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不见的城市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1#
发表于 2012-8-28 13:42:00 | 只看该作者
      我记得有书中一座叫做埃乌萨皮娅的城市,这里的居民在地下建造了一座一模一样的城市,所有的尸体都经过处理,被送到地下去继续生前的活动。卡尔维诺是这样结尾的,“人们说,这不仅是现在才发生的事:事实上,是那些死人依照底下城市的样子建造了地上的埃乌萨皮娅。还有人说,在这两座姊妹城里,没办法知道谁是死者,谁是生者。”
  
      像这样无数的想象,会把你捆在书中.
  
     “城市犹如梦境:所有可以想象到的都能够梦到,但是,即使最离奇的梦境也是一幅画谜,其中隐藏着欲望,或者是其反面——畏惧。城市就像梦境,是希望与畏惧建成的,尽管她的故事线索是隐含的,组合规律是荒谬的,透视感是骗人的,并且每件事物中都隐藏着另外一件。” 这就是卡尔维诺对城市的理解。
  
      卡尔维诺告诉我们,她什么也不是,她只是所有记忆的集合--过去与未来;是欲的膨胀;是反复的点;是需要填补的空虚——用你的生命的每个瞬间;是虚幻与现实无法分开的存在;最后,呵呵……
     
      是你疯狂且遥远的——想象。
  
      卡尔维诺说,那些城市的名称都是一个女人的名字。那些被马可波罗一个个回忆的女人(城市)名字.
        
      就这样,我们又不得不回到现实。  
        
      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在城市中如此虚浮的生活?是城市?还是生活本身?
        
      喜欢在阳光里,看着洗过的衣服在绳上随风飘舞。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2#
发表于 2012-8-28 13:42:00 | 只看该作者
  读得那叫一个轻松愉快~~~~跟朋友说的是,“如果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卡尔维诺,我将对他的印象大为不同”。朋友答曰:“这就是我的第一本卡尔维诺”,,,,,,,,,我先看《我们的祖先》,然后是《帕洛马尔》,显然这个次序是不对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3#
发表于 2012-8-28 13:42:00 | 只看该作者
  不擅长记住地名还有人的名字,这是一个让我苦恼的问题之一。时常似曾相识而又不知所以~
     读《看不见的城市》的时候也是如此,开始时,试图的记下,那些翻译的不知所谓或是满含深意的城市名称,后面发现这样徒劳而可笑~。
  
    所有的城市都是虚构的,我给它们每一个都起了一个女人的名字~
    到现在只读了一半多,依然最爱伊西多拉:“因此,伊西多拉便是他梦中的城市,但只有一点不同。在梦中的城市里,他正值青春,而到达伊西多拉城时,他已年老。广场上有一堵老人墙,老人们坐在那里看着过往的年轻人;他和这些老人并坐在一起。”
    当初的欲望已变成回忆.
  
    卡尔维诺写得虚幻且有韵味,或许很多人从骨子里认为自己不属于城市,所以会激动的拿起这本书。虚幻总比现实来的慰籍。但终归,绝大多数人都会与我一样,将青春留在城市间~,对此,我还是相对开心的。
  
     “在那以前,我只知道荒漠和商队车路,而那个多罗泰亚的早上使我觉得今生今世没有比这更美好的感受。在后来的岁月里,我的目光又回头审视荒漠和商队车路;而我现在知道,这只是那个早上让我走进多罗泰亚的许多道路中的一条。”
      “每到一个新城市,旅行者就会发现一段自己未曾经历的过去:已经不复存在的故我和不再拥有的事物的陌生感,在你所陌生的不属于你的异地等待着你。”
  
