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不见的城市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1#
发表于 2012-8-28 13:41:32 | 只看该作者
  忽必烈汗坐在帝国的石阶上,吹着晚风,听马可波罗讲述他旅途中走访过的城市,以获取帝国对征服土地的熟悉和感叹疆域的辽阔而自豪。马可描述道:
  “它的码头坐南朝北,每天都有大量的货物运到码头,由脚夫或其它运输至县城,更远的要到达更南的地方。这座水运城市的繁华和其它的城市没有什么很大的不同。码头上系着沾满河水和泥沙的船只,等待再次满载货物的航行;河水的腥味借着吹来的风,飘向岸边;脚夫担着各式的东西,赤脚踩在铺满鹅卵石,咿呀咿呀地扁担声很有节奏,仿佛是动听的歌谣。岸上的人在忙碌着,或者,目送下河的货船出港湾,手上挥动原本拿着的东西,目光里倾注了太多的希望和情感。
  这座城市因山得名,以山的名义称谓城市的名字,足以说明这里的人多么地热爱这片土地和山河。我不会像陛下说明这座城市的旱涝、贪污舞弊和阴谋,也不会再次重申有多少富饶的矿产,我只会告诉你某人在一个月明的晚上,坐在自家的院子里乘凉时所想到的东西。我到达大余时,仿佛和我到过的任何一座城市没有很大的差别,一样的富饶和丰衣足食。但在我观察这些细节时,就注意到她的不同。我来到那里,一切都唤起我对昨天的记忆,发现一段自己未曾经历的过去,似乎还可以隐隐感觉到未来,一切都如在梦中,未曾醒来。城市不断的吸收着大量涌现的记忆,过多的图像、声音还有气味组成的记忆让头脑随之膨胀。我看到了夜晚河边摆桌在生锈护栏旁的几人在大声地说笑、喝酒,末了还把啤酒瓶使劲地往河里扔;广场上雨淋的雕像印下深深的水渍,刻字的红漆已几近脱落;行人来来往往,高声叫喊,空气中混合各种气味;一个小男孩不听妈妈地劝告,因爬上枣树摘仅胜数枚的红枣而刮伤;透过木质的窗,一对年轻的夫妇在为一点小事闹得不可开交,这样的事每天都在发生;雨后落日时分,灿烂的霞光染红了整片天空。街巷林立的招牌,抽象或形象的图形代表着各行业,标志着经营的内容。但招牌下的城市隐藏着什么,当你离开大余时,你不会了解她的原貌。她不会泄露太多的东西,他把自己的历史隐藏起来,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升旗的杆子、路上凹陷的车痕、博物馆陈列的遗物,都或多或少透露了一些她过去的信息。但没有人去注意,今天的大余人只活在今天和明天,他们从来都不去关注昨天。
  我在那里时,还听过一位姓黄或王的人(由于我不太听清楚他们的方言)的传奇经历,他掌管着多处矿产,一生拼杀经营,最终不是很老就因癌症死亡。我在牡丹亭还听说了一个爱情故事,每个臣民都津津乐道我无法更多的向您描述她的民俗,英明的忽必烈汗呀,因为没有人比您更清楚,不能将城市本身与描述城市的词句混为一谈,尽管它们确实存在关系。
  可汗听马可讲述大余城,但可汗并没有明白她与其他城市的区别,也许是听马可讲述了太多的城市,将各个城市组成元素都混淆,有时仅仅是排列顺序的不同,就完全变成了一个陌生的城市。而且,可汗从没有听马可说起他来自的城市——威尼斯。马可顿了顿,我不曾向您说起威尼斯,其实每当我向您描述一个城市时,那里就可能包含这威尼斯,而每当我说一次,就好像在渐渐失去她。
  可汗吹着晚风,决定不再听马可讲述这些看不见的城市,月色明亮,好似白昼。马可回国后,因参加战争被囚,他向他的室友讲起这段故事,于是有了《马可波罗行纪》。后一位叫做卡尔维诺的同乡,假借这段故事写下了《看不见的城市》。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出版商怀疑这篇是伪作,假借卡尔维诺之手为其城市宣传,就在出版是把这篇删除掉了。再版时才发现,原来是一位叫做LLL的好事读者,因喜爱该作品,特仿写一篇,聊以自乐,别无他图。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2#
发表于 2012-8-28 13:41:32 | 只看该作者
  之前有看过不少关于这本书的书评,其中大多是把重点放在“献给城市的最后一首爱情诗”上。没错,在我看过的所有有关与城市的书中,没有一本将城市写的如此曼妙。但是我想,这不仅仅是一首献给城市的爱情诗。或许,这里面还包含着什么其他。
