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平凡的世界(全三部)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81#
发表于 2012-8-29 09:30:59 | 只看该作者
  我看这类写实形式的小说实在很少,说实话,这本书,不算文采斐然。行文的字里行间也都是朴实的话语,但是看完之后,就是感慨,除了感慨还是感慨。这就是生活啊!生活是什么样子,作者写出来就是什么样子。或许都不如意,但是每个人都带着遗憾,就那么活着。活着,快乐的时候是少的啊!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82#
发表于 2012-8-29 09:30:59 | 只看该作者
        通过苦难描写人格尊严,道德,激情。面对苦难的不屈的精神力量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在热情。在苦难面前,始终强调人的强健的生存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代表人物:孙少平,田小霞,惠英嫂,金波。(当然也是我喜欢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83#
发表于 2012-8-29 09:30:59 | 只看该作者
  读这部书是在高考以后大学之前,决定读这本书是因为之前看过路遥的短篇《人生》。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读这么厚的书,记得当时我也曾废寝忘食,为书中人们的平凡的思想感动。隔了这么多年,很多东西都记不确切了。但是,我确信的是这部书对我以后的成长道路产生过很深的影响。当年还很年轻,思想正在形成,极易受到文学作品的影响。
  
  当时,对书中的人物逐渐由雄心壮志逐渐走进平凡,我曾经深深叹息,为他们不甘心。现在想来,也许,这就是人生的过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84#
发表于 2012-8-29 09:30:59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又看,那里面的许多的情节都是我所熟悉的,由小时候的电影到长大后懂得生活后,又看了书,里面的情节闭目即现.让人怀念.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85#
发表于 2012-8-29 09:30:59 | 只看该作者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我一口气读完的。既为里面孙少平、孙少安兄弟俩不息的奋斗而热血沸腾,又为田润叶、田晓霞无私的爱唏嘘不已,也被金波、润生、兰香等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而打动。《平凡的世界》之可贵之处固然在全景式地展现七八十年代中国社会的面貌,这是一部划时代的不朽作品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但就像哲学家对世界面貌的解释,虽然没有对错之分,却又明显的有着高下之分一样,小说家对于社会面貌的展示,也是有着高明与粗鄙,深刻与浅薄,宏远与短视之分的。在这一意义上,一个高明的小说家可能会比历史学家更能接近历史的全貌。譬如巴尔扎克之于法国历史,狄更斯之于英国历史。
  
  我一直以为一切事物给人的感觉可能可以用一种颜色来表示,历史也一样,有黑色代表的死亡与肃杀,有白色隐喻的恐怖与压抑,还有红色象征的革命与激进。
  
  要让我拍一部新中国六十年的编年史纪录片,我很有可能不自主地用黑白胶卷来拍摄前三十年,毛的时代的三十年;而把珍贵的彩色胶片留给后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三十年。然而这是没有根据的,只能说是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对于历史的下意识的反应。
  
  《平凡的世界》中“半脑壳”田二的口头禅“世事要变了”,从解放前一直说到改革开放后。从旧社会的世事到新中国的世事,之后世事又变为文化大革命,最后变为改革后的世事。田二完全不是一个预言家,但是他却用他傻子的脑壳诉说着世事一定是在不断变化的真理。
  
  从解放前到新中国,从社会主义改造到大跃进,再到文化大革命,在田二眼里,这些都是同质的变吗?他也许不懂什么叫资本主义什么叫社会主义,也许他甚至对政权更替也没有什么概念,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但是一个傻子能够深切感受到的却是切切实实的人间冷暖:饥荒,死人,战火,争斗……
  
  世事是变了,一个是理想高于现实的饿着肚子的时代,一个时代是理想服务于现实的腆着肚皮的时代。处于这两个时代断层之中的人们——
  
  你们经受了怎样的从地狱到天堂的生活啊!
  
  你们经受了怎样的从天堂到地狱的生活啊!
  
  你们经受了怎样的从一个地狱到另一个地狱的生活啊!
  
  如果我说改革开放带来的是农村中旧领袖(田福堂等)的没落与新贵族(孙少安等)的诞生,很多人一定会站起来反对。的确,孙少安是一个善良而兼具勇气,大胆却不乏保守的正面的形象,作为先富起来的人他对乡亲们的困难也帮助很多,作为已经分家的人他宁可得罪宠爱的妻子也不愿抛下父母不管。这样地形象在实际生活中已经是相当完美了。然而要知道当类似的乡镇企业像春笋一般地在神州大地上涌出的时候,企业家个人的人格就已经不能决定整个事件的走向。雇工经营,积累资本,加上并未健全的法律规范,不可避免地在整体上带来了原始资本积累的肮脏与血腥。拥有资本的企业家在现实上已经成为了新的,代替原先政治领袖的新的领袖阶层(尽管孙少安并不是这样)。这与就在几年前的大锅饭,生产队,割资本主义尾巴这些概念是怎样的格格不入!在这样的时代大变革中,田福堂这样的家庭变得没落黯淡,而孙玉厚这样的家庭变得殷实体面。
  
