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1#
发表于 2012-8-28 13:49:27 | 只看该作者
  我总是说不清楚自己的感受,几度想写点什么,却执笔无语。    想着蓝。    有时黑夜里,放任思绪,幻想无数的画面。蓝,你是否知道?         近日读《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我喜欢叫它这个名字,多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虽然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却因为那个“的”,我喜欢有一个“的”字,像一个引子,引出后面的“轻”,让人不自觉地感受到“轻”的很重的分量。    开篇的感觉:昆德拉是一个哲学家吧?他看问题的角度,以及他诠释的角度,都很哲学,读他的文字,不由得跟随他去思索,去探究。    读完“轻与重”,然后是“灵与肉”,渐渐感到故事很真实。从来没有过读一本小说会有真实的感觉,仿佛就是我身边的人,我相信里面所讲述的一切,托马斯和特里莎,我相信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内心想法。    小说,电影,文学和艺术,应抵不上我们现实中的生活吧?那些爱恨情仇、那些苦乐欢笑,都抵不上真实的生活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2#
发表于 2012-8-28 13:49:27 | 只看该作者
  完全追风看的。  写的不错,一口气看下来的。  但是某些可能是骨子里的东西,不能完全认同,可能更适应小资木子美一流看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3#
发表于 2012-8-28 13:49:27 | 只看该作者
  高三的时候看了一遍。
  说实话,看完之后脑袋还是蒙蒙的。
  不知道昆德拉到底在讲些什么,到底要表达出一种怎样的思想。
  仔细读完读者评论,才明白自己本身的缺陷,不足,深感惭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4#
发表于 2012-8-28 13:49:27 | 只看该作者
  当然,我不是说经历和文中人物相同有的共鸣,因为我是那种思想开放,行为保守的人。看这本书的时候,很多语段都值得细细品味,我还把它抄写下来了,怎么说呢,这本书很有内涵,从深层来看,浅析都能读出点味道。好书好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5#
发表于 2012-8-28 13:49:27 | 只看该作者
  
  当托马斯认为自己再也无法忍受由于爱上特丽莎而带来的种种嫉妒与心神不宁时,他开始违背心意的重新周旋于各类情人的沙龙床坻,并试图以此来分摊过分聚集于特丽莎身上的爱。他几乎觉得自己就要因为缺氧而昏厥过去,这场忽如起来的爱情给他带来处于夏季低气压般的狂躁与颓丧,似乎连特丽莎的每次呼出的二氧化碳都有可能要了他的命。这种前所未有的感受让他嗅到某种危险的味道,像是行驶在悬崖边的车辆因剧烈摩擦擦起火花的轮胎,看似边角的环节却能让人深坠深渊碎骨粉身。
  
  与此同时,在托马斯近乎于本能的自我保护里特丽莎似乎也读懂了其中的缘由,她谨慎的行走小心的讲话,紧绷着每一根频临崩溃的细弱神经,像撕扯发丝般的揪紧最后的理智。这样过分的自控让她看上去越发像只在针叶林里的委屈求生的松鼠一样胆怯。狂热与冷落,亲密与疏离,自由与占有,敬仰与侮辱,抖动着各自的气味进驻到特丽莎的夜晚,一个个惊悚伤感的梦变这样被编织并延续。泳池里女人伤口殷出的血,卡车里赤裸的尸体与撒尿的欲望,无法摆脱的将她抵到托马斯的枪口上。
  
  或许是为了为了证明爱的权利,或许是为了消除无法绝对占有而带来的挫败,特丽莎站出了自己的身体和立场,比起一个完整的个体她反而更希望自己只是托马斯身体的某处从属或血肉。她开始用各种方式接受并接近托马斯的情人们,并尝试用托马斯的眼神去打量欣赏那些女人,享用那些女人。甚至在她们取悦他时她也会想要从嘴里发出入迷的呻吟声。就这样特丽莎不再记得还有自己的存在,她带着某种奇怪的牺牲美感消失了。
  
  一切看离奇却又合乎情理,极端的相爱带来极端的伤害,彼此越近越短兵相接,势均力敌的战争往往也带来旗鼓相当的最大折损。没有重量的分量失去重力的定力,爱情,正是这种最轻却也最无力承受的负累。
  
