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追风筝的人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1#
发表于 2012-8-28 14:02:05 | 只看该作者
  很相信这样的小说,能让每一位读过她的人,感到遇到真知。
  “为你,千千万万遍”萦绕在你我心里。珍惜生命中的他(她),你将会很享受。
  “一枚地雷,阿富汗人还有其他死法吗?”我一直对这句话很感触,希望读到的人能有和我一样的感受。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2#
发表于 2012-8-28 14:02:05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说没有最后一句台词,我也许不会那么的感动,5星只为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恰如其分的敲开了心窗。
  没有太多的以外,印度的神奇故事依旧在骗取大把的眼泪,也许,没有往昔的恩怨便没有日后的赎罪之旅,感动的确实那一成不变的忠仆之魂,永远的守候在他的身边。
  风筝,那么的没,又是那么的伤悲。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3#
发表于 2012-8-28 14:02:05 | 只看该作者
         昨天坐地铁看了小半的《追风筝的人》激起了我的阅读兴趣,我翻了一上午把它翻完了。我很惊讶一个男作家竟然具有很多女作家都不及的细腻与娓娓道来。他简直像一个母亲在温柔的灯光下给孩子轻声细语地讲着一个有关祖国和种族的动听却严肃的故事,吸引困倦的孩子睁大眼睛,在讲到紧张惊人的情节时,却能在孩子忍不住失声叫出来时给予恰到好处的安抚,然后是依旧的轻柔。
      胡塞尼抓住人心的秘诀在于,他具备一种宏观的视角,将一个重大题材蕴含到一个具有代表性人物身上,然后讲一个滴水不漏逻辑缜密看似波澜不惊又波澜起伏的故事;同时他又能使每一词每一句都浸染人物饱满的感情,这些感情甚至力透纸背在读者心里呼喊起来。和《灿烂千阳》一样,这个故事也有一个令人欣慰的结局,让读者觉得,主人公在历经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历经战争和和平后沐浴着幸福生活的同时,仿佛自己也沐浴着幸福生活。这真是了不起的思想控制,书籍在这方面是乐于畅想的人的安慰剂。
      虽然如此,《追风筝的人》与《灿烂千阳》仍然是流行小说的一朵奇葩,远不能进入“经典”的大观园。从内容上看,《追风筝的人》除去被媒体炒作的种族歧视和侵略战争之外,就主人公阿米尔个人而言,只剩下两个字“救赎”。阿米尔既是因为对哈桑的不公待遇救赎自己,也是为了父亲犯下的过错而背负亲情的救赎。哈桑也在救赎,但是他失败了,他虽然在离开家,离开阿米尔后过上了自己的生活,但是在最后一刻仍然逃脱不了自己对阿米尔的感情,失去生命,灵魂像风筝一样飘走。索拉博也在救赎,他思念自己的父亲、母亲、莎莎和拉辛汗,却嫌自己“脏、有罪”而不愿在内心面对家人,他希望依靠一个人能救他于火海,摆脱恤孤院和性侵犯的生活,但是当他得知阿米尔也不可依靠时,他只能通过自杀救赎自己的灵魂。“救赎”的题材,在日漫里重复了千千万万遍,在胡塞尼的小说里,也没变出什么更新的花样来。
      另外,胡塞尼的故事情节是速食的,符合人们好奇和喜欢惊喜的心理,一些情节似刻意安排,如阿米尔刚得知可以将索拉博带回美国时却发现索拉博已经在浴室自杀;阿米尔见到塔利班领袖最终认出竟是童年对头阿塞夫等,有时候读来感觉像是经常在韩剧里见到的镜头,男生坐电梯追女生却碰巧女生坐另一部电梯离开,一扇门打开一扇门关上,如此的擦肩而过让人惊呼这TM也可以。不否认胡塞尼的故事因为情节而精彩,恰好挠到了读者的痒痒,但是经典却不是这种挠读者痒痒的态度,它们会让读者读完自己挠自己的痒痒。
