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746|回复: 30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不见的城市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10:33: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不见的城市》的第一版是在1972年11月由都灵的埃伊纳乌迪出版社出版的。在这本书出版的时候,从1972年底到1973年初,卡尔维诺曾在多家报纸的文章和访谈中谈到它。
  下面用卡尔维诺1983年3月29日在纽约哥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68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2-8-28 13:41:32 | 只看该作者
     
      前几天看一个同学采访了jason marz,放了一张照片在网上。另外一个可爱的姑娘回复:“早知道你采访他,应该告诉你跟他说,在巴黎地铁里一个绝望的小女孩靠着他的歌度过了最难过的日子。”
     虽然相隔时空,看到这句话却感到特别怜惜这个身处异国的小姑娘,因为自己前段时间在上海的地铁里迷失过,绝望过,因为颈椎疼痛恨透了看只能手机,自己必须用音乐麻醉脆弱天真的神经,随着人流迫不得已的往前走,让自己融入里面,才不会那么痛苦,很想告诉保罗·麦卡特尼,那首《my valentine》的温情和眷恋过滤了我眼中的忙乱嘈杂,安定了我那时的急切慌张。
      在一个充满陌生人城市里游荡,自己总是看着各行各色的人思考很多,我不知道这是在什么地方,不知道这是谁的地方,谁掌控这里,谁最有发言权,谁在隐蔽的地方暗暗发威。读着《看不见的城市》里描绘的或真实或虚幻的城市,想起了一个作为一个观察者的异乡人的感受:可能是某种力量让他充满秩序,让那里的人用特殊的方式生活着;可能某些东西之间真的有一种决定性的联系让人物之间时代之间都有着剪不断的传承,形成了一个城市的性格和那里的人的生活。就算多么的纷繁缭乱,这里的大多数还是朝九晚五,绝不违抗。有一次问一个教经济的老师,为什么他们这么苦逼的生活啊。他回答的毫无活力死板老套:迫于生活压力啊,他们要生存啊。谁不知道要生存要生活,但是可能还有更有趣的说法吧,这本书回答的足够好了。
      答案有很多,每一章节都是一个答案,然答案有无数,心情只有两种,本书的最后告诉了人们摆脱痛苦的两种办法,面对丑恶:接受它或者漠视它——又来了一桩痛苦,不是么?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2-8-28 13:41:32 | 只看该作者
  2011-03-10 21:11:58   
  
  去过一些城市,但没有记忆。
    
    到过一些地方,并在那里生活过人生短暂的时光,但却没有光影留下。
    
    这本书没有明确的写一些目的地,可是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自己的见解。
    
    我不了解别人,但是我知道,城市的意义。
    
    并不是荒芜,每一个城市都有看不到的只有自己知道的特别的地方。
    
    每一个城市在不同的人心里都有一个自己认同的故事,
    
    记忆中的味道,
    
    特殊的符号,
    
    久久的存在心里,不会被随意的抹去。
    
    有时候,一个城可能就是一生,但也可以是插曲。
    
    城市有时候就像爱情一样,不到最后,谁也无法知晓最爱哪一个人,
    
    哪一座城。
    
    城市是一个人身体、心灵、灵魂安放的匣子。
    
    可以给人强大的归属感,安全感;也可以给人莫名的距离感,失落感。
    
    很多时候我们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就算再多的不如意,可是也好像
    
    安于那样佝偻的生存,害怕离开。
    
    心和心的距离是那样远,又是近的那样无法呼吸。
    
    每一个留下,离开都是预示着故事新的开始;旧的变成了记忆。
    
    一页翻过去,转瞬,我想到了我的那个城。
    
    你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2-8-28 13:41:32 | 只看该作者
    
     卡尔维诺这样说:它就像是在越来越难把城市当做城市的来生活的时刻,献给城市的最后一首爱情诗。
    
     他按着马可·波罗对忽必烈的叙述,向其中添着一首首关于城市的挽歌,如同童话。它们关于名字,贸易,轻盈,眼睛,天空,死者,连绵。它们充满了迷人的奇幻色彩,可以是在清晨正午,也可以是在深夜薄暮。可以是庭院里铺满了瓷砖的宫殿,也可以是无瓦楞房顶和大圆顶,靠着河畔的护栏。每一座城市都是迷人的,有迷人的女人的名字,迷人的场景,还有卡尔维诺迷人的文字来叙述。它们又仿佛是一座座让人无法找到的不存在的故乡,那一个个抵达之谜似乎让人永远无法抵达。
     
