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不见的城市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1#
发表于 2012-8-28 13:41:46 | 只看该作者
  《看不见的城市》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林出版社
  ISBN 978-7-5447-0060-3
  
  我是以系列的方式进行写作的:我有许多文件夹,里面放着我根据那些在我头脑中萦绕的思绪而偶尔写出的纸页,或者只是我想要写的东西的简要记录。
  
  有许多片段我不知如何将它们归类,于是我寻找新的定义。
  
  这些城市是众多事物的一个整体:记忆的整体,欲望的整体,一种言语的符号的整体;正如所有的经济史书籍所解释的,城市是一些交换的地点,但这些交换并不仅仅是货物的交换,它们还是话语的交换,欲望的交换,记录的交换。
  
  构成这个城市的不是这些,而是她的空间量度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城市就像一块海绵,吸汲着这些不断涌流的记忆的潮水,并且随之膨胀着。……然而,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度、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壁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
  
  ……你若是每天八个小时切割玛瑙、石华和绿玉髓,你的辛苦就会为欲望塑造出形态,而你的欲望也会为你的劳动塑造出形态;你以为自己在享受整个阿纳斯塔西亚,其实你只不过是她的奴隶。
  
  你在树木与石头之间一连数日行走。你的目光很难停留在一个物体上,只是在认出它是表明另一事物的符号时才会驻目观察:沙上的足迹说明曾有老虎经过;一片沼泽说明有一脉水流相通;木芙蓉花意味冬季的结束。其余的一切都是寂静无声的,可以互相替换的;树木和石头只是树木和石头。
  
  你放眼打量街巷,就像翻阅写满字迹的纸页:城市告诉你所有应该思索的东西,让你重复她的话,而你虽以为在游览塔马拉,却不过是记录下她为自己和她的各部分所定下的名称。
  
  偶然的机缘和风儿给了云朵形状,你已经在辨认它们的轮廓:一艘帆船,一只手,一头大象……
  
  每个城市都从她面对的荒漠获得自己的形状;于是,赶骆驼的人和水手所看到的,就是这样处在沙的荒漠与水的荒漠之间的苔斯皮那。
  
  这是一座夸张的城市:不断重复着一切,好让人们记住自己。
  
  记忆也在夸张:反复重复着各种符号,以肯定城市确实存在。
  
  新消息从象征中得到新的意义,又同时给象征增添新的意义。
  
  每到一个新城市,旅行者就会发现一段自己未曾经历的过去:已经不复存在的故我和不再拥有的事物的陌生感,在你所陌生的不属于你的异地等待着你。
  
  ……无论如何,今日的都市更具魅力,因为只有通过她变化了的今日风貌,才唤起人们对她过去的怀念,而抒发这番思古怀旧之情。
  
  在你的帝国的版图上,伟大的可汗啊,应该既能找到石头建造的大菲朵拉,又能找到玻璃球里的小菲朵拉。这并非由于她们都同样真实,而是由于她们都同样是假想的。前者包含了被当作必需而接受的东西,但其实尚非不可或缺;而后者被想象为有可能存在,但瞬间之后就再也不可能了。
  
  有人说,这证明了一种假设,那就是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仅仅由差异构成的城市,一座既无形象又无形态的城市,而那些特别的城市则填充了它。
  
  按照这种类别区分城市是没有意义的,如果要区分,则另有两类:一类是经历岁月沧桑,而继续让欲望决定自己形态的城市;另一类是要么被欲望抹杀掉,要么将欲望抹杀掉的城市。
  
  ……你会再度翻出所有的记忆,那时你的狼会变成另一只狼,你的妹妹会成为另一个妹妹,你的战斗也变成另一场战斗。欧菲米亚是个在每年冬夏至和春秋分交换记忆的城市。
  
  但是,这位口齿不清的报告人所提供的每件事情或每个消息,令忽必烈最感兴趣的是它们周围的空间,一个未用言语充填过的空间。马可波罗对所走访过的城市的描述具有这种特色:你可以在思想中漫游、迷失,停下来乘凉,或者径自跑开。
  
  城市犹如梦境:所有可以想象到的都能够梦到,但是,即使最离奇的梦境也是一幅画谜,其中隐含着欲望,或者是其反面——畏惧。城市就像梦境,是希望与畏惧建成的,尽管她的故事线索是隐含的,组合规律是荒谬的,透视感是骗人的,并且每件事情中都隐藏着另外一件。
  
