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平凡的世界(全三部)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71#
发表于 2012-8-29 09:27:42 | 只看该作者
  少安:“不!他应该象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跳上这辆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走向前去”
      从13岁退学回家,他开始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不论何时何地,当他懦弱、退缩,想逃避生活的压力的时候,他的心中就告诉自己“不!他应该象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跳上这辆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走向前去”。是他在困苦的日子里,和父亲一起支撑那份穷家薄业,供弟弟妹妹上学;是他在时代的召唤中,办起了砖厂,给自己的家庭带来质的变化;是他在率先致富之后,还保持的农民的朴实,给乡亲们谋福利,为学生盖起新的教学楼。这是一个黄土地上自然成长起来的铮铮汉子。生活给了他挫折,也给了克服挫折的勇气和力量。
         
  少平:一个农家少年的成长史
          少平和少安不同,他的少年时代是在学校度过的,从书本中,他了解了双水村以外的世界,所以他不甘心一辈子困在“双水村”,他怀揣中梦想,说服了父亲和哥哥,去黄原城“闯世界”,从背石头做小工到煤矿工人,他一步步迈向自己想要的道路,无怨无悔,在劳动中体味着“尊严”。与所处环境中其他人不同的,他读过书,有思想,能主动分析自己所处的状态,因而也能享受辛苦劳作的过程和体味其中意义。
         
  孙家的“纪念碑”
          有一次,晓霞问少平以后有什么实际打算,少平说我想在双水村箍几口窑洞,晓霞笑他,“难道你象那些老干部一样,为了退休后落叶归根吗?”少平很认真地说“不,不是我住。我是为我的父亲做这件事。也许你不能理解这件事对我有多么重要。我是在那里长大的,贫穷和屈辱给我内心留下的创伤太深重了。窑洞的好坏,这是农村中贫富的首要标志,它直接关系一个人的生活尊严。……对我而言,这是实现一个梦想,创造一个历史,建立一座纪念碑。”
          读完这段我泪流满面,我也出生在农村,从初中开始,周围人家的房屋陆陆续续地换成了红砖楼房,只有我家仍然是瓦屋,每次下大雨的时候,就要准备好盆盆罐罐接水,要不然家里流成河了。08年那场大雪,我半夜躺在家里,都听见瓦在颤抖,每每化雪的时候,妈妈都念着,千万不要把瓦都弄碎了。我告诉自己毕业后赚了钱,第一件事就是把家里房子重新盖一下。终于今年我攒够了钱,在姐姐姐夫的帮助下,盖起来3层楼房,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家里的房子,妈妈也从原来阴暗潮湿的房间,搬到有阳光的房间来住了。2011年7月19凌晨(农历六月十九),我家进新屋,当我象征性地背着一捆柴从门口走到楼顶时,姐夫们在小桥上放起了亲戚们送的烟花炮竹,站在楼顶,听着噼噼啪啪的炮声,望着漫天的烟花,我觉得好美好美,怎么可以那么美呢?