     每一座城都属于卡尔维诺,他在其中或彷徨,或迷失,或沉醉,或清醒。他在一块块金碧辉煌闪闪发光的城市碎片中,洗涤着自己的影子不让它受尘埃的沾染。
  
     在城市中生活,对季节与生命的感知是迟钝的,当太阳赋予了风温度,温热的低翔在耳际对自己轻语时,才恍然大悟:夏天来了。坐在前赴后继夜以继日的公交车上,看着横平竖直有棱有角的楼房,一棵棵行道树不断地向后退着,车轮下的沥青道路好似一条污浊的河,大脑生疼。城依然在流动着,不知疲倦,铺天盖地。
  
      有人说:“每一天在城市的某张床上醒来,我都明白,城市只是游子的逃生之所。”或许是这样吧,我想起了多年前在故乡的夏天,山川,土地,田野,池塘,竹林。那里的树叶绿得清亮,那里有质朴温暖的笑着的脸庞。那些风物是一种记忆,是一种心境。那是一座悄然远去,带着深刻记忆的村庄,那是一段深刻依旧,终将镌刻在人心中的时光。那个美丽的投影我不知道该如何将它诠释,如同城市,如同生命。毕竟,我不大文豪,我不是伊塔洛·卡尔维诺。
  
     我在重庆。
  
     这座城市,至今食辣,如火燃烧。奔放,稳重。热情,温婉。
    
     这是一座我生活了十七年的城市,每天在这里尚上学,放学,吃饭,消磨时间,听长江的涛声和船的汽笛声。习惯了栀子花,火锅,小面的味道,习惯了上坡下坎的累。对于重庆,自己或许只因太过熟悉与亲近所以产生了一种漠视,想要一年后离开这里。有些人穷其一生,游历多少名山大川,周游多少国家与城市,最终连自己日夜生活之地都没有真正看清。这些人中,也许有我。
  
     它给人的印象,是一段眠熟的梦境。每一代人对于一座城总有一点梦与回忆。这代人,很小的时候,乘坐老掉牙的电车,开着开着司机就会停下去把掉了的线重新搭上去。后来电车就不见了,再也不见了。也是在小时候,外婆早上会带我去坐过河船,很便宜的那种。后来不知道是过河船也不见了还是我已经长大了。这些记忆,好像尘封了一般,潜藏在心底,带着淡褐色怀旧的画面,又突然让人怀念起来。
  
     还有那些老街旧巷,街头巷尾中藏着山城最迷人的东西,比如十八梯,有人说那是山城最后的柔情。有笔挺茂盛的黄桷树,在树影中屋檐下,发生着许多故事,古老的事,已故的事。青石板,红砖瓦房,虽然破旧,但随意之中的市井气息或许只有去深深地呼吸与感受才会发现。当你听着浓重的重庆方言,体味着属于重庆人的生活方式,爬坡上坎,才会发现上城还在上,下城也在下,没有尽头。
  
      每次看到破旧的房屋上大大的圆圈里的拆,心中不免也会觉得不安与悲凉,有人说那个红红的圆圈是怕别人在前面加“不”或在后面加“你妈”,或许这就是小小的人物最无力的抵抗。曾经的安详宁静,曾经的风物市井,曾经的老宅老街老城,曾经的旧巷旧房旧事,逐渐消失在轰鸣的推土声中。
     
