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1#
发表于 2012-8-28 13:48:47 | 只看该作者
  终于开始看昆德拉。他是以怎样一种平静又犀利的目光评判着主人公经历的种种起伏,在段落里看到自己的影子,不免被击中。           "人生就像作曲。各人为美感所引导,把一件件偶发事件转换为音乐动机,然后,这个动机在各人生活的乐曲中取得一个永恒的位置。"         年少的我们,多少次嗅到缘分的气息,奋不顾身地奔向一个人。那一刻,夜色宜人,月光刚巧,所有的交谈都满足心意。我们暗暗定下心思,把天平斜向他的方向。被瞬间的迷人巧合击中,在之后一次次坚定信念,相信这就是自己的命中注定。小说中的巧合只是生活中千千万万中的一例。心里像特里莎一般打包好行李搬进一个人的心房,到一片新的天地,不留退路,也没留遗憾。           在漫漫成长的路上,也曾一次次背叛。这种背叛更类似于一种推翻、改变。对于现状的束缚,自然存在一种想要突破的力量。         "如果我们背叛乙,是为了我们曾经背叛了的甲,那倒不一定意味着我们抚慰了甲。一个离了婚的画家,其生活与她背叛了的父母的生活丝毫不相似。第一次的背叛不可弥补,它唤来的只是后面一连串背叛的连锁反应,每一次的背叛都使我们离最初的反叛越来越远。"         父母的管教常像高压笼罩,生生的闷到无法呼吸。外面的世界就显得额外甘甜清新。不是不明白父母的"都是为了你好",却还是慢慢的想要挣脱。所有的目光,关爱,期望都能转化成无形的压力,萨宾娜所经历的也是一种。当父母年老,我们又是如此的痛心。都是时间沉淀的爱意,除了去理解,又能做什么呢。         "背叛"是非常困难的,会反感、或想挣脱现在的生活状态,但不是可以说走就走说背叛就离开。更多的时候局限于抱怨,然后继续负重前行。            书还没有看完,共鸣和感想倒是积蓄了不少。这本书,再隔几年拿来翻看感想一定又不同~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2#
发表于 2012-8-28 13:48:47 | 只看该作者
  全书到处都是心理活动的描写,太多的心理投射,媚俗,虚荣,虚伪等负面词汇让人感觉对现实的认识深刻而又无奈,甚至有些绝望。积极的意义来说,我觉得从书中感觉到要告诫自己活得真实,对自己要真实。另外就是活在当下,不去想太多得重与轻,因为实在无法摆脱,唯有尽力平衡。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3#
发表于 2012-8-28 13:48:47 | 只看该作者
  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如果人生就是一场梦,你准备明天睡到几点?
  如果人生没有轮回,你的一举一动会无迁就而肆无忌惮,还是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
  我们活在怎样的一个世界中,又在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自己、他人、世界,以及爱情。轻似乎没有责任,但重才有价值。如果因为追求无压力而选择轻,那么等同于放弃了人生的价值。
  相信你的心灵,如果有什么苦难,那不是因为美好所带来的,而是这个极具诱惑的世界加给你的。想想吧,房子、车子、金钱是来源那里的渴望?
  好好看看这一切吧,拥有的失去的,曾经的现在的,期盼的厌恶的,生命既然无法重现,那就随缘这岁月。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4#
发表于 2012-8-28 13:48:47 | 只看该作者
  昨晚一口气读完 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大学读的时候无甚感觉 如今再读 尤其是讲到存在的那一部分 感觉字字句句戳到我的心里
  生命不可轮回所以不可验证,所以人只活一次等于从未活过
  
  余下的灵与肉 我读到的表面一层还是不自觉想到进化论 对男人来说灵与肉可以分开 对女人而言不可以 这些都是有DNA可查的。
  
  政治那部分我没有读明白
  
  媚俗这个词不如叫矫情更浅显 但它似乎又比矫情多点含义
  我更愿意理解为 对DNA赋予人类求生本性的一种谄媚的崇拜
  而事实上 DNA也有犯错的时候
  所以人有了自己的思维
  
  所以昆德拉是悲观的
  仿佛任何思考存在虚无感地作品都不会给一个答案
  所以他的作品才精彩
  也让人绝望
  没有答案才是生命的悖论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5#
发表于 2012-8-28 13:48:47 | 只看该作者
   刚看完的时候,对这本书很不理解,不知道它为什么会被称为20世纪的经典之作。那时候对它的评价只有五个字:很黄很暴力。觉得完全就是一部讲述互相背叛的故事。特蕾莎和托马斯相遇是由N个偶然引起的,这也注定造成了特蕾莎的悲剧。对托马斯来说,她是唯一的,与众不同的,但这阻挡不了他与情妇见面。用他的话来说,性与爱无关。无法理解。只是很喜欢一句话,也因此觉得自己和特蕾莎很像,觉得自己“是一个被人放在涂了树脂的篮子里顺水漂来的孩子。”
  
