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追风筝的人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1#
发表于 2012-8-28 14:02:29 | 只看该作者
      看这本书的时候是去年夏天,接下来就是高三。
    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这几年我对外国译过来的小说有点抵触,翻译的版本参差不齐,文法晦涩难懂,对我这个当时的高中生来说,时间和精力上都不够。这本书的印刷和翻译都相当精美,这也是他吸引我的原因之一。
    很明显这本书有浓厚的美国特色,拯救中东什么的。或许是高中生活的单调与压力使我变得异常敏感,脆弱,我无法接受悲剧,不忍心看到三国鼎立最后归于一晋,不想看到贾家的分崩离析,拒接梁山好汉的被招降与残害。那个时候的自己真的是相当弱!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也一度坚持不下去,即将到来的高三,父亲的斥责,繁多的作业,让我静不下来。或许是由于他是外国小说的缘故,与我的生活几乎根本没有相似性,我的担忧与恐惧减轻了。我看着看着,他救出了仆人的儿子,他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勇气。
    坦白来讲,这本书并未使我从此敢于面对悲剧,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面对自己的缺点,只有选择面对,才能克服他。我不准备再读他,我还有好多书要读,自我救赎的勇气,我要慢慢凝聚。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2#
发表于 2012-8-28 14:02:29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本关于阿富汗兄弟的故事,一波三折,虽然有时候能猜到故事的发展趋势,但是毫不影响我们的感动,小时候,我记得我经常做坏事,总是希望要么我彻底的消失,要么将看见我做坏事的人消灭掉,似乎现在还有这个坏习惯,还有我原来认为,只有中国的文化被毁灭的断层了,现在发现原来我们还有兄弟,刽子手般的政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3#
发表于 2012-8-28 14:02:29 | 只看该作者
  为了自我救赎的生命,纪念《追风筝的人》
  
      和平年代的文学作品,缺少了敢爱敢恨的时代大背景,没有大喜大悲的悲欢离合,没有前世今生的世代因缘,也没有沧浪逐波的命运飘摇,于是,只能把关注点集中在小小的方寸世界。家庭、爱情、工作、旅途便成了舒缓神经压力最好的出口。
  
      《追风筝的人》是一部和平年代难得的作品,有战争背景衬托,与生死颠沛流离相比,命运变得不值一提,一切情感在历史悲情中显得那么脆弱和无助。用人文情怀来关照民族、宗教和信仰之间的巨变,让人在体验不同文化背景冲撞的同时,也用另一种心境看待人类灵魂的自我救赎。整部小说都是自我救赎的新路。
  
      世界,我们存在于此,因我们身边的依附而存在。父母赐予生命,家庭抚养和教育长大,有家人、有朋友、有邻里周遭,在各种复杂情感的交织和变化中,我们逐渐找到自己的新路所向。每个人年轻时候都犯过错,有些可以悔改,有些被选择深深埋藏在心地。这些不光彩的过去往往会陪伴众生,每档夜空静寂万籁无息的时候,那些曾经的屈辱、悔恨、痛苦、无助会悄然涌上心头。人非圣贤,先人教育我们及时悔改,父母告诉我们要做正直诚实的孩子。然而,所有人都是在前辈铺就的道路上走出自己的新路。成长,意味着选择,也意味着放弃。选择自己喜欢的,选择对自己无害的,然后在利与弊,罪与罚中慢慢放弃闪光的东西。慢慢地,我们变成了世故的人,对所有真挚的感情将信将疑,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隐藏在自己编造的各种借口中。一年、两年、五年、十年……直到来日不多之际,才能幡然醒悟。当充满复杂情绪和追忆似水年华的老泪,横流在沟壑纵横的面庞时,人,便也完成了从懵懂到成熟的自我历程。这就是成长,无论年纪大小,无论时间先后,终有一天,我们成长了。
  