  这是类似于《一千零一夜》的讲述方式。不同的是,《一千零一夜》是在一个基于现实的基础上讲述了一个个的故事。即使有的故事诡诞、传奇、充满了神话色彩,但由于基调与各国皆有的神话传说,《一千零一夜》往往使人产生一种真实感。它适用于个个年龄的基层,一般是当做童话故事来给儿童讲述,但是其故事结构的完整和其中的寓意,也可以让成年收益。而《看不见的城市》不同,它基于一个被改编的历史之上讲述了这55个城市。借用马可波罗与忽必烈的故事文学性的改编成马可波罗向鞑靼人的皇帝忽必烈详述自己的旅途。旅途上没有故事,只有一座一座奇特的城市,每个城市都像是把一个城市一点一点拆开,再将碎片调动、移动、倒置,以另一种方式组合。像是讲述一个传说一样将这城市和人的生活呈现。城市有奇异的建筑,奇怪的风俗,奇绚的市集,居民的思维则与《山海经》有的一拼 。让成年人恍若跌入一个自己熟悉但又陌生的城市,不同的人会看到自己生命中不同的城,有人说是故乡,有人说是工作过的城市,有人说是大学的城市,有人说是路过的城市。就是这样,这是一本关于梦之城的成人童话连续篇。
  这本书我读了三遍,每一次读完以后,都有一种迷路的感觉。我会在读的时候突然记起一部电影,又会在放在书的几分钟后不自觉的回忆。我会冒出莫名其妙的想法,会思考之前从未发现的问题。有时候两个想法之间没有连接点。我像是直接跳跃过去一样。有时候一边看书一边思考问题,但是思维却被书上的内容带入下一个问题。就如同做了一场梦,在幻美的世界里寻找回到现实世界的路。但是,不心急,好像自己一早就知道出路在那里,这一路就观光着前行。每次放下书,心会放轻松一下,会觉得空气轻盈起来。
  卡尔维诺说自己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就像是记录灵感一样写下来的。我想大概这样是关于这本书最好的写作方式。每一个关于城市的小短片都像是诗一样。然而,全书的亮点却不在这些有关城市的诗上。这本书的每一章后都会有马克波罗和忽必烈的思考和评论。这些思考涉及了有关古老城市和现代城市的共同问题。这本书第一版是1972年在都灵出版,那时候全球的城市都在向着同一个方向发展。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来,然而更多的人看到是巨大的财富和繁荣。没有人意识到病毒已侵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人们在城市巨大发展中兴奋着,狂欢着。但是,如果在一个有着轻盈的风的夜晚,爬上城市的高点,试着寻找月亮和星星,会发现,无论风吹的如何轻盈,里面总是带着一丝腥气。这个城市太冗重,失却了向上生长的能力。向下看,这个城市运转自如,美轮美奂,却漆黑一片,靠着灯光照亮,无法自己发光,也没有明皓的月光与之拉扯。
  连我自己也奇怪,这样一本包含着有关现代城市讨论的书,我是怎么放下书后会有轻盈的感觉。我想这本书就像卡尔维诺的大脑一般复杂精致吧。他在书中时而含蓄时而清晰的讨论着现代城市的种种弊病,夹杂着神秘古老帝国的梦幻与远古神话时代城邦的活力,隐晦的指出问题,又给你一个曼妙的古老城邦。让人恍恍惚惚,在这之中的城市,几乎察觉不到统治者的存在。居民们像是自发的团结,原始的共产社会与具有人类文明的各色建筑,现代人的乌托邦情结又在其中体现。复杂、精致也不能将这些的组合表达。
  可惜的是,我拙劣的文笔和单线条粗略的思考不能达到这本书所囊括内容的高度。我依旧每读一遍就会有迷路一次。
  很多人问我这样一本书读着难不难受,我总是不知道怎么说。现在比较流行的是“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在这个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不少读书人总是趁着打折或清仓的机会勒勒腰带买一摞摞书,然后在保证自己没有被历史抛下的瞬息一点一点的看完。当然,更多的人已经不在有看书的习惯。我想,这大概也是一个现代城市的问题吧。
  在我近一年来所读的书中,这一本是让我读起来最轻快的一本,我想无论是习惯阅读何种书籍的人读起来都应该比较轻松。作者也说过,轻盈是这本书最闪光的地带。而我总结,在这本书中,思考和讨论都像是在花园中荡起的秋千上一般。我相信,无论是习惯怎样书籍的人,读完全书后都会有不同于以往阅读的感受。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3#
发表于 2012-8-28 13:41:32 | 只看该作者
  
