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8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双重赔偿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10:55: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詹姆斯M凯恩作品:双重赔偿》内容简介:保险员赫夫与商人的美艳太太菲丽丝相识,不知不觉陷入情网,渐渐不能自拔。两人密谋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手段,谋害菲丽丝的丈夫,换取双倍保险费。事情在一波三折中向深渊坠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667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9 23:13:00 | 只看该作者
      他们已经犯有谋杀罪,这不像搭上电车可以在不同站点下车,他们纠缠在一起,将坐到终点,而这单程之旅的最后一站是墓地。”
      我为了得到一个女人而杀了一个人。我让自己受她掌控,这样这个世界上就有一个人可以指着我,我就得去死。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她,现在我只要活着就再也不想见到她。只需要一滴恐惧,就能让爱冰冻结成恨。
      《双重赔偿》电影更胜小说是黑色电影的教科书是雷蒙德.钱德勒和比利.怀尔德两人互补型的大手笔。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30 20:43:56 | 只看该作者
         书的封皮上印着《星期六文学评论》对这本小说的一个评论“读凯恩的作品,没人会舍得半途放下”。我觉得评论的很精准,因为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的第一种感受-精彩。
        周五晚上10点多钟开始翻第一页,一直坚持到第二个凌晨1点坚持把这本书看完,中途不愿意休息。平常推理小说最大的那个谜底“到底谁是凶手”在这本书根本不存在,读者上来就会知道,而且知道凶手是如何进行策划这起谋杀的。作者用才能体现了小说的魅力,情节快速,没有废话,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让你忍不住看主人公下一步的计划和命运变化,情节的发展一直在一种快速的状态下变化,是非常好的悬疑类电影剧本底稿。
         但很可惜,我周四的晚上刚刚重温了《白夜行》的最后几十页的内容,让我忍不住将两本书的风格进行了对比,这让我突然有了对这本书的第二种感受-遗憾。
         读完《白夜行》,会有一种不胜唏嘘的感觉,会忽略掉具体的“作案”情节,而忍不住去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故事,会去想雪穗和亮司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该如何评价他们。因为在精彩设置的悬疑背后,主人公褪去了单纯的“罪犯”形象,是一个更立体和矛盾的人。
          很可惜,我觉得《双重赔偿》里面这方面的刻画比较单薄,会有一些人物关系的处理的简单和作案动机的不足。菲丽丝作为一个护士,为什么做出那样的事情,赫夫本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保险业务员,为什么要突然要策划骗保谋杀。简单的几次见面,赫夫这样一个心机深沉的中年男子,为什么会突然爱上小十几岁,心思单纯的萝拉?这些问题我觉得都是关键,可惜我没有从书中搜寻到相关的信息。
          感谢凯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创作的小说,仍能在几十年后,让我度过一个丰富的周末夜晚。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6 02:35:46 | 只看该作者
      对于一个喜欢詹姆斯M凯恩的人来说,眼见着评家把他生生推到侦探小说作家堆里去,是一件悲伤的事。你当然可以理解评家需要对作家做各种归类,仿佛作家们是超市上的货品,也完全明白需要给作家和作品贴上标签,好像药剂师在一模一样的瓶子上贴上一模一样的胶纸,写上潦草的字,以区别瓶子里不同的毒药。但是,何必呢?凯恩被贴上标签,如同一个柔糯圆润的美臀被盖上屠宰场的蓝色印章。
