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追风筝的人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1#
发表于 2012-8-28 14:02:05 | 只看该作者
  一部好的小说总是能够给你一些深刻的感受,能让你日复一日的生活不再那么枯燥单调。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追风筝的人就是这么一部跌宕起伏,在战争狰狞的怒吼中苦苦挣扎的故事。但它又不仅仅如此。
  我一直不太喜欢故事的主角阿米尔,他不是我心目中崇尚的光辉形象。他软弱,没有哈桑为了友谊挺身而出的勇气,他用他的身份地位构建出他与仆人哈桑的区别,他喜欢恶作剧般地愚弄哈桑,然而哈桑总是对他说的深信不疑,或者明明知道仍然接受阿米尔的愚弄。然后阿米尔会心生愧疚。阿米尔自身的一切优势都来源于父亲,然而他的父亲又不那么待见他,于是他父亲所能给予的物质保障在阿米尔苦苦渴求的父爱面前根本不值一提,这其中的强烈落差让阿米尔心生失落,而这其间的失落他只能通过对哈桑的恶作剧稍稍弥补,虽然哈桑一直都是他心中自己也不愿承认的亲如兄弟的朋友。哈桑只是阿米尔少爷一个卑微的仆人,住在一间狭小昏暗的屋子,他的童年命运就是他对阿米尔说的:为你,千千万万遍。
  从哈桑的身上很难看到尊严,或许一个出生卑微的孩子也没尊严可言。哈桑从小就被打下了仆人的印记,他跟阿米尔的关系很好,可这在身份悲惨的孩子面前还是不值一提,手中紧握的救命的稻草最后一刻将他推向汹涌澎湃的潮水。
  我不知道怎么来形容哈桑,或者说用任何词汇都无法形容他为人的神韵。当众多厚重的悲剧色彩集聚在他身上的时候,他又怎么破开这暗夜一样深沉浓烈的悲哀?生母的抛弃,种族的歧视,让他饱含屈辱,只能流下伤心的泪水。苦苦经营的友谊那么不堪一击,他用他的忠诚将阿米尔从残暴疯狂的阿瑟夫救出来,却要眼睁睁地看着阿米尔藏匿一边大气也不敢出的看着阿瑟夫将自己强暴。然而哈桑还要若无其事地跟阿米尔亲密无间,饱受良心折磨的阿米尔故意冷落倦怠哈桑,甚至用石榴丢哈桑,哈桑默默沉受,报以宽恕。最后阿米尔用了一种最极端的方法赶走了哈桑父子:栽赃陷害。
  阿米尔的父亲曾说:世上的罪行只有一种:盗窃。当你杀害一个人,你偷走一条性命。当你说谎,你偷走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当你诈骗,你偷走公平的权利。阿米尔的父亲深恶痛绝这种行为,他问哈桑,是不是他做的。哈桑泪流满面地点了点头。然后阿米尔再次为哈桑的行为震惊,大家都知道哈桑不说谎,然而他留着泪的吞下苦果,只是为了让阿米尔不至于被他父亲怀疑,得到阿米尔最渴求的父爱,阿米尔的一切得到都来源于哈桑的失去。他踏着哈桑的躯体一步步得到他的渴求,却刻意忽略了哈桑的一切痛苦。然而哈桑还是宽恕了阿米尔。要用怎样的毁灭方式才能将一颗包容美丽的心鞭挞得体无完肤?真正让人动容的永远是那些笑着宽恕你种种恶行的人。你永远无法击倒他,你永远只能震撼在他的行为中。行宽恕之道者,近乎神!
  小说中用两个孩子阿米尔和哈桑咿咿学语时候吐出的第一个字词作为整个故事的核心脉络。阿米尔说的第一个词是爸爸,哈桑的则是阿米尔。阿米尔追赶的一直都是父亲的爱,哈桑追赶的不过是与阿米尔之间的友谊。于是阿米尔为了得到父亲的爱,牺牲了这段从小就根深蒂固的友谊。
  哈桑走得那天,雨水滂沱,阿米尔看着父亲泪流满面地恳求哈桑父子不要离去,然而一切终不可改变。阿米尔的父亲反常地宽恕了哈桑,却挽不回哈桑父子离去的身影。一切为后续的真相埋下种子。
  战火纷飞,阿米尔的家乡被战乱所湮灭。阿米尔和父亲背井离乡地离开了阿富汗,开始了美国的生活。他结婚,送别重病缠身的父亲。故事并没有一路平坦下去,一封信将阿米尔的目光拉回了阿富汗,那里百姓流离失所,废墟林立,建筑坍塌地满目狼藉,那是一片被战火焚烧的焦土,生命在这里微不足道,悲剧重复地上演它亘古不变的格调。然而那里有阿米尔通往好人的路。
  阿米尔回到了他的故土,这里毁灭地比他的记忆还要彻底。他已经不能依靠模糊的记忆寻找过去的一切,因为战火让一切都不复存在。回到故土,他知道了真相,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那些在阿米尔父亲身上熠熠生辉的闪光点都接受着严峻的质疑。原来阿米尔的父亲也有着他自己不可宽恕的罪行。
  哈桑死了,在阿米尔和他父亲都离开故土的期间,因为种种原因,哈桑又回到了遗留着他们小时候气息的宅院,哈桑守护着这桩宅院,给他儿子讲种种他与阿米尔少爷在这里生活的美好。他告诉儿子,阿米尔少爷是他一生中最要好的朋友。他从不提那些阿米尔对他所为的种种阴暗负面。他只记住了那些美好,选择了将那些扭曲的罪恶埋葬。然而哈桑最终死在他的忠贞上,他为了守护他与阿米尔弥漫着童年记忆的宅院,牺牲了他的性命还附加上了他的妻子,他的儿子也难逃那些暗无天日的抚恤院的生活。
  背着这些沉重,阿米尔经过反复挣扎,终于走上了这条让自己通往好人的路。这是一条自我赎罪的道路,艰难、凶险,然而却能换来自己的重生。阿米尔最终救出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又历经种种艰难,终于把索拉博带回了美国。
  
