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平凡的世界(全三部)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1#
发表于 2012-8-29 09:27:04 | 只看该作者
  看过的最好看的书之一。那些事那些人,那么的真实,自己心情随着他们的心情一起变化。少平,少安,晓霞等,这些人真的给自己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人生疾苦,但是有梦想,有向往,有陪伴,有心灵和精神的陪伴,不屈不饶,勇敢的活着。有真实的拥抱,在困难的时候,在幸福的时候,在喜极而泣的时候。在这里,我看到了真正的爱情,真的,是那种真正的爱情。在这里,也看到真实的生活,真的,那种有笑有泪有苦有痛的真实生活。对于我们生活,我们的土地,我们每天的笑和泪,记住那些都是真实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2#
发表于 2012-8-29 09:27:04 | 只看该作者
       高二那年,同桌见我整天低头看小说,问我,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看过?我怕听错了,说:“你说的是琼瑶?”
       他说,不是,是路遥。
        我有些不好意了,为我的孤陋寡闻,我明明听到是路遥,还问他,是不是琼瑶,因为琼瑶是世人皆知的。
        几天后,我逛书店,厚厚的一本小说平凡的世界出现在我眼前,觉的眼熟,想了会,想起同桌的推荐,抽出来,翻开第一页,一看就入迷了,欣然买下。
        书很便宜,因为是盗版的,当年在我们那个小县城,书店卖的书大多是盗版的。
         回学校后,我拿起这书,此后几天,我废寝忘食,沉浸在书里,直到书看完,才抬起头看着眼前的世界,食堂里没有分等级的菜,都是一色的,水煮青菜,运气好,能见到肉片。
         回到小说,主人公孙少平年轻时吃了很多苦,可后半生,是他自找苦吃,他哥富了,真心帮他,他不愿意,脑子里想的,我至今不明白,有梦想,想实现,可他干的尽是小工,去他哥窑场,干小工,起码工薪高点,不用背井离乡,想看书,在家也能看书。
         小说叫平凡的世界,可里面的人,没一个平凡的,孙少平一农民工,得到了田福霞的爱情,虽说爱情不分贵贱,可放现实来看看,农民工能不能和高干女儿一起。
          可惜田晓霞离孙少平去了,不是移情别恋,是离开人世了,看到她去死的那段,我流泪了,她真真是个好女孩,每个看到她的男人,都会喜欢她。
           不扯书里的内容了,没看的世人,快看吧,新中国能看的书,本就不多,如果在落下这么一本,情何以堪。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3#
发表于 2012-8-29 09:27:04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看平凡世界的心情,似乎太平凡了,沟壑纵横的黄土地,破旧温馨却又沉淀着几千年悲凉的土窑洞,平凡的男男女女,平凡的嗔痴爱恨……但当所有的平凡叠加在一起时,你才能感觉到那种源于生命的渺小与无助,那是比黄土地更为久远的存在,却又是比苍穹更加辽阔的意外。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4#
发表于 2012-8-29 09:27:04 | 只看该作者
  初夏的周末,窗外是缀满绿叶的杨树,和温和的正午阳光。在这样一个平静安宁的时刻,阅读完《平凡的世界》后记的我,心绪难平。随着孙少平归回到大牙湾煤矿,随着全书最后一个省略号舒展开来,我的泪水终于簌簌而下——此刻,也许写一些什么,才能让这复杂的心情,得到一丝轻微的抚慰。
  
  开始看《平凡的世界》时,正值选修课“国情研究”把焦点放在林毅夫分析三年“自然灾害”的根本原因那篇著名的论文上,记得在家吃晚饭的时候,还和经历了这一特殊时期的老爸激烈地讨论过该文的是与非。而《平凡的世界》,正是从描述一个后文革时期我国西部黄土高原落后农村的面貌开始的。于是,我迅速进入了角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平凡的世界》而不能自拔的初衷,是一种“寻根”的冲动。是啊!我亲爱的父亲正是主人公孙少平的年龄,他也曾是一名农民,经历过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革,在东北的土地上留下过耕耘的血与汗,他上过小学、中学、也曾在高考还未恢复的时光里在乡下教过书,只是后来他的命运更像是少平的妹妹兰香,考中了大学,入了“省城”,后来又分配到北京工作。
  
  因此,最初,我是带着好奇进入这个平凡的世界的——我渴望从一直以来的城市生活中脱离一阵,去贴近我的父亲、我的爷爷,去寻我那可爱的源于贫农的“根”,去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精神。只是这《平凡的世界》啊,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它绝不仅仅是农民生活的缩影,更是1976至1985年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的缩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随着孙家父母与儿女一代人,从双水村出发,走到原西县,走到黄原城,走到省城,它展现了中国社会那一时期的方方面面,它里面的每一个角色、每一个情节,都是当时社会某一类人、某一类事的写照。
  
