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真正的捧起这本书,是在十一返程的火车上,人多得堪比春运,这本书却给我喧嚣中独立于世界之外的安宁。
所谓救赎
一开始的安排就注定了最后的结局,阿米尔最先学会的是“爸爸”,而哈桑第一句话是“阿米尔”。两个人各自心里最重要的人。
所以阿米尔可以为了和父亲单独相处一会儿而撒谎说哈桑生病,所以阿米尔不愿看到父亲因为哈桑而感到骄傲,但是哈桑却愿意为了阿米尔付出一切,”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如是说。
但是阿米尔不知道的是,父亲之所以对哈桑那么好,是因为他偷走了哈桑的身份,他想给哈桑补偿却只能不动声色,以一个老爷对仆人的博爱作掩护,我猜想过许多个夜晚,当所有不知情的人都睡去,老爷该是在忍受怎样严酷的自我拷问。一个平日被别人推崇至极的人,又怎么能够背的起命运险陡的倒逆,所以他没有拿出勇气。在臆想中他或许把哈桑拥入怀里,但现实里却只能用有力的大手在他肩膀上拍一拍,把那个嘴边的“儿子”生生咽下去。
而年幼的阿米尔不知道父亲在经受怎样的人性的撕扯,他只能给自己答案说父亲不够疼爱他是因为他害死了母亲。
正是因为得到的不多,所以才更渴望,阿米尔想让父亲为自己骄傲,然而最骄傲的那一天却成为心底最重的枷锁。
阿米尔懦弱吗,不见得,当时的他只是觉得不值得,一个他从来没有正式承认过是朋友的人,他不会头脑一热就挺身而出,毕竟哈桑是扎哈拉,是什叶派,是下等人。但是如若他那时就知晓,那个正在承受凌辱的是自己的弟弟的时候,会不会是不一样的结局。
哈桑的悲剧,是父亲的懦弱和阿米尔的渴望。
但阿米尔终归是善良的,所以他无法做到若无其事,尽管哈桑可以像以前一样缠着他讲故事,他却再也不敢直视哈桑的眼睛,他怕会出卖自己,即便他知道哈桑洞悉了一切,但他还是无法承受“了然于胸”变作“昭然若揭”时自己良心的赤裸。于是他要解决,解决的办法是最蠢却也最有效的逃避。他先是逼走了哈桑,又偏巧迎来了战乱,有了逃离故乡的理由,可以在陌生的环境里重新开始。我不知道他有没有在写故事的间隙想起那个兔唇的少年,想到他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如若不是拉辛汗的来电,或许阿米尔就会带着这个秘密安然地生活到油尽灯枯那一刻,只是没有孩子的事实会提醒他一点儿关于过去的错,他也不会知道那个视他如生命的少年是该他去疼爱的弟弟,他也不会懂得父亲当初为什么要在自己大学毕业那天说“要是哈桑在就好了”。
拉辛汗说,来吧,这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阿米尔当时是不知道自己面临着怎样的凶险的,如若拉辛汗在电话里就把一切讲清楚,他又是否会有勇气踏上回乡的路。
中间的艰险不提,只有当被动变为主动那一刻,才是真正开始了自我的救赎,我听见在拉塞夫拳脚下阿米尔的笑声,我想他终于如释重负,而他最后也终于会明白,索拉博是哈桑最后留给他的礼物。
来自: 豆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