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平凡的世界(全三部)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51#
发表于 2012-8-29 09:30:59 | 只看该作者
           看完这部书,刚刚立春5分钟。我躺在宿舍的床上,掖了一下被子,挺冷。
  
           为什么读这本书?初中的时候一位老师极力推荐我读一些描写社会现实的小说,说《平凡的世界》是必读的。
  
           于是我就读了这部毁誉参半的书。虽然有点晚。
  
           好像有点失望,书中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事件。回头看看书名,《平凡的世界》。这就是答案。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真实就是它的可贵之处。这还要感谢路遥。虽然他不算名垂青史泽被后世,但他的书却是影响70年代出生的人的一本重要的书。
  
           整部书里面都是生活,掺杂着成长和少许死亡。这部书的使命是记录一段理应铭记的历史。
  
           我很佩服孙少安。也许是小时候的生活状况不是很好,导致我对这个有勇有谋的暴发户另眼相看。我看见各种各样的普通老百姓,看见他们连开小吃摊的几千块钱都舍不得投资的时候就知道他们不可能在经济化浪潮中分得一杯羹。要有一番成就必然要承担风险。孙少安也承担过一批砖全部烧坏的风险,最后还是能够重整旗鼓。
  
           或许我更喜欢孙少平。这个为理想打拼的年轻人可能更符合我对自己的要求。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能够坚持自己理想的人太少了。孙少平是一个,但他也得到了应有的结局。上学的时候是连一份五分钱的丙菜也买不起的穷小子,长大后是一个娶了带孩子寡妇的煤矿工人。这难道就是追求理想的人应有的下场?可能吧,现实可能就这么残酷。
  
           润叶是不能不说的人物。对于这个人的评价,我只能说她早生了20年。如果在现在,她的下场也不会如此。我知道“下场”这个词用的不是地方。因为对于这样一个感情用事的女子,或许很享受着她那令人惋惜的生活。虽然有种种的不如意,都不影响润叶成为读者心目中可以与田晓霞相提并论的梦中情人。当然我说的是男读者。如果是女读者,感情线应该是孙少平→孙少安。具体原因自己看看书就知道了。我也是很现实的人。
  
           田晓霞。这个名字本来我不准备写的。这个人出现的莫名其妙。前面着墨不多,后面突然就成了小主角。虽然她那一颗善良的心感动着我,但也不影响我觉得她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出现在一个错误的人面前。不知道作者想什么去了。评价是,好人。
  