      或许想象中的丽江古城,会有接近于此的感觉
     
      也感谢F同学在丽江寄明信片与我~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4#
发表于 2012-8-28 13:42:00 | 只看该作者
     合上书本,回想那些马可波罗讲述给忽必烈汗的一座座城市的样子,它们还是安静的在那里,却想是被重重的迷雾包围着,想不起、看不清了……
      每一座城池都有个好听的女孩子的名字,莫利里亚、莱安德拉、埃乌萨皮娅等等,代表着它们的存在和异同,交予人们美好的印象。坚持的旅行者走在一个个城市之间,他看见自然多姿的树木,高大或矮小的建筑、奢华或平实的居民、黑暗下的交易与权利,甚至还能看到那些守卫的神灵们。对于城市的心,是虔诚的,每次的停留并不使得眼睛好好休息,真实的影象刻在脑海中,而当上路后,它们的印象又是真实与不真实的重组。
      对于城市的旅行是没有终点的,正如忽必烈汗对疆域扩大的渴望,不知道下一处落脚的城市是哪里,有没有上一座美丽还是多了些明亮。这次旅行也是记忆中的旅行,得到着的同时也在失去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不断幻化着编织记忆。需要得到,所以起程;不畏失去,所以上路,城市的秘密,就在于实物和想象的极大融合。对于城市,是匆匆的过客;对于彼此,是温暖的过客;对于时间、对于生命,更是渴望满足的过客。
      城市依旧是美丽的,有高高的房屋、闪烁的灯光、迷离的音乐种种,可是,还是不满足。现代城市越来越多的构建在了自然打击之上,越想得到,反而更加失去。旅行者继续他的道路,也明白也许没有多久,这些记忆就真的只是记忆了,改变带来先进也可能带来破坏。但是,看多了这样的丧失,又会有着更多更好的保护念头吧。如果可以,趋同性的带动先进和保留记忆该多好。
      城市的样子究竟是什么?Italo Calvino笑而不答。
  
      http://xuelijiu.blogcn.com/diary,13282058.shtml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5#
发表于 2012-8-28 13:42:00 | 只看该作者
  卡尔维诺化身的马可波罗,一直把威尼斯藏在心里最纯净的地方
  在那里,没有语言到达,没有符号入侵
  因为,那是他最美丽的城市,他的故乡
  
  在马可向忽必烈汗描述完了他所经历过的所有城市后
  不知满足的忽必烈汗逼马可交出那座最后的城市——威尼斯
  “不管你用什么语言,肢体的、实物的、符号式的
  我要知道威尼斯的样子”
  
  马可知道,哪怕是他一开口,一个字,一个动作,一件实物
  都会另威尼斯离他更远
  一旦开始讲述,他就会一点一点的失去它
  
  一座没有到过的城市,我们不要妄图通过别的方式看见它
  无论是那里居民的家常话,还是游记作家的洋洋洒洒数万言
  都只能像一片又一片的叶子,蒙蔽了眼睛
  最真实的声音采样都不是来自它的嗓子
  分辨率最高的数码镜头也无法转述它真实的样貌
  
  一个没有相处过的人,同样没有别的办法让你更了解他
  solate这六个英文字母和那个ps过的头像
  我的身份证户口簿成绩单,别人的口碑和诋毁
  你以为通过哪个,可以确保你认识了我?
  
  即便,你到过了那座城市,深交了我
  城市也不过是你的城市,我也不过是你的我
  你无法将我和城市毫无遗漏的转达
  
  没有事实,只有解释
  
  卡尔维诺在巴黎是和罗兰巴特一起玩的
  这都是些什么人?
  后现代主义者,解构主义者
  
  语言和符号,是逻各斯中央的权威
  从语言和符号出发,人们开始交流
  而无论是不是同一种语言,是不是同一种符号
  人们所传递的事实都在一点一点的解构
  同时又在一点点的重构成另一番景况
  
