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追风筝的人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1#
发表于 2012-8-28 14:03:11 | 只看该作者
  对于阿富汗我并不了解,一般都是通过新闻才能了解到相关的信息。这本书把我带进阿富汗的世界,战前战后的景象深深地震撼到我。而哈森,本书中我最喜欢的角色让我感慨万千,他朴实纯真的那颗心让我自己感到羞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2#
发表于 2012-8-28 14:03:21 | 只看该作者
  追风筝的人
  卡勒德,胡塞尼
  两个阿富汗的少年,阿米尔是少爷,哈桑是仆人儿子。哈桑纯良正直,忠诚无比。最典型的一句话是:为你,千千万万遍。他们惹恼了恶霸少年阿塞夫,擅长弹弓的哈桑挺身而出,拿弹弓瞄着阿塞夫眼睛,让他不敢动弹,他们得以脱身。风筝比赛是阿富汗人的传统,哈桑最擅长追风筝。一次阿米尔得了风筝比赛的冠军,哈桑为他追降下来的风筝。在一个小巷,哈桑被阿塞夫等三个人围住,受到了最具侮辱性的性侵犯。阿米尔躲在巷口背后,目睹了这一切,他不敢像当初哈桑为他一样挺身而出。这一切,“那造成了现在的我”。阴影一辈子挥之不去。
  阿米尔无法再像以前那样生活,但又不敢说出一切,生活在伪装中,压得他透不过气来。他向哈桑扔石榴,想激怒哈桑,让他揍自己一顿,但哈桑把石榴砸碎在自己脸上,问,现在这样你好受些了吗?
  哈桑的存在让阿米尔一直在想着恶梦般的那一幕,要摆脱现在的生活,他能想到的就是让哈桑离开。阿米尔向父亲提过一次,但惹得父亲勃然大怒。后来,他设计说哈桑偷了自己的东西。哈桑明白阿米尔的想法,明白那天阿米尔在小巷看到了一切,他又一次为哈桑挺身而出,承认是自己偷的。阿米尔父亲说原谅他,但哈桑和阿里执意离开。
  苏联侵占阿富汗,阿米尔一家逃离家园,辗转来到美国。他在这时结婚、写作,父亲也逐渐老去。一天他接到了故人拉辛汗的电话,让他回阿富汗,“这里有重新成为好人的路”。
  回到阿富汗,拉辛汗说了哈桑的事。阿米尔一家离开后,拉辛汗把哈桑叫回来,照看他们的宅子。拉辛汗让哈桑住正房,哈桑说,这么多年他一直住在仆人的房间,主人不在他依然如此,住在正房,阿米尔少爷回来看到了会怎么想?拉辛汗说了一件让阿米尔震惊的事,哈桑是他的同父异母兄弟,是他父亲和哈桑母亲偷情后产下的。
  喀布尔被塔利班占领,一个塔利班军官看中了阿米尔家的宅子,哈桑在路上被打死,他的儿子索拉博被送到了恤孤院。
  阿米尔踏上了“重新成为好人的路”,他决定找到索拉博。恤孤院告诉他,索拉博被一个塔利班军官带走了,这个军官时不时给恤孤院一笔钱,带走男孩或女孩,供其玩乐。
  阿米尔找到那个塔利班军官,他既然就是当初那个恶棍少年阿塞夫。阿塞夫说带走索拉博可以,不过要来一次决斗。两人关在一间屋里,最后走出来的人卫兵不得阻拦。在决斗室,阿米尔被阿塞夫打得惨不忍睹,不过他心里这么多年压着的石头搬开了,他不再负罪而活,一边被打一边大笑。阿塞夫不解,打得更狠。这时,一旁的索拉博开口:不要打了,求求你,不要打了。他拿出了弹弓,对准了阿塞夫。索拉博继承了他父亲的弹弓神技。当年哈桑用弹弓救了阿米尔一次,数十年后轮回,他的儿子同样用弹弓救了阿米尔。阿塞夫的眼被弹弓射中。阿米尔带着索拉博逃了出来,回到了美国。索拉博一直处于孤僻的心态中。在一次放风筝比赛中,奇迹出现,索拉博的心扉打开。阿米尔问,你愿意让你为你去追那只风筝吗,索拉博终于点了头,阿米尔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本书引得如此关注,与911应该有关。这是那次影响深远的事件后,首部关于阿富汗和阿富汗人的有影响的作品。在此之前,绝少有人去关心那么一个偏远地方的生活与存在。
  作者对“克制”这一写作技巧的运用很到位,平静地讲述生活,但内里却蕴含着力量与震惊。有一千零一夜讲书人式的从容不迫,交织了苏联入侵阿富汗、塔利班兴衰等重大事件,更展现了一个人自我救赎的心灵之路。是政治史,更是心灵史。
  如同书中的阿米尔称自己是写故事的,这部书是一个讲得很好的故事,但没有达到一总伟大作品的程度。有清晰的叙述线条和对人性的刻画,有控制得非常统一的叙述风格,但感觉有点像一部放大了的心灵鸡汤,一个更加精巧的“读者”故事。缘由也许是作者对人性的处理较为简单,整个故事是很清楚,但阿米尔如何负罪,如何救赎,在几个转折点上演绎推进不够精细,丧失了共鸣感。魔鬼在细节,伟大也在细节。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3#
发表于 2012-8-28 14:03:21 | 只看该作者
  《英国病人》的最后,艾玛殊把身受重伤的凯瑟琳抱回洞穴,向她保证,会在三天之内走出沙漠,然后进城,那里川流不息,找到一辆车不是问题,而开车回来只要三个小时。她会没事的。
  
