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31#
发表于 2012-8-28 13:50:42 | 只看该作者
  一本很出名的书,我却没什么明白,看了一半我就看不下去,我看的译本,总觉得翻译就像记流水帐一样,说实话,我给这本怎么给等级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32#
发表于 2012-8-28 13:50:42 | 只看该作者
  读这本书已经是很多年前了
  刚上大一的时候,这个版本的也就刚刚出来吧!
  
  拿他的与韩少功的比下,学习文本的。
  可是看了这个版本到后来两年才读到韩的,
  真是对文本的不尊敬阿!
  
  有人评论说,这个版本的没韩好;
  我当时做过比较,还是喜欢这个版本。
  
  上大二后半学期,学习文学课程。
  老师让写关于西方小说评价的一些文字
  作为论文,定考核成绩。
  阅读上有关于雷雨中原罪的引申
  我依靠原罪对本书作了分析
  
  其实说实在的,本身这个小说就是一种原罪的解释
  每个人都是罪的化身,这个也许是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在当年的补考中,老师出的题目就是评价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弄的我很多同学抱怨我写的这样一个偏的文学作品。
  郁闷阿!
  
  之后,老师写了些文章关于本小说的
  在学校开了个讲座,也是说这个小说的。
  
  这个就是我认识这本书的经过以及故事。
  
  这样的年纪是不值得去看书的
  更不值得理解这本书
  怕上帝在发笑……
  
  塞尚曰:给我一枚苹果,我就能震慑全巴黎!
  阿基米德曰: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
  雪之翼鹏曰:给我一KB空间,我将用它来扯闲淡!
  文案贵在简单,正在学习中……
  请关注雪之翼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lhoog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33#
发表于 2012-8-28 13:50:42 | 只看该作者
  我第一次读这本书,很是纳闷。不过幸好我很喜欢巴门尼德,所以部分可以读的懂,不过还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莫名其妙。但是,如果静下心来仔细的多品味几遍,你会有很大的收获的。相信我。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34#
发表于 2012-8-28 13:50:42 | 只看该作者
  在我看来它并不是一本纯粹的小说,而更像在述说。述说着两个多情的男主角与她们情人之间的故事~但内容脱离了艳情,将主题升华到爱国的思想高度。(本人刚读一遍~呵呵 对于这本书还有许多不能理解的地方,希望能与持有不同观点的读者交流。)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35#
发表于 2012-8-28 13:50:42 | 只看该作者
  终于看完了。中间隔了差不多3个月的时间。在决定继续看下去之前,一直是强迫症的原因,让自己欲罢不能,以为只是为了读下去而读下去;或者觉得这本极其晦涩难懂的东西让人无法接受,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在捧起着本书。直到有一天,在书架上捧起这本久违的书,一下子顿悟,原来他要说的是这样一个意思....
  
  其实,直到现在我还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从这本书里所接受的信息,我觉得这正是昆德拉的高明所在,也是他用自己的方式在诠释Kitsch的含义。我想,如果有一天有人因为自以为看懂了这本书而沾沾自喜或者长篇累牍的发表文章,那就更是从反面衬托了Kitsch这个没有中文与之对应的单词。
  
  其实整个小说最感动我的居然是最后一章--加列宁的微笑。我不否认我对前面内容的无知,但是这一章我确实读懂了,因为故事很明白,讲的是一直陪伴特蕾莎的狗的最后的日子,可是昆德拉显然不是在为了说这件事儿说这件事,而是在里面表达了很多层的意思。很像一些好莱坞的口水片,一定要在结尾处留下点尾巴,比如《异性》最后总要伸出个怪兽的爪子或者滴两滴口水。好像四两拨千斤,在我最来劲的时候,说影片结束了。然后就没有下文了,只留下我呆呆的座着,幻想故事该往什么方向发展。其实这就是大俗人的想法,以为什么事都要有个结尾,一个故事一个小说,要么全部死悄悄,要不就大团圆。如果昆德拉这么干了,那他自己这就是Kitsch,或者说在媚俗,在矫情。
  昆德拉说:丫自己想吧,爷累了。SB们自己买了爷的书,看得跟什么似的,其实丫几个知道爷的本意?
  从这个角度说丫捷共和苏共真是白痴,大一统思想下培养出的文化打手的水平就是低,人家昆大爷说你丫的了吗?没事自以为是的迫害式幻想是在骂自己的党。SB就是SB,连Kitsch的门都摸不到,人家在说Kitsch,在讨论一种现象,只不过你丫GCD给人家提供了一个机会,或者说大背景。难道让昆大爷写:这个故事发生在3XXX年的火星?只有2046那种SB导演能弄出这种SB文化垃圾。多少小资捧着昆大爷的书看2046,以为这就是高品位的生活。一看就是被昆大爷高超的人类交配描写弄得晕糊糊的SB。昆大爷笑了:SB们!丫正用自己的行为完美的诠释了Kitsch。
  GCD太白痴,西方人也傻呵呵的跟着Kitsch;处在中间的刚刚吃饱几天饭的中国小资们在云雨的描写中幻想自己的高潮,白痴加Kitsch。
  
