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11#
发表于 2012-8-28 13:49:51 | 只看该作者
  文章一开头就够让我激动,吸引不止一点。是好多点。。。不知道人的抉择为什么总是在徘徊,也许生活就是这样,让人想舍又爱,爱而难舍。负重前行似乎劳神伤身,而这恰是我们奋斗的动力,是我们渴望的寄托。托马斯之轻,特蕾莎之重让人反思性与爱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当时的大背景深刻了轻与重。其实,人生道路上充满了选择,未来在于选择,没有谁能比自己更清楚自己的心最终的需要,当选择被既定,那就有了担当,结果不重要,只要能面对。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12#
发表于 2012-8-28 13:49:51 | 只看该作者
        因为要做的电影专题实在没什么想法了,于是想好吧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再看《布拉格恋人》,做一下书和电影的比较,如果能总结出一些改编电影的套路那更好。但是看完书以后完全就不能看电影。我的看法,托马斯应该长期处于焦虑之上,这也是吸引他众多情人的原因,他的“重”给了特蕾莎,而“轻”给了别人。
      但是刘易斯的演出感觉只不过是个轻浮的小伙子,而心中的特蕾莎也不是朱丽叶比诺什的感觉(觉得她太清纯了,还不够漂亮,囧……)。既然思维定势难以改变,最后放弃了看电影。做关于索菲亚科波拉的专题好了。
      《轻》大概有看四边,前三遍在3年前。这次看的时候大概只记得第一章了。结尾的细节情节完全忘记,大概感觉是挺宁静挺好的(很牧歌就是了~哈~)这次看有点伤感。如果爱为重的话,相信托马斯的爱比特蕾莎重得多。卡列宁死了,特蕾莎和托马斯十年的感情也死了。  
       只剩牧歌。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13#
发表于 2012-8-28 13:49:51 | 只看该作者
   由情欲的狂欢与压抑拉开序幕,对峙、僵持、困惑、出走再回归。由荒诞不经与随意的关系中带出严肃的拷问。由一个禁忌转向另一个禁忌,一个重压转向另一个重压。情欲与政治,看似毫不相干的两个话题却有很多相似之处。敏感又暧昧,都在禁忌之下,更激起人们的好奇与激情。可否由情欲中灵与肉的关系引申到政治中的意识形态?或者,这两个话题的探讨在平行行进。除了表面的禁忌,还有内在的相通。情欲是永恒的关乎心灵个体的抉择,政治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群体的悸动与组合。永远使天平愈来愈沉重的两端处于互不相让却又彼此和谐的完美时刻。走得很远、很远。
  捷克,凄美与繁华的国度。居欧洲大陆内部,却因为昆德拉的足迹嗅到了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被海风吹拂的自由开放与民主。苏联高度集中体制下布拉格之春夹缝中鲜花的瞬间盛开又颓败。感觉是在像中国这样需要逆来顺受的环境中却生活着法国人那样极具个性的人民,女招待特蕾莎让我想起她在法国电影《天使爱美丽》中的同行艾米丽。欧亚大陆的两端一定程度上在这里融合。有我们熟悉的禁书、意识形态、话语权等字眼,又有大陆彼端自由人权民主等充满挑逗令人心向往之的语汇。在地缘历史和语言(都属屈折语)与德国千丝万缕的联系让人不由得再从莱茵湖畔追寻渊源。哲思、审慎、严肃,同样有过曾经分离颠沛的命运。在布拉格广场旋转的悠扬旋律中又荡漾着饱满的张力与生命的强音。
     轻与重,灵与肉,生与死,政治与情欲,禁忌与封闭。“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却在嘲讽中带领人类走到了上帝的眼皮底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14#
发表于 2012-8-28 13:49:51 | 只看该作者
  注:只适合已经看完或者需要书摘的同学哟
  
  于我来说这是一本关于人,性,人性的书。
  真实精确的心里描写、优美流畅充满画面感的文字,按照我所读的方式,记录在书里看见的米兰·昆德拉笔下妙不可言的语言风景。
  
  
  Ja,es muss sein!(对,非此不可!)
  