      不管怎样,读完了胡塞尼的书,我的确感到很舒服。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4#
发表于 2012-8-28 14:02:1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寻找勇气,关于友情,关于自我救赎。
       懦弱就像狗,你越是跑,它越是追,转过身,勇敢面对它,你会发现,其实勇敢没有那么难。
       喜欢作者的文笔和叙事方式。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5#
发表于 2012-8-28 14:02:18 | 只看该作者
        《追风筝的人》是作者对自己年少青春、对逝去的友谊的缅怀,是一个自我救赎的故事,但在作者心中这种友情所绽放的光芒必将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的刻骨,愈发的美丽,愈发的疼痛… …
      有没有这样一个朋友,跟他在一起你永远觉得自己是骗子?!我很庆幸我有这样的朋友,也恐怕没有人敢说从来没有辜负过一段纯粹的友谊。当爸爸要带阿米尔去喀尔卡湖并让他一起叫上哈桑的时候,阿米尔搪塞爸爸说哈桑有事,而事实上是他希望爸爸全属于他一个人。是的,忌妒是青春的心灵,带点卑微却不卑鄙!我想,我很能体会阿米尔当时的小小内心,我们都清楚的知道,除了自己,爸爸妈妈不会更爱别人的孩子,可我们还是拼了命的去忌妒,还安慰自己说‘他是绝对不可能超越我的’。
      我们都以为开着灯的夜晚不黑,然而这样的我们都错了。阿米尔也曾以为,只要赶走哈桑和阿里他就会少一点内心的愧疚,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一直觉得自己愧对了这份真挚的友情,一直在过着赎罪般的人生,也许只有索拉博能让他心里好过一些。当他为索拉博追风筝的同时,在他心里也永远留给这个孩子一句忠贞的话语:“为你,千千万万遍。”时间真的就像流水,永远走得悄无声息。很多时光、很多人,永远只能存在在记忆里,渐渐淡成一个影像,哪怕这样的现实会令你疼痛,但毕竟,时光,走远了。
      我们的眼睛都有一些生活的锈迹,顺着回忆在变红、封闭,无法打开。有一处伤疤,天一阴,它就疼。一种精神的纳粹,排斥着风,被什么永久的隔膜,最终我们将从正常回归异端,被扭曲的心,终将被精神病所抚慰。
     
      我有一只风筝
      心中就不会有孤寂死角和无法愈合的伤痕
      有了这只风筝
      身处逆境的人们总会得到向上的强大动力
      有了这只风筝
      世界将满是爱的温暖和阳光
      当人生的小船疲惫不堪时
      这只风筝是你永远的港湾
      当年轻的骏马奔腾不息时
      风筝又成了路边的驿站… …
  
      就是这只风筝送你一片广阔的天空
      给你温暖,希望和动力
      你又用友善和热情来回报它们
      长大后,我也极少放风筝了
      可我心里有一只风筝
      厚实而温暖
      能陪我远航… …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6#
发表于 2012-8-28 14:02:18 | 只看该作者
  昨天看到四点,看到拉辛汗对阿米尔说 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故事,开始朝着赎罪的道路前进。