  小的时候,是非善恶就已经在心中埋下坚定的种子。那里有一条明确的分界线。逾越会让我忐忑,心理纠结。心灵上的折磨永远比肉体上的苦痛更加让人憔悴。有时候会觉得自己男子汉的情节有点过于强烈,有很多东西都不屑为之,那有关尊严,有关正义,更有关自己以后要做一个什么人的信念。有时候,我会为自己的一句谎言难过伤心,甚至会看不起自己。纯粹到难以名状的孩子,那个单薄的身影在记忆中还是那么美好、温暖,扑腾腾地在脑海里游荡,像是一抹闪烁、耀眼、无法忽略的光芒。
  追风筝的人中两个鲜明又对立的角色,阿米尔和哈桑,我时刻在跟自己对照着。哈桑接近完美,阿米尔是我们大多数在现实与理想徘荡,在君子与小人挣扎的形象,向往那抹闪耀的人格之光,却没有勇气追寻它,或者追寻的代价太大,我们在生活的种种困顿中选择了现实。
  童年总是我们难以释怀的,我们在这里无忧无虑,欢欣舞蹈,哪怕有很一部人的童年并不如此,但并不妨碍有那么几个时刻让你刻骨铭心,哪怕用尽一生漫长的时光也无法将它遗忘。童年的很多记忆在时光的浪花中翻涌,带着潮湿的气息,在很多个不经意间匆匆袭来,抓住心中的那根弦,当你觉得想要说什么的时候,才发现默默咀嚼才是最好的表达。
  记忆中的童年总是在玩耍中渡过的,大人们不会格外严厉,我也不需要做一些家务一类的事来表达对他们的体谅。那个年龄做家务或许遥远的像是飘渺的浮云。哈桑却没有这样的安逸,他住在一间狭小破旧的屋子,光线昏暗,家居简陋,甚至说得上凄凉。他每天早上早早地起来,帮助他的父亲哈里尽职尽责地履行一个仆人的义务,打扫房间,做早餐,外出买东西,他在忙作的时候往往阿米尔正在被窝里呼呼大睡,平等的概念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像是一抹古老荒凉的笑话。即使再经过几个漫长的沧海桑田,它的降临还是会遥遥无期。它是一个高贵到近乎悲哀的神话。
  阿米尔对哈桑的愚弄可能是没有恶意的,只是为了显示一下自己的优越感,但还是让我沉吟反思,我们总是在打击弱者的同时找寻属于自己那份悲哀的自信。似乎只有通过欺凌他人,才能找到自己的优越感。这种通过踩踏他人的攀高,何尝不是一种心理上的扭曲?
  想要掩埋一个罪行,只能用无数个罪行来遮掩,当越来越多的罪行遍布你的身遭,你会发现连呼吸都是一种奢恀。这是一种无法负担的大山,只会压垮你的脊梁,让你自己都觉得自己罪恶滔天。阿米尔一系列的所作所为没有让他得到快乐,只有良心上的谴责日复一日地折磨着他,或许它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变淡,却永远不会消失。所以阿米尔最后的重返阿富汗是一种必然。
  战争状态下的一切总是支零破碎的,当阿富汗上的战火越烧越烈,真正无法负担的只是在这些烧焦土地上的难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恐惧像是驱之不散的跗骨之蛆紧紧地噬咬着他们的神经,无情的炮火,坍塌的建筑,身旁人冷漠麻木的表情,凶狠残暴的士兵,变态扭曲的“演出”,还有国破山河零碎的凄楚,这些足以压垮任何一个苟延残喘的人。多数人的性命只能靠出卖少数人的生存来维系,这是一种何等的悲哀?然而现实总是鲜血淋淋的,它不允许任何一丝侥幸的存在。当幸存的索拉博面临再次被送到抚恤院的命运时,毅然选择自杀的悲壮,提醒我们战争的本性。它是由无数残酷、毁灭、炮火、废墟、生离死别组合而成的肮脏混合体。
  然而现实中的我们总有一丝战争降临的丑陋愿望,或许可以扛着枪上战场奋勇杀敌来证明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可以放肆地挥霍着心中的暴虐,让自己的热血将自己渲染得英勇壮烈。这些带着孩子气的色彩终究失之盲目,当所有的战火都已告罄,世界和平,才是人类栖息的家园,也是所有人最想要的归宿。
  哈桑的死是一种美好的覆灭,鞭笞了战争,也唤醒了阿米尔内心美好人性的回归。美,不会凭空消失,它总会以特殊的方式薪尽火传,活跃在人们的视野内。
  每个人都有一个英雄情结,那些从小激荡在内心的情感,在日渐走远的日子里,浸满风沙,生机渐消。故事里的哈桑就是这么一个英雄,然而多年以后我们发现曾经那个绚丽的梦早已跟我们隔着千山万水,那种失落感无法言喻,幸好出现了阿米尔,他给我们带来了一条通向哈桑的路。
