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追风筝的人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1#
发表于 2012-8-28 14:02:29 | 只看该作者
      怎么说,这是我很早以前就看过的也是第一本让我真正领会到一些东西的小说吧!本来友情就伟大,只是一直没有具体的形态来表达。我感动于哈桑对阿米尔少爷的那种忠诚,甚至在看这本小说的时候不止一次落泪尤其是哈桑对阿米尔说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但后来阿米尔少爷背叛了哈桑但是我却不憎恨他,我知道他背负的那种罪恶和对自己的不可原谅,他只不过是一个懦弱胆小的孩子。成年以后阿米尔踏上了返乡赎罪的历程,那段用生命为代价的赎罪历程让我再次看到了哈桑和阿米尔少爷间的那份纯真友谊。作者把哈桑的那种纯真质朴忠诚描写得让人心痛,也把阿米尔的那种矛盾心理和内心深处的纯洁描写的淋漓尽致。让人常常觉得是不是阿富汗的孩子们都是这样拥有那么伟大而纯洁的的友情。“背叛友情”让人听起来是那么不可原谅,但是当你看了《追风筝的人》你就会明白背叛是可以救赎的也是可以被原谅的甚至是让人感动的。这本书里的每一个人都有让人感动的理由,阿米尔的父亲、拉辛、阿里.......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感动。
      在这样一个物质欲望横飞的世界,《追风筝的人》是不是可以让自己找到一丝心灵的慰藉,至少让自己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忠诚和对友谊的态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2#
发表于 2012-8-28 14:02:29 | 只看该作者
  终于读完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追风筝的人》,不想去谴责书中阿米尔年少时偶尔的自私、懦弱,也不愿赞扬哈桑的善良、单纯,毕竟,在那样一个社会环境下,那样一个家庭氛围中,人与人之间充斥着的不单是单纯的爱与单纯的恨,不论是阿米尔与父亲之间,还是阿米尔与哈桑之间。
  
  记得《荆棘鸟》中有这样一句话用在这里再贴切不过:“爱比恨更可怕,因为当你恨一个人,你可以报复他,你爱一个人,却什么也不能做。恨有了断的时候,爱却会贯穿你的一生一世……”阿米尔无疑是爱父亲的,尽管偶尔会因被忽视而恨他,所以才会用所有能表现的机会来博得父亲的关注,却又直接导致了对哈桑的伤害;而哈桑对于阿米尔来说,是朋友,是兄弟,却也是最忠诚的炮灰,阿米尔并不是不爱哈桑的,相反,与其他的主人与仆人的关系不同,哈桑和小主人吃同一个人的奶长大,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阿米尔”,一起玩一样的游戏,追同一只风筝……这无疑给了哈桑足够的满足以及足够忠诚的理由,或许正因如此,哈桑才甘愿受辱,甘愿被栽赃,甘愿做阿米尔的炮灰。
  
  不管基于什么原因而宁愿充当炮灰的甘愿奉献的羔羊,人们总是理所当然的利用,若是阿米尔与哈桑之间仅是单纯的主子与仆人的关系也就罢了,偏偏是这种主人与仆人,朋友和兄弟的纠结的情感交织,让阿米尔对自己的行径愧疚之极,无法面对自己的玩伴,这无疑是基于对哈桑的爱,如此,两人怎么能继续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哪,于是阿米尔栽赃哈桑偷窃,哈桑再一次充当了炮灰,且从此与父亲阿里远走他乡,也造成了后面一系列悲剧的发生……
  
  直至最后,阿米尔才获知原来哈桑与自己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可哈桑永远也没能拥有阿米尔那样优越的生活,以及那种优越感,而是一直带着“哈扎克人”的标签活着,直至生命的终结……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3#
发表于 2012-8-28 14:02:29 | 只看该作者
  看完这本小说,似乎把人的一生也给看完了。
  
  可以吸引我一口气想读下去的作品不多,我都是看看停停,而《追风筝的人》像是一口深深的井,我一瞥见它,就想立即喝到井里的水,看得到的不仅是清澈,还能品尝出它的香甜来。
  
  男主角阿米尔与哈桑,只有特定的环境才存在的特殊感情,因为里面存在着等级这一回事,才让情谊如此动人。放在今天,我们关系都平等,朋友,也只有互相为彼此千千万万遍,绝不可能单方面为另一方面付出。我觉得这样的人与人相处之道才是平常不过的,倘若天枰一边出现了严重倾斜,那感情只能截然而止,没有人愿意留着伤疤,任凭你伤了又伤。那你问我这种感情是不是消失了,其实不,只不过不会是朋友,而是恋人或爱你爱到骨子里的人。
  
