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1#
发表于 2012-8-28 13:50:21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周末下午,坐在办公桌边,脑中回想着“阴天,在不开灯的房间,让思绪在一点点的沉淀......”这个老旧的歌词,回想着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里那似乎竭斯底里的人物,超越肉体的那种对灵魂的探索。
  
      这本书的叙述方式是我阅读以来,感受最奇特的一种。倒叙、插叙、顺序均不是他的表述方式,感觉他是在用笔尖和人性灵魂深处的那个影子坐着似虚无缥缈而又真实的对话。书中在灵与肉的章节中提到了特蕾莎在独处照镜子时与灵魂的对话,她疑惑什么是她的身体,什么是正真的自己的灵魂?二者是有机结合的还是矛盾的,不调和的?惊叹与作者那细腻的深入人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忠于爱情而内心叛逆的女性的灵魂的挣扎。其实,不可否认有很大一部分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身体和灵魂孰重孰轻?
  
      书中还有一段文字,讲述的是萨比娜为离开了情人弗兰茨的叛逆行为兴奋之后,又为他没去找她而深感失落。作者在这个时刻,终于用了为数不多的态度挑明了她正是接受不了这生命之轻!多么精彩的总结。在一个这样的社会中,有多少个这样的念头,成为人们心中的那个潘多拉的盒子。如果打开,后果将会是什么?
  
  每天,我们过着自己的生活。每天,会发生无数件或大或小的事情。谁又知道这是不是下一件事情的开端?孰是孰非?孰重孰轻?留给现实的人们,是无限的探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2#
发表于 2012-8-28 13:50:21 | 只看该作者
  我像极了米兰.昆德拉笔下的第四种人.总以为会是第三种或是其他什么.....
  
  看他的书,好象把自己放在明晃晃的手术台上解剖,然后他告诉我:"你看!这就是你的心脏,她还在跳."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3#
发表于 2012-8-28 13:50:21 | 只看该作者
  生命不可之轻
  曾经的晚上,收到沈阳一位朋友W的短信息。提出一个奇怪的建议。
  
  W说:我们一起读一本书吧,米兰昆德拉的《笑忘录》,好不好?
  
  我说:这是个有趣的游戏,这本书我没有,等我买了就开始看。
  
  W说:好的。主要是想找个借口和你有个共同的话题。感觉我们的距离缩短了。
  
  我说:这是个奇妙的约会。准了。
  
  W说:谢主隆恩。
  
    
  
  其实,我本人是很喜欢昆德拉的作品。那本《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里面全是我拿红色笔留下的批注。喜欢他那淡淡的带着诙谐和哀伤的文笔。更喜欢照片上他那双深邃的眼睛。
  
    
  W说,在他念大学的时候,这本《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书的几乎就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我想也许W的床头,W的书桌,W的沙发,W的厕所都会有这本书的踪影出现吧。
  
    
  
  根据小说《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改编的电影《布拉格之春》演绎了一段长长的故事,我看了更加喜欢里面的2位女主角。甚至对萨宾娜更加多了几分欣赏。
  
    
  
  记得有一次和另一位朋友D讨论媚俗这个问题时,D有句特经典的话。在此写下与大家分享:
  
    
  
  媚俗就是别人都说馒头好吃,你也跟着吃,吃了还跟着叫好。别人不吃还笑别人。啥时候你还想吃馒头了,却冒着别人的嘲笑,拿出馒头啃两口那叫怀旧。
  
  啥时候又把馒头打扁了当烧饼那就叫后现代了。
  
    
  
  呵呵:)
  
    
  
  其实我想说:大家都是俗人,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社会,彼此都不能免俗。
  
    
  
  一个作家说:上帝在厕所。
  
    
  
  让我们都思索一下吧。
  
    
  
  别,千万别。
  
    
  
  忘了《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书里说的吗?
  
   人们一思索,上帝就发笑。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4#
发表于 2012-8-28 13:50:21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是在今年暑假的旅途中看的
  看了至少两遍的吧~
  
  颠簸的车厢,表情迷乱的旅客
  我却沉浸在自己给自己营造的世界中
  感受托马斯和特雷莎的爱情
  感受那些轻重的界限
  感受灵和肉的区别
  
  只是没想到“卡列宁的微笑”竟是最后一节了。。。
  那种牧歌存在的田园生活,托马斯和特雷莎可惜只是过了那么短短的一段日子
  可要是他们在那样的温馨的环境下终老了,那这本书的价值说不定就大打折扣了
  小说的残忍,让我开始不停的想象现实世界
  那种宁静、温馨的生活是我不敢不为之向往的~~
  
  只是,那样的卡列宁,那样的特雷莎……
  如何能是属于我?!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5#
发表于 2012-8-28 13:50:21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看的真是累哦,看的困死我了,
  举个例子吧。。
  我早上8点半到图书馆看书,有个小说我能看到下午5点。。。
  不过这本我是要看一会睡一会。。。然后中午回家。。。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6#
发表于 2012-8-28 13:50:21 | 只看该作者
  每个正常人在地球上承受自己的体重,地球对我们的力。当我们去月球,我们会觉得轻了起来。
  
  小说讨论的是生命的轻和重。我们有压力的时候,我们承受重量,我们反抗。我们的压力全部消失的时候,我们太轻了,以至于空虚。空虚也是一种压力吧。。从文字上来说,轻和重这时候都是一样的,都是压力。
  