  
  [ 轻与重 ]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那么,到底是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P5
  
  
  [ 他爱她的起点 ]
  对他(托马斯)而言,她(特蕾莎)就像是个被人放在涂了树脂的篮子里的孩子,顺着河水漂来,好让他在床榻之岸收留她。P7
  
  
  [ 不能被准备的选择 ]
  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和特蕾莎在一起好呢,还是一个人好呢?
  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einmal ist keinmal 德国谚语:一次就是从来没有),不能准备。P9
  
  
  [ 两种欲望 ]
  托马斯心想:跟一个女人做爱和跟一个女人睡觉,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几乎对立的感情。爱情并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这可以是对无数女人的欲求)体现,而是通过和她共眠的欲望(这只能是对一个女人的欲求)而体现出来的。P17
  
  
  [ 同情 ]
  Compassion这个词的意识是说人们不能对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换言之:也就是人们对遭受痛苦的人具有同情之心。
  他理解特蕾莎(特蕾莎因托马斯的不忠而常常陷入痛苦,变得粗暴不近情理并因此侵犯托马斯隐私被他发现),他不仅无力责怪她,反而因此更喜爱她了。P23
  
  
  [ 一只名为卡列宁的狗 ]
  他(托马斯)常抚摸它(卡列宁)的头对它说:“卡列宁,你做得对,我期待你的正是这一点。那事(估计是指对特蕾莎的忠诚与陪伴)我一个人做不到,你得帮我。”
  但是,即使有卡列宁的帮助,他还是无法让特蕾莎幸福。P29
  
  
  [ 她自以为是的表达方式 ]
  她(特蕾莎)以为,经历了在占领的日子里她所经历的一切之后,自己已经变得不再平庸,已经长大、懂事、变得勇敢,但她过高估计了自己。她成为了托马斯的负担,而这又正是她不愿意的事情。她想在不可救药之前承担后果。(特蕾莎带着小狗出走了,第一次出走离开这个男人)P34
  
  
  [ 他的es muss sein(非此不可)]
  星期一,他却感到从未曾有过的沉重。重的连俄国人的千万吨坦克也微不足道。没有比同情心更重的了。哪怕是我们自身的痛苦,也比不上同别人一起感受的痛苦沉重。为了别人,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痛苦会推着想象而加剧,在千百次的回荡反射中越来越沉重。(特蕾莎走后,托马斯突然了解了自己对她的es muss sein)P37
  
  
  [ 如果没有你是不是也便没有了爱情 ]
  她(特蕾莎)声明:“如果我没有遇见你,我肯定会爱上他的。”
  当时,这番话曾将托马斯抛入莫名的忧郁之中。确实,他突然醒悟到,特蕾莎爱上他而不是Z,完全出于偶然。除了她对托马斯现实的爱,在可能的王国里,还存在着对其他男人来说没有实现的无数爱情。
  我们都觉得,我们生命中的爱情若没有分量、无足轻重,那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总是想象我们的爱情是它应该存在的那种,没有了爱情,我们的生命将不再是我们应有的生命。我们都坚信,满腹忧郁、留着吓人的长发的贝多芬本人,是在为我们的伟大的爱情演奏“Es muss sein!”(这里的非此不可与爱情的偶然性即别样亦可是对立的吧)P42
  
  
  [ 不普通所以需要偶然 ]
  他(托马斯)递给他的,远不只是这张名片。还有所有偶然巧合(书、贝多芬、数字六、小公园的黄色长凳等;可参见P58-59)的召唤,是这一切最终给了特蕾莎离家出走和改变自己命运的勇气。也许还是这些偶然巧合,唤起了她的爱情,成为了她一生汲取不尽的力量之源。
  人生如同谱写乐章。人在美感的引导下,把偶然的事件变成一个主题,然后记录在生命的乐章中。犹如作曲家谱写奏鸣曲的主旋律,人生的主题也在反复出现、重演、修正、延展。(这和前面的einmal ist keinmal 仅此一次并不矛盾,前者是讲述人生所选择的经历后者是说在经历人生时不断变换的主题。)P63
  
  
  [ 灵与肉 ](儿童请闭眼)
  所谓肉欲便是极度调动众感官:热切地注视对方的一举一动,全神贯注地倾听对方的每一丝声响。恰恰相反,特蕾莎喊叫(与托马斯ML中),却是为了让感官迟钝,使它们无法去注视、去倾听。在她体内发出的喊叫,是为了表达她那幼稚的理想主义的爱情,要消除一切矛盾,消除肉体和灵魂的两重性,甚至消除时间。P66
  