  哈桑让人心疼不已,我们感受到的是他的纯真与忠诚,这样子的人是最可爱的,我们做为一名旁观者,不会去计较他是哈扎拉人,亦不会去计较他是长得不讨好的兔唇者。到这里,你就会发现,其实震撼人心且让我们血泪盈襟的是那份情,与是谁无关。我们往往对陌生人是宽容的,站在远远的一旁,看各家灯火,纠结也好、悲恸也罢,总可以被原谅;而对身边至亲至爱之人却苛刻无比,就像阿米尔,我相信他是爱哈桑的,只不过在他的潜意思里,他只不过是下人,不是朋友。各自融入对方的生活,再好的人都可以挑出刺,我们会去挑剔我们的父母,他们如此爱我们,恨不得把一生最好的东西给予我们,为什么我们还是不能完全接受性的去爱他们?总得在他们喋喋不休的时候,觉得他们烦得不得了,有时还会没大没小的顶嘴,现在想起来真想对以前的自己扇几个巴掌。长大后才知道,他们是这世上无比爱我们的人,他们是我们的财富,就像结婚后的阿米尔把哈桑当做他的宝贝一样。
  
  虽然这一过程是充满了自责的泪水,但一份爱像是棉花般,透过时间吸入泪水显得丰盈起来。
  
  年少轻狂的我们不可能每走一步都正确无误,会犯很多错,而有一些藏在心里有千万斤沉重,只要你是在企图寻找赎罪的机会的,都可以被原谅。即使阿米尔用了许多的谎言戏谑哈桑,更甚是在哈桑深陷苦难时没伸出一双援助之手,但我并不讨厌他,虽然我也心疼哈桑。我想作者这样刻画出主人公的形象,才是把活生生的人物都呈现给我们。一个“人”不可能完全的善,他总归有一点自私,一点嫉妒心里吧?这样才是正常的人。记得以前小学看还珠,紫薇的极度善良任由皇后陷害,之后又一丝一点不计较的原谅她,我觉得很不真实,换种角度看,你无非是懦弱到忘了自己是谁?
  
  那个高高在上空飞翔的风筝,酷似装着童年、欢乐、美好的回忆,只要它的出现,我们就能紧紧拽着它,对着它满足的笑。
  
  小时候,爷爷也会给我和哥哥做风筝,所以我看见里面描写的画面时,回忆的快乐敌不过悲伤回不了的以前,我们愚蠢的以为,日子既然这样一天天来,也会这样一天天走,其实恐怖之处在于,我们都回不去了。是的,我们必然会逐渐衰老,必然要告别稚嫩的自己。如阿米尔的父亲以前是英勇、正义、高大魁梧,晚年却随着时间带着病痛磨成了一个性格平缓,消瘦的男人,都回不去了。
  