      合上最后一页,自己经历的不光彩的往事历历在目。如今,自己总抱着善意的心来对人对事,回想当初,虽不曾故意想要伤害谁,但是终有不尽如人意的结果。想说对不起,可时光已如流沙,如海化石。这一切就当做心里的一个结吧,一个已经解开的结,不纠结于何年何月了却,却记得何日何时发生,当有一天,生命似落英浮萍般散去之际,希望可以释怀一切吧。纪念《追风筝的人》。@恒郡2011-11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4#
发表于 2012-8-28 14:02:29 | 只看该作者
  很感动的一部小说,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很细腻。
  为你-千千万万遍,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伙伴吧。阿米尔的忏悔恰恰说明了他本性的善良。读到最后一个章节,尘埃落定,一切充满希望,好像是一股暖流进入了心底很柔软很柔软的一块地方。
  一部让人想一口气读完的书,推荐。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5#
发表于 2012-8-28 14:02:29 | 只看该作者
     上一次这样一气呵成读一本书是什么时候?初中时读哈利波特?有六七年了吧。所以这次两天完成这本《追风筝的人》竟有一种成就感和脱罪感。
     虽然到了最后也有少许的不急躁,但这确实是一本吸引我一字一句品读的小说。
     作者像是亲身经历了一般,将书中人物的心理描写的如此逼真。必须承认,那些心理我也曾有过。阿米尔对哈桑的嫉妒和背叛,我没有过吗?虽然后果远不及小说中严重,但却给我和我爱的人带来过伤痛。
     我想起了T。
     阿米尔在石榴树下给哈桑读书时的欺骗和鄙视,以及害怕哈桑取得进步的恐惧,多么像高中时的我!我们是同桌,她的学习成绩不如我,甚至可以说不太好,我亦是班长和学生会副主席。可是总有那么一些时候,我看到她俯身奋笔疾书的样子是那么揪心,那一刻,我心念的不是自己要专心做题,而是想她看不下去书;我看到她的男朋友对她关心体贴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和其他人一起议论,话语间透露着之责他们的举动不合时宜和掩盖不了的尖酸刻薄。但我又是真心当她是我的姐妹。我们一起睡过一张床,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她都是住在我家的!当我难过的时候,我会想,至少T会一直站在我这边,我不至于众叛亲离。
     是的有些时候我会有各种各样的“邪恶”想法。虽然我自己不明白也为自己感到羞耻,但我就是无法制止。
     就像阿米尔和哈桑。致命之伤正是至亲之人带来的。
     也或许,正是因为这样亲近的关系和相近的年龄,才使得我们如此没有安全感:被与自己朝夕相处相亲相爱的人夺走自己珍爱的东西,无论是父爱还是荣誉,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简直是抽走了他们的全部。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慢慢长大成熟,没有酿成恶果的会将这一切当做笑谈,甚至成为年老后摩挲的珍宝;若真因此致使不幸发生,想必也会如阿米尔一样背负一辈子吧。
     还有书中关于阿富汗的描写,有人评说其太过片面,根本不是阿富汗大众人的生活,还指责作者美国化,质疑其写作目的。我觉得忿忿不平。一部小说,一定要背负那么多任务吗?作者根据自己记忆中的阿富汗描写,真实而深情,有必要被贴上政治目的的标签吗?我所看到的是红色的云紫色的天凝重的夕阳和生活在那片天空下的倔强而骄傲的阿富汗人民。我为作者对那片土地的热爱而感动,也为自己对这个国家的无知而汗颜。我不愿评判阿富汗这个民族,因为每个民族都有其性格和特点,正如生活在我们周围形形色色的人。你永远不能批评一个人顽固保守,只因你自己大大咧咧。阿富汗在我眼中,不再仅仅是战火连绵满目疮痍的形象。透过作者的笔尖,我看到了它的希望与绝望,也读到了作者的失望与憧憬——他了解自己的祖国,深知其个性与缺点。
     可正如小说的结尾,索拉博那一抹浅浅的、只能靠感觉来感知的微笑一样,希和生活都只是淡淡的,淡淡的,如一条静静流淌的河,分不清过去,看不尽未来,但确实在向前奔流。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6#
发表于 2012-8-28 14:02:29 | 只看该作者
       “为你,千千万万遍。”
  