         
  方人也
  2011-9-18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72#
发表于 2012-8-29 09:27:42 | 只看该作者
  看完这部小说,我才发现,原来真的可以用 伟大 来形容一个作家,伟大的作家没几个,除了鲁迅之外,路遥绝对算得上一个。真不知该如何来形容这部小说,人生百味,尽在其中,读起来荡气回肠。想了解中国从文革到改革开放的变迁过程,看看这部小说就可以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73#
发表于 2012-8-29 09:27:42 | 只看该作者
  
      最近没读什么新书(读过的又不能写),倒是利用翻检藏书的机会,重新翻看了一些旧书。有些和初读不同的感受和新的体会。
  手头一套三卷本《平凡的世界》,盗版。12年前花18大元买这套书的时候,其实我已经读过了全部内容——从更差的盗版上,那字儿小得像蚂蚁,得亏我的眼睛好,搁一般人整不下来。   
      在眯缝着双眼一口气读完之后,我“泪流满面”(好像有点夸张,但感动的一塌糊涂大体上是不错的),这家伙一下成了我的精神动力,我不知在多少个黑夜里躺在宿舍的床上,告诫自己:个人吧,就照着孙少平的标准努力;对象吧,最好能遇上个田晓霞,遇不上田晓霞,郝红梅那样的也行啊!我就觉得跟孙少平挺像的,读过两本书,爱好文艺,喜欢运动,比较自卑,仇富,自尊特强……觉得无论如何得花大价钱买一套好一点的版本回来,结果还是逃脱不了上当受骗的结局——校门外有个什么“公关书店”,老板是个戴眼镜的,像个读书人,一来二去熟了,于是我就被忽悠了。当时我哪分得清什么正版盗版啊,只觉得封面还比较耐看,钱就出去了。回来之后重读发现,我必须得增加了一项任务,在读的同时用铅笔把错漏的地方标注出来。
      其实,现在我可以买到好一点的本子了。但是我不愿意了。
      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之后,我发现自己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当年那种刻骨铭心的阅读体验了,别说感动,我甚至开始怀疑故事连“文学的真实”都不具备——谁能相信孙少平和田晓霞的感情?当年信了,现在不信。我估计路遥自己也不相信,只是抱定理想主义的信念和给所有像孙少平一样的落魄青年鼓劲儿的精神顽强的写着,写着,直到最后,写不下去了——拆开吧,多少“人穷志短”的落魄青年失去了奋斗目标和精神支柱(暂时的吃不起饭、暂时的打短工掏煤炭都没关系,说不定哪一天也能碰上个官小姐);不拆吧,怎么把他们捏合到一起肯定是个世界性难题,得,可爱的田晓霞只能死去了事。
      说实话,再读之后,个人觉得就文学创作而言,此书很一般,无论是语言还是故事。当然这种感觉不影响我对路遥本人的敬重毕竟,他是用生命在写书。
      从感动的眼泪哗哗的,到现在觉得过于虚假了;从认为作者才华横溢,到现在直言构思宏大但才力不逮。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或许,时间和经历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对很多事物的看法。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74#
发表于 2012-8-29 09:27:42 | 只看该作者
  路遥走了,不会再回来了。这是毫无疑问的! 很多“路密”非常盼望能看到类似《平凡的世界》一样的作品,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这也是毫无疑问的。  这是为什么呢?         一、那个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二、用心、用生命写作的人已不再有。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75#
发表于 2012-8-29 09:27:42 | 只看该作者
  那个时代的特色总是那么的鲜明 朴实 单纯 可爱
  读罢小说 仿佛自己曾经经历过那样的一个年代
  那是祖辈父辈生活的年代
  如今的许多行为和思想在那时看来是多么的不可理喻与荒唐怪诞
  而今人们却认为这是理所当然 理直气壮
  世界已不平凡。。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76#
发表于 2012-8-29 09:27:42 | 只看该作者
         初次接触《平凡的世界》是在初二那年的寒假,说起来还有段故事,也算是和这部经典冥冥中的一段缘分吧。   
