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追风筝的人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1#
发表于 2012-8-28 14:02:40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是为了打发我上下班耗费在路上的时间而买的,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只是看到卓越上对这本书的强力推荐。用了将近一周的时间,每天都看四十分钟左右,看完之后,感觉银子没有白花,这本书写的确实很好。一个阿富汗裔美国人用自己细腻的文笔讲述了发生在那个神秘国度的故事,友情、亲情、对祖国和故园的眷恋让人更加珍惜现在生活的和平环境,没有了和平安宁,什么都是虚幻。风筝是个非常巧妙的隐喻,实际上它指代的是人性中黑暗的地带,而我相信一个正常人都有这样的地带存在,只是有人更好的掩盖了他,修饰了他,或者无视她的存在,但事实上他就在那里,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它就会跳出来折磨人的本性,阿道夫的拳头解放了阿米尔,把他从深深地自责、愧疚中解脱出来,我们呢?还要继续掩盖下去吗,还要当做自己是一个完美心里的人吗?找到那个一直拷打自己良心的风筝吧,直视它的存在,解决掉这个阴影,趁现在还有时间。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2#
发表于 2012-8-28 14:02:40 | 只看该作者
  三年了。读完这本书。那个深秋,逸达哥哥来家里,赞扬我顺便放在床边的这本书。
  我想说些什么,却说不出什么,不是怕被他笑话,而这种感觉无以言表。
  我相信,没有不能比较的事物,没有不能描述的感受,没有不能到达的遥远,如果被限制,只因为我们放弃尝试。
  真的不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也无法去想象战乱中人们的思想。对故事里面的四个男人的纠葛,却抹不去。
  最忘不了的是父亲得了癌症以后说,我说爸爸没有了你,我怎么办?
  而依旧伟岸的父亲生气的说:我养你这么大,就是为了我死了以后你不说这样的话!
  我想,这应该也是姥姥想对我说的话。
  那一年,还有之后这些年,和以后的若干年,从那么一个故事里,我只记住了这句话,明白了这个道理,也许在男人们的眼里,这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但对我来说,足够了。
  喜欢一本书,拥有一本书,本来就不是为了被人称道,而是独享欣喜。而只记住这样的道理,胜过欣喜。
  如果我有儿子,我一定会让他读这本说,告诉他成为一个伟岸的男人,也会犯错误;成为一个伟岸的男人,也会有遗憾;成为一个伟岸的男人,也会有懦弱。成为一个孤独的伟岸的男人,也许会被很多然挂在嘴边,却不出于真心。无论这是不是他的愿望,至少我希望当世界上能支撑他的人慢慢离去之后,他能够坦荡的面对一切,或哭或笑或求助或弥补,不要掩盖。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3#
发表于 2012-8-28 14:02:40 | 只看该作者
  看《追风筝的人》,脑海里总免不了闪现宝莱坞歌舞剧的身影。虽然也知道阿富汗与印度无论在人种还是宗教信仰上都完全不一样。如果硬要找那么点儿相似处的话,他们都生活在贫瘠的高原山区。人性的原生、淳朴,就连罪恶也是那样的简单逻辑。宛如在读80年代的中国小说。是他们太落后,还是我们已经跑偏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4#
发表于 2012-8-28 14:02:40 | 只看该作者
  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身影。
  内心的愧疚,人性的弱点。你都可以找到。
  关于友情的力量似乎合情合理、却让人感觉过分夸大。
  在主人翁自我救赎的过程中,你仿佛看到内心那个丑陋的自己在蠢蠢欲动。
  无论多久、无论身在何处,内心需要一个澄净的地方。那条路、回归自我的路,在哪儿。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5#
发表于 2012-8-28 14:02:4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部貌似关乎友谊,实则关乎心灵的书,故事的主人公有两位,一位是富家少爷阿米尔,另一位则是仆人的儿子哈桑,他们从小一起长大,于是就成为了很要好的朋友.然而这对好朋友最终因为富家少爷的怯懦而未能将他们的友谊进行到底,仆人最终带着儿子哈桑远离了一直效力的老爷家.阿富汗战争爆发后,富家少爷和父亲开始逃亡,最后到了美国,在长大成人后,他开始反省自己,开始理解了哈桑和他之间的友谊,其实在富家少爷阿米尔的内心里,哈桑这个人是挥之不去的,因为他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包容,忠诚,善良,勇敢.所有的这些都是年幼时的阿米尔所不具备的,因此在他长大成人后才开始了他心灵的救赎,最终从美国回到生养他的土地,领养了哈桑的儿子,而此时哈桑已经去世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6#
发表于 2012-8-28 14:02:40 | 只看该作者
  我一直很好奇哈桑为什么对阿米尔那么好。
  友情的话,不只是一味的付出不求回报吧,真的看那个人那么重,如果得不到回报的话,会很痛苦很痛苦的。
  哈桑近乎痴狂的追随着阿米尔,即使阿米尔侮辱他,鄙视他,排斥他。
  哈桑还是去为他追了风筝,说出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
  真的被感动了,这种质朴纯真,不求回报的感情。
  哈桑,你一直没有等来你的小主人,可是你的儿子等来了。
  他承受了不该承受的伤痛,但是你的小主人会千倍百倍的来回报。
  