  
  [ 被迫醒着的梦 ]
  他(托马斯)把特蕾莎带到这些女人中(是关于特蕾莎反复噩梦中出现的大量裸体的唱着歌曲列队行走没有灵魂的女人们),特蕾莎不知道如何告诉托马斯这一切,因此噩梦承担了诉说的这一切责任。她来和托马斯生活在一起,就是为了逃离母亲的世界,那个所有肉体都是一摸一样的世界。她来和托马斯生活在一起,就是为了表明她的肉体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而他呢,他却在她和所有其他女人之间画了一个等号,他用同样的方式拥抱她们,对她们滥施同样的抚爱,他对特蕾莎的身体和其他女人的身体没有任何差别,没有,丝毫都没有。他重又把她扔回了她原以为已经逃离的世界,他让他光着身子和其他赤身裸体的女人一起列队行走。(关于特蕾莎的母亲和成长背景参见P47-57)
  特蕾莎:我知道你爱我。我完全知道你那些不忠的行为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她充满爱意的望着他,但是即将来临的黑夜令她恐惧,她害怕做那些梦。她的生命已经被一分为二,白昼和黑夜争夺着对她的控制。(不忠是折磨爱人最好和最恶毒的方式,OMG)
  
  
  [ 我要你软弱 ]
  她(特蕾莎)被软弱所吸引,如同被晕感所吸引。她之所以被吸引。是因为她感到自己软弱。当她又一次变得嫉妒的时候,她的手又开始颤抖。托马斯发现,习惯性地伸出手:他用力地握着她的手,想使她平静下来。但是她挣脱了。
  “你怎么了?”
  “没什么”
  “你要我为你做什么?”
  “我要你变老,比现在老上十岁,二十岁”
  那一刹那,她是想说“我要你变得软弱。我要你跟我一样软弱。”(这样托马斯就离不开你了是吗,特蕾莎)P91
  她想他们的相逢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
  他们为彼此创造了一个地狱,尽管他们彼此相爱。的确,他们彼此相爱,这足以证明错不在他们本身,不在他们的行为,也不在他们易变的情绪,错在他们之间的不可调和性,因为他强大,而她却是软弱的。
  眩晕是沉醉于自身的软弱中。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却并不去抗争,反而自暴自弃。P94(作者喜欢先讲述好故事和心理活动,然后再论证一番)
  
  
  
  (二)
  
  [ 日内瓦之恋 ]
  对他(本书另一男主角弗兰茨)而言,爱情并不是社会生活的延续,而正与之相反。对他来说,爱情是一种甘心屈从于对方的意愿和控制的热望。委身于对方就如同投降的士兵一样,必须首先缴械。(爱情的面目于千千万万的人,是千千万万个不同?)P101
  
  
  [ 人类才会玩的游戏 ]
  情人之间都会很快形成一些游戏规则,也许他们意识不到,但这些规则拥有法律般效力,不可违抗。P102
  
  
  [ 如爱在乐章之初 ]
  假若人还年轻,他们的生命乐章不过刚刚开始,那他们可以一同创作旋律,交换动机,但是,当他们在比较成熟的年纪相遇,各自的生命乐章已经差不多完成,那么,在每个人的乐曲中,每个词,每件物所指的意思便各不相同。(优美的爱情开始于正确的人、正确的时间。)P107
  
  
  [ 忠诚的背面 ]
  吸引萨比娜(书中两位男主角的情人,是另一个女主角,职业画家)的是背叛,而不是忠诚。
  可到底什么是背叛?背叛,就是脱离自己的位置。背叛,就是摆脱原位,投向未知。萨比娜觉得再没有比投身未知更美妙的了。
  第一次的背叛是不可挽回的。它引起更多的背叛,如同连锁反应,一次次地使我们离最初的背叛越来越远。P111
  
  
  [ 光与暗 ]
  对萨比娜来说,活着意味着观看。视觉受双重边界所限;让人什么也看不见的强光与完全彻底的黑暗。她对任何极端主义的憎恶,或许产生于此。极端标志着生命的终极之界,极端主义的激情,不论是政治上的,还是艺术上的,都是一种改头换面的对死的渴望。P113
  
  
  [ 有力量的爱 ]
  弗兰茨是很强壮,但他的力量仅仅是对外的。面对与他共同生活的人,跟他所爱的人在一起,他却很软弱。
  她(萨比娜)若是碰上一个要对她发号施令的男人会怎样?一个想控制她的男人?她能忍受多久?五分钟都不行!由此得出结论,没有一个男人适合她,强弱皆不行。
  她问:“那你为什么不偶尔用用你的力量对付我呢?”
  “因为爱就是放弃力量。”弗兰茨温柔的回答。P133
  爱情一旦公之于众会变得沉重,成为负担。
  她曾想扑到在他脚下,恳求他哪怕用暴力将她留在身边,永远也不要再让她走。那一晚,她曾渴盼结束这从背叛到背叛的危险旅程,她曾渴盼停下脚步。
  眼下,她竭尽全力试图回想起当时的渴望,想祈求他,依赖他。纯属徒劳。她的不安仍占了上风。P137
  
