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31#
发表于 2012-8-28 13:50:21 | 只看该作者
  第一遍是在高中,我是先看了电影才看这本书的,所以并没有想象中艰难
  
  那是一本很老很旧的书,那时候米兰昆德拉的书在国内还没有再版,所以我看的可能是80年代前的书了
  
  再看一遍是在大三,新版出来了,当然我买的是盗版
  
  我想也许当初也是没有完全看懂的
  
  很多东西,不在自己的阅历得到丰富前,看的都是白开水,吃不出味道
  
  直到我深深的爱过一个男人,我才能明白特丽莎的爱
  
  直到我明白男人后,我在知道托马斯在性和责任之间的痛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32#
发表于 2012-8-28 13:50:21 | 只看该作者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整本书看完,留在心中的,让我念念不忘的,打动我的,依然是这段话,
  一直在心中萦绕。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33#
发表于 2012-8-28 13:50:21 | 只看该作者
  曾经以为不会再读这本书,但看完《布拉格之恋》之后忍不住又捡起来读。不同的书在不同的阶段读会有不同的感受,以前对它的印象只是描写了一个可以把爱和性分开的男人,现在细细的读来,才有点开始理解起轻与重。
  特蕾莎出走前留下信来说,我的生命是沉重的,而你却可以如此轻松……轻与重都没有对错,只是不同的生存方式,而且可以相互转化。以前看电影,总是喜欢看沉重一点的,拒绝看喜剧,总觉得笑过之后什么也没留下。大概那个年龄,以为沉重的,痛苦的东西才是美而深刻的。但到后来,发现生命本身就已经太沉重,压在背上,无法起身,所以,开始用轻松的东西调节自己,一时的快乐也未尝不可。由重变轻是个由负变正的过程,相信在这个过程中,我能够坦然的放下某些沉重的东西,但不知道是否让生命变得不能承受的轻起来。
  开始站在高处看,发现生活中有太多刻意的由重到轻的转变。如草根文学,正统的东西死板到没人看,诙谐的笔法却赢得了目光。不知道修明史的人看到《明朝的那些事儿》会是喜还是悲。太多太多。自从恶搞成为时尚,许多严肃的东西都可以变得轻佻。这世界上重越来越被轻视,轻易的就可以被抛弃。
  其实他们本来是不愿意抛弃重的,他们化重为轻,只是苦中作乐罢了,因为现实本来太重,任何一个缝隙都被发掘出来去接受一点哪怕半米长的阳光。每个人心里都有他自己觉得重的东西,只要一想到它,就会觉得温暖,已经足够。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34#
发表于 2012-8-28 13:50:21 | 只看该作者
  我看了一遍,当时也觉得有点乏味,但是很奇怪,当时就是不想只看一半,死也想把它读完,觉得更奇怪的是看完后,觉得有那么一点的意思,自己的觉悟太差了!当时还觉得它写的很恶心!但是很想不通为什么这么多的人都那样的喜欢.所以一直想找个机会再去读一读!现在身边见的事多了,对性这个方面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看法,我会用很全面的角度去看看它了!也会有更多更深刻的理解了吧!
  不知道市面上有多少种译本,希望能在这里得到诸位的指点,也可以给我讲讲大家的心得嘛!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35#
发表于 2012-8-28 13:50:21 | 只看该作者
  读它,是享受,也是煎熬。
  