  
  ————————
  
  免遭痛苦的办法有两种,对于许多人,第一种很容易接受:接受地狱,成为它的一部分,直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第二种有风险,要求持久的警惕和学习:在地狱里寻找非地狱的人和物,学会辨别他们,使他们存在下去,赋予他们空间。
  
  
  
  
  所有书评源于此,once, 直接翻最后一页。
  
  飓风,重庆有艺术感的天气,但是若不是耳闻我甚至忽略了此事,所有的关联是自己建立,编织过去编织一个淫想的未来,脱离人间的状态,生活本如此,如此的是我。
  
  高潮之后要么是上瘾要么是长时间的倦怠。后者吧,后者。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4#
发表于 2012-8-28 13:41:32 | 只看该作者
  实在是不知所云。
  不知道为什么豆瓣口碑竟然这么好。
  自问鄙人也不是白丁一个,中外古今经典杂言均有涉猎。
  但是没有一本书比这一本让我如堕云里雾里。
  
  看不见的城市,许是年龄阅历缘故,实在不能理解。
  留待以后再体会吧。
  许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
  卡尔维诺的这座城
  只是我未见也不能懂的一座城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5#
发表于 2012-8-28 13:41:32 |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市,私密的,独一无二的;每个人心中都有许多座城市,记忆的,时间堆砌的;每座到过城市都是相似的,每座心中的城市都是暧昧的,每次离开和到达,都是发现,也是回忆,是探险,也是寻乡。回忆和时间是最伟大也最不靠谱的魔术师,让我们看见那历史之城、记忆之城、欲望之城、轻盈之城、想象之城——历经无数次累积和崩塌之后的碎片,在阳光下闪烁着各异的光泽——终于,每个人都被唤起,而后迷失,每座城都曾到过,而后消失…… 充满哲思智慧的卡尔维诺这次玩了个小把戏,不是为了说故事,而是为了唤起,或调戏。在回忆的迷雾中穿梭然后迷失,正是所有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6#
发表于 2012-8-28 13:41:32 | 只看该作者
  谨记,不要站在高贵的同情的立场上去悲悯贫穷……人人生而平等……他们在创造着自己梦想的家园,奈何生活如何坏,世界如何烂,永远心有敬畏和那一缕梅的芳香……只要有希望,再卑微的生命都有向命运宣战的权力,内心不灭的那对丝丝生活的高姿态的虔诚会告诉他,他会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7#
发表于 2012-8-28 13:41:32 | 只看该作者
  读完一遍的一些想法。并不一定代表个人立场。
  