  
  [ 重要的不重要的都不重要 ]
  他(弗兰茨)猛然惊诧的发现其实自己并非不幸。萨比娜的人在不在根本不像他以为的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她在他的生命中留下的那道灿烂而神奇的印迹,无人可以夺走。P141
  
  
  [ 单向性选择的悲剧 ]
  人生的悲剧总可以用沉重来比喻。人常说重担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背负着这个重担,承受得起或是承受不起。我们与之反抗,不是输就是赢。可说到底,萨比娜身上发生过什么事?什么也没发生。她离开了一个男人,因为她想离开他。她的悲剧不是因为重,而是在于轻。压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P144
  
  
  [ 比死亡更强大的 ]
  如果她(萨比娜)死在这儿,她会被一块石板封住,对于一个永不知停息的女人来说,一想到要被永远禁锢,不能在行走,那是无法忍受的。P147
  
  
  [ 不能轻易哭 ]
  如果他(特蕾莎的一次性情人)用一种温柔而认真的声音跟她说话,她的灵魂就会鼓起勇气,再一次逸于身体之外。她会开始哭泣。她会紧紧抱住她,就像她在梦中抱住栗树的粗壮树干。
  她待在门厅里,竭力克制住在他面前痛哭的强大欲望。如果她克制不住,她知道,将会发生她不愿意发生的事。她会陷入爱情。P186
  特蕾莎知道,爱情诞生的时刻就像这样:女人无法抗拒呼唤她受了惊吓的灵魂的声音,男人无法抗拒灵魂专注于他声音的女人。在爱情的陷阱面前,托马斯从来不是安全的,特蕾莎只能每时每刻为他担惊受怕。P189
  
  
  [ 痛苦的进行式 ]
  要逃避痛苦,最常见的,就是躲进未来。在时间的轨道上,人们想象有一条线,超脱了这条线,当前的痛苦变不复存在。但是特蕾莎看不到她面前的这条线,惟有回顾过去,才能带给她一丝安慰。(托马斯在认识她以前就是这样的生活方式,回顾过去是指哪一段呢?)P196
  
  
  
  [ 虚弱的爱情是没落的帝国 ]
  他们脆弱的爱情大厦会彻底坍塌,因为这座大厦仅仅建立在她的忠贞这惟一一根柱子之上。爱情就像是帝国:它们建立在信念之上,信念一旦消失,帝国也随之灭亡。P202
  
  
  
  (三)
  
  [ 隐晦的友好 ]
  这些人朝托马斯投来他以前从未遇到过的古怪的微笑:那是一种秘密同谋之间不好意思的笑。就好像两个男人碰巧在妓院相遇,微微一笑,双方都有点难为情,但同时也暗暗感到一丝快慰,因为这种不好意思是双方的。于是在他们之间就建立起了一种友好的关系。P215
  
  
  [ 两类人 ]
  追逐众多女性的男人很容易被归为两类。一类人在所有女人身上寻找他们自己的梦,他们对女性的主观意念。另一类人则被欲念所驱使,想占有客观女性世界的无尽的多样性。
  前者的迷恋是浪漫型的迷恋:他们在女人身上寻找的是他们自己,是他们的理想。他们总是不断地失望,因为,正如我们所知,理想从来都是不可能找到的。失望把他们从一个女人推向另一个女人,赋予他们的善变一种感伤的借口,因此,许多多愁善感的女人为他们顽强的纠缠所感动。
  后者迷恋是放荡型的迷恋,女人在其中看不到丝毫感人之处:由于男人没有在女人身上寄托一个主观的理想,他们对所有女人都感兴趣,没有谁会令他们失望。P240(啧啧啧,注意了,姑娘们,让你们被爱情蒙蔽了的双眼,重见光明吧)
  
  
  [ 诗化记忆中唯一的女人 ]
  大脑中有一个专门的区域,我们可称之为诗化记忆,它记录的,是让我们陶醉,令我们感动,赋予我们的生活以美丽的一切。自从托马斯认识特蕾莎之后,没有任何女人能够在他头脑的这个区域留下印记,哪怕是最短暂的印记。
  特蕾莎像暴君般独霸他的诗化记忆,将其他女人留下的痕迹一扫而光。
  爱开始于一个女人以某句话印在我们诗化记忆中的那一刻。P248
  
