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万物有灵且美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1#
发表于 2012-8-28 14:01:11 | 只看该作者
  “活泼的生命完全无须借助魔法,便能对我们述说至美至真的故事。大自然的真实面貌,比起诗人所能描摹的境界,更要美上千百倍。”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2#
发表于 2012-8-28 14:01:11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我没有看过,那里面一定有丰富的知识,地球上的每一样东西都缺少不了万物,万物可以推成科学,科学少不了万物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3#
发表于 2012-8-28 14:01:11 | 只看该作者
      是那种淡淡的温柔    随性而认真
  
  
    就像我怀念军训的日子里大家像一家人  每天站着枯燥的军姿还能互相逗笑来解闷  
    倔强地一遍遍练习   因为有人不懂事气走了教官  勇敢站出来带着大家继续训练的总排头
    因夜晚训练着凉发烧还坚持来看我们训练的教官
    因体力不支晕倒的她  二话不说背起她去医务室的他
    配合我逗趣的她
    不愿输给男生大声拉军歌的她
    不愿拖大家后腿独自在角落练习的她
  
    那段日子每天只有训练   简单而充实
    其实早上看着教官队列整齐地喊着口号跑来训练场时  
    心里还是挺敬佩的
    虽然从没说出口或表现出来
  
    因为心无杂念反而更让人怀念吧
  
    就像看这书的感觉   (跑题这么久
  
  
    幽默的片段暂且不提
  
    印象深的是需要乳羊的那只母羊成了哈伯的义母,“它们已经习惯对方了,现在哈伯吸奶时,那只母羊连头都不会回一下。它一定深信不疑”。
    还有爱管闲事的佟太太,嘴里说着“莱克是我最忠实的朋友,我要永远记得它——它是我生命里最后一条狗!”却还是在看见被抛弃在黑暗里12个月的莱力时,对哈利笑笑说“莱力和莱克不是很像吗”。
    还有那个坚强的农妇,“她长得并不好看,可是那红润健康的肤色和乌黑的眼睛随时都散发着亲切感和肃穆的庄严感。我觉得她的表情之后隐藏着某种力量”“开车离去的时候,我回头望了戴家农场一眼。那位矮小的女主人也许会被接踵而至的灾难折磨出满脸的皱纹,可是她永远也不会倒下去”。
    最后一个片段是哈利去白先生那儿的经历,“我每日所面对的工作环境是肮脏的猪圈或牛舍,而我往往必须与牲口格斗一番才能完成工作,可是,我一点也不懊悔,我的生活方式带给我另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我非常肯定自己宁可在尘土飞扬的乡间小路旁为牲口治病,也不愿成天站在这高雅的手术台前”。
  
  
  
    书只读了一半,但一定会读完,因为满满的都是爱。
  
    写完后突然想起,曾几何时自己也是想要当兽医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4#
发表于 2012-8-28 14:01:11 | 只看该作者
  书很漂亮,里面的书签和一些画卡也很对我胃口,内容的话,不知道怎么会想起我很小时候看了无数遍的《爱的教育》,一样的流水账一般的日记题材,某年某月某日,接生了牛若干,给马打了预防针,诸如此类,只是小孩子的口述变成了兽医,同学的故事变成了农场的生活。但有一点是两本书都很舒服,让人觉得这样活着真好。
  
  现在想起某些桥段还会会心一笑,那群可爱的人,可怜的牲口们,写着写着就觉得应该力荐一下了,本来还想打个四星的,想起那个嗜酒的白医生和他端庄美丽的夫人,还有那个理论至上的实习医生,五星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5#
发表于 2012-8-28 14:01:11 | 只看该作者
      从小对动物有一种畏惧心里,看到小区里的宠物一般都是绕着走,曾经因为亲戚家的猫突然从背后扑过来失手将手里的碗摔了出去……也曾去海洋馆隔着玻璃橱窗被一只小小的鱼凶猛的神情吓到过……
  
    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时,很是犹豫了一番,我想对于我这样一个和动物似乎没什么缘分的人,这书会不会看不下去呢?收藏了一段时间当它再次出现在我的推荐里时,我决定相信豆瓣的评分,订购一本。正好赶上当当的活动,一个很好心的豆友送了我优惠券,于是很快就拿到了这本并不是非常期待的书。
  
    事实证明,豆瓣的打分是可信的,它并没有让我失望。作者是个内心温暖的人,他记录了每一次出诊,与当地的农户们发生的小故事,每晚睡前躺在被窝里,借着橙黄色的灯光读几个小节,然后心满意足的睡去,温暖又舒服。
  
