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平凡的世界(全三部)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1#
发表于 2012-8-29 09:27:57 | 只看该作者
         对于我这代人来说,有很多东西都很遥远,只有在书中才能寻找答案。这里的书,绝对不是指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我从来没有在教科书上,学习到关于1949到1988年之间的详细事物。似乎历史书刻意的回避了有些问题,即使有,也只是零心的笼统的介绍,完全不能满足我对那个年代的好奇心。而政治书呢,身为一个理科生,在高一过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直到上了大学,全书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泛滥,全部是洋溢、赞美之词。对于错误,对于过失极少提及。
  
      我对于那个年代的好奇心是从小就有的,而这些东西来源又和父母长辈的言传身教是密不可分的。从小时候开始,听到最多是生产队,人民公社,工分,生产队长这些对我来说极其抽象的名词。在我很长的日子里,我对于这些抽象的名词,在脑海里无法形成与之对应的具体形象,也就说我完全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事物。而与之相对的是,我在小学课本里记住了刘胡兰、董存瑞、叶挺这些悍不畏死,却把我整的死去活来的英雄人物。在家里的电视机上,记住了郭靖、黄蓉、孙悟空、金刚葫芦娃,黑猫警长这些带给我欢乐童年的虚拟人物。于是,断层就出现了。于是隔阂就出现了。于是代沟也就出现了。这里空白了3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等都是在这39年间发生的。
  
      父母爷爷奶奶教育我的生产队,人民公社之如何辛苦,工分之如何难得,他们当年是如何的艰难,我说实话当时听来完全没有一点感觉。只是敬畏于长辈的权威,屈服于中国古老尊老思想下,没有权利,也没有胆量在当时说出心中的话。可是父母在养育我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所有磨难,生活对于他们物质和精神上的打击,我都是实实在在的感同身受过,我为此流过泪,为此发过誓言,为此对着无尽的庄稼地向着空旷的天空绝望地呐喊过。中国人就是这样,只有自己切身感受过的东西才更能明白其价值。别人的转述,很难打动我们。
  
      随着年龄的增长,课业的繁重,对于那些儿时的好奇心慢慢地沉在了心底。课本上没有的,考试不考的,父母坚决不会让我涉及,课外书简直就是奢望。音乐?在高中以前我家复读机只能用来听英语,每到我失眠的时候我就会拿出这个我唯一的电子产品,放入母亲拉着老脸,欠着人情借来的英语听力磁带,然后不久便进入了梦乡。它就是我的摇篮曲。
  
      同样也进入了梦想。我那个时候只是单纯的盼望长大,以为长大后就能摆脱这些束缚,脱离这个无形但是我又能深刻体会到牢笼。那时我自己规划的理想状态是,我能看些课外书,听些音乐,能够看自己喜欢的电视剧,讨论自己热爱东西,而不是每天打着盹,费力的钻研睡觉的姿势那种更安全。可是这些东西都有一种叫做生活,叫做现实的东西无情的阻隔了,我们家里没有钱,无力提供这些东西,家长们也不容许孩子们把时间浪费在这里无聊的东西里面。 我想,其主要原因还是物质的匮乏无力承担如此丰富的精神。即使是现在也同样如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你不能经济独立,思想的独立就是一句空谈。
  
      可惜是我当时并没有这么远大的认知,也不知道物质,精神为何物。直到后来慢慢接触了许多书籍,经历初中,走进了高中,学习了很多本来早就该知道的知识后,我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后,对于追求的目标也就更远大了一些。精神的丰富,往往离不开艺术。在一次次得艺术的体验中,我学会了深层次的思考,对于事物的多面性有了自己的认知,不论这种认知是对或者错,我已然走出了关键的一步。
  
      在我物质条件能够承受我的精神的情况下,我开始了阅读,思考的漫漫长路。也同样迫不及待将自己儿时沉寂的对于那段空白的历史好奇心重新取出。当我开始第一次看《平凡的世界》时,对于那个即将展现在我面前世界抱着一种既期待又向往的心情,就像初恋的情人第一次期待以及向往接吻的心情一样。同样这是一种对于未知即将认知的喜悦。
  
      书中描写了大跃进时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几年,中间时间跨度十几年。陕北黄土高原的农民经历新中国剧烈的变换,从大锅饭到分田到户,再到农民办起乡镇企业,新时期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带着对于那段历史的好奇心,打开了这本书,但是当我这脑海中勾勒出了生产队,人民公社,工分的具体形象后,留在我心底得却再也不是这些我最初打开这本书的目的,而是合上这本后,依然闪现的各色人物。
  
      田晓霞的死对于我来说极其意外的,我无力去猜测作者是为了表达平凡这个主题而把这个人物写死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但是最后却也觉得她的死也许是少平和她的爱情最好的归宿。把那种也许是精神上的爱恋永远留在读者心中。也间接告诉我们一种残酷的现实,当生活在阶层差距过大时,结局注定是悲剧的。
  
