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许多的时候,我们会不断的抱怨,是什么样的重压,在什么时候会将我们击垮.并且不断的因为恐惧而想象着.这是一件悲惨的事情.我们害怕来自生命中的重压,在这样的重压面前我们无能为力,只有倒下.
但是,有种可能性被刻意的忽略了.究竟是重压可怕,还是虚无可怕?
托马斯和特蕾莎,或者还有萨比娜,还有书中许许多多的人物,都在试图解决这个难题.正如书上的句子,”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实存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正如托马斯,在严酷的政治环境下,并未失去其价值,相反,还在努力的抗争.最后却在重复擦玻璃的虚无中接近自我毁灭的泥潭.书中的轻和重是一对明显的相对概念.这是两个需要共存,才能相互证明其存在的可怕概念.也就是说,人要么在两者之间摇摆,要么就完全失去其概念,变得什么也不是.
“muss es sein”非如此不可.在书中反复的出现.代表了另外的一种隐喻.在轻和重之间摇摆,需要反复印证二者存在的可能性时,作者就会使得这句话出现.非如此不可.如果不想让身体被重压击垮,或者不想在虚无里变得不真实,就必须要做出选择.当选择的两个条件中,有一个显示出绝对的益处时,选择变得轻而易举.而当任何一种答案,都会有其可怕的伤害性.就要做出一个残酷的决定,于是,muss es sein!最初,当医院主任要求托马斯写声明,拒绝他自己所写的社论时,就出现了选择.是保住自己的位置,而被同事理所当然却目的不明的嘲笑.还是拒绝,离开医院?非如此不可,托马斯选择离开.之后,当秘密警察要求他在写一份类似的东西时,他又一次选择离开.最后,当擦玻璃的托马斯遇见了曾经带着客套性微笑面对他的S大夫时,生命之重变成了生命之轻.一切变得毫无意义.
面对爱情和欲望.作者写”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托马斯在一场意外的欢愉之后,发现自己的生活和特蕾莎纠缠在了一起.在特蕾莎发烧的时候,托马斯因为一个比喻使自己陷入爱河.这使得他被迫远离自己精心维持的,同女人的距离.特蕾莎则在爱情中,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让她发狂的境地.她会嫉妒,而她寄希望于托马斯可以不做那些让她嫉妒的事情,可事与愿违,她注定要在托马斯和他的诸多情人中被嫉妒折磨.于是她和一个自称是工程师的高个子男人发生了关系,灵魂失去了知觉.萨比娜是个特殊的存在,在艺术的世界里的存在.象征了纯洁的欲望,不带有恶俗的色彩.托马斯沉浸其中,直到她离开.而这时,托马斯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轻和重在同一时期发生的巨大的转变.
使得这本书更加厚重的,是作者在书中精心的表述了自己的政治观点.有许多观点非常准确,可谓是一针见血.比如,书中有一句话,”罪恶的制度并非由罪人所建立,而恰恰由那些确信已经找到了通往天堂的唯一道路的积极分子所建立”.而且,作者通过这句话,深刻的阐述了对于事先不知情所创造的悲剧,谁应该为之负责这一问题.夹杂在许多出场人物中的大量的类似讨论,使得这本书在闲暇阅读之余,又多了一点能够引人深思的东西,其实这也是米兰昆德拉一贯的写作态度.
于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就变成了一本可轻可重的书籍.
来自: 豆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