  凯瑟琳说:“你保证。我不想死在这里。我不想葬身沙漠。”
  
  艾玛殊:“我保证。”
  
  今天看完了《追风筝的人》,想起这个情节。
  
  艾玛殊最终没能按时实现诺言,阴差阳错,他被错当作德国人抓走,脱离了原来预定的轨道。
  
  纵然最终仍然回到沙漠,斯人已逝。
  
  
  
  《追风筝的人》讲了一个童年背叛朋友的富家子弟长大之后一步步走向救赎之路的故事。
  
  也是结尾之处,主人公阿米尔和兄弟哈桑的儿子索拉博终于可以彼此交心,眼看就是带着索拉博共同生活在美国的幸福结局,阿米尔却仍在最后一刻把事情办砸了。
  
  
  “我不想再到恤孤院去。”他说。   
  “我永远不会让那发生。我向你保证。”我双手压住他的手,“跟我一起回家。”
  ……
  “索拉博,我没办法把你原来的生活给你,我希望真主给我这样的力量。但我可以带你走。当时我走向浴室,就是要告诉你这个。你有前往美国跟我和我的妻子生活在一起的签证了。真的。我保证。”   
  他从鼻子叹出气,闭上眼睛。我要是没有说出最后三个字就好了。   
  
  
  誓言太重,我们总是轻易让它们从嘴边溜出,却忽视完成它们所要担负的重量。我保证,我保证,我真的可以保证吗?我进了城就会找到车迅速赶回来,我永远不会让你去恤孤院,我可以顺利把事情办成功,结果呢,永远会有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比如遇到了不分是非的英国军,比如将孩子带走的唯一办法就是让他先去恤孤院住一段,事情总是不会按照我们设想的完美过程发生。我们意想不到。
  
  可是真的意想不到吗?
  
  是了,是回避去想了,是总希望事情顺利发展,这样我们就可以为做出的保证少付出一些。生活中更多的情况是,即使没有把保证实现,也不会损害太多。往往一句对不起就可以打发一切。对不起很轻阿,誓言也变得很轻了。所以看到索拉博自杀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不值阿。他是个小孩,他不懂得保证其实很廉价。他把它看得太重了。如果不是他自杀,那个保证其实无所谓的。
  
  这个世界于是变成了现在的样子。这个小说于是有了这样一个不悲不喜的结局。
  
  我可以保证什么?我可以保证用心去做某件事情,包括努力,也包括预想前方的困难。我的心力有限,所以我能保证的事情少之又少。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4#
发表于 2012-8-28 14:03:21 | 只看该作者
看完之后的感受无法用语言描述,只记得支言片语:阿米尔...哈桑...石榴树...黄色风筝...爸爸...拉辛汗...阿里...焰火...铜拳套....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5#
发表于 2012-8-28 14:03:21 | 只看该作者
        在看整本书的过程中,我从主人公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模样,人性的弱点一览无遗。看见阿米尔为自己曾经对好朋友做的错事愧疚不安的时候,我流泪了。曾几何时,某人也做过类似的事情,为了自己所谓的尊严,还有那可耻的懦弱,他逃避了。但是结果跟主人公一样是经常陷入深深的自责,后悔不已。但是最后主人公还是走上了自我救赎的道路,而且他也成功了。这时我也流泪了,是为他开心。因为那种放下痛苦包袱的感觉,真的很舒服。我能体会到主人公的幸福。尽管我还没有彻底的做到自我救赎,但是看了这本书后,我相信我能成功的,因为一个男人要勇敢的面对生活的挑战,勇敢的去保护和珍惜你身边值得你去爱的人!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6#
发表于 2012-8-28 14:03:21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让我纠结,看到这本书,脑中情不自禁的就会想起哈桑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真挚、动人。阿米尔,我不知道我该怎么评价这个人,懦弱,背板,及赎罪,从一开始的厌恶到后来的莫名的感觉,不得不说,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走过,活过,这些人已融入到你生命,再怎么样的语言,或许都无法精确的表达出那种感受。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7#
发表于 2012-8-28 14:03:21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中,读到了忠诚与信仰。
  读到了勇敢与救赎。
  
