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887|回复: 75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追风筝的人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09:52: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54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2-8-28 14:01:39 | 只看该作者
     阿米尔渴望得到他德高望重父亲的认可的那条路,他走的是很艰辛的,为此他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其实对于我来说是很羡慕他的,如果可以我也希望我的父亲也是我心目中榜样,这样的话我想那样会很幸福。
    忠诚对于你所爱的人,这句话是从电影《忠犬八公》得到的。读到他们小时候的友谊时,不知道为什么我没有把自己但做成阿米尔,而是哈桑。哈桑对于阿米尔是那样的忠心,无论经历了什么他丝毫没有犹豫过那份忠诚值不值。当阿米尔把一颗一颗的石榴砸向哈桑,我的眼眶湿润了,最后哈桑的那句“你满意了吧?”心酸的留下了泪水。生活在这样一个等级分明的地方,他从心底就认为他是阿米尔的仆人,阿米尔是少爷。为他,千千万万遍!可悲的是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我似乎没有很好的接受坐着想要传达的主旨,总是被前部分的忠诚影响着。对于救赎,阿米尔作为榜样是成功的,他踏上了那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告诉我们当罪行导致善行,才是真正的救赎!我们要勇敢追求我们心中的那只风筝。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2-8-28 14:01:39 | 只看该作者
  之前就听到这本书很出名,正好同学在几个月前从国内带来了这本出,在我这里一直放了很久,一直都没有看。翻开第一页就是一些很拗口的人名和平平淡淡的开头,也是最近闲来无事才读完它。读完后很失落,没有我所期待的那样的好。我不知道是不是文化的差异还是什么其他的原因,我无法在其中找到与自己共鸣的东西,或者说是情感。但是还有一点是在我读哈利波特的时候我所感受到的那种心灵的震撼与感触是任何一本书也无法比拟的,显然这本书没有做到。
  
  这也是我第一次写书评,只是觉得有必要把自己的心声抒发一下。整篇文章是以友谊为中心,但是我所看到是一个死心塌地的仆人和一个自己为是的少爷,或者更确切一点的说是一个自认为世界都在以他而转,自己的经历都是那么的曲折而不堪的少爷。其中作者也在书中吐露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阿富汗人都是自大的, 一个向别人吹嘘自己儿子是某某著名医生而实际上是一个只是在生物钟考过及格的分数。但是作者身为阿富汗人却也在他的小说中不知不觉的流露出了这个致命的错误。他把这个小说的主人公一夸大再夸大,我所指的是他的经历,其实在外人(读者或只是我自己)看来,这个少爷的经历真的一点也不算什么,只要他去坦诚的面对他的仆人,坦诚的面对他的内心,这样的经历也就不会影响到他了。 还有少爷周围的那些人,作者将他们塑造成了助长他的这些所谓的痛苦的经历的人。 整本书描述的不就是那么一点小事吗?我不能理解的是主人公都过了几十年过了难道还没有发现其实这些小事没有什么可以值得痛苦与纠结这么久的。
  再退一步说,即使主人公从少年步入了中年,还是不能原谅自己所做的一切,还是觉得那件事情折磨了他的一生,还想着别人的什么事情都无法和他的痛苦比较。为什么这个少爷不在一开始就去积极主动的寻找的他仆人的孩子,带他去美国过更好的生活,为何还要人逼迫着他这才去了呢。难道他不想为他衷心的仆人为他所做的一切做些补偿吗?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说这本书很好或是经典,在我看来这本书也无非就是把一件小的事情放在了一个历史环境中,放在了一个时代中。显示出那个时代所影响到的阿富汗。但是显然这本书的人物塑造与它的丰富与丰满的的时代背景做了鲜明的对比,书中的人数苍白而又肤浅。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2-8-28 14:01:39 | 只看该作者
         我给《灿烂千阳》打了五星,给这本书打了四星。
         原因二点,一是灿烂千阳中的感情更细腻,二是像首页的某篇书评说的 《追风筝的人》后半部“煽情有余而力度不足”。
         更重要的是我被耍了!!我居然没看完后半部!!!!
         - -是这样的,我是上网看的电子书,下到手机里的。前半部分一切安好,但做电子书的人居然从第十二章就开始狂删减,最后竟然把13~结局全删了。以下是从电子书复制过来的,
         【她又哭起来。
        我妒忌她。她的秘密公开了,说出来了,得到解决了。我张开嘴巴,差点告诉她,我如何背叛了哈桑,对他说谎,把他赶出家门,还毁坏了爸爸和阿里四十年的情谊。但我没有。我怀疑,在很多方面,索拉雅·塔赫里都比我好得多。勇气只是其中之一。
  
