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平凡的世界(全三部)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1#
发表于 2012-8-29 09:27:04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看这部书是在初中,那时候对书的理解很模糊,只记得最后田晓霞不幸逝世的情节让我流泪了。后来读高中,心理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尤其是重病的时候,我重新翻开这部书,真的是静下心读完她,也读懂了很多。可以说,这本书里面的孙少平,让我看到了自己穷迫的童年生活,让我看到了自己曾经生活了很久的农村以及农村的艰辛。后来上了大学,有陆陆续续读了这本书,对其中的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尤其是对复杂的官场,对孙少安和田润叶的爱情故事,对王满银的浪子回头,对李向前的痴狂情感,对杜丽丽的情感出轨。。。。。也许是生活阅历稍许丰富的原因,大学后再看这本书,真的是读到了百味人生。每次想起这本书,里面很多人物以及他们各自的故事,我竟然能复述出来。。。。对这部巨著的喜爱之情,我觉得随着我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浓厚。
  
         路遥的早逝,真的是文学界甚至是青年人精神世界的一大损失,这本书带给人的思考、带给人的动力,真的是太多太多了。
        
          愿意把这本书分享给有梦并相信自己的人!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2#
发表于 2012-8-29 09:27:04 | 只看该作者
          在看之前,舍友就“剧透”了,说小说的结尾很悲惨,预料我一定会痛哭流涕。结尾,写到惠英和明明在等候着少平的归来,便完结了。我并没有泪流满面地读完,反而有种如释重负。这个结局,已经比我想象中要美好。毕竟,少平、少安两兄弟还活着。
      少安在失去润叶之后,也娶了贤妻秀莲;在被公社批判之后,也红红火火地办起了砖窑;在债台高筑之后,也凭借贷款重新发家致富;在秀莲被病魔日趋折磨之际,他们还是以一身整洁靓丽,宛如新婚的打扮,参加了他俩用辛苦钱建起的新小学的典礼上。
      少平从上学时因自卑偷偷吃黑膜子,后来出原西演出,自信而能干;离家到了原西作小工,再到铜城当矿工,虽然生活艰辛,但不折不挠。在煤矿的一片黑世界里,他失去了师傅,但师傅家给他的温暖仍在;失去了晓霞,但在劳动中又振作起来;险些失去性命,但终究还是活过来,那点毁容又算得了什么。
      小说让我更加坚信,生活高潮过后必会低谷,低谷过后必会反弹。
      是的,结局说不上大团圆。少安发家致富了,但善良能干的妻子却得了肺癌;少平在劳动中获得了人生价值,但谁知道哪一天在那片黑的地底下又会发生什么意外。带着憧憬希冀去了青岛的金波还是被无情的现实打回来了。金秀被少平拒绝后,难道就会投入顾佑民的怀抱吗?
      还好,平凡的世界必有悲欢,有悲也有欢。为爱情苦透了的润叶和向前,平淡而幸福地走在一起了;王满银觉悟了,回来了,让受了一辈子苦的兰花重拾家庭温暖;润生和红梅冲破层层阻挠,有情人终成眷属;从小就懂事的兰香不仅考上了一级大学,而且没有像哥哥们悲惨的爱情命运,而是顺顺利利地和省级领导儿子在一起。
      但小说传达的人与人间的温情,如暖流般缓缓地流过我心底。
      农民要走上好日子不容易,农民要获得和城里人相同的平等也不容易,农民追寻爱情、追寻理想更不容易。
      小说暗含的许多人生道理也值得回味和探究。
      平凡的世界里,平凡的悲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3#
发表于 2012-8-29 09:27:04 | 只看该作者
  花了两个星期终于看完了,是电子版的,如果不是好朋友的极力推荐,说不定还带着抵触心理说什么也不看这一类的小说呢
  作为路遥的同乡,从小到大生活在的或许就是他笔下的那几个乡镇、县城或者省城,在书中的熟悉感跃然纸上,但可能由于年代的变迁,又多多少少有些许不一样。
  这是一部真实宏大的时代缩影的纪录片,影视剧什么的也是很好的题材,只不过极有可能就拍成了以孙家为主的一部乡村剧了,反而狭隘化了书的内容。
  就书中的人物而言,尽管人物众多但因为个性饱满,显得几乎出现的所有人都不可或缺,他们的人生和命运又息息相关,剪不断理还乱。主人公,少平或者少安的命运是平凡的世界中又不平凡的,少平所走的路没有演变为很多人所期望的“知识改变命运”的美好希冀,而少安的发迹又隐含了一丝“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似的悲凉,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平凡的真实的世界,永远不以个人的意志而发生转移。
  故事情节,喜剧悲剧喜剧悲剧,阅读的时候常常让人不知道又会发生什么样的状况,好在其实作者的一些前情描述使得发生的一切显得又不那么突兀,可以说是意料之中的意料之外,合乎时代合乎情理。最有趣的还是第三部中的那一幕科幻剧,匠心独具的一笔,说来倒也是满符合时代背景的。
  细节可说的其实挺多的,从现当代中国政治生活的变迁,到上上下下各个阶层的心态,还有书中时不时透出的作者丰富的“豆瓣我读”和阅历,反而更像是一部自传。
  