  于是,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的情,我们终不能幸免。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6#
发表于 2012-8-28 13:49:27 | 只看该作者
  大二的时候读过这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并常常以此书命名人生。  昆德拉在告诉我们生活中的现实状态,不是一种迫不得已。  令人向往的永远都是心中的美好。  一切均是如此。  关于你,我还会有许多,值得重读的诗句。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7#
发表于 2012-8-28 13:49:27 | 只看该作者
  然而美却是应该这样离群索居的,应该这样曲高和寡的。
                                      ——题记
  我想我对审美的要求应是有些洁癖了。总觉得美应该是种精英小众文化,它必然是背弃了大众的。我想我许是有些媚雅的倾向。
  读米兰昆德拉时可以轻易地沉溺于阅读的快感无法自拔。最近的一次是大一时细细翻阅《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趴在宿舍床上的慵懒姿态,冬日里北纬24度的温煦阳光温柔拂面。昆德拉的精致文辞如韶华荼靡冲击炫目。是诗化的散文,是散文化的小说。
  以爱情为线索的小说,捷翁之意不在爱,在于描人也。
  背弃的意义在于出离媚俗。那不便是媚雅了么。
  萨比娜是背弃的先锋。为了爱情背弃家庭再为了背弃而背弃爱情。她是才华横溢的画家,她用象征画派表达她对被苏联视为正统的现实主义画派的厌恶,表达她对自己的来处的背弃。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另类,背弃不是过程,背弃已然成了目的和习惯。
  而那个小鸟依人的特蕾莎在离开家乡离开母亲的那一刻便是她对过去的背弃。她对照镜子的病态迷恋,却是因为想要在那个与她四目相对的成像里寻觅出她与母亲的不同,她的独特的属于自身的标记,与自己的灵魂所有关的。母亲的为了自我放弃而做出的粗俗是她要极力背弃的。
  托马斯则更是背弃的代表。代表举动被他视为生活必须的“性友谊”使萨比娜称之为“魔鬼世界的国王”。
  昆德拉华丽繁复珠璀玉璨的华美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却是“消极”的美,是与“摆脱”有关的美。然而看似消极的过程其实是积极性导向。泛滥的媚俗不是正应背弃的么。
  米兰昆德拉是初中时喜欢上的作家。是草绿色自以为是肆溢的年华。那么轻易地就可以为莫须有的点滴情感激烈。却是无根无基的空中楼阁。Kundra,舌尖的微妙卷曲和弹开,这样随性的际遇开启一段意象的游弋。只能算是一种偏执的迷恋吧。
  高三重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才算有些粗浅的个人化的了解。高三的伊始伴随一段情绪的流逝,宿命论是氤氲整个人的阴霾。近一整年暗无天日的醉红自暖。仍是深重的偏执感,在高考前一个寒冬的如水凉夜生生不息。
  这一段一段的年华。当我开始冷眼旁观那时的自以为是。当我开始波澜不惊那时的冷暖自知。于是每一段都成为对前一段的背叛。背叛是成长的过程。背叛的美葳蕤蔓延于流年暗度。
  好像每个人都有在或多或少的背弃。标新立异之人亦或是循规蹈矩之徒。按照巴门尼德的分类法,背弃应是重了。而选择媚俗便是选择了轻。
  而在昆德拉看来,媚俗这样的轻显然是生命所不能承受的。从此“萨比娜”明白了,美便是被背弃的世界。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8#
发表于 2012-8-28 13:49:27 | 只看该作者
  從永恒轮回的开始~到轻与重~到灵与肉~   揭示了被政治化的社会内涵~人性考察~个人命运~  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  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9#
发表于 2012-8-28 13:49:27 | 只看该作者
  很久之前朋友就给我推荐过这本书,直到前段时间才买来读了,这是一本需要反复读,需要用心去体会的书。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属于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轻得无法承受。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0#
发表于 2012-8-28 13:49:27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给我最大的启示莫过于关于生命意义的探讨
    我们之所以承受着生命之轻亦或是生命之重  
  难道是对轮回的一种回复
  
  我是不大相信有来世的  
  可当我做有些事畏手畏脚的时候我在想
  到底是什么在阻碍着自己
  
  无法承受别人的期待和眼光?
  还是对未来的一种恐惧
  
  而如今 我用确信的声音告诉自己 :
  生命只有一次一次
  
  那么 以前不敢做或者要思索还就能能决定的事情
  
  如今开始变的简单起来  
  
  的确 相信生命没有轮回  勇敢的活出自己的精彩
  不再计较失败   等自己老的时候  回想当年
  应该不会觉得后悔此生了吧!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10 19:13 , Processed in 0.04552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