  这是一个平凡落后的小村庄,这是一个平凡落后的县城,这是一个平凡的地级市,这是一个平凡的世界。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有着朴实迷信的农民老汉孙玉厚,有着他精明能干的儿子孙少安,有着精神富饶的二小子煤矿工人孙少平,还有命运贫苦的大女儿兰花,聪明懂事的小女儿兰香……而我深知,在这个长达100万字的故事里,几个形容词根本不足以形容这样的一家人。尤其是我深深地敬佩而又同情的孙少平和田晓霞!
  
  如果不是因为年岁渐长而有了一定人生阅历的积累,如果不是因为也曾多少经受过生活的苦难——虽然那是一段不成熟的感情带来的苦果,我想我可能无法这样透彻地理解《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的名字起得再也贴切不过,我从心里由衷地接受并认同,这本书所描绘的,正是一个平凡的世界。是啊,这意味着我从未再怀着少女情怀期待着孙少安和田润叶能冲破家庭背景和现实生活的重重阻碍,像童话故事中写的那样破镜重圆;这意味着我从未期待着会有超自然的奇迹让田晓霞能起死回生,续写与孙少平的刻苦铭心的爱情;这意味着我平静地接受了一切发生在这平凡世界里的幸运与不幸,欢乐与痛苦,喜剧与悲剧。这不正是我们生存的世界吗?这不正是我们每天都在继续的生活吗?生活的水面不会永远风平浪静,但也不会一直波涛汹涌,它正是这般有起有伏,有得有失,有欢笑,也有泪水。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从此我就对这少有奇迹发生的平凡世界失去了炙热的爱与激情。事实恰恰相反,正是它的平凡,让我深深地爱着它,爱着这片土地上普通的人们,爱着属于我自己的平凡生活。在任何时期,社会与人的自身都无法脱离其所具有的局限性,这多多少少是一些让人心酸难过的故事不断上演的原因。可是,这并不能把人生的希望之火浇灭。而平凡的普通的人们,正是用他们强大的生命力,让这生命之火熊熊燃烧着!通过文字,我能体会到作者路遥对其书中的农民主角们那种深沉的、厚重的爱与理解,我能体会到孙少平每一次面对人生挫折时内心所经受的磨难,我更能体会到,当他一次又一次从生活的磨难中重新站起来时,内心炽热的希望与坚韧。也许对我来说,一个顺利而圆满地故事已经无法吸引我,而一个经受挫折却又不断站立起来的灵魂才能与我惺惺相惜,因为这也许正是生活本来的面目,也正是这平凡世界里的不平凡。
  
  写到这里,《平凡的世界》余温仍然未散,心绪依然久久不能平静。也许我该去看看更为深刻的书评,让我这浅薄的、微不足道的理解得到一些升华。最后,真想把十颗星给这伟大的、美好的《平凡的世界》。好书,推荐给每一位愿意走进其中的朋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5#
发表于 2012-8-29 09:27:04 | 只看该作者
  花了俩天的时间看完平凡的世界,期间考研辅导书上的阅读理解穿插在路遥一辈子的心血上----------高中女语文老师说过这本书耗尽了作者一辈子的精力,当时看着她诚恳外加崇拜的脸,不由心生鄙夷。
    书中最让我牵挂的无疑就是孙和田的感情之事。吊丝逆袭白富美的故事大概只有俩种人写得出----------------一种是将意淫无限化的宅男;另一种就是逆天的才子们,这种人首推钱钟书,比如韩寒和各种西方的文艺青年。很不幸,路遥属于前者。
    书中所见各种闪着人性光辉思想碰撞进而带来的男女感情我更愿意相信那是八十年代整体的氛围的简单反映。剥落青春与爱情,作者更多的笔墨流连于世俗与制度之间,之中夹杂着太多狭隘的乡土主义,民族主义--------不仅沉湎于世俗,甚至都没对制度提出过质疑,这对一部题材如此宏伟的小说来说简直不可理喻。
     这个社会,这个时代,需要的不是一次又一次的循环,我们需要改变。
     路遥,真替你拙计,纵使你已经没法提高你的姿势水平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6#
发表于 2012-8-29 09:27:04 | 只看该作者
  正月里冻冰呀立春消,
  二月里鱼儿水上漂,
  水呀上漂来想起我的哥!
  想起我的哥哥,
  想起我的哥哥,
  想起我的哥哥呀你等一等我……
  
