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平凡的世界(全三部)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21#
发表于 2012-8-29 09:31:33 | 只看该作者
  前些天正是路遥去世十五年的日子。著名的或非著名的大小人等纷纷撰文纪念。我赶个热闹,把一直想说的话一并说出吧。
  十余年前,我在北方小城一所中学读书,高一。回头看,那恐怕是我漫长的“优等生”生涯中难得的一段成绩中游的日子。至于我自己,却是麻木不仁。一切都源于初中转高中的那个暑假,我竟喜欢上了所谓的“文学”。 也许是因为为考上当地最好的高中他已被压抑的太过辛苦,也许是因为我有个颇有文艺女青年气质、喜欢看卢梭《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思》的姐姐,也许是《读者》、《青年文摘》上几篇余秋雨散文的影响。总之,一个夏天就把我这个常被老师拿出去参加数理化奥赛的男孩变成了文学少年。我当然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学少年。正是同学少年的豆蔻年月,高考的压力又不够急迫,读小说、看散文的大有人在。正是从同学手里,我读到了路遥《平凡的世界》。
  此刻的我急切地想搜索出当时完整的阅读感觉,但是,很遗憾,时间把一切揉成了沙子,然后吹掉。但我毫不怀疑它肯定给少年的我带来的震动。因为我还记得读到最后一章时我的化学考了38分。因为我还记得“我们亲爱的某某某同志”这样的句式给我的异样感觉。因为我还记得某一天我坐在教室左侧翻书的情形。因为我还记得书的主人,那个常常满面笑容却心狠手辣的同学问我这本书好不好时的笑脸。他们是如此清晰,我是说,虽然感觉已经模糊,但是那些情形是如此清晰,唯一的解释是:读这本小说的日子是不一样的!!
  《平凡的世界》是我在高中阶段读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之前是《穆斯林的葬礼》、《红楼梦》和半部《复活》。之后,我又变回了那个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却成了个文科生。再后来,我不太情愿地进了某校中文系。再再后来,我又混了个文学专业的学位。
  这么多年,读了自己都记不清数量的小说,学习了所有流行过的文学批评方法。可是,终于忘不掉路遥的名字。准确地讲,忘不了的是路遥,而不是路遥的小说。路遥的小说肯定不是中国第一流的。那个永远讲不完的“于连”式的俗套故事,那个简单的城与乡对立的命题,毫无创造力的叙事手段、语言风格,咳。可是,是什么让我,让我们很多人忘不了他?
  路遥从一个小小的农村起步,事实上他的视野也从未超出一座县城。他的成名作《人生》已经展露了他所有的文学命题:个人实现或用流行的词“奋斗”。路遥与他笔下的人物一起奋斗,直至获得茅盾文学奖,这个他极其看重的奖项。然后,在1992年,他因病去世。不过,他死的真是时候。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中国广大的中小城市以及乡村,有大批大批手捧小说汲取精神营养的文学青年,他们正是路遥最重要的读者。他们的精神气质与路遥小说中的青年,乃至与路遥本人,乃至整个时代都是如此相近。时代是单纯且怀揣梦想的,读者是,作者是,《平凡的世界》也是。可是如果在今天,他肯定不会产生当年那样的轰动。他真的一点也不现代,更不后现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批评他的观念落后、手法老套,年轻人不再理解他的小说世界甚至把他看作琼瑶式的人物,更有人则干脆把与共产党、茅盾文学奖有关的一切打倒,路遥当然在其中。我好赖也生于80年代,但已经无法向比我年轻的人们解释路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经历和精神气质,所以我们要尊重别人和自己的记忆和选择。比如我自己,如果不是九十年代中期在北方小城读了路遥,而是读过托斯陀耶夫斯基后遇到路遥,肯定也会对他略为不屑。但我永远不会因为他如今不够时髦,而否定自己的经历。相反,我会永远感谢那个感动过、影响过自己的路遥。这真的是极简单的道理,然而现在是流行踩着别人显示自己品位的时代。
  路遥是幸运的,直到今天,他仍有数以百千万计的读者。他又是不幸的。他终于没有在主流文学史中留下重要的一章,虽然他有比所谓先锋派、新生代、新写实更多的读者。评论家是群莫明其妙的动物。他们疯狂的追逐着“新”的东东,对路遥这样老土的东东视而不见。但我一直在想,难道影响无数人精神生活的一部作品还不如邱华栋一篇七拼八凑的小说更有价值吗?难道我们的文学写作与评论只是与文字符号有关,与人的精神世界无干?