  从这种层次来说,色和空,就会等同起来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7#
发表于 2012-8-28 13:50:21 |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是每个晚上闲来的睡前时光,随便拿起一本书的时候想起了它。于是每天抽出一点点时间断断续续的读着,用了很长很长时间。读它用的时间和读懂它用的时间差不多,在读完了才懂得它的书名的一本书~
  
  不能承受生命之轻,呵呵。在那段日子里,这句话总在我脑海中时不时的反复的一个字一个字的蹦出来~需要良久揣摩它的含义的一句话。却是可以在人生中应用到很多时刻的一句话。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8#
发表于 2012-8-28 13:50:21 | 只看该作者
  早上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满脸泪水,做了很多自己无法解释的梦.亲人被伤害,我拼尽全力去保护.周围的人漠视的看着,没有正义,没有光亮.爱人离我而去,狠心决绝的,没有丝毫眷恋.
  
    人都说梦是真实内心的反映.确实,梦到的常是我担忧发生的事情.它提前在梦里排演了好多遍,让人们在现实中经受它时不至于毫无心理防备.
  
    如果说梦境和现实是相对的两个面.他们相辅相成,那么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梦境这一存在,也就不存在现实这一说法.不能说哪一方更重要.就像死与生,如果没有死,生也不过是一具毫无意义的空壳.不,也许连空壳也算不上,根本不存在生这一说法.如果没有错了,难道可以说一切都是对的?还是我们只是麻木的做着一切.
  
    我们想追求的生活在我们口中永远是简单却难以触摸的,它永远徘徊在你看得到,想象得到,却碰触不到的别处,它也许是午后一道美味甜点,也许是夕阳下一次愉快的步行,但当我们意识到它时,曾活生生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便又迅速跳入"别处"的轨道中,这让它碰触不到的不是它本身的不可触碰性,而是在于人的内心早已认定,为自己与自己梦想的生活之间划入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人这一动物常常在身处其中时是麻木且不自知的.
  
    到这里可以引用一句米兰昆德拉的话,追求的终极永远是朦胧的,赋予我们的行为以意义的,我们往往对其全然不知.
  
    每个人都在做梦,狭义上的理解,是大脑皮层的活动.如果把想象和人们常说的"白日梦"也归入到梦的范围,范围则广得多.我们梦想,奢望,和爱着的一切,很多是因为我们用"梦"给它赋予很多意义."它"给我们美好感觉,让我们在疲惫现实中还能保留一些美好幻想.爱一个人,也结合了许多梦境.我们谁能说自己爱着的人,就是他本身?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都只爱着自己愿意去爱的那一面,爱一个人,实际上很大范围内是爱着自己.
  
    人常说悲剧是沉重的,仿佛重担压在身上,很多时候,悲剧也不是因为重,而因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背叛了家人,梦想,祖国,爱人以后,还有什么是沉重而值得背叛的,当这些曾经的背叛再也不能肯给你回应时,这轻,就成了一种比重更绝望的悲哀.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9#
发表于 2012-8-28 13:50:21 | 只看该作者
      轻与重,永世轮回!
      初看,这似乎是一个在讨论人生的哲理文,而非小说!初读 不太明白,读得深入和仔细了,好像能体会到,是自己的经历与之渐有相同了吧!大多是这样的,如果对文章想太多的话,你就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但你不想,也就那事,没什么好与坏,是与非!
      毕竟,作者有他自己的特色,将哲理写进小说,将生活写入,他是一个作家,但更像一个参禅的大师。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0#
发表于 2012-8-28 13:50:21 | 只看该作者
  初次读这本书是在高一的时候,当时闲来无事,在书店中游走,不经意之间被这本书的题目所吸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好像很有哲理的样子,所以便买了下来。可说实话,不知道是因为当时年纪尚轻还是由于什么其他的原因,初次的阅读是失败的。有些不知所云,只是觉得时间和空间穿插交织在一起,很混乱。而且,书中还包含了不少当时那个年纪还很难以启齿的内容,所以没看过半本便随手丢置一遍,渐渐的被尘土覆盖,消失于书海之中。大学期间,家里重新装修,这本书便从大堆的复习提纲中被妈妈拯救了出来。为了打发课余的时间,它便随我一同回到了那间不大的宿舍,开始了它的大学生活。这一次,它的命运仍旧和上次一样。由于大学的生活实在是很丰富多彩,所以它便再一次被尘封在床头的一个角落无人问津。前一段时间,由于工作的需要,在国外小住了一段时间,忽然对外国的哲理性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朋友推荐我一定要看看米兰.昆德拉的书。这个名字好像似曾相识,上网一搜这本书的大名赫然出现在眼前。终于,这次真正用心的读了一遍,果真是一本好书。书中将人性刨析的极为精准,时而尖锐,时而温婉。主人公对爱的渴望,对自由的向往体现的淋漓尽致。人本身就活在矛盾之中,主人公内心的挣扎,肉欲与灵魂的分离毫不掩饰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肉体上的满足是唾手可得的,但精神世界对于爱的向往及温暖的渴求却要耗费人的一生去追求。值得一读。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9-23 05:27 , Processed in 0.0445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