  一句话总结,喜欢看那些夹杂在时代洪流中少年青年们的友情与爱情的故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发表于 2012-8-29 09:27:04 | 只看该作者
  也许是读书这本书时年龄的原因,我觉得这本异常的卓越。以质朴的文字写着小人物的故事,写着最原始的感动和品质。最好的文学不是以最新奇的手法或者华丽的辞藻,或者深邃的思考和洞见,而是给大众一个精神支柱,让我们有坚定活下去的勇气。那些所谓的深刻,只是冰上的一角,是个少数人研究的学术,恰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它既是再卓尔不群,但对我们像是画饼充饥一样。而我们的大众需要的一份真挚感动,能够在最失落的时候翻开这本,有了走下去的信念。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5#
发表于 2012-8-29 09:27:04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看《平凡的世界》是在初中,一本浅黄色的厚厚的书,字很小,纸张也偏暗淡。
  最近又看了《平凡的世界》,没想到这次竟几度欲落泪,眼眶湿润着,心中回味着,不能平静。
  
  初中不知恋爱是什么,全然不知那“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滋味。
  初中不懂文革是什么,一个颠簸的时代,闹出了多少惊天动地的事情。只道那不应该是天灾。
  
  初中的我更喜欢少安,现在的我更喜欢少平。少安面对润叶的感情,采取了回避,润叶憔悴了那么多年;少平面对晓霞的时候,选择了努力。少平与晓霞在精神上的交流与理解,不仅仅是爱情。少平敢于追随真正的自我,无论贫穷与富裕。失去了晓霞,也许对他来说已经失去了理解。
  
  丽丽在书中的角色只有一点点,她对她丈夫说她爱他也爱另一个诗人的时候,大概每个丈夫都会痛苦不已。而丽丽这样的“浪漫主义”诗人,至少活得很真。
  
  红梅在高中毕业偷手帕时,少平用一种宽慰的方式,抚慰了一颗伤痕累累自卑而又年轻的心灵。一颗宽恕的心,一个感恩的人生。
  
  金波念念不忘藏族姑娘那么多年,时隔多年后又去原来的地方找她。这份“傻傻”的劲,因为自己做不到,而觉得特别钦佩。
  
  也许是童年有着那么一点相似,感觉自己完全融入这本书里,小时候读教材再多,也无法有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作者功底深,也是因为我在成长。
  
  时代造就了每一段故事,人为因素太强的时代容易让后人再去回味的时候心中愤懑。
  
  我为少安、秀莲、兰香、玉厚而感动;然而对晓霞、少平、金波、润叶、丽丽却有着一种敬佩。再过几年再去读一遍,也许又是另一种感慨。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6#
发表于 2012-8-29 09:27:04 | 只看该作者
  我花了四天的时间把三部都看完了,当我看第一部的时候就深深的被这本书所迷住了,作者所描述的这个时代的农民那种情感感动了我,特别是孙少平的那种充满热情的思想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在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较他那时代是天差地别的,他那种不被自身的出身所击败,他敢于向生活挑战,他敢于用苦难来磨练自己~~~~~~~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7#
发表于 2012-8-29 09:27:04 | 只看该作者
  我当然是买给我爸爸的。
  
