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平凡的世界(全三部)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1#
发表于 2012-8-29 09:27:24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一本书。
  德:
  
    从疾风中走回来,觉得自己是被浮起来了。山上的草香得那样浓,让我想到,要不是有这样猛烈的风,恐怕空气都会给香得凝冻起来!
  
    我昂首而行,黑暗没有人能看见我的笑容。白色的芦荻在夜色中点染着凉意——这是深秋了,我们的日子在不知不觉中临近了。我遂觉得,我的心像一张新帆,其中每一个角落都被大风吹得那样饱满。
  
    星斗清而亮,每一颗都低低地俯下头来。溪水流着,把灯影和星光都流乱了。我忽然感到一种幸福,那样混沌而又陶然的幸福。我从来没有这样亲切地感受到造物的宠爱——真的,我们这样平庸,我总觉得幸福应该给予比我们更好的人。
  
    但这是真实的,第一张贺卡已经放在我的案子上。洒满了细碎精致的透明照片,灯光下展示着一个闪烁而又真实的梦境。画上的金钟摇荡,遥遥地传来美丽的回响。我仿佛能嗅到那沁人的玫瑰香!而尤其让我神往的,是那几行可爱的祝词:“愿婚礼的记忆存至永远,愿你们的爱情与日俱增。”
  
    是的,德,永远在增进永远在更新永远没有一个边和底——六年了我们护守着这份情谊,使它依然焕发,依然鲜洁,正如别人所说的,我们是何等幸运。每次回顾我们的交往,我就仿佛走进博物馆的长廊。其间每一处景物都意味着一段美丽的回忆。每一件东西都牵扯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那样久远的事了。刚认识你的那年才十七岁,一个多么容易错误的年纪!但是,我知道,我没有错。我生命中再没有一件决定比这项更正确了。前天,大伙儿一起吃饭,你笑着说:“我这个笨人,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聪明的事。”你没有再说下去,妹妹却拍起手:“我知道了”!啊,德,我能够快乐地说:“我也知道。”因为你做的那件聪明事,我也做了。
  
    那时候,大学生活刚刚展开在我面前。台北的寒风让我每日思念南部的家。在那小小的阁楼里,我呵着手写蜡纸。在草木摇落的道路上,我独自骑车去上学。生活是那样黯淡,性情是那样沉重。在我的日记上有这样一句话:“我担心,我会冻死在这小楼上。”而这时候,你来了。你那种毫无企冀的友谊四面环护着我,让我的心触及最温柔的阳光。
  
    我没有兄长,从小我也没有和男孩子同学过。但和你交往却是那样自然,和你谈话又是那样舒服。有时候,我想,如果我是男孩子多么好呢!我们可以一起去爬山,去泛舟。让小船在湖里任意飘荡,任意停泊,没有人感到惊奇。好几年以后,我将这些想法告诉你,你微笑地注视着我:“那,我可不愿意,如果你真想做男孩子,我就做女孩。”而今,德,我没有变成男孩子,但我们去遨游,去做山和湖的梦。因为,我们将有更亲密的关系了。啊,想象中终身相爱相随是多么美好!
  
    那时候,我们穿着学校规定的卡其服,我新烫的头发又总是被风吹得乱蓬蓬的。想起来,我总不明白你为什么那样喜欢接近我。那年大考的时候,我蜷曲在沙发里念书。你跑来,热心地为我讲解英文文法。好心的房东为我们送来一盘春卷,我慌乱极了,竟吃得洒了一裙子。你瞅着我说:“你真像我妹妹,她和你一样大。”我窘得不知如何是好,只是一径低着头,假装抖那长长的裙幅。
  
    那些日子真是冷极了。每逢没有课的下午我总是留在小楼上,弹弹风琴,把一本拜尔琴谱都快翻烂了。有一天你对我说:“我常在楼下听你弹琴。你好像常弹那首《甜蜜的家庭》。怎么?在想家吗?”我很感激你的窃听,唯有你了解、关切我凄楚的心情。德,那个时候,当你独自听着的时候,你想些什么呢?你想到有一天我们会组织一个家庭吗?你想到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以心灵的手指合奏这首歌吗?
  