  第一次看到“为你,千千万万遍”的时候心里很苦涩。
  并不是所有的罪都可以赎,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敢去赎罪。
  
  人往往不够勇敢,心灵更不够纯净。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8#
发表于 2012-8-28 14:03:21 | 只看该作者
  阅读之前,对于一个穆斯林国家,毫无概念,对于恐怖组织阴影下的生活,难以理解。阅读之后,很难说我就明白了这个国家的悲剧,也很难说体会追风筝时的心情,但是它为我打开了一扇窗,看到苦难,也看到信仰,告诉我如何生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9#
发表于 2012-8-28 14:03:21 | 只看该作者
  读这本书还是在高二的时候,现在想起来仍然是自己近几年看的最精彩的一本书。仍然记得自己是怎样随着作者轻抚阿富汗的脸颊,带着怎样的感情仿佛一个旁观者般看着哈桑和阿米尔。
  读完这本书,让我有了很深的阿富汗情结,并对这个民族莫大的崇敬。
  kite runner 追逐的不仅仅是风筝,更是一种感情,一种执着,一种梦想。
  
  这是阿富汗作家胡塞尼的处女作,个人认为他今后的作品亦不会超过这一部。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00#
发表于 2012-8-28 14:03:21 | 只看该作者
  1975年那个阴云密布的寒冷冬日之前,我以为阿米尔少爷会一直给我讲那个陌生国度的异国情调。在此之前原谅我对于阿富汗的印象只有新闻报道里的汽车爆炸以及尘沙里的白色长袍。但阿米尔告诉了我阿富汗那安静与传统的另一面。有南餅,有烤肉,有电影院。。。还有有童年的阿富汗。
  阿米尔的懦弱表现在每一个地方,他会躲在哈桑的身后,不敢承认做了错事,嫉妒父亲对哈桑的喜爱。。。尽管做了这么多的铺垫,阿米尔在1975年那个冬下午的懦弱还是让我感到难过。我觉得像是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
  阿米尔的懦弱让他不愿面对那个下午的自己。因为他想成为父亲希望他成为的那样一个勇敢的人,即使不是,他也竭尽全力的去扮演,尽管这出扮勇敢的戏中他是个最为蹩脚的演员。他不能够再面对哈桑,面对自己的懦弱。他也尝试过让哈桑揍自己一顿从而通过承受身体的病痛来拉远自己和懦弱的距离,但是,他失败了。他唯一可以逃避哈桑,逃避那个懦弱的自己的方式就只剩下赶走哈桑。将哈桑与阿里赶走之后父亲对阿米尔的冷淡的生活在苏军入侵后匆忙的过去,父亲和阿米尔开始了逃亡。
  在完全陌生的美国,阿米尔和父亲都开始了各自崭新的角色,很显然阿米尔更喜欢这一出戏,因为在这个国度没有人在意你的过去。杂货店的老夫妇的拒绝让父亲明白阿富汗男人最为看重的声誉在这里远没有刀了重要,而阿米尔也终于放下了过去的包袱。但父亲还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去给阿米尔尽可能多的依靠,供他读大学,帮他提亲。
  美国的新生活让阿米尔逃避开了那个过去的自己,但拉辛的故事却又一次将阿米尔带回了阿富汗,带回了1975年那个下午。处处刚强的父亲,那个徒手与熊的搏斗得身高两米的阿富汗男人,那个在苏军枪口下为了一个少妇的贞洁挺身而出的男人也曾像自己一样的懦弱过。尽管父亲要在那些传统卫道士的胡子上撒尿,但他那一次还是向整个国家的风俗低了头。但父亲还是成了一个好人,他找到了一条他再一次成为好人的路。建恤孤院,接济有需要的人,帮助弱者。。。而阿米尔的路则是回到阿富汗,把哈桑的儿子带出苦难重重的喀布尔。
  在被阿塞夫殴打中,阿米尔受到了一直惧怕的身体的苦痛,但也在这苦痛中阿米尔得到了救赎。
  这之后阿米尔会顺着这条路走下去,将索拉博带出喀布尔,带出心灵的阴影。
  我害怕自己曾经很懦弱,因为我一直没有找到自己再一次成为好人的路。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17:07 , Processed in 0.04888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