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追风筝的人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71#
发表于 2012-8-28 14:02:40 | 只看该作者
  这部小说于06年出版的时候,我还在上大学,那时阿富汗战争也还远远没有结束。当时的一个说法是,这部小说借了阿富汗战争的光,所以大热。
  
  刚刚看完了这部小说。我想,说这部小说借阿富汗战争的光,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这在当时确实是是很好的一个促销噱头嘛。但是从我来说,这部小说和阿富汗也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它更多是一部关于忠诚,关于忏悔的故事。
  
  有时候真奇怪。有些古老的,沾满灰尘的东西,虽然从理智上觉得很不以为然,但是却能在情感上强烈地冲击我们。比如忠诚,忠贞,爱国等等。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72#
发表于 2012-8-28 14:02:40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关于一个回不去的祖国,关于充满隔阂与歧视的宗教和种族关系,关于缺少认同与关爱的父子关系,以及关于被前面的种种扭曲了的友谊和忠诚。
  
  故事围绕主人公童年时代犯下的错误,这个错误对他人生的影响,以及成年后对自己展开的救赎。情节是一波三折,很像好莱坞电影,有的桥段甚至有些狗血,比如回到坎大哈的主人公偏偏就遇到了童年的宿敌,得以通过肉体上的痛苦换得心灵的解脱。结尾是光明的,给人以希望,幸福的一家三口就在不远的将来回眸而笑。
  
  可是,造成苦难的真正原因——宗教的隔阂和民族的仇恨却并未从阿富汗的土地上消失。即使在塔利班统治下的黑暗岁月,痛苦中的普什图人依然打心底里歧视哈扎拉人。所以,作者说他的祖国“也许它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地方”。
  
  我不懂伊斯兰教,不敢妄加评论,但是我真的不能理解同样信仰安拉,何以仅仅因为教派不同,认可的继承人不同,彼此之间就那样的仇视,那样的不能相容。如今全世界对伊斯兰教心存戒备,这一方面是一种对于恐怖主义的过激反应,另一方面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们自己也许也需要反思一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73#
发表于 2012-8-28 14:02:40 | 只看该作者
      童年的阿米尔 面对最忠诚的友情为了自己被欺凌 他毫无勇气做出牺牲 内心的不安让他自觉无法在承受 用卑鄙来掩盖内心的怯懦 用逃避来缓解内心良善的拷问 而阿桑那个追风筝的男孩 始终那么虔诚地珍惜着友情 “为你 千千万万遍”
      从父亲的故事里 阿米尔读懂了父亲的救赎 寻回担当 找回自己 他在死亡恐惧前迈出了步伐 只有一个念头 索拉博 哈桑的儿子 他的侄子 索拉博也即他自己 阿富汗再一次证明 逃没有用 必须面对!没有逃避 他勇敢甚至欣慰的受着早该来临的肉体折磨 追风筝的孩子回来了 一个完整的阿米尔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74#
发表于 2012-8-28 14:02:40 | 只看该作者
        人性,救赎,为你,千千万万!
      每个人都是追风筝的人吧。大部分原发行为都有其背后的动机,作为生物生存的原始动机,例如为了保证繁衍而留下一批具有稳定发情期或者能带来快感神经通路的生物。事物也很难保持其纯粹性,例如奉献、慈善,也行只是救赎,也许是达到快乐、个人成就感的必经之路。
      人性是个很神奇又很无力的东西,对于我而言,现在要学会的是接纳,试着去接纳哪些所谓道德层面看起来不那么让人愉快的本性。
      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在这个世界的某些角落都发生过荒诞不已的事情。为什么是20世纪?这么一批事件,也算是自然选择么?筛选、留下的有某些集中的特征么?对下一步的发展,这个生物群体有什么样的影响?
      这是一部后劲很足的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75#
发表于 2012-8-28 14:02:40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二十余年蒙受太多苦难的国家——阿富汗,仇视对立的民族与宗教,一个曾经显赫却隐藏巨大秘密的家庭,主仆关系的兄弟,罪孽的折磨,内心的悔恨,变迁,伤害,构筑一个伤痛的故事。若认真阅读,可挖掘更多。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76#
发表于 2012-8-28 14:02:40 | 只看该作者
        阿米尔与哈桑一起追逐着风筝,那个可以唤醒爸爸的温柔与关怀的风筝,我多么的理解那种需要爱,被爱的渴望啊,被人忽视总是难受的,何况是自己的亲生爸爸。
      西彦说:“只有上帝和野兽才喜欢孤独。”每个缺少爱的孩子都是孤单的,寂寞的,因为他的生活已经不完整了,心灵的失衡,心灵的一时怯懦与自卑,无法挽回的让他犯下了错,他失去了从小的玩伴,可以称得上是兄弟的爱护。那句为你千千万万,萦绕耳畔,多么的真心与痴情。而阿米尔的秘密拖累了他一生,使得他不能释怀,最后爸爸的好友甚至是他的好友拉辛汗叔叔给了他这个可以赎罪的机会,让他因为阿富汗内战逃亡美国之后也没有放下的负担有了一个可以释放的机会。就像拉辛汗说的“找回自己的机会”。使得他回到了阿富汗,那个充满了白色恐怖的童年故乡,在像是塔尔班疯狂的罪恶人手下用生命接回了他的侄子,哈桑的儿子。忏悔的救赎充斥了他的脑袋,我想只有那种勇气才能促使他走进死亡之境,用肉体与恶魔搏斗吧。
      我们的生活总偶有犯错,但是我们不能一错再错,这样的错误会让我们人心不能释放,不能轻松面对自己,单纯的生活,不要害人害己这样才是最真实的生活的源头。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77#
发表于 2012-8-28 14:02:40 | 只看该作者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我在读的过程中心情十分的压抑,阿米尔和哈桑的情同手足,他却由于自己的懦弱害了哈桑,最后还逼走了哈桑;最后阿米尔内疚、自责,为了赎罪而回到故乡。我想全书中他们不仅仅是在追风筝,更是在追着自己的勇气 梦想 友情。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78#
发表于 2012-8-28 14:02:40 | 只看该作者
  阿米尔会说的第一个词是:爸爸。而哈桑会说的第一个词是:阿米尔。在文章前半部分提到说以后的故事中有很多事情都与这个有关。
  