         我与索拉雅结了婚,然后爸爸去世,生活如常,直到有一天接到电话。
         2001年6月
       我把话筒放回座机,久久凝望着它。
       “你脸色苍白,阿米尔。”索拉雅说。
       “我得去一趟巴基斯坦。”
       她当即站起来:“巴基斯坦?”
       “拉辛汗病得很厉害。”我说着这话的时候内心绞痛。
       “叔叔以前的合伙人吗?”她从未见过拉辛汗,但我提及过他。我点点头。
       “哦,”她说,“我很难过,阿米尔,要我陪着你吗?”
       “不用,我想一个人。”
       “来吧。这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拉辛汗在挂电话之前说了这句话。不经意间提起,却宛如经过深思熟虑。
       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一周之后,我上了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的飞机。
       与拉辛汗的会面,让我陷入极度的震惊中。哈桑是我同父异母的兄弟。我知道我要把他正在受难的孩子找到。
       想办法救出哈桑的儿子,想办法把他带到美国,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
       我终于把哈桑的儿子从阿富汗带到美国,让他飞离那业已过去的凄恻往事,降落在即将到来的未知生活之中。索拉雅到机场接我们。我从未离开这么长时间,当她双臂环住我脖子的时候,我闻到她头发上的苹果香味,意识到我有多么想念她。她将身子蹲到跟索拉博一样高,拉起他的手,笑着对他说:“你好,亲爱的索拉博,我是你的索拉雅阿姨,我们大家一直在等你。”】
  
         然后到结局都没有大问题。
         但后半部的情节几乎全被删掉,只用“我与索拉雅结了婚,然后爸爸去世,生活如常。”以及“想办法救出哈桑的孩子,想办法把他带到美国,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来概括。
         我是觉得不对劲去翻实体书才发现的。这是对读者的欺骗。让我们错失了很多情节却一下知道了结局。
         特此公告周知,看电子书绝对是件冒险的事。
  
  
  
         回到这本书。
         其实我的泪点一直在哈桑身上,那个追风筝的人。
         总觉得他像天使,包容一切,承担一切,原谅一切。
         或许很多人的第一个泪点是阿米尔看着哈桑被强暴,说真的那一段我没哭,只是特别难受。但后来,哈桑拿着蓝风筝慢慢向阿米尔走来的那个镜头直戳泪点。
         昏暗的夕阳在他背后,他一步一步仿佛是离开阳光投身黑暗。但他手里仍抓着他阿米尔少爷的蓝风筝。
         我总觉得,在哈桑的心里,为阿米尔做出一切都是值得的。就像阿米尔叫出的第一个词语是“爸爸”,可以看出爸爸是阿米尔的心灵慰藉,他希望得到爸爸的赞赏和关爱。可哈桑叫出的第一个词是“阿米尔”。
         哈桑。
         勇敢地把弹珠对准阿塞夫的左眼的哈桑。【他儿子在二十六年后终于完成了他父亲的伟大事业——把弹珠牢牢地塞在了阿塞夫的左眼眶里】
         为阿米尔追回那只蓝风筝的哈桑。
         为阿米尔掩盖了一切罪过自己却默默离开的哈桑。
         在生母回来找他时跑出去一天然后回来抓着她的手说这里是她的家的哈桑。
         给阿米尔写信却从未提及不堪的往事只说“你忠诚的老朋友在这里等你”的哈桑。
         和阿米尔流着一样的血却不被社会承认的有着截然不同命运的哈桑。
         轻易原谅一切的天使般的哈桑。
         他说:“For you,a thousand times over.”
         “为你,千千万万遍。”
  
