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平凡的世界(全三部)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11#
发表于 2012-8-29 09:30:59 | 只看该作者
           兄弟两人都脚踏实地,不虚妄,坚守自己内心的一片净地。出淤泥而不染,让人敬仰,崇拜!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12#
发表于 2012-8-29 09:30:59 | 只看该作者
  从少安少平身上学到的四个字——自知之明
  愿拥有这平凡人不为人所知的汹涌澎湃,不要那所谓的不平凡人的鸡毛蒜皮!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13#
发表于 2012-8-29 09:30:59 | 只看该作者
  去年读的,读完挺多感慨的,讲述了10年里不少人的变迁,让人觉得世事变迁,很多事情真的在回头看的时候会觉得,生命好奇妙,怎么会想到人生的以后会是这样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14#
发表于 2012-8-29 09:30:59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用了三周时间,两周看完,一周体会完。读得起起伏伏,中间因为这本书在网上发表了心情,有时候会莫名其妙的认为自己生活得,承受的很苦。看了孙少平觉得自己比他幸福多少倍?而且会想当一个劳动人民是多么的光荣,我也想劳动了。      从幼稚到成熟,从幻想美好到接受现实,从人生的无奈到奋力拼搏,从物质的贫瘠到心灵的丰富。孙少平在一次一次的蜕变中成长,而这些是“生活”给予的。他在生活的历练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没有吃的  穿的可以,但是人不能没有自己的追求,任何时候都不能,从高中毕业到回家务农,从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到乡村教师,从揽工汉到挖煤工人,一个人从出生到二十三岁经历了这么多锻炼。这是多么的难得。      而这些他并没有去抱怨,相反感激生活,让他认识到只要不断的努力,向着美好的生活奋斗,一定会过得很好。同时这本书也告诉我们任何通过自己劳动获得的,都是伟大的。      书中平实的语言描写了好多情,我赞赏里边的爱情  友情,以前听一位老者说60 70年代的爱情用两个字可以形容“纯洁”以前只认为灰姑娘和王子才会有的爱情,没想到这本书里每一个人的爱情都伟大  纯洁,不在乎你的地位  金钱名誉  长相。在于你的是“对生活的态度  人生的看法   不懈的追求 生存的价值”那才是别人永远无法比拟的自身魅力。       友情更可贵,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也许你的一个馒头,一个问候  ,一个小小的帮助会比你在快乐的时候跟他分享更重要。在你最无助的时候也许听你倾诉衷肠。给你最大的帮助却不需要任何回报并时时能够替你着想是多么的难得,这将会是你一辈子的知己。        所以珍惜友情,找寻纯洁的爱情,不要让这个社会将我们世俗化。当你有一天有了车子 房子 美丽的妻子  聪明的孩子。相反你会不快乐,因为你早已在不段的生活奋斗中丧失了自己最本质的东西,比如做人的底线 原则 自尊 良心 道德甚至我们曾经的梦想  追求。这些早已不复存在。到你年老的时候,你的回忆不仅少之更少,甚至苍白不堪,你会认为自己的一生看似平凡也看似伟大,但是一辈子的价值无处体现,最重要的是“没有做成自己想做的事”不是可悲 可怜能够形容,应该是枉活一生吧!所以,在任何困难的生活里都要坚持我们的理想,不要追求最好的人生,只要活出我们的价值。真实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15#
发表于 2012-8-29 09:30:59 | 只看该作者
  高三适度这本书的是时候,正式考前冲刺,时间紧但是一开始就当作一般小说,读完第一章,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可想当时情况,其他同学都在做试题,我在做什么?感慨孙少平不屈的人生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16#
发表于 2012-8-29 09:30:59 | 只看该作者
  次书是我看过的 最能吸引我的    里面的每一个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读了无不让人回想   让人难忘    这书值得看   更应该看  从中你将受益匪浅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17#
发表于 2012-8-29 09:30:59 | 只看该作者
  没有絮叨
  没有说教