  这首《冻冰歌》在《平凡的世界》中总共出现了5次,每一次的出现都跟田润叶有关,一首不知道从什么山野传来的信天游飘飘荡荡,忽隐忽现,直白的歌词也是田润叶此刻的心情。中国人向来含蓄,爱并不那么容易说出口,往往要靠歌声去表达,于是在中国的大地上便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曲调,信天游便是其中的一种。
  黄土高原苍茫壮阔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一群生性豪爽热情,重情重义的人,恶劣的自然环境迫使他们不断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这一首首响彻云际的信天游就是陕北人民在与自然的抗争中创作出来的。
  如果要了解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最好的方式之一便是听懂他们的歌声,江南小调的温婉闲适,黄梅小调的活泼隽永,京韵的铿锵有力无不反映着当地人的性格。而信天游也不例外,粗线条的声音给人的是一种赤裸的震撼,没有任何修饰地出现在你的面前。
  在《平凡的世界》里,一次次出现的信天游一来唱出了人物心底的声音,往往是一些想说又说不出口的话,绝大多数有关爱情,二来也使得人物的形象变得立体起来。
  田润叶和孙少安彼此都爱着对方,却因为现实的差距而没能最终走到一起,在小说的前面,润叶一次次找机会想和少安见面,见到了自然一阵欢喜,这时候从远处飘来这么一首信天游,作者借着这么一首歌把润叶含在舌尖的话全部唱了出来。歌词不懂得掩饰自己想要表达的感情,一遍遍直白地唱出了自己的思念与爱慕之情。这正是陕北人豪爽性格的体现,他们在表达爱情的时候绝不像文人墨客那样含蓄,用上无数种修饰的方法。
  犹记得润叶在写给少安的信上只有一行字:
  “我原意一辈子跟你好。”
  满满的一张信纸上平白地空出了一大片的地方,可是整张纸上却没有一句废话,这是我读过的所有小说中最简单最直接也最感动的表白。爱情本来就没有那么复杂,两个人,一辈子,相爱,这就已经足够了。
  在润叶的婚礼上,这首《冻冰歌》再次出现,就像电影的主旋律一样,强化了主题,只不过这一次的出现更多的是一种爱情破灭的辛酸。
  孙氏一家的子女各有各的不幸,其中最为悲惨的莫过于孙少安的大姐孙兰花,她嫁给了罐子村一个游手好闲的逛鬼王满银。对于一个农村妇女来说,孙兰花对于自己的丈夫并没有太多的希冀,不管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她都不在乎,可她连自己最卑微的请求——自己的丈夫能够陪在身边都没有办法实现。
  当丈夫不在家的时候,村里一些不安分的后生便企图填补“空缺”,以致于在她独自在田里劳动的时候经常听到这样的歌声:
  人家都是一对对,
  孤零零撂下你个干妹子,亲亲!
  ……
  干石板上的苦菜盼雨淋,
  你给哥哥半夜里留下个门。亲亲!
  ……
  这样具有挑逗意味的歌声在旧社会的农村并不少见,但多是唱给寡妇听的,而孙兰花虽然不是寡妇,但她的遭遇却不比寡妇强到哪里去。身边的亲人都劝她早点跟王满银离婚,但都被她拒绝了,在她心里,她这辈子只跟定这一个人了。
  即使在王满银从外面带来一个女人回家甚至还无耻地带到了自己的床上的时候,孙兰花都没有想过要跟他离婚,她向公社领导寻求帮助也只是希望能惩治那个女人。当得知自己的丈夫也会受到惩罚的时候,她放弃了申诉,因为他不舍得自己的丈夫。她最后选择去死,吃老鼠药来结束自己的生命。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们不得不为这样一个女子感到痛心,既痛恨她的傻,又不得不佩服她的痴。
  在《平凡的世界》里,大多数爱情都是执着无悔的,因为心里装着另一个男人,田润叶拒绝与自己的丈夫同房,在得知少安结婚的时候,她多想他能离婚然后跟自己在一起。而另一个主人公少平的爱情则比他哥更为凄美,当田晓霞不幸牺牲之后,他依然在约定的时间约定的地点等那一个不可能等到的人,停留一会儿后便匆匆离开了。
  相比都市中各种复杂的感情纠葛,乡村里的爱情要简单也浓烈的多,作者通过多个爱情故事刻画了黄土地上的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陕北人对于爱情很少会受到金钱的左右,长久以来,陕北买卖婚姻的现象非常严重,陕北的妇女就通过信天游的方式发出自己对命运反抗的声音。
  现实中的信天游更多地是从放牧的人口中唱出来的,当他们赶着羊群从山间走过,空旷雄壮的景色会不经意间刺激他们放歌的心。听到自己嘹亮的歌声在山间田野回响,便不会觉得孤单。
  《平凡的世界》里就有这么一个老汉,叫做田万有,他是大队专管牛羊的人,这位老汉就爱唱个酸曲,在打枣的时候他跟着一群妇女在一块。随口就唱上了:
  太阳出来大二高,
  小小竹竿扛起来就跑,
  哎咿哟呀一声妹妹呀,
  咱们快来打红枣。
  ……
  