      以谋杀者的口吻来写故事,自然并非凯恩的发明,其他侦探小说家早这么做过,而且做得很不赖,比如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罗杰疑案》,早于凯恩的《双重赔偿》十年,早于他的成名作《邮差总按两遍铃》八年——好吧,这不是个竞赛,我的意思是,凯恩和故布疑云的侦探小说不一样,他一开始就没打算隐藏谁杀了人这事儿,也完全没有兴趣让智力超常的偶像侦探抽丝剥茧拨开迷障。事实上,精确设计的谋杀一结束,就有个并不起眼的利益关联方站在杀人者面前,噼里啪啦把案情推测得八九不离十……就算这样,你依然会忍不住一页一页翻下去,直到读完。这不是智力游戏,只是一趟接着一趟充满意外的盘旋伸展,每次你以为即将抵达平台,又会有另外一个转弯通向未知、晕眩的所在。
      谋杀者除了谋划之外,还有相当精致的技术,当赫夫为了让情人的丈夫亲自签上保单连续去了三次办公室,像一个超级影帝一样精确地走位、说台词,抛出多卡式记账法之类的术语,让倒霉的丈夫心安理得地走入深渊;当他离开家之前,在电话铃盒里放上半张名片,以确保杀人的一个半小时之内有人打电话进来他可以知道(别忘了那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没有未接来电之类的玩意儿);当他嘴里衔着烟上火车,以确保有足够多的证人,同时因为脸部扭曲而无人注意到他和死者面孔上的区别……你几乎觉得这一场殚精竭虑的谋杀,细致得像一部教科书,你甚至都在运用看小说的而经验,推测哪一个百密一疏的细节让这场谋杀败露。
      英国人奥威尔所描述过“完美谋杀”,在他看来,凶手往往必须是一个专业阶级的小人物,过着体面的生活,他不是保守党当地支部的主席,就是新教派和禁酒教派领袖。他对女秘书或者对手的妻子怀有非分的恋情,在同自己的良心做了长期而可怕的斗争后不惜犯罪。他的计划极为狡猾,执行相当精密,他觉得通奸被察觉意味着被他的社会阶层抛弃,他确实是犯了谋杀罪,在另一层面,他却是现存秩序最坚定的维护者。“有了这种背景,这桩罪行就可以有戏剧的,甚至悲剧的性质,令人难忘,并且让人对被害者和凶手都充满同情”。照着奥威尔的标准,《双重赔偿》中的谋杀是不上档次的,但唯有一点共通:这起案件中拥有“感情的深度”。
      赫夫和菲丽丝之间有爱,他为了钱,这是自然的,也为了这个女人。当他第一次靠近她,他就从后脊梁上感受到危险,菲丽丝在他身边折起衣服的边角,她身上散发出可以共谋的气味,她让他一眼看穿包藏祸心,但依然执意楚楚可怜。他们是一类动物,安适、凶猛,就像失散的亲人,彼此一个照面,就知道对方是同路人。赫夫突如其来又像蓄谋已久一样强吻了菲丽丝。“她冷冷地盯了一眼,然后闭上眼睛,把我拉向她,回吻了我。”这两个吻,是两人在契约书上的盖章,显然,菲丽丝盖得更为冷静和清醒,早已埋伏下了想要打死赫夫的那一枪,或者是一只冰锥或者高尔夫球杆。凶器并不重要。
      赫夫是可以逃脱的,他只需要对警察怀疑萝拉杀害了父亲缄口不言——这会是几乎所有谋杀者的选择,爱钱的人基本上都是胆小鬼,虽然他们攫取钱的方式充满胆量——如果不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爱上萝拉的话。萝拉是赫夫的意外,清澈如早晨窗台上的花朵。赫夫当然是个精于算计的混蛋,一个天生的罪犯,但即使是混蛋也有可能爱上一个人,无功利的,宁可献身去死的爱情。菲丽丝如果不是跟他合谋,不过是一个通奸对象,他们之间的同类之爱,是一杯上头的烈酒,只是因为一起杀人的缘故,参杂了恐惧。“只要一滴恐惧,就能让爱冻结成恨”,让酒变成毒药。萝拉是逃离恨意的一条崇高的小径,一股从天堂偶然吹向赫夫的风,虽然她自己并不知情。
      和凯恩的成名作《邮差总按两次门铃》相比,《双重赔偿》的节奏更好,技术更精妙,找不到在《邮差》中作者忍不住解释的废话,很难想象这部复杂的小说能在如此短的篇幅内得以完成。凯恩除了这两部作品之外,并没有更好维持名声的大作,虽然他又出版了十几部小说。用个多情文青的说法,有时候你得承认,一个作家就是为了一两部杰作而出生世间,他的阅历、性情、笔法、对人性了然的程度,都只是为命定由他完成的小说做准备。
      赫夫和菲丽丝的爱情,像可燃冰,甚至可以被人捧在手上熊熊燃烧。他们有罪恶的杂质,有丑陋的气泡,他们冷。燃烧过后,留下卑污的印记。这是恶者的天谴,一旦靠近救赎,他们便自绝于之前痴迷追求的一切。对此他们毫无办法。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28 00:44 , Processed in 0.05071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