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小小看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云中歌1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发表于 2014-2-2 16:27:45 | 只看该作者
  对于陵哥哥真的不需再着笔墨去说他有多好,他的好自在我心,看到刘弗陵三字,面前就有那个玄袍玉箫从容的男子,看不出喜也看不出悲,总是淡淡。饱读诗书,学富五车,字可供临摹,曲可引神妖,天地应是他的,可君临天下必有君的苦楚。云陵恋实则已说无可说,看明白的人应该知道最后云歌到底还是违誓没有忘掉陵哥哥,她的世界从此只有一个刘弗陵,以我足代你行遍大江南北,以我之眼代你望遍世界之美,云歌在,陵哥哥就没有死,她抬头便是漫天繁星,星空低垂,陵哥哥从未离开过。
  
  云中歌无论看几遍,到陵哥哥说梅花那个故事的时候是必哭必哭的,这个人真是太不正常了,不当那么透彻那么完美,能说出这番话这番道理的人是没有一个女人可能忘记的。所以云歌虽是凄惨,但是却幸福又幸运。
  
  我最爱的是上官小妹,毫无疑问。一个从头到尾爱着陵哥哥的人才能和我共鸣。连刘弗陵都感知她的聪慧,惋惜她的身世困其一生。他愿意放她飞,可是小妹偏偏也是个抓住回忆不肯放手的痴傻人而已。刘弗陵最后一次见小妹也是我每看必哭,相当心痛的一个章节。我喜欢小妹,是因为她明明是个聪明人却坚持着做傻事。她那么爱陵哥哥却从没有打扰陵歌的世界,心里又再多的想法,表面只是一个十几岁天真的孩子,所以有人居然说她心机重。——我真是急得直跺脚,小妹是聪明是体谅,她的心机却全是用来爱她的皇帝大哥罢了。小妹对云歌虽然有嫉妒,更多的却是羡慕,正如对云歌说她从来没有想过要和云歌去争皇帝大哥,只要刘弗陵去看看她她便已开心得花枝招展,这真真一点不假。小妹的爱要了很少很少,她才是云中歌里很可怜很可怜的那个。尊为太皇太后的十五岁的小妹,手握一道陪葬的圣旨,人生才刚刚开始。她若能像云歌一样去天高地远我也就释怀了。可这个傻子却不舍得离开这座城,是啊,她怎么可能舍得离开这处处充斥了皇帝大哥身影的地方。贵为太皇太后,身前对于爱无能为力,这个空名唯一可以帮到她的,便是死后,葬在平陵。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发表于 2014-2-3 23:46:36 | 只看该作者
  看完这本书,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珍惜眼前人,陵哥哥死的时候我哭了一宿,我总怀有侥幸,我想让他和大漠谣一般结局是如世人知道的一般,但却是隐居了而已。我抱着一丝丝的希望用了一晚上想着快点看完以便去确认这份希望是不是真的会成真。直到看完最后一个字,我确认他没有活着,我又为了云歌心痛,流泪,我觉得我有点接受不了这样子的悲剧。我讨厌这样的利益相争,我觉得刘病已不是表面的那样。我认为他会为了皇位去争取,去伤害其他人,但是我觉得在心里他肯定会保护平君保护虎儿保护云歌,毕竟这些人都是他心里那片最纯净地方的保护神,但是他把平君推向风口浪尖的时候,我就已经对他失望了。他把云歌的孩子害死了,那是陵哥哥最后留给云歌的念想,当我知道是他和霍光联合杀死陵哥哥的时候,我多么想让他赴入黄泉。我的脑袋里面有两个纠结的想法,一方面我希望云歌从来都没有来过长安,来过陵哥哥的世界,如果陵哥哥只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那我就不会有这个想法,但是就连陵哥哥自己都身不由己,他不能给予云歌喜欢的自由,但是云歌她不会因为这些原因而放弃陵哥哥,她和陵哥哥分开的这么多年就是因为她记得那个诺言,记得他们躺在黑夜里仰望星空的快乐,记得她送给陵哥哥的绣花鞋,这一切的事情都吸引着云歌让她朝着长安出发,去那片有着陵哥哥气息的世界。另一方面,我又很想让他们在一起有一个欢喜的结局。说实话,看完这部小说我始终对孟珏这个人很迷糊,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是那样的,直到最后我都不能理解他对云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念想。
  
  
  送给陵哥哥:“身不由己”我已经能够很好地理解这个词语,那种来自心底的无可奈何将我震撼,我想那些君王口中的“孤”、“寡”自称是很好地诠释了皇帝这个人物,他们代表的是至高无上的权利,却也象征着自己孤身一人在最高顶峰的孤独、寂寞。高处不胜寒,他们连自己拥有爱情的能力都没有,陵哥哥他自己心里知道他对云歌是多么的重要,可是他还是无能为力,还是让云歌独自活在了这个世界上,他说宫墙就像是一道障碍横在了自己的心里,他把在即围在里面,谁都不让进去,除了云歌。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发表于 2014-6-6 01:07:05 | 只看该作者
  看到5点,一口气
  看到第二章的时候
  已经能明白孟珏的选择
  