  这些个酸曲虽然酸,但却给正在打枣的妇女们带来了欢乐,作者通过这一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陕北农村集体劳动的欢乐景象,同时也刻画了田万有老汉的形象,爱开玩笑,爱凑热闹,同时还会即兴地编个曲。这些形象都是通过信天游来展现的,可见信天游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有很大作用的。
  路遥的小说极少脱离生他养他的黄土地,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浮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
  他是听着信天游长大的,不论在何时何地,他的心里始终飘荡着那么一种熟悉的旋律。
  当逛鬼王满银在上海街头被警察盘问的时候,他终于醒悟过来,只有故乡只有真正是属于他的,在那片平凡的黄土地上他有亲人,有妻子,有儿女,他们都在等着他回来。于是,在某一天,他出现在了双水河边,当信天游的歌声在他的耳边响起,他告诉自己,这次再也不逛了,他要永远地留在这片深沉的土地上来。
  我想这也是路遥先生的愿望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7#
发表于 2012-8-29 09:27:04 |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都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自己的路,不管路途坎坷,不知未来何处,但是也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选择的方向。他们明确自己的生活不应该怎样,不过并不确定未来会怎样,就在寻找中坚定往前走的勇气、、
  生活就是这样,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种平凡的生活,不可否认的是:平凡..也有意义....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8#
发表于 2012-8-29 09:27:04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部110万字的长篇史诗巨著,从文革写到改革开放,正是我们父辈所经历的青春年代。这个年代,对于当时的人们,有着太多的感慨,太多的磨难,历史的车轮滚滚倾轧过的深重的辙印里,带着多少我们这代人根本难以理解的狂热,苦难,甚至鲜血,在那个大变革的时代的一个黄土高原的土旮旯里,几个年轻人用他们的奋斗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
  
  
  
  孙少安,一个聪明能干的疾苦农民家的孩子,作为孙家的长子,本有着不错的学习天赋,但为了撑起他们家,为了帮扶年迈的父亲,为了弟弟妹妹能够上学,在拿到了县里最好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时,毅然地离开了热爱的学校。他拼命的干活,脑子活络,因此成了生产队长,在这个岗位上赢得了全村人的爱戴。也因为家境的贫寒,最终忍痛放弃了润叶给他的爱情,最终娶了一个山西姑娘。生活的穷困并没有使他自暴自弃,相反促使了他飞快地成熟,逼迫他想方设法改善家人的生活。他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及早的摆脱了农民的狭隘意识,办起了砖厂,成了村里最先富起来的农民,虽然他的身上有着农民鲜明的局限性,但并不妨碍他成为改革开放中的农民的先进代表。有局限,才有真实。
  
  
  
  孙少平,少安的弟弟,因为比少安多念了几年书,他的志向远远得超越了他的哥哥。农村困不住想要腾飞的龙,他不愿农民,但并不是不愿吃苦,他要闯荡世界,去往更远的境界。在家乡当了一年教师后,他辞别家人,离开了家乡,来到省城,由于没有一技之长,他打起了小工,他并没有自己曾经是教师,念过几年书就鄙视与他一起的工友,他肯吃苦,而精神上保持着独立和深邃,通过夜晚不停地读书。在城里,他也遇到了与他家境悬殊但精神上一致的同学晓霞的爱情,在晓霞和来城市给他第一份工作的恩人的帮助下,他来到了煤矿,当上了工段长,成了模范,做什么,都是那股子认真劲,这就是回报。同时,他又接替了已成家的大哥,供读上了大学的妹妹。读过大学,自认清高的我们,在这样一个高中生的面前,我想我们无地自容。
  
  
  
  田晓霞,省委书记的女儿,在别人羡慕的眼光中,她自愿褪去这个无上荣耀的光环,她看上了穷小子少平,她用自己的努力证明着她和少平口中的自尊和自我价值。两个精神上相通的爱人,演绎了一段不平凡的爱情,试问现在的社会,这样的爱情已经罕有的无价之宝。她凭着自己的奋斗,成了省报记者,在一次采访抢险的过程中英勇牺牲。这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因为她敢爱敢恨,因为她如此真实。
  