  
     不论这座城市将怎样走下去,它依旧是一座山的城,它真的给了一代代人独特而美好的记忆。
  
     渝。不渝。
  
     这是城市让我想到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2-8-28 13:41:32 | 只看该作者
     《看不见的城市》不是卡尔维诺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但却是我认为最美的。
    回忆把现实拉入了虚空,重新用碎片和符号构建起来。空间与时间上得不连续,情绪和知识型上的极限和阈值,当细节被勾勒时,城市消解了,但它的即刻性被瞥到,并且熠熠闪光,它处于积极性的发端,但无发被掌握,只能描绘它延展的空间。马可波罗说,那些城市,你不能认为能够停止对城市的寻找,也许在谈论的时候,它已在帝国疆域内散乱的显露出来,你不妨寻找它,但要用我告诉你的方法。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2-8-28 13:41:32 | 只看该作者
  结构很新颖,思路很开拓,可以说是创新性的目录编排,给人一种工于心计的感觉。
  老卡写的是他自己对城市的感觉,各种各样的感觉,然后将各种涂鸦分类整理,编了一个抓人眼球的目录,这个目录应该说是他要表达的城市的灵魂,可是这个灵魂的组成部分是什么呢?记忆、欲望、符号、轻盈、贸易、眼睛、名字、死者、天空、连绵、隐蔽。共11个,如果这本书是个完成品的话,城市的主要特征应该都包括在了个11个词语中。名词和形容词混在一起,让人很难分类概括,于是,感觉上,很高深。对于高深的思想,拜读是为了体会与理解,那么好吧,让我来试着翻译一下,整理出逻辑来:
  记忆——对城市特征的概述,带有个人观念、感觉、经历,体会;
  欲望——对城市功能的目标定位,对于不同的城市,人们希望满足的不同欲望;
  符号——城市的表象特征;
  轻盈——理想的城市模型,老卡的梦想,当然也只是他一个人的梦想;
  目前为止,中规中矩,但接下来开始吊诡
  贸易——照理应该是城市存在的主要原动力,但是对不起,你被彻底否定了,因为老卡认为贸易是没有意义的,有意义的只是欲望,所以这是打叉部分,但你们要自己剔除;
  眼睛——视角问题决定城市的特点,你可以正着看,反着看,从上往下看,从下往上看,随便怎么看,所见即所得,不用管它是不是,角度决定一切;
  名字——贸易是没有意义的,名字也是如此,名字不能代表城市的任何特点,这是要强调的概念,所以老卡连续说了五遍,请记住,城市的名字没有任何意义。至于名字本身究竟是派什么用场的,老卡倒没有说,估计是他忘记了,什么?假装忘记?你们真是疯了;
  死者——城市逝去的历史,城市的历史太过厚重了,不但阴气太重,而且这阴气始终影响着城市,再加上还未到来但终将逝去的历史,现在的城市居民简直置身于巨大沙漏最狭窄的腰部。你是不是有了窒息感?那就对了,崇拜老卡吧。没有感觉?这么浅薄的话亏你们说得出口;
  天空——暗指幻想中的天空之城,但是老卡郑重提醒你们,可能里面装的都是大便、怪胎和魔鬼。人们幻想努力建设的城市,只是空中楼阁,或者是罪恶之源。至于他把城市看成地毯,再想象成宇宙的地图,然后硬扯到天空这一部分,大家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连绵——城市无止境的扩张,最后就是连绵在一起,垃圾成堆,简单重复,毫无特色。如果继续如此前行,人只能被城市包围,在城市中迷失,在这一点上老卡的观点我赞同;
  隐蔽——城市的发展隐蔽着两种可能性,更好或更坏,坏到消灭了除了人类以外的所有动物的城市,好到每时每刻包含着快乐的城市。但好的还可以沉沦,坏的还可能重生,两种隐藏的因素始终交错在一起。最后这一点我完全赞同,也是书中不多的亮点。
  “如果最后的目的地是地狱城,……,在地狱里寻找非地狱的人和物,学会辨别他们,使他们存在下去,赋予他们空间。”最后这一句结语也是有含金量的,但这句话的口吻宛如上帝。终于,在书的结尾,老卡巧妙的、不经意地把自己神化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2-8-28 13:41:32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从一个个的城市中仿佛看到了自己,不管是欲望的城市,记忆中的城市,天空上的城市,还是隐蔽的城市,最终不过都是虚无。城市的模样已经无法定义,它总是不停变换,皆因我们的心境以及我们与那个理想城市之间的距离。
  
