:1,跳下山崖必不死;2,隐士高人为授书;3,男主偶得旷世功)。而且小说里的网络小说风格其实还是很突出的(最突出的就是几乎所有网络小说里男主/女主都会萌发一种无论如何都要保护女主/男主周全的几乎变态的心理诉求并一一化作行动),虽然相比港漫故事流程来说已经正常多了,但我相信在某些程度上作者(据说是华尔街金融从业者,也是国内英语培训机构Boss之一)还是有着港漫里故事边写边出一气呵成所导致的流弊,那就是这里设下一个包袱,后来却打算用别的手法来抖。
    但相比这些手法来说,有一个问题确实我个人认为最致命的。
  
    这事要从推理小说说开去。
    好的推理小说是怎么样的?那就是作者和读者其实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随着剧情的铺展,线索的积累,作者和读者将面临相同的谜题各自解答,并最终在智力上一绝高下。
    所以日本推理大师我孙子(不是骂人,他真的叫“我孙子”,我孙子武丸,当然,是笔名)就认为东野大神的《X》不是本格推理,而且一般的本格推理界都不会认为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系列是上品——不过大家对阿婆的书还是保持一致的认可的,尤其是暴风雪山庄开山巨作《无人生还》。
    回到量子江湖,上述问题就表现在:周远在后半部分利用高超算学所看穿的诡计与谜题,事实上对于读者来说只有干瞪眼的份。
    当然,武侠不是推理,所以干瞪眼本身其实没什么可批判的,但可批判的是后期周远的形象已经接近福尔摩斯去养蜜蜂前的状态了(这里的典故是这样的:福尔摩斯最后不但侦探,去了伦敦近郊养蜂,还写了不少书,这些都是在《最后一案》之后借华生之口而说的。而在此之前,便是柯南道尔创造的福尔摩斯系列的后半程,这个阶段的福尔摩斯探案基本不是靠推理,而是靠直觉。虽然就本格推理论,即便是《血字研究》与《四签名》时期的福尔摩斯也不是单单的推理,而是刑侦大于推理,但后期基本可说是纯直觉的臆想了,让人想到了清凉院流水的JDC系列之不知火翁,以及JDC之首)。
    因此,给人的感觉,是后半期的周远已经不是人了,而是神,一个被江户川柯南以及被作者二重附身的神,总能知道谜题的答案,通过常人无法承受的一雷闪(大家还记得柯南君每期一次的摸电门么?而且,对比柯南与金田一,就可以更多地感受到我孙子对东野的看法了)而获知了真相。
    这可以说是本书后半程暴露出的最大问题吧——这也是我说这本书里网络小说风格明显的一个原因。
  
    如果进一步抛开手法,仅就叙事来说,本文里多线并进,也是时下最流行的写作手法——话说以前看金庸的时候,大多数时候都还不是多线并进的,也就《天龙》算是如此,因为主角有三人。《笑傲》基本就是跟着男主一路走,《雕儿三部曲》里也基本是跟着主角(郭靖、杨过、张无忌)一路走,很少走岔路。
    古龙不熟悉,不过记忆里似乎直到最近这几年,多线并进的叙事方式才开始成为一种主流。
    这种多线并进的好处,就是每到一个悬念被提出的时候,立刻就切线了,给读者留下了心痒,胃口被吊起老高,只能且听下回分解。
    这在两种形式的故事叙述中最常见,一类就是网络小说,以一贴一贴的形式发送,这种多线并进来置悬的方式是最常用的;另一类就是以港漫、日漫为代表的漫画(美漫的期刊连载形式不是很熟,不过以前看DC的《极暗之夜》,也就是零点危机、无尽危机倒计时后的一小高潮,的时候并没有发现DC的连载漫画有港漫那么明显的多线并进风格,虽然DC里英雄众多,不过这里的多线并进并不是太明显,至少不是为了置悬而设。不过当港漫武侠剧鼎盛的上一个次世代,日漫里的叙事视角却是老老实实地跟着主角走,并无多线并进的情况,比如盛极的《龙珠》、《圣斗士》、《幽游》、《北斗神拳》等,以及当时国产仿日风的《小山日记》、《雪椰》等),以及美剧、英剧为代表的情节剧(区别于肥皂剧与情景剧)。
    比如《神兵玄奇》,里面第一部中的多线并进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了,而且基本每次都会在一个高潮涌起到屌爆的刹那,告诉你且听下回分解。
    日漫里的《火影》也是如此(话说佐助的酱油是要打成陈醋才罢休么?)。
    美剧就更不用说了,以《Lost》和《24小时》为代表,每集末尾的鼓点总是那么地让人悬心与杀心并起。
    这种叙事手法,从上述举例可以看出,显而易见地就是为要一段段挤牙膏发文的作者与编剧们所预留的,而且也是最符合当今商业模式的一种编故事手法。
    对于静心作书的文匠来说,过多的多线并进与置悬往往会打断自己的思路,所以除非对故事的掌控游刃有余,不然不会如此冒险——比如港漫,多线并进的一个缺点就是你会发现一些人一些事前后似乎脱节了,某些人某些事似乎被作者给遗忘了,后来才被从垃圾桶里捡回来。而且这也是上一个次世代的港漫日漫里主角无限制升级的一个祸首(话说美漫里大公司有胆量定期不定期地来一次重置,这和以黄玉郎为首的港漫重绘有不同也有相同,又是一个不错的研究对象——我以前用了N个月研究过当代漫画与古代神话的体系对比,所以这一现象说不定也可以对应到古代神话体系中的某些现象)。
    就本文来说,作为以天涯论坛仗剑版为根的网络小说,自然而然地,采用多线并进与置悬的方式,是最自然的小说开发模式。反之,如果说作者是自己一个人闷头写,不顾他人,那么就很可能不走这种叙事模式了——然后结合现在包括SFW在内,很多新小说都越来越走多线并进之路,可见,网络对现实的冲击绝非大家所认为的那么“显而易见”,正在从思考方式,乃至交流方式入手,从底层改写人脑的驱动(再度推荐那本《语言是如何规范思考》)。作为思考,同样是“一贴一贴挤牙膏”的创作方式,金庸等人的很多小说都是在报刊上连载而成的,和现代在网络上连载而成属同种性质,但为何金庸们的小说并无过多这种多线并进呢?这里就不得不再提一下莱姆与他的《宇宙演化新论》了。
  