  “城市也认为自己是心思和机缘的产物,但是这两者都不足以支撑起那厚重的城墙。对于一座城市,你所喜欢的不在于七个或是七十个奇景,而在于她对你提的问题所给予的答复。“
  “或者在于她能提出迫使你回答的问题,就像底比斯通过斯芬克司之口提问一样。“
  
  醒来后,所有人都去寻找那座城市。没有找到城市,那些人却会聚到了一起,于是,大家决定建造一座梦境中的城市。
  
  两个瓦尔德拉达相互依存,目光相接,却互不相爱。
  
  英明的忽必烈汗啊,没有人比你更清楚,不能将城市本身与描述城市的词句混为一谈。然而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着关系。
  
  是观看者的心情赋予珍茹德这座城市形状。
  
  “为了区分其他城市的特点,我必须总是从一座总隐于其后的首要的城市出发。对于我,那座城市就是威尼斯。“
  
  “记忆中的形象一旦被词语固定住,就给抹掉了。“波罗说。“也许,我不愿意全部讲述威尼斯,就是怕一下子失去她。或者,在我讲述其他城市的时候,我已经在一点点失去她。”
  
  城市的其余部分都是看不见的。菲利德是一个空间,虚无中各点之间都连着通道:你可以走最快捷的路线,不必经过某债主的门口就到达某商贩的帐篷。你的脚步追随的不是双眼所见的事物,而是内心的、已被掩埋、被抹掉了的事物。
  
  我想:人到生命的某一时刻,他认识的人当中死去的会多过活着的。这时,你会拒绝接受其他面孔和其他表情:你遇见的每张新面孔都会印着旧模子的痕迹,是你为他们各自配戴了相应的面具。
  
  结果是:莱奥尼亚丢弃得越多,就积攒得越多;她过去的鳞片已经焊成一副无法脱卸的胸甲;城市一面在每日更新,另一面在把一切都保存于唯一一种形态中:昨日的废物堆积在前天以及更久远的过去的废物之上。
  
  掌控故事的不是声音,而是耳朵。
  
  波罗则答道:“人在旅行时会发现城市差异正在消失,每座城市都与其他城市想像,它们彼此调换形态、秩序和距离,形态不定的尘埃入侵各个大陆。而你的地图却保存了它们的差异:它们千差万别的风格组合,就像其名字的字母组合那样各不相同。”
  
  形式的清单是永无穷尽的:只要每种形式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一座城市,新的城市就会不断产生。一旦各种形式穷尽了它们的变化,城市的末日就开始了。地图册的最后几页撒满了一些无始无终的网络,像洛杉矶形状的城市,像京都和大阪形状的城市,不成形状的城市。
  
  占卜女人错了吗?未必。我对她的解释是:马洛奇亚是两座城市,老鼠的和燕子的;二者都随着时间在变化,但是她们之间的关系不变:后者正待摆脱前者。
  
  免遭痛苦的办法有两种,对于许多人,第一种很容易:接受地狱,成为它的一部分,直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第二种有风险,要求持久的警惕和学习:在地狱里寻找非地狱的人和物,学会辨别他们,使他们存在下去,赋予他们空间。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2#
发表于 2012-8-28 13:41:46 | 只看该作者
  严密逻辑组织下的、借助文字对城市展开的构想,不仅跟专业领域内的真实现实遥相呼应,也由于其严密的逻辑推演,具有启发专业工作者拓展专业思路的价值,换句话说,文字合乎逻辑的组织,对设计行为具有直接的启迪价值,当然,文字之所以能够产生,是有其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前提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3#
发表于 2012-8-28 13:41:46 | 只看该作者
  
  即使是所有人都死了
  城市依然没有快要完结的
  那天,不停地把它推倒
  把它扔向火里和瘟疫中
  当耗子随着越来越多的下水道
  爬向地面时,我们
  多想过一个美国似的生活
  
  亲爱的东京-巴黎-纽约
  像多年以后的水下墓园
  急切地等待着在某处
  拥挤着相会。许多时候
  我们迫于现实迫于疾病
  至少很难弄对,最后
  再没有什么比我们更多余了
  