  路遥离伟大很远,但离可贵很近。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22#
发表于 2012-8-29 09:31:33 | 只看该作者
  同学考研,叫我给介绍本书,说励志一点儿的,我力推《平凡的世界》,结果是她没看,理由很简单,书太厚字儿太多……
  我都忘了我用多长时间看完的了,只记得越看越快,这就是好书的力量。我喜欢书里的每一个人物,少安、少平、小霞……我是跟着少平一同成长的,从无知走向成熟,一个贫穷少年的生活轨迹。
  结局是残缺的,小霞的离去太过悲壮,而少平的意外受伤也让人悲痛,当一切的不幸与残缺交织于一起的时候,我们看到了等待少平归来的那个女人……
  我们一直在追求,追求理想中的乌托邦,但世界原本就是这样,在你贫困潦倒的时候,她会掉下一块面包,而在你如日中天的时候落下一条霹雳,当我们坚韧的挺到最后,回头却发现,那仅仅是一条轨迹,我们自得其乐,甚至没有一个旁观者,一切终究归于平凡……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23#
发表于 2012-8-29 09:31:33 | 只看该作者
  这两天路遥又被抬出来了,关于他的死因也引起了人们的争议,按理说一个作家作品有人看有人谈论应该是件幸福的事,可是人们不光要吃鸡蛋,还想要弄明白这只鸡是不是因为下蛋给累死的,热情甚至超过了蛋的味道是不是好吃,这就有些问题了。我喜爱的作家朱文不点名的评价过路遥,说他写小说写的到最后完成时笔都给扔了,感觉自己在写圣经一样,实在不理解。并且点名的评价说:“如果我是一个作家的话,那么路遥就是一农民工”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认可朱文的说法。单看看他为自己小说起的名字就能说明问题了:<平凡的世界>,<人生>!〈红楼梦〉起了那么多名字都没叫人生,钱书钟那么有学问才敢起了个《写在人生边上》你也太牛了吧!真以为自己是耶苏呐,那你应该是被犹大出卖害死的呀!对另一种说法路遥是穷死的,死后还拉着饥荒,贾平凹解释说:路遥不穷,一直抽进口烟喝咖啡,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在路遥的〈早上从中午开始〉里说他有个洋爱好就是爱喝咖啡再有就是抽烟,可也就抽一般的烟,只有写到关键的地方才抽进口的好烟,照贾老师的说法,那路遥写的应该一直都是关键的地方呀,也不知两个人谁说的对?一个是黑纸白字,一个是红口白牙,难不成是我记错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24#
发表于 2012-8-29 09:31:33 | 只看该作者
  前天刚看完平凡的世界,对于我来说,迟看了很多年。看了平凡的世界,会让你联想到平凡的自己。平凡的世界,读起来,心态一直都很平和,不但如此,会让自己更平和的面对自己的生活。小说中的主人公,少安、少平、润叶、田晓霞,是生活在那个时代有思想青年。对于我们,时代在变迁,但主人公所映射出的影子,在当今社会,何尝寻求不到。看了平凡的世界,路过马路旁弯腰干活的打工仔时,你会想,这里边有孙少平么?家里来了个戴着眼镜的维修工时,你会想,这个是孙少平么?那么,你自己又是孙少平么?亦或是准备要象孙少安、少平那样继续自己的生活呢?孙少平放弃了本可以留在城里的工作机会,又回到了他的煤矿。他喜爱那里么?那里有太多他放不下的牵挂。嫂子、明明......和他的生活。我想他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所以,面对别人认为更大的诱惑的时候,他没有动心。而是,听从了心的呼唤。这就是故事的结局。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青年,经过自己的打拼,成为了一名煤矿工人。这是他自己走出来的路,并决定继续走下去。外边的世界很精彩,但他也同样找到了自己的精彩生活。他不会因为自己是煤矿工人,而去羡慕、嫉妒那些城里有着优越他几倍工作的人;相反,他在努力的为自己的生活而奋斗。他觉得,这样的生活,同样有意义......