  最简单的文字
  最温暖的话语
  最真挚的情感
  最朴实的思想
  最积极的人生
  如果你正享受着美好的青春
  一定来看这本书
  如果你正饱受着迷茫的困扰
  一定来看这本书
  如果你正经受着失败的挫折
  一定来看这本书
  平凡的我们生活在平凡的世界
  但是只要始终保持积极昂扬的生活态度
  我们依然可以创造一个ordinary miracle!!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18#
发表于 2012-8-29 09:30:59 | 只看该作者
  生活因为平凡所以真实,因为真实所以平凡。  一个真实的人生,对现实的残酷不加任何修饰,不会按着我们的想法发展,现实中各种利益的推动才是它唯一发展的动力。  孙少安的婚姻就是现实利益推动的一个高潮,现实逼他做出了现实的决定,不过痛心舍弃爱情的少安也得到了一个现实版的爱倒是很让人欣慰,当现实让我们变得不得已时,也许屈从它也会有以外的收获。  出生到在这个世界,人与人的起点必然的有着很大差距,人与人取得成就也自然的有着很大差别,一个政治家的儿子肯定比一个农民的儿子有着更大机会能当上国家主席,所以靠着自己的努力打拼的人才是成功的。  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不是不是他在这个社会上的地位、财富,而是这个人在属于他的世界里究竟做了多少努力。  平凡的不是劳动,平凡的是人们虚荣的心。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19#
发表于 2012-8-29 09:30:59 | 只看该作者
  还可以吧,以80年代的情况来看,由关注政治正确转向关注个人的幸福和命运,文风朴实,作者也不矫情。不过算不上是经典名作,因为路遥并不是天才,甚至有没有所谓过人的才华都不好说。把自己质朴的生命像压柠檬似的压扁、压干写成的一本书。看完后感到作者真是很苦、很想把自己表现出来,但是随着这本书诞生的那个年代的远去,当年看这本书时对我的震动也就一起远去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20#
发表于 2012-8-29 09:30:59 | 只看该作者
  往昔的回忆使我们激动,
     我们重新踏上旧日的路,
    一切过去日子的感情,
     又逐渐活在我们的心里,
    使我们再次心紧的是,
  曾经熟悉的震颤,
  为了回忆中的忧伤,
  真想吐出一声长叹。
                                                       ——路遥
  《平凡的世界》这部轰动中国文坛,荣获第三届矛盾文学奖第一名有着一百二十万字的文学巨著,记叙了从一九七五年到一九八五年十年之间社会生活的历史变迁,从公社的合作化大生产到生产责任制、包产到户,从村县镇市领导的政坛沉浮到风起云涌的农村生活,从变幻莫测的爱情故事到起起落落、惊心动魄的个人命运,情节的铺叙延伸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喧闹欢畅一往无前,每一个情节的变动、每一段人物命运的起伏如同泛起的浪花一般惹人心动。通过孙少安的创业,展现了西北农村在社会变革时期的新颜旧貌;通过孙少平徘徊在城乡间的生活与爱情,记录了一个农民出身的知识青年的心路历程;通过共产党干部田福军在官场上的起起落落,反映了政治中的斗争与革新。
  《平凡的世界》给人一种洗尽铅华,尘埃落尽的感觉,小说中到处隐藏着作者路遥的影子,这样一个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人,在经受了各种苦难的折磨之后,回首再望来时路,仍旧热爱着那片养他,爱他的土地,就像他在《平凡的世界》卷首所说的: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黄土高原,路遥生于斯,长于斯,就是这一方苦难贫瘠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造就了路遥求索奋斗、不畏艰辛的性格,也正是那些挥之不去的生活经历使得路遥对生命充满了热爱之情,他曾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写到:“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撰写《平凡的世界》这样一部巨著,是路遥为了纪念那片贫瘠的土地,为了纪念那个辉煌的年代,更为了纪念那里朴实无华生生奋斗不息的人民。
  《平凡的世界》文如其名,书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世界,在这样一个平凡的世界里上演着感人至深的生活画卷,这里有气势磅礴的“斗争”,有汹涌澎湃的激情,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少年不羁的豪气。这里更是一个交织着“情”的世界:弥漫着暖人的亲情、可贵的友情、真挚的爱情。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我们可以体会到冰心所说的: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路长径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凄凉。