      当金波时隔八年后决定去找一个自己连名字都不知道的藏族女子时,我忽然就想起前不久一位朋友说起要去广州找一个从未蒙面的男朋友,她和他认识与网络,决绝与网络。我想最终也许她也会和金波一样,只能独自立在街头,缅怀自己的过去,祭奠自己的青春。然后用这段旅程为自己找个理由,为过去划下句号。
  
      而少安让我想到更多的是我的父亲。他不是朱自清的《背影》那种有点母亲味道的父亲。而是身为农民,在当时的环境下为自己、为家庭努力追求改变的父亲。一个人承担了家庭的所有的重担,在一次次的风雨中,独独前行,终于在十几年的努力下让家庭变化,让家族变化。
  
      对于少平这种人物,却是让我最受感动的。不论在哪个时代都不能轻视一个这样的人物。他虽然没有上过大学,做着是社会上最底层的工作,经历的是广大劳动人民中最平凡的遭遇。可是他在这所有的一切中没有自卑,没有气馁,没有好高骛远,没有狂妄自大,他能平等的对待朋友,对待家人,淡然的看待他所有一切的遭遇。他用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努力的认知着这个现实世界,在少平的精神世界里,他并不比别人有多么大的差距,正是这个强大的精神世界,让他是如此的与众不同。
  
      书中还有很多值得我思考的东西,我庆幸自己为了自己儿时对于那个年代的好奇心而阅读的这本书。它教给我不是让我单纯的勾勒那个模糊年代框架,而是让我有了构架自己精神世界的动力。
  