  每念及这句话,我总能看到哈桑,在黄昏小巷的拐角处。他的右手握成拳状横在胸前,眼睛里坚毅的光射向前方。落陌的夕阳在他身后,把影子拉得长长,印在他的面前。像是每日到哈吉·雅霍清真寺的祈祷一样,虔诚的空气在他身边荡漾。
  
  这句话好似他的诺言,也是上帝对他下的诅咒。这是他能给埃米尔的全部,真诚彻底,不可动摇。
  
   兔唇的哈桑,一个仆人的孩子,浑身的勇敢和执着。他安于自己的命运,却始终相信着自己与少爷埃米尔之间而纯洁坚不可破的友谊。他用心甚至是命守护着这份友谊。浑然忘却,那是少爷,而他只是个仆人的孩子。
  
  喝同一个乳母的奶水;一起坐在树上玩弹弓;一起到田野里读故事,写故事;一起吓跑阿塞夫;一起追逐象征荣耀的风筝……都是一起的,一起快乐无忧着。记忆中的一起,没有主仆,只有你我,只有欢笑和美好。
  
  然而,并不凡事都是一起的。哈桑可以为了给“我”追到蓝色风筝,忍受阿塞夫的凌辱。而“我”终究因为懦弱,无法像他之前,勇敢地扯起弹弓对准阿塞夫的眼保护着我一样,为他挺身而出。“我”只能偷偷背在街巷的一处墙角,窥视哈桑的痛苦,窥视自己的懦弱,以及自己将要背负的罪行。
  
  为了免遭因这次偷窥而受到的良心谴责,“我”设计将哈桑赶走……
  
  为了赎罪,“我”又历经千辛,将哈桑的儿子带出了同他父亲一般的苦难沼泽。并且知道了一个秘密:哈桑与“我”同父异母……
  
   这是一个交织着苦与泪却不失温馨的凄美故事。
                                                          (一)   现实的法则
  
  同样的父亲,一个住在明亮的广厦,一个却在狭小的寒舍;一个是少爷,一个是仆人;一个是普什图人,有着高贵的血统,一个却来自哈扎拉这个低等民族,受人欺压;一个渴望父亲的满意,一个只忠心耿耿于自己的主人……太多的不同了,这是现实。命运已经决定了他们的人生。
  
  而哈桑就是这个现实里的牺牲品。即使在心里认定:埃米尔少爷和别人不一样。可是无论如何不一样,少爷和仆人之间永远有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他们本来就是两个世界的人。虽然有一样的父亲,可他们出生在不一样的世界里。
  
  但这个执着的哈扎拉兔唇孩子,却一直纯纯的相信:他和埃米尔是朋友,他勇敢地守护他的埃米尔。为他做一切,为他追风筝,为他忍受痛苦,为他千千万万遍。
  
  这种相信,在那个不平等的社会里,注定他是悲剧,让人心痛的悲剧。
  
  而作为埃米尔,终是能为他的怯懦找到合理的理由:他们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卡勒德·胡赛尼先生笔下的这种现实,苦涩,令人心痛。里面的人虽在这种现实里纠结着,却依然散发着人性美的光辉。哈桑,埃米尔,哈里,以及埃米尔的父亲……每个人都有着感人的地方。作者并没有把我们带入一个苦海的纠缠里,作者笔下的苦催人泪下,使读者咀嚼这种人生残缺的一种凄美,却没有因这种苦产生丝毫厌倦生活的感受。
                                                                      (二)   人性的法则
  