  《平凡的世界》就像一曲朴素的民歌,没有旖旎奇妙的旋律音色,不具备精心雕琢的肢体细部,也没有巧妙新颖的和声变奏,但它的底部,却是无比坚定宽广的根音。这样一部用生命写成的书,它带给我的,不仅是精神上的享受,更是对生命意义的体会。捧着这样的一本书来阅读,就如饥渴的禾苗初次享受细雨的滋润,让人有一种沉甸甸的坚持感,仿佛能够感受到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平凡的声音,荡气回肠。
      确实一部伟大的作品在于:它能用我们看得懂的文字,为我们的心灵营造一片美好的春天,即便是悲情着的,也依然会是明朗着的。书中那么多的人物都被刻画的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孙少平,孙少安,田润叶,田晓霞,田福军,金波,顾养民,赫红梅……自己曾多少次被故事中的情节所打动,尤其是那动人却又令人心酸伤感的爱情。
     1.孙少平与田晓霞
  在他们的爱情里没有世俗的一切,有的只是相同的志趣,互为钦佩的人格以及深挚浪漫的恋情。他们对爱与被爱有着更高层次的认识,正如晓霞日记里所说的:“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利已的,而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的与爱人一起奋斗并不断地自我更新的过程,是融合在一起——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共同斗争。你有没有决心为他而付出自己最大的牺牲,这是衡量是不是真正爱情的标准,否则就是被自己的感情所欺骗。”这是一种真爱,是心灵的相通与交汇,是情感的依恋和交融。
  但我们也意识到了他们的爱情还仅停留在精神层面,要想达到最后的结合,他们注定要超越现实里的许多东西。对于晓霞,她要超越世俗的观念、地位、物质利益的羁绊,对于少平,他要超越自己观念中的自卑以及两人在现实中难以逾越的鸿沟。他们的爱虽然甜蜜、幸福,却包含着深深的矛盾与痛苦。尽管晓霞爱得无比坚定、执著,尽管我们都真诚、迫切的期盼着有情人能够终成眷属,但现实总是无情的,理想并不会照进现实,任何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都会鲜明地洞悉他们最终是无法结合的,不是他们爱得不真,爱的不深,而是现实生活的逻辑性注定他们难以结合,即便结合,他们之间现实条件的巨大差异,也将会给未来的生活带来无数的矛盾和痛苦,以致将爱情消磨殆尽。
  因而作者路遥为了保存这份爱情的完美性,做出了让读者痛心的安排——晓霞在报道水灾时为抢救一个小女孩被洪水卷走了,当书中描写到“在最后一瞬间,她的眼前只闪过孙少平的面影,并伸出一只手,似乎要抓住她亲爱人的手,接着她就在洪水中消失了……”,我想作为读者的我们此时眼里一定都布满泪水,对这样的安排伤心不已,几乎不能接受这样的残酷的情节,田晓霞——全书中几近完美的人物,就这样再也无法说出任何言语,再也无法去赴和少平在古塔山的杜梨树之约,她的离去,如同《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消逝一样感天动地千古一悲,但是沉静下来细想田晓霞的死却是作者在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和作者本身浪漫主义色彩的冲突下一个必然的结局,晓霞的死,可以说是作者对爱情理性的回归,既然现实无法承载这样的爱情,那就只有选择超越现实。
  2.孙少平与惠英嫂
  他们之间的感情也许仔细揣摩下来,更多的是像亲情而不是爱情。惠英嫂也许是所有矿工心目中的理想女性:美丽,温柔,体贴,勤劳,能吃苦。她本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然而她的矿工丈夫却在一次事故中丧生,这样的打击对她来说是毁灭性的。但孙少平义不容辞地为她撑起了一片天空,在他们相处的日子里,一方面惠英嫂获得了精神支柱,一方面孙少平也得到了心灵上的慰籍。可以说这时他们的感情是十分纯洁的,惠英嫂还没有完全从丈夫的死中解脱出来,而孙少平的感情,则倾注在远方的田晓霞身上。