  哈桑,阿米尔会为了你的儿子,千千万万遍。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7#
发表于 2012-8-28 14:02:40 | 只看该作者
  哈桑
  
  我哭得跟个姑娘似的
  虽然我们不是朋友 但我知道你会说些什么
  在那么遥远的地方 想念着你
  那里的人情世故让我想到自己的家乡
  离哈布尔并不遥远 就在那茫茫戈壁深处
  也许顺着南面不远的山脉 再顺着帕米尔高原往西走就能找到你和阿米尔一起放风筝的地方了
  
  那是你出生 成长 回忆的家
  可我们不同
  不钟情我出生的地方
  感觉似乎总有一层膜 让我无法感受它的温度
  回想起来
  美妙的记忆总是留在路上 去往一个更熟悉的地方
  那个让我一直惦记的并且怀念的另一个城市 伊犁
  那是温润的
  爸爸出生并且成长的地方
  
  很久了吧
  奶奶一直守着那由爷爷和爸爸亲手建筑的小院子和六间不算大的土房子
  平整的墙面涂成淡淡的蓝色 高高的房顶下散发着稠稠生活的气味
  那是食物 柴火 被褥和木制家具以及奶奶爷爷身上散发出来的味道
  还记得屋子里小小的俄制铜炉是爷爷奶奶从伊犁河边买来的
  笨重结实的感觉 冬天总是让我看着很踏实
  还有爷爷留下的深蓝色工具桌 小的时候我总喜欢拉出抽屉在里面翻来翻去 想知道爷爷的秘密
  那里总有我的新发现 一把起子 一个精致的小榔头 一本没有封皮的老字典 以及爷爷的画本 里面有手绘的老虎和狮子
  从小就觉得那一定是个男人工作的地方 并且梦想拥有 因为隐约觉得那里有故事 有感情 有种神秘的气息
  对于那时的我来说
  就象酒一样
  
  记得
  暑假或者寒假 坐好一天的长途汽车  
  回到那里 奶奶总是第一个迎接我的亲人 捧着我的小脸蛋重重地吻着 我害羞地闻着奶奶手上雪花膏的味道
  之后 总是让我特别平静
  第二天一早就会有爸爸的朋友来家里拜访还给奶奶带水果 那些大人都是和爸爸从小玩到大的 小时候他们总是在一起看电影 一起打架
  稍晚 在院子的葡萄架下一起烤肉 而我会躲在屋子里一边翻看爸爸小时候收藏的画册和爷爷奶奶的影集 一边吸溜着口水
  爸爸渐渐老了 可他只要回来 他们总是及时出现 有时还会和爷爷喝几杯
  后来关于这些大人们的故事我略知一二 爸爸给我讲的加上我偷听来的
  