  
  
         其实如果不是阿富汗信仰伊斯兰教,我为这本书流的眼泪估计要翻一倍。
         = =因为每当我眼泪涌上来的时候,总会出现一句“奉安拉之名”“惟安拉是真主”之类的话来把我的眼泪憋回去。
         我一个虔诚的基督徒看到这些话注定是要无力倒地的。阿门。
  
  
  
         二十六年后,阿米尔终于追回了多年前他放丢的那只风筝,完成了自我救赎。
         其实我总觉得,如果不是知道了哈桑是自己的弟弟,阿米尔是不会去喀布尔找索拉博的。他会一直觉得,虽然他对不起哈桑,但他只是个哈扎拉人,只是个哈扎拉人。所以我一直都对阿米尔提不起多少好感。
         所以在我心里,书名永远只为哈桑而起。
         追风筝的人。哈桑。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2-8-28 14:01:39 | 只看该作者
  看了这本书,很多感想,却不知从何说起。。。
  关于种族,关于宗教——
  无关乎这些事情,因为历史不会轻易改变,宗教也是。最终,我是普什图人,他是哈扎拉人,我是逊尼派,他是什叶派,这些没有什么能改变得了。没有。
  关于过去,关于往事——
  对我来说,美国是个埋葬往事的地方。
  对爸爸来说,这是个哀悼过去的地方。
  关于友情,关于亲情——
  喝过同样的乳汁长大的人就是兄弟,这种亲情连时间也无法拆散。
  关于战争,关于儿童——
  这个世界有坏人,有时坏人坏的很彻底,有时你不得不反抗他们。
  阿富汗有很多儿童,但没有童年。
  关于罪恶,关于善行——
  罪行只有一种,只有一种。那就是盗窃,其他罪行都是盗窃的变种。
  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
  关于赎罪,关于宽恕——
  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但,最重要的是,宽恕你自己。
  关于忠诚,关于付出——
  为你,千千万万遍。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2-8-28 14:01:39 | 只看该作者
  一场救赎的故事,主人公的父亲,仆人,仆人的儿子,父亲对自己冷淡,却对仆人的儿子热情,因为父亲每当面对自己,就对已过世的母亲有负罪感,父亲背叛了母亲,哈桑是她是私生子,阿里是父亲最好的朋友。
  儿时的阿米尔嫉妒父亲对哈桑的爱,不时的抛弃他,让哈桑吃泥巴来证明对自己的忠诚,嘲笑哈桑不识字,但哈桑依然忠诚于阿米尔,每次追风筝时,都情愿“为你千千万万遍”但由于阿米尔的胆小懦弱,没有组织阿塞夫对哈桑的伤害,成为阿米尔一生的愧疚,哈桑可以心甘情愿保护着阿米尔,而阿米尔却逃避了,他亲眼目睹了惨剧的发生,事后又有意回避一切,忠诚的哈桑,阿里走了,依然过着贫穷的生活,阿米尔和他的父亲永远亏欠于他们。
  阿富汗的战争,塔利班的摧残,让一个曾经美好的国家,瞬间瓦解,战争给予了人们痛苦,灾难,哈桑和其妻子被拖行处死,他们只有一个儿子索拉博,哈桑一直讲述阿米尔是个好人,悲剧依旧延续到索拉博的身上,阿塞夫再一次伤了他,阿米尔为了救赎,抛弃懦弱觉得救出索拉博。
  虽然索拉博和阿米尔回到了美国,但他和阿米尔之间的隔膜一直存在,直到最后一场风筝大赛,索拉博才有了笑容,阿米尔也仿佛回到了儿时,哈桑,父亲,好像都在,还有一直未对哈桑说出的那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2-8-28 14:01:39 | 只看该作者
  “为你,千千万万遍。”
    我看见哈桑的身影一点点消失在那个巷口,他柔软的绿色眼睛此刻只盛放着为主人赢得胜利的喜悦。那个巷口,那个巷口,那个几乎淹没了他短暂悲哀却值得尊敬的整个生命的那个巷口。
    