    然后是说最主要的,故事。
    讲故事,是小说的核心。
    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来说,即便用相同的叙事手法,由于措辞的不同的,节奏的不同,得到的效果也会不同——有人可以光用念数字,将听众念哭,你行吗?(有看过放慢一倍的《江南丝带舞》吗?各种爆笑哦~~)
    最近就在构思一个“登山计划”,即将一些小说,在保持剧情、人物、事件等等关键因素都不变的情况下,重写一遍,这也算是一种元小说创作与二次开发了(为何叫“登山”?翻翻东野大神的《X》去吧)。
    一个故事的好坏,除了这件事情本身,说故事的人对这个故事的把控也是很关键的。
    对于《量子江湖·燕子坞》的故事,其实其本身在抛开所有装饰性雕琢后,还是很简单也是很传统的(下面是剧透,自读党情绕行)——
    经过数十年的平静,江湖上再起波澜,而原本平平无奇的男主则在波澜将起之际与女主邂逅,引发了一连串的奇遇,无意之中领悟了全新的武学,获得了传说中的武林秘笈,揭露了当年的阴谋(这几个基本都是武侠小说的定势),最后以魔教当世转世教主的身份,与前任教主的转生体对决,付出巨大代价的情况下获胜——这个结局和传统的不非常一致,不过整体来说还是很符合传统武侠剧本的。
    而奇遇的过程,也和经典的武侠套路相符,都可以看作是RPG游戏,遇到了很多NPC,完成一系列任务,获得装备奖励。
    当然,要弄出一个完全突破如上套路的故事本也不容易,不过记得当年看的《风云·九天凤舞》便很不寻常,故事始于无名中了凤舞箭,激战之下失忆(让人想到了琼瑶阿姨……),随后和凤舞生活在一起。
    而在如此传统的剧情线索下,让人们保持旺盛的阅读心的,就在于故事中不断涌现的小悬疑,与贯穿始终的大谜团——这也是置悬的主要作用。
    几个大谜团,其实到了故事结束也还没有被完全解释,但随着周远在回生草作用下的百倍功力大放送一条金龙叼走爹的完美收官音,所有被留下的谜团在这凄美的诀别面前已经不重要了——何况还有下一部《姑苏城》言明在等呢。
    对于物理来说,这里留下的最大谜团就是以广义相对论为代表的魔教武学(可以猜到,这套武学应该是始自慕容复从斗转星移中领悟到的《慕容家属》第二册,而后前某代魔教时期被发展为明教的乾坤大挪移。现魔教两长老的武学可以看作是“时滞”,而乾坤大挪移是“空移”,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如果真按照广义相对论的角度而论的话)到底会带来多大的惊喜。
    事实上,周远所悟的量子武学的故事可以说只开了个头,而且在这第一部的故事中,这量子武学除了内力激发显了个量子性,别的地方和传统武学并无不同,因此虽然作者言明六脉神剑与凌波微步可追溯到量子武学,但如果只是内力发作不同的话,就没多少看头了。
    因此,这个第一部的结尾可以说让人对在未来六部里量子与相对论在经典物理与武理世界里的冲撞有了很高的期待——希望不要落空。
    拉回到故事线里,其实最错综的部分在于前代魔教、现代魔教、武林与朝廷之间的关系,这让人想到了《笑傲江湖》(而人物个性与命运则让人想到了《倚天屠龙》,但个人希望后来的发展会是《天龙八部》)。结合颇具现代感的关系设定(比如武当会议与华山备忘录,这些都蕴含了一定量的现代政治体系结构),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事实上,金庸先生应该是打算保持古代的古味,所以并不将这些现代元素以显式基因的方式植入,否则以上个世纪大陆所发生的事情,以及香港与大陆的关系,小说中的武林与朝廷的定位,金庸想写的话实在实在是太容易了(想到了金庸作为《明报》Boss考核后来的国际边缘危机大师薛理泰的那些问题了)。
    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境界上的差异——金庸从人物的内心深处,从行动的根本动机的考量,从面对抉择时舍取的权衡上,让这些古人拥有了现代的灵魂,从而让读者们可以产生共鸣,并进而引发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当然,有没有思考其实是读者的事,但高明的作者则为读者提供了契机)。而如果等级不够,则只是形式上的旧酒新瓶。
    另一个让故事有吸引力的,就是随着故事的发展,男女主人公关系的进展。
    这方面的设置其实是非常校园青春剧的,但后期男主周远的形象已经有点不那么学生味了,这倒不是因为他成了魔教转世教主,而是作者将他写得太神了,这种不真实感就好比你一口气从柯南M1看到M16,看着柯南君逐渐成神,于是也就逐渐对CM系列不报希望了。
    从人物设置来说,前期各人物的形象其实都很不错,但后期几个配角完全走了配角路,而周远成神了,王素倒是一如既往地形象鲜明,不过也如作者自己所说,在涉及到周远的问题上变得很无脑。杨冰川教授、两位魔教长老以及前教主李天道的形象倒是很不错,因为他们在后期戏份才重。最让人感到惋惜的是燕子坞高材生周云松,活生生地被主角光环给断送了,前期完全没戏,中期直接消失,后期虽然略有挽回,但遇到的是主角光环全开的周远,于是成了各种垫脚石。
    这点可以看作是作者对人物塑造还是没太多经验,所以在戏份拿捏上不够——哪怕是龙套,就几个镜头,也可以将人物的性格彰显出来,只要作者/导演对角色塑造的功力足够,或者演员抢戏本领够强——大家还记得陈佩斯么?
    不过,在故事的几个地方,已经可以看出作者已经对戏份安排很用心思了,只不过还是差了那么几口气。
  