    人与万物的相处的关键是要彼此信任。我羡慕作者可以放心地躺在山坡上,将身体摆成大字,欣赏着四周安静的景色,累了就闭上眼睛小憩片刻。而大部分衣冠楚楚的都市人,终日行色匆匆,心怀戒备,只有躺在家里的沙发上,或许才敢完全的放松。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6#
发表于 2012-8-28 14:01:11 | 只看该作者
      Ansel Adams思考出了分区曝光法,在那个没法数字化管理所有事物的年代,将照片中的明暗关系区分成了十个等级。直接的说,就是在真正的白与黑之间,留存有八个等级的灰色,逐渐加深。这种方法之所以在摄影史上留下重重一笔,我想并非是因为老头的照片拍得多好,而是无论从美学还是器材控的角度来说,这个思路都把摄影带上了一个更理性的台阶。
      但是这还是偏向于技术的,并非全部的美学思考。中国古人对黑与白有着更为哲学的论调,墨有万色。如今我们在电脑上,即使是最差的显示系统,也能在黑和白之间区分出至少256种灰。我想,随着技术的进步,其间的数字会越来越大,直到真正是万色。在科技进步的同时,我对黑白影像的看法,也会逐渐前进。比如说在拍摄彩色照片时,强烈的反差和浓郁的色彩往往是初学者最喜欢的。但是在尝试黑白摄影的时候,我却发现漂亮的照片真正迷人的地方并非黑与白,而是灰。就像香港一个摄影师所说,一副好照片,美的是其中千变万化的灰。
      我理解,生活很像一张黑白照片。其中的喜悦和悲伤,在完成这张照片之前,都无法定义其绝对意义上的深浅,只能依赖于前因后果,周边环境的对比。所以相对的黑碰到更为强烈的黑,只能称之为灰,再圣洁的白色在终极意义上都不是全部,都不是毫无瑕疵,同样也是灰。所有影像上称之为“死黑”和“死白”的颜色,在这里都是不合适的。
      在翻开《万物有灵且美》的第一页,我就看到了“死白”。作者上来描述的深夜中老婆为自己取暖而伸过来的一条腿,直接就展示出作者对全书的定义:这是一本充满温暖的书。如作者所愿,全书确实如此。像这样对自己爱情的描述我也曾经见到过。胡风的妻子梅志,在三年自然灾害之后,因为看到街边有卖汤圆馅的,遂引发了对彼时还被关押着的丈夫的思念。她心里默默想,爱吃汤圆的丈夫,现在在做什么?有没有闻到空气中的那一缕温馨?
      相比这两种爱情,我认为其中的区别很大。第二种“白”,其实本身并不是白,只是相衬于更深的灰色后,显得接近于光明。而第一种“白”,也就是本书里贯彻始终的,却是缺少前后反衬的白。我是在看到很多热捧的文章后看本书的。我以为会像很多读后感所示,书中有着对万物的尊敬。但实际上,书中的兽医主人公每每操刀治愈的动物,都并不是一个个让作者真正关心的“万物”,而只是衔接主人公与各种各样动物主人的纽带。正因为此,看了书后我的感觉是,兽医确实是一个无比美好的职业。因为作为兽医,既可以通过治愈动物的疾病来安慰自己,对平等万物的帮助,感受与医生救死扶伤同样的喜悦;同时,在人不能胜天的同时,可以轻易摆脱治疗失败的痛苦,潜意识里说这不过是一只羊!
      作者展示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不好,家里两把椅子中,只有一把适合搭配下午茶的桌子,因此与妻子每每争抢那把不合适的椅子。村子里的邻居也并不是鸿儒,基本上都是白丁。作者用一种悲天悯人的心态,和这些白丁周旋着,并不时的心里暗暗叹息无知的力量。我很怀疑作者挑选这个村落居住,与他选择兽医这个行当的初衷很相近,就是为了崇高的目的而来,但我始终置身事外。从骨子里说,我读到的是作者将自己凌驾于白丁村民之上,动物病痛之外。
      因为没有深沉的黑色,所以白色就无从谈起。本书的定位是温暖励志小品,那么是不是有着什么言外之意?也许,作者有一个默认的前提,就是读者的身边,还存在有更多的深灰,需要读者自行进行对比。可惜,如果拿作者这样的心态来对比,只能让人更加感叹,世上本无桃花源。即使逃到这样一个小村里,我们还是要面对同样的人际关系,一点也不美。因为这种所谓的“白”和美,本身就没有任何力量与基础。
      其实我知道这样评价这本书有些偏激。因为本来作者也未必给自己那么大压力,只是写个东西散散心,顺便让看着合适的人散散心。只是在作者的刺激下,我迫不得已拿身边的东西来衬托书中的内容。遗憾的是衬托之下,我不仅觉得书中的世界无灵不美,而且是更加的虚幻和无力。在到达黑与白的尽头之前,我还是要在无尽的灰阶不断摸索。所以,我建议心理阴暗如我的人,不必看这本书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7#
发表于 2012-8-28 14:01:11 | 只看该作者
  