  孙少平最让我感动的一点,是他不为自己卑微的生活而叹息。他活出了自我。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会被一时的功力而诱惑。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25#
发表于 2012-8-29 09:31:43 | 只看该作者
  高一的时候学校开了一回恩,当时为了验收重点高中,图书馆对学生开放,然而每班每次只能去借四本,我似乎因受女语文老师垂青有幸去为大家选图书。第一次去那有几排书架的地方,还挺心虚,啥也没看过,不知道借啥好,后来鬼使神差选了这部三卷本的书,还有一本叫啥忘了。回来被全班同学痛骂,嫌我不借好书(比如武侠小说,呵呵),我后悔莫及,就这样还没抢上,被如饥似渴的同学们抢走了。接下来的课是化学课,讲课过程中该老师【先后】起获了三本小说,分别是《平凡的世界》上中下。——倒霉的还是我,都让我去要书,谁让我还是化学课代表捏!我边想象那老师的怒容边打哆嗦边骂这帮混蛋,都嫌不好看了,上课老师走到眼前了还不知道?!
  
  随后就看了,看了不过瘾,又自己买了本陕西出的普及本,小字密密麻麻,看得我头大,但是还是很过瘾——所谓过瘾,指一口气看完,甚至还写了篇《田晓霞之死》。于是又向弟兄们推荐。后来有复读的铁杆告诉我,那一年他一直都在看这本书,和鲁迅。
  
  大学的时候,少看了。前女友曾给我看本《早晨从中午开始》,看了深深被打动。后来在新华书店总店的特价书批销中心看到过,然而一时囊中羞涩,错过了;后来那个批销中心也搬离了阜成门南礼士路附近,终不知所踪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26#
发表于 2012-8-29 09:31:43 | 只看该作者
      一想起《平凡的世界》我全身都热血沸腾。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年了,但是还一想孙少安,孙少平,田润叶,田晓霞。我的心就在悲凉,鼻子就有酸酸的感觉!!孙少平不能和田晓霞在一起,也许这就是生活!!生活总是那么残酷,事实总是令人难以接受!!更令我想不能的是,孙少平最后决定留在煤矿,而不接受妹妹和妹夫的帮助返回城市工作!!!他总是先天下人忧而忧,哪里最艰苦就去哪里,要他过享受的生活反而是过得不实在了。这点有点你奥洛特斯基保尔。我想田晓霞如果没有死,孙少安一定会回到城市去工作,和田晓霞一起生活。想想她们同一个村长大,一起读书的,一起玩耍过,一起认为对方就是自己今生今世的知己,一起有过约定,一起有尝过悲欢衰乐。但是这一切就因为一次现在场报道而化成了泡影!!我很明白孙少安为什么不敢回大都市!!因为只要一回到大都市,他就会想起田晓霞!心里的这个角落永远都有一个人占有着,他无法忘怀,也不能忘怀。他只有继续呆在煤矿,用劳动来麻木自己。使自己没有空去想起这断感情!!
      还有孙少安,他是懦夫吗??我不知道,也没有资格去说他是懦夫!!他不敢接受田润叶的爱情!!一直在逃避,最后去隔离村娶了一个素未蒙面的妻子!!但是最后孙少安就成了田晓霞说的农村“冒尖户”这个也不错了,毕竟“冒尖户”总比平民的好。但是也不能不说孙少安是幸福的,娶得了个贤妻良母。而田润叶也是可敬的,她并没有在还没有夫妻之实的丈夫最需要一个女人的时候离他而去。毕竟为了田润叶,他实是付出了太多,且是无怨无悔,不求回报的付出。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27#
发表于 2012-8-29 09:31:43 | 只看该作者
     前些日子,在易水寒的空间里,看他提及《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他提到他的那个朋友,给每个爱过的女孩都送过这么一本书。笑。并不了解他送书的初衷,从没有喜欢我的人,送过书给我。可能是他非常喜欢这本书,喜欢的东西,总是愿意跟喜欢的人一起分享。
      我也喜欢这本书,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是1996年的暑假,书是姐在那家槐雨书店买的,那书店有个又酷又帅的老板,在我们那个小城,那个时代的中学生应该都知道。1996年的我,就这样和1976年的的孙少平相遇,在不同的年代,相同的年纪。在那个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小人物的命运,他们戏剧化的生活和对生活的激情,深深打动过未经世事的我。说来也奇怪,这么多年,看过的小说,也着实不少(从我视力下降和颈椎牢损的速度可见一斑)可是大部分的书,我看过就忘,很多甚至只是上个月看的书就可以忘的一干二净,但这本书,整个主线,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甚至他们的名字,我都记的。国庆过后,回了几天家,从书堆里翻出那本已经泛黄,带着霉味的书,重新阅读。如果说,96年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只有一个好字。十年之后已经经过生活的磨砺和挫折的我是带着个体的阅读经验,带着对生活的问号重新阅读的。