    临最后了,来谈谈这本书的映射方面。
    本书最大的映射,恐怕就是物理了。然后书中无处不在的现代感,又让人可以从某些地方看到当今——最明显的就是周远与好友武林史博士备选张赛的聊天,张赛道“要想成为侠客,很容易,掉一次悬崖,拿一本武林秘笈,泡一个绝世美女,杀一个江湖魔头”。这其实已经可以看作是作者对武侠小说的一种嘲讽了,只不过最后无奈地发现,作者自己也落入了自己所嘲的死胡同,周远把这四大烂疮一次性都占了——这让人不禁开始发问,难道武侠小说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大局已被钉死,只剩下噱头有搞头了吗?
    当然,在这种武侠末路论的营造方面,现代国产(包括港产与台产)武侠剧可谓功不可没,基本所有武侠剧,除了服饰人名不同,别的完全一样。
    这种模式化批量生产基本已经可以看作是国产任何一种东西的通用模式了——你出iPhone,我满大街各厂商都山寨iPhone;你出情景剧,我各种垃圾情景剧齐上阵;你出WOW,我各种无脑刷怪网游腻不死你;你写仙剑奇侠,我各种公羊先生模式日夜兼程地不断给你剑侠。
    尤其是当我发现书城里最大宗的居然是从网游改编的连载魔幻小说大部头——单机RPG的话也就忍了啊!
    可以说,在当今这种浮躁的社会与商业生态圈内,能够生存下来的盈利模式就只有这一种了,别无他途——当然,你如果已经钱赚得毫无概念与快感了,打算给自己立个贞洁牌坊玩,那是你的个人私事。
    所以,浮躁的社会只能给出山寨流水线工厂,而这种山寨流水线工厂也只能生产日益呆板老化的迎合之作,而这些迎合之作则加速了文化与积淀的分崩离析,最后文化与积淀的风化则只能带来更浮躁的社会与更浮躁的人。最后,一群外表时尚的丧尸过着螺丝钉一般的生活,蹉跎着何时才能付完房款,养育出畸形的下一代。
    你可以认为你不是如此,社会不是如此,但怎奈何事实就是如此。尤其是当教育界也已经在这条充满G病毒与T病毒的双鱼大道(还记得链接双鱼宫与教皇厅的那条玫瑰之路么?)上疾驰许久的当下,不想丧尸化,和希冀武学真有可能一样,只是一种充盈着欢愉的稀梦,如果没有如果电话亭(还记得哆啦A梦的《魔法世界大冒险》么?),就只能如我笔下的角色一般,睁眼说:我每天都活着醒来,然后死着度过一整天。
    仰天叹霾无终日,一阵秋雨一阵凉。
    沉重的话题先放放,继续说这量子江湖的映射。
    作者貌似对当今物理界还是有一定认识的。
    我的几个物理圈子的人基本的共识,就是理论物理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当然,在LHC喂出数据的那几天,理论物理仿佛貌似又死灰复燃了,但后来定睛一看,哦,原来是回光返照。
    这倒不是说搞理论没前途了,而是说,搞理论物理已经没什么前途了。
    比如,现在搞理论的话,大家都会考虑凝聚态,这是一个热门。这就好比书中最热的是剑术系,而理论武学则已经式微。而在十几年或者几十年前,真正的天才们所考虑的则都是理论物理,这就好比书中各大镖局帮派在十几年前都会高薪聘用理论武学毕业生一样。
    这可以是一门学科已经走入了成熟期的信号,所以来自理论的创造力已经下降,而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开始火热。从正常的行业与科技发展来说,这都是好的信号,只不过作为转型,苦了那些以理论为乐趣的人们。
    但在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市场过于浮躁与急功近利的信号,说白了就是社会开始倾向于浮华,从而步入了巴比伦之宴一般的自毁(话说新巴比伦王国,每天晚上的宴会都是真正的酒池肉林,王公贵族们甚至会备好泻药,以便参加第二轮甚至第三轮的夜宴,直至整个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完全沙化)。
    以当今美国和物理界来说,理论物理的确已经走到了一个高原站,但美国(当然中国就更别说了)在就业与失业压力下的市场紧致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经济退化之后,国会已经很难再批闲钱给那些(或者应该说吾辈)自命清高的学者们玩那些高昂而无用的自慰玩具了(话说从背后看一位正在埋头搞实验的白袍学者,从某些方面来看,的确有一种正在玩自慰玩具的背影感……)。更何况理论玩家们对玩具的要求越来越变态,这场挂着“关系人类文明延续”之牌的小众游戏已经是越来越让人承受不起了。而离开了那些玩具,理论学家们已经陷入了古希腊式思辨与死辩的古朴年代,说是走到末路,更可以说是走入自己搭建的自焚小屋。
    无论如何,这种现状在小说中也有掠影一般的呈现——文首与文末,周远都会去考虑自己的毕业就业问题,而那些剑术、刀术、暗器与药理的毕业生,则非常逍遥自在——也所以张赛最后去给八卦杂志《武林传奇》当娱记了,这不免让人想到了那本著名的,《金融市场里的路径积分》。
