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1#
发表于 2012-8-28 13:49:01 | 只看该作者
  看到第六章《伟大的进军》时,小说的气场开始散发开了。
  
  书中处处散落着对共产主义的厌恶,对媚俗的反思。
  在伟大的向柬埔寨进军中,小说主角们留下的是什么?
  一个美国女演员抱着一个亚洲儿童的巨幅照片。
  托马斯留下了什么?
  一条碑文:他要在人间建起上帝的天国。
  贝多芬留下了什么?
  一道紧锁的眉头,一头未必其实的长发,一个阴郁的声音在吟咏"非如此不可!"
  弗兰茨留下了什么?
  一句献辞:浸漫迷途终有回归。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2#
发表于 2012-8-28 13:49:01 | 只看该作者
  因为书名购买,没有考虑太多。
  可能西方的书籍阅读的角度总是不太一样。
  但还是忍不住爱上这本。
  开头部分让人挺震撼的。
  非常喜欢某些章节的文字。呵呵。
  
  
         最后的最后,还是我一个人走。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我明知道你对我已经慢慢黯淡,我还是放不下,有时候不能承受的不是重,而是轻。
    你越是远离我,我却越想靠近你,爱情好像流沙,攥的越近,就会流的越快。我靠的越近,你却离我越远。
    四年过去了,我仍然让爱情打败了,我输得很惨,我输得一无所有。。
    我失去的朋友,失去了家人,连最后一点尊严都失去了,重要的是我失去了你。。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3#
发表于 2012-8-28 13:49:01 | 只看该作者
          今天看完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我看书不太喜欢看太长,太大部头的,唯一爱看的大部头是字典,各种各样的字典,从辞源到新华大字典,给我一本,我能看一天,高中三年最后的自习基本上都是在看字典。从第一页往下看,很无聊的性格,我自己都觉得。我喜欢把书连着看完,太大部头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完,时间拉得太长,很多前面的情节会模糊,而模糊了的情节会让我有种讨厌的错乱感,而通常情况下,我又没有那么长的时间连起来看一本大部头的书,所以,这些年看大部头的书不是很多。今天下午看完了《生命之轻》,反而让我有一种沉重的压力,这种感觉是多重的,即使对那个体制下的国家和人也是昆德拉的这种哲学,即使对书中的人又是对现实中的我们。
       我一直都觉得东欧是一片很尴尬很边界的土地,这里弥漫着的所有都被历史的尘埃蒙上一层灰色。是灰色,当我想起东欧的时候,她们总是带着一种忧伤带着一种无奈的灰色,被西欧灿烂金黄的光环刺得睁不开双眼。在法国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东欧的移民,他们总是给我一种沧桑的感觉,不管他是谁,他在哪里,那种沧桑感无处不在。
       加上苏联统治下的东欧,就像是被蛮横闯入民宅,搜刮了钱财杀害了屋主,强暴的屋主家的女儿一样,在这一切面前丝毫没有反抗的能力,而这样的背景下生活的人,他们都是一个个的悲剧分子,在真理部强硬的灌输下,在秘密警察的密切注视下生存,不能说是生活,只能说生存,为了存在而呼吸。那些原本麻木的人,他们无所谓,但是对于很多人,这种非人的高压恐怖会让人窒息。
       托马斯是一个浪子,花心的男人,他始终认为性和爱是可以分开的,所以他在爱着特丽莎的时候,还能够一次又一次的出轨,与各种各样的女人发生性关系,他认为在他找寻他生命中的“非此不可”,这种被他视作必然的东西与他的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一个外科医生,他执行的是阻挠上帝的死亡职责,他以此为荣并认为这是他人生的外在的必然,那么既然他能够确定外在的必然,他想找寻他内在的必然,就像是一把手术刀能够切开人的肉体,他需要一把同样锋利的刀,切开人的内心。他用他的身体切开女人的身体,在ML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女人和另外一个女人百万分之一的不同,这种细微的不同不需要在特丽莎身上寻找,因为他爱她,不论她和她们有多大的相似性,他都不用来比较,他在六个偶然发生的时候爱上特丽莎,认为她是顺着河流飘来的蓝莓篮子上的婴儿,她需要他,这种责任感激发了他对她的爱,以至于愿意在离开布拉格到瑞士之后再度回来,愿意随她到偏僻的乡下去躲开所有能让她惊恐的一切。但是这些都无济于事,因为他们两个人在内在上就有着根本的分歧,我甚至觉得就是这种强烈的分歧,让他们俩至死都无法彻底的分开。
      托马斯是一个有着责任逃避症的男人,他爱无能,所以第一次离婚之后,他跟他的妻子说最好不要再见到他的儿子。他不希望承担这份责任,因为相对于责任,他更多的是要精神上的自由。一个人想要精神上的自由,就必须身无重担,这样自由才能如此轻飘飘的漂浮在他的肉体之上,让他能够在众多情人之间享有美好的无关乎爱情的“性友谊”。他习惯独居,但是他接纳了特丽莎,他想拒绝,却发现在拒绝之前,他已经接纳了。这似乎是一个悖论,一个矛盾,而且困扰了他的一生。他通过 和不同的女人发生性关系来寻找内在的自我,通过这种方式来确定自我的存在,这是他对这个社会,对这个时代的背叛和控诉。在一切看似和谐,看似美好,人和人之间除了“他担心她不再爱他,或者是她担心他不再爱他”之外没有别的矛盾的谎言织成的鎏金破麻布下的无言反抗,他需要通过不断地占有来确定自己的存在,确定自己可以控制一些事情而不是行尸走肉,而不是那些没有脸的没有呼吸的活死人。
