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不见的城市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1#
发表于 2012-8-28 13:41:46 | 只看该作者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本杂志里面就读过马可波罗和忽必烈大汗的一段关于威尼斯的对话,没有想到出自卡尔维诺。
    记忆中的形象一旦被词语固定住,就给抹掉了。也许,我不愿意全部讲述威尼斯,就是怕一下子失去她。或者,在我讲述其他城市的时候,我已经在一点点失去她。
    卡尔维诺的词语,是有魔力的。充满画面感,充满想象力。或许只是很普通的描述,却不得不在脑海里重复又重复,教堂的圆拱、玻璃,石桥上的每一块石头,摩天大厦顶的疯子,经过某个广场的某个人的某一刻的表情……
    “被词语固定住”,你明白吗?一旦某种情景被某人用某种词语形容成某种样子,脑袋里便会忘记了那种景象,而用一堆词语来替代;但是,卡尔维诺的文字,让人不得不甘于沦落于这种禁锢之中,仿佛只有他能够写出那种景象。看一次,想一次,还是觉得应该用文字。
  
    城市,在卡尔维诺的描述里,都是女性。温柔、神秘、多情、细腻,每一座城市,都只叙述她的某一个特性,就像每个男人都知道,不可能有一个所有方面都完美的女神,但是他们会想象,在每一个方面,假如她们可以这样,就好了。
    卡尔维诺的城市,就是这样的,男人心目中的女神。
    他细述这个女神的各个特征,又知道这些特性不可能同时存在于某一个女神身上,于是为她们起了不同的梦幻名字。
  
    这个地球上的每一座城市,确实都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吸收过去、吸收周边,越来越庞大,而且,每一座城市都在相互复制,越来越相像。
    每当我们到了一座新的城市,我们的脑子里依然旧城市的模样,于是我们怎样看依然觉得这座城市很面熟。
    然而,事实上,这样的相似不是心理因素。的确,地球上的每一座城市,就是越来越相像。把周边的农田都侵占了,城市中心都是摩天大楼、商业中心,居住区都是一样的水泥钢筋房子,全球化让每一座城市都像孪生兄弟一般,更换的,只是机场的名字而已。
  
    我依然记得小时候的广州,跟现在很不同。
    然而,我再也看不到那个当时的广州了。
    当我去到武汉、去到北京,的确,除了机场、除了方言(连地方语言也越来越统一了)、除了植被,什么都是一样的,便利店、KTV、酒店、巴士、小汽车、商业中心……
    逐渐地,除了曾经使用过的那些词语,我再也找不到当时的广州的记忆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2#
发表于 2012-8-28 13:41:46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本哲学书,昨晚关掉电灯之前我的结论。马可波罗始终与忽必烈讨论着哲学问题,有还是无,真实还是虚幻,相同还是不同,在其中还是旁观者……
  这又是一本文学书,当我翻开这本夺目的封面时的“以为”,听着纯音乐,游走在马可波罗给忽必烈描写的每一座城市之间……
  我用眼睛旅行——《似水年华》文如是说
  我也在用眼睛旅行,同时我还在用想象旅行。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3#
发表于 2012-8-28 13:41:46 | 只看该作者
  “……我会告诉你你想知道的东西。但我重来不会告诉你真实。”
  
  我更愿意把他看作一部寓言。
  在《看不见的城市》里,所有的城市都是虚构的,而他却能抓住城市的结构和脉络。“内在的规律,一种透视感。”
  
  
  
  序的介绍非常值得深读,你会惊讶,明白这部作品独特的构造方式,取自卡尔维诺的讲稿(后以“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为题发表于刊物)——这是他在写作硕士班面前的一次讲座,关于他的具体的写作方法,关于创作这部小说的过程,开始自行完成到后来有意图地完整:
  
  自行完成:日记般漫无目的的记录,囤积素材。
  (写作方法:用分类文件夹保存文字。一篇段落完成后,就被定义归类,这样,思绪被整理后很好的方式积累下来。)
  