  
  [ 爱情是渴望弥补自己 ]
  他想起了柏拉图《会饮篇》中那个著名传说:以前人类是两性同体的,上帝把他们分成了两半,从那时起,这两半就开始在世界上游荡,相互寻找。爱情,是我们对自己失去的另一半的渴望。
  
  
  [ 旧约之牧歌 ]
  牧歌就是印在我们心中的一幅景象,犹如伊甸园的回忆:伊甸园的生活不同于那将我们引向未知的直线赛跑,也不是一次历险。它是在已知的事物中循环移动。它的单调并非厌烦,而是幸福。
  只要人生活在乡下,置身于大自然,身边拥簇着家畜,在四季交替的怀抱之中,那么,他就始终与幸福相伴,哪怕那仅仅是伊甸园办的田园景象的一束回光。P357
  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将牧歌献给另一个人。只有动物能做到,因为它没有被逐出伊甸园。人与狗之间的爱是牧歌一样的。这是一种没有冲突,没有撕心裂肺的场面,没有变故的爱。
  人类之时间不是循环转动的,而是直线前进。这就是为什么人类不可能幸福的缘故,因为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
  是的,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特蕾莎想。P359
  
  
  [ 人所遭遇的,坚持的、热爱的、选择的、失去的都是我们生活的es muss sein(非此不可),不应后悔也无需重来。Ja,es muss sein!(对,非此不可!) ]
  
  
  【The End】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15#
发表于 2012-8-28 13:49:51 | 只看该作者
    读過這本书,需要的時間不长。
   读懂這本书,需要的辅助资料不多,真的不能算多。
   喜欢這本书,需要读过和读懂。
   由于他把男人对性的观念寫成这幅德行,我想我是喜欢不了了。
   他的思考对自己的行动有没有影响,能辨别自己懂了没有。没有懂那就别做书评,懂了就不会想做书评,只怕自己的书评成了他的媚俗。能説的只是自己找到了哪一份重量,然后就有尼采的从“骆驼”到“婴孩”的变化。从尼采的角度看這本作品,像扩写,像一场头脑风暴。
   其中对于“轻”和“重”所作的思考,用周围朋友和亲戚的观念加以比较后,会发现原来愿意将重量担负在身上的人那麽少。如果发生事件就尽量推卸责任或者至少将责任减到最低,這观念几乎成了条件反应,真的是很轻松阿!任何重量、压力都自觉地成为被动语态。在应当寻求最重的时候却企图将重力推开,同时还不断抱怨。“轻”成了他们的向往。
   然而,“轻”理应向往。尼采笔下的轻,便成了“超人”,能够承受一切重力后超越自己与别人,将世界清楚的放在眼下,好像自己就在空中一样的轻。当然跟他们的“轻”不是一种解释。
   在牵涉哲学的书里,這一本又是较早接触的,其实印象很淡了,最近把书借给另一位女孩时稍微翻了几页,等积累多些智慧后会再通读一遍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16#
发表于 2012-8-28 13:49:51 | 只看该作者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想起的是帕索里尼的索多玛城,在那个欲望堆砌的肉体集中营里,住着人类的贪婪,欲望和恐慌。我不知道,当我们的所有疯狂都在一个封闭的城堡中集体爆发的时候,这个固有的空间是应该崩溃还是像那坐落在阿尔卑斯山上的那座石头森林那样坚若磐石。
  
  特蕾沙,这朵开放在黑暗历史年代中的情欲之花,在爱情的偶然与妥协中,在最重的责任与最轻的自由之间,成为了托马斯通往自我救赎的道路上的一座桥梁。当托马斯的身体以物质和精神的形态压在她的身上的时候,她承受了沉重的负担,掉落在她身上的是不能承受的爱情之重。这座桥梁,架越在生与死的两座大山之间,下面是黑色的深渊,传说中有一条或湍急或平缓的命运之河在黑色的浓幕里流淌。她承受着来自情欲世界的最沉重的负担,她不能往下坠,也丢不开压在自己身上的那具男人的身体。古代爱情诗歌的预言,终于在她的身上得到了印证。一开始,她就不属于托马斯的世界,她只是呆在他的幼儿园,乖乖地待着,她走不进他的生活,因为这个男人的身体压制着无数女人的重量。于是,特雷莎,这个单纯的乡村女招待,在单调的身体和复杂的感情依恋当中,开始在爱情里形成矛盾的自我,这种自我,激励着她要变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解脱出爱情的唯一性,她甚至可以假装离开了托马斯的世界,然而也就是这样,她的梦魇也来到了。
  