           父辈的事情就不要信口雌黄了吧。我对那时候的事情知之甚少,妄加评论也不算很礼貌。
  
  关于外星人。这个……我觉得应该把这段摘下来单独发表,看看观众作何反应。路老您太有才了吧。
  
           为什么孙少平的人气一直这么高?因为他在建筑工地干活的时候也不忘了看书,他那读书人的自尊救赎了他的灵魂。
  
           现在已经过了那个喜欢看大部头小说的年龄。想当年窝在被子里面打手电看《保卫延安》的激情估计不会再有了,但是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只要你沾上这个习气,就不可能戒掉了。当然我希望我一直不能戒掉。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52#
发表于 2012-8-29 09:30:59 | 只看该作者
        高中时期一边紧急备战高考,一边熬夜读完此书,已经有15年了吧。记得那时合上最后一页时,心中只有感动和喜悦。感动的并非仅仅书中人物,还有作者之坚韧和献身精神,喜悦的则是结局非常美好。善人更善,恶人痛改前非---这是路遥给出的最后答案。
      15年于我,也算经历了一些人和事,当年读此书时的感动记忆犹新,而喜悦?对于路遥的结论也好、期望也罢,我还是抱着一种谨慎乐观的态度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53#
发表于 2012-8-29 09:30:59 | 只看该作者
    读了10年有余了。
    这不是一部完美的小说,正如很多批评家剖析的那样,它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可朋友们哪,我不知多少次在艰难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部书。因为书中所灌注的真诚和真实,让你无暇去挑剔什么结构,什么语言。
    相信每一个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对书中所描写的场景都有种亲切感,我每每沉浸于其中的时候,总能从中找到生活中的影子,每个人都有生活中的原型,这不就是我们的村子吗,不就是我童年时的小天地吗?这些同现在的孩子们讲起来是落伍了,他们也不会理解当年的我们或父辈们是怎么面对生活和土地的,现代化已经让我们走得太远了。但每每翻卷,总是有种酸楚和深沉的喟叹。年前父亲翻阅我的书架,我回来的时候,他拿着书,有些不自然的对我说:“是本好书。"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同父亲原来是一代人的。
    毕业后从事了半年的矿山设备维护工作,多与煤矿打交道。当我走了不少矿,下了不少井的时候,不禁感叹,感叹我们的路遥老师对生活深刻的洞察能力和对真实的追求。煤矿就是这样子的!书中所描绘的大牙湾的影子,不就在我所有走过的矿中存在着吗?那里面描绘的矿工的哭笑怒骂,不就是我每天接触的吗?没有下过井的人,怎么能对掌子面上的惊心动魄有如此的描绘?每当我到工作面综采支架前面对隆隆的割煤机的时候,深夜2点上井同工人师傅们一起拉开风门的时候,干活累极躺倒煤堆中打迷糊的时候,总忍不住想起这本书。曾经和孙少平一样,不知道生活的意义在何方,曾经被许多人看来毫无意义的问题折腾的彻夜不眠,生活啊.......他给予人的不仅仅是磨难和痛苦,还有你深沉的思索。面对这些真诚的人们,他们对生活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坚忍的担当,除了油然而生一种敬意,我不知道还能有什么表达。
     还记得孙少平第二次遇到小翠时的痛心,自己却在夜晚的兰州也不幸经历了,生活..生活!永远不能让你摸透她到底想要问你索取什么,她好像一无所求,又好像要剥夺你的一切,善良、想象、信任和爱,感觉自己宝贵的东西被一点点夺去,可只能无力的注视。忘不了金波在十字街头唱起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忘不了突然出现在矿井口的晓霞,忘不了同朋友所经历的一切一切...感谢生活铁砧的捶打,感谢她同时给予我们的厚爱。
    书中所提到的《白轮船》和小说《热尼娅·鲁勉采娃》是极不错的,朋友们都要看一看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54#
发表于 2012-8-29 09:30:59 | 只看该作者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在我十几岁的时候看了第一遍,很喜欢.随着年龄的增长,毕业了,参加工作了,遇到挫折了,成功了......其间又完整的看过两次.每每看完,都泪流满面.并且越来越能理解这本书所描述的世界,也希望像书的主人公一样,执着的生活.
      每每遇到困难与挫折,书中的那句话一直在激励着我,:"|他还应该象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跳上这辆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走向前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55#
发表于 2012-8-29 09:30:59 | 只看该作者
                             