  云歌也越来越成熟
  她越来越明白万事没有2全
  
  我只觉得
  当你拥有的越多的时候
  你需要更多才能去填满你的心
  
  当你衣不蔽体的时候
  也许一件衣服就能让你满足
  当你有办法
  接触更高的权利的时候
  你就会要的更多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发表于 2014-6-12 16:42:50 | 只看该作者
  作为《大漠谣》的延伸,有别于前者未能尽兴的遗憾,《云中歌》可谓是淋漓尽致。上册略显青涩,个别衔接有失自然;中册渐入佳境,山雨欲来的紧张令人揪心;下册读之心碎,催下无数怆恸的眼泪。这是我大爱的古言类型:情义无价,爱恨如歌;只要心长相伴,管它天人永隔!这样的故事让人心里梦里都惦记,走着坐着都琢磨,时而幸福微笑,时而泪水滂沱。
  
  女主云歌是霍去病与小玉的女儿,虽然远隐于万里之遥的西域,却隔不断命定的缘份。无忧无虑的云歌在沙漠中遇到了忧患缠身的汉昭帝——那个误了她一生、也值得她误尽一生的陵哥哥。孤寂冷漠的少年融化在云歌烂漫的笑容和歌声里,两人相约长安再见,从此日盼夜盼着相逢的那一天。然而,造化有多弄人,我们永远都不清楚。她为了兑现诺言而来,却阴差阳错地成了那个负心的人,而这段情伤的结束,却恰恰是她与命中人相守的开始。世间事长难随人愿,虽已两情相悦,终不敌天意难测。历史上的汉昭帝在位十三年便溘然而逝,故事里的陵哥哥也劫数难逃,留给云歌无尽的思念,却必须坚强地活着。
  
  陵哥哥的形象是经典!他是坐拥天下的皇帝,对江山,他沉稳、睿智,胸怀仁善,心念苍生,计议长远,无悔无怨;对红颜,他纯情、执着,一世柔情,只寄一人,缘聚缘散,此心相伴。因为早知道结局,所以他对云歌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令人忍不住心生凄恻。沙漠一别九年,他们在最浪漫的年华里重逢,相聚一载便撒手人寰。与贯穿三册的孟珏相比,陵哥哥的戏份太少太少,即使出场话也不多,冷淡的、霸气的、温柔的、眷恋的,完美得无可挑剔。云歌明白,应该如陵哥哥嘱咐的那样去看看不同的路上不同的风景,不要念念不忘旧时的路,可是不行,云歌不愿亦不能。云歌做不到,我们也做不到,这真是无可奈何!云歌与陵哥哥的缘份,是今生系起、用无数个来世也解不开的结,是桐华笔下、我们心底永远也唱不完的一首歌。
  
  孟家公子似乎被下了魔咒——从《大漠谣》里的孟九和小玉,到这里的孟珏与云歌,似乎永远都是缘不浅,份难求。带着三分魔性的孟珏,比陵哥哥更有诱惑力,可惜,机关算尽终是比不过一心一意。尽管他对云歌确有真情,但他算计在先,要挟于后,当云歌在绝望与希望的一线间徘徊,他不肯积极动用自己的实力去帮她,反而坐等观望直至成为杀死云歌孩子的帮凶,断了云歌与陵哥哥最后一点联系,他用仇恨让云歌活下来,却没有考虑这样活着会是多么痛苦。真正的爱,是陵哥哥那样自己忍痛也要让云歌幸福,而不是看着她痛苦地活下去却庆幸自己仍有机会得到她。说到底,孟珏爱的还是他自己。这样的男人,他的心,谁敢信?!他的补偿,谁稀罕?!
  
  两只绣鞋,惹来一世纠缠。孟珏晚了一步,输了天时,可在长安,他有无数机会向云歌表白,而他为了自尊、野心、嫉妒把心爱的人越推越远。爱情就是正确的时间遇到正确的人,动心是多么容易的一件事,可呵护一颗心却太难太难。不是你有感情,机会就永远等在前面;不是所有的伤害都能用一句“苦衷”就全部推翻;不是每段失去主人的情感都能由其他人来代换。
  