  我没看懂这本书,但是似乎感觉到了什么,我想这就够了。我就是一大俗人,我也是Kitsch,仅此而已,这就是我看了这本书以后的感觉。
  完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36#
发表于 2012-8-28 13:50:42 | 只看该作者
  生命是一场幻觉。我们都在演戏,最终忘记了什么是真的我。
  只过一次,是否应该真实地去活呢,却不是,大家都是舞者,不过是不同的聚光灯下。
  
  该如何反思自我呢?其实很多时候已经泯灭了。角色还是我?
  是否真的如托马斯一般,在跟众多女人的ml中才内省自我,去看到真实的人性。
  荒谬又真切,如萨宾娜的镜子。
  那真实又怪异的镜像——我。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37#
发表于 2012-8-28 13:50:42 | 只看该作者
  啊~~这本书我看了2遍~~
  除了惊讶他的情节的巧妙构造外~~
  就是那对人性感情性爱的独到解读~~
  真是不知道他怎么做到的~~
  中国很多的作家~~
  缺乏的就是一种人性思考的思辨性~~
  他们喜欢设置很多的场景~~之后将外在的环境和人表现出来的东西描写的很精致~~
  之后就给读者一些难题~~完全迷糊他描写的人的本质到底如何~~
  书出来了~~他们又道貌岸然的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晕~~
  好象是多有内涵的讲法~~
  其实~~这些作家本身就没有这种思辨性~~之后把自己不懂的~~推给了别人~~
  而这点上~~米兰昆德拉做的很不同~~
  不会糊里糊涂的一笔带过~~
  不会象王朔最新写的我的千岁寒~~
  不会象琼瑶那些言情小说~~
  不会想当代很多作家
  似乎有点鲁迅的感觉~~
  但是米兰昆德拉不会那么好斗~~
  对于寻求人性解读的极致和极强思辨思想的读者~~
  力荐~~!!!!!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38#
发表于 2012-8-28 13:50:42 | 只看该作者
  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强迫自己闭上眼睛去回想,书里说,当你闭上双眼堕入黑暗时,有两种可能,第一是寻找无限,第二,是逃避。
  
  当我闭上双眼堕入黑暗时,仿佛有什么东西,从记忆里争先恐后地涌出来,吞噬着我的思想我的灵魂。
  
  而此刻,我的脑海里居然出现了平安喜乐的字样。
  
  
  自由。
  
  什么是自由。
  所有人都像被上了发条,关在一个密封的容器里的机器人,他们被告知,这一生他们都将用来寻找,寻找某个被隔绝在容器之外的东西。
  
  他们贴着墙壁听见那东西的呜咽,于是他们心里的某一块地方仿佛连体婴儿般的发起呼应。可孤独是强大的力量,它死死得按住他们的双手,让他们动弹不得。
  
  于是在布拉格的天空下,有太多人徒劳无助地仰望天空,那么多双眼睛,似乎要把这天空烧出一个洞来。可大多数人,不会真的对着天空伸出双手,释放自己的渴望——据说鹰总是渴望着蓝天的,即使被驯养了之后,那望向天空的视线依然骄傲而深刻。只是,那是他永远也回不去的故乡,在笼子和脚镣的陪伴下,他已经忘了如何飞翔。
  
  自由就是,不受任何外力影响下做出的决定。自由就是,不做自己该做的事,只做自己想做的事。
  
  
  爱情。
  
  什么是爱情。
  古往今来的人们用自己的理解给它定义。可惜,真正丰富的内心世界是说不清楚的,文字或者画面只是试图表达它的一种手段,作家和导演都是不甘寂寞的人,他们不愿独自一人驰骋在荒原上。于是你,或者我他她,成了被邀请的客人。
  言归正传,如果我有幸能用这样的文字让你理解,那么我说,爱情是羁绊,爱情是勇气。
  
  难以想象,如果托马斯没有遇见特蕾莎,弗兰茨没有遇见萨比娜,他们那只有一次的人生会变成怎么样。也许会黯淡许多,也许不会,谁知道。
  可,请别用“缘分”二字轻易地概括。人的一生总在和缘分打交道,你告诉我,你经历的每一件事,哪一件不是缘分使然?它是如同我们喝水睡觉一般平常的事情。其实缘分并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奇妙,一切的追忆都只能归结为,自作多情。
  
  托马斯爱上特蕾莎,为了她,他抛妻弃子,背叛父母。是她,这个顺水漂流来到他眼前的婴儿,让他在一夜之间脱胎换骨,仿佛重生,他是这么以为的。可爱情,真的让他彻底自由了么。我想这个男人心中是雪亮的,当他不顾一切从苏黎世回到布拉格,回到她的身边时,他就应该已经明白,这个叫特蕾莎的小女孩,将永远固执地留在他的生命中,变成他最不可跨越的一道界限,阻止他通往无限的自由。而他,当初正是为了这样的追求,才义无反顾与她在一起。
  