  人性有着各种缺陷。这种缺陷也注定了我们充满遗憾和悲剧的人生。
  
  埃米尔软弱的性格所承受的良心谴责,酿就了他几十年来心里一直无法摆脱曾经的岁月。如果说哈桑是一个悲剧,那你不得不承认埃米尔过去的生活也是一个悲剧。
  
  人性这样那样的缺陷注定了人生的遗憾和悲剧,所以我们要赎罪。就像埃米尔一样,不是窥视,而是正视自己的罪行。之后他将哈桑的儿子救出苦窖,像曾经和哈桑追风筝一样,将风筝送到索拉博手里,重新燃起索拉博脸上微笑的火焰。
  
  悲剧和遗憾是注定的,我们不能遮掩。坦然面对曾经的罪行,用自己的努力去赎罪。因为还有哈桑的光辉在生活里闪烁,就像那个孩子所相信的一样,我们还有希望救赎。
  
  “为你,千千万万遍。”因为有这样追着风筝的人,我们还有希望被救赎。
  
  卡勒德·胡赛尼先生将人性里含着的东西表现得真完备。既有美好的一面,又有残缺的一部分。即使是埃米尔,虽然他是懦弱的,但依然善良充满理想和爱。作者将埃米尔对哈桑有所保留的爱,还有些许嫉妒的心理描写地细腻真实,引人入神。
                                                                         (三)   风筝的寓意
  