      我的家乡在内蒙古的东部一个小县城,按理说也应该是属于东北地区的,但是大众似乎只认为黑吉辽三省才算是东北,所以内蒙古的东部地区就处于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尴尬夹缝中间了。初二那年寒假我记得家乡特别冷,出门就是刺骨的白毛风像刀子一样割在脸上,所以我只好猫在暖烘烘的屋里。我的初中班主任,也就是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位很优秀的语文老师,很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那年留给我们的任务就是阅读一部长篇小说。事实上我的语文老师还是我的姑姑,所以对我又格外的关心,她就直接把这本厚厚的小说给我。《平凡的世界》就这样被姑姑带进了我的世界,而且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想一本好书,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拥有广阔的读者,而且广阔的读者群能跨越各个年龄段,能满足各个文化层面读者的需求。    当初中二年级的我第一次拿到这本厚厚的《平凡的世界》的时候,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完全陌生的一种生活状态。不仅仅故事发生的地方在遥远的陕北,可以说与我的家乡隔了万水千山,展现给我的是遥远的歌声中的黄土高坡。还因为故事发生的年代同样距离我隔了几十年的光阴,展现给我的是历史教科书中避讳的“文革”年代,在那个火热的年代,发生的故事同样能给我带来全新的精彩。那么这部完全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作品,能吸引住一个初中生的注意力,就要归功于作者路遥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77#
发表于 2012-8-29 09:27:42 | 只看该作者
  生活要坚实的踩在这个土地上。黄土地不土,干农活不俗,劳动汗水不脏。所谓的浪漫小资脱离了土地不过是没实质的躯壳飘在半空。孙少平的泪汗没谁浪漫!自以为是的人越来越多,自以为感觉良好的人越来越多,自以为有涵养的人越来越多。魅力,无关金钱能力相貌,而是一种品性和气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78#
发表于 2012-8-29 09:27:42 | 只看该作者
  没有华丽的衬托,但有真情的存在,虽然最终是个不算美好的结局 但是却有着突破传统的力量 其实一切很简单 能够相爱过 他们的人生就是美好的。。。。  喜欢少平 少安的那一份倔强 与 勇气..........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79#
发表于 2012-8-29 09:27:42 | 只看该作者
  平凡世界的写照,平凡人物的人生历程,平凡地来,平凡地去,平凡之中深藏着伟大的品行——忍耐、责任、坚韧,无论怎样的艰难,都用自己曾经稚嫩终究成熟的肩膀去担负,默默地承受着生活中一切不公和打击,从不抱怨。      多年前读过的一部小说,今天捧起来仍然感到几分沉重的力量。那生活在极其困顿中的人们,内心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忍受,对未来的渴望与追求,无一不在展示着这个世界上众多小人物的人格魅力。他们或许永远也无法改变自身的境遇,不会像有些作品中的主人公终究会守得云开见月明,也不会通过艰辛的努力就一定改变命运的轨迹,甚至在社会的变革中始终沉淀在底层,经受着更多的痛苦,然而他们始终保有自己高贵的尊严,凭着一个人的本分为人处世,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何种处境,不因贫困而猥琐,不因打击而沉沦,不因不公而抱怨,不因成功而忘形。如同一棵树,坚定地站立在那里,承受着风雨雷电,只是站立在那里,就足够了,这就是树的价值。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80#
发表于 2012-8-29 09:27:42 | 只看该作者
  《平凡的世界》,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认真又完完整整地看完的小说,小说的故事很贴近我的生活,这让我陷得很深。这部小说里的情节如此真实,这让我丝毫不怀疑这是路遥的呕心沥血之作。太过真实,真的太过真实,从中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上一辈人的影子,有我的父亲,有舅舅,甚至也有我的一部分。一路走来,一路牵挂,像牵挂自己一样牵挂少平和少安的的未来和人生。这兄弟俩,一个是农民,另一个是高中毕业后的务工子弟,现实的无奈都没让这两个聪明的人走上学术的道路。他们各自也曾有过一段令人终生难忘的爱情,只是迫于那个年代,他们的恋情都没有一个是好的结果。
          “这不是婚礼,而是她青春的葬礼。”——这是润叶结婚时,作者写下的一句话。少安和青梅竹马的润叶最终还是没能在一起,迫于那个时代的门户之见,少安没有那个勇气去面对他们两个人的感情,最终选择了放弃。也许他是对的,少安后来有一个幸福的婚姻家庭,虽然在今后的日子里他偶尔还会想到润叶,会眼眶红润。可是爱他的妻子真的让他觉得很幸福,幸福的让读者心酸。爱情的双方里似乎总是女方成为爱情的牺牲品。与少安的幸福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润叶的不幸福,她还是身不由己嫁给了一个他不爱的男人,过着的竟不是夫妻的生活。最后出现转机却是因为她的丈夫出了车祸断了双腿之后。“婚姻其实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结发妻子难忘旧情郎,这是作为丈夫一生的悲哀,即使他毫不知情……”