    从这里可以看出,武侠小说可以说是成人的童话,甚至应该说所有的幻想小说都是成人的童话。
    在这个童话的世界了,理论武学迎来了新的春天——周远的量子武学,以及慕容的相对武学。而在现实世界中,你说理论物理要迎来新的春天,就个人来看,啧啧啧,还是洗洗睡吧——LHC无论是否证明或者证伪Higgs、SUSY以及XD(额外维),都意味着理论物理从业者们有一大堆活要干了,但要注意的是,夕阳产业也是有一大堆活要干的,其工作量往往比蓝海产业高出几个数量级。但问题是,夕阳是终究要落山的,而蓝海则还有迎接霞辉的时日。
    除了物理与社会,小说中由于量子与相对论的引入,不可避免地牵扯到了自由意志与宿命论——尤其,慕容复用相对武学打开时间之门,一窥千年历史而写就的《慕容家属》第一册,为周远的命运挂上了一个充满坎坷的铭牌。而作为魔教当世教主,也是魔教最后一任教主,周远则在命运的安排中挣扎这自己的自由意志。
    这里的宿命论可以说是相对论将来自古典时期的拉普拉斯机械宿命论的极致放大,而自由意志的存在又是对宿命论的最直接挑战。
    这些问题本也可以说是一些极上乘的哲学问题(还记得那著名的门卫三问吗?),但作者对此的作答却只能说是武学切磋,点到为止。
    就本质上来说,如果允许存在类时闭曲线(丘成桐教授曾经证明过,在一类正能量约定下,物理不允许类时闭曲线的存在。但要知道的是,正能量约定其实有很多种不同版本。就好比当你说“等效原理”的时候,你说的到底是强等效原理,弱等效原理,还是爱因斯坦等效原理?),那么机械宿命论的极致回归就是我个人一直在思考的胶卷问题——你如何判定,你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还是一个胶卷里的映像?
    如果时间可以远眺,那你就能看到未来的你的所作所为,那你的命运是否已经被写死了呢?可这里一个近在眼前的问题就是祖父悖论(原版其实叫“外祖母悖论”,后来科学界在来自伦理界女性主义者的反复胁迫下,就牺牲了祖父而拯救了外祖母),而一个远在银河尽头(还记得艾西莫夫的基地系列与银河帝国系列吗?)的问题则是:你如果不去远眺时间,那怎么又能知道自己的命运没有被写死呢?
    而如果考虑上量子,则宿命论的思辨就更加绕脑了——甚至不需要微观的量子,宏观的混沌效应就已经可以彰显这里绕脑的真谛了。
    事实上,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很可能要回归到宿命论的侵犯者量子论的身上——波粒二相性。
    我们总认为一件事情非此即彼,所以如果一切都是注定的,那么必然不存在随机;而如果一切都是随机的,那么就不存在命中注定。但也许,随机也是一种宿命。
    从一张柯西面上来看的随机,从整个伪黎曼流形来看就是一种宿命。
    尤其是考虑到量子波粒二相性背后的更深刻原理——个人愿意相信这种原理就是直到目前为止在数学和物理上都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路径积分(关于路径积分,特别是场论里的构型积分的数学,数学家的评论就一句话:狗逼倒灶——如果你是用沪语来念,就能更好地传达这里所蕴含的思量了)——那上述论断就更明晰了:路径积分在柯西面上只能是一个随机系宗,而在整个伪黎曼流形上,却是有明确的规律可循,那就是量子决定论。
    当然,从量子决定论到宿命论,还有一个不小的门槛要跨,尤其如果你是抱紧哥本哈根不放的保守派,那这个逾越是非量子隧穿不可为的。而如果站在退相干的角度,则和路径积分一脉相承地,这个门槛小到可以一笑了之。
    因此,从个人分析而言,宿命论与量子随机以及混沌随机一样,只不过是一体两面的东西——从全局看是宿命的,在局部看却可能是随机的。
    你可能是因为做了这个决定而使得自己运筹帷幄,但也有可能是因为没有做这个决定而得塞翁之福。这就好比现在的新闻,你用阴谋论的角度来看,草木皆有阴谋;而你用CCTV的角度来看,一切都很傻很天真(千万不要误以为我居然是在说CCTV很傻很天真)。
    尤其是,从量子到经典,会损失大量的自由度,这些自由度的选取就为高位意志与上位意识留下了足够的生存空间。
    当然,这些都是量子与相对给读者之一的本人所引发的对持续了好几年的思考的回忆,和小说本身无关——还记得我之前说过,好的作者会给读者留下思考的契机吗?
    整部小说的映射基本也就这些了,一些小的噱头就不提了。
    就整体来说,就是流于表面。可以用一句刘嘉玲评周星星的话:表情做作略显浮夸(出自《大内密探》)。
    当然了,如果以网络文学的层次来看,这已经算得上是上佳之作了。
    尤其,如果武侠真的已入末路,那么这部系列或许已经可以算得上是落日余辉里最惹眼的一抹了吧。
  