  对于这,像午夜醉酒的人
  含糊着永远描绘不清的乐园
  他的半瓶酒更显然地超过
  我们的想象,事实上也只能
  试着做一个像自己那样的人
  在整个完全用混凝土冻结的城市里
  你就是那渐渐凝固的一切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4#
发表于 2012-8-28 13:41:46 | 只看该作者
    当马可波罗描述他旅途走访过的城市时,忽必烈汗未必全部都相信,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位君王在听遥远的威尼斯商人讲述时要比听任何信使和考察者的报告都更专心,更具好奇心。在帝王的生活中,总有某个时刻,在为征服的疆域宽广辽阔而得意之后,帝王又会因为意识到自己将很快放弃对这些地域的认识和了解而感到忧郁和宽慰。而或许只有马可波罗的报告能让忽必烈汗穿越注定要坍塌的城墙和塔楼,依稀看到那幸免于白蚁蛀蚀的精雕细刻的窗格。
  
    其实忽必烈汗知道,只有那些看不见的城市才能具备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当你走近她的时候,她就变了。
  
    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其实只是一场奔跑。有的人跑在了前边,有的人却被远远的落在了后面。就如同马可波罗的城市一样,每个人的心里也都有一座城,或者欢乐,或者悲伤,忽必烈汗有一册地图,画着整个地球、每个洲、最辽远的国土疆界、船只的航线、海岸、最著名的都城和最富饶的港口,这些都是他心中的城市。
  
    他心中的城市和马可波罗描述的城市永远都不会是一样的,在每一个街角,在每一条马路,在每一个房檐上,忽必烈汗总能看到、感觉到和马可波罗描述完全不一样的地方。
  
    忽必烈汗沉浸在自己的城里,马可波罗同样行走在自己的城里。没有交集,更没有错过。
  
    路过而没有进去的人所见的是一个城,困在里面而永远离不开的人所见的是另一个城。你第一次抵达时所见的是一个城,你一去不回时所见的是另一个城,每个城都该有不同的名字,每个城也都该有不同的历史不同的人。
  
    忽必烈汗始终无法释然,那些看不见的城市又是如何走进了自己的心里,这些,即使睿智如马可波罗也无法解释,我们只能让自己相信,忽必烈汗所拥有的城市不是一块固定的疆域,他的城市随着马可波罗的脚步而扩张,在每个没有走进的城市里,忽必烈汗均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见了自己生活的城市,看见了城市里的人,城市里的动物,和,被微风吹起的落叶。
  
    你的城其实就在你心里,心在哪里,城就在那。
  
    忽必烈汗:我不知道怎能腾出时间游历你讲的那些国家。我觉得你一直没有离开过这个园子。
  
    马可波罗:我所见的人物、我所做的事,在一个精神的空间里都是有意义的,那空间跟这里同样安宁,有同样半明半暗的光线,有同样混和着树叶沙沙声的静寂。在专心沉思的时候,尽管同时在继续度过充满绿色鳄鱼的河流或者在点数有多少桶腌鱼装进船舱,我发现自己总在这园子里,在黄昏的这个时刻随侍着汗王。
  
    忽必烈汗:我也不能肯定自己到底是在花园的斑岩喷泉之间散步、倾听泉水飞溅的声音,还是浑身染着血汗的污迹在马上领兵攻打你将来向我描述的土地,或者挥刀砍向攀墙攻城的敌人。
  
    马可波罗:也许这花园就在我们下垂的眼睑的阴影里,而我们一直在忙于别的事情:你在战场上扬起尘土,我在远方的市场上为买卖胡椒讨价还价。可是即使在吵闹扰攘之中,我们一闭上眼睛就会回到这里来,身上披着丝质袍子,思考我们的见闻和生活、下结论、从远处观察。
  
    忽必烈汗:我们的对话,说不定是绰号忽必烈和马可波罗的两个叫化之间的对话;他们在拨弄一堆垃圾、生锈的铁罐、布屑,废纸,喝过几口劣酒,使他们在醉意中看到整个东方的宝藏在四周闪闪生光。
  