  爱《云》者中,有的至爱陵哥哥,有的力挺孟珏,而我坚信,云歌最后的远走不是因为一个承诺,而是她的心容不下——面对自己的心,这才是云歌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作者在后记中说,写到最后她“无能为力”。云歌与孟珏,是在正确的时间遇到了错误的人。初来长安的她,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一方面,期盼了九年的"陵哥哥"已完全忘记了她,身边还有一个倾心爱慕着他的红颜知己;另一方面,魅力无敌的孟珏总在她需要的时候出现,对“陵哥哥”的失望因他有了希望,远离家人的漂泊因他有了着落。那时的云歌,除了爱上孟珏别无选择。可是,就连这份雪中送炭的爱也不能抹杀她对陵哥哥的思念——伤心至极的云歌昏迷时呼唤的人中有孟珏,也有陵哥哥。至于云歌为救孟珏割腕喂血,则是她命中的另一个别无选择:首先,她的善良和两人之间的渊源令她无法冷漠得什么都不做;其次,此时的云歌已不是初来乍到时的单纯姑娘,许平君的私心、上官小妹的暗恨,她都明白;霍家的狠毒,皇权的冷酷,她更清楚,这时的孟珏是她能信任、又足以制衡其他人的唯一人选。所以,于情于理她都得拼命将他救活。其实,没必要罗列更多的细节去论证云歌的爱。她从龙梯上坠下时,看清了自己的心——那个让她舍不得的人,是陵哥哥。感情这件事,逻辑分析往往坏事,生离死别前那一瞬的直觉,电光火石间还闯进你心头的那个人,才是托付一生的执着。
  
  作者说她写的不是历史,只是一个故事,可我却总在比较着陵哥哥、孟珏、刘询这些或实有或虚构的人物我常想,是不是因为陵哥哥自幼便是皇帝,知道做皇帝的苦处,所以才能轻松地选择了云歌?而孟珏、刘询,由于炼狱般的童年,对权力有着本能的渴望,权衡利弊才会有那么多的挣扎难舍?后来我懂了,现下的拥有固然会影响抉择时的判断,但更重要的是心性。陵哥哥之所以能放弃,是因为他的皇帝是为天下万民而做,当有人可以肩负这责任时,他就能卸下重担潇洒地远走天涯,去实现心底最真实的快乐;而其他人,君临天下也好,出将入相也罢,不同程度上都是为自己而做,失去皇位或权势也就失去了快乐。仅这一点,已是云泥之别,与陵哥哥这样的男子相伴一年,胜过被那些权欲熏心的男子宠爱万千。
  
  桐华很擅长故事的设计,从整体到细节,虽然有些情节还可再加精炼,有些敷陈逻辑欠妥,但总体上相当成功:煌煌汉朝的气势、历史名人的风采,儿女情长的甘苦,分寸把握得体,悲喜真挚动人。没有将历史的阔大湮没在言情的纤弱里,也没有让爱情甜蜜的折磨牺牲在沉重的宫廷血腥中。
  
  很不想写负面的评语,但是有一处疏漏让我无法释怀,那就是陵哥哥第一次品尝云歌烹制的菜肴时,两人均不知痴痴寻找与痴痴等待的人就近在咫尺,作者设计了以诗入菜的环节,既是心心相印的例证,又是冥冥相认的契机。这个设计既诗意又惊险,原本是极高明的一笔,可惜用错了诗——那首《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中最著名的一首,而古诗十九首是东汉班固、傅毅之后,建安曹操、王粲以前的文人所写,比书中西汉昭帝时代晚了两百多年。作为让男主女主灵犀相通的重要媒介,书中曾多次引用,却出现了这么大的误差,实在令读者难受。作为受人青睐的作者,对待作品更需严谨,演绎历史可以,但要有度,基本的年代都出现错误,读者越多,以讹传讹的过错越重。当然,或许是我太苛刻,陵哥哥与云歌,恰如诗句所言:“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这个“生别离”的“生”有两种解法:一是活生生地被分开,一是生死之别。如此美好的感情,却被如此无情地斩断,也只有这断肠的诗句配得起它!那么,错就错了吧!
  