       梦的开始,特雷莎和一群裸体的女人在一个封闭的游泳馆内,接受托马斯的检阅,他就像索多玛城的警卫一样戴着宽檐帽,抱着一把猎枪,不断地给那群裸体女人下达着指令,要大家边走边唱,还要不断下跪,这时,他成了卡尼古拉,站在那辆通往欲望的灵车上,享受着视觉和精神上的虐待狂欢。如果有女人没有跪,他就朝她开一枪,于是那个女人一命呜呼地掉进了游泳池,剩下的女人一阵哄笑,接着又起劲地唱起歌,他的眼睛始终盯着那群围着游泳池行进的裸体女人,如果有人做错了动作,他就朝她开一枪,游泳池里到处是尸体,漂浮在水面,像一些凌乱的白色塑料袋。而特雷莎再也没有力气做下一个动作了,托马斯的枪口对准了她,她的生命马上就会与那些塑料袋融为一体,继续唱着那一曲死亡的圣歌。
  
       我不知道米兰昆德拉先生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极具荒淫的罗马帝国似的梦,因为很容易地让我将其与索多玛城联系在一起,也让我开始思考托马斯对性的隐性虐待(萨宾娜的黑色礼帽便是一个证明),而我们都知道这些东西与托马斯的感情补给并不匹配,因为如果托马斯的性是一种虐待,那么他就不会站在公寓的一扇窗户前,目光越过庭院,盯着对面房子的墙,独自承受来自生命中的不能承受之轻。那么,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梦呢?
    
       弗洛伊德将梦的“显意识”看做是“潜意识”的物质化体现,于是在梦的材料与来源中,他提出了如下三个主张:梦总是以最近几天印象较深的事为内容;梦选择材料的原则完全迥异于醒觉状态的原则,而专门找一些不重要的次要的被轻视的小事;梦完全受儿时最初印象所左右,而往往把那段日子的细节,那些在醒觉时绝对记不起来的事重翻旧账地翻出来。那么,如果从这三者来判断作者所选择的梦的材料的话,显然是第一点更符合特雷莎那个梦的特质。首先,托马斯对性友谊的定义让淳朴的乡村女招待对这种精神和肉体的分裂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其次,萨宾娜的存在让她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爱情的威胁,再次,特雷莎自己在性与爱之间无法与托马斯的的灵与肉融为一体,最后,在那样一个集体狂欢的时代,她坚守在媚俗的对立面,而她永远也达不到苍茫的彼岸,这个彼岸,就是宁静与喧嚣的距离,也是弗朗索瓦里卡尔所说的大写的牧歌与小写的牧歌的距离。
  
        特雷莎带着对爱情美好的憧憬从一个宁静的小镇来到鱼龙混杂的布拉格,她以为她的爱情会想这座城市的玫瑰花一样开得绚烂。但是,她不知道,在托马斯的世界里,爱情是什么。然而,这时的托马斯,就像是撒旦的诱惑,特雷莎根本抵挡不住。于是,她想去了解托马斯的世界,这是每个女人都希望做而实际上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于是,她就像是陷入了一个黑暗的深渊,她需要托马斯给点亮光,可是托马斯却依旧游离在自己的感情世界中,他有他自己的方式。她需要有人帮她,但是没有人帮助她。毫无疑问,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恐惧,于是,我们就看见在抱着枪站在游泳池的顶上那个硕大的篮子里的托马斯。            那个封闭的游泳馆,就成了特蕾莎的隐秘的内心,里面住着的,是她潜意识里托马斯的情人,她们都在嘲笑她,而托马斯高高在上地监督着她们每一个人的行为,她们,都成了托马斯性生活中的一个因子,他可以随意地丢弃,然而,她无法逃脱,她也不想逃脱,她宁愿住在这座感情的围城内,卑微地渴求着托马斯的爱情。
  