      无论在怎样的年代,生活总是不变的命题,愿我在以后的年年岁岁里,能够用一颗勇敢的心,去面对所有的困难,背起自己的责任与理想,学会思考,学会去做最好的自己。
  
      最后在说一句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我们是平凡的人,但是我们有一双黑白分明的眼。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2#
发表于 2012-8-29 09:27:57 | 只看该作者
      喜欢孙少平那样的男人。这是一个挣扎在社会底层,但又始终不放弃自己的一个人,在他卑微的外表下,无论何时,他都保持了自己灵魂的高贵。已经度过好久了,虽然其中有些故事情节已经记不太清了,但我始终记得当年初读时所带给我的震撼。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3#
发表于 2012-8-29 09:27:57 | 只看该作者
  看这种书很要耐心,故事情节再现实和平凡不过,当然也只有在农村生活过的人能深刻体会。话说这是高一时语文老师推荐的,他老人家推荐了很多书,这本我看的最认真,比起现在形形色色的都市小说,这书平凡却最真实。看着这书的厚度,只能膜拜...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4#
发表于 2012-8-29 09:27:57 | 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5年前大一第一次在大学图书馆看见,借阅处的书已经借出去了,只能在阅览室看,整整一天 午饭都没吃,迅速浏览了一遍,当时懵了,无法表达当时的感受,第二天又重新看了一遍。后来再也不敢看了,喜欢,但不敢看,真的不敢看。从农村来到城市读书快6年了,变得自己都不认识了,内心被裹得严严实实的。希望哪年心静下来,再次重温经典。平凡的世界,平凡的我们。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5#
发表于 2012-8-29 09:27:57 | 只看该作者
  孙少平,一个生活在平凡中的年轻人,拥有不甘于平凡的心志,在平凡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虽然与田晓霞的爱情结局是悲剧的,但是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的爱情才会被读者铭记,记得当初我读到晓霞因为救落水孩子而牺牲的时候,我哭了,第二次为书中的人物而哭!为晓霞的勇敢而哭,为他们的爱情而哭,为他们的追求而哭!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少平和晓霞结合,故事的结局会更完美。但是,我认为,如果真是那样,这本书的震撼力就会大打折扣,因为有了这段美丽的爱情,书的魅力会更加十足!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好的东西毁坏掉然后给人们看,是的,这确实是一个悲剧!但是,有了它,平凡之中方见不凡,它给读者的印象才会更深刻!书的影响力才会持久!!!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6#
发表于 2012-8-29 09:27:57 | 只看该作者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用一颗善良的心灵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平凡的人物世界,并让我们在人生的酸甜苦辣中感受到了极其辉煌的人生意义。读后让我想了很多,发现自己是如此的幼稚。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现实的生活。受益良多!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7#
发表于 2012-8-29 09:27:57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很好,好的不是平凡,而是在平凡中看到了我们。其实我们也只是那些不平凡中平凡的一部分。一切的平凡即是平凡也不是平凡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8#
发表于 2012-8-29 09:27:57 | 只看该作者
  我想,作者以“平凡的世界”为题本来就是想以一个平凡的人生诉说一个不平凡的故事,开篇的描述字字透露出这注定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只是这种艰苦一定会附着于某种作者寄托的精神之上,这也实在是一个老套的故事模式。
  年轻人几段复杂的感情变化是最让我欣喜的,我可以清晰的感受到爱情在现实生活中承受的巨大压力。首先是少安与润叶的檫身而过,连饭都吃不饱的少安在现实之下只能舍弃这一段青涩的爱情,他以为他是为了润叶着想,这种自以为是的“奉献”却耽误了她半个青春,然而作者是善良的,她在青春的后半段找到了幸福,尽管丈夫李向前失去了双脚,我们权当这是对她草率应承下的婚姻的惩罚吧。少安妻子秀萍有一种难以描述的情节,她才是一个最现实最活生生的女性,为了自己的男人可以牺牲一切,一点点小瑕疵也是为了树立一个更生动的人。
  少平作为本书的第一男主角,我是认为这是一个有点太过理想化的人物,在如此巨变是时代洪流之中,能维持自己心灵的宁静谈何容易,何况他还肩负着一大家子的责任,有几处我觉得还是略微有些生硬,与郝红梅的那几笔并没有交待很多的主题,而田晓霞的突然跳出又很突兀,这当然不是对作者的不敬,纯属个人的胡诌。正当善良的读者陷入少平与晓霞的甜蜜之时,还是不得不委屈地迎合路遥大师的笔锋一转。田晓霞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现代的女性的代表!然而这个完美的形象毕竟不符合本书的主题,少平是不可能得到这么一个完美女人。于是,师傅留下的一家或许成为他最适合的归宿,看到书的结尾委实是五味杂陈,这到底是不是一个完满的结局呢?而少平也没有如我所期,最终成就一番事业,说明作者还是不流俗的。
  田福军是此书中我最喜爱的角色。成熟,思想前卫,境界高却也不乏生活化的一面(用袜子擦汗),有情有义(始终不肯免掉好友的官职)。可以说,他也是一个过于理想化的角色。
  书中也还有很多性格特征很有特点的角色,以往情深的李向前和润生,跛脚女侯凤英,爱面子爱贪便宜的孙玉亭,以及书中不时穿插的几个无关主题的小角色。我实在是惊叹于作者对如此多丰满的人物性格的掌控和对一步卷帙浩繁社会转变史的流畅的讲述,你可以成熟的写法中感受到作者强大的气场。初读此书,欲罢不能;读罢此书,获益匪浅。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9#
发表于 2012-8-29 09:27:57 | 只看该作者
      我真切的认为路遥先生是以陕西话写的这部书,在读它们的那几天里,我脑子一直回旋着黄土高坡上最苍凉陕西方言。
     黄土高坡上的村庄黄沙干燥而空旷,村庄里的农民朴实坚韧,有些愚昧,有些可爱。他们生长在贫瘠的黄土地上,奋力的用手中的近乎原始的工具在这贫瘠的土地上刨出激情荡漾的生命乐章。
    生活对他们没有丝毫优待,破旧的棉衣无法抵御冬日刺骨的寒风,夏天干枯的水井无法让他们将满脸的黄土洗净,低下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却无法埋没他们生存的意志,在几分的自留地里,他们浇灌着自己生活的鲜花。
    最平凡的生命,最艰苦的生活,他们没有抱怨为何上天将自己降生在这样一片荒芜的土地上,为何自己艰辛劳作却总饥肠辘辘,他们只有一腔腔热血和一双双手,他们的愿望卑微却不易,让家人吃一口饱饭,没有英雄跌宕的命运,却有英雄般坚韧的品格。
    喜欢少安的担当和勤奋,一个健硕的青年,虽然没有经历过多文化的洗礼,却同时具有农民的朴实和大胆的远见卓识,
    喜欢秀莲的热情似火,像朵单纯又娇艳的花,她对爱情的执着和热情,对爱人的奉献和信任,让一切欲说还羞的暧昧自行惭愧,
    看着他们的故事,内心激荡着生命的凯歌,无什么样的生活,都只是需要我们的热情,一切琐事都会变得如此微不足道,一切大事都会变得如此云淡风轻,没有什么值得我们纠缠,世界如此广阔,而我们却如此渺小,一切发生的故事都是生命小小的插曲,没有春花秋月的感时伤怀,只有命运最叫的乐章。
    没有什么比生命本身的伟大和体会更加重要,生命只有一次,用自己爱的方式去拥抱它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00#
发表于 2012-8-29 09:27:57 | 只看该作者
  从男主角来看觉得配不上别人但是自己真的是那么差吗,真的是两个层面的人了吗,从女主角方面说,爱情真的是那么重要吗,难道爱情不能淡一点不能培养吗。
  两个人都有站得住的观点,所以没有走在一起这个农村题材的书让我觉得比较的温情回归原始内心的感觉。
  知道书的作者已经死了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9 18:16 , Processed in 0.04860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