    再早之前,我对阿富汗的印象完全停留在新闻播报员,毫无感情的声音中获知“塔利班如何如何……”;或是头裹着一圈圈的布,留着难以理解的大胡子,在镜头前激昂而慌张的讲着什么;或是以前翻看的杂志上那些反战的照片:孩子们消瘦的身体而凸显出偌大的脑袋,惊恐慌乱的眼神,他们身后的家里早已一贫如洗,这一切都指责着战争对他们的不公。从出生那一刻,命运女神就已经抛弃了他们,阿富汗这片灾难不断,麻烦的土地。但《追》告诉我,以前不是这样的,他们也曾拥有美好而和平的年代,成排的白杨树,芬芳的果园以及他们的传统娱乐项目。作者在描写阿富汗时,词句间透出的怀念与不舍,仿佛轻轻砸碎了一粒核桃,小心翼翼地捧出它的果仁,妄图赢得整个世界温柔地注视,去一探究竟那在迷乱的外表下,到底包裹着怎样的一个世界。还好,他做到了
    
    我沉迷在卡勒德胡塞尼描写的阿米尔的童年,哈桑陪伴他度过的,那些美好的岁月。小的孩子其实是最敏感的,在阿米尔的心中,有一条界线,那就是哈桑是哈扎拉人,是什叶派,他不是自己的朋友。但是他又经历着良心的拷问,为自己这样的卑劣而感到羞耻。他嫉妒哈桑轻易地就能获得父亲的喜爱,甚至于哈桑的兔唇都成了一种武器。父亲在这里,又代表了一类阿富汗人,正直而英勇,用自己的勤劳与机智赢取人生的财富。甚至在逃亡的车上,面对带枪的俄国佬,父亲为了保护妇女,宁愿豁出生命也不惜的气概令人赞叹。
    这样的父亲,对“我”的评价却是,缺少了某些东西。这样的评价在那个巷口前得到了准确印证,“我”逃避躲藏,在阿塞夫的淫威面前软弱无能,而哈桑对“我”忠心耿耿,他的勇气和正直,这些品质劈得那个肮脏的“我”无处可逃。
    “我”和哈桑的感情从一开始就不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我开口的第一个词是妈妈,哈桑开口的第一个词就是我的名字。这份爱的付出,从一开始就是让人心酸的。哈桑的爱是飞蛾般决绝地,倾注一生地爱着那个至死他都无从得知,明明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他却从小遭受他的恶作剧,甚至为他遭到猥亵也还是想方设法讨好他的阿米尔。
  
    
    好多人评价哈桑的一生是正直,甚至完美到几近不可能是真实的。我却希望哈桑不是这样,我希望他不要在遭到强暴后还百般讨好着阿米尔;我希望他更任性一些,当时能够把真相告诉老爷,或许他就不会走,以后能够跟着他们一起迁移到美国;我还希望他的孩子没有遭到和他父亲一样的对待,竟还是出自同一个人----那个混球应该千刀万剐的阿塞夫。但是哈桑是这样的,阿米尔朝他疯狂砸去石榴,碎在他的衬衣上,如同鲜血般醒目。他拿过一个石榴往自己头上砸去,他说“你满意了吧。”石榴汁像血液一样留下。浸透他的身体,也浸透我们的心。
    “生活不是印度电影,”卡勒德胡塞尼反复地说。
    是的,那帮印度阿三在雨中相互跑去,肆意地拥抱着,脸上挂着无比灿烂的笑容。看起来那么傻气又无比温馨。
    事实是哈桑的一生悲情,壮烈又决绝,谁也拯救不了的宿命。
  
   书里对战争的描写,时常让觉得处于和平岁月的我无比羞愧。也许现世的安稳已经是给自己最大的礼物。我们也应该跳出来,为自己这样的幸运付出合适的价码。为这世界上,还有那样这样无法理解的人造悲剧而争取权益。你的手心应该轻轻拂过那些战乱孩童的脸,告诉他们这个世界还有真善美,告诉他们,他们的存在理应是真主赐有的好运。
  