  看不见的城市
  只有在言说的欲望消退之后
  才会在每个纯净的心灵中现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6#
发表于 2012-8-28 13:42:00 | 只看该作者
     此刻,当我带着如缕的感动,回忆这些城的此刻,几封发自异地的信散乱在桌上,重庆,北京,上海……正在看的神谕之夜从中间分开摊在桌上—— 与死亡瞬间擦身的那个刹那,葆恩背着一本书稿瞬间决定离开过去的自已,飞到另一座城……这个瞬间让我无比憧憬,拨动了我心底某根隐秘的弦。让我忆起了那些看不见的城。想起了脚下的城。
     我生活在时刻都在变化的城里,空旷的草地随时可能耸起高楼,开发商的金手指点到哪里,哪里便会扬起尘土。为了讨生活,农民们洗净了泥腿子到城里背起了水泥。太阳落山的时候,他们便钻进塑料花布扯起的帐篷。没有下雨的夜里,他们聚在一台小黑白电视机旁看新版的《楚留香》。那个黝黑微胖的台湾小子煸起扇子来,像极了家乡村口放羊的二贵。如果是在冬天的晚上,又碰巧赶上下雨,他们便只好躺在篷里,听风唱歌。几个老伙计抽着烟耍着牌,嘴里合计着下一个工会在哪里。工头的小舅子总是最早得到消息,他指指地,挖路。
      这就是我居了三十载的城。平坦的马路随时挖起了再填平。
      农民们卸下了身上的水泥,又把土地挖出个大窟窿。飞起的尘土里,行人皱着眉捂着鼻勿勿走过.农民们偶尔会猜想路人这般勿忙,究竟是要去向哪里……
  。。。。。。。
  
  
  
  
      一切都在无序中不停变换模样,最终,无序的更加无序。这座城总在期待未来 今天转瞬变成昨天,但这城是没有昨天的城,所以今天也失去了意义
  
  
  
  
  这是个世俗化的城市.
  汉口的房子贵 衣服贵 吃饭的地方多 到处是小店 商场建了一座又一座 超市建了一间又一间 立交桥上爬满了私车和的士 立交桥下仍是人来车往 到了夏天 汉口的气温明显比武昌高出几度 江汉路的漂亮姑娘真多 露出身体最美好的部分 走在城市的街道上 脸上的胭脂 指甲上的亮片 她们都是细节主义者
  热豁豁的城市像煮沸的杂碎汤 蒸腾着复杂的气味
  
  武昌的学校很多 一到周末 电脑城的那条路 挤满了闲逛的学生情侣 他们戴着眼镜 勾肩搭背 没有负担 没心没肺 推着小车形色匆匆地是刚毕业的IT从业者 他们的头顶总冒着热气 过不了多久 他们就会离开这个地方进入真正可怕的职场 发传单的都是那些没钱没爱情的在校学生 他们抱着大摞的传单 戴着太阳帽 脸上还是一脸黑油 生活不易 但还好 有明天.
  
  很久以前 汉阳只有一条路 直来直去 不可能会迷路 现在已横生出几个枝截 建设 改造 再建设再改造 你永远都在回忆它原来的样子 而每次回忆的片段都有所不同 这是一块留不下脚印的土地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7#
发表于 2012-8-28 13:42:00 | 只看该作者
  他借用多彩的形式,遥远的时空,只为述说一种情绪。
  卡尔维诺,让人着迷。
  他以他独特的视角解读一个个令人沉醉的城市,分享一种忧郁的神秘的感情。或许,看过之后,你会想,怎么会有人的感情如此沉郁又如此美丽。他带着深深的童话色彩走进生活,从一开始你就会爱上他。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8#
发表于 2012-8-28 13:42: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知道卡尔维诺这个意大利人,是在痞子蔡的《4:55》,我很喜欢的一篇短篇。
     「你看卡尔维诺?」她的右手离开耳环的瞬间,问了一句。
    “随便翻翻而已。你也喜欢?”
    「谈不上喜欢,只是不讨厌。我喜欢的是卡布奇诺。」“卡布奇诺是咖啡吧!?”
    「我当然知道卡布奇诺是咖啡,但你不觉得跟卡尔维诺的发音很像?」“这好像有点……”
    「有点太扯是吧!?我的幽默感不是一般人能欣赏的。」她说完後,戴起耳机,再度闭上眼睛。
    等她又张开眼睛时,台北已经到了。
  记住这个名字,同一种咖啡紧密联系,这种打趣的方法不错。后来忘记在那份小资杂志上看到,小资标志之一“读村上春树、读卡尔维诺”。这反倒成为一种很好的读书推荐方法,就是现在的“读村上春树的人,还在读卡尔维诺……”
  