  但事态来了个180度的大转折,少平日思夜想的田晓霞不幸身亡,此时晓霞的死对孙少平的打击也是毁灭性的,孙少平与惠英嫂的位置戏剧性的调换了一下,轮到惠英嫂来安慰孙少平了,“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在生活的劫难里互相舔着对方的伤口。作者用极其含蓄的笔法描写了他们感情的微妙变化,并在故事的结尾描绘了一副令人无限遐想的图景:孙少平回到了矿场,远远看见惠英嫂,明明在远处等他。也许结局我们不难推测,历经磨难的孙少平和惠英嫂会走到一起。但这样的结局并不就意味着圆满,在我看来它仍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局,想想孙少平以后的生活,虽然他会依然打造着自己的精神家园,然而这个家园里却永远不会有惠英嫂的位置,尽管她温柔体贴,但在精神层面上,他们无法交流,永远存在着隔膜,惠英嫂注定只能是他生活上的伴侣,这样的精神家园孙少平也只能在对田晓霞的思念里打造与完善。
  3.孙少安与田润叶
  “正月里结冰呀,立春消
  二月里鱼儿水上漂
  水上那个漂来想起我的哥
  想起我的哥哥你等一等呃……”
  这是孙少安和田润叶一起坐在黄原河边的草地上时传来的一段信天游。这段信天游反复几次出现在曾经两小无猜而后来劳燕分飞的孙少安与田润叶的故事里,每出现一次,我的心就会跟着沉一次,鼻头就会酸一次。他们之间的爱情是无奈的,当少安童年时代的朋友润叶在若干年后向他发出爱情呼唤的时候,他虽然欣喜不已,但是此时的他胆识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是“克己复礼”的压抑,因为无法跨越现实的鸿沟,无法冲破延续千年的门当户对的传统爱情道德,少安最终只能把对润叶的爱深埋在心底,无声的痛苦的独自品味着这份苦涩,忍受着情感的煎熬。这样的爱情正如作者在书中写道的那样:“爱情,应该真正建立在现实生活坚实的基础上,否则,它就是在活生生的生活之树上盛开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可是生活并不像孙少安所想象的那样简单,他虽把悲伤留给自己,但润叶却并没有获得幸福和温馨,反使另一个男人——李向前也陷入了爱情的痛苦深渊,因为爱情不是一男和一女等于一对的简单相加,是一种任凭溺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执着,是一种灵魂与心灵的完美契合。
  4.孙少安与贺秀莲
  他们的爱情可以看作是传统农业社会里先结婚后恋爱这种传统爱情模式的一个缩影,是生活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少安取到了贺秀莲这样一个不要半分钱财礼而且吃苦耐劳的山西妻子,得到了妻子贺秀莲无微不至的关怀与体贴,使得孙少安感受到了女性独有的温柔,妻子成了他的精神支柱,几乎只要是大事都要询问妻子的意见,在秀莲那里少安可以得到心灵的慰藉,从而来抚平现实的伤痛,他们办起了“夫妻”厂,相濡以沫,并一起渡过难关,他们的婚姻生活经受住了现实的考验,成为农村生活中“幸福”的典范。
  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就在他们事业大放光彩的时候,秀莲却患上了肺癌,我们猜想很可能将不久于人世,作者这样的安排可能并不是仅仅想表明现实的残酷,更是因为作者的意图是想终结这样的爱情,因为这样的爱情虽是传统文明的体现,却没有蕴含现代爱情的玫瑰情调,少安和秀莲之间传统的东方式的爱情模式,虽然符合传统道德却没有承载时代气息,爱情的基调仍然是“放羊、娶媳妇、生娃、再放羊”的生活轨迹,这样的爱情带给读者的只是稍纵即逝的曙光,更多的是重温历史,再次领略传统文明。
  5.李向前VS田润叶
  他们的感情是充满波折的,开始润叶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完美爱情主义拒绝李向前的爱情,捍卫真实的自我,抵抗着不幸的婚姻。这样的婚姻带给她的只是无尽的烦恼。再来看看李向前,这个有着良好的家庭背景,勤劳、善良的优秀青年,因为爱情的不幸而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但是他对润叶却始终不渝,“酒入愁肠化作点点相思泪”,爱情占据了他生活的全部,一开始他执着而近乎偏执的不愿意放手,默默的照顾着润叶的家人,期盼着有一天润叶能够最终回心转意。
  这样的感情仿佛像一场拉锯战,读者好像看不到两人有在一起的可能,而此时,作者给向前安排了一场车祸,而就是这样一场车祸彻底改变了他们各自的态度。
  面对沉重的代价,向前无怨无悔,他为自己安排了人生的终极,但他还是呼唤着:“润叶!难道我死前都不能再见你一面吗?”此时双腿残废的他想通了,决定放手来还心爱的人以自由,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金诚所至,金石为开”,在狼籍之际他却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家庭生活和妻子温暖的关爱,得到了自我意识中的幸福,燃起了活下去的希望,这无疑是令人欣慰的。
  至于润叶,当她“有名无实”的丈夫因车祸双腿残疾之后,她却选择回到丈夫身边,此时同情心压倒了爱情,她自己也说不清楚为谁而难过,为李向前、为自己、还是为别的什么人。这是人生的心酸,我们会为她的遭遇黯然神伤,同情和慨叹涌上心头,也许就像作品中写道的“在我们短短而又漫长的一生中,我们在苦苦地寻找人生的幸福,可幸福往往又与我们失之交臂。当我们为此而耗尽宝贵的青春年华,皱纹也悄悄地爬上了眼角的时候,我们或许才能稍稍懂得生活实际上意味着什么。”