    最后来说几句。
    说这部是霍金/爱因斯坦唯一能看懂的武侠,那要么说着话的人没看过武侠,要么就是他们认为霍金和爱因斯坦是中国人(我怎么想到了韩国棒子?)。现在的商业包装广告语已经恶心到无底线了。
    同样,说这是金庸之后最棒的武侠,也是一种无节操的表现。
    这倒不是说这本书不行,而是过誉的营销也该有个节制。
    就个人来说,其实是很喜欢这部书的,而且也真心希望能有机会能读完全七部的量子江湖(以后唠嗑的时候就可以说,金庸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罗琳是哈哈哈哈哈哈哈,而我们这里有燕姑藏终思缈三了……呃,这是神马玩意?但总不能说是量量量量量量量吧……)。
    但有的书是用来享受的,有的书是用来思考的,有的书是用来快餐的,有的书是用来杀时的。
    这就好比书城与书局,前者充满了商业味,后者的文化味则更浓郁(最近发现那里门口有了一块牌子,让人想到了古希腊大学门口那句“拒绝愚昧”,但写得颇毁文化味)。所以有的书书城有,有的书书局有;有的人书城有,有的人书局有;有的事书城有,有的事书局有。
  
    书,人类文明的见证与传承,人类思想的记录与交融。无论在未来它的形态模样会怎么改变,这一地位是无可撼动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7-29 08:18:37 | 只看该作者
  特别好看,作品以小处着笔,逐渐引出让人叫好的宏大展开,情节曲折,悬念迭出,引人入胜,逐见作者匠心独到,磅礴大气又不失文化底蕴的厚重,悲壮感人,以金庸武侠和物理学科两大支柱理论为载体,构造出一个属于周远和王素的世界,属于一群少年热血男女的世界。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7-30 11:49:27 | 只看该作者
  看这本书完全是因为噱头,数学和量子,武侠和校园,直追凤歌的评价,都让我很想读这书,我喜欢数学,我喜欢武侠,我喜欢校园,我喜欢凤歌,我特满足自己干文学社的时候作为主办方接待凤歌并得到签名的经历,但是,我真不喜欢这本书
  
  作者未必懂多少数学,肯定不懂量子,但是,一定一定是个聪明人
  
  从此间的少年就应该发现,把武侠和校园这两个同样受众无数的题材结合一处不需要任何出众之处就可以吸引大票人气,此间少年写作难度之低与达到效果之好,都是显而易见的,真难理解为什么没几个人效仿,当然作者这么干了,效果中平,因为校园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
  
  至于数学和凤歌么,嘿嘿嘿,直追凤歌也要分清直追的是哪个凤歌,昆仑时期的凤歌水准直追金院长,沧海时期的凤歌就太想独出心裁反为其所累,思路混乱剧情脱线,本书直追的是后者,而且,在努力摆脱前人窠臼的今天,本书里其他人的影子太鲜明了,最明显的,开篇安护镖局的阴谋就是cos伟大无双的女王赵敏sama,数学,哼哼,这个还是单开一段来说吧
  
  据说作者混迹金融界,数学功力想必是有,但是并没在书中看出任何端倪,主人公初始武力极低,数学直接加到满点,可以瞬间看破阵法的核心走位,这是他的数学老师,武林中有数的高手需要坐下推导十天半个月才能达到的成就,然而,这样满点的一个人,遇到了【我们庄里的男人下田干活,累了休息时,都把草帽随便扔在一棵树下,等到休息结束时,大家又都随便拿一顶戴上,问没有一个人拿到自己原来草帽的概率为几何,对了,我们庄男人无穷多】这样的问题时,被憋的【两眼翻白,手拿树枝在空中乱划,口中念念有词,竟像发了失心疯一样】,实在让人对他缺乏信心
  