  很显然的是,作者对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很有研究,如果不是那样,他就不会让梦成为特蕾莎的一个主题,而这个梦的主题便成为了链接她与托马斯之间的爱情的桥梁。作者通过梦的改装和转移,将特雷莎的梦描述成了实实在在的心理状态,从而就让我们在这个看似荒诞的梦中读出特雷莎的内心。作者这样做显然是聪明的,他不但使这个梦在特雷莎的爱情中具备了很强的象征性,同时为我们打造出了她的形象,而且还重化了托马斯的人格。我们不得不说的是,梦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小说中具有独特的意义,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托马斯在灵与肉,轻与重的挣扎徘徊中,梦起到了嫁接桥梁的作用,因为是特雷莎的梦让他渐渐明白眼前的这个女人对于自己的意义。也是这些梦,拉近了两人在心理上的距离。那种挣扎在灵与肉之间的陌生感,渐渐地被一层温馨的橘子色的光芒浓罩,怀旧而温馨。
  
       从梦的内容上看,特蕾莎的潜意识经过一种夸张的伪装,通过一种残酷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体现出了特雷莎内心的精神自虐。也让我想起了在特雷莎出场的那一瞬间,她正在读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宁娜》,我们从永恒轮回这一观点来看,作者的这一安排并非是偶然的。安娜的自杀体现了命运的轮回,她选择在第一次遇见爱人的地方结束自己的生命,安娜对于爱情的追求也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决心,纵使沃伦斯基与托马斯感情生活有多么相像,但是至少托马斯没有比沃伦斯基更卑鄙。但是,由于爱情的有着浪漫的可比性,于是在特雷莎内心似乎产生了一种与安娜的共鸣,她那悲剧性的爱情观开始制造着那些残酷的情绪,这就是一种精神的自虐。从整个梦的过程来看,我们都可以判定特蕾莎对自己存在着一种虐待。在精神的自虐中,她也明白了她对托马斯的爱是一个深渊,在生与死的两座大山之间,她将她的命运推向了深渊的底层,承受着来自托马斯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力量,在那个黑暗的爱情深渊里窒息。我们可以注意到作者在描写特雷莎的时候,动用了她那可怜的成长过程,她那有暴露癖的母亲,有爱照镜子的习惯的自己。在她的那个梦中,那些女人的笑,不得不让我联系到她的母亲在跟那些乡下女人讲特雷莎对自己的身体感到矜持的时候她们的嘲笑,于是让特雷莎产生了对自己的身体的恐惧,也许更是一种对女人的恐惧,因为她过早地明白了时间对于一个女人的意义,而镜子正在记录着她们失去容貌乃至贞操的过程。同时,这个梦,也向我们展示了特雷莎的爱情之重与托马斯的生命之轻,这穿插在整个小说主题之间微妙的对比。如果真如弗朗索瓦里卡尔所说,托马斯是在践行着所谓的“撒旦主义的享乐观”,那么他又为什么在选择的时候矛盾和迷惘?特雷莎在渐渐地转变成为托马斯的牧歌的过程,也恰恰是托马斯由轻入重的过程,远离了世界的中心,在残余的世界里获得了轻与重的平衡
  
        作者没有用其他方式来介绍特蕾莎的性格,如果真有,那更像是一种补充。因为在梦里,他就已经向我们展示了特雷莎的林林种种,就像萨宾娜的黑色礼帽对于托马斯的象征意义一样。他通过梦的方式,让一切都显得那样自然,这也算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吧。
  
        在西方世界里,总是存在着对情欲的另类表达,特别是在后现代之门被重重地敲开之后,而女人那被蒸汽机过滤了的身体无疑成为一个情欲表达的出口(且不说乔治巴塔耶的色情学,萨德侯爵和萨克莫索克的色情狂想,佩德罗阿尔莫多瓦的电影以及地下丝绒乐队专辑封面上安迪沃霍尔画的那根意味深长的香蕉,单从耶利内克的作品中,我们就已经可以触摸到那隐藏在平静的外表下蠕动在内心的情欲),就像天使之光一样照亮西方文学的情欲世界,而在这些略显黑暗的情欲背后,背负着的是一种艺术性的象征和隐喻。可是,当福柯说放荡不羁的性欲追求可能使一个人敢于向生活说行的时候,为什么托马斯还站在公寓的窗户前用越过庭院的目光注视着对面的墙?这是他对于自我的一种粉碎吗?可是我找不出答案。不过,我一直想弄明白作者的这个梦所具有的隐喻性和象征性,我知道那里面一定有着一些难以解释的东西,要不然,他又怎么会通过梦这种荒诞不羁却又具有心理意义的东西来表达呢?梦,成了特雷莎变奏的主题,同时又是作者进行复调叙述的开始。
  