    有根风筝的线断了,哈桑洞察了风向,他说,“就在那里,我就是知道。”我们每个人都追着风筝,只是我们不是哈桑。我们不够傻气,我们不够坚持,我们不知道能不能等到那个向我们飘来的蓝色风筝。
  
    虽然是没用的话,显得无知愚昧也想说。希望这个世界再没有第三世界。战争可以平息,种族间的歧视可以消除,人们随天命而死,都能过上短暂平淡却无悔的一生。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2-8-28 14:01:39 | 只看该作者
   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句话一直回荡在脑海里 。最初我为哈桑感到气愤 ,为阿米尔的行为厌恶 。可是后来我想 其实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像阿米尔一样的经历和心情 。每个人都会犯错 这些错误或大或小 ,但重点不是它们的严重性 ,而在于我们究竟有没有为这些错的行为感到愧疚感到后悔 ,以及会否知道要为这些错误而赎罪 。。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2-8-28 14:01:39 | 只看该作者
  关于The Kite Runner,无论是原著还是电影。
  
  
  先是在书店瞥过一眼它的封面,浓郁的色彩很难让我去自发接近。后来便是电影,虽然很久之前就公映。
  豆瓣上的文青和二青也豁达地赠予8.1的成绩,我们都知道对于一部存在“原著”的作品,评论家们的嗅觉总是格外灵敏。
  (Tip:豆瓣参考值- twilight 7.1)
  
  
  便有了第一次看到电影。
  我猜多数人的脑子里很难留下哈桑的样子,小卷毛,褐色的双瞳,棉衣,棉衣,还是棉衣。
  阿米尔有夹克,一副摆酷的样子。可羸弱的身体却出卖了父亲和自己的成为“强壮的男人”的梦想。
  或许那从来不是阿米尔的梦想,多少孩子的梦想只是大人随手勾画的蓝图而已。
  可以说,哈桑用他脆弱的一生演绎了人与人之间忠诚。没错,人与人之间的忠诚。
  忠,诚。这两个字我们都不要妄图在现在社会里去寻找,无疑是徒劳。
  如果忠诚是哈桑的诅咒,那么阿米尔的前半生都在“背叛”的沼泽中彳亍。
  
  
  原著告诉我,文字总是凌驾在画面和声音之上。
  加之影片中未呈现的情节,原著更自然,更特别,起承转合,像一口浓茶。
  
  
  追风筝的人,它绝不是一篇关于“友情”的文字。“友情”太薄太轻,太脆弱。你很难把这种俗套的情感落在哈桑身上。如果世上真的会有这么一个人,为你揽下一切罪过,永远在低你一级的层次替你关心,待人如己,即使是遭受凌辱也不会反抗,永远微笑,永远忠诚,永远都承认莫须有的过错。那你断不可知如何称呼和衡量这样一个人。的确,哈桑的身份地位就是矛盾的存在,他什么都是,他什么也不是。他只是追风筝的人,绝无仅有,这个世上除了在阿富汗的喀布尔的那几年岁月,我们无处可寻这样的哈桑。
  
  
  朋友好聚好散,若深交免不了利益链的相交。
  哈桑是上帝的一次无辜的例外和玩笑。
  
  
  
  
  
  
  对于阿米尔,我不知道别人的感觉如何,我视之毫无嫌恶和鄙夷。也许他是我心里最深处的我,也是许许多多人遏制在内心的本我。对于父辈的尊重与敬仰,对于爱的急切渴望(没有了母亲),对于自己的不满。这种不满并不是自发的,而是被一个全能的神一般的父亲硬加上的。唯有拉辛汗懂得自己,知道自己想成为的从来不是父亲,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自己,一个作家,而不是运动员,不是商人。
  父亲是一切优秀品质的代名词,成功的范例,反抗精神和自由主义的象征。而阿米尔永远只是一个令人失望的继承人。
  阿米尔的梦想不得不扭曲,委曲求全,向着父亲,好似天边的第二个太阳。
  遗憾的是,这也许正酿就了阿米尔懦弱的悲剧。
  在恐惧与责任之下,阿米尔选择了逃避。
  常看到人用“眼不见为净”,但你要知道,梦魇的演绎是无须通过眼睛的。
  