  (本书评版权归云中书城所有)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
发表于 2014-6-14 02:05:44 | 只看该作者
  看完这本书也有两三个月之久,一直有个疑问,那就是大公子最后怎么样了。他也算个配角,可书中后半部分竟很少提到他。其实这个人物也是比较喜欢的。哎,美中不足啊。罢了,纵观整本书,应该还是不错,但还是有种作者没有很上心的感觉。嗯,至少没有《大漠谣》那般了,更不用说《步步惊心》,可是讨厌清穿。哎。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发表于 2014-6-19 11:25:24 | 只看该作者
  云中歌,云中的歌唱,本以为这歌声飘渺,悠然,会淡然的浪漫着,何曾料到竟是这样一个凄美的故事。
  本以为刘弗陵是小说的男主,毕竟他是云歌至死不渝的爱人。后来才渐渐懂得,感情的事情不是爱与不爱那么简单,世间的事情也不是一件一件分得清楚。爱、恨、情、仇,想要的、不想要的、计划之中的、意料之外的,总是莫名的纠缠着,似乎一切都曾有过伏笔,又似乎一切都只是作者的一个心情之变。我等看官,只能随之欢笑抑或悲楚,感动或者感叹了。桐华的文之若此,吾深爱之。
  有人会说,若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
  或许,刘弗陵和云歌之间的感情就是延续着初见的美好而发展的吧,相互期盼着,温暖着,牵挂着;无论世事几经变迁,哪怕阴阳两隔,那份仅属于他二人的美好也依然坚强的随着云歌游弋于四海湖山间。这样一份情,浪漫动人。
  若真的人生只如初见,那玉中之王的他便不会知道,曾经的一枚棋子竟是自己一生竭尽全力去疼惜和保护的人;他的一生或许只能在仇恨和机关算尽中度过;他也不可能品尝到血液的腥甜。人生变幻,终究不是初见而已。爱、恨纠葛,幻化出跌宕起伏、精彩连连;若只是初见的淡然和美好,有几人会沉醉于这洋洋洒洒的六十万字?谁能否认,正是这虐心的精彩让人暗自赞叹,欲罢不能?他,愈陷愈深,于是愈伤愈重;她却不曾想过,正是因为爱入心扉,才恨之入骨。
  对于书中的角色,我喜欢孟珏、喜欢刘询、喜欢刘贺,却偏偏不喜欢刘弗陵。孟珏,看似温润君子,却不乏小人手段;算不上正直,倒也算坦然;刘询,曾经潇洒豁达,却终在权力中一无所有,也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刘贺,风流不羁,到也善良可爱。他们都曾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苦心经营,也在善良和罪恶间挣扎,人性的美和丑在他们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此起彼伏过。因为,缺陷才真实,正是因为不完美才丰富,正是因为丰富才深恸人心。而刘弗陵,他太完美了,善良、体贴、心怀天下、顾全大局、仁心君子、美好情郎。是完美的麻痹了我心,还是完美的平淡了?终究,我心于他,无涟漪。
  故事是个悲剧,就一定有被他戳中泪点的地方。孟珏多次的“愿以此身,受你之痛”,心痛却无泪。每当他们回忆曾经的轻松在,欢乐多与眼下的人心变,嫌隙生就感觉到真心的悲凉。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多好,年轻不懂事的时候多好;当众人经历世事变迁,参与到权力争夺,因利益相互伤害,却又因情谊有所顾忌,伤人伤己时,顿时,悲凉心生,泪湿眼眶。最后,刘询,似是醒悟了,只是,一切都已来不及。
  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有时候,读小说,像看人生。如果,人生中终有些事情不能避免,那就希望少一点执念,早一点醒悟。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发表于 2014-6-23 01:51:35 | 只看该作者
  一夜时间看完了桐华的《云中歌》后面两部,扔掉电脑,天已经微亮,躺回去,仍然了无睡意。看桐华的第一部小说,是红极一时的连续剧《步步惊心》,懒于看时间无法自控的电视连续剧,于是找了原剧本来看,马尔泰若曦,号称清穿扛鼎之作,看的我深深折服,接下来看了大漠谣,被时光掩埋的秘密,那些回不去的少年时光,云中歌。从浩如烟海的网络小说里,很幸运的看到桐华,她的小说有历史的厚重有爱情的坚贞现实的残酷时光的追溯。从八爷到孟钰,良善的人性蔓延在政治的血腥之上,爱情随着时光随着事件的发展面目凄然。每一个故事里的男子,故事里的女子,心底都有善良到让人无法苛责的一面,没有天生的恶人,也没有天生的爱恨。
  
  总是会在脑海里勾画出云歌的样子,穿着绿罗裙,守着儿时诺,想着那双珍珠鞋,踏过黄沙大漠,来追寻一个诺言,孟钰,刘弗陵,在桐华笔下,纠缠的爱恨。对于桐华驾驭历史挥洒笔墨更是心折,历史是什么,不过是用来挂小说的一颗钉子。总觉得云中歌是桐华目前为止,最让人叹服的一部。
  
  随着作者更替着对书中人物的爱恨,初时随云歌,爱着刘病已,一个懒散的游侠,表面无所谓,暗中集结力量的人,这种人的生命注定不会为爱情而停留,他们明确自己要什么,得失取舍,理智分明,如果能顺便,爱情才能勉强存活,如果不能,爱情注定只会成为牺牲品。有爱,只是太轻,轻得几乎可以忽略。
  
  女子间的友情,永远都掺杂着敌意,而孟钰究竟是怎样一个人,能抚平所有人心头的块垒,却永远的失去云歌,是因为太紧张才太容易失去吗,这世间还有谁,能温润如孟钰?他只短短一席话,从此许平君对云歌再无芥蒂。胸怀天下,智慧无双,可是为什么结果是这样,看完全书的女子,是不是都会如我一般,只爱孟钰,为他不平。他只是想你能活着,爱恨他都不再顾忌,只要你,能够活,即使你对他下毒,他明白一切,即便死了还是要护你周全,云歌,心死真是不能复生么?真的好希望能出第四部,我只想看到一个结果,孟钰和云歌,能够在一起,且心无隔阂,刘弗陵绝对希望看到活着的云歌,可以跟孟钰在一起,他那样智慧善良的人,绝不想云歌活的那么辛苦。
  
