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风筝永留在我们心中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一年多前,当我还在巴基斯坦工作时,有一次和一个编辑朋友聊天,问她现在国内有什么畅销书时,她立即推荐了旅美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回国后,生活丰富起来,于是也不再有太多心境看书了。一个多月前,原来在拉合尔工作的一个同事打过电话来,说起拉合尔的人们又开始准备风筝节了。突然想起了朋友推荐过的这本《追风筝的人》,这小说和风筝节是有什么关系吗?于是买来,但是又没时间看,每天我都只是在上班的公交车、地铁上看它。昨天,终于读完了,回顾着小说中那些打动人心的情节和文字,我的内心终无法平静,思绪便随着小说渐渐地漂向阿富汗那片灾难深重的土地……。
在整部小说中,作者都在用第一人称来轻柔地述说着发生的故事,仿佛带着悠远的怀念和追思,带出那迭荡起伏的情节,让读者跟随着他的笔,去精神游历阿富汗喀布尔、白沙瓦、伊斯兰堡,去了解阿富汗人的内心、情怀、苦难、忠诚。
在小说前七章,作者用大量笔墨来描写了上个世纪70年代喀布尔安静平和的生活,尊贵的普什图主人儿子阿米尔和哈扎拉仆人的儿子哈桑快乐的童年趣事和真挚的友谊。他们一起吃桑葚干和胡桃、用弹弓打邻居的狗、一起读《沙纳玛》、讲故事,他们一起爬上石榴树,刻下“阿米尔和哈桑,喀布尔的苏丹”……。童年的阿米尔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不喜欢自己写的小故事、对自己冷漠,反而十分疼爱仆人的儿子哈桑,于是希望通过风筝节中争得好名次来博得父亲的喜爱。
邪恶总是不期而至。街头混混阿塞夫看不惯阿米尔和仆人的儿子哈桑交朋友于在一起,准备殴打阿米尔时,勇敢的哈桑用弹弓救了自己的小主人,让阿塞夫怀恨在心。
哈桑在风筝节中追到了被阿米尔的风筝打败的蓝色风筝,拿回风筝就可以获得比赛第一名,就可以帮助阿米尔获得父亲的宠爱和重视。哈桑在追到风筝时碰到了同样想得到风筝的阿塞夫。面对阿塞夫众人的围攻,哈桑只要交出风筝,就可以安然无事。但是对阿米尔终生忠诚,“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哈桑知道风筝对阿米尔的重要性,于是他为了保护风筝,而惨遭阿塞夫的强暴。而阿米尔在远处目睹了这一切,生性懦弱的他放弃了和哈桑真挚的友谊,他没有挺身而出。
事后的阿米尔得到了父亲的宠爱,但是受到良心谴责的他不敢再面对哈桑,于是错上加错,他渐渐开始疏远,并最终赶走了哈桑。而这一切,都被父亲的好友拉辛汗看在眼里。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阿富汗人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破,父亲带着阿米尔逃往美国。在美国沦为穷人的父子二人艰难地维持生计。长大了的阿米尔不断受到良心的谴责和折磨,而父亲却经常地提到哈桑,让阿米尔更加愧疚。阿米尔长大、结婚,成为了一名作家。转眼已年近四十。
二十年过去了,转眼到了2001年,将愧疚封存在内心的阿米尔在美国过着平静的生活。但是拉辛汗在病重之际给阿米尔打来电话,邀请他去巴基斯坦会面,拉辛汗的一句话:“来吧,这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让阿米尔决定去巴基斯坦。暮年的拉辛汗述说了自己过去十几年发生的事情。
帮阿米尔父亲守候房产的拉辛汗把哈桑又请了回来陪伴自己,已经结婚生子的哈桑一直在惦念着阿米尔,拉辛汉到白沙瓦看病。塔利班看上了阿米尔家的房产,要求地位低下的哈拉扎人哈桑搬出,忠诚地为主人守护财产的哈桑抗议,却为此招来杀身之祸,被塔利班枪杀。哈桑的儿子索拉博成了孤儿,住进了收容所。拉辛汗也告诉了阿米尔惊人的秘密,哈桑其实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阿米尔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儿时父亲一直疼爱哈桑,到美国后还老是提起他。