  可能那时的数学层次本就是那么低吧,所以这样的人才会在智慧上统治这个时代,可是作者世界观里的张三丰定理之类的东西被刻画的非常厉害【当然刻画的方式是利用丢出俞莲舟变化,张三丰函数之类莫名其妙的巨大名词】,类似于相对论出现前的物理学,实在感觉很无力
  
  也许有人会认为作者是为了通俗才刻意简单化问题的,那他可真是太拙劣了,比较梁萧的天机十问,十年冲数学的水到渠成方式,他显得笨拙突兀又浅薄无力
  
  更何况,我怀疑作者肚子里根本没料,作为标题,作为江湖定语的量子,作者的描写清楚的告诉我们,他只是知道这个词而已
  
  【周远突然认识到,自然力,也就是“气”,并不是如黄裳、张三丰假设的那样,是一种确定、静止的东西。“气”是有许许多多极其极其微小的微粒所组成和驱动,而这些微粒的运动,是随机的,不可预测的。
     有了这个前无古人,破天荒的假设,那个古怪的方程的武学意义便一下子变得无比清晰,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和显而易见。他想起进庄前被考到的那个概率题,以及这阁楼上的许多概率书籍,原来这世界最微观的底层构筑,竟是一种随机。
     周远后来把组成“气”最微小的单位称作“量子”,把空气中,水中的量子的无序运动称作“布郎运动”。他还逐渐推导出了随机微积分的整个框架,建立了把降龙十八掌、六脉神剑、凌波微步等都包容在内的新的大一统理论】
  
  嗯,很清楚,作者也许是个高人,但是读这本书,把莫测高深的东西挑出来,也只不过是高中物理,大一数学的水平,而抛去这些噱头,故事的布局,人物的刻画,设定的合理,都太值得商榷了
  
  实际上这本书也不是纯武侠,算是奇幻,说是科幻也可以,只是托庇于武侠之框架,所以说作者是聪明人,这种万花筒大杂烩的写法,合理性并不需要,大可天马行空任意为之,再加上校园,峨眉校花,武侠,数学等等噱头,果然卖点十足,引来粉丝无数啊
  
  果然,人都对那些似乎很厉害,但是厉害程度在自己理解范围内的东西会格外乐意推崇一点,因为这样似乎可以给人自己很懂的印象
  
  我呢,对这本书失去最后一点信心是在我发现一本把严谨的数学作为设定基石的书,反复的诉说着宿命,传说之类笑话,而且每个人都虔诚的笃信着
  
  这样的书,才适合当今的国情吧
  
  而那些真正爱着武侠的人啊,这样的书在卖着,而且卖得很好,而不是英雄志,不是缺月梧桐,不是以待天倾,不是鬼才马舸和把中短篇写到化境的李亮,出错的是我们,还是这个时代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7-31 02:18:41 | 只看该作者
  江南第一武校燕子坞的武林历史系博士研究生张塞总结了成为侠客的四大条件:“掉下一次悬崖,拿到一本武林秘笈,救一个绝世美女,杀一个江湖魔头”。张塞的好友,理论系学生周远,对此是深以为然。于是,他救美女、得秘笈、跳悬崖、毙魔头,四大指标,一一完成!然而。。。他最后的结局,却不过是像条死鱼一样滴漂啊漂。。。这算哪门子侠客?
  
  会落到这步田地,恐怕只能怪周远自己读书读呆了!试看千年武林史,侠客无算,又有几人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事实上,武侠世界的读书种子,往往是杯具满茶几。
  武术史上里程碑式的巨著《九阴真经》的作者黄裳,曾经是北宋状元,督造过《万寿道藏》,自是读书破万卷的人物。但据《射雕的英雄:一部传记》一书记载,他的父母妻儿都被仇人杀死,可说是家破人亡了的。而著名的江湖偶像,小李飞刀李寻欢,曾经高中探花,满腹诗书自不必论。但后来还不是兄弟反目,爱人遭夺,屡被暗算,声名狼藉。举此两例,已经足以说明,人在江湖飘,哪儿能多读书~
  反过来看,一代大侠郭靖,文化课的老师不过是一个落拓的穷酸秀才朱聪(估计主业还是三只手),想当然尔,读书是好不了的。而和他渊源甚深的杨过,据《神圣的雕之罗曼史》的记载,只读过《论语》、《孟子》两部经书而已,学问也就半桶水。但他后来击毙蒙古大汗蒙哥,解襄阳之围,延续了大宋江山。也是侠之大者了。
  可见,练武之人,重要的是打熬筋骨,那劳什子的闲书,翻翻也就罢了,认真去读,百害而无一利的。
  
  但这周远却是个书呆子,读书端的是好滴。即使是勤工俭学,也要进图书馆当个抄写。后来误入鬼蒿林,生死悬于一线,依然是见书就读,方才惹出诸多事端。似这等德行,想当侠客?岂非痴人说梦!能像条死鱼一样滴漂啊漂,已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了。
  