  
  
  
  家乡战乱。
  
  阿米尔和父亲在美国有了新的生活。
  美国是一个让人头脑发昏,但确确实实足以让眼睛放光的世界。
  这里,父亲不再有他的高贵地位,不再有那么多追随者。他只是一个脾气怪的老头子。
  而阿米尔是年轻的作家,娶了自己的公主,岳父大人是阿富汗的将军。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
  阿米尔在美国,享受他的童年里被父亲夺走的一切。
  包括知道真相的权利。
  
  
  
  
  
  
  当拉辛汗告诉阿米尔,哈桑的孩子需要被救助时。
  我能想象,阿米尔的面前再度出现一扇黑色的大门,通往他的灵魂最深处的绝望与恐惧。那个埋葬过去的地方,埋葬罪孽的坟墓。
  “你来吧,这里有重新成为好人的路。”
  
  
  
  
  阿米尔选择了面对恐惧,或者说他还是不敢,但是他不得不去。
  阿米尔的和他的公主没有孩子,也许这是上天的惩罚,阿米尔被剥夺了童年,他也毁掉了哈桑的童年。他将不配再赋予其他生命一个童年。还有他要面对的“坏人”,小说中把其具象为一个反社会分子。阿米尔终有一天要和他搏击,即使是住院,生命垂危,这也是一堂必修课。对于阿米尔,他欠自己一场恶仗,也欠哈桑。
  “For U, thousands of times. ”哈桑曾说。
  
  
  
  
  
  
  追风筝的人。我可以说我们都是阿米尔,我们都有最想要的东西。那顽劣的东西却在不断改变。
  幼时是一块糖果,一个拥抱;少年时是游戏和父母的肯定;成年时是爱情和事业;中年时是孩子和家庭;老年时是健康。
  当我们被身外之事,身外之人所刺激和引诱,我们的本能便是不择手段。
  或是掩埋真相,或是篡改事实。
  因为我们都曾天真的以为,得到XXX就好了,得到XXX以后一切都定音,什么都无所谓了。
  当我们老到古稀,再用老年人消化不良的胃去咀嚼当年的激情和勇气,再也无法野心勃勃。这是便剩下无边的悔恨了。
  没有谁真正能够看淡一切,一日三餐,七情六欲,我们终究是俗世的人。
  逃遁和归隐并不值得啧啧赞赏。
  
  
  因为无边的欲望,我们每个人斑驳的心都有一个缺口。
  你可以留下良心逃走,你可以扔掉它活在另一个面目全非的地方。
  你可以带着它承受疼痛,吃斋念佛,苦行终日。
  你可以企图靠别人,新的朋友,新的爱人,来融化你的过去,涂抹你的曾经。
  
  
  
  
  我想《追风筝的人》,The Kite Runner,给我们的不是一个“生活在别处”的故事。
  它是在说,
  我们等待着的,从来不是别人的宽恕,而是自己的救赎。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2-8-28 14:01:39 | 只看该作者
     书不错,让人能了解其他国家的故事,能了解人性的脆弱。这本书是一个朋友送给我的,以前觉得没什么,刚开始看的时候也觉得没意思,但是到中后部分我开始正真的被书吸引,这样的友谊真的很少见·~ 从“为你,千千万万遍”能看出来哈桑是个衷心的朋友 ,有时我们就是太自私了,有时候我们不够诚实 ,总是有那么多的负面能量充斥我们。到最后索拉博在放风筝的时候仿佛他就是哈桑,阿米尔回头对着他说同样的话时其实也是对着哈桑说吧... 看完书接着就看电影~ 当然了,必须是书好··· 很推荐看看。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4 14:44 , Processed in 0.07077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