    寒假过后,你把那叠泰戈尔诗集还给我。你指着其中一行请我看:“如果你不能爱我,就请原谅我的痛苦吧!”我于是知道发生什么事了。我不希望这件事发生,我真的不希望。并非由于我厌恶你,而是因为我太珍重这份素净的友谊,反倒不希望有爱情去加深它的色彩。
  
    但我却乐于和你继续交往。你总是给我一种安全稳定的感觉。从头起,我就付给你我全部的信任。只是当时我心中总向往着那种传奇式的、惊心动魄的恋爱,并且喜欢那么一点点的悲剧气氛。为着这些可笑的理由,我耽延着没有接受你的奉献。我奇怪你为什么仍作那样固执的等待。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2#
发表于 2012-8-29 09:27:24 | 只看该作者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和一本书有这样的故事。
  我的故事也是很平凡的故事。但在我人生的溪流里,它却一度带给我几分涟漪的波涛。那是我上初中。在一个清晨明媚的阳光里,那个名叫百合的小女孩静静的倚着一颗松树,出神的捧着一本书在读。她发现我一直徘徊在她身旁,就笑着站起来,把那本书递到我跟前。她含笑揉掉了眼中被阳光照的晶莹的泪水。我想,我最初和一本书的故事大概源自它对一个小女孩的感动吧!就这样我和百合以及她手中拿着的《平凡的世界》有了最初的开始。
  于是,我就被融进《平凡的世界》所编制的感人故事里。茶不思饭不香,在深夜昏黄的灯光下,我卷缩着身子。沉浸在无边的遐想中。我出生在偏远的农村。曾今,我也对故乡怀有深深的情感。就像少平满怀热情的感恩他的故乡一样。我年轻的心,总能在少平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比如我和少平一样,狂热的喜欢文艺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我读的第一本书。甚至为像少平一样,我从百合那借阅她父亲的《参考消息》。但那时的我似乎缺少像少平一样对生活忍耐的勇气,甚至不能想象在一个饥肠辘辘的年代里,少平怎样过着非人的生活,不可思议……
  那时候我最喜欢交谈的人就是百合,她不仅借给我《平凡的世界》,还给我借了如《堂吉诃德》、《悲惨世界》这样的外国名著。此前,我们都翻阅了《红楼梦》,我们都认为宝玉和黛玉是最完美的爱情。但看了《平凡的世界》,我们才发现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爱情:少平与晓霞,少安与润叶,甚至王银满与兰花。因为他们深深根植于我们生活当中,他们爱情的气息都能带给我们似曾相识的感触。我们一起感动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在那个懵懵懂懂的年纪里忧愁并快乐着。
  然而少年叛逆的心理却也伴着这本书如期而至。当我看到少平离开亲爱的双水村,离开养育他的哭咽河和呜拉河,来到黄原熙熙攘攘的城市……一下子觉得自己生活的空间如此的狭小,简直是井底之蛙了。渴望接触陌生的人,去看大城市绚丽的灯光。于是,过一种飘荡的生活成了我那时最为热烈的追求。
  于是,在一个细雨淅淅沥沥的早晨,我偷偷的背起挎包,决定离开了。我还记得和百合告别,依然背着她给我的那本《平凡的世界》。一个人,一本书成了我唯一的寄托。我那时真渴望她能显出和晓霞一样的离别愁绪来。她也真的面带愁容,目送我消失在茫茫的雨帘中。
  “忆我去时,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当然和少平一样,初到大城市那种找不到北,无所适从的感觉至今令我刻骨铭心。漂泊了几天后,我在一所建筑工地上渐渐安定下来。劳累了一天后,在混乱不堪的集体宿舍里,我总会抽出藏在枕头下的《平凡的世界》,拿自己的经历和少平作对比。手指磨破了,慢慢的长出了茧,但也不觉得很辛苦,我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勇气,在诺大的工地上从不叫唤一声,也是这本书给予的信念。我也会想起百合,不知道在另一个天地里她又读着怎样的书。
  大概过了半年多吧!心急如焚的母亲找到工地,一刻不停让我离开工地。我也很思念他们,就跟着母亲回了家。百合已经到了初三,我只能在初二继续修完我荒废的学业。
  百合还是继续给我借书,但我们在一起谈论最多的还是《平凡的世界》,在那时我们美好的愿景里总是不明白路遥为什么要让晓霞去牺牲,也不让少安和润叶生活在一起,因为我们总不认为悲剧也是一种美,只有完美的结合才能带给我们身心的快乐。
  百合在县城上了高中,一年后,我也在镇上上了高中,大概学业的繁重,除了几封书信外,没有了像往昔一样令人亲切的联系。
  但令人惊奇的是,我们竟在同一个城市上了大学。大学里时光比较充足,为了拾回少年的记忆,我又重读了《平凡的世界》。我开始理解了许多许多当初不明白的情节。例如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总得有一些人得去承受伤心一样。晓霞的牺牲,少安和润叶不能在一起的现实因素。但又像莎士比亚说的:然而固执不变的忧伤始终不是一个堂堂男子所应有的行径。少平和少安顽强的生活于其说是故事生活化的再现,更是一种启示:无论怎样的人,都应该坚强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再次见到百合,我还想和她说少年时和《平发的世界》最初的故事。谁知她竟对我说:你还提那样烂的书啊!没劲。我变得伤心,她竟然忘却了那些故事,他也忘了曾经让我流泪的那本书。生活毕竟是这样了吧!