  历史的淘汰总是无情的,当崇尚政治的年代渐渐远去时,原先代表着政治资本的贫农、革委会、生产队长等荣耀的称号变得一文不值。在新的社会潮流下,这批人要么变得无法适应,要么投入时代的大潮中去。而另一批原先的落后分子,却摇身一变成了新社会的宠儿。这种贵族不需要陛下的授勋,手中的资本就是最闪耀的勋章。
  
  在政治上,也出现了极为滑稽的一幕,那就是官员们前几个月还在谋划着去地方视察群众批斗资本主义复辟的大会,如今却在盘算怎样搞活私人企业,繁荣自由市场。实际上在改革之初,各级地方官员对于改革的态度也并不是一边倒的,许多官员受之前左的影响太深,不敢做出承包到户的决定,有些却胆大灵活,走得很远。对于改革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今后的仕途命运。范敬宜院长在辽宁日报做记者的时候,采写的《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开头当过头》一篇文章,如今看来平平无奇,可是在当时冒着怎样大的风险,我很难想象。
  
  《平凡的世界》里描绘的历史的断层就是像这样来得这样的快,断得这样的深。
  
  
  
  然而《平凡的世界》之所以不是庸俗的歌功颂德的应景小说,就在于它还抓住了历史变革中的另外一面,那就是历史断层之外的接续不断地一面。因为历史画面的颜色改变了,画面中一切人物的动作并没有因为那一场变革而戛然而止,随之重新再来。反而一切都在延续。孙少平还在艰难而隐忍地奋斗;孙玉亭还在“革命”,只是在彩色胶片里,革命凭空多了一层喜气;粮仓由空虚渐渐填满,可是依然有无尽的忧愁……
  
  我们要是把他孙少平的经历梳理一遍,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改革开放对于他的经历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当然除了能够进城去“揽工”之外)。他能够在县城城郊的农村落户是因为被书记看上了,想要他当上门女婿,他能够摆脱农民的身份是缘于恋人田晓霞借自己身为高官的父亲田福军的名义为他开了后门。虽然孙少平的才干绝对配得上一个小小的城郊的户口,胜任一个煤矿工人的工作也绝对绰绰有余。但是我们却不得不看到,这一切都是制度与法规之外的力量(官员个人的好的或坏的喜好与意志)促成的。
  
  这不仅仅是发生在孙少平个人身上的事情,在《平凡的世界》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类似的例子。例如城市公交车拥堵竟然需要省委书记亲自坐车,现场办公来解决。关乎一个地区农业生产大计的化肥调配权竟然掌握在一个贪图小利的管理员手中,要化肥竟然要先送土特产……这样的制度是怎样的荒谬与幼稚!
  
  有人说这只是改革开放之初的情况,之前积弊太深,还没转变过来。然而放到当今又何尝不是如此?前不久一句完全没有政治头脑的“你们是哪个单位的?”彻底暴露了官僚体制的陈旧,作为一个部门的负责人,竟然丝毫没有一点公民社会的意识与接受舆论监督的习惯。
  
  而更早的周正龙虎照案里面,一个周正龙怎能掀起如此波澜?这背后又有多少是封建的地方主义在作祟。
  
  距离1979又过了三十年,现代社会的基本政治原则——人民主权、基本人权(当然这里不是指西方的天赋人权)、权力的制约与平衡(这里也不是指西方的三权分立)、法治依然没有成型与贯彻。前三十年中的“封建法西斯主义”,个人崇拜虽然都已经是历史,但是它们的内核与精神却谬种流传,仍然没有被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取代。这个内核与精神是什么?也许是封建主义,也许是奴性思想,也许是多种东西的混合体。
  
  根植于民众之中,传续了千年的这种内核最终会被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法则打败,而归入历史的垃圾桶之中吗?
  
  要知道前三十年中,这个最坚硬的内核在共产主义实践和毛主席语录至高无上的历史情境之下,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披上了新的外衣。宗族世仇,派系争斗,利益纠葛被异化成了路线斗争,阶级斗争(看看《平凡的世界》中金家与田家的纠葛就知道)。
  
  而新的三十年,这种东西是消失了还是隐藏起来了?我们看到它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和资本组成了联姻:有多少富起来的企业家被称为“土财主”,又有多少地方官员被当作“土皇帝”。
  
  我之所以这样说,并不是没有看到中国社会的渐渐转型,也不是没有看到中国政治和国民性的渐渐成熟的一面,只是现实中发生的一些事让我们看到,有些恶的东西并没有像许多人所乐观的估计那样,已经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消失殆尽了。因此改革开放也绝不能成为医治病痛的唯一良药。
  
  
  