  很是花了一段时间看完,自以为很了不起,结果知道早有一些人高中时就已看过,想来还是自己落伍了。暗暗郁闷一阵子。
  因为读得匆忙,现在倒不知道怎么信口开河了。这部朴实无华的作品,貌似一堆繁琐常事,可是真理往往隐藏在普通的零碎中。我没有看过水浒,但听说有108好汉,自然故事篇幅何许壮阔,《平凡的世界》也是本壮阔的小说,那是文革残余下到八十年代中转眼几年间的事情,然而却从横向纵向娓娓道来,从不累赘琐屑。那是波澜壮阔的历史蓝本,努力着将人们的身心一一转变过来,跟上时代的步伐。不仅要强健吾民体魄,更是思想的解放和心灵的不屈向上。
  其中孙少安和润叶,孙少平和小霞等无不是最般配的,然而历史没能留下他们一分美满的结局,前者是自我放弃了,后者是被历史放弃了。但我想他们的爱仍是藏在心中,永远的圣地。每一部小说和电影都是爱情和生活的讲述,《平凡的世界》也不例外。生活篇中,孙少平是最强健的,他是农民的儿子,说起劳动中气最是十足,学生时代的他自是生活的主人,然而迫于家庭责任,只得回家支撑起老小,而后大哥风光了,家庭担子轻了不少,他便再也抑制不住到外面去闯闯的念头,世界是你们的,就算头破血流,也是可以骄傲地说我活着,并不屈不狭隘。出去之后他做的是卖劳力的活,穿得褴褛,吃得含糊,但心却在成长——他始终如一地坚持着正义和热心,并且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书中思想。
  可是书中讲到孙少平如此受女生欢迎倒是令我很不能理解,顽强的人是伟大的,但不能代表他的情场也如此亨通。其实对于我,我佩服他,但是我不爱他。因为他还在成长,到处还显得幼稚,也没能完全摆脱封建与庸俗。或许这也从侧面证明他是时代的人,是有着典型的时代特征,正是书的成功之处。小霞比起孙少平真的站得高多,可能是起跑线的差距,无论思想,知识,还是实践,如此她还能一如既往呵护着他们并不般配的爱情,着实令我钦佩。
  这就过渡到讲到爱情篇来了。孙少平与少安对照,润叶与小霞对照。他们都是同类人,甚至连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相同,由于改革的车轮,绝对差异的轨迹体现在年纪相差仅仅只有几岁他们身上。这样说来这是部历史的小说,时代因素占着绝对主导地位,当然他们自身的性格和知识构成差距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历史的产物。因为历史向前允许了他们接受先进进取思想,而且用知识武装自己,所以后者走得越近,心灵彼此靠近。
  但是作者似乎太喜欢悲剧了吧,非要残缺才能体现完整吗?这对散了,那对散了,基本没有一起的,就算最后一起了也是千疮百孔,仿佛赎罪一般在华丽外衣下爬行。而且有点不公平,记得高中时记录少平在洪流之下急救侯玉英,完美漂亮成功,而当小霞作为战地记者疏散人流时挽救一名素未谋面者却永远地告别了这个世界。作者这样的精心安排很是叫读者不舒服的,且不说重章叠句,就在人格上也贬低了小霞——纵然她的思想和成就比少平走得远,但是她在实践方面失败了,完全的失败,根本没有再次较量的机会。还有在少安要大大风光一次之时,得知妻子癌症晚期,多少有点无病呻吟势态,这又有什么意味呢?难道是对他的一种惩罚——自以为是,自鸣得意,其实你才是最悲哀的,连一份真诚的爱都没有胆量承担,纵使你今天扬眉吐气了,但没表明你选择对了,带走本不该属于你的她,好自为之。
  读完那三册,好像还有很多事情没有交代完,这边的故事,那边的故事,真是永远也说不完的故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56#
发表于 2012-8-29 09:30:59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这样一个习惯好不好,但长久以来确实是这样做的:一本书读完,总归掺着一些囫囵吞枣以及胡思乱想。读完便读完了,直到这本书被晾置一边一段时日,待到五味杂陈渐渐平淡,故事细节有些模糊时才渐渐发现该沉淀的已经沉淀,本明晰的终于明晰——此时再挑一个安静的通宵,喝着标准化量产的麦斯威尔,抱着本本写下一些尚能记住的东西,以此算留下了些许印记。
  《平凡的世界》正是被这样对待的一本书籍。有些厚,厚到放在手机里断断续续的看了近两个月才读完。情节看到后面,前面的许多情节都忘记了——有如许多生活琐事,发生的时候烦恼或者窃喜,但却经不起时间的冲刷。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的故事,其实也是如此。平凡自此开始蔓延疯长。
  
  一、没有奇迹
  原谅我的恶俗,路遥起笔勾勒的孙少平让我一下联想到那时不久前看过的政治童话电影《高考1977》。我原以为,这个1975年左右开始的苦难家庭,会在76年到78年之后获得大翻身,比如发家致富了,比如幸福美满了,比如苦读的少平凭借自身努力和时代春风考上大学了,然后知识改变命运了云云。看小说的人,莫不有喜欢把作者介绍给我们的人物胡乱穿线的毛病。可惜的是,我们就是搞不清这一个个人物是粉墨登场的主角,还是仅仅是串连暖场的配角。不幸,那个被我寄予琼瑶式故事的郝红梅恰恰是属于后者。
  以上皆属于我要反思的恶俗猜想,感谢路遥,他不是一个肆意赐予奇迹的神。史铁生在《好运设计》一文里给自己设计了一个堪称完美的来世,但最终抵不过死神到来时的痛苦。生活的意义,恰恰来自其不能完美。生活本身就是跌跌撞撞,还鲜有奇迹这么个补丁。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少平最终没有考入大学(不仅如此作者还在故事中介绍了这么个细节,77年那几批考不过文革前的老三届们,80年之后再考,又考不过新几年系统培养出来的高中生——恰恰是恢复高考毕业的那几批高中学子们,少有沾到高考的光辉的。读到这里,笑看《高考1977》了);郝红梅跟少平更是没多久就彻底丧失了恋爱的可能性,小暧昧最终没有奇迹变不成大恋情;少安最终没有攀上润叶的枝头;孙家家境有所好转,却一样这般充满曲折,扭着读者的心……若说平凡,路遥说,没有多少奇迹。
  