         “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别人对题目的理解是,“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也许是吧,不过在经历一些东西之后,我才觉得,我们无法承受的是因为我们把生命看得太重,因此无法承受别人的离去。就像把爱情看得太重一样,无法承受恋人对自己的爱太轻。越在乎一个人,当他离开时,才知道生命如此之轻,可以在瞬间离去,因此,我们无法承受。也许是生活中的有些事情被我们看得太重,也许它太轻,却给我们带来太重的压力。
  
         “迷途漫漫,终有一归。”也许,我们会明白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也让时间来为我们开路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6#
发表于 2012-8-28 13:48:47 | 只看该作者
  幸福的是你喜欢生命的轻,恰好找了一个可以陪你看日落日出,看月亮圆缺的人。
  不幸福的是你喜欢生命的轻,却爱上了一个想把你带到聚光灯下,把你带到世界之端的人,那弃他而去或随他而去伴随的都是不能承受的煎熬。
  
  书里有个有趣的选择题,一个漂亮的女孩面对九个人的求婚,他们分别是最英俊的、最富有的、最高贵的、周游过世界的、会写诗的、会拉小提琴的、最健康的、最有权力的、最具男子气概的,最后女孩选了最具男子气概的,因为她有了她的孩子,而女孩知道她这辈子都会后悔这个选择,因为其他人都比他优秀,(看来男子气概真不是什么可贵的东西,即使在过去,即使在国外……)当女孩慢慢变老,她看着让她过着如此不堪生活的女主慢慢地绽放美丽,她只能让女主浸没在像她一样的不堪中才能假装看不到女主的美丽,才能假装看不到她曾经拥有而现在已逝的青春
  
  女主逃不脱的是她对爱情的纯洁追求和她对男主爱的妥协间完全对立的矛盾,就如同她对母亲的憎恨和爱一样完全对立、难以协调。
  
  男主逃不脱的是对女主爱情牢笼的不由自主和对绝对自由的情不自禁,六次的偶然在男主的心理完美的诠释成一种命运,让他不得不如此的命运,他可以为女主从王子变成乞丐,却没法对她忠诚。
  
  他们相伴一生亦痛苦一生。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7#
发表于 2012-8-28 13:48:47 | 只看该作者
  