  
  
  也爱刘弗陵啊,爱到嫉妒云歌和上官小妹,可是,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一个人,只为天下人,宽怀仁厚,帝王之心。这种人如果世上真的有,远远的看上一眼,便此生已足。如此,便更恨霍光恨刘询,刘询早已经不是刘病已,刘询却一直都是刘病已,可是刘弗陵无恨,真的是无恨吗,也许是有的,只是江山社稷重于个人,那么,恨与不恨,也没了区别。
  
  
  
  仍然痛心于万箭穿心的孟钰,那样一个光华流转,甘愿为爱敛尽锋芒的男子,却是这样一个结局。当孟钰身中数箭,仍对刘询淡然嘲讽的那句:是吗?之后,我以为会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找到的番外看到云歌为孟钰冒险采药疗伤,心里方才一安,却惊见刘弗陵死而复生,刘弗陵是谁,他是唯一的阳光,无人能夺他的光芒,从大漠谣霍去病诈死跟小玉在一起,到云中歌刘弗陵死了又生,为什么九爷到孟钰,富可敌国却都不能跟心爱的女子在一起?也许小说总是要留有暗道,可是桐华,你为什么不可以对孟钰公平一点?只是,难道我又希望刘弗陵死吗?只是你的笔墨浓重的涂抹了孟钰,却又给他制造了那么深刻的孤独,都很无辜,都经历过深刻的苦难都有执手过的深情,而孤独,你给了孟钰更深。可是孟钰,大公子一向赞你好手段,你的好手段为什么在这里却都看不见?你洞彻世事,明白人心,为什么在云歌这里,你是这样紧张无助又无力,你还有什么可以给,连命都交付了一次又一次,你却从没有想过回头,也从没有问过自己,究竟值不值得,又或者这才是爱情,张爱玲说,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而这种不问,要有多么无私,才能做得到?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
发表于 2014-6-26 08:23:32 | 只看该作者
  十分虐心的文章,看过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复,狂找了一堆可能虐心的文章来看,但都不及这篇,相较孟珏,我更喜欢刘弗陵,因为刘弗陵实在是一个太好,太让人心疼的男子。
  大漠谣中,我更喜欢孟九。
  实在大爱虐文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
发表于 2014-6-27 23:51:21 | 只看该作者
  汉,长安,未央。久远的年代,支离的纪录,那时的天空那时的月,也许还有别样的故事。
  这一篇,我觉得桐华写的还是不错的,比起「大漠谣」的走神,「云中歌」是一鼓作气看下来的。
  故事情节起伏跌宕,伏笔暗藏,机关重重,引人入胜。我几乎挑不出大的问题,就是比起「步步」也要高出许多,可见作者笔力日渐成熟。
  关于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比较鲜明,刘弗陵死后是个分界线,故事变纠结了,好多人扭曲了。
  云歌单纯傻妹妹变痴情复仇女,总难舍天真善良。
  刘病已屌丝惊变高富帅,阴着损法频频浮出水面,终难摆脱心中旧时温情。
  许平君小心眼良家妇女回归铁杆闺蜜,认清倒追男友真面目。
  孟钰这个人物倒是让人伤神,小女孩时对这种男人无抵抗力,亦正亦邪,能力超群,超有性格,所以虽然看见好多人无法理解他的变化,我倒觉得不意外,这样的人恰是心思至纯之人,因为太纯真,又怕受伤害,所以需要坚强的外壳来伪装。
  在云歌心目中,陵哥哥是白天使,孟钰是黑骏马,反正皆是守护星,女主有化百炼钢为绕指柔之神效。
  这个故事是悲怆的,刘弗陵仙逝,孟钰万箭穿心,爱恨交织。
  听说要拍电视剧了,期待,8过初步女主竟是-------霍思燕,其实我还蛮喜欢刘诗诗。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
发表于 2014-6-28 01:31:12 | 只看该作者
  成书的时间是五年前。其实当年并不算是特别喜欢那本红极一时的《步步惊心》,除了只记住了里面的八阿哥。但到底那时就知道了桐华这名字。也在电脑里收藏了她的其它几本书,但一直没有去读过。
  
  这个周末不知道怎么就把它翻出来了,可能是姐姐没在家有一点自由又一点寂寞。一气呵成三册全部读完。要是姐姐说,一定说又是这些小言,呵呵。可是我觉得它又跳出了单是小言的框框,也写国仇家恨,杀伐决断。小言就小言吧,我一点不排斥小言。就像小时候读金庸的书,他一直用侠之大者去提纲挈领,可最后让我念念不忘的终是一个“情”字,比如杨过小龙女,比如靖哥哥蓉儿,比如杨潇与晓拂。
  