  再者说,周远的侠客梦,以外部条件论,也不乐观。
  史迁作《游侠列传》,首句便援引韩非子“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可见无论是书读多了的腐儒,还是身手太好的侠客,都为王霸之术所不容。金人瑞好好的秀才当不够,还要去鼓捣什么古本《水浒》,结果后来就丢了脑袋。
  然则,隋唐开科举,天下英雄尽入帝王毂中。酸儒从此不足畏也。而轩辕朝订“华山备忘录”,庙堂之高携手江湖之远,游侠自此绝矣。于是,天下太平无事。只除了魔教(这魔教的残余是荤素不忌,显见得不是传统的吃菜事魔的邪教)出来捣乱。。。
  据《剑桥倚天屠龙史》:“江湖世界包括一切不臣服于帝国的政治秩序而自由流动的因素:商贾、歌伎、镖局、流民、乞丐、僧人、盗贼、以及侠客。”“武术家阶层所组成的‘武林’备受尊崇,成为江湖秩序中最主要的主导力量”。然而,方轩辕朝之世,武术家已然“臣服于帝国的政治秩序”,不再是“自由流动的因素”之一,“江湖秩序中最主要的主导力量”已不再是江湖的一份子。所谓的侠客,即使还能出现,也断然不会来自于“武林”中的各大院校了。从这一点看,周远的侠客梦碎,也有必然性。
  
  难道绵延两千载的侠义精神就要于斯断绝?也不见然。依然举《剑桥倚天屠龙史》的一段话:“在帝国强盛的时代,武林只能满足于对江湖的统治,而对皇帝的权威保持表面上的服从;当风起云涌、帝国走向衰落之际,武林就会趁机而动,投身夺取最高政权的军事冒险活动。”也许。。。“华山备忘录”的效力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大呢。。。大家只要熟读武侠小说,自不难想象其中滴阴谋~
  
  话说转来,周远没有摇身一变,成为一代大侠,还可能是因为他救的美女不够多。自杨过以降,举凡大侠客,至少得救小半打美女,否则都没法出去见人~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元末张无忌的“四美同舟何所望”。
  当然,这个规律再明显不过滴体现了江湖中男性沙文主义程度之深。是我们必须要批判的江湖俗套!
  好好的一个江湖,乃是快意恩仇之所在,锄强扶弱之所寄。却偏偏有一干人等,目见耳闻,心想意到,唯有儿女情长,缠绵悱恻。还尽都是少男少女,情窦初开,你情我愿,却爱在心口难开,最后就是玩暧昧玩到半死不活。。。教有情人终成眷属,直比荡平天下魔头都难上百倍。言情小说都不带那么玩哒!要科学好不好!?
  
  呃。。。说到科学。。。其实不科学也不打紧。重要的是命硬!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那些命中注定的武林救星,个个一开始都身无长技,然后因缘际会,吃得些苦,啪地一下,就习得绝世神功,可以出来拯救苍生于水火了!
  郭靖当初不过是呆头呆脑的憨厚青年,后来却学会了降龙十八掌,为一代之大侠;杨过出场时只一顽劣少年,最终遇到神雕,得玄铁重剑,立下不世之功;张无忌小时就身患绝症,结果非但没死成,还当了明教教主,差点身登大宝,一统天下!好没道理。。。
  
  而这周远,显然命相中小强属性十足,未来大有可期。
  
  PS:
  本书的封底印着:爱因斯坦唯一能看懂的武侠小说……
  呃。。。其实这书改个名字,叫《相对武林》前传,说不定起爱因斯坦于地下,他老人家还可能有点兴趣的说。。。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8-1 02:03:51 | 只看该作者
  书是不想买了,在武侠版上看过。很多人觉的写的好,我便觉的很奇怪,好吗?不过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江湖设定而已。
  江南说过:“武侠是有着特定设置的奇幻小说。”不可否认,作者的这一江湖设定十分有新意,突破了以往的很多经典设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相信只要看过高中物理或者大学物理课本上关于经典物理学中无法解释现象从而引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那段文字的人,都会对作者江湖设定会心一笑。
  但这些只是外表而已。就我看来,量子江湖就笔力、桥段等方面来说,完全算不上上乘之作。刚看到有人将量子江湖和昆仑相提并论,暂不论凤歌当时的笔力,但凤歌对桥段的控制力真不是陈怅能够比拟的。都是对很多经典桥段的运用,凤歌往往能写出自己的感觉,而且紧紧的吸引住读者;而陈怅写来,我却常常生出厌烦之感,这一来是其笔力问题,叙述平平实实,让人提不起兴趣,二来是因为其每一个桥段我几乎都会猜到后面发生了什么,完全没有阅读的动力。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8-1 15:10:11 | 只看该作者
  记得曾经有个朋友比较鬼吹灯和盗墓笔记,说盗墓笔记比鬼吹灯好看,理由只有一句话——盗墓笔记里有江湖。
  我觉得这话真的说到我心坎里了。
  什么是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我喜欢量子江湖,因为里面有校园的影子,那燕子坞,是偏理工大学的缩影。量子江湖,把校园变成了江湖,把科学变成了武学。我们日常为之头痛不已的那些概念定义和习题,隐隐泛着刀光剑影,考场化为战场,依稀有了鼓角铮鸣的感觉。
  当周远在小屋里悟出三丰体系之外的理论,激发内力使出一招亢龙有悔时,我感到了自己的血液有那么一点沸腾,眼角有那么一丝泪花。又是屌丝逆袭成功的一个范例。
  相信每个男生,心里都有那么一个大侠梦,希望自己在女神面前狂霸之气外露,震翻一切不服。每个青年人,在灵魂深处也都有那么一腔热血有那么一把柔肠,在适当的时候,转化为盖世的侠义道,用那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决然,完成人生的纵身一跃,成就一个个传奇,让江湖成为江湖,让茶馆酒肆永远都有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人生何处不江湖。
  只要有人扎堆的地方,就少不了野心和阴谋,就会有勾心斗角结党营私,同时自然也就少不了那些光明的传承,固然会恐惧、胆怯、退缩,但是总有那么一刹那的灵光乍现,让真正的勇敢者成为卫道士,让群魔辟易,让正义和善在黑暗中熠熠生辉。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8-3 07:34:20 | 只看该作者
  前一段时间因为工作关系,重温了量子力学。也是机缘巧合,得知一套书叫《量子江湖》的。最近找来看了。今天真诚推荐。
  