  最终还是回到《平凡的世界》中来,我至今还在为田晓霞的死唏嘘不已,甚至潸然泪下。我天真地想过路遥先生能不能不让晓霞死掉。但现在看来,田晓霞要是真的没死,我不知道她与孙少平的爱情故事该怎么终结。要么是再让她的父亲将孙少平调回省城,要么分手。这都是作者不愿意看到的。孙少平不断地要改变命运,可命运却从没有因为自己而改变过,最终为了要和爱人在一起,不得不还是需要借助于制度与法规之外的力量,我相信这是孙少平不能接受的。而只有田晓霞死了,他才能真正的在黑暗的矿井之下,展开一片亮堂的新的生活。让田晓霞死掉,我相信最痛苦的是路遥自己。
  
  我为田晓霞哀悼,也为孙少平哀悼。田晓霞死了,田晓霞不死;孙少平活着,孙少平不死。
  
  但社会还是需要进步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86#
发表于 2012-8-29 09:31:10 | 只看该作者
  很多无奈,平凡就是无奈的。当无奈变成了常态,成了一种习惯,又当习惯被升华为一种态度,成了人生的主旋律后,也就是平凡的世界了。
  
  但,每个人对待平凡的世界都可以有对自己而言不平凡的选择。世界可以平凡,但人可以有不平凡的选择。不用和谁比,只要做自己想做的,并为之奋斗,就不会是平凡的人生了。至少对你而言,这就是平凡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87#
发表于 2012-8-29 09:31:10 | 只看该作者
  在看完这本书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不能理解如此跌宕起伏、激扬的人生怎么会是平凡的呢?
  我陶醉于孙少平孙少安没有诟病的人生,我就更加不能理解他们的平凡。直到了解了我老爸的这段人生经历后,我爸的故事虽说不起眼但也是几经起伏。
  后来我明白这就是我们的人生,人生的主流就是奋斗,因为我们都在奋斗所以我们都是平凡的,路遥写的不仅仅是一类人,他在透析我们这个以奋斗为主流的社会,孙少平的人生是这个社会的的缩影,他不屑贫困、追求知识、slove挫折,与命运抗争,他在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做的事情,所以他平凡,我们平凡,这个世界平凡。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88#
发表于 2012-8-29 09:31:1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我读过最完整的一本文学小说,很喜欢。
  里面有很多精神都是值得 我们学习的。 至少看后会受到一定的启发。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89#
发表于 2012-8-29 09:31:10 | 只看该作者
  看完此书的若干天后,我突然想起了那么一句话:任何时代,每一个既得利益者身后,都有他的祖辈父辈奋斗挣扎乃至流血付出生命的身影 。  这让我想起了父亲,幽幽地记起了孩提时代的情景。  80后的我,算是幸运的了,很幸运了!  或许也只有我们这些读过点书的农家子弟才能真正地体会到路遥笔下平凡而却又不平凡的世界。这关于中国大陆十年沧桑变迁的缩影,却又不止是缩影那么浅略。真诚、质朴的笔讴歌着劳动、农民、爱情,讴歌着这么一群平凡的人。作者出身于农民却又自觉地从农民的局限内解脱、超越出来。  负重而步步前行的生命令我血脉贲张的同时却也深深羞惭自愧。想来,我这二十三年的生命竟是活的如一张白纸一般,毫无重量而一片空白。“充实”二字竟从来也没有出现过,发现自己真正像个无头苍蝇,毫无方向而可憎。  如果人都有那么个“觉悟期”,那么在这即将毕业的日子里,在读着《平凡的世界》的这几个日子里,便是一个新的“觉悟期”。  生活第一次这么突兀、冷峻地在那么近的前方凝视、等待着你(靠自己来担负起来的真正的生活)。竟又是这么迟才深刻意识到自己早便该把生活的重量放到自己的肩背上来,你的肩背上可不是仅仅只你一个人啊!  明白了,知道了,自己养活自己才有资格、能力追求更高层次层面的东西(生活、精神、朋友、爱情等),追求应该是和生活同步的而生活才是真正的旋律啊!  借书中的一句话:精神抖擞地跳上这辆生活的马车,坐在车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奔向前去。。。  为了不负重爱,为了为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90#
发表于 2012-8-29 09:31:10 | 只看该作者
        当时读这本书是一个朋友推荐的,当时朋友说他觉得这本书写得太好了,以至于读了两遍还爱不释手,于是禁不住诱惑到图书馆借来,居然一口气将三部全看完了,看完后感动的一塌糊涂。
     孙少平是个平凡的人,没钱只能吃最便宜的菜,没后台毕业后只能回家务农,可是他却并不甘于平凡,即使面对做农民的命运依然不断地坚持学习,我想这也许就是田晓霞之所以爱孙少平的理由吧!那个永远都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永远进取的精神,那种遭受挫折时依然积极乐观活着的勇气,我想正是这种不平凡的对待人生的态度才造就了他的不平凡。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7 22:26 , Processed in 0.04945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