  6.金波与藏族姑娘
  雪莱曾说:“当我们在自身思想的幽谷中发现一片废墟,从而在天地万物中呼唤寻求与身内之通感对应时,受到我们所感,所惧,所企望的事物的那种情不自禁的强有力的吸引,这就是爱。”
  金波和藏族姑娘的爱情可以说是书中最为动人的一段柏拉图式的爱情。金波,一名服役的军人,是世人眼里最可爱的人,被家人和社会寄予厚望,在军营里通过歌声与一位藏族姑娘渐渐心灵相通,产生了真挚的爱意,这是一种传统方式下萌生的现代爱情,他们的爱没有掺杂世俗的观念,不存在功利色彩,有的只是一份晶莹的情感,像小桥流水一样在那里静静的流淌,他们的相爱是没有错的,但当时的社会舆论无法接受这样的爱情,他们的爱情被世俗的人们用强制的手段所摧残了,最终他们只能感叹于现实的无奈,忍受朝思暮想、魂牵梦绕的孤寂。
  还记得当金波再次站在情感的发源地,站在那片广袤无垠的草原上,再次唱起当年的歌,回答他的只是冷冷的风,我就感到心里一阵阵的痛,可以说金波对爱情的执著近似于一种信仰,就像书中所说的:“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那个习惯:用藏族姑娘留给他的白色搪瓷缸每天泡着喝一杯茶水。对他来说,这几乎成了宗教仪式。有时候,他也会在黄昏中爬上城边的山峦,热泪涟涟的反复唱《在那遥远的地方》......”。面对这样的一段没有结局的爱情,金波最后选择了向他亲爱的姑娘送去祝福来告别,告别自己人生中一段如此美好和值得留恋的情感,同时青春之花永远地凋谢在了那片热土上,这是壮丽的凋谢,金波失去了最宝贵的爱情,也许这也将会成为他心中永远无法抚平的痛。
  7.田润生与郝红梅
  田润生与郝红梅的爱情是《平凡的世界》里的另一类爱情。一个是一心想跳出农村“心比天高,命如纸薄”经历几次不幸感情经历的寡妇,一个是处于弱冠之年,朴实厚道但找不到自我尚未成家的青年。
  有缘千里来相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又再次遇见了,此时的红梅内心充满了自卑感,润生的出现使她的生活泛起了生机,同时在她平静的心里也泛起了点点涟漪,而正是因为红梅,润生不仅消除了对女性的畏惧感,而且也找到了自己的男子汉气概,他从心里感受到只有这个寡妇才是他最可心的女人,红梅的一句“我愿意等你”庄严的宣告了这份爱情的落实。  
  最后凭借矢志不逾的爱,他们冲破了世俗的阻碍,最终田福堂愿意接纳红梅这样的儿媳妇,从而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他们的结合打破了传统文化对婚姻制度的禁锢,既是现代精神的展露,又是对世俗糟粕的抛弃,与孙卫红坚持要和金强结婚一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用无悔的青春和无比坚定的追求来冲击传统观念的卫道士,从而获得了自己的幸福。
  顾城曾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史铁生曾说:“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毕淑敏曾说:“人生本没有意义,但你要给自己的人生加一个意义。”;高尔基曾说:“贫穷与苦难是一所大学” 。的确,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风霜而愈益温厚,痛苦、磨难、劳动、幸福,如此简单而又复杂的词汇,如此枯燥而又鲜活的概念,惟有读懂它们,我们才能推开生存的窗口,看见生活的真谛。
  孙少平是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相信他也是作者饱含感情塑造出来的一个人物,可以说孙少平本身就是经典文学的产物,他像保尔柯察金一样身材结实,像于连一般面目清秀,有一个同希腊人一样又高又直的鼻梁,结尾处脸上又多了一道牛虻式的伤疤。他出身平民,身穿布衣却永保质朴本色;他有着上进心,虽然贫寒却不坠青云之志;他正直善良,好学善思,铮铮铁骨,柔情似水,勤劳坚韧、富有同情心,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他以果断而成熟的方式解救了因偷手帕而陷入困境的赫红梅,用刚打工赚来的全部积蓄搭救了遭人欺凌的小翠,从他的身上散发的是耀眼的道德光芒与人格力量。
  少年时的少平品行如同童话世界中的人物一般单纯洁净,忍受贫穷、饥饿默默地成长。随后他回家务农,当了村中学教师,再接着去黄原市建筑工地打工,直到最后成为大牙湾里的一名矿工,从极度的自卑到获得生活的自信,并在艰苦的劳动中思考人生以明晰生存的意义,就像他在看望在北京上大学时的妹妹在心里所说的:“的,煤矿和这里虽有天壤之别,但都是生活。生活就是如此。难道自己吃苦,就妒忌别人的幸福?不,他在黄原揽工时就不止一次思考过类似的问题。结论依然应该是:幸福,或者说生存的价值,并不在于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无数艰难困苦之中,又何尝不包含着人生的幸福?”