  好像桐华笔下的感情一直不是忠贞不二,三贞九烈的那种,想来是揉合了现代人的观念在里面。这也是一直不喜欢若曦的原因。她的感情太不纯粹,最爱的终是自己。 但云歌不一样。也许是冥冥中早有安排,一个女孩子无心得将一双珍珠绣鞋分别送给了两个男子, 从此便介入了两段截然不同的人生。要不然,就是因为书中的甲乙两个男主都非常喜欢,所以在不知不觉中原谅了云歌心意的转变:)
  
  女孩子的心意一生之中许了两次会如何呢?叹得是只是两段悲剧,两种离殇。
  
  这故事看了让人哀愁,一直在胸中萦绕不去。早上乘上火车还在不停想。仿佛氤氲在脉脉远山上,穿过这冬日里浓浓的圣诞气息,凝在清冷的空气中泫然欲滴。
  
  书中的好几个人物写到死时,就把自己给看哭了。。。去查了历史,原来真人版的在历史中大致脉络与结局都是相同。只不过女主和男一纯属杜撰而已。如桐华所引的大仲马的话一般:历史是什么?只是用来挂小说的一枚钉子。
  
  历史上的汉昭帝也如曹冲般稚龄早慧,本是中兴之主,可惜天妒其才早早夭亡。也许汉昭帝也像桐华笔下的一样是个多情种,要不然为何21岁离世时竟一个子嗣也没有。呵呵,我宁愿这样相信。
  
  “七荒六合的担心,五湖四海的不舍也只是化作了心底深处、一声无痕的叹息,散入了生生世世的轮回中。。。”这一幕伤别离总是沥沥在目,挥之不去。脑中浮现出的是钟汉良扮演的纳兰最后离世的那个画面。“。。。云歌走到窗前,刚把窗户推开,一阵北风就卷着雪花,直刮进屋内。吹得案头的梅花簌簌直动,屋内的帘子、帐子也都哗啦啦动起来,榻前几案上的一幅雪梅图毕剥剥地翻卷,好似就要被吹到地上。。。天地无声,雪花飞舞。。。刘弗陵轻声问:“云歌,你会忘记我吧?”云歌用力点头,“嗯,我会忘记你”。。。云歌轻轻亲了一下他的唇,微笑着说:“你放心,我会离开长安的,会忘了这里的一切。我会去苗疆,去燕北,走遍千山万水,我还会写一本菜谱,也许还能遇见一个对我好的人,让他陪我一起爬山,一起看日出,让他吃我做的菜,我不会念念不忘你……我会忘记……”云歌一直笑着,声音却越来越低,逐渐被强劲的北风埋没,到后来已分不清是在对刘弗陵说,还是对自己说。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天地间苍茫一片,除了漫天大雪,再无其它。。。”
  
  书中的汉昭帝是个完美的人物。这样的男子大约真要惹得人神共愤,所以才有“慧极必伤,情深不寿”之说。清冷的面容,黑曜石一般的眼睛,人淡如菊。于家国天下,他是仁君智者;于心爱之人,他是心如磐石,矢志不移。他仿佛高高远远一剪疏淡的身影,宁静悠远的一抹微笑,看不真切,摸不着,也近不了。从历史的一页中如白驹过隙般飘过,那是不属于尘世的美,所以只能伤痛地看着他远去。。。
  
  应该就是因为他太完美了,才有更多的人会更偏爱男一,那个玉中之王的男子。他是走下神坛的王子,他有落魄,有挣扎,有仇恨,更有坚持,有守护,有悲悯。 所以他才更真实。他不是晓风明月,刘弗陵才是。他是黯夜流星,带着穿透黑夜的锋芒,孤注一掷的绚丽。
  
  那么心高气傲的他,从来不屑于解释的他,打落牙齿和血吞的他,终于在生命命悬一线的时候告诉了云歌他埋藏在心中许多年的话 。“。。。百灵鸟儿请乞丐们不要再打这个男孩子,乞丐们当然不会听她的,这只百灵鸟就突然变成了狼,乞丐们被她吓跑了。他看见原来是只绿颜色的百灵鸟,这只绿色的百灵鸟送给了他一只珍珠绣鞋,他本来把它扔了出去,可后来又捡了回来。百灵鸟说……说‘你要用它去看大夫’,可即使后来快饿死的时候,他都没有把珍珠绣鞋卖掉。他一直以为是因为自己不想接受百灵鸟的施舍,想等到将来有一天,亲手把珍珠绣鞋扔还给她,可是不是的。。。长安城的偶遇不是为了相逢,而是为了重逢!”
  
