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忆的甬道划下一根火柴,一瞬之光,点亮生命的迷彩……” 在书的腰封上绚丽的大家名字一旁,印着这样的一串话。随着火柴一次次划过,过往的点滴,脑中定格的暗影浮光,触动嗅觉的一种特殊气味,一串哭闹声,让你羞愧的一句对白又在耳畔响起,在你的心里摇曳。有时候不禁会想,我为什么是我,现在的我又从何而来,我是不是可以变得跟现在不一样,生命的味道是否能够换一种层次,那样我是否更开心或者不幸?
作者已过天命之年(詹宏志于1956年出生),他以时间和地方为线,一次一次地,回首,流连,深思,那些触动他的瞬间,在他脑中一幕幕翻过。时间无涯,如流水,难以捉住,唯有这些瞬间,仿佛使我们可以在水中打下一个个桩子,刻下那些个标记,可以使我们在氤氲的时光流水中摸索,寻找一个个印记,琢磨着我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那一段段光阴是否真实?有趣的是,作者一再在文中写道,“记忆可以是骗人的东西,你发现它已悄悄依你的需要做了假。但你却找不出中间编造的界限与痕迹,如果你发现记忆的一个谎言,你就开始担忧,会不会自己真实的一生都是依自己的喜爱编造的,那些美好的记忆有多少是真实?“ 原来火柴亮起的一瞬间,在光亮中你看到的也许并不是真实的过往,也许你看到的是你所想看到的,就像光线经过了多棱镜,趟过了时间流水,你的记忆多少带上了后期修修补补的色彩,极端的情况下,你甚至用谎言来代替不忍再视的已经隐蔽不见的真实。记忆也爱开玩笑。
在这本书中,他写父亲的几段文字尤为动人,用情至深。作者是家中的小儿子,父亲由于职业的缘故,在遥远的山区煤矿工作,一般来说每隔四十天才回家一次,关于父亲的很多事迹、故事都是由身边的亲人告诉他的,只言片语的交流,有限的记忆,然而本书无疑是献给作者的父亲的,在书的扉页后面的一页纸上赫然写着:In Memory of My Father。和父亲为数不多的亲身经历都被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了下来,父亲大战巨型龙虾的故事,与父亲穿山的故事,父亲回来后家里陡然绷紧的气氛……这些都刻画出了一个在儿子心目中威严肃穆的高大的父亲形象,彰显这种血脉的微妙感情下的强大的力量。记得看过陈鲁豫采访伊能静,伊能静是家里的小女儿,她上面有好几个姐姐,父亲于她出生后不久就离开了家,可以说在她的生活中父亲的角色是缺失的。但同样如此,她对于父亲仍有着一种念念不忘的执着情感。她对父亲的记忆来自母亲对他的描述,由于母亲口中的父亲是如此地好,她心目中的父亲就是一个自由的灵魂的形象,少数几次与父亲的亲身接触勾勒了父亲的面貌,剩下的缺失就用想象去填满。于她而言,父亲也代表着一种权威,一种温暖,一种永恒,一份缺憾。每个人都是父亲生命的延生和继续,这就是最深的缘分。
本书就是由作者一个个或悲或喜,或色彩明丽,或模糊暗哑的人生瞬间组成的,无论如何,它们都打动了他,在他的生命中凿下了一个个坑,深深浅浅,似雪后被覆盖的脚印,仿佛被掩藏了,然而在梦里深处,它们百转千回,重新浮出。不必问他们的真假,金刚经里说"如露亦如电,似梦幻泡影“,人生就是如此。唯有当时情真,这就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