  阿米尔的父亲是个贼,偷走了阿里的老婆,所以他对阿里及哈桑的好其实是一种救赎,阿米尔后为索拉博的追风筝也是一种救赎,断了线的风筝,在天空飘荡,追的是心里边的心安。
  
  有的时候,我们要需要原谅自己,才能把救赎进行得完整。对我们爱的人就像亦舒说的对他们宽容,天下太平。
  
  一生就这么完了,充满了爱恨情仇,我们活着累,却把回忆编织的严严实实。回顾过去,也许有些很多改变不了的遗憾,但我们确实真真正正活过,犯过错,才成长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4#
发表于 2012-8-28 14:02:29 | 只看该作者
          三周时间,看完了这么神奇的小说。最大的感触就是情节处理的特别紧凑,每次都会在自己觉得终于有个了结的时候发生新的变化,很欣赏作者的构思,或许就是天意,世事中总是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意想不到……            
        这就是生活,一个波澜起伏的过程,永远不会结束,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自己所能把握的一段时间里去细细体会每一天,去好好把握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自己的一生才会过得有滋有味,自己的幸福感会慢慢地超出负面情绪。
         书中的感情描绘细致入微,友情、亲情、同情、相思情融入于每一行、每一句,很好的一本纪实小说。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5#
发表于 2012-8-28 14:02:29 | 只看该作者
  怎么说呢,刚开始看这本书,是看不下去的,太过外国了……但是有耐心看下去,会为兄弟间的忠心感到很揪心……朋友间,能做到如此的,不多吧,在我还不懂你的时候,你对我的好,一切理所当然,当我真正懂得的时候,却只有还给你的下一代……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6#
发表于 2012-8-28 14:02:29 | 只看该作者
  为你,千千万万遍。通读整本后,在我脑海里始终回荡着这个声音,遗失的美好纠结的心痛。纯洁的友谊不应该被辱没,丑陋的灵魂却伴随着那份圣洁而诞生,上帝与魔鬼是同时存在的,纯洁的友谊却要一个人经历生死的考验与洗礼,心灵的救赎却在下一个生命中开始与轮回。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7#
发表于 2012-8-28 14:02:29 | 只看该作者
  在我读这本书的那段时间里,我都是拿起来看一会又不得不放下。因为我读一段眼泪就要出来,整个人都好像在故事里一般,故事从生命的荣耀到后来的阿富汗战争,哈桑残酷的人生以及后阿米尔知后觉的爱和救赎都让人欲罢不能。这是我近几年来看的最精彩的一部小说。
  为你,千千万万遍。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8#
发表于 2012-8-28 14:02:29 | 只看该作者
  我最不喜欢这本书的一点是,作者设置了拉辛汗这个上帝式的人物——知晓一切,引导一切。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拉辛汗独立于整个故事之外,这个故事不属于他,他的人生也不属于这个故事,他有他自己的家庭、荣耀、阴影、爱情、战争、远游……可是这些都不属于《放风筝的人》,他和这个故事的关系就像是我们的故事和上帝的关系:上帝站在一个高度,以“旁”观者的角色俯视所有剧情,所以所有细节尽收眼底。而当他选择介入,他就成为了一个改变故事的人物,是他设计和引导了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首先,拉辛汗是长者。
  “长者”,这个词总会带上点“智者”的意味。拉辛汗是父亲的朋友,他的年龄、地位、资历都和父亲相当,可是又不需要有父亲的严厉、冷酷,于是就很巧妙的,这个人物在权威与亲和力之中达到平衡。“我”尊重父亲,也尊重拉辛汗;“我”惧怕父亲,但我不惧怕拉辛汗。
  上帝如父,该是个慈父的角色,可不幸,偏偏“我”有的是一个严父,那么拉辛汗这个角色补充进“我”的生活中就是必要的了,一个如慈父般的长辈。
  这是个很重要的基础,当这个人物是充满智慧的长者时,是看着你长大的父辈时,你向他倾诉,会是安全的;你向他求助,会是有效的;你向他忏悔,你会是真诚的。
  这也就是“拉辛汗是上帝”的基础。
  
  其次,拉辛汗是倾听者。
  拉辛汗光是长辈是不够的,他还得是是所有人的朋友,两代人的朋友。
  在这里,作者对“上帝”的设置是倾听者——拉辛汗像神父一般倾听爸爸的所有忏悔、倾听哈桑和阿里的所有委屈、倾听我在成长道路上的一切苦闷。当我不知道哈桑是亲弟弟、哈桑不知道我是亲哥哥、我不知道爸爸的错误、爸爸不知道我的痛苦、大家不知道哈桑被强暴、哈桑不知道大家对他犯下的各种罪……当大家都有秘密的时候,拉辛汗就成为了像上帝一样的全知者,或者说,他就是上帝。(而我们又有谁知道拉辛汗的秘密呢?)
  上帝自己有没有秘密,我们不知道,但我们相信的是,上帝知道我们所有人的秘密。因为他是最好的倾听者。
  
  第三,拉辛汗是设计者。
  哈桑是“我”心里永远的一个心结,但是是“我”自己去打开的吗?也许“我”想过,一直在想,但这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是拉辛汗引导我去走的,不是我自己走出来的。甚至,这条路是拉辛汗设计好了的。
  如果“我”从未想过忏悔,“我”不会被任何人说动回去;但即便“我”想过要回去做点什么,也只是基于童年对哈桑的一切内疚,我从来都不知道后面有个秘密,那也就无从谈起回去的这条路会解开什么谜题。
  “我”抱着很“单纯”的想法回去看看,但事实是拉辛汗早已安排好一切,他不会让我这么轻松地走完这条路。秘密,他作为全知者在我面前揭开;线索,他作为战乱中的留守者为我集全;帮助,他在事前布好所有“我”可能寻求的点;结果,他是如此有自信地知道“我”会成功。
  “我”的这条返乡之路走得不轻松,有些小障碍,还在一次“终极决斗”中让“我”接近过死亡;但是又好像一切都在可控范围之内,找人有些小不顺、路途有点小纠结、皮肉之苦吃到了点,没有这些又实在是不像一条忏悔的路。于是,“我”的这次返乡很巧妙得“布满荆棘”却又处处得到“贵人相助”。
  另外,在这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起点和终点,拉辛汗对自己的设计也相当巧妙。起点,他的出场是一个电话,这么多年没有频繁的联系,却突然用电话“闯”进“我”的生活。在战乱的这些年,拉辛汗留守在阿富汗,有能力保护自己,有能力和在美国的我们保持联系,还有能力保护“我”的家,甚至还有能力去寻找、帮助哈桑。在故事的终点,拉辛汗以远游出走的方式结束角色的任务,潇洒、唯美,而且也是在依旧动荡的岁月。
  这个不会被战争、时代所伤到的长辈,这个守护“我”的家园的长辈,这个成全“我”赎罪的长辈,在这里,就是全能的上帝。
  