      温故知新,吸引我的不再单只是人物的命运,而是不管哪个时代,都相同的迷茫与挣扎,从少年到青年,对前途命运,事业爱情,人生价值的思考。重新看的时候,常为作者时不时作为第三人称跳出来“旁白”一下觉的别扭,也不再心湖澎湃,久久难平,原来在看少平姐兰花寻死吃了假老鼠药的那段时,乐不可支,现在也只觉的沉重,生活教会了我如何理解生活。
     这当然仍旧是一本好书,值得我一读再读。
     其实很羡慕那个时代的人们,他们朴实善良,能吃苦。现在的我们,浮躁,抑郁。为从没有过的东西烦恼,为得到又失去的东西痛苦。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既然是两手空空的来,也终将孑然一身的走。佛家说,色既是空,空即是色(色:欲望,以及所有目力所及的东西)这意思是百度来的,百度是个好东西,所有的疑问都可以在上面找到各种各样成千上万的答案,惟独没能找到我想要的。
       窗台上养着的两条金鱼,每有同事经过,总要问候一下它们:“哟,还没挂啊?”我也总是笑笑,那两条并不漂亮的大肚子金鱼,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在狭小的空间里日夜不停的游,吃少少的食物,然后,等死?
      士兵许三多说:“抗的住跟抗不住是道选择题,但我只有选择抗的住的权利”平凡如我的小人物的生活就是这样,生活是具体而琐碎的,即使再痛苦,再伤悲,也要吃饭,喝水,睡觉。。。。单纯的许三多没有太多苦恼,他说:“要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
      也许象路遥在后记中说的,不问收获,也要心平气和的耕耘。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28#
发表于 2012-8-29 09:31:43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读此书时,是从中午开始一直看到了第二天早上,然后上学月考,然后整整一天居然没有一丝的困意。当时特别震奋,被主人翁孙少平的事迹刺激的有如触电。后来,我专门买此书送给我一最好的朋友,要知道我自己很少买书的,一般都是在新华书店站着就把书看完的那种。
     因为喜爱这本书,所以看了不少关于此书的评论,刚开始我看了好多人都是好评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也了不起,能和这些人有同样的感受,但我看到也有批评的时候,我刚开始有点不屑,认为这样的书怎么可能有不好之处呢,只是过一了段时间之后,我心情平静的时候再看那些评论时,我认真看了批评的文章,我知道好多和我一样的人都说这本书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一本小说,这是一句很高的评价,但是,有一句话惊醒了我“你看过多少说呢?”我一想,确实,我们是在接触了很少的小说的时候就看到这样一本,于是我们作出了我们的判断。但是,这是不够的。
     直到上个暑假,我重读小说,这次,是带着评论的,以一种审视的态度去看,我还是被它无语伦比的情感铺陈给压住了,我想这么一本能引起人感观上的刺激的书,是不能让人清醒给出评价的。所以批评就显得由为重要了,特别是对我们来说,对任何事任何物,从喜爱到批判,都是一个人明显进步的标志,我想,我们都应该这样。思想力的提高必须经历这么一个过程,希望每个看过这个书的人都有更深的体会。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29#
发表于 2012-8-29 09:31:43 | 只看该作者
  this book is one the of best books i ever read. it really shocks me in many ways. so i strongly recommend you to read it.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30#
发表于 2012-8-29 09:31:43 | 只看该作者
  基本上可以说是俺人生观的启蒙书籍,我觉得如今身上为人所赞赏的,所有与博爱、善良、乐观、通达相关的美好品质,都是籍由这本书所萌生,并发展形成的。
  
  其余的还包括好色(基本上针对田晓霞,哎,当时看到田晓霞意外出事的那章后,整个下午老人家我都是恍恍惚惚的)以及抽烟,当然这是在品质以外的事情。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7 17:24 , Processed in 0.05081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