  断断续续的读完了《看不见的城市》,简直是拖拉至极的程度——整整一年,不紧不慢的看,想起来,便躺在床上读上两篇。卡尔维诺的文字极具画面感、空间感,他总是用绚丽的笔调描绘着他那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语词质密、修辞乖张,一眼望去尽是你想要朗读起来的文字。比如形容贵族气落寞的忧伤——“会有就像一个雨后落日时分的大象气味和火盆里渐冷的檀香木灰烬带来的空落落的感受”。
  
  《看不见得城市》故事背景非常有趣:借马可波罗与忽必烈的故事,讲一个大大的帝国,一个大大的世界,你走不到去不了的城市。“只有马可波罗的报告能让忽必烈汗穿越注定要坍塌的城墙和塔楼,看清一个图案精细、足以逃过白蚁蛀食的窗格子。”
  
  这个背景给卡尔维诺描述的城市增添神秘色彩,马可说他到达过这些城市,而可汗认为马可从没离开过花园。故事写的好:“可汗努力全心沉浸于棋局,但现在他却忘记了为什么下棋。……帝国国库里的奇珍异宝不过是虚幻的表象,最终的胜利也不过是一方刨平乐的木头:一无所获……”
  
  城市与城市便是一次次的棋局,不同的元素组合,贴上一个新的名字,讲出一个让人着迷的道理,我把这叫做“卡尔维诺的城市谜团”。这些故事抛出的道理藏在谜团里,揣摩是解谜,揣摩也是中计——陷入了那些虚幻的城市之中。
  
  每一个城市都有一个名字,都是一些碎片。名字能够代表什么呢。这让我想起《英国病人》的小说里,作者的问题:探险队更改着地图上的名字,他们可以用自己心爱的女人的名字命名一座湖泊,然而名字能够代表什么呢?早在希罗多德的时代,山川湖泊已经存在……卡尔维诺在建造他一个个城市的时候,除了想象力与智慧,还有一份胸襟。某种程度上,我就喜欢这种有点无政府主义的自由派。
  
  《看不见的城市》也提到一个看的见的城市,那便是威尼斯。我想卡尔维诺应该是偏爱它的。亦舒笔下的威尼斯“美丽、腐败,一个沉沦的城市,潮涨的时候圣马可广场泛着水”,亦舒说这是一种老练的气质。父亲欧洲游毕归来曾说,威尼斯是一个最不同的城市。照片里威尼斯阳光明媚,贡多拉小船在楼阴这边亮度恰好,而对面的墙壁已经闪亮得耀眼。而卡尔维诺的威尼斯,却是不著词句,真好。
  
  他说:“陛下,我已经把我所知道的所有城市都讲给你了。”
  “还有一个你从未讲过。”
  马可波罗低下头来。
  “威尼斯。”可汗说。
  马可笑了。“你以为我一直在讲什么?”
  皇帝不动声色。“可我从未听你提及她的名字。”
  波罗说:“每次描述一座城市时,我都将点威尼斯。”
  “当我问起别的城市时,我想让你讲的是他们;我想听威尼斯,才问起威尼斯来。”
  “为了区分其它城市的特点,我必须总是从一座含蓄的城市出发。对于我,那座城市就是威尼斯。”
  ……
  “记忆中的形象一旦被词语固定住,就给抹掉了。”波罗说。“也许,我不愿意全部讲述威尼斯,就是怕一下子失去她。或者,在我讲述其它城市的时候,我已经在一点点失去她。”
  