  或许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和哈桑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告诉了我们美好与罪恶,总是相依相存的,但我们如果想走一条将罪恶变为美好的救赎之路,也未必不可。这路或许漫长,可能穷尽一生,可能经历沧桑巨变,但只要坚持,终究能够看到希望。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2#
发表于 2012-8-28 14:02:05 | 只看该作者
  书中的情感不仅仅是亲情,不仅仅是友情,只要是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的人,都会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动,也会从中折射出自己曾经有过的心绪,比如伤害别人时的快意和犹疑;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爱情乍到时的浮躁不安;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应该担当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的自责、自卑和赎罪的冲动……这样的情感没有任何的虚伪做作,是一个人在面临变化的那一刻来不及思索的真实反应,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最私密的扪胸自问。胡赛尼的笔犹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将人性的真实刻画得近乎残酷,却又毫不哗众取宠。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3#
发表于 2012-8-28 14:02:05 |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都背负着没法自我原谅的罪。它像冰冷的蛇,总在最深的夜里缠紧你的脖颈;像刺骨的冰水,总在你最快乐的时候浇灭你生活里不多的乐趣。如果有办法摆脱它,你肯定会说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遗憾的是,上苍,几乎不给人留下一点自我救赎的机会。
  可是阿米尔,你是一个多么幸福的人啊!你二十年不断从自责与悔恨中惊醒,突然命运给你指了一条通向成为好人的路!
  回到堪布尔,哪怕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多年后同样的境遇,你终于战胜那个懦弱的自己做出了二十年前就该做的选择。索拉博是上苍赐予你赎罪的道路,你多幸福,可以在弥补中满足地安睡。你救赎了你自己,也救赎了你父亲。
  如果我也有机会呢?
  那些辜负过的真心,那些无动于衷与冷漠,那些怯懦与畏畏缩缩。所有那些我想忘记的,忽略的,假装没有发生过的,想推倒重来的,我急切地问自己,但是答案竟然是重新给我机会我也救不了自己啊!生活如此艰难。如此艰难,我徒有羡慕阿米尔二十年鼓起的勇气。
  很遗憾阿米尔并没有给我足够的力量去卸下身上的重担,我除了等待时间给予我勇气其他什么都做不了。上苍不是不给人留自我救赎的机会,只是你自己没有准备好而已。最后一只风筝,只留给最勇敢的人。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4#
发表于 2012-8-28 14:02:05 | 只看该作者
  哈桑让我想起童年时一个要好玩伴。我已经忘记自己是否做过什
  么可以令她等到老都难以忘却的事,但她给过我令我铭心的真诚
  的奉献。我们从小相识,我们互鉴成长,我们为对方写着许许多
  多类似海枯石烂、永不分离的矫情誓言。我们把它刻在石头上。
  虔诚得一如哈桑捧起嘴角喊着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
  可是,坚硬如石亦会脆弱如石。像几米画里的蓝石头,几经周折
  ,层层瓦解、渐渐破碎,风尘仆仆…最终化为沙砾在原点消失殆尽
  。坚硬如石亦会脆弱如石。
  知道吗
  