  爷爷也是在这里出生 小的时候就没了爸爸和妈妈
  可家里还是有一柜子的金条 每天靠舅舅照顾  
  踢毽子很在手的爷爷 可以把毽子定在鼻子上  
  那个时候的他还是孩子王 他的姐姐嫁给了本地国名党警察局的局长
  后来爷爷学了医 在医院做了一名医生 他的姐姐和丈夫流亡到了遥远的东北 至此再没有任何联系
  爷爷和奶奶是怎么依靠到一起的 爸爸没有告诉我
  只知道奶奶小的时候为了逃荒从遥远的天津 坐着牛车赶来
  八个月的艰难终于见到了远在新疆的亲戚
  后来奶奶在鞋厂做皮鞋 有过一段时间还当过民族学校的汉语老师
  那个时候的汉族人都会说维语 爸爸也会说 可他从没教过我
  他总说 你是汉族人不能学那个
  可我只是想和维族打架的时候能占上风而已
  
  早上 奶奶从神神叨叨的哈萨老婆婆那里买好牛奶有时还会买甜的奶疙瘩给我 然后拉着奶奶的手去集市买菜
  哈布尔的集市也和这里的差不多吧 哈桑
  路两边用土砖垒砌的小平房 进进出出头裹纱巾穿着大红大绿民族服饰的妇女 卖馕的小铺紧挨着卖肉的小铺 一摞一摞的蔬菜抹在倾斜的驴车上 空气中混杂着刚出炉的热馕 香菜 洋葱 胡萝卜还有马身上 骡子身上散发出来的味道 带小帽的维族大叔吆喝着 小心脚下马的粪便 厚厚的尘土把鞋子染的黄黄的 偶尔看到穿黑色长袍 头上缠成一圈一圈并且留着浓密大胡子的人背着手奇怪的踱来踱去 向远处往去依稀可见清真寺白色的塔尖
  这个地方叫汉人街
  许多年以后 这里死了很多的人
  奶奶曾经对我说 好维族人比汉族人还要好
  我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善良 朴实 单纯 好客 热情
  可他们为什么还要欺负汉族人
  爷爷一定知道 他有很多民族朋友 他说起话来声音极其洪亮像三十岁的小伙子
  如果那天爷爷在那条街上他会阻止的 一定会的
  
  可他走了
  奶奶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掺扶着爷爷去医院的时候 爷爷说:让我再看看这个院子 奶奶说: 行了!快走吧 又不是不回来了 爷爷说:不会回来了
  
  第一次为爷爷扫墓 站在高高的满是坟的黄土丘上 爸爸说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整个伊犁 放眼望去 一片烟雾笼罩着广袤的白杨丛林
  遍布高高矮矮 粗粗细细的白杨树 有的几百岁了 据说是林则徐带手下人种下的 赞叹的是白杨之城
  我喜欢原来苏联领事馆里的那些白杨树 三个人都抱不过来的样子 敦实地杵在那儿看了很让我踏实
  晚饭后爸爸会带我去那里散步 给我讲他小时候的故事 一段一段似乎支离破碎 有时他心情好还会带我去他以前上过的中学 在那里 爸爸老是摸摸这摸摸那的 眼里还隐约着回忆的光芒
  
  现在想来
  记不得多久没有回去过 回到我那已经有点老年痴呆的奶奶身边
  她一定很老了 但一定还能麻利地干家务 她很糊涂了 可还每次打电话都惦记着我 问寒问暖
  爸爸给奶奶说了很多次了 可奶奶还总是问:亮亮快上高中了吧 亮亮长高了吗? 一口浓郁的天津味
  