  A
  
  你无法与记忆握手言欢,哪怕在只隔着一片柠檬树叶的距离里。短距离的昼夜,长距离的春秋,已经置换了你一度欢笑或是慨叹背后的欲望。
  一座城市就是一部历史,它只告诉你今日的新闻,你嗅见这部古籍封面年代久远的香味,产生了掀开它的冲动,一枚琥珀里可能凝结着无数个世纪的光芒。
  一座孤立于时代之外的城市,得以保全它短暂的历史,直到它随着光阴崩毁在人类的历史记忆之外。
  有多少昨天的露水能渗进今天的干涸里?同一个地点,同一个名字,维系着的是旧城与新城的脱节。
  
  B
  
  我记起伊藤润二的一篇漫画——主角以为自己在操纵傀儡木偶,其实是他被傀儡所支配。
  城市让你陷进五光十色的欲望陷阱中,与其说你在乐此不疲地享受欲望得偿的瞬间,不如言你是城市欲望的奴隶。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在一座城市之外,你能看见的,是望远镜中那座城市的影子。
  理想的模型是水晶球里的记忆,可望而不可及。
  
  C
  
  记忆,是经过修饰的“真实”的变形,你一再重复它,只因生怕丢了它,你一再重复的是对“遗忘”的强调抑或是愈发夸张的变形。
  
  D
  
  一个人所要求的,往往在ta力所能及的范畴。一座能够精确测度自己承受能力的城市,才有轻盈上升的可能。
  
  E
  
  如果说交换商品出于物欲的渴望,那么交换记忆则出于心灵的渴望。
  在一切得以满足的生活状态里,推动人们改变自己的往往是满足之后的“厌倦”,并且这会是一个不断让人“厌倦”的游戏。
  人们有多少种获得幸福的方式,就会有多少种制造不幸的可能。
  
  F
  
  你眼中的明灯将照亮你的黄金,你眼中的苍蝇将搜索阴沟里的垃圾。
  导致“逃避”的两种可能是两种反面的极端——憎恨与敬畏。
  当你对一种美丽熟若无睹,它便被剥离开形而上的审美外套,剩下赤条条的功能。
  你的选择无法摆脱潜意识的支配,你却对此一无所知。
  
  G
  
  想象的浪漫在于——如果你只记住了一座城市的名字,而这名字在你见到真相的那一刻随即丧失了意义。
  
  H
  
  死神总在剧终胜利地挥舞镰刀,死亡不仅烙印在生的基因中,还为一切的“未发生”过早地预定了结局。
  
  I
  
  如果城市的形象是天国的投影,那么天国也只是一片带着污斑的锦图。如果天国是地狱的反面——一枚完美的宝石,那么城市很可能是上帝的一场不完美的梦。
  星空,似乎是天国超然而美好的象征,它是城市不断上升的企及,也许,某一刻之后,城市会成为一颗星。
  
  J
  
  我不确信,人类对痛苦的敏感度是否甚于欢乐,以至于人们对欢乐孜孜不倦的追求也只是为了敏感地逃避痛苦。真相或许是,二者是相互依存的,欢乐若摆脱了痛苦,也就不复存在了。
  
  K
  
  人与城市是由诸多元素自由有机组合所形成的功能。
  你不在你目之所及的地方,你在你的心所停留的地方。
  
  L
  
  《看不见的城市》,像一部轻盈透明的交响乐,看不见的、在呼吸的城市,精巧的结构,细致的语言,叙述时从容不迫的口吻,淡淡的字里行间透露着惹人深究的哲理。诗的小说,寓言体的小说。它把城市的功能细化了,并作了极艺术化的处理,把城市与人的这种既爱又恨的依存、隶属、支配等关系写得极富诗意。
  
  结:
  