  罪孽与救赎 是捆绑在一起的吧。带着一种难以分辨的情绪来阅读,不去猜想结局 过程中脑子里始终出现的字眼是绝望与希望。 不能停止,直到结局。我不愿去想象是惨烈还是劫难过后的平静,不管是哪样 都觉得是让人感觉沉重的故事。不对,不能说是故事,或许这是生活。真实的生活。
  
  今天看完了全本,其实在读到一半的时候,我以为接下来的情节能够让我泪崩。结果没有,直到最后我这个哭点低到不行的人也没有哭。可是或许是因为这样,更有一种压抑感无法释放。对于阿富汗的各类种族、冲突,在那段甚至到现在都仍然在延续的战火岁月中,可以说是我完全不知道的世界。那是饥饿和贫穷都无法描述的苦难。当阿米尔重回喀布尔,他所看到的是陌生的废墟和满街的疮痍。这不是他的喀布尔,这确实是喀布尔。那个只能存留在记忆当中的喀布尔,连同他和哈桑追风筝的过往,一起被埋葬了。
  我很难想象,当阿米尔站在那个巷子口,眼睁睁的看着能够永远挡在他面前,为他千千万万遍的朋友,他的哈桑在忍受不堪的欺凌的画面,还能够移动自己的脚步逃跑,需要承受多大的罪恶感。我很难想象,阿米尔在把手表放在哈桑的房中,并向父亲告发时,他的内心是怎样的活动。我很难想象,当阿里和哈桑拿着自己的行李离开时,他的良心谴责却没有让他追上去挽留。于是我更难想象,当他在美国有了自己稳定的生活,还是会选择到那个四面楚歌的喀布尔将索拉博救回来。他是个懦弱的人啊,活在父亲给他的优越中,尽管在挣扎得不到父亲的欣赏,他也不能真正做点什么来证明自己。然后,从罪孽到救赎,却是很理所当然的结果。哈桑就是他的命咒,他无比逃避的命运。哈桑,我不能用言语来赞美的孩子。我觉得,他一直都是个孩子。倔强的坚持,为了他认定一生的朋友千千万万遍。有此人为友,人生无憾吧。可是,结局究竟能不能算是好人有好报呢,哈桑的死和他留下的希望,他的饶恕,让我觉得异常的心疼。那个夜晚,他是在用怎样的绝望注视着巷子外逐渐远去的身影。
  拉辛汗是我很喜欢的人物,就像是风筝的引线,他始终在拉着阿米尔的风筝,让它不至于飞到永远都无法寻回的远方。在少年失落的内心中,他点燃了希望之光。这样的长辈,这样的朋友,他给了阿米尔两个最宝贵的东西,生日时的笔记本和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感谢,感激。他最后的旅途,一路平安。阿米尔的人生实际上有太多的庆幸了,在他的父亲离开后,美丽善良的妻子给了他最大的支持,也是这样的际遇,让赎罪之路走得还算顺利。
  直到最后,我愿意记住的,还是他们的那段童年。漫天的风筝,和满地的意气风发。风筝代表的,是作为人所必须的东西。阿米尔曾经把它给弄丢了,最后,他愿意去把它追回来。可是,这世间又有多少人愿意去把自己丢掉的风筝给追回来呢。或者说,敢去追回来。阿米尔还是有他父亲的桀骜和勇气,他仍能够得到我的敬佩,至少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去经历从罪孽到救赎这一本来是理所当然的过程。最后,我怀着希冀祈祷着索拉博能在安定的环境中成长为具有他父亲的品质的男人。
  
  为你,千千万万遍。我亲爱的哈桑,走好。
  
  PS: 很欣赏的人让我去看的这本书。我想说,貌似你眼中我就是很不靠谱然后疯疯癫癫的丫头,事实上我也确实是这样的。但是 我会记得,曾经有一个人的鼓励和表扬,让我觉得多累都是值得的。 我还想说 ...... 呃 我想这是要当着你的面说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7#
发表于 2012-8-28 14:02:18 | 只看该作者
                                  ----- 读《追风筝的人》
  时光如同泛黄古旧的书本,翻开封面,翻开一个故事,翻开一段保存完好的旧时光。
   阿米尔和哈桑,喝同一份母乳长大的孩子,他们一起玩耍,一起成长,几乎形影不离的伙伴,却有巨大的身份差异。老爷的儿子和仆人的儿子,当富裕与贫穷,骄傲与卑微站在了一起,友谊的天平是否还会对等?