  长不过执念,短不过善变。
  
  2008年是个多事之秋,我的记忆正在逐渐远离那些陈年往事,而
  那一年,唯独那一年中的许多事成为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反复镜
  头,它们执着地迫使我用感恩甜蜜的心情想起。就像害怕失宠的
  小猫,总是抓挠着你的衣角,引起你的注意。孤独无助的时候,
  它们是我支撑的一部分。
  我的脑子似乎有种记忆处理功能,会把那些悲伤痛苦的记忆堆积
  在一个昏暗仓库,让他们层层腐蚀,化为一滩烂泥,最后自消自
  灭。而愉快美好的记忆则被装进分类箱,好提醒我在特定的时间
  地点想起来。但不管怎样,脑袋里还是有个漏洞,总是会在不知
  不觉中就丢失一些宝贵回忆。这是我即使死命抓住那些已经模糊
  不堪的记忆残片也无能为力的。
  
  几天内发生的事,有时甚至是一天内发生的事,也足以改变一生
  。我在丧失勇气,而她的能量与日俱增。这是我选择不要她与我
  一起承担的结果吧。她说:我只是担心你承受不了。我一直在
  
  但是突然之间,我心里的风筝,断了线。
  
  那儿,又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拉辛汉给了他赎罪的机会。而哪里,
  有我们再次亲密无间的路。
  