  要是你 哈桑 当你在巴米扬和你妻子在一起的时候
  一定会回忆在哈布尔的一切 你的童年
  小小的院子总是融不下我调皮的小身躯 总爱跑到门前大街上和邻居一起玩 滚铁环 踢足球 活泥巴搭房子
  记得邻居可爱的维族小女孩 每次来奶奶家都是脏兮兮的 姑姑让她教我跳舞的情景一直在我家相册里躺着
  大大的眼睛是那么羞怯
  记得妈妈在葡萄架下骗我吃酸葡萄 笑得前仰后合
  记得夜晚在院子里抓到一只好大的天牛 用罐子把它扣住 第二天一大早却很伤心地发现不见了
  记得天气很好的晌午 一个人静静靠在爷爷的躺椅上看天上飞过的飞机 然后睡着
  记得小小的我胆怯地靠近那条叫玛仕嘎的看家狗 和它合影
  还记得姑姑的孩子和我一起在爷爷的屋子里玩捉迷藏
  也记得一家子租住的房客和奶奶聊天
  看着妈妈第一次去爸爸家见爷爷奶奶的黑白照片
  甚至想像爷爷和奶奶在这里打架 把妈妈吓得打哆嗦的情景  
  有很多事情我并不知晓
  
  妈妈赌气并且当着爸爸的面对我说:你爸是领养的孩子 你看你爸和你爷爷奶奶长得一点也不像 和你姑姑也不像!爸爸没有反驳 只是沉默
  那时的我低着头怔在那里  妈妈为什么说这些呢 惊恐的不知道该想些什么 爸爸是不是还不知道? 我害怕这个糟糕的消息是妈妈除了爷爷奶奶第一个知道的 但我错了 爸爸其实一直都清楚
  爸爸的确长得不像汉族人 自从妈妈说了这些话我才渐渐意识到 翻看爸爸以前年轻时候的照片 高高的鼻梁  很潇洒的样子
  现在只是苍老了 洗完澡都要让妈妈给他染发
  爷爷奶奶真的和他不像 爸爸是从哪里来的 他的亲生父母是什么样的 是什么民族 爸爸和他们见过吗 奶奶和爷爷为什么收养爸爸 是他们不要他了吗?
  不敢去问这些问题
  爸爸说将来也许等他真的老了就会写一部小说 回忆他的养父和养母
  这也许是一件好事
  是吧 哈桑
  爸爸会拉小提琴 二胡 还会画画 他和妈妈就是在一起在美院上学的时候认识的
  那是一次去野外写生的路上
  三五个年轻的学生 走在浓郁的密林里
  过一个独木桥的时候妈妈害怕 跌进了湍急的河水
  是他救起的妈妈
  那个时候他们才相识
  这个浪漫的故事是爸爸的一个同事告诉我的
  也许是玩笑 我半信半疑
  问过妈妈为什么当初会选择爸爸
  他有才华 就看上了他这一点 可妈妈也没想到当年追她的很多人现在都作了大官 可爸爸什么都不是
  妈妈亲口告诉我
  
  哈布尔有哈桑回忆的地方
  同样
  对于我 这个小小的院落 是有温度的 有颜色的 有味道的
  就像奶奶早上泡的奶茶 香香的
  我也理解爸爸为这个家所做的一切
  就像哈桑一样
  