  二、没有爱情
  现在读来已经很难理解80年代那批人的许多观念,其中爱情观是变化最大的。高兴《平凡的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他们的化石。习惯对眼就追,不行就换的时代里,很难再去幻想那种朦胧的恋爱,更怕是要对李向前的婚姻生活惊为天人(结婚几年却跟旧社会守着活寡一样,而且这位男性对自己不让自己碰的妻子,始终保持分居又不放弃,当时我恶俗的觉得,他应该是荷尔蒙分泌不够才如此的…罪过罪过!)
  其实,说他是化石恰恰因为,我们面对化石往往出奇的坦然:既可以慢慢的仔细观赏,又不必担心它真的复活过来改变现实世界。透过《平凡的世界》的故事,既可以慢慢观看他们的爱情观指导下的实践,又不必担心自己若陷入那样一个社会怎么办的悲剧。但是,不知道是作者有意还是无意?书中却没有一段真正圆满的恋爱。少安和润叶最终没有走到一起;晓霞和少平在情投意合海誓山盟之后阴阳两隔;孙兰花嫁了个痞子无赖王满银,独力维持的走过许多年;金强和孙卫红靠着类似与私奔的方式勉强获得结合;向前和润叶,半死不活的维持多年,才在痛失双脚之后,枯木逢春;郝红梅没有嫁入心驰神往的顾养民家,历经惨痛生活变故后和田润生平淡度日……不必再开列书中长长的情节单了,一边幻想着有那么一对能幸福的恋爱着,一边就越加发现作者在给我们开着一个黑色幽默。是啊,我们被琼瑶阿姨的“爱情的世界”里浸泡惯了,真的走进路遥,小说没了爱情却回归了质朴(有如少安和秀莲的感情),没有那么多圆满恋爱的世界才是真正平凡的世界。
  
  三、只有绝境,没有绝望
  整本书最吸引我的恰恰是整本书里,只有绝境,从来没有绝望。不知道是不是一种当时时代的情感决定的。诚然,刚走出文革大乱的中国,一切安定,发展都显得生机勃勃,所有获得新生的人回头看看过去,都觉得未来充满希望——那本就是个充满乐观态度,昂扬精神的时代。一个“天,又开始下雨/我的钥匙啊/你躺在哪里?/我想风雨腐蚀了你/你已经锈迹斑斑了。”的时代里,人们却读着“不,我不那样认为/我要顽强地寻找/希望能把你重新找到/太阳啊/你看见了我的钥匙了吗?”的诗句。真没有理由对这一切斥之以虚伪做作。这一切,仿佛是一个有着恒定信念的人组成的社会里,人们都在或贫瘠或肥沃的物质生活的土壤上,收获经历着各种各样或丰收或灾害的精神体验。而这一切充满鸡犬相闻的乡土气息的理想社会,恰恰建立在恒定的信念之上。
  这个信念是什么?是爱,是中国人良心上的爱。
  这个说法有些宽泛,孙玉厚一辈起的养家糊口,携老扶幼可以算得上一种孝心;孙少安的周济邻里是恻隐之心;田福军为代表的正面官员们算得上一种是非之心;而小说里种种幡然悔悟是因为有羞恶之心……这以上种种都是这个爱的信念的点点细化。正是因为小说中的人都在这种爱的光芒下生活,生活才显得朴素而有质地,厚重而充满元气。
  不能不说这样一个世界里,平凡得都按照一个信念在设计,却又充满了乡土的韧性的美。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可能会有绝境,但从来没有绝望出现——而这,恰恰是越加离我们远去的东西。
  