  我们为我们遇见的每张面孔佩戴了相应的面具,所以这些新认识的人总是印着旧模子的痕迹。所以我们去了这里、那里,自以为了解很多,其实我们哪都没去,我们交往的还是旧时的人,接触的还是一样的空气,接收着同样的嘈杂,我们在徒劳。
  
  而我们去过的那些地方,那些形象,没有任何词语足以把她固定,一旦如此,瞬间崩塌。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2-8-28 13:41:32 | 只看该作者
  有生以来最差的读书体验,没有之一。离读完此书已经过去了半年,至今想来仍令我头疼不已!
  
  前面写的啥啊!?!弯弯绕,有话不好好说!我好想骂娘啊...后面我觉得倒是越写越好了点儿,好像感觉到有所指。可惜也没特别好到哪儿去...
  
  我怎么觉得和我初中的时候欲赋新词强说愁,有话说不出,没事儿又装蛋疼,字数不够使劲凑字的时候写出来的文章一样呢...给三星都觉得对不住初中的自己....如果我是语文老师,我只会因为它字数符合要求给个及格。如果有0星,我绝对不给一星。
  
  这种模棱两可的话谁不会说,又没有所指,又不深刻。逼着自己“欣赏”,结果只是硬着头皮读完了...对不起,实在不是我欣赏的类型....
  
  算命先生比划一个“一”,众生纷纷为之倾倒,大赞妙哉!准哉!!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2-8-28 13:41:32 | 只看该作者
  有生以来最差的读书体验,没有之一。离读完此书已经过去了半年,至今想来另外头疼不已!
  
  前面写的啥啊!?!弯弯绕,有话不好好说!...后面我觉得倒是越写越好了点儿,好像感觉到有所指。可惜也没特别好到哪儿去...
  
  我怎么觉得和我初中的时候欲赋新词强说愁,有话说不出,没事儿又装蛋疼,字数不够使劲凑字的时候写出来的文章一样呢...给三星都觉得对不住初中的自己....如果我是语文老师,我只会因为它字数符合要求给个及格。如果有0星,我绝对不给一星。
  
  这种模棱两可的话谁不会说,又没有所指,又不深刻。逼着自己“欣赏”,结果只是硬着头皮读完了...对不起,实在不是我欣赏的类型....
  
  算命先生比划一个“一”,众生纷纷为之倾倒,大赞妙哉!准哉!!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2-8-28 13:41:32 | 只看该作者
  大一的时候,第一次在别人的电脑上听到了陈绮贞的这首歌。
  下雪的北京,夜的巴黎,热情的岛屿,记忆的土耳其。
  远方,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那些去远方的人,又是去寻找什么?
  走过得地方越多,就越思考这个问题。
  慢慢开始发现,无论到哪里,自己只能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只愿意去接触那些自己喜欢接触的人。
  所以,即使去了巴黎,也没有机会去尝尝传说中的法国大餐;即使去了威尼斯,也不曾坐在贡多拉上摇摇晃晃穿过狭窄的水巷;即使去了阿姆斯特丹,也走不进“咖啡店”和红灯区~~~~
  在看不见的城市里,卡尔维诺借马可波罗的口描绘了一个又一个不曾存在过的城市。
  说起来,对这些城市的描绘,不如说是对卡尔维诺自己的描绘。翻过多少山,越过多少河,只是为了和自己日常生活有些距离感。奇奇怪怪的城市的外衣背后,都是一样的人,一样的想法,一样的生活方式。
  一样的威尼斯。
  所以,在忽必烈问马可波罗,为什么从来不曾讲过威尼斯的时候,他会回答,每个城市都是威尼斯。
  乡愁,也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普世价值”~~
  这部小说适合走过许多地方的人读,适合去过威尼斯的人读,更适合学城市规划的同学读~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6 13:00 , Processed in 0.05766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