  
  《万物有灵且美》,看着书的名字,你会想到什么?万物,灵性,美丽,这该是一本怎样的书啊。
  
  最近,我发现,我的阅读圈子越来越大了,从文学到文艺、从性感到历史,从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到具体的功能书,大量的知识堵在我的逻辑系统内,还无法被分解与疏导,头脑的疲惫是任何休闲娱乐活动都无法将之松弛下来的。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文字让我累了,那就让不一样的文字,让我休息一下吧。
  
  散文体小说,有人将这样的描绘定了性。人们,尤其是生活在都市、水泥森林里的人在冥想的时候能够勾勒出怎样的自然景观呢?树木与高楼大厦,小河与贯通公园风景的人造湖。这些人到底是文明人还是野蛮人呢?把他们放在书中的村落中,能否继续生存下去呢?人与动物到底是个怎样的关系?在恶劣的天气中,兽医哈里吻了吻熟睡中的妻子踏上了前往远处羊圈上的路。这是他的工作,他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当我看到他从羊妈妈肚子里掏出第二只难产的羊宝宝的时候,我的心不由自主的跟着激动起来。那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啊!
  
  对世间万物的生灵,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呢?妈妈说在我的儿时,老家还养了一只小绵羊呢。刚会走路的我想要搂着小羊的脖子照相,小羊就叼着我的帽子,不让我拽它脖子上的毛。一张黑白照片记录了那次的踩踏事件。由于我对小羊的拼命纠缠,小羊踩住我的脚丫,让我放肆的哭了起来!对于生活中遭遇过的小动物,到现在为止我也仅限于小时候老家养过的猪、狗和那只稀罕的小羊了。对了,还有邻居们养的宠物狗和我在家里小院中喂养的七八只流浪猫。老妈说我对猫咪们的爱心太泛滥了,早知道就让我学兽医去了。像哈里那样的兽医吗!他对此职业生涯的恋恋不舍,温暖着所有读者的心。原来爱是可以这样的!
  
  我家楼上的妹妹从小就跟我说她有多喜欢狗,梦里也是狗,那时候成天畅想着自己能够独立生活的时候,一定要养一只什么什么品种的狗。到现在,我们都长大了。她的梦想也终于实现了,倒不是说她真的能够独立生活了,也不是说他养了多“高级”的狗,而是就她对狗的爱心,终于有机会体现了。在一次外出游历的时候,她遇到一个男人在用小树枝抽打自己的“宠物”,妹子看不过眼了,上去想要制止男子对狗的暴行,熟料,话还没出口,眼泪先彪了出来。那个男人见状吓得够呛,“哎,我打狗,你哭啥?你要见着可怜,就把狗抱走吧。”就这样,这只被更名为“LUCK”的狗真的转了运。
  
  有位近代心理专家说,社会的大环境是与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的欲望所构成的。而在这个环境下生活的人的心态则构成了这些人的生命观与价值观。同事和她的朋友们在呼吁社会关注一位喂养流浪猫的老太太(不是丁奶奶,胜似丁奶奶)。那位老太太属于抛家舍业行的喂养这所有她能够去到的地方的流浪猫。有人骂她、甚至对她动粗,说她有病;有人偷走了她投喂猫粮用的碗、盘子;有人将猫咪和狗狗丢弃到她家的门口。老太太始终缄默,依然故我。同事让我关注老人家,说实在的,我很心疼,从心理上来说,因为在人类社会中,她没有得到过认同感,所以才会将一片真情投入到与流浪猫为伍中。为什么我要剥夺她仅有的一条宣泄道路呢?如果老人家觉得这样挺好的,就让怹继续做下去吧。
  