  
  
  田润叶,少安青梅竹马的玩伴,温柔善良,通情达理,同样是高干子女,在少平放弃了他们的爱情后,依然固执地坚守,有着农村女孩执着的拗劲。为了报答伯父的养育之恩,答应了伯母安排的政治婚姻,却几年与丈夫分居,直到憨厚专一的丈夫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双腿,她放弃了自己的执着,带着歉疚回到了丈夫身边,没有答应丈夫提出的离婚要求。
  
  
  
  。。。。。。。。。。。。。
  
  
  
  这些都是作者路遥笔下有着鲜活生命的人物,他们直面生活的各种不幸,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在那个年代里,有着独立思想的人有多少?放到现在,又有多少?生活的艰辛没有使他们颓丧,他们直面惨淡的人生,却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只是一些诸如“我要给父母箍一口新窑洞。。。。”这样实际的目标。主人公孙氏兄弟都是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中国千千万万农民中的一份子,微小的可以忽略,但他们做出的事,相对于他们的地位和出身,却是那样的不可思议,平凡的世界里,都是些这样不平凡的人。他们靠的是什么?精神,“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鲁迅)。还有什么?劳动,这是一部描写劳动者,赞美劳动者的巨著,“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这是作者路遥的原话。但并不是绝美,诗画一般,里面有农村生活的鄙俗和丑陋,但中国劳动人民的善良却显得更加真实。好的小说,就是真实的人物,真实的让人内心感受到震撼。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9#
发表于 2012-8-29 09:27:04 | 只看该作者
         说实在话,这本书没能给我强大的震撼。在学业和非学业活动异常繁忙的大二时光里,坚持读完这本三本量的浩浩长卷真不容易。
         这本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在我看来就没什么主义色彩可言,简直就是大白话。不见《百年孤独》的魔幻,没有《大秦帝国》的激荡。语言朴实为贵,这样的一本书怎能激起我的激情。  
  ·····························呵呵分割线···································
        先扯些正经的话。
        从文革的后期到改革开放进行的80年代末,那段历史,我从余华的眼里,从流不出眼泪的《活着》里看到了压抑的痛。又不能忘记《兄弟》里的荒唐。刘慈欣的书中多是被时代裹着滚滚向前的可怜人,最后生出借外星人报复全人类的邪念······
        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而平凡的世界却没有那么高,一直都在以平静的语气在述说,偶尔不痛不痒地抒情一番。但我突然觉得这恰恰是真正的生活。
        我觉得少平像保尔·柯察金,反正是那带有苏联色彩的任务,平凡、高贵、慎独,有一条很硬的命。钦佩但不足以震撼。
        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这本书到底有什么好看的?
        因为田晓霞。也因为我的身边就有一个类田晓霞。少年哪个不善钟情·····也许她不够书中晓霞那么美丽。
        在巾帼不让须眉方面,在出众的能力方面,他们是看齐的。
        田晓霞身上有我更佩服、甚至向往的冒险精神。因为她我开始爱上记者这个职业。敢下矿井、敢只身去灾区、都证明她是一个奇女子。
        她与少平抛弃成见的恋爱,更让我觉得她是一个脱俗的女子。这是我给一个女孩的最高评价。
        她的形象跃然我的心中,不要见怪,不要见外成为一直温暖我心中的芳草。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0#
发表于 2012-8-29 09:27:04 | 只看该作者
  看完《平凡的世界》心中有无法表达的情绪,我只能平凡的说出这本书好,可好在哪里,我没有过多的语句去表达,可能就是他写的真实,当润叶与残疾的向前在一起的时候,我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生活,我觉得这真的就是生活,从来不会以完美的形态出现,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更不能要求完美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是完美的,可是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仅不完美了而且越来越冷血了,我觉得我曾经是一个看见路边有老人坐着都会心酸的人,可是现在为什么我连看一眼的时间都不愿给,在看完这本书后,至少我被温暖了,被少平的师傅,被晓霞,被那个给少平量血压的医生。。。。。
  于是,我发现了生活中很多很多我曾经没有去注意的事情,在我写下书评的一刻前,我看到一位拖着垃圾袋走不动的阿姨,拖一步停一步,我上前伸出了我的手,两人默契的拖着垃圾袋快速跑到了电梯前,我按下了电梯灯,突然我真的很想哭,为我那颗冷却了多年了的心。。。。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8 10:49 , Processed in 0.07715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