    马可波罗:整个世界所余的,也许就只有一片堆满垃圾的荒地和可汗的空中花园。使它们分隔的只是我们的眼睑,而我们不会知道何者在内、何者在外。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5#
发表于 2012-8-28 13:41:46 | 只看该作者
  显然, 诗歌一样的文字风格从来都不太适合我, 看书的心情会大打折扣,还是喜欢简洁的.不过, 看不见的城市倒是给我打开了一扇想象的大门,原来,城市细节可以那么多, 我成天生活在城市里却从未发现,城市于你于我都不同; 原来,城市的名字也可以这么曼妙, 左拉 奥塔维亚 菲力德 ...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6#
发表于 2012-8-28 13:41:46 | 只看该作者
    与《看不见的城市》在网上偶遇,一见钟情。
   虽然读的是打印在复印纸上的文字,却丝毫没有影响她的魅力。
   小心翼翼的,舍不得读完。
   一直希望能够遇到这样一本像是童话一样,却又有些深沉的书。
   或许与我的职业有关,我为他的城市着迷,何况每个城市又拥有一个美丽的名字。
   有时候觉得他在讲述许多城市,有时候又觉得他只是在说一个城市。就是这样的扑朔迷离,吸引人。
   最喜欢的是那个关系的城市。人们用不同的绳子表示不同的关系,最后他们结成了一张网,当网已经理不清的时候,人们会重新找个地方,结着另外一些网,或者是结着同样的网,而在城市原来的地方,只留下一些表示关系的绳子,在空中飘荡。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7#
发表于 2012-8-28 13:41:46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大爱!!!写评论算是糟蹋了它,相比较卡尔维诺早期的作品如命运交叉的城堡(应该有翻译的问题),这本小说绝对是集大成之作挖!!!
  
  虽然是我个人的阅读体验,但如果你喜欢诗化的语言,这本书简直就是范本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8#
发表于 2012-8-28 13:41:46 | 只看该作者
    不求甚解的看完了这部书,我的感受是这不像一部小说,因为里面的故事是散乱的,即使有主线人物忽必烈跟马可·波罗的存在贯穿全文,但没有小说中的那些基本的故事线路,让人觉得没有起承转接,高潮。
      所以,我更愿意把它看成一部哲理叙述性散文,里面的那些故事不过是为了阐述一个个哲理而服务的,那些华丽的句子,总会让你忍不住思考琢磨一番。
     下面摘几段精彩的句子:
        这时候,忽必烈提出一个问题,打断或者在想像中打断(说不定是马可·波罗想像自己被人打断)了他的话头,问题大约是:“你向前走的时候总是别转头的吗?”或者“你看见的东西总是在你后面的吗?”又或者是,“你的旅程总是在旧日时光里的吗?”
  
  这些问题是为了让马可·波罗解释(或者想像自己解释、或别人想像他解释、或终于办到向自己解释)说,他追寻的东西永远在前方,而且,即使是过去的事,那过去也随着他的旅程逐渐改变,因为旅人的过去是随着他所走的路径而改变的:这不是指每过一天就增添一天的那种最近的过去,是指更遥远的过去。每次抵达一个新城市,旅人都会再度发现一段自己不知道的过去:你不复存在的故我或者你已经失去主权的东西,这变异的感觉埋伏在无主的异地守候你。
  
  马可到达一座城;他看见广场上有人过着可能属于他的生活,或者度过可能属于他的瞬间;许久之前,假如他及时停下来,此刻也许就会取代了那人的地位;或者,许久之前,假如他在岔路口挑了另一条路,经过悠长的漫游,说不定也会取代了广场上那人的地位。如今,他是给挤出那真实的或假定的过去之外了;他不能够停步;他必须继续上路去找另一个城,在那儿等着他的是另一段过去,或者是他可能的未来,只是这未来已成为别人的现在。得不到实现的未来只是过去的枝柯:枯掉的枝柯。
  
  “为了再度体验过去而旅行?”可汗问他,这问题也可以用另一种提法:“为了找回失去的未来?”
  
  马可的回答是:“别的地方是一个反面的镜子。旅人看到他拥有的是那么少,而他从未拥有过而且永远不会拥有的是那么多。
  
       看完这几个段落,给我的感受是:我们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城市,任何一个城市也并不属于我们,“我们”与“城市”没有彼此拥有,“我们”与“城市”只是彼此的过客,“我们”与“城市”也不过是另一些人和城市的过去或者未来。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9#
发表于 2012-8-28 13:41:4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城市的文化气息在每个角落都能窥见一斑,每天早上上班看到匆忙的人群是一种文化,高楼林立与古典建筑的交相辉映是一种文化,走胡同穿马路坐人力三轮是一种文化,夜生活也是一种文化。
  
  这里是北京,那个众人瞩目的城市。
  
  我希望在说一本书的时候尽量不要太多涉及到书中的内容,我不想把自己的读书札记写的像前言一样,那样很无趣,并且也没人会买我的帐。写作是个很私人的事情,一旦你拥有它,就像是和一个情人在偷偷约会一样,带来的那种刺激和内心的愉悦是不可言说的,就像那些总是喜欢游荡在黑夜中的精灵,你也就能猜出为什么白天和夜晚会有如此的分别。
  