  米兰昆德拉陪伴我走了我最疼痛的一段时间。
  
  显然我是错误的。文字的内在力量有着更为鲜活的痛感。
  
  只是疼的值得。
  米兰说过。你的每一步。都在走向。你自己决定的结局。
  
  无论是形而上学。抑或是别的。
  生命的轻与重是自己内心跳跃的最最最最沉重的信仰。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8#
发表于 2012-8-28 13:48:47 | 只看该作者
  想看这本书很久了……因为很畅销……并且很多人推荐……其实我并没有完整看完……其实我该知道……习惯了一个国家的小说描写文化……很难习惯别的国家的描写……
  这本小说就是一部捷克作者写的……大量的心理描写……很多内容就像是用一点情节去解释哲学道理……每一篇如日记般简短的小文章凑成一个故事情节不明显的小说……但内容却很多心理活动……其实看了很久都不知道情节会如何发展……在一些感情问题上翻来覆去……但也是我们平常会思考的一些人生问题……我不知道该说喜不喜欢……因为我对外国小说是个婴儿……或许该多关心多看……与美剧差别很大……节奏的快慢悬殊……
  其实我对轻与重的问题也想过……只是没有那么深邃罢了……或许该深化自己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9#
发表于 2012-8-28 13:49:01 | 只看该作者
  随着阅读的推进,对于事物的两面性,对于好的与坏的,对于积极的与消极的,轻的和重的,到底拥有好还是失去好,到底需要多少我们才会既不感到生命太沉重又不感到生命太轻浮,我不断想起了各种书籍和电影:《围城》内外的人对于爱情的不同期待、《廊桥遗梦》的人生不能同时踏进两条河流、《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让人颇感意外的瞬息万变、《卡萨布兰卡》中的成全与放弃、《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对人死后的在一次回顾生命的机会、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甚至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观。
  轻、重的对立最神秘,也最模棱两难。所谓模棱两难,似乎意味着一种难以界定的状态,就像某些数学公式中的那种难以平衡的中间状态,或者像测不准关系那样,很难把握某一条件到底要处在哪一种水平才会导致最好的结果。这样的一种状态,放在生命之中,用来形容人身上的各种负担,包括责任、义务、道德、操守、礼仪、正义、公平、教养、儿女、家长,等等,这些内容的轻和重,就可以纵观一个人的一生。人一出生,就背负上了各种负担,要遵守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做一名孝顺的儿子,是一位理想的丈夫,成为一名慈祥的父亲,做一名合格的公民,随着岁月流逝,逐渐感受到身上的重担,生命变得越来越重,有时候重的似乎让人喘不过气来,从而显示出对世事的失望。然而,如果把这些所有一切都卸下来,完全一个人毫无负担的活着,只需要满足自己的吃喝拉撒和吃穿住永兴的欲望的话,生活却不一定会比重压之下的生活更快活,甚至可以毫无疑问的说,过于轻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生命是不能承受太过于轻的东西,生命是需要质量的。
  从书中可以看到,婚姻与婚外恋是本书表面上的主题,婚姻会限制人的自由,于是只能偷偷地开展地下恋,发展当今比较流行的小三和二爷,因此,这里极易出现一种矛盾状态,对于婚姻的渴望与对婚姻的厌倦之间的矛盾,会是欲罢不能、欲拒还迎、藕断丝连、爱恨交加的心理,尽管一个人来去自由、可以同时与多个情人交往、到处旅行而不受其他人的约束、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但是没有婚姻与责任的人生太过于轻,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承受的。
  对于本书所采用的叙事手法,我只是感到很奇妙。可以说,尽管很欣赏,但其实我也还是对内容一知半解的,并没有深刻体会到米兰昆德拉在本书中真正要说明白的中心思想。如果放在十年前,也许更难明白行文是如何发展的,怎么会中间的故事情节插入如此多作者个人的见解和对事物的看法,而时间顺序的安排也是令人绞尽脑汁。有人批评《战争与和平》中托尔斯泰大量的主观性评价影响了小说情节的连贯性,在读这部作品是的确可以感受到这一点。但就本书来说,作者个人的评价并没有打断整个事情的叙述,如果看不懂事情的进展,大多情况下并非因为作者插入了主观评价,而应该更多是因为故事本身时空的交错所导致。因此,我认为,米兰昆德拉的作品,是需要一定的人生经历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体会才能完全读懂的。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我直到目前都还没怎么开始涉及他的作品的原因。
  人类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不能测定我们的决策孰好孰坏,原因就是在一个给定的情境中,我们只能作一个决定。我们没有被赐予第二次、第三次或第四次生命来比较各种各样的决断。历史和个人生命一样,轻得不能承受,轻若鸿毛,轻如尘埃,卷入了太空,它是明天不复存在的任何东西。
  托马斯这样极具实力的外科医生,有着极高的收入,配上还算英俊的外表,有那么几个情妇也是极其自然的事情,画家萨宾娜只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后来有女学生、高个女人,等等。这些,都在婚姻与责任之外。他与特丽莎有婚姻,虽然说是六个偶然所导致,但应该也是爱情的产物,但这都不足以限制住托马斯。他具有对事物的个人独到的看法,于是发表了一片将自己至于窘境的读者来信,以至于不能再当外科医生丧失处方权,最后还成为了一名擦玻璃的工人。一个决定,改变了他后来的生活,没办法判断这个决定是好是坏,因为缺少合适的参照。但是,这样的事情只发生一次,而且是普通人的一次,就像作者评论的那样,明天不复存在。
  米兰昆德拉的这部作品从头到尾都是对各种哲学问题的探讨。以1968年为准,前后几十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宗教、信仰、民族、种族都有所描述,正是这种故事情节掺杂哲学思考的独具一格的模式,增添了作品的魅力。1968年是苏联与美国争霸开始的年代,科技进步也不断促进经济从二战后的萧条恢复,各种思想在全球范围内不断碰撞,因为交通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全球的宗教格局产生巨大影响,不同民族和种族之间的交往不断深入。在这样的年代里,有着完全自成一格的风貌。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0#
发表于 2012-8-28 13:49:01 | 只看该作者
  巧合,巧合
  相爱了,分手了,互相折磨。
  相遇,相遇
  遇见了,离开了,彼此不舍。
  
  生命里唯一一次选择
  留你在身边-
  
  你熟睡的脸
  你紧握的手
  你焦灼的梦
  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
  你的自私
  你的狡猾
  你的恶毒
  无时无刻不在伤害我
  而我-
  只留你在身边
  只让你一人走进我的世界
  我知道,你紧握的手是害怕失去我
  我知道,你焦灼的梦是因为嫉妒
  我知道,你的自私,狡猾,恶毒是因为你爱我。
  我知道,不是我们选择了彼此
  是爱情选了我们
  是命运做了安排
  
  命,生命,为你而存在,可以放弃一切,如果你离开。
  让你看见我的老态心里却像个小孩。
  我猜忌,多疑,忧郁。
  你却成熟,稳重,美丽。
  
  结局,我们在一起,纵使青春老去。
  因为命中注定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就是-命中注定的相爱。
  我们必须沿着命运的齿轮走,迟早相遇。
  巧合和相遇组构了我们的爱。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5 10:46 , Processed in 0.25261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