  卡尔维诺始终不忘为人类点亮拉拉杰的月亮。
  或许,看见的,看不见的,这不是问题。如同马可与可汗的棋局,人们因为全心沉浸于生活,而搁置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你已然直面了表象之后的虚无,然后专注于你的一招一步。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
发表于 2012-8-28 13:41:32 | 只看该作者
  艳阳高照的下午我开始读书,读罢全书,窗外的天空已经铺张开了一片漂亮的火烧云——这是此时此刻这座城市的天空,是我眼下这座城市的景色。但当我说出口的时候,它已经不是我所描述的,或是你想象中的那座城市,它是你我都看不见的城池。
  
  读完书,不忍放手,微妙的情绪有如烟雾缭绕在头脑里,迟迟不肯褪去。
  你可以惊叹卡尔维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可以回味汗王和旅行者之间充满意义的对话,更可以像我一样迷失在云烟一般的文字里走不出来。
    
  书中每一小章节都是一座城市的描写,无论是二维世界的城,倒影中的城,拥有活人死人两个权力社会的城,没有出口和入口的城……每一座城都是独立存在又相互联系的。一开始,我认为它们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只是零乱而闲散地附着在书的每个篇章之中,但是看着旅行者和王者的对话,慢慢地感觉到每个城市都微妙又神奇地联系在一起。这一座城,也许就是那一座城。城与城之间,似是而非地被阻隔又似是而非的融合在一起。你永远也无法向别人描述出来那座城市的真正模样。就好像,马可说的,“听的人只会记得他期望听到的东西。我有幸得到你聆听的描述是一个世界,我回国后第二天流传在搬运工和船夫之间的却是另一个世界;假使有一天我成为热那亚海盗的俘虏而跟一个写探险小说的作家囚在一起,那么我也许会在晚年再讲一次,让他笔录,那又是另外一个世界。 ”
  
  在这里,一人一个城市的样子,就好像那句:一人心中一个哈姆雷特。
  
  无论是那些绘制的尚未被发现的而只在想象中见过的幸福的土地,还是大汗那些绘制在噩梦和诅咒中吓人的城市的地图,都是看不见的城市。
  
  就算你走过千山万水,你也你永远无法向谁讲述出某一座城市的全貌。所以干脆就把最好的城市留在你的心里。就像马可说的“记忆的形象一旦被词语固定下来就会消失了。也许我不愿意讲述是害怕失去它。也许,讲述别的城市的时候,我已经正点点滴滴地失去它。”
  
  我也不想再写下去了,因为不想失去这座“看不见的城”。就像提笔的时候,窗外晚霞如火,写完到这里,夕阳已去,空留夜幕下我们看不见的城市。
  
  ——————————————————
  
  看完一直不忍放手,全书不长,真的想反反复复地一直读好几遍。相信每一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
发表于 2012-8-28 13:41:32 | 只看该作者
  只有马可波罗的述说能让忽必烈汗穿越注定要坍塌的城墙和塔楼,依稀看到那幸免于白蚁蛀食的精雕细琢的柱饰与窗格,看见九月的黄昏里街旁炸食店门口亮起多彩的灯光,看见那些高朋满座的广场上,老人们倚坐在一堵镌刻满沧桑的旧墙前看着来来去去的年轻人,细数着往日的时光,看见那些在日落时分笑容舒展、将星空当作蓝图的城市艺匠。不论繁华还是荒凉,每一个城市都拥有着独特的品质和时而恶毒时而善良的力量,使他眼前绘在地球平面图上的山脉与河流在黄褐色的曲线上震颤不已,展现出亦真亦幻、杳然存在的容妆。
  始终觉得蒙古王就应该有着“铁蹄踏得夕阳碎,一马飞歌醉碧宵”的英姿,应该天经地义地用一生的戎马倥偬去诠释他的英雄主义梦想,即便是在和平岁月里,他的江山也应该是一幅“白云无尽时,芳草何曾歇,长河向天流,落日如有声”的天地诗卷,他的眼睛应该辽阔深邃,看见湛蓝的天空和凄艳的晚霞时会热泪盈眶、情感奔腾如泉涌一般。也许深居元大都琼林玉殿的蒙古王早已习惯了这日日夜夜的舞殿冷袖、歌台暖响,不知这样朝歌夜弦的生活是否已让他将马背上的峥嵘遗忘,即便如此,也许他并非真的希求所谓城市生活模式,并非真的关心这飞檐斗拱、锦彩琉璃之外那些虚无缥缈的城池的模样。
  然而城市只是一个载体,马可波罗想说的是,其实是卡尔维诺想说的是:只有在远方的城市迷失了方向,你才会更加了解和熟悉在到达该城的旅程中路过的地方,才会再回首追溯起航的海湾和家门前的威尼斯小广场。他想说的是:别的地方是一个反面的镜子,旅人看见他拥有的是那么少,而他从未拥有过且永远不会拥有的是那么多。没有真正的城市,城市只存在于他的描述和你的向往中,没有什么景点,风景从来都是在路上,而我们总是在一边遗忘,一边寻找。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0#
发表于 2012-8-28 13:41:32 | 只看该作者
  读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发现有好几种译本,为了便于阅读,我给这些目录重新定义一下,给我自己理解卡尔维诺的讲述。
  