  只是我知道一切都晚了,两个人只能彼此渐行渐远。有些事已经发生了,就再也回不去了。从看到云歌知晓真相,到夜闯帝陵,再到珏以心血渡曲救人,到皇后含恨离世,眼泪就一直往下掉。叹,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他看着他的百灵鸟儿决然地离他而去。她轻声与他道别:“此生此世,我不可能忘记陵哥哥的。。。千山万水中,我一定能寻到我的宁静。”于是他的步子变成千斤重,今生今世再也无法相随。仿佛只有瞬间那么短,一叶轻舟却已过了万重山。她曾是他舌尖的百味,心头唯一的暖。而如今天大地大,却只剩下漫天漫地的荒凉。其实那时生死早已无谓,江山也早已无谓。当他最后随着沧河之水悄然而逝时,这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桐华的语言很美。所以记这个故事记得很牢。也不愿意到桐华的另一部《大漠谣》中再去寻觅关于云歌与孟珏父母的故事。因为有些人物在心中是唯一。
  
  发现自己总是喜欢古言的故事,喜欢古代的人。他们的诗,他们的话,他们的歌,他们的一顰一笑,才俱与风骨。仿佛“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那样的温柔婉约,又如一幅展开的《清明上河图》画卷般的含蓄隽永。
  
  记得姐姐常说为什么电视新闻里一看到中国人的脸总觉得那么难看?我总是有点无言以对。现在我想,那种难看并不是指相貌,而更是指精神状态。是指有德有才有风度和朝气。人说相由心生。但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欲望也并不会隐形,总写在眉梢眼角。胸中的那一点沟壑早已被它消磨得尽了,又哪里还寻得见“气自华”呢? 可是在我心里,古人不是那样的。不用说更古的时代,即便退回几十年,民国时代的人物也是情怀各俱。
  
  那些自黄帝以来的许多久远的传奇的纷繁的事迹与人物,不管是历史也罢,杜撰也罢。从小时候起,便点点滴滴地蓄在心中,慢慢生根发芽,如今早已盘根错节,溶在了自己的血脉里。 于是即便走过千山万水,异国他乡午夜梦回,遇见的仍是那些“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时的翩翩公子与“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那般的奇女子:)
  
  时光悠悠已将昨日的辉煌辗转成了今日的苍凉。千古风流都付尘埃。
  
  就如泰戈尔的诗句所言:我想起了那浮泛在爱与生与死的川流上许多逝去的时代与逝去的人,以及他们的被遗忘。。。
  
  ——————————————————————————————
  
  附:因为云歌与孟珏都是虚构,这里只能附上汉昭帝刘弗陵的生卒年考了:)
  
  汉昭帝刘弗陵
  
  汉昭帝刘弗陵(前95年—前74年),西汉第八位皇帝(前86年—前74年在位),汉武帝幼子,谥号孝昭皇帝,昭帝的母亲钩弋夫人,是汉武帝朝的大美人,被称为“拳夫人”。据说她怀孕14个月才生下刘弗陵,大臣们都以为尧帝降生,纷纷恭祝武帝。武帝老年得子,更是爱不释手。武帝临死前,准备立刘弗陵为太子,但是为了防止“子幼母壮”、外戚专权的事情发生,他借故处死了钩弋夫人,然后请得力大将霍去病的异母弟霍光为首辅、匈奴人金日磾为次辅、上官桀为佐军以及桑弘羊为理财等四重臣来辅佐刘弗陵。武帝死后,年仅8岁的刘弗陵在重臣的拥立下登基継位,就是汉昭帝。在位13年,病死,终年21岁,葬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13里处)。
  
  汉武帝是有眼光的,汉昭帝刘弗陵果然有乃父遗风,治理国家还是有声有色的,在处理和辅政大臣霍光的关系上,可以称得上君臣不相疑,是老臣和幼主成功合作的典范。
  
  对父亲留给自己的辅政大臣,刘弗陵非常重视发挥他们的才能,遇事与他们商量,保持了大汉帝国的强盛。他曾经命令桑弘羊征召贤良文学召开了著名的盐铁会议,询问老百姓的疾苦。贤良文学力主罢盐铁、酒榷,均输官,历行节俭,刘弗陵听从了他们的建议,推选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有效地缓和了汉武帝末年的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过刘弗陵毕竟年幼,即位之后,他的同父异母兄长燕王刘旦心里很是不服气,老是想着夺位自立,辅政大臣霍光自然成了他的眼中钉,意欲除之而后快。霍光的政治敌对势力上官桀等人于是和燕王刘旦勾结起来,密谋策划先除掉霍光,然后废掉刘弗陵,拥立燕王为帝。
  