  其实在买回来的最初,它曾一度被我束之高阁——那时候太小了,不懂得多少。
  
  当然,如今看来,这也不是本好读的书。晦涩自然是有的,但更多的,是难以理解的、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一个人的成名作,往往是值得一读的。
  所以,无论喜欢与否,不妨一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36#
发表于 2012-8-28 13:50:21 | 只看该作者
      昆德拉说,上帝一发笑,人类就思考。看官且莫笑,我不是无意把这两句弄反,只是想证明一下康德的先验论。诸君大概是因为已形成“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先知才对我提到的那句才发笑的吧。若有人说我是因为看到这句话产生经验后才发笑的,那么马克思该为他的唯物论被证实而暗地发笑了。如此说来,哲学是个费人脑筋的问题。我们的生活如果要被哲学证明来证明去,那么一辈子应该过的很累。
      废话说了这么多,跟此文标题似乎也并无关连。引用昆德拉的幽默,大概是要转入他的书吧。这本书是在车上看完的,看完书,睡一觉,便到站了。还没来得及思考生命的轻与重的问题,便已被深圳的烈日晒昏了头。回上海后在行李里发现了这本书,才有了那么点些许回忆。所以书的内容差不多忘光了,只记得了几个标题,大致是“轻与重”“重与轻”,“灵与肉”“肉与灵”之类,还有一章“伟大的进军”嘲讽媚俗的。但从前面那几个标题,似乎有那么点意思,轻者为高尚,重者为低俗,如作者所说,“轻者为正,重者为负”。似乎生命需要重量,但往往却被过多的重量给压垮了。于是人类茫然四顾,寻求什么,探索什么,生命的真谛又是什么。昆德拉认为的重是否就是世俗呢,超脱是否就是生命境界之轻呢,我不明白。埃及神话中人死之后冥司之神要将人的心灵置于天平,另一端置羽毛,若心轻于羽毛则送往天堂,若重于羽毛则打进地狱。追求生命之轻便是人生最高的目标吧。
      总之我是没大弄明白作者的意思,也许书中表达的太多,而读者只能各执一词。讽刺媚俗也许是书中的一个意思,泛滥的性爱或许是书描述的一个主题,渺小的生命竟在不知疲倦的追求着,追求得来世间无尽的重负压制于肉身,辗转奔忙于世界各地到死时不过得到墓碑上的一句“迷途漫漫,终有一归”、或是“他要尘世间的上帝之国”,在小狗卡列宁临死的微笑中悟出些生命的道理......也罢,也罢,总之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吧!
      昆德拉在书的前两节絮絮叨叨了许多哲学,第三节才转入小说正文,这在我看小说是不大中意的。当然第三节的开头是我所喜欢的:“多年来,我一直想着托马斯。”这样的开头令我想起了《百年孤独》的开头:“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同样开头的还有村上的一个短篇《再袭面包店》:“我至今也弄不清楚将袭击面包店的事告诉妻子是否属于正确的选择...”有一种时空的穿梭感,令人遐想。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37#
发表于 2012-8-28 13:50:21 | 只看该作者
  我初读这本书的时候还没有大学毕业(大学的时候真是读了很多书,比现在勤奋多了呀!),快毕业,在一家学校实习的时候。因为工作不忙,而且是一个小城市,所以很有这些心情的。
  但是还不是太懂书里的意思,就觉得昆德拉所说的似乎是一个厚重的历史故事,与我们自己还是相距甚远吧。偶尔站在学校宿舍楼的阳台上看着对面墙上的斑驳痕迹时,因为临近毕业就业的压力,还是会有些感同身受。
  后来慢慢的才有了深深的体会,现在也毕业四年了,在这个社会混了四年,看看我的脸,几乎没什么变化,同事都说我显小,我多高兴啊。实际上心灵深处也是伤痕累累,只是没有表现在脸上。可能是因为天生比较乐观吧。
  我们生活的越长久,就越能体会到生命的重力。
  这个重力是不用担心的,因为你一生下来,就注定有家人,朋友,还有国家,所以人人都是有使命感的,只是想这个问题的人少。只有在大灾大难面前才会凸现出来。所以我们看到这本书里的男主人公承受这样的痛苦。试问,谁又不是呢?
  突然觉得很激动,下次再说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38#
发表于 2012-8-28 13:50:21 | 只看该作者
  想起去年看得时候,仿佛裸站在打开的冰箱门前,冷气沁凉肌肤,却给你异常清醒地思维,生命果真太轻了吗?我们该如何生存?当头脑里一切都被合上的书带入真实的黑暗里不停的搅和……是没有真正的信仰吗?是没有真正的道德基础吗?如此的飘来飘去。好在东方古人的思想里有个词“慎独”一个人的时候也要按照道来要求自己,而托马斯没有,所有人都没有。我想因为认知的不同,我们无法解释自己的行为,轻到托马斯的放荡行为,特雷莎的肉体无异意识,抵制不过是在回避自己早已同意的现实,存在即是道理的解释。吸引是爱情的最根本方式,好奇必定会可悲,曾经揣摩别人的心思何尝不是我生命中最悲的乐章。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39#
发表于 2012-8-28 13:50:21 | 只看该作者
  每看完一部昆德拉的小说,我都不免要郁闷好一阵子。心情会突如其来地沉重,思绪会像寒流一样侵袭早已脆弱不堪的生活理想。如果光把昆德拉的文字看作一种消遣,那人未免肤浅;如果把它看作哲理文章,又丧失了小说本身消磨时间的乐趣。
      很难去定义昆德拉的小说带给我的作用,它陪伴我度过了一个思想混乱的时光而又给了我另一个混乱时期的理由。
  
      生命是永恒的沉重的努力。一个存在主义者把他对存在的理解付诸于小说,像萨特,像加缪,也像卡夫卡。据说存在主义的小说很容易吸引人,也很容易让人到达不可自拔的地步。
  
      可能有一日我会更详细地说说昆德拉或者存在主义的小说,可惜现在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也就暂且说几句把心中的一些想法抒发出来,让自己好受一些。文字,是一种感染人的力量,也是一种抒发自身的能力。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40#
发表于 2012-8-28 13:50:21 | 只看该作者
  看完之后,觉得很累。也许,这不是一本我这种俗人该看的书。我看书,只求能愉悦我的身心,放松我的神经,能让我从繁琐的世俗小事生活压力中解脱出来以求得片刻宁静。总感觉这本书里所探讨的社会秩序,人生意义,处世哲理这些离我太遥远。那看似高深莫测耐人寻味的话语,在我看来不过是小资们的无病呻吟,有那闲功夫还不如关心一下粮食蔬菜,那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不好意思,言语之间可能得罪米兰的粉丝们了,别放心上,就当是一只小燕雀的妄语吧。我们这些刚吃饱了饭的人们是很难跟上你们的步伐的。我只求上苍保佑我们这些随时可以出卖自己随时准备感动绝不想死刚开始感觉到撑的人民,不保佑太阳按时升起地上有没有什么战争,保佑工人,还有农民,小资产阶级,姑娘和民警,升官的升官,离婚的离婚,无所事事的人………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10 18:53 , Processed in 0.04423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