  忠诚的人难觅。千万珍惜。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5#
发表于 2012-8-28 14:02:05 | 只看该作者
  友谊:为你,千千万万遍。追风筝的路,是一条自我救赎的路,是一段渴望幸福的路,是一个可以重新成为好人的路。那里有痛苦与坎坷,有爱与希望,从幼稚到成熟,从无忧无虑到水深火热。但不管怎么说,一切的一切都像追风筝的游戏一般重演,生活还会继续,继续追逐那未知的未来。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6#
发表于 2012-8-28 14:02:05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将这个世界来个划分的话,那么我会把它分为我们的世俗世界和穆斯林世界。在战争,饥荒和落后的后面深藏着一个很少人知道的地方,他们对宗教的虔诚也足以使人肃然起敬。
       对阿富汗和穆斯林世界的描述是本书的基点。文中,普什图人和哈扎拉人之间的矛盾一直贯穿其中。。很难让人相信的是在一个战争广布,被边缘化的国度确切的存在着人世的温情。两个同父异母的人却因为种族、世俗的关系过着不同的命运。哈桑尽心的为“我”,而自己却将他最终逐出了家门,破坏了两人之间的情谊,分离了父亲和阿里四十年的友谊,对哈桑的愧疚也成为我的心病一直缠绕着自己,直到故事末尾。   
  小说对战争的刻画也很独特,没有从正面去介绍战争的惨烈,却以基层的平民生活变化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俄国佬占领阿富汗的厌恶,对塔利班控制阿富汗的厌恶……战争最终破坏了当地安静的生活,导致了自己和父亲迁到美国,开始了异国的人生。然后父亲在癌症中逝去,自己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索拉雅。最终故事也以自己为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追风筝结束。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一句简单而朴素,深沉而通透的话贯穿了全文。无论是哈桑对待阿米尔,或是阿米尔对待自己的父亲,亦是阿米尔对待索拉博,甚至是阿里对待自己的主人。当再一次回想这本小说的时候,不只是感叹人物的命运变化,更充满了对遥远未知的穆斯林世界的无比好奇。
  当看着天上飘飞的风筝的时候,自己也不禁在想,是否在不远的前方也有着一个人帮你牵着线,并在风筝掉落之后,为你千千万万遍……
  2011/11/4  17:16
  《追风筝的人》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7#
发表于 2012-8-28 14:02:05 | 只看该作者
        人性、救赎、宗教、主仆等等诸多元素揉在一起,该是怎样的一部作品。哈桑的忠诚:“为你,千千万万遍!”,可是主仆关系、宗教差别又把他们阻隔,难怪阿米尔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朋友,不由想到马丁的“我有一个梦想”。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性的丑陋暴露无遗,阿米尔的懦弱尚且不谈,但10多岁的孩子,用这样的手段把自己情同手足的人赶走,以逃避自己心灵的不安,确实令人难过。事隔20多年后,当他知道哈桑身世秘密后,加上自己多年来的内疚,终于他走上了坚定地救赎之路,有点《复活》里的味道。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8#
发表于 2012-8-28 14:02:05 | 只看该作者
  在网上找的版本。读到一半没有了。。。改天一定去图书馆借到书~这本书真是太火了。。。一直有人预定。。。
  
  
   被真相伤害总比被谎言安慰好。
  
  
  
  当你对抗着整个世界,到了最后,总是这个世界赢得胜利。就是这么回事儿。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9#
发表于 2012-8-28 14:02:05 | 只看该作者
  为你,千千万万遍。无论那个蓝色的风筝要飞多远,无论这一路有多艰辛,会遇到多少困难,无论你怎样的误解或疏远我,我愿意咽下所有,我愿意为你寻回那风筝。无论是友谊或者是爱情,我们或多或少会有因为某件事情,而疏远对方的事情。我想当我们选择离开某人时,就是我们的心因为畏惧不敢面对现实。每个人都曾懦弱后。主人公在求婚时都还一直保持这份懦弱,不敢告诉对方自己和哈桑的事情,一切的一切直到作者说出为哈桑的孩子去追风筝时,一切都释然了。一切都不那么重要了,人需要面对自己的心,我们何必去逃避了,面对吧!面对那个懦弱的自己。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0#
发表于 2012-8-28 14:02:05 | 只看该作者
  总有些意想不到的事,会不经意间在我们身边发生,我们也许有曾想要竭尽所能去为之奋斗。但是我错了,有种东西我们总是以为我们拥有,却总是在我们最需要他的时候瞬间蒸发,那种东西,我们称之为勇气。我们总是无力地面对现实,屈辱得接受他所给予我们的虐杀。但是我又错了,那种我们俗称为勇气的东西,实际上我们都不曾失去。因为我们懂得弥补,我们懂得用我们最细微的爱去填埋我们过去放下的错。而懂得救赎,恰恰又是勇气的另外一种表现。我们也终有一天会长大,会如同阿米尔一样,去勇敢地追逐那我们那不曾追逐到的风筝。风筝会落下,就像人的心,终将会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归宿。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8 13:57 , Processed in 0.04906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