  我想要是就是说一句某书不错某书好,跟没推荐也差不了多少,现在详细说说此书。
  
  按作者陈怅自述,该书将是一套,7本。作者于2010年初开始在天涯连载。更新越来越慢。虽然他信誓旦旦不会太监,但是有网友根据他更新速度拟合之后发现,连载完毕可能要等到2016年。作者极力否认,但是到现在为止也才完成了第一本《燕子坞》和第二本《姑苏城》的十多万字。看来写完要等2017年了。
  
  这部书是武侠小说。武侠小说写的好的,无非金庸和古龙两派。金庸不是谁都能学的,没有深厚功底写不出那样藻丽的文字。古龙的风格比较好学,王家卫那样就行。无非是“浪子”。提起浪子我就想起去年还是前年有一次在科研西路上,一对小情侣拉着手滑着旱冰从我旁边经过。我看男的背着大旅行包,女的背个粉红色的兔子外观的毛茸茸的包,两人都一身风尘,一身土,兔子的毛都擀毡了,感觉就是俩人六百里加急赶路滑旱冰好几天没歇着,十八九岁的样子大概。给我第一感觉就是:这俩人私奔了。所以浪子就是一种永远在路上的感觉吧。有浪子情怀的女人,像三毛那样的,就是随时准备和浪子私奔的吧。可能有人觉得这样浪漫,但是一看到三毛照片里披散着头发我就想她不知道多少天没洗头没洗澡了。流浪的缺点就是不能讲究卫生了。《量子江湖》这书要我看好就好在学的是金庸而不是王家卫,古龙啊,的风格。当然可惜的是作者的功底还不太够。该书描绘的似乎是这样一个世界:武功大行其道。就好像我们的世界里科学大行其道一样。在该书中,张三丰相当于现实中的爱因斯坦,将武功数字化,公式化。男主角相当于薛定谔吧,将武功量子化,因此功力突飞猛进,独辟蹊径,同时描绘了江湖的腥风血雨爱恨情仇。书名“量子”两个字,就是用量子理论解释“内力”和“武功”。有人总不信气功,作者就提出了一种解读气功原理的方法,当然他一写你一看,不用真信照着练。
  
  那么这书好在哪呢?依我看,第一,文笔还是可以的。网络文学我以前多是不看的。就因为其中鱼龙混杂,玄幻YY尤其讨厌哪。而这部书没有暴力色情,文字点到为止。我第一次看《金瓶梅》,当黄书跳着看的。后来看了一本删节版的,啊竟然是这么好的书!不次于四大名著。心想如果《金》删掉三分之二的色情内容,壮士断腕,可能就不被禁,甚至像《红楼梦》一样能进教材,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上分角色朗读了。第二,作者看来是金庸的拥趸,行文啊,结构啊,某些场面啊,很相似,但是在文意创新的照耀下,丝毫没有生搬硬套。第三,该书让我想起了《哈利波特》系列,因为开始的结构很像:也是发生在学校、男主角平凡卑微但是身负宿命的重任,父母也是不一般的人物、反面势力也以某教工身份在学校卧底、boss借老师身体“复活”。罗琳不过是个失业的主妇,尚能写出畅销作品,国人怎么不行?洋人认魔法,国人认武功。因此,要想满足芸芸众生的想象,只要把武功(或魔法)和生活结合起来,准能成功!这条路罗琳已经走通了。只不过金庸古龙之后没人有勇气有智慧有水平再写武侠了。我非常期待《量子江湖》能照着第一部书的水平不下降,完成全书。玄幻该死,武侠当生。最后,该书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超越了工科书呆子,特别能在喜爱金庸武侠的70、80后中引起共鸣。
  
  我高中同学刘SN曾经说过,男人就该像慕容复一样!在《量子江湖》中,慕容复对武林是神一样的存在,好像牛顿对于科学界一样,锋芒完全掩盖了萧峰。到底怎么回事,你不想看看么?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19:39 , Processed in 0.06134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