  
  知晓一切,引导一切。也就是全知,全能。无论在哪个宗教里,他都存在。我可以把这篇的名字从《拉辛汗是上帝》改为《拉辛汗是真主》、《拉辛汗是神》、《拉辛汗是佛》……无论称谓是什么,他就是一种信仰,一种可以将我救赎的力量。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9#
发表于 2012-8-28 14:02:29 | 只看该作者
  我从上海回到浙江父母的工作单位,由于没有书看,所以在回家第二天就跑到新华书店去买书,习惯了网上购书,在书店买实在有点心疼,于是选了这个《追风筝的人》,一是我听过这本书,二是它只需要花费我25人民币。
  我急急忙忙买来做回家,在公交车上读完了卷首语,见到很多名人的评价,对我而言并未有丝毫的改观,我并不了解此书。
  之后的两天半,我完全沉浸在这本书里面。在父母的房间,就只有我一个人,我只能看书,看《追风筝的人》。
  我自己觉得,哈桑是个理想的人物,但也有可能是真实的。毕竟阿富汗但是的君主立宪制下很有可能会出现中国封建时代的人物类型,对主人的毫无二心,对主人的忠诚。
  阿米尔,我们每个人心中其实都有一个阿米尔,甚至我们就是阿米尔。
  我们犯罪,然后心灵谴责,忏悔,赎罪,获释。善良的人走完了这个过程,而很多人只停留在第一个层次,他们只犯罪,毫不忏悔,比如阿塞夫。然而作者胡塞尼笔下的阿塞夫也是一个理想状态下的,因为他之前的恶贯满盈与他最后的行为似乎不相符合。当哈桑的儿子索拉博用弹弓击中阿塞夫右眼之后,阿塞夫进入没有让卫兵杀死索拉博和倒在地上已经被打得半死的阿米尔,这是不可思议的,当然也有可能是我看走了眼,没准这就是阿塞夫的"赎罪"。
  我之前从未了解阿富汗,但是这本书让我了解到阿富汗人民的水深火热,阿富汗妇女儿童说遭遇的严重迫害,身在和平年代,你很难想象如今周边的国家仍然有那么一些愚蠢的制度出现,那些愚蠢的残暴的军阀出现。
  我想说,我恨塔利班武装,这个拿着民主自由当旗帜的土匪组织简直是实实在在的独裁主义,他们统治下的国家是黑暗的,人民找不到出路,有钱的永远是他们的高级将领,拥有兵权的人。
  我现在可以想象为什么这本书出来后很多人想领养阿富汗小孩了,我想任何一个有感情的地球人,看完这本书都会受到震撼。
  祝福阿富汗的人民,尤其祝福阿富汗的小孩,妇女。
  
  ???????
  过了几天再看自己的笔记,我觉得还是要补充一个我不明白的地方。到底阿塞夫是如何把哈桑强暴了的呢?他们两个都是男的呀。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0#
发表于 2012-8-28 14:02:29 | 只看该作者
  偷窃是人性最大的罪恶,当你杀了人时,你偷走了别人生存的权利,当你说谎时,你偷走了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如果不是在做错之后有了对错误的悔悟,阿米尔的父亲可能也只是一个平凡的人,然而正因为他做过违背道德的罪恶,所以才会在有生之年做许多善事来赎罪。
  其实,每个人都再成长过程中为了一点点虚荣,为了那些所谓的自私而背叛和欺骗过,有的人从这些事情中悔悟,而有些人却背离道德的底线走得越来越偏远。如果你有了这样一个赎罪的机会,请珍惜。可能这也是在有信仰的国度最能让人钦佩的地方。
  当阿米尔回到阿富汗,回到曾经深爱而后厌恶的地方之后,他终于找到了变成好人的机会。这一次,为了爱,他变得勇敢,不再逃避,不再懦弱。直到结局,我们终于看到了一个成长起来的少年和一个勇于面对错误的大人。
  为你,千千万万遍。——真的很令人感动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5 20:06 , Processed in 0.05525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