  为你,千千万万遍。
  
  For you,a thousand times over.每每读到这句都觉得颤动。总有那么一些人,是我们付出千万次都值得的人。我爱你,是我的事,与你无关。原谅,只因为你是我爱的人,我有什么办法不原谅你。
  
  在《追风筝的人中》,我的主线是友情和自我。哈桑是伟大的朋友,又带有对阿米尔的崇敬在其中,这种爱单纯的让人心疼。而阿米尔更像是我们,像是出现在生活中的人。我们自私、自傲、自卑,拥有的东西不想与人分享,喜欢周围的人比不上自己的地方,看到别人的优点和成功情不自禁的嫉妒,在我们身上多多少少、或深或浅都有这么一些。即使是最好的朋友,这些念头还会时不时的出现,抑或是在某一个瞬间占据我们的内心。有的时候,我们的付出,只是感动了自己,却强迫在他人身上一些无法承担或无从回应的感情,这时候自我是中心。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在真正需要的关头,能否伸出援助之手,能否在全世界都抛弃他时出现在他身边,能否为他挺身而出,这也许才是真的爱吧?即使是在背后,即使是在远方。
  
  多年之后,当拉辛汗去找哈桑,哈桑问起阿米尔少爷的情况,惦念着他的现在,忘不了他们的曾经,而阿米尔的幸福快乐亦是他的希望,为你,千千万万遍!从未改变过。另一边,背叛朋友的阿米尔背负着债一直是心头的负担,直到被阿塞夫狠狠打一顿并和索拉博一起逃出来后,才得到了一种救赎。做了错事的时候,开始会怕有报应,会怕被人发现,后来却巴不得会被人发现,会想要报应尽早落在自己身上。担惊受怕、后悔不已的日子比穷困潦倒、困于囚牢的日子更难过。阿米尔的救赎之路也不平坦,看到最后是一种淡淡的心痛。最后仿佛也回到了我爱你,与你无关的地方,索拉博的冷淡也没能阻止阿米尔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终于在最后放风筝的瞬间我们看到了美好结局的一丝曙光。生活,终归要回到美好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79#
发表于 2012-8-28 14:02:50 | 只看该作者
  阿富汗有很多儿童,但是没有童年。
  
  阿富汗有很多人民,但是没有生活。
  
  一直以来这个地方都只出现在新闻里,在心底也无法感到那个地区的人民生活的苦难。然而这本书,将那些看不到的苦难呈现在人们眼前。我读着字,心里在想,为什么这个世界会有那么多邪恶的人?为什么有的种族就要受到迫害?有了能力的人一定要去伤害那些孱弱的人吗?
  
  政治势力什么的都是狗屁啊!管我们什么事情呢?如果人没有恶感,只是发展,和平发展,也许这个世界就会幸福很多吧。
  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然而如果你不强大,就会被人欺负,这种规律真是让人伤心。
  
  另外一个点,就是阿米尔对哈桑做出的事情,无论如何,阿米尔确实是做错了事,无论后来他做了什么,都无法抹去他因为懦弱和嫉妒做出的对哈桑和他们一家人的伤害。当然,就如拉辛汗说的,真正邪恶的人是没有愧疚感得,只要有良心的人,都会有愧疚感,于是他们承受着内心的折磨,这一点让人们可以去原谅他们。使他们得到宽恕。对索拉博,阿米尔确实应该竭尽他的生命去爱护,这是他唯一的救赎。
  
  作为父母,永远都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不仅要给予物质生活和教育,更重要的是给他爱和指导,只有有爱和指导的孩子,将来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有自信的孩子。如果没有,那么他的心将是残缺的。我不想要任何人拥有残缺的灵魂,所以希望所有人能全心的爱他们的孩子,如果没有做好全心投入孩子的照料,那就要不负责任的将他带来这个世界。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80#
发表于 2012-8-28 14:02:50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在读世界史,让我对中东很感兴趣。
      这篇故事很紧凑,文字很质朴,很讲究的质朴。既不矫揉造作,又不失文采。
      全文都在讲阿米尔的成长与自我救赎。在写童年时,大量笔墨描写阿俄战争前阿富汗的繁荣,正如那篇著名的英语课文“THE MIDDLE EAST BAZZA”一样,是那么繁华喧嚣。和我对阿的印象截然相反。那中东的特有气息吸引着我,刚拿起书,就再也放不下了。现在的阿富汗经过俄国和塔利班的扫荡已满目疮痍,仿佛阿富汗就代表着战乱、落后、极端宗教与炸弹。。。阿米尔幼时的喀布尔已经消失在纷乱的战争与种族矛盾中了。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4 09:46 , Processed in 0.04545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