  我喜欢买书,喜欢躺在床上慢慢的看,更喜欢它们放在书架上的那种厚重之感,让我有种小小的成就,看着它们,就像是看着每一个智者在指引着我这个迷途的小孩儿。
  
  卡尔维诺的城市被时间和地域分割开,每个城市就像是一个情人,他的造访会在不经意间,也许留下的只是那些脚印。他的经历如此丰富以至于在精神生活中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书中的每个城市都是幻象,是被虚构出来的,或者说它只存在于作者的脑海之中。
  
  后来卡尔维诺把这些记忆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它所呈现出的艺术魅力是和以往的作品有着迥然不同的差别:说是游记,却全是模糊的残像;说是散文,它其中又夹杂着虚构的成分;说是小说,情节又太过零散;只是一些内心的独白,或许叫做札记应该会更好些吧。
  
  当狂风暴雨过去之后,地面上留下了太多的雨水,那些骤雨初歇的人们仿佛在物种观景,那或许是从一个混乱转入了另一个混乱,就像这座城市,我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纠结。
  
  很多人,他们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不过也有那么为数不多的几个人,把一些东西留在了这里,那些东西对我来说无比珍贵,我独自享受着它们给我带来的欢乐,记忆斡旋在脑海之中,就像是一个漩涡,它可以帮助我穿越时空,于是我辗转于记忆与现实之间,过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
  
  就这样,我的人生开始出现分岔,一个人被瞬间劈成了两半,以前我还羞于找不到一个很好的措辞来形容它,说是人格分裂,未免有些夸大其词。魔头贝贝的作品中有一句诗其实刚好可以拿来形容:“我看到两个自己,在朝着相反的方向走去。”
  
  一个是往后走,一个是向前进,两个自己,两段历程,其实这都是属于一个人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这两段历程。城市也一样,有它的历史,也有它的现在和将来。卡尔维诺把他笔下的城市虚构,然后再试着用自己的方式解构它们,被解构的城市焕然一新,全然不像是我们之前所看到的那个样子了。
  
  如果借用卡位维诺的思想,把一个人进行解构,然后再重新拼接起来,我尝试过,但是人和城市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物质,当你把自己脑海中想要解构的那个人放到卡尔维诺的思维当中去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不管把她怎样肢解,最后还原的还是那个人,不会有任何改变。当然也许这仅仅是我自己的一厢情愿,或许别人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就会有所不同。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完全重合的现象呢?我想那就应该是源自于内心吧,因为自己不想把这个人从记忆中移除,所以她就永远都不会变成一副自己不认识的样子。因为她太根深蒂固,已经无法磨灭。
  
  时间在城市的上空漂浮,它就像上帝一样俯视着我们每一个人,城市中有太多的人,为什么就只单单遇到了她呢?我想这也是时间安排的吧,时间会安排你去见那个你应该见的人,不管距离多么遥远,时间都会把你们拉近。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很多无法解释的事情,有些时候也许就是一念之差,就会改变你这个人一生的命运。我没有想过自己的一生会不同凡响,也没有奢望过一些美好事情的降临。每个人的路都要自己去走,那一定会是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所以每个人都会有记录自己生活的一种方式,我的方式就是用文字来表达。在我看来,每次写一篇文章的过程就好比一次艰难的旅行,因为你完全不知道后面将会写出些什么。那个时候,你便会发现,其实写下来的东西,大多都不是你想要的,因为,那根本就不是你自己在写。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0#
发表于 2012-8-28 13:41:46 | 只看该作者
  无数的城市。在大脑深处随着思维的方向滋生。
  哪里有幻想。
  哪里就有那些看不见的城市。
  我们好像隔岸观望的人
  被水晶玻璃隔着的美好幻象
  就在我们的视觉系之内
  却也永远无法触及
  
  有时是梦境衍生
  我们躲在那些晶莹之后
  看着曾经梦里的记忆
  梦里的自己
  越看
  越是看不到。
  
  生命里
  可以有这般的轻易也是令人无限激烈膨胀的方式吧
  我们坐在这艘航在海上的巨轮
  体味着
  在天空掠过的舒畅
  
  卡尔维诺。
  从这本书里
  使我读到了你
  读到了你神奇的精神食粮
  读到了你每造出一个神奇的城市时那种久违的幸福感
  读这些城市
  读另一座世界
  读看不到的我们自己。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9-29 11:23 , Processed in 0.04787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