  
  自己读了两部,
  读的还是挺认真的,
  属于难得的坚持着。
  
  
  爸爸说很真实。
  语言是很平实,
  画面感不错。
  
  
  
  挺好的
  这个年代的人应该好好看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8#
发表于 2012-8-29 09:27:04 | 只看该作者
      首先,不说这本书,说读这本书,读的过程让我很是享受,我喜欢读的宁静,读的泪流满面,读的情感释放,不仅读,还有梦。
      里头有土地的气息,原始的本真,让我多想趴在一抔黄土上,静静地,踏实,那是片庄稼,得以维持生活的来源,没有他生命就没有了存在没有了意义。可是,现在谁还要他,谁还望着他守着他珍惜他。所有人的心已飘到了半空,哪还有那种沉与重。
      不仅渴望与大自然的相守,更渴望心的相通,爱的弥漫。似乎明白,爱是如此的重要,人要靠它来依赖生活,而这种依赖感不是这么容易寻到的。我们去哪寻找爱?寻不到,只有等待。
      待续
      意识到自己不应该陷入死胡同,想到了Freud的knots 系列。是的,一个人的思想不应该总是打结,不然思想层面会显得太狭隘,不宽阔。因此,别拿着“爱”这个大词总说了吧,心灵不应该总处于亢奋的状态,更多时候就应该是一澜平静的湖水。
      其实,回想小说中所有的人物,不管是让我心生同感、理解、欣赏还是同情、一笑置之的,我都无从评头论足,似乎没有必要,至少现在,我有可能成为其中任何一种人,只是能同他们欢喜同他们愁,所谓的恻隐同情之心大可不必,倒可以暗暗地欣赏和赞许某些。
      这么大本书读了下来,却似乎没什么可说的,不过,它让我似乎触了一下根基,明白原来我要努力的方向是向下,而不是向上。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9#
发表于 2012-8-29 09:27:04 | 只看该作者
  弟弟明天毕业了,这一年,他过的还算不易,各种工作申请无果,唯一一家面试对他有好感的企业,最终因没有工作身份作罢,最想要的学校录取也还没有来,女朋友分手后马上找了新男友在他面前炫耀。大半年来,只要我在QQ上,就免不了被他抓着吐苦水。
  
  其实我也很惶恐,生活在这个触目惊心的年代,在各种媒介工具的汇聚力量下,每天都在接受无数的负面信息,更不必提这PM2.5高于300的空气,这每一口都可能暗藏各种毒副作用的食品,这浮躁动荡的人心,以及不知可能从哪里飞来的横祸。
  
  最早听说这部书是来自初中老师的推荐,对这部作品评价极高。记忆中他的脸已经模糊不清,只记得他念起书来温文尔雅,毫无口音。现在想来,那时的他大概也正是因为不甘于命运的安排,带着老婆儿子走出小县城,去到这个省会城市的某重点中学开始当老师,未来是怎样?他猜不到,也无人可说。
  
  这书里有一段描述令我印象极深,大概是金波犹豫着是否要顶替父亲成为“公家人”,因为在这个国度,是否能“赶上政策”将会决定你未来甚至一生的命运。回想起父辈那一代人,的确是能够将个人的长处和时代的背景结合起来的人路越走越宽,也就是俗话的“顺势而为”,正是因为那一代人本身的成长经历,我的母亲一直苦口婆心的劝服我“考公务员”,别无他念。
  
  在看这部小说的时候,我一直很担心某种时代的局限性或者其他认识上的不同,书中会出现某些歌颂某某或者脱离今天价值观的情节,那会令这部作品在我心中大打折扣,即使它拥有茅盾文学奖的光环(老实说这样的作品很多)好在正如那句“其惟春秋”,优秀的作品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即使是“那个年代”的作品,小说中的每个人物也都很人性化,没有脸谱化的“真善美”“假丑恶”之类的对比。每个人都有一些小动作,小细节和小算盘。最为欣赏的角色是孙少平,他努力过,辛勤过,不卑不亢,有想法,有底线。然而他所得到的远不及他对人生的付出。我想,这才是最具代表性的普通人生吧。
  