为了赎罪的阿米尔决定回到阔别了二十年的祖国,去寻找哈桑的儿子索拉博。此时的阿富汗已面目全非,喀布尔破败不堪,自家的房子已被占用,他再次走过儿时和哈桑一起嬉戏的石榴树,当年刻下的“阿米尔和哈桑,喀布尔的苏丹”还依然存在。作者回忆起儿时的喀布尔,“我盘膝坐在树下,朝南眺望这座我童年的城市。曾几何时,家家户户的围墙都有树梢探出来,天空广袤而澄蓝,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的晾衣线挂满衣物。如果你仔细听,兴许你甚至能听到来自瓦兹尔区的叫卖声,兜售水果的小贩”。
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被收容所老板卖给了一个塔利班军官做男妓。阿米尔冒险与军官会面,要求带走索拉博,却发现这个塔利班军官就是当年的街头混混阿塞夫。阿塞夫提出决斗,只要赢了他便可带走索拉博,曾经懦弱的阿米尔终于找回了自己的道德,他被阿塞夫打成重伤,他大笑,“心病已愈,终于痊愈了”。此时小索拉博像他的父亲那样勇敢地拿出弹弓,打瞎了阿塞夫的眼睛。
二人逃离了喀布尔,来到白沙瓦,在无处安排索拉博时,阿米尔带着他来到了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阿米尔尽心来抚慰身心遭受严重摧残的索拉博。最终阿米尔排除万难,在妻子的帮助下终于拿到了索拉博去美国的签证,将索拉博带回旧金山,和自己一起生活。阿米尔和妻子对索拉博悉心照料,却无法让他恢复对生活的热情。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阿米尔和妻子开始关心关于自己的故国阿富汗,并主持医疗计划,募集资金救治阿富汗难民。
又是一个阿富汗的新年,阿米尔和旅居美国的阿富汗人参加庆祝活动,当他为了激发索拉博的热情,再次放起风筝。当风筝飞起来,他抬起头,“望见两只红色的风筝,带着长长的蓝色尾巴,在天空中冉冉升起。它们舞动着,飞越公园西边的树林,飞越风车,并排漂浮着,如同一双眼睛俯视着旧金山,这个我现在当成家园的城市。突然间,哈桑的声音在我脑中响起: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那外兔唇的哈桑,那个追风筝的人……”。
末了,阿米尔看着索拉博放着风筝,追忆往昔,自已的故国阿富汗依然饱受苦难,他只能在寄居在美国,怀念自己的故乡,自已的根,阿富汗曾经熟悉的生活,“......而我抬头,公园闪闪发光,铺满的雪多么新鲜,白得多么耀眼,令我目眩神迷。雪花无声地洒落在白色的枝头上,现在我闻到了芜青拌饭的香味、还有桑葚干、酸橙子、锯屑和胡桃的气味。一阵雪花飞舞的寂静盖住了所有声音。然后,远远地,有个声音穿透这片死寂,呼喊我们回家……”。
掩卷沉思。
周日的下午,我站在家中客厅的窗户前,向远方望去。任思绪飘荡,中国是安定的、北京是繁华的。一如《追风筝的人》中的主人公阿米尔身在安定富庶的美国旧金山,但是心却永远连着遥远的灾难深重的祖国阿富汗一样,随着《追风筝的人》,我的内心却如潮涌一般,飞跃了喀喇昆仑山,开始回忆起在巴基斯坦生活的日子。《追风筝的人》中谈到的很多地名、伊斯兰堡、白沙瓦、喀布尔河,都曾留下过我的足迹,我的回忆,还有那著名的风筝节……。
由于种种原因,我始终都没见到过拉合尔市民放风筝,只是从报纸上看到了满天的风筝,和街道里、屋顶上欢乐的人们。也无法体味《追风筝的人》之中,阿米尔和哈桑追风筝的快乐。
小说没有过多着笔于政治,但我们却无法回避,阿米尔和哈桑、父亲,还有无数的普通阿富汗人的生活和命运却被政治无情地摆布。1973年国王被推翻,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1989年苏联撤出,阿富汗开始陷入内战,1996年塔利班占领喀布尔,开始掌权。2001年美军进驻至今,阿富汗仍然处在混乱中。小说述说了普通人在乱世中的无奈,当平静的生活被枪声彻底打破,当他们从喀布尔逃亡,在开伯尔山口面对异国士兵枪口下的惊惶和屈辱……。阿米尔和父亲是富人,可以逃亡到美国。那么像哈桑和阿里这样的地位低下的穷人呢?……。
我在伊斯兰堡生活过一年半,记得在富裕的F6街区,就有阿富汗难民生活的贫民窟,街上的小商贩也有很多是阿富汗人。在中心区公园,有很多儿童在那里玩耍、打板球、读书。嬉戏声、笑声经常让我驻足观看,他们衣衫褴缕,却依然快乐地奔跑着,他们中有多少“哈桑”和“索拉博”呢?而离这不远的有漂亮的大树和藤花围着的深宅大院里,“阿米尔”们正穿着漂亮的小西装,接受着良好的教育。同一片天空下,却横亘着巨大的时空距离,小说中的“风筝”能让他们走在一起么?