  有意图的完整:在系列分类中渐渐明确应该给予这本书的形式和意义。
  
  这本来是一部没有主线没有故事情节的“小说”,只有一篇篇游记或称之为城市影响的叙述,更像诗或散文,要使它成为一本小说,有开始有结尾的东西,一个空间,让读者能够进入并能找到出口得出结论,通过编排分类来梳理这些情景,从此,加上了2个角色的对话,并以此为段落分为若干章节,直到叙述完所有的城市。
  
  
  阅读笔记:
  
  城市与记忆 之一
             之二 能想象到一座地中海的美丽小镇,热情四溢。
             之三 空间量度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之四 左拉
             之五
  
  城市与欲望 之一
             之二
             之三 苔丝皮 让我对号到今日的 迪拜
             之四
  2个戏偶间的对话,第3章。
             之五 城市犹如梦魇:欲望,城市里的欲望。
  
  城市与符号 之一 你在树木和石头之间一连数日行走。你的目光难停留在一个物体之上,只是在认出它是表明另一事物的符号时才会驻目观察……
  
  你在树木和石头之间走了许多天。你的目光难得停留在什么物体之上,而且只有在认清那物体是另一物体的标记之后才会停留下来:沙上的脚印说明有老虎经过;沼泽宣示一脉流水;木芙蓉花意味着冬天的终结。其余一切都是静默的、可以替换的;树和石只是树和石。(王志弘)
  
             之二
             之三 佐艾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仅仅由差异构成的城市,一座既无形象又无形态的城市,而那些特别的城市则填充了它。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由差异点组合的城,没有形貌也没有轮廓,要靠个别城市把它填满。”另一译本:台湾版的译者王志弘
             之四
  
  
  城市与眼睛:视觉属性
             之一 瓦尔德拉达 “一座临湖而坐,一座是湖中的倒影。”
             之三 宝琪
  
  城市与贸易:如下
             之一 贸易既是交换
             之二 克洛艾 情欲交织
             之五
  
  连绵的城市 之二 城市之间
             之三
             之五
  
  (比较喜欢这张,真正以城市为话题)
  
  轻盈的城市:抽象空幻的城市
             之一 千井之城
             之二 历尽沧海桑田而仍然让欲望决定面貌的城市,抹杀了欲望或者被欲望抹杀的城市。
             之三 不得不佩服这种想象,他总有着无穷的体验,刺激我的感官与意识。
  
  
  卡尔维诺中文网
  http://www.ruanyifeng.com/calvino/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4#
发表于 2012-8-28 13:41:46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初看的时候是很惊艳的。
  “我认为我写了一种东西,它就像是越来越难以把城市当作生活的时刻,献给城市的最后一首爱情诗。也许我们正在接近城市生活的一个危机时刻,而《看不见的城市》则是从这些不可生活的城市的中心生长出来的一个梦想。”
  在深圳广州来来去去,不知为什么对于城市两字,总好像有好多话要说却不知从何说起。我习惯城市的生活,知道城市有着怎样的好处,知道城市有着怎样让人上瘾的地方,同时却也看到生活于其中的辛酸辗转,艰辛委屈。看到上面的文字,深有触动。
  “这些城市是众多事物的一个整体:记忆的整体,欲望的整体,一种语言的符号的整体;正如所有的经济书籍所解释的,城市是一些交换的地点,但这些交换并不仅仅是货物的交换,它们还是话语的交换,欲望的交换,记录的交换。”
  在我这是一个新鲜的话语。城市是一个交换的地点。一个观点把本来沉重。复杂的城市被轻巧的简介化了,把其中人的努力人的挣扎一切都抽除。城市是关于记忆的,欲望的,话语的整体。
  
  后来再接下去往下看,卡尔维诺写到许多的看不见的城市,都是从一个比较抽离的角度来写的,远离了具体的人的喧嚣,抛开实实在在的每一个人,站在生活的高空,脱离实际的生活,用一种很有时光意味的角度来写。每一章都以忽必烈与马可的对话来引申,颇有一些味道,但我却越读越觉得寡淡。或许是和一开始期许的不一致,以为他要怎样写关于城市的危机什么的,结果却是写得虚无飘渺的。
  后来无意中发现卡尔维诺是小资读物,忽然间发现自己居然没有从前那么小资了。或许吧,是看到城市更多的方面。
  看到在我生活的城市中的人变得越来越愤世嫉俗,疏离冷漠,充满成见。
  看到路上永远的拥挤,人的车的。
  看到光鲜靓丽的大型广场中心,宽敞明亮,却姿态高扬,态度分明,让许多城市里的劳动者望而自动止步。
  看到每天的生活仓仓促促,你有压力,他又压力,日日有争吵,日日有自杀,幸福感是一个奢侈的名词。
  看到有人一顿饭可以挥霍掉另一些一个月的血汗工资。
  也看到城市头顶偶尔闪现的稀薄的蓝天,偶尔也还有群鸟飞过。
  