  一个道理我一直明白:
  再好的故事也有褪色的那一天
  这些都是真实的
  并且是属于我的
  可有一次 我看到了一样东西
  指着问爸爸:我刚看到那边的电线杆上绑着一个鲜血淋淋的人而且没穿衣服 他是耶稣吗?
  爸爸不可思议地拍拍我的脑袋说:没有的 你看错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8#
发表于 2012-8-28 14:02:40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我还没有看完这本书,并且看到一半还不到,但我仍想先写下这篇书评。
      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是这学期期末考试期间的一个晚上,当时大家正在夜自修,埋首于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中,而我却接到了一本封面上映满晚霞的书,一只风筝在夕阳的映衬下留下一个黑色的剪影,白色的文字穿插在这红紫相间的色彩中——追风筝的人。
     捧着这本书端详了许久,开始猜测书的内容,想它是不是写一个人一直执着的追着一只风筝,而这个人是不是在故事的最后站在事业的顶端回忆着自己这一路走来的艰辛,我一直这么想着。
     总以为自己对成绩看的很淡,总以为就算临时抱一抱佛脚,或许也改变不了什么。但我最终没有把自己说服,我仍要抱佛脚。我把书合上,塞回桌子里,想想还是不对,就把它还了回去。这是我第一次错过这本书。
      后来又有好几次,在浏览网页的时候又看见别人推荐这本书,而我总是显得兴致缺缺。
      昨晚,我终于下定决心看它,这次我看了简介。从晚上十点,一直看下去。不知到为什么看的特别慢,想象埃米尔的家,想象那遍布的蔷薇花,想象哈桑的模样,兔唇的哈桑,做完手术的哈桑,微笑的哈桑,举着弹弓的哈桑,追风筝的哈桑,啜泣的哈桑,甚至是流着血的哈桑.......
  然后我脑子里全是哈桑,尽管我完全想象不出他到底是什么模样。但是我知道他是个善良、聪明、勇敢、老实、忠诚的孩子,无论怎么样,这样的人一定讨人喜欢的。是的,我也喜欢这样的人。
      看着看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眼眶湿了,然后一直流眼泪。或许看过这本书的人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傍晚,那只蓝风筝,那条小巷,那条扔在旧砖头上的棕色灯芯绒裤子。我多么希望我看不懂这个情节,我多么希望哈桑只是被狠狠的揍了一顿,我多么希望哈桑把蓝风筝给阿塞夫。只是随后埃米尔的种种行为都让我失望,他不配让哈桑那么对他,他配不上哈桑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
      看到第四章,眼睛酸涩到不行,于是我决定睡觉。闭上眼睛,我看到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半边的天,蓝色的天这是也变成了蓝紫色,少年追随着一只蓝色的风筝,奔跑着。“少爷,为你千千万万遍。” 为你千千万万遍,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好像卡带般的在脑子里反复,是的,千千万万遍,千千万万遍。好像再也睡不着了,于是我只得睁开眼睛,等待着黎明的到来,等待着第一缕阳光从窗帘的缝隙里射入,让我知道今天又是新的一天。
      我一直在想,太阳升起和落下时的天空到底有什么区别,无知的我又可不可以以为没有区别,那么或许封面上的不是夕阳了,那是冉冉升起的新日,那代表着希望,那是一个新的开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9#
发表于 2012-8-28 14:02:40 | 只看该作者
  在看过这本书以前,阿富汗这个词语似乎只是一个存在的名词,一个饱受战乱侵蚀的名词。但是关于它具体在地球的哪个角落,人们又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着似乎只是一个谜团。所以,出于对这个名词的好奇,在看了卓越上的简介后,我拍下了这本书。      如果说评判一本书是好是坏的标准是它是否引起了你的共鸣与思考,那么,这本书的确没有辜负众人的推荐,嗯哼,虽然它的封面有些难看得可怕。      故事围绕着阿富汗一个富人家庭展开,人物不多,却各有特色。一个别具一格、略带有些牛仔风格的父亲,一个安静的渴望父爱、偶尔有些少爷气的小男孩卡米尔,一个善良聪明、愚忠到让人心疼小仆人哈桑,因为各自在人生不同时期犯下的错误,展开了系列人性的自我救赎。      如果你对阿富汗、清真教、哈扎拉、普什图、塔利班等词语感兴趣的话,不妨读一读这个故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0#
发表于 2012-8-28 14:02:40 | 只看该作者
  书中的主人公阿米尔是一个色彩丰富的人物形象。看后我特别感动。     小时候的阿米尔对哈桑有着让他终生无法原谅的伤害。   再一次又一次的动乱之后,阿米尔、哈桑也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   之后的阿米尔,爸爸带着他一起移居于美国,爸爸也一直无法原谅自己年轻时候曾犯下的错误。在为阿米尔最后近一次父亲的责任(帮阿米尔上门提亲)之后,他带着惭愧离开了人世!   阿米尔伤心地放手了父亲之后,又靠写作,让妻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突如其来的一个电话,让阿米尔走上了“还罪”的道路……     阿米尔为了给自己小时候所犯下的错误抵罪,差点赔上了自己的生命……       总之,故事精彩,而且波然起伏~让人不时为故事情节的转换感到惊叹!!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1 13:36 , Processed in 0.04806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