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若盛开 清风自来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3-9-22 18:44:25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林徽因的书有很多,但基本都是褒奖赞美拔高林的,从来没有看到过一本书在客观公正地书写林徽因,直到我看到了这本《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作者伊北的文字华丽唯美,但又不失真实,作者的写作角度十分独特,不是从林徽因本身写起,而是从与林有过交际的亲朋好友写起,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林徽因,不同的人对林徽因的评论和与之相处的关系,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了林徽因。
  从父母到公婆,从丈夫梁思成到追求者徐志摩、金岳霖,还有那胡适、冰心、沈从文等,我们从他们与林的历史交际中看到了一个最真实、最公正、最全面的林徽因。这实在难得,因为其他关于林的书,只研究她一个人就够了,而这本书,则是要理清了梁启超、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以及女性朋友凌叔华、费慰梅,“情敌”张幼仪、陆小曼,男性朋友沈从文、胡适、萧乾,还有暗讽过她的冰心,以及学生林洙等十几位名人与她的关系,才能写出来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3-9-26 19:59:00 | 只看该作者
  ++++++++++++++++++++++++++++++++++++++++++++++++++++++
  
  
   自序
  
  读林徽因,要分好几层来看。先是美。林徽因是真美。在过去,现在,未来,无数人为她的美貌倾倒,精致的五官,充满东方韵味,又有些西方式的立体感,眉眼细细的,嘴巴小小的,尖圆适中的下巴,温婉的发型,怎么看怎么合适,美女总是趋于永恒。林徽因的美更在于脱俗,因为自小受了良好的教育,长大后又能自由穿梭于中西两种语境之中,心气又高,总想忙出点什么,所以林徽因又时时刻刻散发出一种飘逸、向上的气质,她是一直飞翔的白鸟,不愿坠地。林徽因也知道自己美,据说在香山静养的时候,林徽因穿一身白衣,点一炉香,坐在花旁,美得惊动世人,她说男人见了她都会晕倒。不过,美丽是贬值资产,特别对一个女人来说,林徽因的一生,也无可避免的是一个美丽消退的过程,她后半生一直在得病,肉体的损毁,使得她青年时代那种圆润完整的美丽,很快消逝。看林徽因的相片,各个时期的样貌差别很大,前期灵俏,中期端丽,晚期清癯,但无一例外都有股精气神在。林徽因自有一种强大的气场,优雅的态度,她用强大生命里散发出小宇宙,影响众人,别说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这些见证林徽因盛年美丽的男人,就是女学生林洙,遭遇晚年的林徽因,也瞬间被她的神容折服。
  
  
  美之外,是看才学。林徽因有才。且多才多艺。有人说,林徽因是民国里一个“文艺复兴式的人物”。程度上是有点过,但意思却大抵不差。林徽因的独特之处,正在于她横跨文理,在科学与艺术之间徜徉,她会的太多了,当然这也与她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有关。民国一代人,原本就是空前绝后,读过经,留过洋,在旧的土壤中出生,又接受了西式的教育,他们很像一块冲击平原,土壤肥沃。偏偏林徽因又是一位女性,就更触目。她写诗。你不能想象一个那么年轻的女孩子就能写出那么和谐唯美又忧伤的诗,她的诗,起点很高,一出手就是名篇。她和徐志摩都是英国浪漫诗派的中国代言人。更重要是,她不是为写诗而写诗,她每次动笔,都是自我感情的抒发,很真,也很有感情。她搞建筑。林徽因是学舞台美术出身,梁思成走上建筑学科,其中也有林徽因点播的原因。林徽因对建筑的热爱,更多的是她对于永恒之美的追求,她是那样一个唯美主义者。她的身体状况其实不适合田野作业,但每当她为考察建筑,而深入田间时,她总是那么投入和兴奋。她孜孜于对美的发现。
  
  然后看人际关系。林徽因在社交上是个天才。她更喜欢西方式的真诚而直接的社交。在中国当时的环境里,社会可能还不太允许一个女人如此“出风头”,所以她成为了妇女们的仇敌,不过不要紧,林徽因在男人这边有市场,她绝不是可以取悦男人,她追求平等,思想上,话语权上,生活上,她最恨家务,却喜欢在客人面前侃侃而谈,聊天是林徽因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她总是想说些什么,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对世界的发现。因为有社交,有不免生发出人际关系。亲情、友情、爱情,从每一段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侧面,不同深浅的林徽因。从与父亲的关系中看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滋养;从与母亲的关系中,看两代女性之间的又爱有怨;从与丈夫的关系中,看责任与成全;从与朋友的关系中,看敌视,看相爱,看忠诚,看逃避,看种种微妙又热烈的情绪,看各式样或浓烈或淡雅的交往。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离开了身边的人,林徽因也不成为林徽因。比如徐志摩在文学层面与她的互动,后期她写诗,很多也都是对徐志摩的的怀念;比如梁思成在建筑领域与她的合作,晚年她参与设计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生涯冲到了顶峰;再比如沈从文、萧乾在写作上与她的交流,等等。林徽因像一颗多触角的植物,随意地伸展出去,总是能获得一些生命体验。
  
  
  最后是看气骨。这个气骨。不光是指林徽因的民族情感。的确,林徽因是很有民族感情的,她一生追求民族形式,留过洋,但对西洋的一套只是批判地鉴赏,抗战时期,林徽因在物质上一度山穷水尽,但她没有选择出国,而是留在内地,与民族抗战共存亡。林徽因的气骨,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她总是在永不止息地追求着什么,她的时间总不够用。她烦家务,不是因为家务“低贱”,而是因为她认为自己需要有时间,做一些更值得去付出的东西。她是有使命感的人,对生命本身的使命感。她热爱聊天,热爱精神领域的互动,也正源于她的这种使命感。她很像西方神话里不停把石头推上山的西西弗,明知道石头要滚下来,但他还是要推。这就是林徽因的厉害之处,因为知道人生的终点无非是死亡,所以格外珍惜生的时光。即使在已经做了肾切除,肺结核发展到晚期的时候,林徽因还愿意抽出时间教一个初出茅庐的女孩子英语,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助人为乐”,而是对生命本身的不妥协。只要活,就要灿烂地活,好好地活。我喜欢林徽因的这种“不坠落”。她的追求之高远,让她超越了性别的阈限,而成为一个精神符号,她始终向上,向前。因为她知道,人生太短,逝者如斯,爱的,不爱的,一直在告别中,时间永恒,我们都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与其哀叹,犹疑,消磨,不如一起来,做点什么,再做点什么。终点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活出一个精彩的人生。
  
  
  ++++++++++++++++++
  
  自序 @《你若盛开 清风自来》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6 12:26 , Processed in 0.06467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