        作者在进行倒叙的开始便已经列出了特蕾莎三类典型的梦,而这个数字“三”,从某种程度又揭示了它隐含的宗教性,同时它的偶然性又与那个房间号码和下班时间之间达成了共识。猫,尸体,棺材,游泳池,枪,宽檐帽,这些来自她的梦的因素便像是音符一样组合成一曲古怪的音乐。
  
  在梦中,我们看到20多个女人的裸体,她们边走边唱,边唱边跪,边跪边笑,这是妄想中淫欲的癫狂吗?当肉体以赤裸裸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尤其是当那个戴着宽檐帽,抱着猎枪的男人沉浸在这种肉体的视觉狂欢当中的时候,我们也就不难去弄明白帕索里尼的索多玛城的意义。然而就是这些赤裸裸的女人的身体,向我们传递着一种世界末日似的性爱狂欢。特雷莎的内心绝对不是如她所生活的乡村那样单纯,相反,作者在她的内心注入了文学的血液,使得她在小说中始终具有艺术的偶然性与随意性以及不可解释性。在爱情的奴役与释放中,特雷莎之所以选择的是精神的自虐,那是因为在她的大脑里,存在着另外一颗艺术之根,于是,梦便成了她艺术身份的象征,因为那绝对是属于一个艺术家的梦,它经由潜意识的伪装,通过睡眠中的意识显现出来,在经过感性之手的作用,将肉体最诡秘的意义表达出来,这是特蕾莎在走上情爱之路之后对于欲望的洞悉。而这个梦的本身就像是特蕾莎自己所导演的一场行为艺术秀,在那个封闭的游泳馆内,通过个体的实践作用昭示了这个世界的癫狂,虽然她的本意并不如此,就这样,让她的爱情显得像是一场肉体的战争,仿佛她要用肉体去征服她所爱的那个男人,于是,爱情,便成为了一个笑话。但是在梦与现实,灵与肉的对抗中,谁才是最后的胜利者?如果说裸体是对特蕾莎的嘲笑的话,那梦之于现实的象征是不是也成为了一种讽刺呢?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我们已经很难从这样一个梦去洞悉它的现实意义,因为在轻与重的抉择之间,现实已经微不足道了,它似乎已经隐匿在某个角落,抑或是被 遗忘。而我能够确定的是,在那一场假想的肉体虐性的狂欢之中,爱情的气氛越来越凝重,天气越来越冷,水分开始冻结成冰,那片白色的城堡,就如同白色的墓碑一样,鲜明地标志着死亡的地点和时间,以及参与的人物,于是,在肉体奏成的这组曲调当中,特雷莎和托马斯变成了乐器的尾音,飘飘荡荡地消失在空荡的封闭空间。于是在这个时候,我发现了在媚俗的对立面的所存在的那两个日渐沉重的身影。可是我又发现了,在媚俗与大便之间,留给我们的选择是如此艰难,虽然,选择所产生的结果都一样。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17#
发表于 2012-8-28 13:49:51 | 只看该作者
  在低落的时候遇见你
  寻找生命当中每一步每一步中的随意或刻意
  
  对不起
  我不懂你
  
  无法像你说的那样去思考
  平静过后依然是繁琐
  依然是沉重的生活
  我无法喘息
  无法看清轻淡或者厚重本是生活的真谛
  
  我
  还是原来的我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18#
发表于 2012-8-28 13:49:51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读了不止一遍,因为每次读过都老是会忘记,每次读过感觉都不一样...唯有一点,卡列宁的微笑作为结篇,不去想米兰昆德拉为何这样安排,那是他的事情,与我似乎无关...
  
  最近一次读是上个礼拜,我竟然发现这次我更爱的是萨比娜,而不是最初的特蕾莎...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19#
发表于 2012-8-28 13:49:51 | 只看该作者
  大一军训那会看时,刚开始并不明白男主角那样做的原因
  
  后来渐通人事,突然明白,性与爱的分开,确实如此
  
  还是喜欢那个题目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当年某人和我一起讨论他的日子,再也不会来了
  
  那些云淡风轻的时候,没有想过他也会如此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20#
发表于 2012-8-28 13:49:51 | 只看该作者
  生命真的很輕
  當年就曾被這本書的題名感動
  如今,内容已忘記
  生活的經歷卻把書名卻越來越清晰地記在我的腦際
  生命真的很輕,真的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9-23 10:28 , Processed in 0.04666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