  四、父辈们的背影
  絮絮叨叨感慨了这么多,总归要回到自己身边来结束这篇读后感。其实这恰恰是平凡的最后一点意义,我们每个人都在其中找到自己。这毕竟是父辈们那一代的故事吧,仔细想想,姥爷,姥姥,爸爸妈妈,舅舅舅妈们无不是闪着小说中一位或者几位的影子。平凡,本身不源于这个故事有多么设计精巧的痕迹。在至少大多数读者看来,自己仿佛就在故事中生活,在故事中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在故事中体验着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经历。难以想象这本书在面世的年代里——在那个对精神生活饥渴的年代里,会引起怎样的轰动和瞩目。
  最后我只想说,感谢命运让我读到这样一本好的书,感谢他带着我走过一段生命的体验。或是信念,或是感动,我终归为自己和父亲的生活又填补上了一段交集。其实好的作品是没有时代的,因为每个时代的我们都要成长,每个时代里的成熟与思考,总有可以抽出来的共性,值得穿越彼此的交流与探讨,帮助我们用心体验这个平凡的世界。
  
  ——2010-2-13凌晨于家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57#
发表于 2012-8-29 09:30:59 | 只看该作者
  一本小小的的书  浓缩了两代人的人生    我当时看得时候 还是和《越狱》一起看的,      当时 思维 极度震撼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58#
发表于 2012-8-29 09:30:59 | 只看该作者
  还是来感性的叙述一下读完此书之后的感觉吧:在结束所有的阅读之后,心情反而由汹涌转为平静~很多人都说这本书写的是平凡中的伟大,然而我的最大的感觉却是亲切,因为它只带着属于真实生活的味道,所以读来,并无半点各色。人性,是非,冷暖,责任,抉择,坚忍……一切,不都是每个人都绕不开的人生难题么?每一本好书都至少应该先是一本人生指南,每位作者,在他的著作中,都会给出他自己的答案。而路遥,我相信,他是在赞美一种带着铁拷的舞蹈。
  一.变与不变
  从整部书的背景来说,路遥意在将笔触放在文革末期至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西部地区上,写整个社会在那个变革时期的真实情况。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路遥收放自如的由小小的双水村,写到更高一级的原西城~由一贫如洗的农村破落户,写到初显现代化气息的城市~当然,更重要的是,人们对于改革的不同反映,依然是因循守旧与敢于拓新的永恒对比。而所有的一切,又不只关乎改革开放,一次次的大革命,不管是领土上的,抑或是精神上的,上个世纪的中国,确实被世界拖着跑了一场沉重的气喘吁吁的马拉松。呵呵,于斯,大概只有那个被人认为是傻瓜的田二看透了吧?
  世道哗啦啦的变着,然而,人性,人生的法则,却不会因此而改变。所以,这本书不仅是在记述一场变革下的社会,也是在写人生。亲情,爱情,责任,抉择,金钱,地位,政治,世故,各种各样的角色,说着各种各样的台词,然后,在平凡的舞台上悄然谢幕,继续换另一拨人来演,却继续着从前的调调儿,这就是人生吧,日光之下,并无新事。而在对于纷繁复杂的世事叙述下,路遥其实主要想写的依然是人世间的真,善和美,通过朴实的语言,朴实的人和事,告诉人们,什么东西值得追求,并会永远留存下来~什么东西,只是一时的热闹,最终化作烟云。
  二,关于青春,关于人生
  书里写了很多很多的青年人,他们虽一样的年轻着,却经历着完全不同的人生。身在高等学堂的晓霞,金秀,顾养民,恐怕不能理解为什么暗无天日的煤矿可以给予孙少平那么深刻的满足感。而从小青梅竹马的少安和润叶,长大后也过着一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巨大的幸福和痛苦,每个人都在呻吟中跳过了那个属于自己的年轻时候的涅槃的悬崖,虽然他们并不是都那么幸福,但至少,成长这门不能翘掉的必修课,他们都过了。
  对于少安来说,秀莲和砖厂,是他人生的转折点。秀莲给了他一个真正的属于他自己的家,他的角色从儿子变成了男主人,那一方小小的窑洞和那个温柔坚强的女人成了他所有风雨中的避风港。而砖厂,则是他的事业。事业&家庭,似乎就是少安人生的主要内容了。跟少平相比,少安的人生似乎过于传统,然而却是大多数人人生的缩影,循规蹈矩的成长,孝顺父母,找一个门当户对的爱人,最好能再干一番红火的小事业…
  而对于润叶和向前来说,那场可怕的车祸,却成为他们两个共同的人生转机。它唤醒了麻木已久的润叶,让她褪去少女时代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的巨大遗憾所带来的阴影,真正的,成为一个成熟的小妇人。她甚至会用一种母亲般的心态,来关爱这个挚爱她的男人。书中写她脸上会有的那种修女般的平和微笑,就是她“涅槃”后的幸福的最完美描写吧~而李向前,那个始终没有得到爱情回应的可怜的男人,我相信,此后生活中,心灵的幸福会化解他肢体上的痛苦吧!