  这是我的看得见的城市。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5#
发表于 2012-8-28 13:41:46 | 只看该作者
  本以為可以等到一個意外的驚喜,結果卻是繼續等待。
  我很年輕的時候來到這座城市,這個學堂,那時候父親的頭上衹有屈指可數的幾根白髮。那個早晨,許多人急匆匆的趕往這座城市。我和父親經過狹長的街道,從業已衰敗的南城們進入,馬車的聲響從未停止。幾名手持長矛的懶散的士兵旁若無人的吹著口哨,人流滾滾,小販在聲嘶力竭的兜售稀奇古怪的小玩藝。
  他們远道而來,沿著天朝近年來才修繕一新的碎白石鋪就的街道,腳下陳列的卻是同樣的青色竹席、碎線條文的棉被和粗絨布大毛毯,做招徠的是同樣虛假的減價。我一眼就可以看出,那些外表光鮮的棉被,真实的價錢還比不上我手邊這支宣城產的普通毛筆。我和父親安靜的等待在毛車裏,任由車夫行駛。父親在天朝三十年的時候,到過一座類似的城市。他對一切都漫不經心,撥弄著手中的短劍,盯著我,卻用若無其事的眼神。
  這當然也不是年輕的我願意來到的城市。它在都城西南兩千公裏開外,距邊陲重鎮宜關不過區區三百裏地。還好,叩關相望的交國早已歸順天朝,百年來已無戰事。這座小城以奇山異水著稱,但我並不能見到。年輕的時候,我們感興趣的無非街道上有沒有穿越時空的水晶球、有沒有吞火的長髮男子、或者馬戲團裏招徠觀眾的花臉小醜,當然,還有來自西域的、東瀛的,甚至西洋那些奇裝異服的美麗而神奇的女子……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6#
发表于 2012-8-28 13:41:46 | 只看该作者
         在看不见的城市,汇集了无数个梦想,无数个希望,还有那么多的痛苦和迷茫。人建造了城市,城市改变着人。
  
      在每一条石子路上,每一扇窗的背后,每一个屋檐的角落,每一个空寂的码头或者是港口;都有轻盈的思绪在飞舞,以无比美丽的姿态。
  
      人们的一些话语,表情,还有动作,都在脑海留下印记,渐渐以为那是真正发生过的故事。
  
      马可波罗与忽必烈谈论着城市,谈论着它们的美妙或是奇异,那些若有似无的哲理让人着迷。
  
  
      这是一本无比美丽的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7#
发表于 2012-8-28 13:41:46 | 只看该作者
    虚构的街景和风土人情,漫漫荒凉,或浓密植被。看书时忽略了全球一体化使现实中的城市千人一面的形态。
    每个城市该有自己的表情,固执地坚定着父母给予的本来样貌。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8#
发表于 2012-8-28 13:41:46 | 只看该作者
  在洗手间的储物架上发现的书
  还贴着图书馆的序列号
  
  在洗手间看书和在图书馆看书的区别就是
  前者让你释然
  而后者让你一不小心就显得端着的做作
  
  看到那段
  他目光想要到达的地方
  正是漂浮着烟雾屏障以外的地方
  事物的形态在远处才分辨得更清楚
  
  都市上空那吹不散的浊烟
  压着柏油路面的瘴气
  记忆既不是短暂易散的云雾
  也不是干爽的透明
  而是烧焦的生灵在城市表面结成的痂
  是浸透了不再流动的生命液体的海绵
  是过去 现在和未来混合而成的果酱
  把运动中的存在给钙化封存起来
  这才是你在旅行终点的发现
  