      存在,是昆德拉在这部书中探讨的主要的哲学命题,曾经哈姆雷特说“to be or not to be,that's the question ”,他想说的是活着吗?不见得。that's the question”,他想说的是活着或者是生存吗?其实不见得,可能哈姆雷特抛出了一个更加形而上的命题。而存在的东西必有其质量,这种负重让人的外在和灵魂都被套上枷锁,如果在一个同样套上枷锁的社会下,这种负重就更显得让人无法负荷。所以才会有逃脱,所以才会有越来越轻的“负”重。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4#
发表于 2012-8-28 13:49:01 | 只看该作者
  那时看的不是这个版本。
  那时,很年轻。
  那时。。。。。。忘记了。
  还有一本《可笑的爱情》写的也非常好。我当时是把米兰昆德拉和卡夫卡的书交叉阅读。感觉好极了。
  《笑忘录》
  《玩笑》
  《生活在别处》重点推荐。我突然想起一部前苏联还是另一个东欧国家的电影名字就叫《出走》的,讲一个男子爱上他嫂子,很痛苦。对我影响也很大。里头有一句台词:走吧,孩子,会有人爱你的。哈。。。。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5#
发表于 2012-8-28 13:49:01 | 只看该作者
  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人生是一种痛苦,这种痛苦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目标的错误选择,对生命价值的错误判断,世人都在为自己的目的而孜孜追求,殊不知,目标本身就是一种空虚。生命因“追求”而变得庸俗,人类成了被“追求”所役使的奴隶,在“追求”的名义下,我们不论是放浪形骸,还是循规蹈矩,最终只是无止休地重复前人。因此,人类的历史最终将只剩下两个字--媚俗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6#
发表于 2012-8-28 13:49:01 | 只看该作者
  节选一段话,来留下对这本树的记忆。
  来自第四部分“灵与肉”
         她凝望着河水-它显得更凄凉更暗淡-她突然看见河的中部漂着一个异物,红色的,对了-是一条板凳,一张带着铁支架的木板凳,布拉格的公园里多的是。木凳正往瓦特瓦下游流去,后面接着又是一张。一张又一张。特丽莎只能这样猜想,布拉格公园里所有的凳子都流入了这滔滔河水,远远地离开城市。好多好多的凳子,越来越多,象秋日的落时被流水从树林里洗刷出来,零落漂去-红的,黄的,蓝的。
      她转过身,朝身后看去,象是要问路上行人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布拉格公园里的凳子都漂到河里去了?但每个擦身而过的人都很冷漠,对多少世纪以来一直流经他们短命之城的河流,毫不关心。
      她再一次俯脚河水,心中悲伤如割,她知道自己看到的是一次告别。
      大多数的板凳已经看不见了,只有几张后来的凳子隐隐浮现:几张黄色的,最后一张,是蓝色。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7#
发表于 2012-8-28 13:49:01 | 只看该作者
  生命不被预知,也不会再未来进行修正。我们怀疑过去,希望未来。在一次次沉痛的生活体验中去感悟着这一世的真谛。然而其实,这灵魂和肉体是南辕北辙的,灵魂在受罪的肉体面前显的无助与生涩,却又无法摆脱这一具污弱的皮囊。但是我们又岂不是因为这副皮囊而在世人面前无尽的表演么。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8#
发表于 2012-8-28 13:49:01 | 只看该作者
  诠释了哲学,轻与重,这组相对的概念,在书中的每一个角落幽灵般地闪现着,爱情、理想、背叛、媚俗生存,都在这张轻重交织的人生之网中相互纠缠。“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一样。”      书的开头,米兰就将我们引入了一个轻的世界,一个没有存在感的空间。我们痛苦,于是不断妄图证明自己的存在,不断希望得到肯定与唯一。这是一个关于“存在”的深刻思考,我们最终发现,无论以哪一种姿态活着其实都不过是对于存在感的追求。而此刻的存在早已不无关于无力空间上的事实。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9#
发表于 2012-8-28 13:49:01 | 只看该作者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思考很多.
  不止是我们是死于生命之轻抑或生命之重.
  我们还可以思考我们的爱情维数.
  思考粪便与媚俗的轻重.
  
  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0#
发表于 2012-8-28 13:49:01 | 只看该作者
  第17页 :“托马斯心想:跟一个女人做爱和跟一个女人睡觉,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几乎队里的感情。爱情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这可以是对无数女人的欲求)体现的,而是通过和她共眠的欲望(这只能是对一个女人的欲求)而体现出来的。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9-22 18:33 , Processed in 0.04588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