  与他相比,弗兰茨的爱情更加轰轰烈烈。只是,我已经不再记得关于他的任何细节,除了一个英俊的中庸的青年才俊形象,还有他在生命最后一刻飞蛾扑火般的壮烈身影。
  我一直觉得,当弗兰茨在萨比娜的注视下倒在大街上时,那成就了爱情里最英勇的姿态。
  
  
  萨比娜。
  
  这是一个我无法将视线从她身上挪开的女子。她是城市废墟里骄傲绽放的海棠花,是这么多白茫茫中唯一的一抹鲜红色。
  
  我羡慕她,嫉妒她,渴望成为她。她是如此明媚耀眼的女神,照出我身上所有的怯懦,惊慌——一切我极力掩藏在良好外表下的东西。
  
  在书中的一群人中,她是独特的。她不需要任何外力,就能使自己坚强起来。她顺从内心的愿望,因而没有了挣扎和反抗;她正视自己的每一个感受或是念头,于是黑暗便无处可入。
  
  我是真的想如她一般,似乎随时都带着行囊,可以在任何一个站台停下来,然后淡淡地说:“我想在这里休息一下。仅此而已。”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39#
发表于 2012-8-28 13:50:42 | 只看该作者
  米昆的意思是,生命的无意义性.特别是你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建立在一些烦琐无聊的因素上面,非常不坚实,非常轻飘.
    比如托马斯决定和特蕾莎结婚,因为觉得她是河水中草篮里飘来的孩子,这是个他自己脑子里的意象.如果他某天想起,这是多么虚幻,那什么草篮子算个屁呀,那他这个婚结得不是吃饱了撑的?所谓他一生的这个重大决定其实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
    而推广开去,你发现我们的所有决定都是这样.我们为自己的行动寻找非如此不可的理由,而这所有的理由都是牵强的.我们的行为并没有坚实的基础,所有的行为都是轻飘的.我们活着的每一天都要这样轻飘飘的行动.这就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我的理解.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40#
发表于 2012-8-28 13:50:42 | 只看该作者
  与以往其他的书不同,我看着本书出奇的慢,以往的书一堂课足以解决掉,可看这本书我却不知用了多久的时间。我总是舍不得放下它。
  
  原谅我关于这本书里的共产主义知识我有些看得发懵,但可以看出特蕾莎是那么热爱的自己的祖国,我想她离开苏黎世,离开托马斯不光光是想她是托马斯的负担,她已对他毫无奉献。她舍不得离开布拉格。
  
  关于书里提到的爱与性,看完之后,我在想,我是否能够容忍我爱的男人与很多个女人有“性友谊”的关系,或许任何一个女人都会像特蕾莎那样无助以及不知所措。
  所以她不断的考验他,这点在书的最后一个部分“卡列宁的微笑”的部分就体现的很好。
  她一直期盼着他变老,他不能在找别的姑娘,她再也不会在他的头发里闻到别的女人下体的味道。这些都是她想要的。
  
  可当特蕾莎看到托马斯手里拿着修理汽车的工具而不是手术刀时,她便开始了深深的自责,她怪她若不是当初她自己漂到他的身边,若她不离开苏黎世,托马斯就不会陷入现在的局面。
  
  所以当托马斯对特蕾莎说:“任何人都没有使命。当你发现自己是自由的,没有任何使命时,便是一种极大的解脱。”
  托马斯说这话时,没有人会怀疑他的真诚。从他默许特蕾莎可以住在他的寓所时即可证明他是爱她的。特蕾莎不同于其他女人。
  
  当然,萨比娜是他的知己,或许她要比特蕾莎更了解托马斯,可她只是托马斯生命中的过客,他们有美好的邂逅,他们有甜蜜的回忆。看她并没有成为托马斯的第二任妻子。
  当读到萨比娜在美国的时候,她离她的家乡越来越远了,或许她认为她唯有远离了家乡她才远离了悲伤。实际不然......
  
  当萨比娜收到西蒙的信时,可以想象出她巨大的哀伤。她是那样的爱这托马斯,即使她与特蕾莎是情敌的关系,可是从她接受特蕾莎为她拍裸体照时,或许她在心中已经默许了她是她的朋友,很好的朋友。
  
  
  关于这本书改编的电影《布拉格之恋》,我是先看的原著,后看的电影。其实这和很多小说改编搬上大荧幕一样,看过原著的人总会觉得电影没有原著好,这是自然的事。因为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心中的特蕾莎,自己心中的托马斯,自己心中的萨比娜。然而电影却将它完全固定化了,人们从电影中之看到了一种,换句话说就是只是一类人的思想。它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想法。
  
  不过,我个人认为《布拉格之恋》拍成这样,已经算不错了,没有必要太过于吹毛求疵。
  
  我想,这本书现在看是这样的感受,或许若干年后再一次读,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或许不用太久,一年之后就会有根现在不同的感受。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5 03:38 , Processed in 0.04634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