  风筝,是执着的信仰。因为哈桑在锲而不舍地追逐它。
  
  风筝,是童年时的梦。因为埃米尔和哈桑一起追风筝的时候,是充满欢声笑语的。
  
  风筝,是勇敢的象征。因为每年的风筝大赛获得者都是勇者。而哈桑,可是追风筝的好手。
  
  风筝,是曾经的罪行。因为哈桑为了那只风筝受了凌辱,而埃米尔却怯懦地逃开了。
  
  风筝,是赎罪的福音。因为正是在将风筝交到索拉博手里时,那个苦难的孩子脸上才露出了丝丝微笑。这微笑可是宽恕,宽恕了埃米尔的过错。
  
  所以,“我”要追。不在乎周围全是奔跑着的孩子们的尖叫声,我执着得追,像哈桑曾经做的那样。
  
  追眼前的风筝,追哈桑手中的风筝,追心中的风筝。
  
  谢谢卡勒德·胡赛尼,谢谢这种扣人心弦的叙述,谢谢这个凄美感人的故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7#
发表于 2012-8-28 14:02:29 | 只看该作者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儿子哈桑之间的友情故事,作者并没有很华丽的文笔,她仅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细腻  的勾勒了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却给我以震撼。当仆人哈桑——阿米尔最好的伙伴,被其他富家少爷围困在角落里施以暴力时,阿米尔——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却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默默注视,直到泪流满面却仍不敢挺身帮助哈桑时,我听到了心碎的声音。可命运的指针并没有停止,阿米尔因为懦弱而极端害怕直至惭愧不已,无法面对哈桑。最后甚至栽赃他,让他永远离开了这个家。到后来阿米尔获悉哈桑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时,悔恨与伤痛纠结。当中年的阿米尔偶然得知哈桑的消息时,他却不顾危险,前往家乡阿富汗,开始了救赎。但时间是可怕的,因为它可以让一切都改变。终于回到家乡的阿米尔,目睹了家乡的变化,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同时也见到了儿时的老管家,见到了荒废的家,也得知了,哈桑的死讯。哈桑死了,阿米尔的救赎却没有停止,哈桑唯一的儿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尔儿时的宿敌手中,儿时的懦弱和愧疚缠绕着中年的阿米尔……,   
  一场救赎再次开始。故事的最后,阿米尔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时的索拉博却因精神上的伤痛至以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说起风筝——那哈桑和阿米尔童年最喜爱的玩物时,才会不知觉的笑起来……书的后半段写得是主人公心灵的救赎。他费尽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风筝,重新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生活的大门终于又向他敞开了。阿米尔的结局,相比较而言,是幸福的。他终于明白了彼此的意义——以生命为代价。
    书中的情感不仅仅是亲情,不仅仅是友情,只要是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的人,都会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动,也会从中折射出自己曾经有过的心绪,比如伤害别人时的快意和犹疑;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爱情乍到时的浮躁不安;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应该担当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的自责、自卑和赎罪的冲动……这样的情感没有任何的虚伪做作,是一个人在面临变化的那一刻来不及思索的真实反应,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最私密的扪胸自问。胡赛尼的笔犹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将人性的真实刻画得近乎残酷,却又毫不哗众取宠。  
  也许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也许有些许苦涩与酸楚。但人生就是这样,犯错,错过,再用一生来挽回。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8#
发表于 2012-8-28 14:02:29 | 只看该作者
  读这本书的时光一转眼已经逝去三年多,却到今天才想起来写书评,其实不是为了评论这本书,只是忽而想起和这本书的些许源远,也来缅怀一下那些陈年旧事而已。
  三年前的我,还是一个不大爱读小说的人,我从前的心思一直都放在散文和诗词上面,对于小说总是嗤之以鼻,除了极经典的名著,其实往往是闲太长而没耐心读下去,心性浮躁可见一斑。
  这本小说应该算是除了《红楼梦》之外,我在研究生时期唯一一本认真读过的小说了。这本书本是一件礼物,一件微不足道的礼物,一个故人从远方来到北京,打着面试找工作的借口,过来看望之余送上这本书,说是刚刚看过很是推荐。于是这本书就在我的高阁上一直放着。那段时间,我正忙碌于刚刚开始不久的实习生涯。开始读这本书是在两个多月之后,圣诞节前后,发生了一些出乎意料的事请,故人的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于是,我从高阁上取下这本书,仔细翻开,认真阅读,细细品味。
  源远说完了,可以说说对这本书的印象了。这确实是一本好书,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哀伤的故事,背负着复杂的政治背景,宗教背景——还记得读这书的那段时间我对于穆斯林的很多东西都很感兴趣——书中字里行间既充满了作者对于儿时快乐时光的回忆和憧憬,也难以掩饰自己内心深处深深地自责与忏悔。他曾经的懦弱,曾经的胆怯,亲手毁掉了兄弟一般的儿时玩伴,而长大后才知道原来他们真的是兄弟,可是一切都已经迟了,上天再没有给他弥补的机会,他甚至觉得自己罪有应得,终生忏悔。深深地悲伤与无奈充满结尾。
  
  回忆也许是最美的,回忆也可能是最会折磨人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9#
发表于 2012-8-28 14:02:29 | 只看该作者
  当我合上书的那一刻似乎明白为什么它能在出版近十年之间经久不衰,哈桑的包容和阿米尔的救赎,我只在书的1/2左右,哭着看完拉辛汗的回忆;后面的故事,尽管会痛,却再也哭不出来。。而此刻敲着这串文字,心才开始一点点慢慢的平静下来。。
  为你,千千万万遍。。我很高兴最后的索拉博给了自己也给了阿米尔一个出口,索拉雅这个善良的姑娘会帮着他们一起缝合上那些背叛和伤害留下的裂痕,那一点希望终会演变成无数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一本好书,往往会有一个厚重的背景环境,有一种叫做信念或者追求的东西融在其中。。
  两年前入手的书,我很后悔为什么这么晚才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0#
发表于 2012-8-28 14:02:29 | 只看该作者
  《The Kite Runner(追风筝的人)》美 卡勒德·胡赛尼著。一部好看的小说,棒极了。一部关于友谊,忠诚,背叛,童年,轮回,宗教,战争与政权更迭的小说。为你,千千万万遍。一部让人沉淀过去,思考人生的好书。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5 19:48 , Processed in 0.05337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