  有人说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里一共讲了五十五个城市,第一章和第九章,各讲了十个城市,而其余各章讲了七个,而每个城市又重复了五遍,所以一共是十一个城市。我就把目录重新拿来看了看,发现,这十一个城市或许还可以这样的理解。我是不赞成五十五个或是十一个城市的说法的。
  
  城市目录:
  
  1、记忆的城市或者城市的记忆,书的原目录是城市与记忆
  
  2、愿望的城市或者城市的愿望,书的原目录是城市与愿望
  
  3、符号中的城市或者城市的符号,书的原目录是城市与符号
  
  4、轻盈的城市或者城市的轻盈,书的原目录是城市与轻盈
  
  5、城市的贸易或者贸易之城,
  
  6、城市的眼睛
  
  7、城市的名字
  
  8、城市与死亡或者死亡了的城市或城市的死亡
  
  9、城市的天空
  
  10、相连的城市
  
  11、隐蔽的城市
  
  重新整理了一下这些城市,突然发现,确实如书中所说的,其实就是一个城市。也由此,给我们更多的关于城市阅读,或者说阅读城市的角度提供了参考。以上文字不够严肃,只是我自己罗列了便于理解的一些零碎。
  
  又有人说,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中的九章,九章代表了人体的9个部位(头、双臂、胸腔、生殖器、双腿和双脚),每个城市各视察五次,则象征着人体的五个感觉器官(双眼、双耳和嘴)。这种说法也很有趣,但是,在逻辑上又似乎不妥,因为城市与眼睛出现在第三章,而事实上眼睛应该属于头部的呀。但是如果把这上面将城市看作人体来划分,以九个部位分的话,那么上面这11个城市或是城市的十一个特征,它们又分别属于哪些器官呢?这似乎和中国的中医上的五行八卦理论又存在些相通的悬妙之处,只是我不甚理解,也说不清楚,却只隐隐地感到了一些流趟着的信息。如此说来,如果把城市当作有生命的承载体,那么城市便如人一样,可以有五官也可以有器官,但更重要的却是城市的存活。如何使这些器官更通畅,把城市的五官弄得协调,这是不是人们研究城市最终的意义所在呢?
  
  卡尔维诺把碎片通过结构串成了小说,这是他写完碎片后颇费一番脑筋后所做的工作,而阅读者却在他的作品中歇力寻找到他组建这些结构的出口,然后试图一点点地不破坏性的分解它,乃至能还原每一个碎片。其实每一个作品,我们都不可能完全的吸收它,我们能吸收或者理解的也永远只是一些碎片似的东西,但是没有结构没有形式,它的这些碎片又无法抵达读者的面前。结构和形式似乎成了小说的一种渠道,把这世界千姿百态万千气象尽融于此,一个人与人、人与世界交流的通道。写作者在建,而阅读者在解,在这建与解之间,永远都存在着这样的三类关系误解、曲解和理解。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5 11:09 , Processed in 0.05405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