  旧爱新欢 @ 2007-11-14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9#
发表于 2012-8-28 13:42:00 | 只看该作者
       “上帝是无神论者,上帝必是无神论者。上帝信仰谁?上帝是没有信仰的。没有皈依,没有主宰,这才是透彻的无神论者。”
                                                                                                                                                                                ——木心
  
     
       冷清是一家伟大的餐厅的所有魅力所在。你可以以你最舒服的姿势坐下。阅读、写字、冥想。吃完饭后可以随意地将餐具放在桌子上,没有人会走过来问你是否需要帮你撤掉餐盘。这样的打扰都是没有的。你知道窗外有黛蓝的天空和皓朗的月亮。可你就愿意窝在这里。静静地耗掉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耗掉这美妙的夜晚。
  
  
       “到我明白了所有象征的那一天,”可汗问马可,“我是否就终于拥有了我的帝国呢?”
  
       “陛下,”威尼斯人答道,“别这样想。到那时,你自己就将是众多象征中的一个。”
  
  
         胸口传来的尖锐的疼痛会将思路暂时击断。你试着大口呼吸,不断地检验那些不可告人的疼痛是否真实地存在。记忆会将人带回许多过往。无论是疼痛还是幸福。
  
         隔壁的桌子不停地更换顾客。可每一次都是亲昵而有礼的情侣。男人总是在显摆。第一个男人通过手机进行了一场失败的交易。而最后一个男人进来的时候,他手里的那束娇艳欲滴的红玫瑰格外显眼。他离开的时候,红玫瑰仍然在他手上。
  
  
        “你是为了回到你的过去而履行吗?”可汗要问他的话也可以换成,“你是为了找回你的未来而旅行吗?”
  
         马可的回答则是:“别的地方是一块反面的镜子。旅行者能够看到他自己所拥有的是何等的少,而他所未曾拥有和永远不会拥有的是何等的多。”
  
          “当初的欲望已是记忆。”
  
  
          这是一本绿色封面的小书。封面上的作者的肖像总是令我产生幻觉。等我定下神来认真端详他时,他又回到了和蔼慈祥的面貌。我不断地回头看他。虽然那邪恶的表情让我害怕不已,但幻觉没产生时总是令我格外失望。
  
         用流畅的速度轻声朗读这本小书,文字幻化成语言,它脱于口唇,如魅影一般潜入你的脑海里,震荡你的灵魂。这是神奇的旅程。你宛如在一片荒漠中寻到了一块瑰宝。心中满是雀跃。周围的一切都变成了虚无。只有你。只有书。只有灵魂。舞蹈的灵魂。
  
  
        “......城市犹如梦境:所有可以想像到的都能够梦到,但是,即使最离奇的梦境也是一幅画谜。其中隐含着欲望,或者是其反面——畏惧。城市就像梦境,是希望与畏惧建成的,尽管她的故事线索是隐含的,组合规律是荒谬的,透视感是骗人的,并且每件事物中隐藏着另外一件。”
  
       “我既无欲望又无畏惧,”可汗说,“我的梦境不是由心灵,就是由偶然而生。”
  
       “城市也认为自己是心灵与机缘的产物,但是这两者都不足以支撑起那厚重的城墙。对于一座城市你所喜欢的不在七个或七十个奇景,而在于她对你提的问题所给予的答复。”
  
         “或者在与她能提出迫使你回答的问题。就像底比斯通过斯芬克司之口提问一样。”
  