        “他现在只能和一种更艰难的生活比较,而把眼前大街上幸福和幸运的人们忘掉。忘掉!忘掉温暖,忘掉温柔,忘掉一切享乐,而把饥饿、寒冷、受辱、受苦当做自己的正常生活。”少平高中毕业以后决定到山外去闯荡,在异乡这段日子,他一直过的都是清苦的日子。在本书当中我最喜欢的人物也就是他,这个物质极其匮乏精神极度富有的人。他使我明白:纵使在最艰苦的生活中,一个知识青年也不能失却对精神财富的渴求。少平的打工生涯让我深切体会到这个社会的世态炎凉。于是有一天晚上我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下面一段话:
         有时会忍不住望望天,望着那漫天繁星。心里就想着,我们脚下所踏之地也就是这浩漫宇宙的一颗尘埃了,而我更是这生活在尘埃中这芸芸众生中的一粒更加微不足道的尘埃了。假如有一天这个地球消失了,太阳不会怜惜你,它依旧光芒万丈;宇宙不会怜惜你,它依旧朝着那无边的黑暗去膨胀;同样,如果有一天你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在地球的另一侧他们依旧毫不知情地为了他们的生活忙碌。而你身边的陌生人也会像听故事一样看待你的离去。于是你对你来说是你的全部,而对别人来说你可以什么都不是。人生下来就是为了自己而活,现实本来就是残酷的。人活着就是要为自己的梦想勇敢地去追逐,而我们最缺乏的就是勇气。有些事情并不是我们无能为力,而是因为我们缺乏勇气,生活中能有韩信这样背水一战的勇气的人少之又少,马云是一个,史玉柱是一个……
         可笑的是我在第二天看这部小说的时候却发现这样一句话:“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因此,大多数普通人不会像飘飘欲仙的老庄,时常把自己看作是一粒尘埃——尽管地球在浩渺的宇宙中也只不过是一粒尘埃罢了。幸亏人们没有都去信奉庄子主义,否则这世界就会到处充斥着这些看破红尘而又自命不凡的家伙了。”(原来我就是那个自命不凡的家伙啊,可是老天作证我可真没有看破红尘!)
          少安和田晓霞的感情一直是我寄予厚望的,他们和少平润叶不一样,因为晓霞的父亲是一个开明的政治家,没有农民眼中的门户之见。不过我还是一路提心吊胆地看着他们走过,少平的自尊那么强烈,事业没有成功他们就不可能走到一起。一开始我就隐隐觉得他们又会是一个悲剧,如果要读者相信这份爱情的话那就只能让他们中的其中一个死去。最后如我所愿晓霞成了这份爱情的牺牲品。而他们的爱情只留下了晓霞的日志这份见证。在晓霞的日志里有这样一句话:“酷暑已至,常去旁边的冶金学院游泳,晒黑得快成了黑炭头。时时想念我那“掏炭的男人”。这想念像甘甜的美酒一样令人沉醉。爱情对我虽是“初见端倪”,但已使我一洗尘泥,飘飘欲仙了。放纵我的天性,相信爱情能给予人创造的力量。我为我的“掏炭丈夫”感到骄傲。是的,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地与爱人一起奋斗并不断地自我更新的过程;是溶合在一起——完全溶合在一起的共同斗争!你有没有决心为他(她)而付出自己的最大牺牲,这是衡量是不是真正爱情的标准,否则就是被自己的感情欺骗……”坦言我不得不被这柏拉图式的爱情感动得一塌糊涂……
  故人已去,少平还是像他们当初约定的那样来到麻雀山上的那棵杜梨树下履行他最后的承诺。
          有时候觉得作者太残忍,这部小说里面的所有爱情没有一个是善终的。就连少安的妻子,她在少安扬眉吐气的那一天却偏偏被查出了癌症;少平的好哥儿们金波,在若干年后又远赴西藏想追回他那不得已而失去的爱情,临行前少安对金波说:“我现在只能盼望你能如愿地找到那姑娘,我们之间总应该有一个人获得完美的爱情”,可即使这样也未能如愿……
          少安后面还会不会遇到心仪的女孩呢?会的,即使读者不愿意。可是对这样一个苦命的人,我们不能苛责他,他应该有一点短暂的幸福(“金波沉默了一会儿,问:‘你现在有自己喜欢的人吗?’‘说不清楚’少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回答这个问题。”,从这里可以看出会有的)
          “生活总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间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着,就应该好好地活。思念早逝的亲人,应该更珍惜自己生命的每个时刻。精神上的消沉无异于自杀……”,于是少安又重新振作起来,投身到他那无边的生涯中去……
          我用了几天的时间体会的却是别人的大半生,或悲或喜,或忧或愁。无论怎样,我是幸福的。一个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只要他心中有一个不平凡的梦……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7 05:42 , Processed in 0.04447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