  万物有灵且美。这本书的名字真好听,一下子就显现出世间的美好来。我喜欢那字里行间的真情,让我能够联想出我遭遇过的所有光华。谢谢推荐给我这本书的小美妞:西西!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8#
发表于 2012-8-28 14:01:11 | 只看该作者
  詹姆斯·哈利的书很久以前我便看过他的《众生既伟大又渺小》,然后便后悔为什么当时不曾把所有的四本全买了,以至于后来再也买不到。所以,这回一看到这本《万物有灵且美》便买了下来。我想,英文原著一定是一如既往的好,可惜译者的风格我实在不喜欢。
  简单地提一下译者风格的问题。大家都知道《Gone with the Wind》有两个中译本,一译作《乱世佳人》,一译作《飘》。这本书的译者就是《飘》的风格。换句话说,Scarlett在《乱世佳人》里被译作“斯佳丽”,而在《飘》里是郝思嘉,“Rhett Butler”在《乱世佳人》里被译作“瑞特·巴特勒”,而在《飘》里是白瑞德。
  《万物有灵且美》的译者就是《飘》这种风格,所有西方人的名字都成了中国人式的三个字的人名。什么应先生啦,戴太太,白葛福医生啦……失去了西方文字应有的感染力,老让我弄不清楚这事情是发生在约克郡,还是唐人街。
  更离谱的一个例子是某一章,故事名叫《莱恩寺的“鬼影”》。我当时大为吃惊,迅速联想到了兰若寺。哪知道人家是修道院啊!!!而正文里有时候是修道院,有时候又变成了莱恩寺……
  唉,这是一本很好很好的书啊,作者那种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美丽的约克郡的自然风光,约克郡那些坚强执著而又有时有些小气的农夫,西格菲的独特个性……《众生既伟大又渺小》曾让我深深地迷醉其中,怡然忘返。而这本书,其英文版应该也是一样地让西方读者迷醉的吧?可惜我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这种我不喜欢的译者风格拉回中国。
  
  真的很可惜。
  
  当然,这纯粹是我的一己之见。也许有人喜欢这种译者风格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9#
发表于 2012-8-28 14:01:11 | 只看该作者
         我还记得金庸的《天龙八部》里,萧峰和阿朱的约定,但事与愿违,却阴阳两隔了。
      现代社会,简简单单的生活已称得上是奢侈。
      看到吉米如此纯天然的生活,除了羡慕、赞叹、感慨这些权当发泄但又有些许无力的反应,又能如何呢?
      《万物有灵且美》早已看完,但遇上过年、回家等春运的主题词,就按耐不下那躁动的小心脏,看来即使许一个宁静自然的生活也是配不上那种心境的,但期待,向往仍旧此起彼伏,毕竟每天怀着期待起床,迎接新的太阳和无数美好纯净的生命,同天地共舞,与动物为伴,夜黑了,踏实地入睡又满心责任感地走进黑暗里,为那些与自然最为贴近的生命,这是一种灵性的生活,最接近真实的人生态度。又有谁不是渴望而又不可及的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和动物打交道比和人打交道容易得多了,语言相通的人与人,还不如无法直接对话的人与动物,这倒是个有趣的命题。从事并不起眼的乡村兽医工作,吉米却乐在其中,而当他用切实的语言表达的时候,这种乐就愈发不可收拾,它并非溢美之词,也不是夸夸其谈,正是一种最自然的写作方式,跟动物的彼此信任,渗透出朴实真切的爱。猫猫狗狗可能平常而毫不起眼,可吉米却与之心灵相通,把它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和朋友,这种爱,是一种付出的心甘情愿而又自我满足。那些爱着动物的农夫们,也因此而沾染上一种广袤大地香草的味道,吉米与他们也是爱的,即使有刁蛮的顾客和顽固的农夫,在吉米的笔下却也显得可爱。我想这种爱,不计较付出的爱,就是吉米内心富足的来源。
      当我们在向往那种生活方式的同时,是不是也要先问问,那种生活的态度是否已存于心。万物是美的,我不知道这万物里是否也包括人类,但愿是的,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人,懂得爱与付出的人,才是完整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70#
发表于 2012-8-28 14:01:11 | 只看该作者
  看到不少评论说这本书翻译的差,我倒觉得翻译得挺好的,很多措辞看着都能想象译者翻译时候的得意。口吻是在模仿一位有趣、善良但不焦裕禄式的可爱兽医,这样翻译难道不是正好么。
  
  养过小狗,养着养着,觉得狗比人好。
  
  看这本书,看着看着,觉得兽比人好。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7 02:25 , Processed in 0.07081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