  “阿米尔少爷当我是朋友”,哈桑在面对邪恶的,令人畏惧的阿塞夫面前,仍然坚定地说出了这句话,他手中紧紧护卫着他承诺一定要给阿米尔少爷追到的风筝不肯相让,即使他知道阿塞夫接下来会让他生不如死。他所不知道的是,他奉若信仰的阿米尔少爷却因为畏惧,眼睁睁的看着哈桑被人强暴,却没有勇气踏出一步来制止阿塞夫的恶性。
  很多年后,当知道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时,阿米尔没有太大的震惊,或许这是他内心一直不想承认却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哈桑确实是爸爸的另一半,那没有名分没有特权的另一半,那继承了爸爸身上纯洁高贵品质的另一半。
  我常想,没有什么词比高贵更适合哈桑了,他勇敢,隐忍,宽容,他在阿米尔受到阿塞夫挑衅的时候挺身而出,即使他自己也吓得发抖;他毫无保留的信任阿米尔,赞美阿米尔,从不埋怨他对自己的嘲讽;他从不反对阿米尔的决定,即使是最后阿米尔栽赃哈桑偷东西,试图让哈桑远离自己来减轻负罪感,哈桑也平静的接受。哈桑这样的人,即使是衣衫褴褛,满面油污,即使是身份低微,出身贫穷,当他向你走来,你会感到一束光,一束圣洁的光,他那灿若朝华的笑容让很多懦弱,胆小,卑怯的人无法直视,这是真正心怀坦荡,毫无杂质的人才会拥有的高贵的笑容。
  即使所有人都会鄙视,唾弃,厌恶阿米尔曾经的所作所为,但我知道哈桑不会,就像那个氤氲的下午,哈桑坚定地向世界宣布:阿米尔少爷是我的朋友。这几乎等同于他一生的信仰。无论他做了什么,哈桑都会永远包容他,信任他,原宥他,爱护他,为他千千万万遍。
  有什么样的力量可以让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毫无保留的好,至死不渝,永远的宽容和信任。这样的友谊是世间难得的珍宝,是任何一个人在拥有后都应该感激滴零的财富。
  阿米尔却将他打碎了,他陷害哈桑并送走了他,他不知道,他一生将要背负这样的深重的罪孽,无法救赎。
  很多年后,哈桑已死,阿米尔带着哈桑的儿子重返故乡。阿米尔望着飞入天空中的风筝,喃喃的对索拉博说:“大家都说你爸爸再追风筝的影子,可我知道他不是,他只是。。。。。。知道”
  阿米尔纵身往风筝坠落的地方跑去,这么多年来,他终于完成了一个男人的成长,他终于知道,漫长的光阴中,究竟是谁在追逐谁的影子。
   不过,一切已经不再重要,时光藏起它的愧疚,没有人再知道。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8#
发表于 2012-8-28 14:02:18 | 只看该作者
  看到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好吧,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很自我的家伙,把别人为自己做的当成理所当然,觉得自己比别人高一等,理应享受人家的忠诚,照顾等等。
  以为自己已经对别人很好了,其实最爱的还是自己,很少会真诚的考虑那些对我们好的人的感受。
  看到哈桑的儿子为阿米尔射弹弓的时候,一度想起哈桑被打时候那个躲在墙后懦弱的阿米尔。如果哈桑的儿子也懦弱的话,阿米尔也就不是被打伤的结果了。
  爱、恐惧、背叛、愧疚、救赎在书中的人物性格中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PS:一个男人的嫉妒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9#
发表于 2012-8-28 14:02:18 | 只看该作者
      回想起,这是高三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了,多么好的角度,在这个所谓爱情泛滥的社会,友情的为你千千万万遍,显得是那么的有血有肉,会有阴暗、陷害、玩笑、甚至无知的伤害,可是当洗尽铅华,岁月沉淀,所有的悔恨又是那么的让人心慌与不安。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0#
发表于 2012-8-28 14:02:18 | 只看该作者
      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will b.........不平等的友情从一开始就是,但是是平等的爱,在最后。。宗教,战争,政治,很简单的情感在这些复杂的东西修饰后变得深沉而独特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9 05:00 , Processed in 0.04664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