  我再很少和百合联系。但我唯独忘不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带给我心灵的深深感动,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我和一本书的故事是不会结束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3#
发表于 2012-8-29 09:27:24 | 只看该作者
  记得刚开始看平凡的世界是初三最后一个学期,那时每天晚上看书开夜车到十一点半,怕被爸妈发现,就是每晚临睡前挤出半小时在被窝看,第二天倒很有精神听课…就这样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小说里得情节深深地使我投入,很是享受和感受。后来考上了市重点高中。高中生活很紧张,没什么时间看小说,就舍弃了阅读。当然也像少平一样,一个青春青年总会情窦初开,展开了我的初恋…后来为了学习,只能分开彼此约定以后再续。到了高二,突然生活过得很艰难,思维变的迟钝,成绩猛然下滑,自卑,压力,抑郁困扰着我,忽然觉得要承担起很多。这个失落的寒假,再捧起平凡的世界,重拾起我得信心…18了,更像少平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4#
发表于 2012-8-29 09:27:24 | 只看该作者
  记得刚开始看平凡的世界是初三最后一个学期,那时每天晚上看书开夜车到十一点半,怕被爸妈发现,就是每晚临睡前挤出半小时在被窝看,第二天倒很有精神听课…就这样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小说里得情节深深地使我投入,很是享受和感受。后来考上了市重点高中。高中生活很紧张,没什么时间看小说,就舍弃了阅读。当然也像少平一样,一个青春青年总会情窦初开,展开了我的初恋…后来为了学习,只能分开彼此约定以后再续。到了高二,突然生活过得很艰难,思维变的迟钝,成绩猛然下滑,自卑,压力,抑郁困扰着我,忽然觉得要承担起很多。这个失落的寒假,再捧起平凡的世界,重拾起我得信心…18了,更像少平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5#
发表于 2012-8-29 09:27:24 | 只看该作者
  记得刚开始看平凡的世界是初三最后一个学期,那时每天晚上看书开夜车到十一点半,怕被爸妈发现,就是每晚临睡前挤出半小时在被窝看,第二天倒很有精神听课…就这样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小说里得情节深深地使我投入,很是享受和感受。后来考上了市重点高中。高中生活很紧张,没什么时间看小说,就舍弃了阅读。当然也像少平一样,一个青春青年总会情窦初开,展开了我的初恋…后来为了学习,只能分开彼此约定以后再续。到了高二,突然生活过得很艰难,思维变的迟钝,成绩猛然下滑,自卑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6#
发表于 2012-8-29 09:27:24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我第一本认认真真读过的厚书,并且不止一遍!那还是我上高中的时候(准确地说是复读的时候)。我从中获得了无穷的力量,在迷茫、彷徨中找到了方向,义无反顾地走了下来,结果终于圆了大学梦!有人说过,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给予型的;另一种是占有型的。我认为《平凡的世界》无疑属于前一种。不知大家是否赞同?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7#
发表于 2012-8-29 09:27:24 | 只看该作者
  看《平凡的世界》是在小学毕业的暑假,第一次看长篇小说,第一次翻开厚度超过2cm 的书籍。开篇的黑馒头非洲人,黄馒头亚洲人,白馒头欧美人就吸引了我。连续三天,没出去玩,也没看电视,三天把全书看完,爸爸妈妈从来没见过我如此痴迷的看书,但他给我的回忆却是一生。
  平凡的世实界,平凡的人生,但书中的人们却有着不平凡的心灵。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8#
发表于 2012-8-29 09:27:24 | 只看该作者
      平安,这大概就是一生苦累的孙玉厚老人为孙家俩兄弟取名的原意,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能平平安安。孙少安和孙少平两人平凡的一生也恰像是这个平凡世界的写照。
    文化大革命那个动乱的年代结束后,中国的发展正处于一种迷茫之中,不知何去何从。孙少安开始办理起了自己的砖厂正像文革结束后大多数热血青年一样,脱离了生产队开始经营起了自己的人生。而孙少平却离开了家乡向着自己的理想生活进发。
    