  有一天,霍光出长安城去检阅御林军,并且调了一个校尉到大将军府,应该说,这是霍光的正常工作。上官桀等人认为这是陷害霍光的好机会,于是乘机以燕王刘旦的名义给昭帝上书,状告霍光。罪名主要有两个,一是霍光检阅御林军的时候,一路上耀武扬威,乘坐的马车与皇帝出巡时乘坐的一样,严重违反了礼仪规定,不是人臣所为;第二个罪名是霍光擅自作主,私自调用校尉,有图谋不轨的阴谋。同时还表示愿交还燕王大印,回到宫里来保卫皇上,查处奸臣作乱。刘弗陵看了上书之后,什么话也没有说,也没有表示自己的态度。
  
  第二天早朝时,霍光已知道被上官桀等人告到皇帝那里去了,就不敢擅自上朝,而是留在偏殿里等待刘弗陵的处置。刘弗陵一上朝,发现霍光没有上朝,马上就问:“霍大将军怎么没来上朝啊?”上官桀立即回答道:“大将军因被燕王告发,心里有鬼,当然不敢进来了。”刘弗陵没有说什么,只是派人去叫霍光进来。霍光赶紧入朝,心里自是紧张得很,他脱下帽子叩头请罪:“臣罪该万死!请皇上发落。”刘弗陵说道:“大将军不必紧张,戴上帽子,快请起来。朕很清楚上书是假的,你没有什么阴谋。”霍光听了小皇帝的话后,真是又惊又喜,于是问道:“陛下怎么知道上书是假的呢?”刘弗陵胸有成竹地答道:“你出京城去阅兵,也就是这两天的事,选调校尉人府也不过十来天罢了,可是燕王远在北方,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呢?就算能够知道,马上就写信过来,现在也赶不到京城啊。再说大将军真的要作乱谋反,调一个校尉也没有什么大的作用。这件事明摆着是有人想陷害你。朕虽然年幼,但也不会上这种当,怀疑大将军的。”一席话说得大臣们惊讶不已,霍光也放下心来。聪明机智的刘弗陵接着下令追查冒名伪造上书的人。上官桀等人怕查下去会暴露自己,就劝刘弗陵:“这点小事不知道是谁恶作剧呢,就不值得再追查了吧!”刘弗陵一听,嘴上虽然没有坚持,但实际上已经开始怀疑上官桀等人了。
  
  上官桀等人陷害霍光的目的没有达到,并且实际上已经暴露了自己,但他们还是没有收手,经常在刘弗陵跟前说霍光的坏话。刘弗陵已经不信他们所说的了,于是警告他们:“大将军是先帝临终前托付的忠臣,他辅佐朕治理国家,做了很多事情,天下百姓有目共睹,以后再有人毁谤他,朕一定从严处罚,绝不宽贷。”可见,刘弗陵年龄虽然小,但是已经很是识人。上官桀等人密谋在长公主府刺杀霍光,发动宫廷政变,结果阴谋泄漏。刘弗陵在霍光的帮助下,粉碎了政变阴谋,把上官桀等人处死,燕王刘旦和长公主也畏罪自杀。刘弗陵和霍光君臣相互信任,在朝廷安危的关键时刻,平定了政变,保持了西汉王朝的稳定。
  
  另外,昭帝十分果断,对匈奴的政策十分得当。面对汉武帝时代的连年征战、增加徭役,昭帝听取重臣的建言,减少赋税,足足减少了3倍,进一步深化了武帝晚年重新施行汉初与民休息的政策。在首辅大臣霍光的主持下,昭帝朝的百姓生活比以前富裕,四夷来朝,使汉朝出现了中兴稳定的局面。
  
  可惜,前74年,昭帝暴病而死,这位有望为中兴之主、十分有作为的皇帝英年早逝,享年仅21岁,在位13年,可谓天妒英才。有人说他的死有值得怀疑的地方,但这不是我们所关注的。在他短短的一生当中,他还有来得及发挥自己的才智,但是在用人方面就已经显示出过人的一面,很多地方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班固在《汉书》中对他赞道:“昔周成以孺子继统,而有管、蔡四国流言变。孝昭幼年即位,亦有燕、盍、上官逆乱之谋。成王不疑周公,孝昭委任霍光,各因其时以成名,大矣哉!”汉昭帝死后葬于今天西安市的平陵。
  
  刘弗陵传世诗作2首:
  
  黄鹄歌
  
  黄鹄飞兮下建章,羽肃肃兮行跄跄,金为衣兮菊为裳;
  唼喋荷荇,出入蒹葭;自顾菲薄,愧尔嘉祥。
  始元元年春二月,黄鹄下太液池,八岁的汉昭帝作《黄鹄歌》
  
  淋池歌
  
  秋素锦兮泛洪波,挥纤手兮折芰荷。
  凉风凄凄扬棹歌,云光曙开月低河。
  汉昭帝游于淋池,作《淋池歌》命宫人歌唱,另加一句,“万岁为乐岂云多。”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5 14:14 , Processed in 0.16260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