  
         你居住的城市,以激进的速度发展着。绿地越来越少,水泥桥越来越多;静谧越来越少,喧嚣越来越多;冷静越来越少,浮躁越来越多;沟通越来越少,孤独越来越多;和平越来越少,战斗越来越多。仿佛一觉醒来,会有许多新开辟的街道如利剑一样向你飞速地袭来。如何能拥有一座“轻盈的城市”?“像风筝一样轻盈的城市,花边一样通透的城市,蚊帐一样透明的城市,还有叶脉一样的城市,手纹一样的城市,能够看透其晦暗、虚构的厚重的金银镶嵌的城市。”
  
         这个篇章的末尾,是这样一句话:“月亮赐给拉拉杰最罕见的特权:在轻盈中成长。”
  
         在轻盈中成长。在轻盈中蜕变。在轻盈中挣扎。你在咀嚼那些忧伤的往事。你总是试图遗忘它,可你偏偏一再地提起它。这些可悲的日子。你时而平静时而激烈。你是一个静置的原子弹。轻盈:美妙的词汇。你想像一支白色的羽毛在微风的吹拂下飞上了城堡,飞上了夜空,飞上了月球。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0#
发表于 2012-8-28 13:42:00 | 只看该作者
  人若是在路上行走了很长的时间,自然就会期望到达城市。
  当我们的空间在不断的腾挪转换,总有一些元素是永恒不变的:旅店、机场、车站、港口……这些元素的代名词就是“驿站”。
  曾经有一个男生问我:“half way(虎跳峡里的中途客栈)好玩吗?”
  我半晌说不出话来,也许他误把客栈当成了景点,风景从来都是在路上的。
  驿站只因为人的存在才显得生动,它往往暗含一些暧昧的因子:开始、结束、告别、相遇。
  我们从不期待在驿站捕获风景,但是驿站一定会带给疲惫旅人暂时的安心。
  
  在枯燥的长途车上,很怀念在阳光下手里捏着一本书的美好日子。在太多相似的城市和雷同的驿站之间流转,让我忆起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
  我曾在大学图书馆的最角落里把它挖了出来,之所以要用到“挖”这个看起来很费劲的动词,因为它身材如此单薄,年代如此久远,深埋在众多大部头的欧美文学名著里,纸张早已腐烂,纸角早已卷翘,纸面早已泛黄。找到它的时候,内心的窃喜就等同于亲手挖掘出了司母戊大方鼎和四羊方尊。
  已经很久没有一部欧美作品能带给我阅读上的欣喜了,和卡尔维诺相遇之后,那感觉就是缺水在沙漠里走了好几个黑夜和白昼,突然眼前出现了一眼甘冽的清泉!于是我一口气把卡氏剩下的“文物”都给挖掘了,搁在枕头边,闻着它们散发出来的霉味入睡。
  那是一个内心无比富足的年代。没过几年,我发现卡尔维诺几乎成了“小资”的代名词了,我才发现我血液里流淌得都是俗世的因子,除了特别的缺金少银之外,本质上和一般人没有太大的区别。
  
  在书里城市的意义仅仅是趴在蛛网上的节点:
  “城市差不多都是一个模样的,仿佛只要改变一下组合的元素就可以从一个城转移到另一个城,不必动身旅行。于是,在每次描绘一个城市之后,就可以从想像中出发,把那城一片一片拆开,又将碎片掉换、移动、颠倒,用另一种方式重新组合起来”;
  “旅行的时候,你会发觉城市是没有差异的:每个城看起来就像任何一个城,它们互相调换形状、秩序和距离,不同性质的组合,就像名字的笔画”。
  
  我曾经试图通过撰写关于此书的论文来理解卡尔维诺的内心,但是我失败了,我所能做到的仅仅是把前人为数不多的解读重新拆合,《看不见的城市》在我面前,始终都是一团透明的迷雾。
  
  多年之后,我又一次回想起了它,在大二的某个温暖而干燥的午后,我在看不见的城市里邂逅了卡尔维诺。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ananad.blogbus.com/logs/12005844.html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5 13:55 , Processed in 0.04948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