在我生活了近一年的拉合尔,我和我的司机NADEEM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用他那初中水平的英语反复给我讲一个道理“No education, No English, No money”。他讲他的人生理想就是希望能挣到5万英镑(约合400多万卢比),从而能申请移民到英国,让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有一次,我跟他算账,按他一个月1万卢比的收入,他得不吃不喝,一分钱不分,攒40年。老兄弟NADEEM憨厚地笑了,说他已经坚持买了好几年彩票了,万一哪一天中了大奖,他就可以从英国给我打电话了,我祝他好运,心里却默然,不知是何滋味。
小说是情感丰富的。父亲与拉辛汉的中年莫逆之交,阿米尔和哈桑单纯和快乐的友谊,阿米尔和拉辛汉的忘年之交。在美国艰难生活下父亲和阿米尔的父子情深,阿米尔和妻子索拉雅的爱情。阿米尔赎罪途中和法里德结下的患难友谊……。为你,千千万万遍。
小说也向我们描述了阿富汗人的性格、文化、生活习惯、饮食,以及喀布尔丰富的生活,将笔伸向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复杂的多面性,还有阿富汗人保留下来的淳朴民风。“我没有告诉他们的是,在我的家乡,可以用随手折下的树枝做信用的凭证”,描述着阿富汗人的商业诚信和与自然生活的亲近。
它是一部成年人的忏悔和自我救赎史,它看似平淡,实则酷烈,拷问着人的良知、道德操守、对家庭、爱情和亲情的责任,升华着做人的正直、善良、圣洁与高贵,让人感受到诗一般的空灵和气质。
而这一切的向往、期盼和追求,都幻化为一只风筝,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就让我们的内心永存高贵和善良,让我们勇敢地去追吧。
我也谨以此文来怀念我在巴基斯坦认识的老巴朋友们,阿齐兹在中国北京向你们问好,祝你们一生平安。
阿齐兹
2009年3月7日
(背景介绍)
风筝节,在当地叫Basant,或者Jashan e baharaan,至于为什么叫,说法不一,有人说Basant是URDO语里放风筝的意思,也有人说是印度语里放风筝的意思。实际上,风筝节是一个印度节日,在印度和巴基斯坦还是一个国家的时候,那时唯一的旁遮普邦,无论是东部的印度教还是西部的穆斯林都在一起庆祝这个节日。后来印巴分治,独立建国,但是这个传统节日还是被保留了下来。而美丽富饶的旁遮普邦也被一分为二,后来印度那边将他们的旁遮普改了名字。
风筝节的缘起呢,是为了庆祝春天的到来,因为到了春天,下雨的天气也渐渐多了,于是雨后挂在空中的彩虹也就多了起来,于是呢,人们把很多风筝放上天,去代表和比喻成彩虹。于是春天来了,天空中不仅有老龙王下雨给我们带来的彩虹,也有了牵挂在人们手中的人造彩虹。
在节日期间,人们会穿着各种颜色的漂亮衣服,开开心心,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放风筝,来迎接春天。
多好的节日啊! 春天来了,希望来了,万物复苏……。
在风筝节提前一个月,人们就开始进行准备了,一些歌手开始在各种场合唱着关于风筝节的歌曲造势。很多商店开始销售风筝。很多游客也慕名而来,拉合尔的酒店和旅馆开始爆满。在一些重要的建筑物的楼顶开始不断有人放风筝。而在巴基斯坦,拉合尔也是对风筝节最热情的城市,一般都要庆祝三天,而像卡拉奇等城市,只庆祝一天。
在风筝节期间,很多家庭会齐聚在自家的楼顶来欣赏满天的风筝。而很多鼓手也召集起来,奏乐庆祝。在放风筝时,聚集的人群会高喊:“BOKATA”,天空满是各式各样的风筝,而地面上的人则载歌载舞,有时甚至通宵进行,天空中会用巨大的电灯照亮,有时也用蜡烛。在绿地、公园等,人们会开起PARTY,制作美味的食物,同时城市里还会举办音乐会。而动物也不会闲着了,人们会把优良的马、骆驼装扮得非常漂亮,进行游行集会。整个城市陷入了一种狂热之中。
来自: 豆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