  看到每一个字我都无端的觉得妖冶
  还有一些想不起来的段落和词语
  尽管书在手上
  但是怎么也找不到了
  就好比在早些年的时候后知后觉喜欢张爱玲的某一段话
  大意也迷糊了
  明明把书翻了遍
  也再是找不到了
  
  这些妖冶
  组合成一个个的小短篇
  却无端让我觉得平静和释然
  当然不乏是在洗手间看的原因
  
  这种妖冶和释然的组合
  徐志摩也相似
  但他是倒过来的
  
  徐用词总是平淡
  但放在一起
  却一股妖媚
  
  看不见的城市
  其实
  杭州在我的记忆里也渐渐变成了看不见的过去
  只有那零星的碎片
  时时提醒着我
  越是熟悉的地方
  越是难以记得全貌
  充斥我们记忆的
  往往只有和某个人在某个地方
  抑或和某些人走过某些地方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9#
发表于 2012-8-28 13:41:46 | 只看该作者
          《看不见的城市》是意大利小说家伊塔罗·卡尔维诺“献给城市的最后一首爱情诗”。对于这种糅合了预言与寓言的魔幻笔法,我在思索之余更加深了对作者的敬意。卡尔维诺曾自剖地说过:所有的小说都起源于传奇和寓言,它们组成了影像,影像堆叠出意义的网络。”这部“小说”正是此话在创作领域的投射。
          “小说”中最明显的情节就是马可·波罗向忽必烈汗报告他曾经出使游历的各个城市的奇闻。而旅行家描绘的城市都由作者所精心杜撰并用女性的名字加以区分。从城市的记忆、欲望、符号到城市与贸易、眼睛、天空……卡尔维诺对十一个与城市相关的主题加以形式上的排列组合,并安排了五十五个故事。在摸索已逝之都的掌纹的同时,卡尔维诺表达了他对城市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思考。
          书中曾有这样的叙述:“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掌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锉锯、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在马可·波罗细致的观察和富有人文色彩的描绘中,有关城市的隐喻由一系列生活场景所诠释。无论是错落起伏的棕榈树、倾斜的大理石屋檐抑或满载金色薄纱的驼队、穿梭走动的戴面纱的女人,这些古老而具体的物象逐渐化为抽象的符号,从不同角度呈现出城市的姿态。
          一祯祯貌似跳跃而暗含牵连的画面,使人联想到画家萨尔瓦多·达利对时间的扭曲和哲学性的阐释。与此类似,卡尔维诺通过对城市元素的解构与重组暗示了现代城市的生存状况。在“连绵的城市”系列中,卡尔维诺展现了“整个世界趋于一致”的悲哀。诚然,作为人类文明的缩影,城市背负着复杂而沉重的使命。从古风时代的希腊城邦到后工业文明的现代都市群,城市的蔓延无可避免地导致了自然环境的被侵吞。而城市向外扩张的结果,不仅仅巩固了繁华中心的地位,同时也加剧了过度消费与垃圾泛滥的危机。此外,城市的同质化进程使得具有地域性的名字失去了文化层面的价值。而这种“连绵”的终极恶果就是“都市成了没有外在,没有自然,没有一个可供逃离、脱身和反省观照的对立面的庞然怪物。”
          在全书中,每一个命题都被赋予了蕴藉的奥义。对于《看不见的城市》而言,不求甚解的浏览方式无疑会将寓言变为游记。或许我在符号海洋中的苦思冥想只会让“上帝发笑”,但我笃信,阅读的终极意义不在于读者对作品吸纳的广度,而在于双方交流互动的深度。因此,我乐于在这种叙述中让思想沉到语言之下,作出属于自己的解读。
          我想,待未来旅行之际再重翻此书,在沿着城市的掌纹行进的途中,也许会突然瞥见不曾有过的感悟和趣味。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0#
发表于 2012-8-28 13:41:46 | 只看该作者
  卡尔维诺把这本书命名为《看不见的城市》。可我看见了他所描绘到得一切虚幻缥缈活生生的城池,看见了威尼斯商人同可汗对话中每一个人的喘息声,看见了同缤纷迥异的城市一样,千差万别的人们。
  
  这是我将终其一生所追随的城市。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9-29 11:40 , Processed in 0.04749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