  对于我们的主人公孙少平来说,书籍是开启他这条不同于所有人的人生之门的钥匙,他读的多了,所以想的也多~所以他的那颗心,是不会被这小小的一方天地所困住的,他急需寻找到能让他获得满足感的那种生存状态,无关乎外在,只关乎心灵,一种“非如此不可”的迫切寻求。好在,他最终找到了属于他的归宿,大牙湾煤矿。孙少平的确是与众不同的,他似乎带着一种在痛苦中寻找灵魂升华的固执倾向。他是一个有点过于精神化的人物,但是无可否认的是,不管别人觉得是否觉得他幸福,他确实找到了属于的自己的那份生命之重。田晓霞,是他坎坷生命中,最温暖美好的一个名词。她帮他打开了另一个广博的视野,陪伴他走出郝红梅的阴影,她是他打工灰暗日子的一抹亮色~她纯真,正直,美好,善良;她爽朗,博学,独立,坚强,最珍贵的是,这么美好的一个田晓霞,竟然会在孙少平还是个穷苦的小工的时候就爱他。虽然最终有情人无法成为眷属,但幸运的少平,一生之中能得到此真爱,他应该满足了。
  书中有一个小故事让我印象深刻。男青年大年,因为在高考前谈恋爱分心而落榜,而他的“女朋友”则考上了大学,并与他“和平分手”。他因此备受打击,却在接下来的一年几近疯狂的复习,最后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开始了新生活。后来,他想在离开前在“报复”那个薄情的女孩,却在一瞬间释然,没有小丽和前一次的高考,就没有如今的自己。他似乎反而应该感谢它们。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一句话“Pain past is pleasure.” 当熬过来了,pain will be pleasure.
  路遥写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这里面有每个人都会经历到的悲酸和欣喜。那么多种不同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给这本不平凡的书镀上了丰富的色泽。我们可以看到,青年们蓬勃改造生活的那股激情,也可以看到中年人官场中的尔虞我诈,总之,在这场总体性的社会大变革中,每个人都作出了自己的选择,是鸡鸣狗盗还是踏实创造?是锐意创新还是因循守旧?每个人决定他可以决定那个部分,同样的,也要承担所选择的结果。这很公平。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是选择朴实真切的高贵还是虚假的孤芳自赏?路遥已经选择了,我们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59#
发表于 2012-8-29 09:30:59 | 只看该作者
  最开始,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是文字很多,一共有六卷。其实他的矛盾文学奖的光环到没怎么真正吸引我,我是被朴实的文字和现实的故事情节所感染的。书本的文字极富黄土高原的浓郁色彩,每一个场景的描写也会使我身临其境。书是按着时间顺序来写的,当然中间也有一点点的插叙,显得任何事情都发生的如此合理,对于黄土高原上这些朴实的农民的生活的描写形象而又生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人物的生活处境的变化、感情生活的变化都反应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完全就是一部“史书”,只不过这本“史书”是通过描写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来讲述新中国以来整个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此外,书中所表达的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观念也让我非常的感动。看到最后,竟然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总觉得作者还会写续集呢。总之,谢谢作者,给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历史,真实的生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60#
发表于 2012-8-29 09:30:59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我读过两遍,第一遍是高中刚开始的时候,连续看了四天,就除了吃睡都在看这本书,第二遍是高三快高考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又突然想看了,也许是想再体验一下那种奋斗的精神吧,而且主人公的爱情也很感动我,都哭了
  我觉得现在很少有能让人哭的书了.
  确实很不错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7 09:54 , Processed in 0.04686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