  幸运之门不会对每个人敞开,却也不会永远苛刻。人生起起落落,最努力的那个人并非一定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因为无论经历了怎样的辉煌或磨难,人生最终都将归为平静。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0#
发表于 2012-8-29 09:27:04 | 只看该作者
   路遥的一部《平凡的世界》诉说了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这一段时期,陕北农村的一番生活历程。
     不知为何,我不喜欢读外国文学,不喜欢读现在的青春文学,不喜欢读外国诗歌。我喜欢中国文学,喜欢那些名家笔下的当代中国,从巴金的《家》《春》《秋》到老舍的《骆驼祥子》,从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到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可能,这些小说的内容更加朴实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可能这就是我们的文化。
     《平凡的世界》是从豆瓣上寻来。因为评分很高,觉得应该拜读一下。所以到图书馆寻觅了一番,初见这本书,有些犹豫,四百多页的书要三本,本来不能专心的我,犹豫着还是借了回来。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一口气,三本读完。
     书中的语言很朴实,没有那么花骚的修辞。文章是从孙玉厚老汉贫穷的生活开始的,一个普通的农民,一大家子人,几个劳动力,靠天吃饭,本来有着农民的那种朴实劳动气息,可惜又恰逢大跃进,劳动懒散,吃不饱肚子,甚至都快饿出性命。这就是当时社会的写照,作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娇生惯养,无疑对饿没有什么概念,甚至去主动“饿”肚子,声称减肥,但这可能就是时代的不同,我们现在做的老一代的无从理解,就像我们不理解我们下一代一样。这个时代的要干这个时代的事情。我们不能超越这个时代也不能回到过去。回到过去,就证明我们退步,超越时代,就说明你恰好赶上时代。
     孙家的孩子都很争气。大哥孙少安,一个农民中的先进者,最终也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茁壮成长,成为了我们第一代的乡镇企业家。他失去过爱情,但又获得了美满的家庭。他从一个胆小的农民成长成一个当时可以成为万元户的乡镇企业家,可以说他的一生,是美满的。孙少安和润叶的爱情是悲惨的,以为门不当户不对,最终分开。这可能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结局,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但是回过头来,孙的选择又多么的正确,长痛不如短痛。伴随而来的结局是美满的,孙娶了一个农村媳妇,过着农妇,山泉,有点田的生活。润叶一开始是不幸的,因为她脱离不了爱情的束缚,一个人孤独痛苦,甚至让向前为她成了残疾。但是她最后也是美满的,有个爱她如一的丈夫,一份很好的工作,在城市里面安居乐业。如果少安和润叶在一起,生活可能会变的很复杂,两个人的思想,处事的方式,生活的习惯截然不同,那就是当爱情消失的时刻,悲剧就会降临。
     二哥孙少安,一个敢爱敢恨,有独立思想的农村人。可以说他是农村中的思想者,他用自己的毅力诠释了什么是独立。我很欣赏他,有主见,有思想,不愿拖累人,也有正义感。他的生活应该说是破碎的,从感情上说,从头到尾,没有一份完整的爱情,不是女方移情别恋就是相爱的人意外去世。在生活上,他又生活在最底层,从建筑工地到大牙湾煤矿,从搬运工人到煤矿工人。但是,他的思想,是高层的,他已经站在了一个很高的思想高度,生活上的缺失已经不能左右他的思想,他是个有理想的年轻人。
     读完这部小说,有一点很触动我。就是最后少平给少安说,与其做那些无用的投资不如回报社会。少安说过,我们需要钱,越多越好。可是我们又不能让钱把人拿住,否则我们仍然可能活的痛苦。我们既要活得富裕,又应该活得有意义。赚钱既是目的,也是充实我们的生活的一种途径。归根结底,最值钱的是我们活得要有意义。是的!后悔药是无价的,只要活的不后悔,就不用买后悔药,那你就是最富有的富翁。
     生活,是平凡的。我们要在这平凡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精彩。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6 21:01 , Processed in 0.04872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