  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第一卷,作者就写道:“他(孙少平)慢慢懂得,人活着,就得随时准备经受磨难。他已经看过一些书,知道无论是普通人还是了不起的人,都要在自己的一生中经受许多的磨难……”也正如孙少平在给妹妹兰香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们出生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首先要自强自主,勇敢的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亲爱的妹妹,我多么希望你的一生充满快乐,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更伟大!”这样平凡而朴实的言语,却渗透着铮铮铁骨的豪迈之气。孙少平,他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开始,到成年后的“揽工汉”,经历的是极端艰苦的人生奋斗历程,然而他却在痛苦的磨砺中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
  可以说他是新旧时代交替中孕育的新人,既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又有摆脱传统渴望创新的理想。他不愿束缚在家里的土地上,他不同于乡土社会那些一直生于斯,死于斯的传统农民,的确那些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那些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但是少平却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他是一个受过较高教育的青年,他不愿接受哥哥少安入伙办砖厂的建议,他“出身农门,却不甘于农门”,不屈从于不平衡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分配,不满于旧有的生活状态,渴望追求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他的生活是艰辛的,正如《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第一卷在开始时写到的:“学校食堂有三种伙食,甲菜,乙菜和丙菜。甲菜是白面馒头,白菜肉片汤;乙菜没有肉,主食是玉米面窝头;丙菜的汤里没有什么东西,主食只是两个黑色的高粱面窝头。白,黄,黑,三种颜色,三种等级,贫困与富裕的差距就这样活生生地摆在每个人面前,如此残酷,却又显得顺理成章。”高中时代只能勉强打一份丙菜的他就已经渐渐的明白苦难是人走向成熟的最好课程,经历更多的苦难有利于坚强意志的培养,面对苦难的生活,通过自身的奋斗,生活的艰辛不但使他找到了幸福的归宿,也让他的生活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浅薄如我一直都以为生活中的磨难是沉重的,沉重得会让我们的生活变成一只缺乏能动力而停滞不前的钟,只会让指针孤独的停在困境时刻。然而《平凡的世界》却告诉我:平凡人的平凡生活中,有追求、有欢笑、有幸福,更有挫折、坎坷、磨难,经历的种种困境就宛如在一座山上看风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只有经历苦难后才更有勇气对苦难抱以冷静而超然的一笑,正因为这些苦难才使我们更加真实地生活,并让生活具有形而上的深度。就像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一样,记得美国传奇商业巨子李艾柯卡在他的自传中说过:“我懂得奋斗,即使时运不济;我懂得任何时候都不能绝望,哪怕山崩地裂;我懂得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我懂得辛勤工作的价值。总之,一个人应该具有创造力,这是振兴国家也是振兴自己的唯一的力量源泉。”
      正如书中所说的:“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对于生活理想,应该像宗教徒对待宗教一样充满虔诚和热情。” 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这样一段自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愧疚。”
       《平凡的世界》,给我的灵魂进行了一次不平凡的洗礼。路遥用他的生命谱写了一个如此平凡而伟大的世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9-29 23:34 , Processed in 0.04431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