     孙少安正像是代表着这个平凡世界中一部分人所倡导的物质生活一样。他没读过多少书,没有那些所谓文人般的浪漫思想终其一生都在追寻着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生活。他只是知道肚子饿了就要吃饭,天冷了就要加衣。而孙少平又恰是与他哥哥截然不同的另一面反映,少平心中一直在向往着一种理想生活状态。
  
    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在第二章孙少平在晓霞抗洪牺牲后偶遇外星人那一段,那一段乍一看有点儿前文不搭后文的感觉,可是却就那一段却使我影响最深,还记得外星人对少平说起的精神世界吗?他们对少平说他们的星球已经处在一种极度发达的精神文明之中。这是其中一段对话:
  
      孙少平:“那么你多少岁了?”
  
      外星人:“换算成你们的年龄是六百岁。在我们那里,算是年轻人。按你们这个国家的新说法,可以属于‘第三梯队’。”
  
      孙少平:“就我们看来,活得那么长,这已不是生命,而只是一种灵魂的存在了。”
  
      外星人:“对,也不对。某些生命达到了高度完美,精神就不再需要物质,就好象是生活在纯粹的精神世界。因此用你们进化论的水准实际上不可能与他们接触。”
  
      孙少平:“你的中国话说得非常好……”
  
  
     其实,孙少平一直是个赋予浪漫幻想的年轻人,他并不需要太好的物质生活,只希望给养育自己一生的父母一座像样的房子就足够了。他恰似代表了这个世界中某些人提出来的精神生活。
  
     在少平离家的时候少安去找过他希望弟弟能回来和他一起打理砖厂,少平却拒接了他一直敬重的大哥的请求,虽然当哥哥的无法理解弟弟的想法但却没有阻拦只是默默的尊重弟弟的选择。那天晚上他们在黄原宾馆里一夜未眠,这种拒接在我理解正是物质与精神矛盾的碰撞下所产生的某些分歧。
      少平和少安的妹妹孙兰香学习的恰好又是有关于天体物理的课程,她是少安与少平某些方面的结合,就好像是物质与精神某些方面的延伸书中看似不经意地提到兰香和她的男友吴仲平最后登上了太空飞船飞向了宇宙,其中外星人与少平的谈话中也说到兰香将会成为最为出色的天体物理学专家之一。或许做为物质与精神延伸的兰香正是要去寻找一种所谓的高度文明的存在。
      毛姆写过一本《月亮与六便士》月亮正代表着精神而六便士代表着的是物质书中的高更前半生过着物质的生活后半生却完全抛弃了物质去追寻纯粹的精神生活。文中的主人公高更最后烧掉了自己那伟大的艺术品正因为他在人生的最后已经达到了某种高度的精神完美,那样的完美无法存在于这个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那种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却带有一种平凡性最后他选择生活在矿山那种存在世界中的另一个小世界里正因为这样的地方恰好可以完美与这种精神生活所融合。这正是一种存在于物质中的精神。
  
     某些生命达到了高度完美,精神就不再需要物质,就好象是生活在纯粹的精神世界。
  
     那到底是物质文明正确还是精神文明正确书中却没有一个肯定的答复。某些东西是不必需要知道对与错的,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我们也只是平凡的存在,无论是选择物质的实实在在还是脱离物质的需求去追寻纯粹的精神生活这都是正确的。我们都不是伟大的释迦牟尼都无法做到一切皆空般的超然脱俗。也可以说我们的文明还没有达到那种高度般的完美。这并不遗憾,只因为这个世界是平凡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9#
发表于 2012-8-29 09:27:24 | 只看该作者
  [三点一书]《平凡的世界》路遥著。推荐理由:1、路遥呕心沥血之作,他写完这本书不久就逝世了,获矛盾文学奖;2、此书讲述黄土高原上,20世纪60-80年代中国乡村城市里,普通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在时代之中的命运;3、我高一看这本书,自觉对人生观价值观产生较大影响。那些名字和故事,至今清晰。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0#
发表于 2012-8-29 09:27:24 | 只看该作者
  读大学的时候在图书馆读的,经过这么多年当我看到这书的名字时就能想起里面的主人公,也想起里面的一句话:“痛苦不是 白忍受的,它将使我们变的更加伟大。”这句话特喜欢。那些平淡的朴实的语言还有普通的人物其实就是一种真实的人生写照。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9-29 17:22 , Processed in 0.05477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